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城市文化特点精选(九篇)

城市文化特点

第1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美国 大众文化 核心价值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B8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6-0135-05

2011年,我随北京市第十一期赴美文化经营管理培训班到芝加哥、华盛顿、洛杉矶等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最大的感受是关于美国文化的特征。美国文化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门槛低、几乎人人都能介入、体会、享受的大众文化。但它又不能被视同为一般的民间文化、庸俗文化。因为这种大众文化是由文化精英介入和推进、与精英文化紧密结合的文化。它是以一般大众心理需求为基础,由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人才所生产和经营,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的文化产业体系。这种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满足大众多样化精神需求的同时,培育了广大的文化市场,增强了美国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为美国向全球推销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开辟了通道。这种大众文化传播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一、美国发展大众文化的经验和特点

(一)将社会核心价值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并形成文化商品,使美国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

通过大众文化的培育推销其社会核心价值及文化产品,是美国文化全球传播的成功经验。那么,美国是如何具体推销其社会核心价值的呢?第一,将美国核心价值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并形成文化商品。美国十分注意研究大众文化消费心理,将美国价值观与大众日常生活相结合,尽可能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并通过宣传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推行其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哥伦比亚影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评估一部电影是否拍摄有严格的程序,考虑的主要问题不是这部电影剧本写的怎么样,而是这部影片的观众对象是谁?要怎么做、花多少钱才能吸引他们来看这部电影?所有好莱坞影视公司在电影制作中,极力迎合观众的需求,研究观众的观赏趣味,以此确定选材、立意及表达方式。这种以满足大众消费、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文化与大众休闲娱乐紧密结合。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两个主题公园的游乐项目都是以让大众和青少年快乐地休闲为出发点。芝加哥每年以千禧公园为中心举办的各种节日活动也是以“吃好、玩好、爱芝加哥”为宗旨。第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推销美国核心价值。美国对核心价值的推行,一般不采取直接、抽象的说教形式,而是根据大众的心理,利用形象化的说故事的方式,把核心价值理念渗透于文化产品之中,巧妙地进行宣传。如美国本是一个宗教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但美国的影视作品和艺术产品中,并没有很多直接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内容,而是通过生活中善恶之战的故事来宣扬其精神。又如好莱坞大片,无论是战争片、灾难片还是科幻片,总是在不断地叙说着美国大兵的故事、美国科技神话的故事、美国人拯救世界的故事等,成功地宣扬了美国的形象;甚至美国新闻媒体在报道美国军事活动时,也越来越像好莱坞大片,用讲故事的形式宣扬美国大兵的形象。第三,美国政府注重通过法律制度推行其核心价值。表面上看,美国没有统一的文化部门,但实际上美国通过成立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院三大机构来控制文化领域。这三大机构都是美国国会拨款,美国政府官员担任基金会领袖或成员,其管理政策全面体现美国政府的意图。政府巧妙地躲在三大机构的后面对文化进行操纵。好莱坞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干预下,成立了由共和党人威尔·海斯任会长的“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并出台了《电影制作法典》,对电影的道德内容进行苛刻的审查。1968年,美国电影协会和全美影院业主协会两大行业自律机构又推出了G、M、R、X分级制审查制度。大多数美国影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以上制度的影响。

(二)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源泉

美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发达,与美国重视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是分不开的。美国的文化创造力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族想象力。当今文化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想象力的竞争。美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现代仍然奉行自由移民政策(当然这种“自由”是偏向于创意人才的)。据有关资料,目前全球大概有1.5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5%)居住在他们出生地以外的国家,其中,美国的外国移民高达3000万,占全球移民的五分之一。移民的生活方式使美国人天然追求新奇和变化。美国人普遍喜欢猎奇、探险、刺激,这一天性促进了美国人想象力的发展,而美国的文化产品则处处体现了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好莱坞大片《阿凡达》、《2012》、《盗梦空间》等,借助于电脑动漫制作和3D技术,展示了人类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启示下所能发挥的最大想象力;芝加哥市最近火爆演出的先锋剧《蓝人》,以人们日常难以想象的三个蓝色的太空人为主要演员,以高超的形体语言,毫无表情的冷面孔,配以高新电脑制作技术,表演了魔幻般的节目,给观众以极大的想象力刺激。二是文化融合力。在融合中创新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相互融合的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并存和互补是美国文化发展的一大优势。美国十分注重发扬这一优势,在宣扬美国文化价值的同时,注重吸收、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文化。芝加哥政府在举办饮食节时,针对希腊、意大利、中国人等不同民族移民的特点,要求充分体现世界各地饮食文化特色,采取多种方式为社区居住的不同民族成员展示本国饮食厨艺。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筹措经费建造了印第安人博物馆,全面展现了印第安人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成就。好莱坞梦工厂针对美国观众特别喜爱中国动物熊猫和中国功夫的心理,制作了《熊猫功夫》大片及续集,在电影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美国从其他各民族文化中吸收不同成分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中后,形成文化商品,又出售到世界各地,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美国文化的渗透力。美国文化融合力还表现在产业的强融合性上。美国文化与经济、科技等高度融为一体。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市场机制,无论是文化资本运营、文化市场开拓还是文化法律保障,美国政府都给予特别关照,使文化与经济、科技有机融合;美国每一项可能产生影响的最新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到电影、电视中。在美国文化产业中,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网络文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行业紧密融合,这种融合为发展文化产业链和创造高附加值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精心设计体验式、参与式活动经济载体,增强文化产业的吸引力

国内有学者将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活动称为“活动经济”。套用这一概念,美国在设计大众活动经济载体方面可谓用心良苦。好莱坞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两大主题公园是典型的将影视作品和旅游项目融为一体的活动经济载体。它们都是按照著名影片分为不同分主题区,而电影这一综合主题又将各区有效地联合为一个整体。每个公园内都设置了大量儿童、成人都能参与的娱乐设施与活动,如海盗船、水滑梯、过山车、地震体验、山洪暴发感受等娱乐设施,将主题公园发展成为集游乐、科教、表演于一体的家庭乃至社区活动中心。其中,好莱坞环球影城经久不衰的娱乐项目有电影《怪物史瑞克》、过山车《木乃伊》和迪士尼乐园游乐项目《宇宙山》等,通过声光电的虚拟环境,改变人的视觉,让人在幻觉中体验恐怖、刺激、惊险,使游客在参与式、体验式活动中享受了电影的乐趣。目前美国拥有迪士尼、六旗、环球影城、安海斯一布希、雪松角和派拉蒙六大主题公园。其他各类主题公园共有六百多个。芝加哥政府着力将打造“文化艺术之城”与“旅游休闲之城”结合起来,市大型文化活动办公室精心设计文化旅游活动载体,每年举办芝加哥美食节、布鲁斯音乐节、“探索芝加哥”、“芝加哥社区一日游”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并通过网站和新闻媒体向全社会,编写了多种介绍芝加哥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手册,组织开展了18种国外语言一对一免费导游活动,通过精细服务将外地游客及时引领到全市77个社区中去。2010年,该市吸引4500万国内外游客来芝加哥旅游,旅游总收入为110亿美元,其中26%的游客来芝加哥是因为文化旅游项目,四分之一的游客是多次(最多lO次以上)来参加芝加哥文化活动。该市于2004年建成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千禧公园,每年举办500项活动,吸引游客四百多万。

(四)政府积极引导、规范和支持民间捐助,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美国是当今文化投资最大的国家,也是国际文化资本流入最多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发展除了政府少量赞助以外,大量依靠社会和民间融资。据介绍,美国有75%的人经常向各种非营利机构捐款,2009年全美160万个非营利机构收到的慈善捐款约占美国GDP的10%,其中各种非营利文化机构收到的社会捐款为123.4亿美元(其中约一半来自个人捐款,三分之一来自基金会,其余来自公司企业),远远高于当年联邦政府的文化资助拨款4.125亿美元。此外,美国通过法律引导社会各界向非营利机构捐赠。著名的《国内税收法典》第50LC3条款,规定企业向非营利机构捐赠可以获得税收优惠,根据这一条款,资助非营利文化机构的企业税额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免优惠,同时规定对非盈利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这就积极鼓励了各州、企业和个人对文化事业进行赞助和支持。而对于民间捐赠的资产,美国政府十分注意保护和管理。位于圣莫尼卡山的洛杉矶盖蒂中心,源于美国石油巨子保罗·盖蒂的个人捐赠,他将22亿美元资产用于购买古希腊和罗马艺术藏品,生前留下遗嘱将这些藏品和8亿资产全部捐献给社会,只留下500美金给儿子。据盖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盖蒂捐献的遗产经过盖蒂基金会的运营,已经达到四十多亿美金。现有18家博物馆、1家动物园、1.4亿藏品的史密森学会,则源于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的50万美金的捐赠,美国政府不仅按照其意愿成立了史密森学会,而且由国会立法、联邦政府拨款资助,由历届美国副总统、最高法院首法官、3名参议员和9名公民担任董事会成员,成立了半官方的博物馆机构以支持基金会的发展。美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博物馆、美术馆、表演艺术中心等,还通过会员制获得社会各界民众的资助。

关于文化产业,美国政府也有一套融资的办法。联邦政府一直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资本在文化产业中寻找商机。如今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多是由跨国公司来运作的。这些跨国公司大部分又都不以美国为主体,但这些跨国公司又都是受美国政府支配的。目前,在好莱坞最具实力的影视公司中,哥伦比亚影视公司的幕后老板是日本索尼公司,20世纪福克斯的老板是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在流行音乐产业中,在美国市场上赚取最多钞票的是日本的索尼、荷兰的宝丽金、德国的BMG等。

二、美国发展大众文化的启示

(一)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化、普及化、制度化

美国利用大众文化产品推销社会核心价值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制度化、规范化,并形成文化产品。任何涉及核心价值的社会教育、活动项目、文化产品等,在工作创意、策划之前,首先要面向首都全体市民进行民意和需求调查,使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针对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要加强制度设计,推进精神文明法规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北京城市精神、文明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落实。应当在各类职业道德、文明公约、乡规民约的基础上,建立覆盖环境秩序、公共交往、社会服务、艺术观赏、家庭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体系。

(二)大力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创造力

发展首都文化,必须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文化人的功能,大力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北京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教育功能,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美国的公共文化设施长年累月对大众和青少年实行优惠服务,在普及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高达900万人次。北京也拥有发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音乐厅、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这些设施都应突出以文化育人、对市民进行文化教育的功能。二是开发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其教育人民、启迪思想、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功能。要注重开发利用北京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敬老爱亲、诚实守信、文明有礼等元素,进一步发掘中华民族的善文化、礼文化、诚信文化、孝文化等,对市民群众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利用北京承办的重大国际国内文化活动盛事,向广大市民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知识,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提升文化素养。四是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节日文化建设。五是加强对各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基层群众需要的高品质文化产品。

(三)在开放包容中进一步彰显北京的文化创造魅力

北京历来以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著名,这种开放包容性是提升城市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北京的文化建设应正确处理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同时,鼓励百花齐放,鼓励艺术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一是对艺术创造性人才要有包容性。美国的理查德·弗罗里达教授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提出了创意经济的著名“3T”原则,即技术、人才、宽容。这里的宽容包含着对创意人才的低准入壁垒、对多样性文化的尊重和准许人才流动等多种要素。芝加哥政府文化部门负责人在谈到建设芝加哥城市文化产业聚集区时说,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创造条件把那些经济并不富裕、在文化界也没有成名、但极有创造潜力的人才留下,让他们能够在芝加哥生存下去,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挥作用。纽约SOHO文化区从开始至今,一直把创造条件吸引大量具有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为主要功能之一,而不管他们是否有钱。从美国的经验看,多样性文化互补共生,是形成创意生态圈的重要条件。北京应重视这一经验,适应全球创意阶层快速流动的新形势,在吸引创意人才、鼓励创新中发扬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营造一种宽松的适合文化创意人才聚集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倡导文化艺术创作丰富性、多样性。为了使北京文化走出去,尤其要注意研究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文化需求,吸引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提升北京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三是要提升文化的融合力。在融合中创新发展,应当作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要在资金运营上、体制机制上创造条件,推动影视、广播、报业、网络等健康发展,推动文艺、体育、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完善融合。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各个产业、各种事业领域中的文化元素,通过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创造力。

(四)把发展市民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与培育文化市场结合起来

如上所述,追求实际、实用、实效的美国人非常注重文化设计活动,而且把这种活动变成了活动经济。这种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身体力行的体验、参与,激发参与者的共同兴趣、共同感受,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对方基础上的互动式经营推销策略。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采用大量体验式活动项目,让游客感受《怪物史瑞克》、《木乃伊》和《加勒比海盗》等电影的制作过程。芝加哥市的大型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则精心设计了各种让外地游客体验芝加哥城市生活的载体,每年吸引大批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芝加哥的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带来了明显的收益。正是这样一种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在悄然地培育和扩大着主办方的文化市场。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北京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要坚持搞下去,而且要进一步发展。要大量增加体验式、互动式内容,并把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与培养大众文化兴趣、培育文化市场结合起来,真正让群众成为文化消费和文化活动的主体,在参与中消费文化、享受文化、喜欢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第2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把握;城市规划

城市是历史的缩影,城市文化是人类历史的凝聚点,它体现城市的个体,是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城市与一个人一样,都有其不同的特性,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是最有魅力的。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笔笔皆是,如何培育有文化、有素养的城市,已成为业界不容忽视的课题。笔者以石河子城市为例,试图寻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几点尝试。

一、石河子城市概述

新疆石河子市是一座独特的新型城市,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1.传奇:缘自她是1950年才从戈壁荒原上开垦出来的一座小城,但现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的重要基地,她标志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代军垦战士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军垦精神;

2.神奇:缘自她本是一座并不适合人居的戈壁荒漠上崛起的小城,但2001年获得了联合国“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和2002年首届“中国人居奖”的年轻的城市;

3.“一肩挑双担”:缘自她不仅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所在地、在保持新疆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活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而且还是我国最西部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所在地,承载着带动我国西北部发展、腾飞的希望和梦想。

二、石河子城市主体文化的演变过程

1.1951年第一次规划

城市性质描述:军垦城市、农业城市、玛河流域经济文化,二十二兵团指挥机关所在地;

文化主体:军队、战士;

文化特征:军营文化、农业文化。

代表着城市主体文化。

2.1958年第二次规划

城市性质描述:确立了以发展工业、壮大城市经济的发展方针,提出了建设工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和城市建设要适应区内、国内发展的思路。

文化主体:战备军队(值班连队)亦工、亦农、亦兵;

文化特征:军营文化、农业文化。

城市主体文化有了雏形。

3.1982年第三次规划

城市性质描述:确立了石河子市是以军垦事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以轻纺为主的工业城市。

文化主体:工、农、商、学、兵(预备役部队);

文化特征:军垦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

城市主体文化处于萌芽阶段。

4.1998年第四次规划

城市性质描述:石河子市是中国军垦名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济、文化、卫生、医疗的重要基地,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垦区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文化主体:工、农、商、学、兵(预备役部队);

文化特征:军垦文化、产业文化。

城市主体文化处于发育阶段。

5.2004年第五次规划

城市性质描述:石河子市是中国军垦名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城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垦区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是环境优美的生态性园林城市。

文化主体:工、农、商、学、兵(预备役部队);

文化特征:军垦文化、产业文化、宜居文化。

城市主体文化初步形成。

三、石河子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石河子是一座“军垦城市”。经过几代军垦人的屯垦建设,石河子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区、现代大农业风光区、规模化农业节水灌溉器材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群及蔬菜、瓜果、花卉批发集散地,拥有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部级工业生态园区和部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近年相继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首届人居环境奖”、“军垦文化城”、“优秀旅游城”,等殊荣,现在正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四、石河子城市文化的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

依据城市历史文脉、空间结构、发展战略以及兵团城市特有的移民文化,确定城市文化题材目标定位:

弘扬石河子精神,传承军垦文化,着力表现几代建设者在屯垦戍边、民族团结、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开拓奋进等方面建立的丰功伟业和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心的理想和情操。

五、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几点尝试

1.以“绿”改造城市环境,构造青山绿水的“军垦”园林城市。

规划体系形成“四横一纵一环”的总体格局;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以广场绿化建设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主线,小区和庭院绿化联片成网的格局。中心区按照 "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要求,加快完成主要街区道路的绿化改造,形成纵横交错、多姿多彩的 “园林景观大道”,以“绿”改造整体城市环境。

2.以“军垦精神”挖掘城市文化底蕴。

立足石河子城市特定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既要传承城市文化、精神内涵、又要从未来发展的尝试和广度,认识城市的未来;以培育城市主题文化(军垦文化)环境、塑造城市特色和城市景观为宗旨,确定城市雕塑的题材和总体布局结构框架为:“双核、两带、多节点”的点、线、面结合的中心城区城市雕塑布局结构。

----“双核”是指西城片区的游憩广场核心和东城片区的世纪广场核心。

----“两带”是指北三路景观带和引水济石景观带。

----“多节点”是指重要道路沿线景观节点,城市门户节点和产业园区,居住区节点等景观雕塑。

3.以“精”提升城市格调以“精”提升城市格调,是建设文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文化同城市建设溶为一体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精品的创作。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商标”,精心打造精致的标志性建筑、精美的街心花园、壮观的街区道路、风格各异的居民小区,溶入整体城市环境之中。但是,目前在中心城区以至全市,能够称得上是精品的并不太多,还必须下大气力在出精品和出力作上下功夫,努力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进一步做好城市内涵改造工作,争取一个建设就是一个精品。

4.以“军垦红色旅游”打造城市文化 。石河子的旅游事业是伴随着兵团建设成长起来的。兵团人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壮举,把沙漠变成了一望无垠、生机勃勃的绿洲。石河子历来是兵团的窗口和缩影,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军垦城市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军垦文化、绿洲文化,红(红色旅游)绿(生态环境)相映,人文与生态有机结合的旅游产业格局,成为拉动师市(兵团八师和石河子市实为一体的简称)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

第3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旅游城市、文化导向、文化特色

中国境内的旅游地点,一般人都会知道北戴河、山海关。可是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知道其实这两个地点是隶属秦皇岛市的,它们是秦皇岛的两个旅游区。也就是说在秦皇岛的旅游形象推广上,对于秦皇岛文化的部分导向系统不明晰,各景区相对独立,所以在旅游现状上才会各领,不能形成整体文化氛围的旅游城市形象。秦皇岛对于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的过程,急切需要清晰、明确的执行。针对秦皇岛城市性质设计的文化氛围,笔者从秦皇岛市城市旅游文化出发,通过秦皇岛的地域特色分析和文化导视系统的概念、文化特色、文化内容的分析,确定文化导视系统在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城市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导向系统在秦皇岛旅游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导向系统是帮助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的最主要的视觉信息辅助系统,如果能从我市城市旅游文化出发,对城市文化的导向系统进行严谨的视觉信息的设计规范,对促进我市“文化旅游”的平台建设,提高“旅游城市” 的整体氛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化导向系统则是针对秦皇岛城市文化所设计的城市导向符号,在旅游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上能够促进旅游内容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文化导视符号能够帮助旅游者或者城市中的人认识秦皇岛自身。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因为它不仅仅对城市的认知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它也和旅游的环境共同构成城市的旅游内容。它也将成为旅游城市必备的市政建设之一。

如果把道路或者建筑建设比喻成城市的硬件建设,那么导向设计系统无疑就是城市的软环境。城市导向系统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秦皇岛,沿海而居。是国内著名旅游避暑度假胜地。自从确立推广秦皇岛这个旅游城市形象以来,政府也对于城市导向有了一定的关注,例如:设立盲人站牌来解决部分弱势群体的交通问题。但是对于外出旅行的人而言,旅游方面的导向系统设计还不够系统;对于居住在城市中人而言,几乎感觉不到秦皇岛的旅游文化,不能在城市的各个地段都明确凸显秦皇岛城市文化的专属特征。而明晰、系统、有内容的文化导向系统必定会使旅游城市的品牌化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也可以用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文化导向标识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识别系统,还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二、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城市导向系统的设计概念

以“建设宜游城市,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秦皇岛建成“休闲之城、魅力之城、宜居之城”,旅游立市的各种战略一直实施得如火如荼。2011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1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4亿元,并荣膺“2011年度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试点市”三项荣誉称号,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提高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一直不断更新变化,市政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是在文化导向系统上还没有很好的规范,在不同的地点或者路上看到的景观也几乎没有关联性。特别是在步行的旅游景点中,以在求仙如海处旅游景点为例,就有多处关于历史发生时间的记录,什么八卦阵、古代攻城的兵器等等,多是文字的注解,并没有形成符号化或系统的设计。只有把这些具体的历史文化提炼出来,符号化、景观化、系统化,让他们也重复的形式入住整个城市,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才会对它们更有认知。旅游的人也才会在逛街或者观光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形成明显的文化链条和印记。

三、秦皇岛旅游城市的文化导向系统的文化特色

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导向系统应该它特有的城市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城市文化的提炼是一个旅游城市导向设计的核心。时间在流转,历史在发展,秦皇岛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仅发生了一次求仙活动,它有其自身特有的风土人情的历史积垫,虽没有在历史课本上形成历史事件,但是像耀华玻璃、昌黎葡萄酒、集发植物园、北戴河疗养院等真实地存在这个城市中,并且和秦皇岛一起成长中。它自身就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通过对这些文化的整理,形成具体的文字和符号,把它们建设到步行的地点,让人们在旅游进程中了解秦皇岛这些特有的文化知识,和特有的秦皇岛温暖。以最佳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文化信息或符号。这就是秦皇岛的文化导视系统特殊的艺术魅力。

四、秦皇岛文化导视系统的内容设计特色

在城市的内部和景区内部也应间断性地作出与旅游知识相关联的文化类导视标识,以加强旅游者对城市知识文化的了解和印象。在生活的空间打造旅游景点,北京土城路地铁站站点融入了“青花瓷”概念进行艺术设计。青花瓷式的壁画中透漏着浓郁的中国式美丽。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站的“水立方”的概念设计。像在美国肯塔基新港的河道改建工程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中使用了9个最能体现城市历史的图标,每个图标都代表着城市的一段历史。这 9个图标被广泛地应用城市中,行走在城市的任何一处,这些图标都会时刻向人们提示着这里的历史。韩国城市内也是这样做的,把与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制作成文化导视系统,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文化导视系统成为城市景观,来做信息导视。让这些导视系统本身就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它本身具有导视的功能,而艺术化的设计给受众带来的又是新鲜的视觉体验和文化记忆。这也是凸显旅游城市导视系统特色的地方。

第4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如果将经济比做城市的血肉和躯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与精神。城市形象与人的形象一样,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气质。外在形象是由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形体语言构成,而内在气质则包括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等。城市的文化功能自然是城市固有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不能只是水泥马路的交叉和楼房的罗列,它应是建筑艺术和环境优美和谐的结合,应该体现这座城市的历史、传统风情。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一旦没有了旋律,自然是噪音,没有文化的建筑,如同没有了旋律的音乐,将会因缺少灵魂而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空壳子。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一大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化和经济出现了加快融合以至一体化的趋势;在经济领域和经济活动中,“文化力”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尤为突出。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竞争,有人说,20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

个性是城市的生命

有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城市文化特色是长期以来由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

什么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如何塑造?众说纷纭。以往对城市特色的研究,从城市性质、功能、地理环境、建筑风格上探讨得多。这些虽然都能构成一定的特色,但还都是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就难免雷同,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千城一面”。笔者认为,只有文化才能突显城市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人民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在特定的区域里一点一滴形成的,是当地所特有的,是由时间沉淀和积累而成的,如果把它反映到城市建设上,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旧城改造,是城市进程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保护和展现,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课题。笔者认为,旧城改造要注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妥善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关系。2000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北京共识》,认为保存在城市中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上不同传统精神的载体和见证,同时也体现了全世界各个民族的基本特征,构成了各个城市面目和特点的基本要素,对于历史遗产要保护全部的历史信息,对历史环境的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对典型的传统街区,不仅要保护好,而且要把它的风格提炼出来,使之对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起到某种规范作用,让整座城市新旧建筑能有“对话”的余地。传统历史街区,在改造时,商业开发自然必不可少,但是这种开发应该是以不违反本真性原则为前提的,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如以不惜改变历史遗产原来面目来迎合商业需要的话,则是短视的,令人十分痛惜的。

二是现实需要与留有余地的关系。我们正处在现代化发展的高速时期,城市化的实施促使城市在急剧膨胀和大力改造,但同时也在快速吞噬着城市的原有文化特色。如不经科学定位与积极抢救,城市文化特色就会丧失殆尽,而且不可逆转。笔者认为,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既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又应该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是无数事实证明过的。在旧城改造中对那些认识还不够清晰,目前还有较大争议的,我们应该留有充足的余地给后来的人,相信他们会比我们做得更好。留点时间、留点空间,这是一些规划专家的意见。

三是成片改造与“有机更新”的关系。旧城改造中对低矮、破败的区域推行成片改造是近些年城建工作的一大特色,是经营城市中的一大力作,自然应继续推广、发扬。但对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历史街区的开发还应推行吴良镛教授倡导的“有机更新”的模式。即质量较好,有文物价值的予以保留;部分完好的加以修缮;已破败者拆除更新,不搞“一刀切”;居住区道路保留胡同式街道体系;新建新宅要与四合院形式相协调。

转贴于

城市是不同时代建筑的集合,每幢建筑都记忆着独特的文化,它是城市历史与形象的载体。一位著名的国际设计师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时期的建筑在告诉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时间与历史谁都无法逆转。古城,绝不会也不应是一个空名。

标志性文化工程是城市个性的集中体现。提起巴黎,人们想起的是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提起华盛顿,人人都忘不了华盛顿纪念塔和罗斯福、杰佛荪纪念堂;提起悉尼,人们都会说歌剧院。一个城市标志,除了历史留下名人、名居和自然恩赐的名山名水外,其余则大多是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建筑了。正是这些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构成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

新区的文化形象设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展示一个城市古今杰出的两个文明成果,凸现一个城市文化形象。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新区不是一块天外飞地,它是古城文脉的延伸,新与旧、历史与现实如何接轨,是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的大问题。

二是要展现当代风采,提炼出当代文化的精髓。一个现代的城市,不仅需继承,更要求发展,如果一味尚古复古,脱离时代,不仅迂腐可笑,也不能令人振奋上进。成功的城市一定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城市。

三是要设计文化建筑群。城市文化建设应该把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标志性文化工程与满足群众需要的基层文化不一样,应在相对集中的地段统一规划,建设文化建筑群落,以形成群体优势,营造文化氛围。许多经验表明,城市文化明显具有集聚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越集聚,越发展,越发展,越集聚。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不但是这座城市的“眼”、“魂”,更由于其明显的幅射效应,带动周边地价的上升,使政府运作这些公益性项目显得较为容易。

铸造品牌亮出城市的名片

如果说,特色是城市的个性,那么,品牌则是城市的姓名,城市这张名片如何令人一见难忘,关键则是城市标志性文化品牌如何铸造。

第5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

现代城市的景观公共艺术应体现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城市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生动的个性表达,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同时,一座优秀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表达应体现出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有独到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树立城市形象。城市地域化表现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首选,是提升城市地域化景观,营造城市公共景观艺术氛围的重要表达方式。

1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的概念

地域化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区域划分,它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的历史发展和风俗沿承的沉淀,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或地区内形成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扎根于此,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习惯。因此,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体现地方性特点,要符合地区自然特色、历史传承和文化意识,体现出地区的特点和整体性。城市公共艺术首先要与城市发展背景相符合,能够体现出该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还要与城市本身宣扬的文化相结合,以确定整齐、统一的景观风格。

2地域化在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重要性

2.1体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特色

表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深入了解城市地域化特点,提炼其特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要素,将其灵活的表达在景观中。好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能够强化城市内涵,增加人们对城市景观的互动性,同时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丰富的景观公共艺术节点表达,能够营造出一座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2.2营造具有历史韵味的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工业化日益严重,然而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别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很少或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设计师应将这些能够代表城市历史发展的元素融入到城市景观中,让这些沉睡的历史元素重新散发艺术光芒。

3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原则

3.1统一性原则

景观公共艺术在城市中能够增加人们的认同感,更能够体现出城市地域性文化。然而在选择公共艺术表现形式时,要注意与周边的景观环境相融合,一是公共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是否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二是公共艺术元素的布置场所是否合适。使公共艺术设施与整体景观相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时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3.2审美性原则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要具备一定美学原理,在能够表达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要结合一定的艺术形式将其展示,切忌生搬硬套,否则不仅不会使公共艺术更加美观,反而会将整体景观表现大打折扣。此外,公共艺术是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表现形式,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观念,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增加大众对公共艺术的认同感。

4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建设建议

4.1城市景观公共艺术总规划要完善、合理

城市首先要对自身建设有一个总体规划,同时,在公共艺术设计方面也要有规划,寻求当地地域特色与其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契合点。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明确城市景观环境之间的联系,艺术作品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相吻合,尤其是市政项目、重点景观广场、街道或主要对外交流区域的公共艺术更要严格把关。通过公共艺术的总体规划,增加城市魅力值。

4.2创建地域特色

每座城市均有各自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与风俗传统各不相同,因此,城市建设风格也要有所区分,形成特色。比如,沈阳是重工业城市,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体现其工业化特点,“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为体现其特征而建设起来的,广场中央的主题雕塑成为这座工业城市发展的符号;苏州有我国保存完整的私家园林,其城市的建设规划也体现着浓厚的吴中文化;南京的夫子庙景观在设计中将“科举”元素融入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中,体现了其区域景观公共艺术特色。

4.3植物景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的体现

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每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植物,在其公共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植物这一元素会为公共艺术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将城市最具代表的植物与公共设施结合表现,如市花、市树与公共艺术设施的综合运用。更巧妙的是,直接将植物修剪成各式各样的雕塑,将植物原有的造型进行处理,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中丰富的景观公共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满.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空间特征[J].雕塑,2005(3)

第6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街道;特色化;地方产业

近些年来,城市街道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人们顺畅出行,城市街道建设还体现了另一种建设效果,即以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建设来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在城市街道的建设过程中融入地方产业因素,使城市街道与地方产业之间形成一种必然联系。

一、传统城市街道局限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经济的新发展需要特色化的街道与之协调,传统的街道建设已经暴漏出了一些不足:

(一)街道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许多城市的街道建设仅仅是为了单一的满足某一个需求,其缺乏综合性的规划和部署,传统的街道建设甚至会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街道建设的初中相背离。在城市街道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全方位的建设,积极的制定整体的规划,使其符合城市发展,居民需求。

(二)缺乏鲜明的特点

城市街道本身就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的产物,因为城市的发展才需要修建各种各样的街道,街道是城市的特点的体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在城市特点作用下修建的街道也需要是具有鲜明特点的,然而,我国诸多城市中,其街道却呈现出了统一性,缺乏特点的街道会让人无从选择,在城市扩展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利用传统街道,拆似乎成为了每一条传统街道的命运。

(三)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质量不过关几乎成为了传统街道的一个统一特点,受当时城市经济现状的制约,在资金的调配和支持上显得不足,导致了道路质量的不过关。加之监管力度不够,致使许多街道的无法承担重荷。

二、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具体措施

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首先要以城市的发展为基础,以城市的发展方向为重要着眼点,针对城市的经济、文化来进行特色化的建设。从目前来看,我国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注重理念的创新

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城市街道建设已经不再拘泥于满足人们出行,保障交通顺畅这些基本功能,城市街道的建设还需要符合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理念的创新,使城市街道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符合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特色的代言。

(二)街道功能多重组和

在城市中,不同的街道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不同的,比如说在城市的外环,其主要的运输功能,而在城市的繁华商业地段,其则是兼具车用和休闲等几个功能,那么,为了进一步落实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就必须以街道的功能为出发点,进行详细的规划,从而体现出每一条街道的独有性,展现街道的特色化。

(三)展开特色化的管理

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展现不仅仅表现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城市街道的管理过程中。根据城市对街道的实际需求制定特色化的管理办法将更好的带动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发展,体现城市街道的独特魅力。

三、城市街道特色对地方产业的影响

特色化的城市街道与传统城市街道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在其功能的多样化,特色化的城市街道打破了传统城市街道建设仅仅满足人们出行的这样一个功能,使街道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具体化。城市街道特色不仅仅能够体现城市的整体精神面貌,更能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当地产业的发展中,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一)城市街道特色为地方产业提供了新的理念

具有特色化的城市街道是需要在现代化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得以实现的,在城市街道的特色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展现城市的整体风貌,体现城市的个性。城市街道特色化即凝聚了城市特点的体现,也突出了现代元素,是一种新旧理念的冲击和结合。地方性产业作为一种具有地方性特点的产业模式,也可以积极的借鉴城市街道特色化建设的新理念,将地方新产业的特色扩展开来,既体现地方性,有体现现代化,从而带动地方产业经营理念的更新。

(二)城市街道特色促进了地方产业经营模式的更新

地方产业在城市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一些传统性的产业形式,其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街道建设似乎忽视了地方产业的发展模式,使得许多地方产业无法利用街道优势。针对这一状况,积极的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街道不仅仅能够以特色为吸引点,使地方产业以街道为依托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带动产业的发展和革新。

(三)城市街道特色促进了地方产业内容的外化

城市街道的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针对城市的发展面貌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性的布局,城市街道特色的体现是基于这种综合性、全面性的布局和规划而得以实现的。在当今的城市街道特色建设过程中,积极的考虑到了地方产业的发展,以街道特色彰显地方特色。地方产业在城市街道特色的带动下获得了新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商业街道的特色化建设为地方产业内容的外化提供了机遇,使地方产业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展现在外来消费者面前,带动了地方产业内容的外化。

(四)城市街道特色是地方产业发展的依托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街道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很多城市都建立了错落有致的街道,比如说一些城市充分的利用了高与低之间的关系,使城市的街道呈现多多层次化,再如,一些城市利用的地下优势,开通了地铁等交通方式。这些街道的设计和建设是充分的结合城市经济的发展的,其呈现出了独有的特色。这些街道的建设为地方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地方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街道特色来进行规划,选择适合产业发展的街道,并根据街道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从而更好的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

第7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特色;体现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与产物,而城市的文明又综合的反映出了城市潜在的文化物质。每一个城市大都是该地域的社会的有机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城市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党的领导下,城市的建设者开始考虑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城市的特色主要是文化的沉淀结果,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时期传统习俗以及文化背景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特色。目前,各个地区的交流越来越广阔,竞争也相应越来越激烈,如何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与美丽的城市,是各个城市建设者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内容。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含义

城市特色的含义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就一般来说,城市特色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下,城市社会为了适应生存与发展的要求,利用现有的生产手段对自然进行改造,创造出与其他城市的物质成果不同的外在体现。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去看,“城市特色”主要是指城市所在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城市的空间环境和公民活动反映与强化的总和。城市特色与社会生活以及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累。城市特色主要是对于一个城市的内容与形式的特色大部分在褒义的层次上进行的形象性的总结,是一种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能够感受到的,获得对城市拥有的特色风貌认识的一种感性的表征。

二﹑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规划方法体现

需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各个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许多方面都有特殊之处,主要是城市特色的自然条件。可以足够的利用自然资源,主要有几个方面:①特殊的地貌。我国的土地占有面积庞大,每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大多数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许多的地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强烈的好奇感。②山林原有资源。它不但可以开展旅游服务项目,比如张家界,就是通过发掘森林资源得以成为旅游宝地。③水域资源。我们的生活绝对离不开水,人们对水资源具有强大的依赖和喜爱之情,例如,拥有美丽景色的杭州,以杭州西湖为主要特色。

建立对城市的意象

人们在开始认识一个城市时,首先需要对这个城市的形象做出整体的初步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了人们对于城市的直接定位,大体上包括城市的硬性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以及市民的习俗活动,这种印象就被称作城市印象,它是城市给人们的整体预知,这些意象主要来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人文风俗。每个城市的居民因为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原因,生活习惯会有不同,比如说安徽人比较喜欢吃安徽板面;审美风格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江南人比较喜爱淡色,因此建筑的风格主要以青瓦灰墙为主;文化不可避免的也会有差异,举行的人文活动也随之不同。

(三)充分利用文化资源

各个城市在时空上经历的过去都是不能再回的,这个也正是每一个城市拥有不同气质的重要的原因。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建设风格,都可以细节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大多数都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建设者针对在历史上所处的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状况都需要拥有足够的认识,充分的调动城市的人文资源。

三﹑城市特色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体现

目前,我国的城市特色面临的危机问题仍然很突出,城市特色中的古老文明都不再显著,城市特色所呈现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在规划设计中的体现并不显著,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城市发展多面的现象,这种问题已经被人们所重视。有些文章中学者认为,中国特色城市的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把城市特色的认识归结在第一位。因此,对于城市特色的研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体现城市的特色美

在对于城市特色保护时,需要踊跃的开拓城市的特色美。大多数的城市建设在拥有稳定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等诸方面的基础上,原来就具备美的特质,但是与总体的风格不能一致的人工合成的附加物进行添加,就会破坏城市总体的特色美,所以,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新的附加体应该与总体环境互相结合,这样可以显示出城市原来具有的特点。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

至于城市的持续发展本身是城市自身有所追寻的内在潜力持续实现的阶段。作为城市特色主要组成的城市空间与平面的设计布局与建筑物的建设风格,构成了一幅城市的画面,城市的空间﹑平面以及对道路和桥面的格局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特色的展现,对城市个性的发挥,城市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很重大的影响。

文化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的体现

文化古城作为城市的珍惜资源,是人们以文化的视角﹑从历史的眼光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标记。比如说,朝阳的北塔广场,北塔广场一直在中国传统的土壤中生长,这给市民营造了一种休闲舒适的空间,两者的紧密结合,使得广场作为朝阳古城的一个新型的中心地。像北塔广场这些拥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气息古城,体现出城市特色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在尊重历史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与发展,才能够使城市的发展迸发出活力,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文化古城,我们更加应该将对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珍惜。

有助于减少城市对规划设计的盲目性

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存在盲目性,这样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因为偏爱和失误所带来的城市特色的“建设性破坏”能够构建的物质环境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对城市的经济和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各个城市所处的区域环境都不太相同,在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遵循城市区域的环境特点,对该地区的区域环境进行总和的客观分析,找寻出该城市的区位发展优势,明确城市特色总体的发展方案,确定了亮点工程的建成,对美化环境和改善城市的形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结束语:目前,城市的发展,更多的被所流行的时代感所淹没,对古老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城市渐渐沦为钢筋水泥的森林,人们所处的环境生气日渐消失。至于怎样尊重城市的文化,都需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环境的慎重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够发现城市的特色,它要求我们的建筑师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分析和探讨,还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关注城市的特色,注入新的理念,使之更好的发挥,这样我们的城市就能够变得越来越来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武辉,张春祥.城市特色的求索[J].上海城市规划,2007(2).

第8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商务区;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中央商务区是现代城市设施中的重要部分,中央商务区集办公、商务、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具备特定的城市功能。中央商务区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中央的商务区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1.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原则

现代社会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上,要体现整体设计的现代感,也要结合整个城市的文化,体现出城市的特色性。优秀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原则、人文原则、特色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具有特色型的生态景区,合理的与城市环境相结合。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上,要使商务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在进行景观设计上,要结合实际生态环境,将城市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融入,建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中央商务区景观。现代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人为本,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居民的实际感受相结合,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与愉悦程度为最终的原则。在设计中要考虑人群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上体现出人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处,建造具有良好人文气息的城市景观。城市需要特色化,城市景观的设计上要体现城市的自身特点,在进行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充分将设计与城市特色相结合,进行特色化的设计。城市中央商务区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对于城市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建设上形成具有城市风格的景观形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保持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将设计的几个原则相结合,建立立体化的中央商务区景观,既满足人们需求,有可以保持城市的特色性与生态性,形成独有的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2.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城市的景观设计上也体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上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设计上体现自身的多元化。目前大多数城市中央商务区在景观的设计上难以体现特色化,城市在逐渐统一的建筑不断树立的情况下,城市的多元化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间的共性不断增加。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的设计上,要以体现自身的特点为主要目的,建立具有规划特色、城市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等多元化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体现鲜明的自身景观特点,将景观与城市形象紧密结合。

2.2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功能整合化

在先进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期,城市景观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功能的整合,提高对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保证设施的齐备。城市中央商务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建筑物功能,体现城市功能的整合化。城市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大型的整合的概念,将不同建筑物的功能进行整合,在建筑中引入街道,组成具有良好的满足城市需求的立体化的巨型城市空间。现代社会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为办公或者住户提供完善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的便捷度,提高城市各功能的连接性,将环境层次模糊化。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的体现,在现代技术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城市容积率不断提高,大型的城市建筑已经逐渐的完善自身的功能,通过不断的功能整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3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体现人的文化

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吸引人才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发挥人才资源的实际经济带动效果,创造良好的城市中央商务区经济环境。城市的建设不应该只看重建筑物的积累,如果缺少人与文化,城市将是一个冰冷僵硬的钢筋混凝土的整体。城市的建筑需要体现人与文化,人文文化是城市的重要资产。建立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目的是创造持续性的人文文化环境,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将物质与精神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商业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设计一个具有良好人文文化的景观。在国际的城市中央商务区设计上,强调对人文文化的关注,重视人文价值,将物质精神的结合作为城市中央城区建设的重要原则。另外,在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时,还要将历史与实际进行结合,在设计上保证城市中央商务区科技含量的同时,体现历史文化精神,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体现城市文化。

2.4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生态化

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的生态化是整体设计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绿色环保精神,是现代设计师在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设计中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生态化的应用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将能源循环利用融入到整体设计中,通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建筑之间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多考虑绿色植物的种植,多应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新技术,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热岛效应。生态化的设计原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趋势,需要使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向绿色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生态化是为了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入。

3.结束语

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体现生态原则、人文原则、特色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在设计中把握好原则,建立具有特色的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未来社会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着眼于国际社会,在借鉴国际社会上先进的设计经验上,与实际城市特色相结合,提高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文化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风貌特色;地域性;

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与发展,城市风貌正在逐渐趋同。现阶段,在建筑与规划领域,国内正在大规模的进行城市风貌规划设计,那么如何体现城市的个性,在城市规划中,风貌特色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1城市风貌特色概念界定

城市风貌特色主要是指一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历史积淀、自然条件、空间形态、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等共同构成的、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表征。一个有风貌特色的城市,具有在认知上的清晰度,能增进来访者对该城市认知的理解力,产生对该城市的期待感、好奇感、兴奋感、认同感和迷恋感,因而使该城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城市风貌特色构成及要素研究

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体系构成为宏观视角的整体空间构架、中观视角的特色景观组织、建筑风貌及公共空间,微观视角的特色风貌街区。

2.1宏观――城市总体空间格局

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可以看作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城市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风貌特色的构成物质空间形态间的总体反应。

1.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

(1)中心集结型

中心集结格局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最早存在的布局形式,深刻反应了社会的向心取向和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它通常将市民共同举行活动的公共场所(包括市政厅、教堂、供人流集散的广场等)置于中心,并通过体量或尺度上的处理使其成为城市的视觉与心理中心。

(2)条带延伸型

条带延伸型格局通常会沿着主要道路走向,串接布置建筑、绿化、道路广场等要素,并沿线形成一系列的空间节点和节奏变化。该类型城市空间格局有一条交通主要干线贯穿其中,沿线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吸引了城市主要建筑多面向道路排布,城市主要功能、景观与公共活动沿轴线展开。

(3)网格型

网格型城市代表着理性与秩序,体现社会发展的文明形制。该城市格局课利用网格的等级关系体现向心与庄重,如老北京的网格格局;也可通过格网的均一和开放特征体现民主与公正。

(4)自由生长型

自由生长格局往往结合地形水流,因地制宜,强调道路线型的柔和顺畅和建筑布局的自由活泼,并将人行活动路线和绿化景观有机的糅合到一起,城市布局生动自然,建筑布置高低错落,环境景观富于变化。如瑞典魏林比新城,是顺应山势而采纳这一格局。

2.空间格局构成要素

城市空间格局的特色要素为凯文林奇的五要素:路径、节点、边界、标志和区域(见图1.1)。路径为城市路网骨架,是城市活力所在和特征体现;边界往往由河流、铁路、公路所构成,一般河流湖泊沿岸被设计为游憩场所,城市边界视作城市特色的初现展台,注重环境设计;路网的交汇点和交通接点,或者是群众喜欢聚集的场所,被称为城市的门户,应注意构成节点的建筑风格、材质色彩、形体组合、广场空间等城市特色的集合体现;城市中明显提出,用于识别方向和区位的建筑物与构筑物,不但给人们提供方向感,还易于称为城市的景观特色;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或自然要素意义的地区,主要包括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开发区、历史地段等。

2.2中观――特色景观组织、建筑风貌、公共空间

1.特色景观组织

特色景观组织包括景观秩序、景观视廊、天际线、城市色彩、门户地标、城市标识与家具等。景观秩序主要为景观点、景观线和景观面。

景观点包括城市门户与出入口、广场、公共绿地、重要的道路交叉口、标志性地段和标志点;景观线主要为城市主要景观轴线、城市滨水绿化带、城市道路景观线,景观秩序的设计是城市特色风貌的体现;景观面为城市各风貌区的风貌特色体现,对每个风貌区域进行定位与设计,是城市风貌特色主要规划方面。

城市中观赏城市景观的主要视觉通道,它通常由城市中主要的道路形成,人们通过这些视觉走廊,体验沿途的建筑景观或自然景观,对城市风貌形成一定的印象;城市天际线是指由建筑、构筑物、植物、山体等城市体型要素构成的体型轮廓线,是反映城市风貌特色的视觉模式;城市色彩是城市中自然要素色彩与人工要素色彩的综合体,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和特色风貌,甚至还设计城市的格调和文化内涵等更深层次的领域;门户地标是城市的主要形象展示要素。城市的门户是从外界进入城市的主要入口,这里是对外来人对城市第一印象;城市标识与家具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树穴盖板、花台花缸、休息亭廊、坐椅、公用电话亭、时钟、废物箱、栏杆、水池喷泉、雕塑,指示牌、交通标志、路灯圆灯、绿化植物花草等。

2.建筑风貌

建筑作为城市风貌构成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用色等均对城市风貌特色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筑物形成要与内外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相关联,与特定地段文脉相协调。

3.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盆地周围的山坡地、水域河岸、城市公园以及活动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属于公众的场所,是市民可以无拘无束地光顾、自由自在地活动的地方,也是享受城市生活、体认城市风情、彰显城市个性、领略城市魅力之所在。好的公共空间一般具备独特性、连续与封闭性、吸引力、易达性、可识别性、适应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及滨水空间等。

2.3微观――特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在微观视角下城市风貌特色主要针对每个特色街区来进行设计。其中包括城市主要每条街区的特色定位,建筑风貌设计,街道景观设计,特色小品设计等。在特色风貌街区设计中应注意:(1)与总体和片区城市设计内容相衔接,针对不同的地段类型,对自然条件、空间形态、建筑形体、环境设施、交通组织及人文活动进行整合与设计,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与设施准则,以指导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2)应与详细设计规划紧密配合,结合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特色风貌。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