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精选(九篇)

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

第1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16-02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更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让课堂充满智慧。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者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建构智慧的课堂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那么,如何建构智慧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感悟。

一、让智慧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萌发

创设符合小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开启思维,积极思考。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在上课一开始,笔者创设了一个“摸球比赛”的游戏:男生摸到蓝球,男生获胜,女生摸到红球,女生获胜;反之对方获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结果,全是女生获胜。这未免使好胜心强的男生产生了几个不解的问题:“为什么老是女生获胜?”“袋子里的红蓝球个数有没有存在什么问题?”“这个游戏公平吗?”……对于男生产生的疑问,笔者笑了笑,打开袋子让学生看。学生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袋子里只有1个蓝球,却有4个红球!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笔者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引入课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这样的游戏方式导入,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二、让智慧在师生互动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开启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知识的价值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更伟大更具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慧’。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可见,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才能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让他们各自折出、、,再分别图上颜色,最后进行观察比较。学生亲历了折纸的探究过程,总结得出==。然后,笔者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笔者结合学生的交流写板书:

通过数学等式具体化,学生观察、发现了式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很容易就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就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且印象深刻。

三、让智慧在预设与生成的动态中建构

课堂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和预设;对于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要灵活选择,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和感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移等动手实践,观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解决下面一道题: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第一个图形,学生经过自己测量,算出来的面积数是一样的,都是2×1.5=3(平方厘米),第二个图形,有一部分学生算出来是2×4=8(平方厘米),有一部分算出来是2×2=4(平方厘米)。答案不一样,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笔者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不同学生的做法,原来有的学生是如图1这样测量的,有的学生是如图2这样测量的。这种情况真的有点出乎笔者课前的预设。笔者抓住这一意料之外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剪开的平行四边形,再次观察移拼摆后的长方体的长和宽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哪条底和哪条高。通过再次观察,学生终于发现,原来第二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是相对应的底乘以相对应的高,也就是底乘以这条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见,当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去发展时,教师应抓住这一生成资源,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应珍视课堂上生成的信息,及时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预设与生成闪现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让智慧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内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可见,数学只有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才能展现出自身的魅力。

生活处处都离不开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应用于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例如,教完《比例的应用》后,笔者把学生们的视线引到学校的旗杆上:“谁有办法测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

师:在同样的阳光下,物体的高度和影长的比是固定不变的。谁能应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显然学生们正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看到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笔者说不出有多欣慰。正当笔者陶醉在这愉悦的情境中时,喜欢动脑筋、被同学称为“小博士”的学生举起了小手)

师:好!你有什么办法介绍给同学听听?

生:在阳光灿烂的早上,拿上我们的米尺,先测出米尺的影长,再量一量旗杆的影长,设旗杆影长为x米,然后列出比例式,再解比例,就可以求出旗杆的准确长度。

这时,教室里爆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笔者顺势引导:“学数学就是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装修教室要铺多少块地砖、粉刷墙壁要用多少腻子粉、安装铝合金玻璃窗要用多少材料、到小卖部买本子要找回多少钱等,都要用到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样引导,学生就会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生活给智慧的生成予以不竭动力和源泉,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架起数学与生活连接的桥梁,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学生展现出来的智慧,就会让你收获惊喜。

第2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全面育人 智慧翅膀

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它以典型学习任务为中心,推行模块化课程,突出技能操作训练,融合理论与实践,强调“做中学”,是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较好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融通合一,便于教学过程更好地实施、控制与评价,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认为,一体化课程还有更多的潜能可以发掘。

一、发挥一体化教学的全面育人功效

“教育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我们所教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深入到集体生活中去。”(苏霍姆林斯基)基于此,职业院校得天独厚,一体化教学得天独厚。一体化进行的实施无时无刻不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紧密配合,手脑并用,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实现教育任务。

1.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美育教育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体验学习(劳动)过程的美感,进而产生美好的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深入到自己的精神生活中。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发现并感觉自己的学习(劳动)是一种创造,是自己从前没有做过的,那么,在学习(劳动)过程中就会有内心的惊喜,在学习(劳动)过后就会有收获和成就感,这种基于情感体验的美育教育就能实现。

2.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德育教育

美育教育的实现为德育教育做好了铺垫。美是一切道德的阳光,在学习(劳动)过程中体验的美,会点亮学生的内心。另外,在学习(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关系――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同学之间协作互助关系、老师的热情指导等,也会助长学生内心的道德力。

3.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自然实现劳动和智育教育

因为一体化教学本身就是脑力劳动(理论学习)和体力劳动(技能操作)的结合,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和智育教育是水到渠成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想教学有更多的收获,还需要教师做些有创造性的精心准备,赋予一体化教学更多的智慧。

二、赋予一体化更多的智慧

构成以一体化课程的各个任务遵循“知行合一”原则。“知行合一”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排列,而是既有形合又有神合,在做中思,在思中做,手脑并用,在做中有所获,在思中有所得,在逐项任务渐进的学习中得以全面提升。这里无论要达到形合、神合,还是做中思、思中做,都少不了智慧。

1.要赋予任务情感

由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于生活之美、学习之美、劳动之美以及由此之美激发的美好情感,一直是忽略甚至是忘却的。教师在构建任务时要把某种美好的情感融入到知识和操作中,让情感之手轻轻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在学生眼前最大化地呈现学习和劳动之美,让学生发现学习和劳动之“漂亮面容”上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一旦对学习任务有了感情,对课程有了感情,对课堂有了感情,那么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所以,任务要有情感,课堂要有情感,教师要打造情感任务、情感课堂。

2.要赋予任务更多的思考

人人厌恶重复性的机械动作,即使这种机械动作很美。教师要构建会思考的任务,即可以不时地触发学生思考的任务。会思考的任务具有灵性,可以在学习(劳动)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思维互动,俨然一位会说话的老师。会思考的任务能够让思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行于思,思于行,知行合一。思考是最有效的学习,能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和兴趣,而这又是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要赋予任务思考,要让任务会说话。

3.要智慧地实施一体化教学

如果赋予了任务一定的智慧,那么就可以保证单个任务能智慧地实施。智慧地实施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智慧地实施多个任务。一体化课程由若干任务组成,这些任务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在实施多个任务时,教师要保证智慧接力――情感和思考在任务之间的亲密“拉手”。情感能够长时间地从一个任务传递到另一个任务,思考也会依次传递而不会中断,并且在传递过程中不断加强。这是正能量的传递。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深信:我们不仅期望在教育教学上有一个好收成,而且希望连续有好收成,有大收成。

第3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一、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自我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学生角度,智慧的课堂,学生要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能够自发、主动的构建知识;每个人都能有所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本身的获得,更有能力的发展,数学方法的习得,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从教师角度,智慧的课堂不仅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还能对教学过程有所反思,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特点剖析

基于对智慧数学课堂的理解,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

民主。智慧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权威性,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

灵动。智慧的数学课堂应是充满趣味的灵动的课堂,这里有学生主动的参与、体验、感知,有教师巧妙的引导、智慧的提问和生生间的相互补充,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智慧的课堂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让课堂更具生机,充满灵性,魅力四射。

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不应只是简单、低效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有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智慧的课堂是高效的,它能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

三、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智慧课堂内涵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构架智慧数学课堂的策略也不胜枚举,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身对智慧数学课堂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方法。

(一) 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柴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这课,考虑到内容较为枯燥,课前我创设了几个家电宝宝比赛谁的价格更便宜的情境,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当裁判,这样的举措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需求。而现在部分优秀的低年级课例将所要教学的知识进行统整,编成完整的一个绘本故事,想必出发点也在此吧。

(二) 设计问题探究,促使自我建构

“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交流中提高,在探索中实现自我建构。在二年级《认识角》一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角,提出问题,怎样让这个角变大,怎样又让这个角变小,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很悟到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合拢角变小,并且在汇报时能形象地用手势来表示,我想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角的这一特点已经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比教师将结论强加给他们来得真实有效。

(三) 组织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共体

著名的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曾大力提倡合作学习,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同多样的思想碰撞,实现同客体的新的相遇与对话,能产生并琢磨自己的思想。教师、学生同时在一个教室中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

合作学习意味着将个人思想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将独立学习模式切换为互惠互助模式。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面积》一课要求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提供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比较,比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孩子们认真地操作交流起来:有的想到了重叠的办法;有的想到用直尺去量边的长度;还有的用小方格或小纸条来测量……笔者把这些想法从各个小组中搜集起来,并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中展示。孩子们认真倾听,还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认为测量的办法更适合推广。这样的合作学习,给优等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享受思考的成就感,同时也为学困生答疑解惑,让他们从同伴处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笔者认为这样的互动互助、交流分享,正是智慧数学课堂所需要的。

(四) 巧用总结延伸,体现数学价值

第4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HEART”心动课堂关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心理层面,其基本旨意是要求借助教师的思维活动激发、调动、维持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形成教学活动。

一、确立“HEART”心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HEART”心动课堂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子,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领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要通过自主动脑思考、体验和领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HEART”心动课堂改革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一种价值取向,基本目的是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关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心理层面,引导课堂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型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所谓“HEART”,它的基本含义是:课堂教学应触及学生内心,学习应是源自学生内心的行动,它必须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一个心动的课堂应该从学生的自主预习开始,从学生是否有疑问开始,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反馈,逐步实现生命的自然成长。这与学校的核心理念“源于心,成于行”是一脉相承的。

(二)“HEART”心动课堂有五大支点

1.H-habit:强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HEART”心动课堂把“保持学生学习欲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为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互助习惯、倾听习惯等。

2.E-everybody:强调面向每一个孩子教学。毫无疑问,面向全体应该是每一种课堂都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在“HEART”心动课堂中,我们主要实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学策略,有意识地把课堂学习权、表现权、思考权、质疑权、互助权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努力实现“让每位儿童都得到老师的重视”的课堂目标。

3.A-activities: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HEART”心动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也是师生交流情感和信息的地方。因此,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包括有效的自学、提问、合作、展示、交流等学习活动。

4.R-reciation:强调赏识性评价。“HEART”心动课堂要求教师要带“三件宝贝”进课堂:爱心、激情和微笑。一是发现学生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坚持正面鼓励的手段,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从学习的进步中、从同学的掌声中、从教师的欣赏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自信心和快乐感。二是坚持课堂师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允许学生质疑老师,问倒老师,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快乐,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5.T-thinking:强调思维发展。“HEART”心动课堂必须要经历一个从激动、活动到心动的过程,这里的“心”主要是指人的思维。课堂最终的目的是要使人的思维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全人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HEART”心动课堂的转型

1.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在“HEART”心动课堂中,“学”应该决定“教”的先后、多少、方式,教和学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先学后教、以学活教、多学少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努力让学生拥有“五种课堂权利”:自由阅读课文的权利、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自由质疑相互释疑的权利、获得教师个性化指导与激励的权利、得到学习同伴互助的权利。

2.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特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建构机会,根据学习过程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的活动。“HEART”心动课堂要构建“五学”课堂——个体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学”应居于课堂的核心地位,课堂的一切活动以“学”为中心展开。个体自学,提倡“保证课内预习,鼓励课外自学”的做法,体现先学;同伴助学,突出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倡导学生在合作中竞争,致力于培养学生协作性人格特质;活动展学、互动评学,突出学生思维才华的展示,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相互评价的机会,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教师导学,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3.构建基本的教学模式。在操作层面上,我们构建了“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张纸”引领(助学提纲)、自主学习收获一点儿、同伴助学完善一些、教师点拨更进一步、反馈评价收获多多。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

基本模式如图所示: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了解学情,目标导向。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梳理问题形成目标,建立导向。

(2)自主学习,同伴助学。学生根据助学提纲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教师要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提出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主动质疑。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学生通过自学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试着独立解决了哪些问题。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互助方式一般先采取“对子”讨论,有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在合作学习中,我们根据班级座位编排的特点,采取4人小组的形式,小组成员中有明确的分工,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开口、人人练习。

(3)活动展学,生成处理。小组成员表达意见,汇报过程中做到人人参与展示、人人有话可说。教师通过小组展示,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鼓励生生互动,发现问题,适时介入进行讲解、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4)检测反馈,反思总结。通过检测反馈使师生共同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教师有针对性采取补救措施,使全班学生达到课堂学习目标要求;通过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总结学习收获,反思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二、在研究中生成实践智慧

“HEART”心动课堂教学改革尤其呼唤“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智慧助推学生生命成长”。通过课堂启发学生智慧,成为教师的共识,也由此形成了教师组织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等实践智慧。

(一)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智慧

案例一:语文学科的黎老师每天都会把预习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动机。在教学中,黎老师根据教学实际,把学生的预习分成了两类: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主要针对精读课文的一、二课,略读课文,口语交际等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兴趣是学习效率的保证。教师要学会开放课堂,改变观念,不要以为学生自己看书会看不懂。让学生带着要求去自主学习,学生就会大致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产生疑问。有了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就要浓厚得多,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教师让学生先学习,并及时检查,这就为“以学定教”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同伴助学的智慧

案例二:尹老师在上西师版第十一册《解决问题》时,一开始就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给孩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自学提纲,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同桌共同研究,若有困难,可以小组合作研究,甚至可以寻求别组成员的帮助。一节课下来,教师说话不到十分钟。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研究“自学提纲”,时不时还会形成一些小的争辩。

新课程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懒”一点。尹老师的做法,真正让学生实现了邱学华专家所提倡的三个100%:参与面100%、开口面100%、练习面100%,让学生学习轻松有了实效。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之目的,学生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心动课堂没有所有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学必须要对所有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智慧

案例三:陈老师上数学课总喜欢让学生质疑提问,并向学生承诺“123”——一个欢迎:欢迎上课质疑;两个不唯:不唯课本、不唯教师;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允许改错、允许保留意见。陈老师上西师版第九册《旋转》时,学生们质疑:这里所学的旋转与三年级学的旋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旋转时要按一定的角度呢?我随便定一个点也可以旋转得到结果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示出心态的放松。

心动课堂追求学生有问题。 “没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教师只有将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四)创设教学情境的智慧

案例四:谷老师在上西师版第三册《表内除法》例2的教学,创设“欢迎光临老师的杂货铺”的教学情境:

师:最近,老师新开了一个杂货铺,想去看看吗?

生1:想。

师:欢迎光临。新开张,老师还没请销售员呢,谁愿意?

(学生争先恐后要当销售员。)

生2:欢迎大家,我们这个店里有胶水,每瓶3元;钢笔每支5元;文具盒每个4元;布娃娃每个6元;铅笔刀每个2元。欢迎大家选购……

(教师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学生们在交往中学会了新知。)

许多教师苦恼,想用一些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但总觉得做不出来。其实关键就是教师并没有蹲下身来。要使儿童深入其境,教师首先应该站在门内呼唤孩子。“师亦为生”,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一切,赋予教学一定的情境,有情境支持的课堂,才能产生生命的活力,才会折射出生命的意义。

第5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一、“美妙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如何打造“美妙课堂”?笔者通过学校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建构。

1.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唯有美妙的课堂环境,才能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智慧。学生如果是被迫学习,对所学内容就不感兴趣,学习便成为一种负担。所以,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多种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妙课堂”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教师对情境的营造和对学生的引导都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抓住每个细节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收获;根据学生的神情了解其想法,激发他们的质疑和求索精神,从而使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同时,教师还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境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

2.求真、至善、达美的课堂气氛

美妙是人性中对于自然社会等外界事物与内心的人生体验、洞见的综合感受和素养的体现。而这种感受和素养是在一定文化和心理背景下,通过知识和经验的习得,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指向“求真、至善、达美”和人的自由发展。

“美妙课堂”的形成是为了传授能够让人类延续下去的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止、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学生智能具有多元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长,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学生的心灵世界,为每个学生创造公平、轻松的学习环境。在“美妙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更是朋友,甚或互为知己。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求真、至善、达美”的课堂气氛也是“美妙课堂”的重要特点。

3.讲究艺术的教学语言

教师上课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那么什么样的语言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获得审美享受呢?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给一个班的学生播放视听材料,结果显示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最深刻。诙谐有趣的语言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氛围。教育家斯维特洛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用幽默之风格为学生解围;当学生有了较好的表现时,教师以诙谐的语言给予奖励。如在语文课上,教师用曼妙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遨游;在历史课上,教师用精炼的语言畅谈古今中外;在数学课上,教师用精确的语言指点学生思考、探索......教师的语言风格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注重其艺术性。

4.注重启发的高效教学

“美妙课堂”必然是追求高效率教学的。高效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获得最高之效率。而评断高效与否的标准就是,学生内心的火花是否被点燃,美好的心智是否被开启。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以不同程度的指导。正如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多尔所言:“世界的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只有通过我们的反思,才能得以不断的扩张和生成。”思考、领悟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引路人和点拨者。美好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的课堂,同时也一定是追求高效的课堂。

二、践行“美妙课堂”的收获与思考

经过三余年“美妙课堂”的实践,我们获得了以下收获与思考。

1.“美妙课堂”是师生诗意的栖息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堪其累,学生不堪其苦。叶澜老师有过经典的描述:“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感都给打掉了”,这就使教师不能体会教之乐,学生无法感受学之趣。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美妙课堂”呈现更多的是一种课堂理想。在“美妙课堂”上,教师以启迪学生智慧为己任,学生以探究知识为乐趣。师生关系融洽,共同探寻科学之奥秘,体验人生之百态,获得情感之体验。学生不以学为苦,教师不以教为累。学生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是归属感、成就感、愉悦感。“美妙课堂”的诗意源于真情,源于关怀,使学生走向成长,走向浪漫。

2.“美妙课堂”是师生用心的共同演绎

“美妙课堂”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努力,也需要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同时,教师也需要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教师将满腔热血洒在讲堂之上,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们的努力需要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教师毕竟不是圣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学生的谅解就会化为一股温泉,温暖他们的心灵。“美妙课堂”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美好的体验,也应为教师提供奇妙的感受。

3.“美妙课堂”是师生追求的人生态度

第6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科学化

要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有效性课堂教学概念的界定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以及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我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火花碰撞的教学,应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的教学。这也是当今课改新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教师课改的目标和神圣的使命。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如何构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呢?上部分已阐明了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下面谈一谈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何谓“有效的教学目标”呢?广泛意义上的“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全体同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关注的还是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那么,如何使得这些目标更具有有效性呢?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基础情况,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都是无效的。

其次,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的弹性,即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规定所有学生达标的最低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拓宽、加深,作为思考题放在课后完成,使这些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

最后,有效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及时调节,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案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惟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惟恐学生“摔”着。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达到真正有效,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把学生从作业负担很重的“苦难”中解放出来。

三、有效性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化

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还要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即课堂结构的科学化,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体现。具体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些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思考。如讲《过三点的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找三位同学做游戏,两位同学站好,第三个同学要站在与前两位同学距离相等的位置上,问:第三个同学应如何站,有多少种站法?画出示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目标是明确的,操作是自由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学习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这样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比尔・盖茨也说过:“兴趣是打开人生秘密的金钥匙。”可见兴趣对于数学学习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提高兴趣呢?首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动手做数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为某肥皂厂制作一种包装纸箱,要求所用材料尽可能少。我让学生分组制作,各小组领取了统一的材料,争先恐后地动手制作。由于学生兴趣浓厚,纸箱很快做好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在用材方面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次,通过身边事例感悟数学。如学生大多喜欢体育,我在讲解概率时,引入足球的中奖率大小的计算。这些有趣的例子,能够吸引学生,避免他们在课堂上走神,使他们精力集中,以愉悦的心情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

思维的“开放性”不应成为学生满足于现状而拒绝学习新的更基本、更有效方法的理由。如果仅仅是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而对学生良莠不齐的思维方式熟视无睹,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与提升的机会。如,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放有两个红球和一个蓝球,它们的质地均匀、大小相同,搅匀后,第一次摸出一个球后不放回,第二次又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拓展一下,第一次摸出一个球后又放回口袋中,搅匀后第二次又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再追问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全体学生认真思考,若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再及时点拨,通过动手画树状图,发现二者的区别。

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在关键时刻,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设问的要设问……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有价值的引导,学生就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课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大力提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我举例:“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以1∶3输了2球,那么两场累计,甲队净胜多少个球?”学生纷纷回答:“净胜1球。”“你能把上述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更是激情高昂,回答:“(+3)+(-2)=+1。”接着学生很快填写课本中的净胜球数和相应的算式,然后分组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学生很快说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而且享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

4.彰显教师的主导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与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导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还有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例如,数据的处理、概率的统计等知识应用性强、应用广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补充进去,并进行相应的实际应用训练,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应用习题。如计算一下有奖销售中得到各种奖项的概率,销售者采用有奖销售的办法获得的利润,等等。因此,教师平时应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注重精讲精练,充分彰显自身的主导作用。

5.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评价一节课的质量,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时,针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种识别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同时复习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联想;在总结知识时还要善于综合,使他们的知识、观点、智慧在学习中、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样问题与问题的交互,观点与观点的冲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智慧,在碰撞中创新,在冲突中萌生,在互动中解决。

6.教学课堂还应注重有效的教学评价

我们在完成了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的根本问题论述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每次举手发言,对小组活动后的代表发言,不管质量如何,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都要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即使回答不正确,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意见,教师应该鼓励不同意见者大胆、积极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即使在课上得不到统一,也不要紧,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再去进一步探讨。对在争论中提出创新观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事实上,激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激励要有原则、有尺度,廉价的鼓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可使学生滋长自满思想,失去自我矫正、自我认知的能力。

课堂教学评价也包括适时检测,即评价学生在某一阶段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这种评价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即如果学生对某次检测成绩不满意,教师允许学生重考,直到他们满意为止。特别是“学困生”,这种“拖延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总之,只要我们做到每节课具有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的科学化,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等方面,就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生成

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反思积累得来的。教学智慧没有终点,只有积淀。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来装点,怎样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理性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设计时需遵循教学规律,要考虑自己的设计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即能否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能否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能否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发展。

例如:循环小数的教学中,首先呈现出循环小数的基本写法,之后启发学生让他们想一个办法,让循环小数的写法简单一些,比如,去掉省略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也只写一次等等。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给出自己的结果。各小组呈现结果再讨论出最好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办法创造符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知识中符号是一种约定俗成,感受到符号并没有那么神秘,而当有些学生的思路接近数学上的约定俗成时,体会到的是一种学习成功的满足,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2.巧妙重组教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决策者和创新者”,新课改倡导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在对教材的理解上,只要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对教材进行巧妙的重组。①

例如:某位乡镇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材中的主题图是蔬菜运输的情境,但是在乡镇上的同学碰到此情景的情况比较少,和他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此老师果断地弃用了此主题图,而是采用了自己乡镇的节日“明矾节”来作为教学情境,提供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此教师积极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利用学生熟悉的节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调动课堂气氛,这节课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便体现了这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或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技能,理解数学基本思想和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授《大数的比较》时,这位教师采取了不同于一般老师的游戏方法,来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她让学生进行抽签比赛,分三轮。第一次抽签从各位抽起。每小组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依次类推,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第二次抽签从千位抽起。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依次类推,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第三次抽签,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赢。这个游戏里,学生不仅在过程中,牢牢掌握了比较大数的方法,而且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第三轮的抽签中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这一堂课下来,相信不只同学们收获很大,教师也有相当大的收获,教学智慧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

4.仔细琢磨课堂教学

4.1 调控节奏,灵活掌握学习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实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也活跃了课堂氛围,灵动了学习过程。

例如:某位教师在教授《圆的认识》时,让同学们自己利用身边有的工具来画圆,之后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提出问题:用圆规画和借助实物画圆有什么不同?有同学回答:“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马上同学就提出异议,大家开始争议。教师果断停止争议,提出如何才能找到圆心的问题。有同学边说边拿着纸片到讲台上,“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垂直对折两次,中间的交点就是圆心”。老师没有立刻回应同学,而是让他们继续寻找直径和半径,并找出二者和圆心的半径。此案例中教师让同学参与数学活动,基本的知识都由学生探究获得,让他们自己发现新知,活跃了课堂气氛外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但是,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并不好,这样容易使学生浮躁,导致他们只关注表面形式,不可能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所以教学流程安排需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4.2 急中生智,抓住光点来促进课堂生成

教学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面临突发事件时,可以镇定自若,急中生智,顺水推舟,利用这个突发事件点来促进课堂的生成。②

例如:某位教师教授《角的度量》时,在介绍完怎么度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王涛举手说自己的量角器被弄断了,可是还有一个角没量。于是,课堂里“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言,说出自己的想方法,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 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得出这些方法:(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量得的度数加上90度,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2)把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后再相加。(3)先把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的度数,再用180度减去补上的角的度数即可。此例中,教师的急中生智、顺水推舟催生出很多具有创意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也因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3 引而不发,促使学生自我觉醒

学生有问题,老师为他们答疑解难是职责之内的事,但是教师又不能总是在“告诉”,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们的自我觉醒。稍作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这样他们才会牢牢记住这个知识,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例如:某位老师在进行“复名数与单名数互化”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题:“6千米30米=( )千米”。大部分的同学按照正确的思路解答了该题,而有一位同学却写成了“6千米30米=(6030)千米”。很显然,结果是错误的。但是,该老师为了弄清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于是,老师请该同学大胆说出他的想法。他说:“我先把‘6千米’改写成‘6000米’,然后再‘把6000米’与‘30米’合起来。”说到这儿,他迟疑了一下:“老师,我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这里要求改写的是千米,而我改写的是米了。”该教师本来准备让其他同学帮他完成,但还没等老师叫其他同学,这位同学又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把60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不就变成了6.03千米了吗?”此案例中,教师没有急着帮助学生,而是让他自己在陈述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实现“自我觉醒”。

5.重视课后反思

教学智慧并不光是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在教师个人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地与自我意识碰撞,不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教学智慧得到发展。怎么反思才能更好得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我们可以从教学精彩的地方、处理不当的地方、平淡的地方等进行考虑。总之,重视课后反思的力量,才能更好地生成教学智慧。

例如:一位教师对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中,在简单介绍自己的教学方式后不仅分析出了这节课的优点及原因,还提出了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课堂,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收获是巨大的,取自己教学中的精华,去其糟粕,教师教学能力会提升,教学智慧也不断地生成。

在教师的教学中,需不断地学习、反思,才有机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注释:

①孙晗.例谈数学教师的教学智慧[J].教育教学研究, 2009,10:121-122.

②夏兰秋.浅议课堂教学智慧[J].基础教育,2007,7:33-34.

【参考文献】

第8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开启智慧大门

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联系,使学生的经验得到升华,实现生活和数学的完美融合。老师要善于随时随地捕捉、琢磨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

教学“认识11~20”时,出示学生常能见到的一捆铅笔(10枝),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支铅笔,并问他们是如何一下子说出来是10枝铅笔的。虽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在老师出示学生身边常见的素材铅笔时,就已经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也很自然地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知识,即“10个一是一十”。而在学生掌握了“一个十和几个一就是十几”后,又选取公交车路线,商店中的数等作为知识题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倒数红绿灯上的数(20至0),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数感,体会了数序。最后出示三段语音:“我的号码是20前面的一个数”,“我的号码是15后面的一个数”,“我们的号码是与19相邻的两个数”,组织学生给运动员找号码并从小到大排序,给学生的思维一个可搭乘的平台,让数学的学习水到渠成。整个过程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开发,把学生经历的、生活中的素材融进课堂,激发了学生想学的欲望,开启了学生智慧的大门!

二、从游戏、激趣导学,点燃智慧火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改进教学方法,可以用幽默的话语、恰到好处地提问,把整个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场生动、趣味十足的游戏,让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与收获,真正地寓教于情、景、言、趣之中。

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智力大转盘”的游戏,并出示了一个个不同颜色组合的大转盘,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来设计游戏的一、二、三等奖,学生在设计游戏规则中明白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在开始转转盘游戏前,通过抽学号来决定谁可能上来转,而每次抽签之前,老师又会根据抽签剩余学号情况问大家一个问题,如“现在你抽到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男生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学号是双数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个位上是0的数的可能性是多少?”等。而得到转转盘机会还有个要求,就是回答对一个问题才能正式转转盘,老师又根据转盘颜色划分情况设计问题。

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转转盘游戏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和思维空间和充分运用知识、动手实践、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进而挖掘数学内涵,轻松地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整个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地思考、主动地学习,智慧的火把也由此点燃!

三、从多维度、多角度思考,丰富智慧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就是说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给予,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参与问题讨论,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中的“折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环节时,教师适合引导点拨,“想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折法?”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想出了横折、竖折、斜折三种不同的折法,展示后教师又通过追问:“大家的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却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呢?”让学生明白“虽然折法不同,但它们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涂色部分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在学生真正把握了二分之一的本质后,教师又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圆片、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表示一个几分之一,在交流时引导学生去用不同的标准去分类,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总结得出两个不同角度的结论: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

第9篇:智慧课堂的收获与体会范文

智慧启迪梦想,科学点亮人生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 创建工作汇报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2013年,学校以“多彩还给童年”为办学理念。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 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学校网络带宽达百兆以上,满足了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功能。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全网支持IPv4/IPv6。有线、无线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实行实名制上网。

2.数字终端。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132名学生,63位教师。所有班级都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主网络连接。

3.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建有完善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播放满足不同需要的广播,完成学校正常的上下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的播放,并完成安全应急演练及大型活动时的播放指令。

4.自动录播教室。学校建有可移动的录播系统,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功能。学校教师的教研课,研讨课及承办上级组织的赛课等活动均利用录播教室完成。

5.学校以焦点教育软件为平台,建有“焦点智慧教室”学习平台,焦点教育平台专门安排了工程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软件上课,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同时我们还将焦点教育软件应用于我们端午活动中,提升了活动的品味;另外我们还承办了区级智慧课堂应用现场会,在展示课中,我校赵国佑老师和陈霞老师利用焦点教育软件分别上了两节课,得到了现场老师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6.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在实现现场直播的同时能多机位同时录制保存,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五期的录制和播放,内容涵盖校园内外新闻的播放、安全教育、小刺猬行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7.所有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泰微课、一师一优课等公共服务平台上均开通账号,同时积极利用平台上传及下载适用于自己课堂的课件、教案等,并存于学校内网中便于互相学习参考。

8. 我校从2014年起就积极开展推进“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应用、共建共享。学校多次开展泰微课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制作泰微课的热情;大家积极制作泰微课,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赵国佑老师一人就制作了一百多节泰微课,其中A等级达56节,B等级达52节,借助泰微课的应用,同学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学习更加高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未来,学校将为每个班级配备电子班牌和智能一卡通系统,借助相关系统实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班级文化、学生风采、电子课表展示等功能;目前已完成相关报批手续,下一步将进行招标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 智慧学习

1.学校建有学校内网,师生能充分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公共科目研修、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2.学习空间。学校每个师生都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泰微课等服务平台建立了实名制网络空间,教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目前,95%以上的学生,100%的教师空间处于活跃状态,空间得以有效应用。

3.学习资源建设。

学校通过培训,所有教师掌握了资源建设及上传共享的方法。通过校园内网建设了一大批课程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案、媒体课件、一师一优课、微课程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4.智慧阅读。学校教导处利用电子图书系统和攀登阅读APP,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智慧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大屏、黑板报、读书角、机房电子阅读、读写月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德育处、大队部密切配合,利用班会、家长学校、微信平台等渠道推荐阅读,开展美文欣赏,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5.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利用信息课这个主阵地,学习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学习资源的方法,基本适应了“智慧校园”环境。教师们在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课上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个人空间建设、参加科学素养大赛等已形成常态。此外,通过泰微课、学校网站、创客观摩等获取教育资源,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成果通过自制的PPT、WORD及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形成了智慧学习的新常态。在2015年举行的江苏省“传承经典”阅读知识竞赛中,我校李思琪同学获得特等奖,我校也获得团体金奖。

三.智慧管理

1.学校网站。学校建设了主网站+微信平台的网站集群。主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更新及时。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学校微信平台利用信息快、数据流量小、可移动浏览与管理的优势,很好了补充了主网站的不足。泰微课更是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安全性、快捷性。

2.教师空间。老师们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平台上拥有网络空间,并已利用空间课件、视频等。

3.管理者及教师应用水平。学校建立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包括泰微课的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等。

4.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利用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泰微课、学校自主的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专题性素材;利用网络教研、微课等系统为知识点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工具;同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网络办公系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管理系统、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江苏省教师管理平台、卫生管理系统、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语音教材征订管理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泰州市资产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

5.安保服务系统。

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校园网络安防系统,安装有高清摄像头100多个,录像储存不小于3个月;与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结合校园百兆网对校园进行了无死角监控、一键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配合一卡通系统实现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6.家校互通。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微信群、一起作业等平台,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内容包括作业传送、学生出勤、当天学习及在校表现等反馈,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零收费,高效率;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此外,学校还通过微家校、学校主站、学校伏羲教育博客等平台,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015年,我校戴娥老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刘晓棠老师在学科与信息化结合课堂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016年刘晓棠老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部级优课。近两年,我校教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一等奖多达30人次,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有关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应用的论文多篇。2017年,杨红美老师带领学生在高新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泰州市比赛获得二等奖;2018年赵日朋老师带领学生在泰州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斩获一等奖的殊荣。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彭小艳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参与。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总务处主任赵日朋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电教处副主任卞伟、总务处主任助理杨红美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2.规划科研。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2018年整体规划,并制订了专门的建设方案,时序安排清晰,措施切实可行。同时2018年,泰州市教育信息化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继开题并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

3.制度保障。学校有《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建设与应用纳入《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智慧校园建设。

4.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创建设施设备由教育局统一配送。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校党支部委员会和经审小组监督执行,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要求,规范严格执行,保证了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5.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