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农业防治方法精选(九篇)

农业防治方法

第1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原则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2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是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病虫害防治是当前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农业工作者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加强生态平衡的创建,开展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主要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体系的情况下,种植的作物更加多样化,传统种植单一作物容易形成统一的生态和资源条件,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引起病虫危害。由于病虫种类少以及单一的生存环境,就导致益虫不能够很好的繁殖和生长,对病虫无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种植要趋向于多样化,引入更多品种,丰富农业资源,构建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的控制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多样性种植又分为时间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时间多样性主要是指掌握植物的种植时间以及准确的计算作物的收获时间等;空间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的多样性、种植品种以及土壤的多样性。通过构建生态多样性,可以为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治。

2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取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并在选取之后及时的进行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让种子能够得到充足的晾晒,之后放在温水里面浸泡,最后挑出带有病虫的种子。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种时间要尽可能的避开病虫高发期,最好在虫害和益虫同步生长时,或是在不适合病虫生长时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后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播撒,有效消灭病虫的根源。做好对田园的卫生等管理工作,保证种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对农业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我国农作物种植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切实有效的保持各方面能够均衡发展。在防治虫害之前,通过计算机准确的计算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最大限度值,当监测系统发现虫害已经超过了预定值就会自动预警,以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虫害发生的密度不大,危害性较小,就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节省人力和成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病虫进行防治,对于化学农药要避免施用过多,尽可能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治虫害。除此之外,从事农业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种植方式、改善土壤成分以及作物品种选择等,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运用化学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大量施用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将害虫灭杀,收效好但弊端很多。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较多,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农作物,身体健康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危及生命;其次,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河水等生态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同时,也完全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准则。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例如在种植有机农作物的区域,养殖鸡、鸭等以虫子为食的家禽,有效的防治虫害。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灯光周围布网对昆虫进行捕杀,或者通过在农作物的周围用纱网给昆虫设置障碍等方式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5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

在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深入田间、深入群众以及深入研究三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与农民进行交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整理出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讲座、发放传单以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对科学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农业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合理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6结语

病虫害防治是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兵.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4).

[2] 李晓铭,霍凤团.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农家科技,2011,(04).

第2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付建新安阳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病害虫的防治环节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农药来抑制农业病虫害的频发,虽然具有快速、高效、使用灵活等优点,但是随着化学药剂的增加和盲目大量的施用,致使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提高,施药次数增多,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药的效能降低,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使自然控制虫害能力减弱;由此产生残毒,污染环境,使多种鸟类、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此外,还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等。

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必须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来治理农业病虫害。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这都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一、农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农业病虫害发生潜在危害性大,传播广泛,各种农作物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各种材料可能带来不同的病虫害,一旦这些病虫害在某地区发生为害后,就有可能传播到其他不同地区、不同的作物上,给这些病虫害传播到大范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虫害病害种类多样,一般虫害、病害发生多是多种害虫、多种病原物共同侵染为害所致,症状复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困难。

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内容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病虫害预测、诊断以及调查危害的实际情况、分析发生流行的条件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通盘考虑,将植物检疫、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手段和措施加以优化组合和协调运用,探求一种综合防治方法,充分把握农作物生长的生理时期和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期,经济、有效地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昆虫学家马世骏这样定义:“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包含着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学等多个学科视角的理论思想。从生态学视角看,农业的高产稳产必须建立在植物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司的协调基础上,从而建立或保持最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不断促进和培养环境资源。从经济学视角看,要充分重视自然控制因素,有计划、灵活地选用必要的防治措施,讲求实效,降低生产成本,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从环境与资源保护学视角看,根据环境保护原则,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以至整个生物圈的有害副作用,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注意问题

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或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创造抑制病害发生危害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存在繁殖的条件,因地制宜,优化协调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治理。

因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自然天敌,可通过人工繁殖、引进、移植天敌等技术进行生物防治。第二,要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做好田间及时排灌和清理工作,可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生物的侵染。第三,要把握最佳时期防治,同时强化预警和监测机制。第四,科学使用生物制剂,研发高效、低毒、低残毒生物农药。第五,合理运用转基因技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

四、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法律思考

现行法律政策的缺失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涉及政策法律较多的就是植物检疫防治。植物检疫防治方法也称为法规防治方法。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首部以动植物检疫为主题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规定了检疫职权问题、检疫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具体问题,还颁布了若干具体的办法和名录,出台了与国内动植物检疫直接相关的众多规范性文件,其中最具约束力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对疫情的预防、产品的检疫和紧急防治等制度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与很多国家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的立法起步晚且不完备,国外的动植物检疫立法较早,在实践操作中又附之配套法规、检疫规程,这些都值得我国进行学习和借鉴。

此外,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只要求“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和“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没有对污染防治的具体监管、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作出详细规定,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存在着法律效力不强、条例内容滞后等问题,呼吁《农药法》的正式出台。

第3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10-1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以市场为主体,在政府的科学管理与指导下,采用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的方针,也是利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片区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此方式不但是解决分散的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农业的需要[1]。因此,对于病虫害要认清问题难点,了解对策方法。

1 当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的因素方面

一是中国的农业基本国情对病虫害防治影响。因我国农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农业基础设施弱,造成病虫害防治较为落后;二是农户分散无序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的主体是以农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各类作物无序杂乱混合种植,这种方式使病虫害种类数量增大,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三是病虫害防治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造成许多农田留荒或低效种植,人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重视甚至无能为力;四是知识技能局限性的限制。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中,文盲、半文盲的劳动力比例很大,不但作物种植水平低下,而且在农田管理上使用农药时不合理不规范,盲目喷药、无效喷药等,使病虫害防治很难有效有序进行。

1.2 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相关制度不健全。各级涉农部门不重视,很少有预防措施,很多地方没有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虫害种类及作物环境作出行之有效的长期的防治体制机制;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如缺乏透明评定标准、无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2];三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齐。不少乡级甚至县级农业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中被分流或没有真正从事本专业,加之农业工作比较艰苦,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从事基层农业工作,造成人才队伍流失或缺乏;四是没有相应政策等支持。如缺少资金、无技术引导。防治工作尤其在起步阶段,更需要农业部门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3 新环境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海拔落差大,南北温差大,特别是很多地区小气候突出:十里不同温,百里不同天。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二是工业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酸雨天气,水质污染等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抗病能力弱。同时给病虫害带来新挑战和变化规律,如天气变暖会提前带来蝗虫繁殖期改变,危害各农作物生长期和紊乱病害机理机制。酸雨使土壤ph值酸度增大,将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加快土壤酸化等,从而改变病虫害种群数理变化。

2 对策

2.1 成立农作物生产协会

在农业局、科协等部门支持下,成立农作物生产协会,如蔬菜协会、玉米协会等。协会属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独立法人性质,承担民事责任。成立各种协会可以解决产、供、销问题,实现以串联每户为纽带,订单式、规模化、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成立协会后,协会本着以市场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负责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自然就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主体问题。

2.2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各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制度,根据本地区病虫害特点,及时公布信息,制定长期行之有效制度。制订适合该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防治组织机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机械配置、用药规范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二是完善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加大投入基层农业人员队伍建设,改善各种基础设施。做到监测系统信息准确,信息传递讯捷,专业防治到位。特别要改革乡镇农技服务站,将借调、混岗等人员进行重新疏理。同时成立村级农业服务组织,是有力减轻生物虫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有效方法;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防治的人力,资金等支持力度,对刚起步的组织机构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资金,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防治组织的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方法,在关键时期,召开现场会,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促进防治工作整体推进;五是加强培训。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大人员对病虫害的识别能力、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

2.3 面对新环境改变

一是进行各种作物试验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对比试验,总结找出适合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品种,选出抗病强,高产质优品种,提高其抗病害能力;二是全社会支持技术革新,提倡绿色生产,推广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

参考文献

[1] 陈会柱.求真务实 稳步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9,(3):43-45.

第4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S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8)02-71-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提高产能,增加经济收入水平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人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因此不可忽视。而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如何进行植物保护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1植物保护手段

传统的植物保护方法有物理防治法和农业防治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更加青睐于化学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

1.1農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是通过给予植物适合的生长环境,并且利用转基因等高新技术培育出抗病虫的品种,达到保护效果。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现如今仍在大量使用。

1.2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指利用一些当今存在的机械设备如超声波、紫外线、红外线等,利用大部分害虫有向光、向热的特性进行诱杀。更直接的方法是利用人力进行灭杀。

1.3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的效果十分显著,是现在使用最频繁的方法。化学防治法,是指利用化合反应形成一系列化合物直接作用于病虫上,甚至可以利用化合物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植物进行修复。配合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可以大面积进行防治,效率高、效果好。但是,化学防治法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化合物,使用后会留下一些化合物,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被广泛扩散开来,很可能会对食物链等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不能一味使用化学防治法,需要和其他手段结合起来进行合理使用。

1.4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当前优先推荐的方法,因为其是利用一些有益的生物及其新陈代谢的产物对植物进行除害,所以这种方法是无害无污染的,逐渐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2加强植物保护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一方面是外来物种的入侵使得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是化学防治法因具有快速见效的特性而被大量使用,导致水土污染严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发展问题不可忽视,尤其是植物保护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想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植物保护是前提。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保护手段,使得植物避免受到病虫侵害的同时,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成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植物保护,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技术支持。从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因为病虫害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减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植物保护技术可以渗透到各家各户,为农民的耕种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不仅对农民是一种福音,也可以保护社会财产,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在植物保护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为了保证未来的生产而投入现有的大量的生产资源是值得的,算账算总账,目光要长远。

第5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73

1 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重化学农药的使用,轻农业综合防治

据了解,在我国农业中,化学农药的使用率超高,每年有25万t左右。局部地区农业化学农药泛滥,严重破坏农业生态平衡,生物的种类不断减少,病虫害的抗药能力增强,加强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1.2 防治技术不到位

我国农业前期虽然已建立了保护体系,由于缺乏后期的经费维护,许多技术在农村的继续推广及普及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导致农民在病虫害识别、防治技术方面的知识匮乏,比较依赖化学农药,把其作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在农业种植中,要推广多样化种植理念,于其中不断进行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生态体系模拟,这对于病虫害防治、生态平衡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1种作物种植的条件下,其资源和生态条件都差不多,为病虫的滋生提供了好条件。而对于益虫而言,可提供的食物减少了,可用的栖息空间变得有限,不利其生长及繁殖。所以,多样化农业种植可以有效的实现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平衡状态。

时间重要性和空间多样性是多样性种植的2大特性。时间重要性侧重对农业种植、收获时间的把握。空间的多样性侧重农业种植品种、地理空间、土壤的多样性。生态的多样性,为益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益虫增加了,相反地,病虫害就会减少。

1.3 强化生产管理,降低病虫害发证率

在农业生产选种时,要优选抗病强的品种,尽量不选转基因品种。播种前,种子一定保证晾晒充足合理,用温水泡过后,及时处理那些带有虫病的种子。播种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对于病虫害的高发阶段要避开,尽可能选不适合病虫生长的时间播种,并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撒播,减少病虫的发病率。在树苗种植时,要在树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及时修剪枝杈、定花定果等,从而减少虫害的栖息空间。同时,也要做田园的卫生,保持良好的种植环境。

1.4 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加强病虫的综合防治工作,特别是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有利于实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社会的良好运转。可以通过计算机,算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病虫害的最大控制限度,进而作出相应的防治病虫害的预警措施。一旦病虫害出现超过预警值范围现象,及时采取超越的防治措施;如果病虫害的值较少,则尽量通过生态的自我调节防治即可,减少不必要的花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遵循“生物和物理结合”的原则,生物、物理法优先考虑,尽可能在少使用化学农药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虫害防治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的效果,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研究投入,特别是在种植品种、土壤的选择、种植方法的使用方面,减少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对于土地环境造成污染。

1.5 加强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指导

农业科技人员要遵循深入群众、深入田间、深入研究的“3深入”的工作原则。对于农业科技人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广大农村群众基层,展开定期的农业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农业病虫害问题,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汇编成册,分发给相关的农业种植人员,加强对于农业种植人员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工作。农业科技人员应该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对种植人员进行多层次的培训,根据农业病虫害体现出的特点,实施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促进农业种植人员真正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及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

1.7 采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一般情况,农作物一旦出现病虫害的危害,农民基本都是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害虫多是在出现病虫害的农作物上,撒播大量的农药进行虫害的消杀,长期以往会爆发出很多的问题,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的最终目的是供人们食用,由于化学农药中含有大量不利人体健康发展的物质,其在农作物的防治过程中必然会存有一定的残留,人类食用了具有化学残留的农产品,将会影响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长期采用化学农药,农药除了会对害虫产生杀害作用,还会通过土壤,流到河流中,对于土壤、河水等环境都存在一定的污染,并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的失衡,不利农业可持续发展。而通过生物物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够将化学方法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比如,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利用家禽类食虫的特点,将鸡鸭等禽类在种植地进行定期散放,将极大减少田间的病虫害的数量;灯光能够吸引昆虫,可以通过定点放光,并在灯光的周边布置纱网措施,形成昆虫飞行的障碍,既能防治昆虫进入作物区造成作物灾害,又将极大促进虫害的消杀工作。

2 小 结

农业是我国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力度,不断地探寻和创新病虫害的最新方式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的推广及普及工作,在质量和产量上实现农业产品的创举,进而朝着我国农业强国的伟大目标前进,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文雄,陈婷,周明明.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3).

第6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一、日本的植物保护体系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作为一个学科,其含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我国植物保护一词广义上指通过各种途径保护植物免受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而狭义上的植物保护仅针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即应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这些有害生物对农林业的危害,以保证农林业的健康生产。而日语中的“植物保护”一词,则是从植物生态、森林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水利土壤改造、土壤植物营养等角度出发保护植物,防止种的灭绝,维持种的多样性,与有害生物防治有关的词汇是“植物防疫”。为此,日本政府专门制定了“植物防疫法”,作为指导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根本法规,内容包括总则、国际植物检疫、国内植物检疫、紧急防治、指定有害动植物的防治、都道府县的防治、杂则,以及罚则等内容[1]。根据该法律,日本构建了一个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系统构成的完整的植物保护体系。 

中央和政府层面有农林水产省消费与安全局下设的植物防疫课,主管全国植物防疫的行政管理工作,下设总务班、防治班(负责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防治指导、农林水产航空事业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等)、国内检疫班(负责日本国内的植物检疫、病虫害的侵入警戒及经济防治等)、检疫计划班(负责国际植物防疫条约、植物检疫措施等国际标准的制定,病虫害危害度分析及调查研究等)、检疫业务班(负责与植物检疫有关的业务调整、进口植物检疫、植物防疫所的管理等)及专家组(负责与两国间进出口检疫条件协商有关的事务及出口植物的检疫)。通过对进出口植物的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取缔,对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植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对病虫害发生及时预警,加强对药剂和防治的保障。下设的植物防疫所主要承担进出口植物的检疫工作[2]。 

而地方上,各都道府县均设有负责植物防疫的农林水产部(或农林部、农政部)及专门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所。目前日本全国共有病虫害防治所53个,平均人数在10人左右,其主要职责包括: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计划的制订,植物检疫,对基层市町村、农民和农民组织开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农药试验示范、药效试验,指导农药正确使用,以及农药市场管理等。病虫害防治所业务经费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基本上各负担50%。此外,全国还有病虫害防治员4200多人,多由农协、农户和基层政府职员等兼任,接受病虫害防治所的业务指导,负责各市町村的植保工作并在防治所和农民之间起一个技术桥梁的作用。各都道府县的病虫害防治所还与当地的农业试验场、园艺试验场等科研单位、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等农业团体合作设立“都道府县及市町村防治协议会”,制定整个都道府县的病虫防治实施方针[3]。 

日本病虫害防治的民间系统主要是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JA),类似于我国的合作社。该组织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组织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购买、金融、共济、技术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基层,农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协的设立上至全国,下至各市、町、村,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触及面很广。各农协几乎都设有营农指导员,作为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普及员,以农协会员及其家属为对象,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农民以指导,其指导范围涉及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但以担任研究、制订农业生产与经营计划,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推广新品种和新的作物栽培技术等为主,并为农家购置农机和设施提供咨询,在会计业务、税务知识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向农民提供产销信息和相关服务。可以说,农协营农指导员是植物保护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日本的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植物保护工作本着测报先行、综合治理、安全用药、保护环境的原则开展,实现了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专家咨询系统、远程咨询系统和远程诊断系统等现代技术构建的植物保护网络化,建立了JPP-NET植物防疫信息综合网,并适时进行大面积飞机喷洒防治[4,5]。 

日本是世界上农药残留标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对各种农药在每种栽培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乱用药、滥用药、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很少。在病虫害的防治中,非常注重化学防治以外措施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的理念。其农药的流通也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进行。农药企业生产的农药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到达农民手中。其一为农协途径,即通过JA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经其投资的经济联合会到达或直接到达各地的农协组织后销售给农民;其二为非农协途径,即依次通过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两个环节销售给农民[5]。对农药的销售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 

二、日本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体系 

日本的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也分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由一些综合性的或农业高等院校进行,而专科生由设置在地方的农业大学校(2年制)完成。本文主要对本科生的培养加以介绍。 

第7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有关安全使用农药的规定,加强农村农药中毒的防治工作,保护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农药中毒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人员所发生的生产性农药中毒。对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也应掌握情况,做好抢救治疗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各级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医疗和卫生宣教等单位均应执行本办法。其任务是掌握基本情况,开展卫生监督监测,进行卫生防护措施评价,宣传防治知识,培训专业人员,以及中毒病人的诊疗、报告和有关科学研究等。各单位应建立健全责任制,将本办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应把防治农药中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第四条各级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农业、供销、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搞好农药管理和安全使用工作。

第二章卫生监督

第五条各级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应当贯彻执行农药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负责农村农药中毒防治的卫生监督工作;乡镇卫生院(所)应积极参加卫生监督工作。

第六条省、地市级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全面负责所辖地区农药中毒的防治管理工作,重点进行农药毒性、中毒原因、防毒方法、监测方法的研究,以及防毒措施的卫生评价;指导和协助下级单位开展预防农药中毒的卫生监督工作,向有关部门推荐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经验。

第七条县级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应掌握本地区农药中毒的基本情况,并对中毒较多的乡镇进行调查,分析中毒原因,提出预防办法,向有关乡镇政府发出《农药中毒通知书》(附件3)。应根据当地用药特点,重点进行施药人员的污染机会、部位、原因、中毒途径、人体污染量及生物指标的调查和监测,及时作出预测预报。

第八条乡镇卫生院(所)应积极参加预防农药中毒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用药情况,督导施药人员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宣传教育

第九条各级卫生宣教、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应积极配合当地农业、供销部门对植保、供销以及施药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农药的毒性、对人畜的危害和防毒方法等安全用药知识。

第十条省级卫生宣教、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负责全省农药防毒宣传工作,组织宣传活动,培训宣传人员,提供宣传资料,推广先进经验。

第十一条地、市、县级卫生宣、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负责组织、检查、指导农药防毒宣传工作,进行宣传效果的考核,编制适合本地特点的宣传材料,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宣传。

第十二条乡镇卫生院(所)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药防毒知识:要组织和指导乡村医生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将防毒常识普及到广大群众。

第十三条各医疗单位也应向群众宣传农药防毒知识,特别应对农药中毒就诊人员及其家属进行预防农药中毒及农药污染物品消毒处理知识的宣传。

第四章急救治疗

第十四条各级医疗、职业病防治单位应了解本地区所用农药的品种、毒性,掌握中毒的急救治疗方法,储备必要的治疗药物和器械,随时做好农药中毒病人的急救治疗工作。

第十五条在使用农药期间,医疗、职业病防治单位应成立农药中毒急救治疗组织,健全会诊制度,及时治疗中毒病人,努力降低病死率。

第十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举办培训班,组织卫生医疗单位从事农药中毒防治工作的人员学习农药中毒的预防、诊断、急救治疗等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第五章报告制度

第十七条农药中毒病人的首诊医生为农药中毒的法定报告人。报告人必须填写《农药中毒报告卡》(附件1),送交病人所在乡镇卫生院(所);乡镇卫生院(所)按旬将报告卡送交县(区)卫生防疫站;县(区)卫生防疫站按月(于次月五日前)报地、市和省卫生防疫站或职业病防治院(所);省卫生防疫站或职业病防治院(所)按季(于次季20日前)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应在每季度后30日内汇总,上报卫生部。

各级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应对农药中毒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第十八条1村1日内发生生产性农药中毒5人以上或有死亡者,当地卫生医疗单位应立即用电话报县(区)卫生防疫站,后者应立即派人进行调查,提出防治措施,并向当地政府报告。

第十九条各级卫生防疫、职业病防治单位应掌握本地区使用农药的品种、数量、毒性、施药人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等基本情况。县卫生防疫站于次年元月十日前填写年报表(附件2),报地市和省卫生防疫站或职业病防治院(所),省卫生防疫站或职业病防治院(所)于次年2月底前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应及时汇总,并于次年1季度内将全年情况报卫生部。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条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表扬奖励;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好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批评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8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 玉米螟;防治策略;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辽宁辽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58-01

玉米是辽阳市农民主栽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螟是近年辽阳市为害玉米的最主要的害虫,每年使玉米减产达10%~30%,可减少玉米粒重,使玉米商业品质下降,影响农民收入,极大地危害辽阳市农业生产安全。玉米螟无害化综合防治措施是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采取农业(如选择抗虫品种、减少田间虫源等措施)、物理、生物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将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达到玉米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1 防治策略

一是选用抗虫品种;二是根据田间调查及往年虫情,做出准确预测预报;三是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四是通过农业栽培措施提高玉米抗性;五是通过耕作措施降低害虫基数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六是利用非农药技术控制病虫害,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数量;七是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及时、合理的防治。

2 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

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用蜂、菌、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按照玉米螟发生规律,实行集中连片、大面积统防统治才能保证防治效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现场观摩、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保证统防统治的顺利实施[1]。

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品种是控制玉米螟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玉米收获后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可消灭虫源[2-3];可有计划地种植早播玉米田,设置早播诱虫田或诱虫带诱集玉米螟成虫产卵,集中防治;玉米打苞抽雄期,玉米螟多集中在尚未抽出的雄穗上为害,在为害严重地区,可隔行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2.2 物理防治

利用螟蛾的趋光性,采用高压汞灯、辐射不育等技术诱杀成虫效果好。高压汞灯消灭成虫,可大幅度减少田间落卵量,且对天敌杀伤不大,成本低。另外,应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性诱剂)防治玉米螟,国内也有不少报道。如结合应用性诱剂与不育剂防治玉米螟,也可成为防治玉米螟的新思路[4]。

2.3 生物防治

2.3.1 赤眼蜂防治。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初期,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消灭玉米螟卵,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较为理想的措施。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防效在60%以上,平均可挽回玉米损失450 kg/hm2以上,收益为1 065元/hm2,成本一般为45元/hm2,远低于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5]。防治方法:在6月20日前后,化蛹率达20%~30%时,往后推迟9~11 d,即当田间玉米螟落卵达1.0~1.5块/百株时,即为第1次放蜂时间;6月27日前后第2次放蜂,放蜂数量为30万头/hm2[6-7]。一般设放蜂点30~45个/hm2。方法是把赤眼蜂蜂卡别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别牢即可。

2.3.2 白僵菌防治。白僵菌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嗜虫性真菌,寄生昆虫多达5个目4个科200种以上,可以防治多种农林害虫。一是白僵菌封垛防治。5月中旬至6月初期间,按秸秆垛用白僵菌粉(商品)100 g/m3的用量,用喷粉机进行喷粉[8]。二是撒白僵菌颗粒剂防治。7月玉米喇叭口期,用白僵菌粉(商品量)2.5 kg/hm2对1 125 kg沙子制成颗粒剂撒在玉米植株的心叶内[6]。

2.3.3 Bt乳剂防治。在玉米抽雄5%时,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1.5~3.0 kg/hm2,撒在玉米的喇叭口里,或对水喷雾进行防治[9]。

2.4 化学防治

玉米心叶期,向玉米喇叭口内撒施辛硫磷颗粒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3 结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选择抗螟虫品种、秸秆还田烧毁和白僵菌封垛等预防措施与释放赤眼蜂和心叶期撒施颗粒剂等杀虫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使用单一的防治技术。利用无害化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玉米螟对提高玉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生态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贾冬梅.辽北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J].现代农业,2010(12):46-47.

[2] 王红军,张化远.夏玉米玉米螟的防治适期及施药方法[J].河南农业科学,2004(9):92.

[3] 夏志红,潘惠康.玉米穗腐病与蛀穗螟虫发生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1995(1):88-91.

[4]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2005, 13(S1):142-143,147.

[5] 姚万义.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206):10-12.

[6] 王丽.昌图县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3(1):27.

[7] 应建华,刘京.大连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3):204-205.

第9篇:农业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甘蔗高产;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甘蔗是一种无性繁殖的多年生作物,由于在国内的甘蔗产区内其轮作区域较少,由于长期的连作种植模式,使得甘蔗的虫害问题逐年累积,愈发严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甘蔗主产区的黑穗病和花叶病发病率高达20%,甘蔗螟虫为害节率高达30%,这对甘蔗的产量、品质以及种植成本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甘蔗产业的良性发展。加之,在防止甘蔗的虫害问题上主要依靠农药,在控制虫害的同时,也杀害了虫害的天敌。经过实践的积累,虫害天敌数量减少,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这使得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加不易进行。并且滥用农药对于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都是不好的。因此,甘蔗虫害的科学防治研究工作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提出了专业化的虫害防治理念,并对“凯米克”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原则、形式、目标进行了介绍,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发挥出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1 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1.1 农民滥用药物

由于无法对农民用药进行监管,所以植保部门的监管工作很难进行。现有植保制度的强制约束力度很低,对农民用药的监管根本起不到作用。但是植保部门可以及时向农民宣传各种虫害的防治方法,并对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汇报。植保站可以对较好的药物进行推广,但并不强制。由于我国的农业制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自主性,农民可以进行自主的种植和对农药进行选择。但是使用农药得不到科学的管理就是造成农药的滥用,从而引发了农药中毒、农药残留以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1.2 植保部门职能弱化

在我国,植物保护站不论级别均是非营利性的行政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贯彻实行,并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在指导农业生产时,要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辅,结合化学以及生物防治技术对甘蔗的虫害问题进行防治,大量数据经验表明,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几种植物进行轮作、黑光灯诱杀、黄板引诱等措施均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且其效果也比较不错。由于植保部门并不能强制对某种措施进行选择,所以植保部门的作用不断被弱化。自主性较强的经营模式下,农业防治以及物理防治逐渐被忽视,为了方便以及攫取利润,农药公司几乎放弃了利润很小的农业以及物理防治措施,而化学防治地位却很高。

由于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的都是农药企业的营销人员,对于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逐渐变成了农药的销售。大大偏离了“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而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根本无暇顾及。由于高毒的农药效果迅速以及成本较低,所以农户滥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1.3 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脱节

病虫害随年份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爆发的现象,所以对有害生物的检测和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从总体来讲,我国现有的生物检测以及预报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农民对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在“治”,不见虫子不打药。使防治效果不是很明显。监测与防治脱节,就会使监测失去意义。

1.4 资金投入少,专业人员良莠不齐

有害生物的防治从属于公益事业,需要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我国现有水平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标准是0.2元/667m2,此项数据是世界平均水平额三分之一。

从事此工作的人员待遇很低,植保队伍不稳定。即使国家有相关政策,对于农林院校的学生会给予一定的照顾,但毕业生工作的大环境没有被改善,许多毕业生宁可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这使得植保队伍的技术人员短缺。

2 “凯米克”甘蔗病虫害防治体系

2.1 原则

在原则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要方针,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为主要理念,经过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带动,使防治公司更加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以及市场化。同时,还要推进与社会上的防治组织的合作,使立新型的防治体系尽快建立起来。

2.2 组织形式

在经营上要以蔗糖产业为基础,寻找更多的经营模式。要以政府政策为依据,相关单位为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组织提供技术支撑,寻求有良知更专业的农药企业提供优质的农药产品,然后植保部门整合资源后,以专业化的服务将信息提供给蔗农,并对蔗农进行一定的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种植大户,要为其制定专业的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使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更加安全、高效,使蔗糖生产效益增加,投入与产出比得到优化。

2.3 防治目标

实施甘蔗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服务,不管是对于企业、蔗农、政府,还是社会都是有利的,该体系的构建能实现糖厂、蔗农、相关组织以及政府的共赢。糖厂为蔗农统一提供农药,在降低蔗农用药成本的同时也使得甘蔗由于专业化的防治使其产量和品质都有提高。从而使糖厂的利润有所增加,效益有所提高。农药企业为甘蔗病虫害防治提供优质的产品,由专业人员进行用药防治,一是避免了蔗农因被骗购买假货带来的风险,二是科学用药保证了安全,也提高了防治效果。使得蔗农的甘蔗稳产、高产,经济收入增加,最终达到惠农强农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同样是为政府分忧,大大减少了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几率,减轻了政府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糖厂的增产,也给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税收。最后就是由于用药安全,使得蔗区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使蔗农创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建设,使农村大环境更加安全、高效和谐。

3 结语

本文对我国广西地区的虫害防治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对“凯米克”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原则、形式、目标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我国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跃彬.中国蔗糖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分析[J].甘蔗糖业,2004(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