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社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研究报告

第1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事件、中海油渤海漏油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频频曝光,企业社会责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快速发展,并逐步深入到公众、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的视野,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关乎公司生存与竞争力的话题和评价,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05年国家修正的新《公司法》第5条明确要求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政府、公众对社会责任愈发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公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工具之一。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主体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开始越来越积极地投身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较前一年增长了30%。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更需要一个质的飞跃。因此,为了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本人选择研究此课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本文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广义的,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一)数量

1999年,壳牌(中国)率先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紧随其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企业健康安全环境报告。此后,福特汽车、宝钢股份、江西移动、东芝(中国)也先后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了我国央企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一年,我国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3份,我国企业社会报告数量突破一位数的记录。至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拉开了序幕。在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报告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时至2011年,国内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增长率超过了30%。

(二)结构与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模式一般有三种:利益相关者模式、GRI模式、其他模式。据统计,从2006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GRI所推荐的内容结构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2008年和2010年,采用GRI模式的比例达到63.16%和68.33%。因此,在内容上大多数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也是参照GRI模式的要求,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方面进行信息披露的。

(三)内容解读

有组织曾应用英国咨询机构Sustain Ability的评估方法随机抽取了20份中国企业企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中国企业的报告在绩效陈述、治理与战略方面的描述相对较好,而对管理方面的描述则相对要弱一些,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报告审计还做得不够。

从关键定量指标的统计来看,中央企业平均披露关键定量指标5.7个,远远高于国有非央企、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高耗能行业定量指标披露情况较好,冶炼行业平均披露定量指标3.6个,为披露指标最好的行业;另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行业的50%的公司没有披露任何关键定量指标。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关键定量指标的披露情况好于深交所和上交所。

另外,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时候更倾向于披露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对于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却避而不谈。更多的企业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做了一种宣扬自身优点的途径和手段。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

(四)第三方审验

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出现在2006年,是由挪威船级社( DNV) 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出具的鉴证报告。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已有的第三方审验均是企业自愿选择。到2011年底,我国累计共有162份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验。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已经渐渐起步,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基数来说,数量还是很小。

四、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

(一)提高报告数量

(二)规范报告编制模式和结构体系

(三)进一步提升报告内容的质量和规范性

(四)建立强制性的第三方审验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和体系

五、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企业应当自觉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加强企业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陆勇.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分析与改进建议 [J] 财会月刊,2009,(10).

[2]袁蕴. 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验审 [J] 财会通讯,2011(3).

[3]夏虹,李赢. 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J]财会通讯,2010,(4).

第2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摘要:在当今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问题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看,企业不仅是对股东负责的经济实体,还是一个需履行社会责任的实体。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以财务报表为主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报告 财务目标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性质也随之发生转变,企业并非只有股东投资经营的独立经济体,而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命运共同体。而以往管理理论只着眼于经济责任,没有把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忽视了社会的各项支出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弥补了这一不足,认为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企业生存发展也应归功于各种社会因素的支持。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在财务报告如何披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Oliver Sheldon提出,他认为应将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企业内外各种人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H.Bowen(1953)提出了商人应履行以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进行决策和制定生产经营规则的义务。 Davis(197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当前法律规范约束之外,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的各种行为。而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成为国际主流,且我国政府主张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为我国开展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随着政府对环保、企业人员权益、产品质量等方面管理的不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结合经济责任、道德伦理、法律责任、社会公共利益,即要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

企业是由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财物、劳务等各种资源组成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依据其向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分享企业的产权收益。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对利益相关者观点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认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利益相关者理论支持者认为企业是所有相关利益方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相关利益方即是契约的主体、可以是管理者、雇员、供应商、顾客等多种主体。弗里曼(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概念直观地描述了利益相关者与组织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高层经营者和投入专用资本的员工、供应商等)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政府、消费者、竞争者、社会公众等)。

二、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存在的不足

企业现行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是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为原则,同“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相匹配,而与目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机制相悖,对其他权益要么披露不足,要么不予解释,不能准确反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首先,当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报告模式和硬性规定,多数企业还是注重于传统财务报表的编制。但这一报表明显不能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其次,目前企业多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给自己贴上正面标签,很少披露自身不足,例如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诉求、员工工资拖欠问题很少有企业在报告中提及。这使我们的多方位评价体系难以得到有效支撑;再次,企业往往是追求高利润的投机方,道德力量的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当前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使得相关法律模式规范再次受到重视。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保障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但对环境、消费者,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模式缺乏,造成相关利益者在权益遭受损失时无法可依,无处申诉,这种缺乏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实施流于形式。

三、社会责任视角下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

(一)投资者利益

投资者作为企业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是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将实现最大化利润作为目标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首要条件。管理者则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来维护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上市公司,通过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能使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从而保障股东投资的稳健性。

(二)债权人利益

虽然都是企业资金供给方,债权人与大股东相比往往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作为信息供给的需求方,往往难以实时监控资金的投入运作方式。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资金本息能否按时归还,为了充分保障债权人的权益,降低资金筹集成本,管理者的责任在于把握市场动态,稳定现金流,在保证既定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三)职工利益

管理者通过招聘、管理员工,发放福利、增加工作岗位和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来保障职工权益。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往往过多地注重追求自身利益,注重投入产出,而对于职工权利保障意识淡薄。职工作为企业运作的微观经营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产品质量,所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不仅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及长远发展。

(四)供应商与竞争者利益

供应商是经营活动的上游利益相关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和谐关系直接决定着企业资金链、产品生产的有效运转。从资金成本上来看,良好的洽谈、持久的合作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竞争者是企业降低成本,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动力与方向标,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制定友好合法的竞争战略,在保证有序的竞争环境下,努力实现高收益。

(五)消费者利益

来自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各项反馈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与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管理者的责任正是通过管理企业的生产,创造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产品。基于整个“生产―消费”链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目标为产品合理定价、生产高质安全的产品、提供完善的销售服务,并将这一社会责任范围从消费者个人扩大到竞争者与供应商。

(六)生态环境及社会公众利益

环境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生产需要环境资源,为了追求短期高额利润,企业置环境污染于不顾,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相悖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先前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都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因此不能仅仅把经济利益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从环境角度来说,管理者的责任应为完善对企业生产废弃物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等几方面。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的融合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从外部环境角度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果企业能积极为员工谋福利、改善工作条件,企业就会树立良好的职业声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若在环保节能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就可以免受社区和公众的谴责,减少政府政策性检查和行政处罚,享受更多政府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与整个外部环境实现积极互动,从而使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供应商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议价能力,进而降低采购生产成本。另外,良好形象的树立可以帮企业化解融资难题,降低经营风险,有效地实现了从融资到资金收回整个过程的灵活性。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角度看,员工作为企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尤其那些存在高风险、高压式作业方式的企业,应该进一步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建立和谐持久的劳资关系,吸引和招募到更多的优秀员工,创造出更多生产力,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五、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

(一)拆分原有的财务信息,分体系列示

为了更好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将原有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划分,如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的费用,在管理费用中列报;分不出哪些是对员工招聘和培训的费用,明细可以在社会责任中具体列示;对顾客购买的产品维修费用也在此明细列报等。即相关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列示,具体明细纳入社会责任报告体系中。

(二)构建基于多用户的财务网络数据库

企业应构建以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财务报告模式,即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一个相关利益者信心需求数据库和一个报告数据库。报告数据库提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各种报表,需求数据库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个性需求提供他们定制的信息,定期向他们报告。另外该模式还有一个友好的用户处理界面,利益相关者可通过该界面实时地和公司进行沟通以获取所需信息。

(三)严格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应包括产品性能及配套服务、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度、员工工作条件、职工福利等方面,企业应将上述社会责任以及对用户和潜在客户的社会咨询服务等纳入报告体系。另外为了积极响应当前的环保与和谐社会政策,企业应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设立环保、节能、社区建设、社会捐赠等信息披露专栏,使得整个经营受到社会的承认,真正在社会监管下有效经营;继而更灵活地获得社会融资、财政支持和政府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宣大红.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报告信息列报改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2]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7):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社会责任[R].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一】 在我还在读本科时,每个假期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想方设法去感兴趣的单位企业实习一番。所幸,我们家附近的单位企业也挺多的,专业对口的也不少,于是,我在假期每每总是能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从一开始完全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假期,到后来的觉得这样确实能学到很多学校里根本接触不到的知识,我认识到了社会实践是多么重要。从本科毕业作为一名研究生继续学习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年,我的大学同学大多都已经作为一名社会人,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工作了2年,而我,依然是自顾自的在校园中走着。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开始策划着下一个实习的单位,我虽然不能真正开始上班,但是却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好假期的实习时间:去更加对口的单位,做专业相关的工作提高专业应用水平;或者干脆去一个完全与专业无关的单位,搞好领导与同事的关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训练社会生存能力。让自己对将来必然要进入的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的生存做好准备,也让自己掌握的理论(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中的常识)有一个联系实际的机会。这,就是我进行社会实现的初衷。

在研究生阶段,我进行的社会实践主要有两次:1.清华同方XXX设计所研发实习;2.XXX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业务实习。在XXX设计所时,我参加了基于dsp的一个无线射频产品的开发,我所在科室的同事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大家在工作的时候都非常的努力,除非是讨论问题,要不办公室里非常安静,只听得到敲打键盘的声音,但是一旦开始讨论问题,即使是争锋相对也是有可能的,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跟学校里的同学关系比较相近,这大概也得益于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吧。这一次实习在非常温暖而和谐的环境中度过了,专业上的提高且不提,主要收获了一个大企业对项目的分工和统领,以及技术人员之间的配合。

XXX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负责各种建筑项目招投标、技术咨询和监理的公司,日常的主要业务主要分为内勤和外勤两部分。内勤的主要工作有项目的接收和管理,整理各种文档等;外勤主要是与委托或施工单位的协调和施工现场的监督。我在两边都进行了一些工作,这个单位的同事就显得比较多样,各种层次的人都有。

对文化比较高的,那是我所熟悉的范围,交流起来很是顺利;但对于有些文化程度不是那么高的,在社会上打拼起来的人,就必须花点心思了,跟他们不光是共同话题不多,主要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很大。平时要在一起工作,不说话还真不行,这是可能投其所好或者注意倾听才是比较好的主意。在工作方面,应对领导和客户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一个好的态度,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一定要以你的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这才是做服务工作的正确态度。在这个单位,我主要学到的是沟通的机巧和工作的态度。

在注重个人素质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

2、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3、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但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技能,往往使知识难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常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6、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是考验学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学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实践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这种实践活动多了,并且能深入下去,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深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不足,与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总结起来,主要获得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语言是一种艺术,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所以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才能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二.自信就是力量,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盲目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找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在多次的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最紧要的是当面试人员问你有什么特长,相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这项工作时。你一定要一一予以肯定的回答。

三.心态决定一切,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人世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有一句经典的话说得很对;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哲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要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想事情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飞速变化,所以参加社会实践更显得重要,只有不断更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更早更深的了解适应社会,做一个全方位发展的研究生。

【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二】 XX年7月2日,经过多方接洽,我终于得到来上海惠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实习的机会。虽然我实习的是销售部门,跟我平时所学专长无多大关系,但还是很兴奋,工作总结范文毕竟能够在公司里感受一下上班族的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第一天出门的时候我便告诉自己,我可要认真一点,真真正正学一点对我有用的东西。刚开始几天的适应期,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好的多,因为跟部门的负责人之一正是我的校友,而我的任务便是协助他做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以前都以为销售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岗位,然而此番亲身体验让我不得不对它做出一个最新的认识。因为,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的生长到最终获得收益,当中的每个流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销售这一环节环节当然也不例外。

实习刚开始,面对每天不断的电话资讯,我都有点慌乱了,实在是应接不暇,而且开始几天对公司的整个业务以及产品的一些特性都不是很清楚,然后便每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幸好这时领导及时给予了指导,我也开始耐心的搜集、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不清楚的地方也不厌其烦的问身边的同事,慢慢的便开始掌握了一些门路,不到几天我已经能够应对自如,面对来自各式各样的客户的电话,我都能够应付自然、处乱不经。大概十来天之后,实习开始进入正轨,每天熟练的处理公司分派的任务,都算比较顺利,偶尔被难道了,在同事的帮助下也都能够迎刃而解,慢慢的,感觉自己就真的像是公司的一员一样,其实在当时自己确是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因为我知道我每天都实实在在的在为公司做事。

当然,事情不可能总顺顺利利、波澜不惊。那天,经理忽然分给我一个任务,就是跟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单独面谈。可想而知,当时自己是挺紧张的,因为之前都是在电话里跟客户交谈,电话通常都较短,谈的也是表面层次上的事情,比较容易应付。但是面谈就大为不同了,初生牛犊怎能轻易将一个老江湖摆平呢,况且这次对方还是公司的一个大客户,事关重大,万一一个闪失,对公司的影响可不小。

这时,经理似乎看出我的紧张心态,就拍拍我的肩膀,一脸微笑的说:没事的,你来公司就是要来锻炼的嘛,要多给自己一点信心!看经理一脸期望值颇高的表情,我知道这回我可是真的要上前线了,于是,楞是挺了挺胸脯说:好,经理,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第二天,传说中真正的考验便来了,对方是一个五十岁上下先生,姓陈,举止颇具绅士风度,这让我紧张的心稍微松了一点。经过一番简单的沟通之后开始进入正题,刚开始我应对的很流利,把之前了解的公司信息以及熟记在心的产品功能非常清晰的描述了一遍。工作总结范文看得出来陈先生对我的一番话非常满意,除了微笑便是点头。正在我以为这次我必将轻松搞定的时候,他忽然问了一个我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而被问起之后我便知道了这个细节有多重要,正当我表情开始陷入尴尬不知道所挫的时候,他仍然保持着微笑的脸庞,并替我情况分析了一下,我不好意思的不住点头,最后告辞的时候,他对我说:我再给你答复!简单的几个字让我的心情跌到低谷,我想,这下真的被我搞砸了,可不知怎么像公司交代呢。搭车回到公司的时候已是晌午,心里一直不能平静,尽在责怪自己之前怎么没有好好把问题弄清楚,否则也不会当场出漏子。

回到办公室,一坐下来便开始发呆,一会经理从身边走过,我抬头看了一下他,他只是像我点头微笑,之后便径直回自己的办公室了。我忽然想起来,我还没去汇报呢。于是便敲门进去。未等我先开口,经理却先说话了:呵呵,我都知道了,怎么样,这就是真正的考验,虽然这次你没有成功,但相信一定长了经验,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做什么行业都不能害怕失败,等你积累了足够的经历,将来便都能够应付自如了。另外告诉你,今天这位陈先生是老客户,其实他的订单早就签好了的,今天只是让你去锻炼一下而已啦。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心头的石头也终于能够放下来了。正如经理所言,失败并不可怕,多锻炼多积累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真的很感谢公司安排给我一次这么好的锻炼机会。

第4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的十大发现

1.报告数量平稳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加入到报告行列,来自民营企业的报告数量增幅较大。

2013年前十个月,我们共搜集到报告1525份,相比2012年同期的1337份,增幅为14.1%。相比2009年和2012年的“井喷”之势,呈现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首次的报告数量及比重逐年提高,数量由2010年的143份增长到2013年的347份,比重由2010年的20%增长到2013年的28%。民营企业报告313份,同比增长41%;占比25.2%,同比增长11.5%。据初步统计和测算,中国已经有至少2000家的企业和组织了社会责任报告。

2.报告总体质量脱离“起步”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

10页以下的报告数量及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由2010年的49.3%下降到2013年的6%;30页以上的报告数量及比重逐年增长,报告披露信息量增大。报告整体水平比去年有一定提升;除报告可信性得分率略有降低外,报告的绩效可比性、内容实质性、创新性、可读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平均得分率均有所提高;处于“起步”阶段的报告比重大幅降低,处于“发展”阶段的报告比重增长10.3%,14.7%的报告达到优秀或卓越水平。

3.报告集中的平台机制巨大作用持续增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对报告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2013年前10个月,通过集中平台的报告数量达626份次,占比41.0%。其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贵州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广东房地产协会等已连续多年为企业和组织提供社会责任报告的和交流平台,且依托这些平台的报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报告质量处于领先地位,报告的行业特征日益显现。

在所有行业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采掘业的企业报告质量相对较高,总体得分率在55%以上,其次是批发与零售贸易业、综合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的企业报告,总体得分率均在50%以上;报告质量相对较低的是金融保险业、农林牧渔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其中,采掘业企业报告对社区关系、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劳工权益和安全等议题披露较多;电力行业企业报告的框架比较成熟,对社会责任管理、绿色低碳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议题披露较多;汽车行业企业报告体现了责任理念,关注产品及产品使用者的安全、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议题;信息技术业报告注重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披露社会责任绩效,尤其重视供应商管理的议题;银行业企业报告体现了社会责任管理的思维,注重对利益相关方产生的影响进行管理,大型商业银行报告质量明显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报告质量。

5.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央企业报告质量较高,明显优于报告总体水平;从企业规模来看,领袖型企业报告质量较高,明显优于成长性企业。

中央企业报告平均总得分率74.4%,几乎是总体报告平均总得分率为50.5%的1.5倍;各分项平均得分也均明显高于总体报告的平均得分率,尤其是报告创新性、报告可读性和报告可比性方面,是总体平均得分率2.5倍以上。领袖型企业报告总得分率为65.6%,是成长型企业总得分率46.6%的1.4倍;特别是在战略与治理、风险机遇分析方面,领袖型企业平均得分率是成长型企业的2倍左右。

6.报告实质性进一步增强,但关键绩效数据披露存在明显不足。

报告普遍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社区、环境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披露较多,但对同行、社会组织、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披露则相对较少,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绩效指标覆盖率降低6.2%。绩效可比性得分率略有降低,且在披露绩效信息时,定性描述偏多,定量数据偏少。

7.报告重视披露利益相关方评价,但负面信息披露存在明显不足,报告信息可信性在近三年呈现下降趋势。

尽管有超过七成的企业披露了利益相关方的评价,但只有17.1%的报告披露了负面信息,报告可信性得分率由2011的30.27%降至2012的28.32%,直至2013年的25.89%。

8.创新成为报告质量提升的一大挑战,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倒逼机制正在初步形成。

报告结构和形式创新得分率同比均有所下降,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领域的创新难度越来越大。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管理中的过程产物,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7.1%的报告披露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实现从“编写”报告到“做”报告的转变,报告对管理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9.非企业组织报告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可读性优于整体报告平均水平,但存在结构、内容趋同、特色不明显等方面的不足,缺少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的针对性披露。

2013年前十个月,非企业组织了128份社会责任报告,占8.4%,其中超过半数来自教育机构;集中的报告数量为101份,占78.9%;与企业报告相比,大部分非企业组织报告在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报告特色不鲜明。

10.报告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报告将国际通行的相关标准或指南作为编制依据,注重报告语言的通行性。

参考GRI、全球契约、ISO 26000等国际标准的报告数量占比21.3%、2.3%和8.1%,同比分别增长13.3%、31.8%和55.4%;中英文对照或英文版报告为77份,同比增加32.8%,占评估样本的6.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建议

1.进一步发挥报告集中平台机制的促进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和组织运用社会责任报告这一企业管理的新工具。

充分发挥政府指导、行业组织推进的作用,广泛搭建报告集中平台,创新集中平台形式,充分发挥集中平台的鼓励和激励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行列。通过报告平台的交流分享,让更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优秀经验得到推广和传播,进而促进报告整体质量的提升。

2.进一步敦促中国500强企业加入到报告行业中来。

中国500强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应该同样发挥领导力,在提升企业透明度、增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动性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正如95%的世界250强企业已经社会责任报告一样,中国500强企业应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展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注脚。

3.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报告是社会责任管理的输出”的意识和理念。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中的一个外部可见环节,是企业管理持续改进过程的中间产物,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全面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成效。企业尽管可以将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与作为独立的工作来安排,但是必须意识到社会责任报告是对现有管理体系成效的一次检验和对外沟通,会影响下一个管理过程目标与策略的设定。因此,企业需要将社会责任报告纳入现有管理体系,以系统化的安排和管理的逻辑对报告进行构建和。

4.进一步发掘社会责任报告的应用和传播价值。

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完成是编制工作本身的终点,也是报告价值传播的起点。社会责任报告所诠释的责任理念反映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社会责任报告中提炼出的案例可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品牌化传播的主要内容,社会责任报告的视觉形象是企业传递负责任的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需要根据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的不同,选取适宜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手段,达成最大化的传播效果,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使企业和组织的责任品牌形象真正在利益相关方的心中形成感知和记忆。

5.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编写的能力建设。

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能力直接影响着报告的质量。企业和组织应研究社会责任报告相关标准和指南,掌握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国际先进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经验,借鉴国际先进报告的表现形式,参考国际先进报告的议题选取和披露;积极组织或参加企业社会责任编制方面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以科学的理念、专业的视角、有效的方法编制出高质量的报告。

6.进一步认识报告信息可信性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的可信性是报告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基本保障,具备可信性的信息才能帮助利益相关方针对企业和组织的运营管理作出科学、合理而又真实的判断。因此,企业和组织有必要在报告中通过披露利益相关方评价、重视对负面事件出现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改进措施的披露、并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审验,保障报告信息的真实有效,以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支持。

7.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化水平。

企业和组织应加强与国际社会责任机构的交流,积极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国际标准与指南的讨论和制定中;关注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最新趋势,在报告中对前沿议题进行分析和回应;有条件的企业应根据自身和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按照国外读者的思考和表达逻辑,国际通行语言版本的报告。

第5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一、回顾2013年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情况

20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份。

3次 连续三年报告的汽车企业占比为70%,部分企业已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披露机制。

11-30页 报告篇幅在11-30页的汽车企业报告占比最大,为50%。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受关注程度越高,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也越全面。

CASS-CSR1.0/2.0 40%的汽车企业依据多个标准进行报告编制,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CSR1.0/2.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G3.1)及上交所指引为主要参考依据。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报告的企业中,70%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90%的汽车企业报告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外两份为《戴姆勒中国2012可持续发展报告》、《BMW中国企业社会贡献系列活动2012 年度报告》。

80% 80%的汽车企业了中文报告,20%的汽车企业了中英文报告。

二、对2013年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作出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汽车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7.53分,整体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其中,20%的报告质量已达优秀,具有较高的水准;55%的报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汽车企业报告质量整体略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但报告可比性略低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汽车企业报告可比性、创新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凸显汽车企业以“人、车、社会和谐发展”为理念追求

在我国逐步进入汽车社会之时,汽车不仅承担了主要的客货交通运输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汽车文化也在形成之中。汽车企业已逐步认识到汽车行业的社会责任本质是实现人、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城市交通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很多报告不仅在报告正文中提及追求“人、车、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在报告的主题设置、报告的设计方面也反映出这一理念。

发现二:实质性议题关注点的渐变――由产品的安全性能扩大到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同时我国交通事故死伤人数连续十年高居世界第一。交通事故对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逐渐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议题。汽车企业均将“安全”作为重要的实质性议题进行披露,但依据各企业对“安全”议题的认识程度,我们发现披露的重点各有不同。

除了不断研发安全技术、提高基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为大众提供便捷安全的可移动产品外,汽车企业逐渐将“安全”理念扩大为“保护所有道路的使用者”。

发现三: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成为报告中产品议题的重要内容

汽车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便捷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全球40%的石油开采量被汽车所消耗,2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汽车。我国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可采储量的10%。石油资源的有限及气候变化的压力,迫使汽车企业不断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储备支撑未来发展的领先优势,有75%的汽车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及技术的应用推广。

发现四:不断扩大对社会责任领域的认知

基于行业特性及公众对汽车尾气污染等关注程度的加深,汽车企业均较好地回应了利益相关方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期望与要求。汽车企业在报告中均以较大篇幅披露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秉持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及环境管理体系和卓有成效的环保实践。这表明汽车企业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方面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

但我们发现,汽车企业对环保的关注不止于此。众多汽车企业报告还披露了企业在引导公众开展生态保护、传播环保知识与理念和捐资保护自然遗产方面的实践,这表明汽车企业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真正向着“人、车、环境的和谐发展”理念前进。

发现五:本土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报告披露侧重点有所不同

众多跨国汽车企业普遍在报告中以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绩效为披露重点,注重责任理念的前瞻性;尤其注重披露对环境和社会公益方面的实践和绩效,但对在中国本土运营所产生的经济绩效、经济影响以及员工相关议题的披露还不足,本土化还略显薄弱。此外部分跨国汽车企业的中国区报告也有英文版,以方便外籍员工阅读和跨地区交流。

从报告呈现方面,跨国汽车企业更加重视报告的品牌传播价值。

从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本土汽车企业注重经济、社会、员工、环境等方面实践与绩效信息的全方位披露,但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方面的认识还略显不足。在报告设计呈现方面,除少数汽车企业外,均不够重视报告的可读性。

四、我们的建议

1.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达321家,从业人数超过107万。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与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并未成正比增长,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为粗放的现状。我们建议更多汽车企业能够尝试报告,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责任品牌的视角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是利益相关方全面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日益为大众熟悉的汽车行业,如何树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社会责任报告是重要的一环。据相关调查显示,公众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之于汽车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程度表示肯定。汽车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品牌建设,则能塑造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责任品牌也逐渐成为公众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6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近几年,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迅速增加,从2008年的169份到2009年的646份,再到2010年的731份,以及2011年的817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在2009年呈现“井喷”态势,此后稳步提升。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关注其质量,尤其是可信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对其进行审验。经过第三方审验的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能增强报告的客观性,更能提高报告的公信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是指由与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审验机构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以及报告遵循实质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平衡性等原则的具体情况。

与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审验机构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主体,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在其分析报告中将其归纳了十类:“四大(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认证机构、一般的咨询机构、专门的咨询机构、独立的顾问机构、个人、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作为客体的企业提请审验主体对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连结审验主客体的一条纽带。

与对财务报告进行注册会计师审计相似,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披露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果没有第三方审验就像没有受审计的财务报告一样,可信度将大打折扣。就像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核主席拉森所说的那样: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此外,第三方审验还可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责任报告审验不仅仅针对报告数据做总结性意见,审验声明中还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所有有关优劣势的细节和概要,同时还要包括未来可能的发展机会,有助于企业改善整体表现。通过阅读审验声明,利益相关方不仅可以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细节,还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整体的认识。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现状

(一)第三方审验在我国已经起步

我国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出现在2006年,是由挪威船级社(DNV)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出具的鉴证报告。到2010年9月底,我国累计共有58家企业的108份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验,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强制性规定,已有的第三方审验均是企业自愿选择。《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1》统计表明,2011年经第三方审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达到54份,仅为总体的6.7%,仍然有93.7%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未经第三方审验。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进行第三方审验,但相对于庞大的基数,数量还是很小,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才刚刚起步。

(二)行业间差距较大

商道纵横研究中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资源报告中心”网站2011年5月底了以19个行业200份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的分析报告。报告表明电力、金融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第三方审验的公司比例较大,分别为21%、45%和50%,这与这些行业大多是国有大型企业不无关系,同时本行业协会的政策引导也会影响企业进行第三方审验。自从2008年以来,在银行业协会的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进行第三方审验。报告中房地产、冶炼、化工行业没有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审验,而这些行业对环境的危害较大,但其却没有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三)第三方审验主体比例失衡

目前我国提供第三方审验并出具审验声明的机构有三类:行业协会和专家、咨询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其中行业协会和专家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咨询机构,注册会计师占的比例最小,而后两者也仅仅是挪威船级社、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和毕马威等几家机构,第三方审验机构比例严重失衡。行业协会和专家在其审验声明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很少提及审验者的独立性,甚至没有说明所遵循的审验标准,其声明往往包括管理、业绩和进展的意见和建议,也可能包括他们对报告完整性的看法,但通常不对报告信息的质量等问题发表正式结论。由此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整体水平。自从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井喷”态势,很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咨询公司等机构,纷纷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重点课题,一些诸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机构和专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其资质和学术水平确是良莠不齐,而咨询机构与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这就更加阻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整体水平的的提高。

四、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分阶段执行第三方审验

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和规定强制性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验,但仅靠企业自愿进行第三方审验远远不够,应当制定相关法律强制执行第三方审验。在这一方面可以参照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等为鼓励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采取的措施: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了该年度第一号文件《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2009年11月,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要求所有中央企业在三年内都要社会责任报告;上交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应在2008年年报中同时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深交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公告》中要求纳入“深圳100指数”的上市公司应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鼓励其他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正是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2009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出现“井喷”是2008年的4倍之多。政策法规要求强制执行,可提高其权威性,扩大社会影响,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较大范围的展开,但是不能一下子全部要求强制执行,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就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样,可以率先在深市沪市展开,逐步扩展到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并且在各行业树立标杆企业,企业在强制和标杆的作用下,逐步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意识,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

(二)规范第三方审验主体

注册会计师应当成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主体,而不是行业协会和专家占主导地位。从国际上看,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要力量的注册会计师占据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主体的半壁江山,并主导了大公司的业务,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验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对于第三方审验质量的保证非常不利。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是其他独立第三方机构所不能及的,此外注册会计师高度的适应性,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的需求,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验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减少重复工作,节约审计成本。总之,利用注册会计师进行第三方审验可以提高审验质量,改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三)企业增强自愿实施第三方审验意识,与公众加强沟通

第7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一、我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民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工资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较快增长、劳动保障权益总体得到较好保护,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已基本形成。据统计, 2013年全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职参保人数分别为365.75万人、466.6万人、253.36万人、325.65万人和270.24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分别为21.3万人、26.58万人、9.45万人、56.83万和10.17万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大力协同配合。 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组织农民工有序流动就业;通过加强追讨企业欠薪、帮助农民工维权活动等方式,解决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资金来源和保障农民工参保权益。二是得益于加大了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升了农民工参保意识。《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职工一样享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力,为农民工参保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得益于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广西区失业保险办法》等,为农民工顺利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转移接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二、我区农民工当前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截至2013年,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仅占区内农民工总量503万人的4.23%、5.28%、1.88%、11.3%和2.02%,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比例偏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依然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工自身不愿意参保和用人单位不愿意办理参保。调查显示,农民工选择不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主要原因排位见表1。

表1 不参加城镇职工保险的原因

[\&人数(人)\&百分比(%)\&个人缴费太高\&1115\&44.2\&关系转移不方便\&834\&33.1\&将来待遇不清楚\&1066\&42.3\&用人单位不愿意办\&718\&28.5\&在农村已参保\&627\&24.9\&工作流动性大\&767\&30.4\&其他原因\&261\&10.4\&]

具体来讲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一)农民工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参保意愿不强

由于对社会保险制度不关心或关心不够,对社会保险政策不了解,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在座谈会中,有部分农民工把社会保险等同于商业保险,认为单位已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不必再参加工伤保险;有些认为自己现在正当壮年,还没必要提前考虑社会保险问题,就算以后不能打工了,还有土地作为保障。调查显示,农民工选择参加社会保险险种排位依次为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分别占58.7%、56.8%、52%(见表2)。

表2 参加社会保险种类意向

[险种\&人数(人)\&百分比(%)\&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309\&51.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432\&56.8\&医疗保险\&1481\&58.7\&失业保险\&999\&39.6\&工伤保险\&1312\&52.0\&生育保险\&660\&26.2\&]

从具体分析看:首先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意识普遍不强。

其次是农民工由于就业流动性大,流动方向不确定性强,怕社会保险转移接续麻烦,因此不愿意参保。调查显示,农民工进城务工后没有变换过单位的仅占23.2%,变换单位1至5次的,占了65.7%(见表3)。

表3 变换单位次数

[\&没换过\&2次以下\&5次以下\&10次

以下\&10次

以上\&合计\&人数

(人)\&586\&823\&835\&110\&167\&2521\&百分比

(%)\&23.2\&32.6\&33.1\&4.4\&6.6\&100\&]

三是农民工文化层次过低,维权意识不强。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技能水平不高,只能选择在建筑、餐饮服务等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工资收入低,且欠薪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建筑企业,层层转包后再分包,往往是先预发生活费,在分包项目完工验收后再统一结算,时间有时长达一年半载,且欠薪现象较为常见,农民工参保缴费存在一定困难;加上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也比较弱,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参保或愿参保但无从参保。

四是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而影响参保。对于工资收入与参加社会保险的关系问题,农民工选择愿意参保的占68.9%,仍有31.1%的农民工选择不愿意参保。要参保也宁可选择参加个人缴费较少的新农保、新农合,而不愿意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调查显示,选择参加新农保的占61.2%,参加 新农合占79.2%(见表4)。

表4 参加社会保险意愿情况

[\&人数(人)\&百分比(%)\&愿意,因为收入能够支付\&766\&30.4\&愿意,尽管工资低\&970\&38.5\&不愿意,工资无法支付\&579\&23.0\&不愿意,没必要\&206\&8.2\&合计\&2521\&100.0\&]

(二)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为农民工办理参保手续和缴费

国有或国有改制企业用工相对比较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高,农民工参保比例相应较高;而有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微利小企业等则较低。这些企业为追求利润,减少人工成本,主观上不愿为农民工参保或采取能拖则拖、能迟(参保)则迟、能推则推的消极态度;有些以农民工流动性大、工作稳定性差或以不构成劳动关系等为由拒绝为农民工参保;有些采取鼓动农民工回乡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然后企业给予报销而规避应承担的义务;有些则实行区别对待只为技术骨干和管理岗位农民工参保缴费,而不愿为普遍岗位农民工办理参保。在大化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一位在超市担任管理层的农民工谈到,自己所在超市约40人,月平均工资1280元,如企业为每个员工办理职工养老保险,2013年每人每月缴纳养老保险费至少376元以上,占人工成本29.3%,目前超市没有一个人参保,自己愿意承担全部费用,老板也不让,怕引起连锁反应;有一公司董事长则说,凡是有技术职称或者二级建造师、技师资格人员到公司工作,不论是否是农民工,都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农民工座谈会上,部分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反映,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层层转包,职工工资基本上要等工程完工后再予以结算,农民工每月只领取少量生活费,还要寄钱回家养老小,想参保也没有能力。

(三)现行社会保险政策的不完善也制约了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

1.社会保险缴费偏高。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原国有企业职工设计的,由于承担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负担,企业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费平均为工资总额的30%,个人为11%。在县一级企业中,农民工月收入多数在1200元至1800元之间,微小企业1200元左右。以2013年为例,如若一个农民工按全区月最低缴费基数1880元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要支付564元/月,个人要支付206.8元/月。企业和农民工普遍感到负担太重。

2.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滞后。虽然国家已出台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办法,但各省之间社会保险政策不统一、信息数据不能共享,转移接续不顺畅;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2014年2月刚出台,至2014年7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职工医疗保险跨统筹地区转移仍存在困难等,不利于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参保续缴积极性。据统计,2013年我区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1.53万人,其中,农民工仅440人,占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总数的2.8%。

(四)一些地方政府个别领导不重视、不支持

个别地方政府对推进农民工参保也不够重视,甚至错误地把不参保作为一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认为为农民工参保缴费会影响本地的投资环境,影响本地的经济发展和为官一任的政绩;个别地方明确规定非经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不得进入园区进行检查,致使一些园区企业职工参保人数不到20%,农民工参保更是少之又少。

(五)经办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1.经办人员编制不足,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据调查,从人均管理服务对象比重上看,工伤、养老、医疗(含生育)、失业保险业务经办比例为1∶3144、1679、9955、2971,乡镇一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滞后,特别是目前服务平台建设还未延伸至行政村、社区。

2.全区目前还未实现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大集中和网络互联互通,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在柳州市柳东新区村干部座谈会上,村干部普遍反映回乡过年农民工反映现在社会保险续缴和关系转移接续太麻烦,建议加快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推进步伐,方便农民工参保和缴费。

三、意见和建议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覆盖城乡全体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要求,统筹做好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工作。一是要动员协调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责职能出发,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保险法》等社会保险有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社会保障意识,形成“全面覆盖、全民保障”的舆论氛围。教育和引导农民工树立社会保险的观念和意识,通过帮助农民工算经济账、社会账和家庭伦理账的方式,转变农民工 “养儿防老”“土地养老”“存钱养老”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农民工早参保、勤续保、不断保。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变“九龙治水”为一家牵头、多部门配合联合培训体制,在对农民工开展统一规范的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对农民工进行为什么要参保、如何参保、如何维权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和维权能力。同时,也要明确要求大中专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等必须在教学课程中设置“社会保险法及参保业务”的必修课。三是以贯彻实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和《工会法》为主线,强化全社会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工作,发挥各职能部门以及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的作用,加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社保权益的维护工作,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角度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四是要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用人单位参保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明确企业的主管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及对企业实行年审的行政机关应把是否依法参保作为用人单位合格与否的一项必备条件,强化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参保职责。五是落实好社会保险基金的分级负责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的扩面征缴责任,明确各级财政的投入责任。同时,强化各地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参保示范作用,从根本上纠正把不参加社会保险作为一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的错误做法,确保在工业园区内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参保。

(二)加大对《社会保险法》的执行力度,促进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障机制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严格规范用工程序,加大违规企业惩处力度。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工作,从签订劳动合同入手,走综合治理的道路,从源头抓起,对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特别是不给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要进行严肃查处,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确保应保尽保。同时,要在全社会建立用人单位为员工包括农民工在内全员办理参加社会保险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义务的诚信机制,定期在公共媒体上进行公布。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

1.完善社会保险方面:一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广西社会保险制度转移衔接办法。当前首先要加快制定全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转移衔接办法并组织实施,方便农民工在广西行政区域顺畅流动,确保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不出现断保现象。二是对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允许进一步扩大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执行范围。对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示范园区、高新区等,降低缴费比例所需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和园区(高新区等)所在地方财政共同分担;各市、县可参照此政策规定执行,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负担。三是允许进城从事灵活就业的农村居民,包括原在用人单位工作后失业的农民工,可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主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四是要尽快实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自治区级统筹,提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也为农民工在全区范围内流动就业和转移接续社保关系扫清障碍。

2.修订完善全区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伤保险条例》,提升立法层次。同时,建立社会保险、财政、卫生、安全生产监督、住房建设等多部门合作的工伤预防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办法,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主要是农民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补助,对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程度的评估等。

3.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加快整合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借鉴学习外省(区、市)的先进做法,把业务经办和管理职能统一到人社部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方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参保及享受待遇。目前可以在东兴国家试验区先行试点。

(四)进一步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在加快推进乡镇一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把服务平台建设延伸至居民居住比较集中、条件比较成熟的村屯、社区。二是加快广西社会保险数据大集中步伐,全面取代各市单建的信息孤岛式的“小系统”,尽快实现全区数据入网管理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更好地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

第8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一、造纸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截至2008年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造纸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截至2009年5月底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09年5月底,在我国21家造纸上市公司中,有5家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3家为地方国资委控制,2家为个人控制;从上市地点来看,除晨鸣纸业在深交所上市外,其他上市公司均在沪市上市,这可能与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底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行为有关;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来看,其规模分别位于第1、第2、第7、第10和第12,总资产排名靠前的企业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说明企业规模对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影响较大;盈利能力则分别位于第3、第5、第6、第15和第16,总体处于中游位置;资产负债率则分别处于第10、15、17、18 和19位,资产负债率总体水平较低。为了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本文将进一步进行非参数检验。

(二)非参数检验依据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造纸上市公司规模(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2)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的造纸上市公司规模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2.59和22.21,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21.28和21.36,社会责任报告组高于未组,两组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显示P值分别为0.031和0.062,分别在5%和1%的统计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企业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社会影响和政治成本较高,而且存在编制报告的规模经济,相对小企业而言成本较低且有更多的资源投入。

依据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造纸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3)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造纸上市公司的ROE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73%和6.58%,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9.46%和1.21%,社会责任报告组高于未组,不过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的P值分别为0.339和0.445,差异均不显著。

依据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造纸上市公司上市年限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4)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造纸上市公司的上市年限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9.20和9.00,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6.88和7.00,社会责任报告组高于未组,不过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的P值分别为0.228和0.275,差异均不显著。

依据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造纸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5)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造纸上市公司的ROE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2.88%和39.18%,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60.58%和60.30%,社会责任报告组低于组,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的P值分别为0.068和0.050,分别在10%和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二、造纸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及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一)内容分析法 造纸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及其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情况均不理想,社会责任报告最长的福建南纸只有9页,其中环境信息只有两页半,环境信息最短的只有半页。从企业特征来看,盈利能力是否为正影响较大,净资产为负的福建南纸披露的相对详细,原因可能在于企业经济绩效表现不佳,试图以社会责任表现和环境表现进行平衡;另外,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也有一定影响,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企业实际控制人对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信息的披露没有显著影响。

(二)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分析――与国际G3标准对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是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倡议组织,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并不断对其改进,成为各国环境报告改进的有效指导。GRI2006年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3版,简称G3),其中环境绩效指标主要涉及原材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三废”排放、产品和服务、法规遵守、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总投入等9个方面,涉及指标30项,其中核心指标17项,补充指标13项,本文依据G3对造纸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造纸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总体披露状况不佳,虽然都披露了些量化指标,但披露得较为详细的环境绩效指标,尤其是量化的核心指标披露的较少,一般只有企业的环保总投资及其分类披露得较为详细。华泰股份、福建南纸和晨鸣纸业披露不全的量化指标虽然稍多,但较多披露了与前一年度对比上升或下降的相对数,很少披露企业消耗的各种能源、水及排放物的绝对额,更没有列表或画图对比企业几年的情况,环境绩效表现指标披露也不集中,各企业披露的信息和顺序都不相同,让信息使用者难以对企业的环境表现作出客观评估和比较。另外,企业也倾向于积极的角度阐述企业的环境问题,对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消极表现等只字不提,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客观评估。

相比国内造纸企业,日本造纸企业的环境绩效披露情况要好得多。以日本王子造纸集团2008年社会环境报告书为例,该报告书长达68页,其中环境部份长达33页,分两部分对企业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一部分特辑是在报告开头的显著位置对企业出现的废纸配比率不符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问题的原由、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机构和检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纸张的回收利用、与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工厂长、营业部门座谈会及企业的循环经济等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回应,还详细分析了企业植树造林的面积等;另一部分环境活动报告则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废弃物利用的研究开发、环境负荷、产品的安全对策、防止地球温室化的对策及造纸业的环境负荷资料几方面对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行了系统、全面和有条理的阐述,环境负荷部分用一张图表系统的披露了企业使用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及废弃物的利用情况)、水、各种主要原材料、产出的产品、排出的各种废气、排入河流中的废水、废弃物及产品等焚烧后排放的CO2等,而且这些重要量化数据还有五年以上的对比数并用图表体现,信息使用者可以非常方便的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总体看来,G3中几乎所有的指标日本造纸企业均进行了披露,而且纵观所有企业,披露的内容、顺序、格式几乎类似,非常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比较。此外,企业还对煤烟超标的负面事件进行了分析和正面回应,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

三、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规模大、资产负债率低及上交所的造纸企业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盈利能力、上市年限对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影响。从社会责任报告及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内容来看,造纸企业总体情况不理想,披露的信息都较少。从企业特征来看,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倾向于多披露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以平衡其经济绩效,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企业实际控制人对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信息的披露没有显著影响。与G3标准的对标则显示造纸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披露得较少,披露内容和方式都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其环境绩效进行客观评估和比较,且倾向于披露积极信息。

与日本企业的对标发现,日本企业均系统地披露了企业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都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其环境表现进行评价。另外,得益于监管部门的推动,企业之间的披露类似,非常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比较。因此,我国监管部门还需进一步制定相关的信息披露规范,企业自身也需多搜集相关信息,以推动我国造纸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格非、李伟阳:《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邵毅平、高峰:《关于我国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财经论丛》2004年第2期。

[3]钟朝宏、干胜道、邱英:《企业首份环境报告评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3期。

[4]钟朝宏:《中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规范的比较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4期。

[5]陈静、林逢春:《国际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差异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第8期。

[6]高历红、李山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新趋势――独立环境报告》,《环境保护》2007年第4期。

[7]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2006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s[R].2006

第9篇:社会研究报告范文

摘要:社会责任报告又名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等,是企业非财务报告的一种。本文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例,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信息披露,具体分析了社会责任报告中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信息披露方式,以及其意义和不足,相应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社会责任报告 信息披露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现今社会,利益相关者可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对于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介绍和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导向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为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社会责任报告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社会责任报告

中石油自2006年确立了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以来,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机制的建立,逐步搭建了一个企业和政府、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与承包商、社区与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的平台。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旨在构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期推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公司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业绩表现。报告主要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6年版G3)和国际石油业环保协会与美国石油学会联合编制的《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从结构来看,中石油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治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基本信息,二是披露了公司的经济责任的业绩数据,三是披露了利益相关方沟通参与的信息、社会评价,四是结合本企业自身特色从能源供应、生产运营、员工发展、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具体披露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于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社会责任报告,前两部分内容属于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此处不再赘述,主要研究后两项内容。

(一)利益相关方沟通参与的信息披露。能够影响企业决策和活动或受企业决策或活动影响的团体和个人(包括政府、员工、客户、消费者、合作伙伴、机构和社区)是企业在广泛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参与,有利于企业长足的发展。中石油披露了政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非政府组织和有关机构、社区及公众六种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关注点,以及他们的沟通参与方式,并披露了中石油对此的具体举措。对利益相关者沟通参与的信息进行披露,展现了企业从利益相关者需求出发,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加强彼此的了解、信任和合作。

(二)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信息披露: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1.股东责任方面。(1)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基于中石油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石油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面主要披露了企业关于加大资源勘探开发、研发创新技术、加快清洁能源升级、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信息,保障重点城市居民和公用事业的能源供给。中石油结合企业自身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从能源供应方面披露了企业的基本使命与责任。(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国有独资企业,中石油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014年成立董事会,构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分明的治理结构。公司进一步从合规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管控体系,维护了股东利益。

2.合作伙伴责任方面。(1)加强对供应商的准入、考核评价管理。公司实行总部、地区集中采购,采用采购招标管理方式,为供应商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在供应商准入环节,考察供应商的质量、安全、环保资质及商业信誉和依法合规经营记录,优先选用能提供新产品、节能环保型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供应商;在考核评价环节,重点考核评价供应商履约情况、质量安全环保绩效、诚信经营等方面。公司将考核结果作为供应商等级管理和准入资格评定依据。(2)重视供应链安全。中石油一方面重视对承包商的沟通协调和安全管理,通过完善自身安保措施和应急救援网络,确保承包商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加强承包商安全监督,对其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专项巡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检查整改并进行通报,供应商和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中石油还将物资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纳入公司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促进承包商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3.客户责任方面。(1)加强质量管控。中石油为对其所属的115家企业质量绩效进行考核,持续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认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截至2014年底,所属企事业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率达到97.66%,认证率达到87.90%。(2)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中石油一方面努力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于2014年完成国Ⅳ车用柴油质量升级,稳步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工程;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加油站服务网点,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截至2014年底,公司加油站服务网点超过两万座,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此外,还通过开展客户满意度测评和客户体验日等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与互动,以改进服务质量。

4.员工责任方面。(1)维护员工权益。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基本权益。公司升级调查了14 类重大安全环保风险事故事件,管道隐患整改率达到50%,19家所属企业整改完成率达到100%,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人身安全的保障。通过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互动讲坛等活动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并通过网络平台,使员工能够畅通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了员工的基本权益。(2)重视员工发展。公司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公司重视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总部层面全年完成163个培训项目,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推动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双序列岗位管理改革,使两类员工享有同等事业发展空间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完善薪酬奖励激励机制,公司探索创新了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增效激励等方式,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社区与公众责任方面。(1)社会公益事业。企业与社区和公众的关系也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石油披露了企业关于民生的社会贡献。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关系以及对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以及与社区公众的关系。扶贫帮困、支持教育事业、带动地方发展等这些没有经济利益流入反而是一笔支出的活动,是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维系与社区和公众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企业声誉与维护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2)环境保护举措。中石油属于高污染行业,在为社会公众提供能源和服务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公司秉承创新节能减排的理念,提高能效,降低污染水平,以“十大节能工程”和“十大减排工程”为重点,推进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公司加强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强化能源评价管理和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全年投入专项资金实施56项重点节能工程。实施中国石油宁夏石化“26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CO余热锅炉节能改造”等13项系统优化方案。2014年,公司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实现节能量126万吨标准煤、节水量2 462万立方米。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

以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例,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公司的基本信息、业绩数据以及企业整个生产运营销售过程中关系到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相关信息,对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起到了对企业的非财务信息进行补充阐述的作用。社会责任报告的具有以下进步意义。第一,社会责任报告的表明了企业重新审视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的目标。由于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方面的非财务信息,一定程度上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信息。第二,社会对企业的评价更加综合。除了对企业经济利益进行评价,利益相关者开始对企业对环境、社会的影响等非财务信息有了更多的关注。

但由于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比较短,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并不强烈、利益相关者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意识也有待提高,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看,的社会责任报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我国企业该报告的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提升公司的形象、政府政策的指导、企业领导者意识和社会舆论压力。从中石油的分析中可看出,社会责任报告中主要披露了公司的正面信息,对于负面信息避而不谈,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具体详情并未在报告中提及。社会责任报告“报喜不报忧”,更大程度上出于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自身声誉形象的建立,并未做到全面客观披露重大事件。第二,该报告虽然披露了关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沟通,但信息较为分散。整个报告主要结合了企业自身实际经营业务进行披露,并未按照利益相关者的类别分别披露相关信息,可见该报告来自公众、客户、社区以及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作用比较小。第三,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中石油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信箱、社会责任子网站、召开主题研讨会等方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持续改进社会责任报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但信息的来源仅仅是通过内部审核,没有进行外部审计,因此缺乏公信力。

三、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改进的建议

(一)加强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政府应当帮助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其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在追求利润时积极承担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同时,要提高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认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和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使公众更多了解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践的情况,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和公民社会责任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二)制定和完善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制度。政府应当加快对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以及披露信息的内容。社会责任报告应当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制定披露信息的内容,使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社会责任报告更加有利于和便于利益相关者阅读和使用。

(三)加强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计。为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性和真实客观性,社会责任报告应逐步发展为需要由独立第三方进行鉴证,防止企业选择性地不披露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但却客观发生的事件,或者为增强自身信誉虚假捏造一些信息来蒙骗公众。独立第三方的鉴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责任报告的公信度。S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3):54-60.

2.贺红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需求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0,(9):42-44.

3.张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07.

4.杨丽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10.

5.徐彻.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8.

6.牟涛,袁蕴.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构想――中石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2008,(7):94-95.

7.田翠香,李玲.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2011,(1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