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数学建模读后感精选(九篇)

数学建模读后感

第1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数学建模

1 引言

解题策略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是为了实现解题目标而采取的方针。它以其全局性的指导意义而区别于具体的解题技巧,它是解题思想转化为解题操作的桥梁,完全可以用来求解具体问题。良好的解题策略可以优化解题过程,缩短解题长度,节省搜索时间,减少失败次数。应用题的解答对中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不难发现,许多学生拿到题目后往往瞎撞乱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往往是对题目阅读不到位,理解不深刻,不善于抽象归纳,模式识别能力差,造成中途搁浅。因此,研究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很有必要和非常迫切。

2 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兴趣训练策略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要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而学会学习方法,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再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2.2阅读能力训练策略

现在的应用题,越来越趋向于大篇幅,文字很长,很多学生一看到这么长的题目就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想看下去,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抓住关键的语句,简缩问题,使其题意明了,就要注重阅读能力的策略。

2.2.1养成阅读的习惯

许多学生只是模仿做题,根本没有认真阅读教科书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应从入学抓起,强化阅读训练。要让学生爱读、勤读、多读,对大脑不断地进行刺激,反复进行感觉登记、强化短时记忆,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复制,形成民时记忆,为信息的提取、使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2.2.2掌握阅读的方法

解数学应用题要通过认真阅读来理解题意,阅读理解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数学化的进程,因此必须过好阅读关。应用的题干一般较长,涉及的名词概念、数据较多,数量关系隐蔽,可采用以下策略熟悉题意:

①读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式、型清楚题中的已知事项,初步了解题目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结果是什么?

②复述要点,深思题意。学生解题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是读题过程中将题意部分遗忘和曲解,而这一切都与深刻理解题意有关。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时适当复述,通过复述,使处于短时记中的题意转化为较长时的记忆中。一般情况下,复述要点可采用摘要、作图不意方式来进行。

例:某电镀厂已受到环保监测部分的警告,如果再不治理环境污染,将从明年一月份起进行罚款,每一个月罚款3千元,以后逐月加罚2千元。在这种情况下,明年生产总收入y(元,按月累计)是生产时间n(以月为单位)的一次函数,日生产一个月收入为7万元。如果现在投资93万元治理污染,治污系统可以在明年1月1日启用,在这种情况下,明年不会受到环保部门的罚款,而日生产收入逐月增民,生产总收入p(元,按月累计)是生产时间n (月)的二次函数,生产一个月收入为10. 1万元,生产两个月收入为20. 4万元。试问:治污系统起用多少月投资开始见效(即治污后的生产总收入p与治污投资额的差不小于不治污情况下的生产总收入y与罚款累计金额的差)?

摘出要点:按一定逻辑顺序写在纸上,便于列式。

1)不治污生产总收入y是n(月)的一次函数;

2)第一月罚款3千元,以后每月加罚2千元;

3)治污费93万元;

4)治污后,生产总收入p是时间n(月)的二次函数。

评注:由于应用题描述的水平和书面语言规范的要求及问题本身的特点等的影响,常使得其内容表达不甚简练,给审题增加了困难,因此可以边读题,边摘取其中要点,并将其按一定的逻辑排列在纸上。一般情况下,题目较难时均可采用这种策略。

2.2.3提高阅读能力

强化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学会说题。所谓说题,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后,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等。

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览全题说题目要素;也可让学生剖析字句,说题目条件;还可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后,说解题步骤。

(2)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常常需要教

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

2.3建模能力训练策略

“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应用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

应用题文字较多,数据信息较多,对学生阅读理解、信息筛选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必须提取已贮存的信息,迅速实现信息转换,使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提取线索与记忆痕迹越接近,提取越有效。为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归类整理,并提供一般的建模思路,使之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学建模。一道题目可能有较多的建模思路,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或运算过程少、技巧性不太强的数学模型来解答题目,一般来说,可采用下列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1)双向推理列式,利用已知条件顺向推理,运用所求结果进行逆向搜索;(2)借助常用模型直接列式,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可建立指、对数或方程模型,行程、工程、浓度问题可以建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拱桥、炮弹发射、卫星制造问题可建立二次模型,测量问题可建立解三角形模型;计数问题可建立排列组合模型;机会大小问题可建立概率模型,优化问题可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些线索,有效地提取信息,对题目进行分析,从而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正确地建立数学模型,顺利地解决问题。

应用题尽管多种多样,有着许多崭新的词汇,文字叙述很长,和科研生产关系密切,背景不熟悉等等,但是脱下其华丽的外衣包装后,必定是一个普通的数学问题。“会面问题”例1:甲、乙两人约定在6时到7时之间在某处会面,并约定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个人一刻钟,过时即可离去,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这是一道概率题,测度为面积。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把这一模型归类来讲。例如这样一道题:甲、乙两艘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泊两艘轮船的码头,它们在一昼夜内任何时刻到达是等可能的。(1)如果甲船和乙船的停泊时间都是4小时,求它们中的任何一条船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2)如果甲船的停泊时间为4小时,乙船的停泊时间是2小时,求它们中的任何一条船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这道题与“会面问题”是同一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模式的识别能力。各类数学题型就是一个个数学模式,由于高考应用题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原始的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加工、创作,就可将应用题化归为某个数学题型。学生识别出了题中的模式,就可将应用题化归为某个数学题型,也就找到了相应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各类典型应用题的基本模式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及识别模式的思维方法,保证学生在解高考应用题时能进行准确的模式识别。

这道题是2008年江苏高考题,有学生考完后反映这类题做过了,有学生却认为没有见过这样的题。事实上这道题与上述写到的《数学之友》2007年增刊的例题是同一个应用题模型且与原题相比较降低了难度。为什么有学生看什么题都是新题,有学生却能从表面的差异能看出熟悉的身影。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力争还其本来的面目,让学生看到这些实际问题背后所蕴涵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数学知识,同时要学生能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生产和生活,这样才能去除学生对应用题的距离感和畏惧感,从而愿意去解决这些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只是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样本,既非万能,又非一成不变,遇到一个新的、更深刻的现实问题或非常规的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转化、分解进行求解,还需要对模型加以纵横联想,以便应用方便,同时,我们要创造出更多和更高层次的模型,逐渐进入得心应手的境界。

2.4运算能力训练策略

目前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状况是很差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运算结果也常出差错。”这些状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而的。有的学生不明算理,机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则是不顾运算结果,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也有的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

运算能力的提高要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应该本着“先慢后快”、“先死后活”的原则。随着运算技能的形成,逐渐简化运算步骤,灵活运用法则、公式。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和习惯。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还必须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在应用过程中,运算的目的不一定是追求一个简化的结果,而且要为一定的推理、演绎、判断服务。

3结束语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已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梅,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甘肃教育数学教学,2005年6期

[2] 谭惠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应用问题。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月第1卷第2期.

[3] 曾瑞海,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 J ] 数学通报,2005年第44卷第10期.

[4] 张汉林,关于中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若干倾向问题的反思[ J ].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2月第14卷.

[5] 涂荣豹,数学解题学习中的元认知[ J ]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11月第11卷第4期.

[6] 张筱玮,数学应用教育简论[ J ]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2月第9卷第1期

第2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摘要:文章针对读者的阅读行为,改进技术采纳模型,设计移动阅读用户采纳行为的测量模型,探索有关移动阅读的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结论,以期为移动阅读的发展提供参考。

1.背景

技术的进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随着网络、移动设备的出现与普及,人们的阅读载体逐步由纸质化向数字化发展。2016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的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同比上升了5.9%。与此同时,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移动阅读也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比2014年上升了8.2%,达到60%;国民日均手机阅读达62.21分钟,较之2014年增加了28.39分钟;而在报纸等传统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时间最长为19.69分钟,较之2014年只增加了0.93分钟。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国民阅读方式经历了纸质阅读到网络阅读再到以手机阅读等为代表的移动阅x的转变,移动阅读正逐步被国民所采纳。移动阅读能否健康发展,用户的采纳和长期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对于移动阅读的使用态度、采纳程度等将深刻影响着移动阅读的推广程度和持续程度。因此,研究影响用户对于移动阅读采纳行为的因素及用户对于移动阅读的采纳程度等,对于移动阅读的发展意义重大。

2.研究思路

针对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技术采纳模型、计算机利用模型、理理论等。笔者将技术采纳模型引入移动阅读领域,改进技术采纳模型构建移动阅读采纳模型,研究移动阅读的用户采纳行为,做出假设、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收集问卷数据,借助统计工具SPSSl9.0和VisualPLS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然后验证模型假设。

3.模型构建与相关假设

3.1移动阅读采纳模型

技术采纳模型提出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感知易用(Perceived ease of Hse)和感知有用(Perceived usefulness),其中感知有用可以表示当用户采纳一个具体的技术或系统时能够对其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感知易用可以表示用户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技术或系统的容易程度。技术接受模型认为用户的技术或系统使用行为由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决定,行为意向指用户愿意去完成某种特定行为的可测量程度。行为意向由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 using)和感知有用共同决定,行为态度指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主观上积极的或消极的感受,行为态度由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共同决定,感知有用由感知易用和外部变量共同决定,感知易用由外部变量决定。外部变量包括系统设计特征、用户特征等。在笔者所构建的移动阅读采纳模型中,将感知有用理解为用户通过移动阅读对自身的听、说、读、写以及见识水平等的提高;将感知易用理解为影响用户移动阅读采纳行为的因素,行为态度表示用户对于采纳移动阅读方式所持积极或消极态度,行为意向表示用户采纳移动阅读的意愿。对于行为态度提出用户是否愿意为移动阅读付费和阅读时更倾向采用移动工具进行阅读两个变量;对于行为意向提出两个变量:是否同意移动阅读提高国民阅读水平和移动阅读冲击传统阅读方式。笔者根据以上变量构建移动阅读采纳模型,如下页图1所示。

3.2条件假设

基于移动阅读采纳模型,提出以下相关假设。

H1:感知易用正向作用于感知有用,提出该假设探究影响移动阅读采纳的因素是否对于移动阅读效果具有正向影响。

H2:感知易用正向作用于行为态度,提出该假设验证影响移动阅读采纳的因素是否对与用户采纳移动阅读的态度方面具有正向影响。

H3:感知有用正向作用于行为态度,提出该假设验证通过移动阅读个人所取得的听、说、读、写等效果是否对于用户采纳移动阅读的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H4:感知有用正向作用于行为意向,提出该假设验证通过移动阅读个人所取得的听、说、读、写等效果是否对于用户在采纳移动阅读的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H5:行为态度正向作用于行为意向,提出该假设验证用户对于移动阅读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于移动阅读行为意向是否有正向影响。

4.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问题设置的基础上设计本问卷,基于移动阅读模型中感知有用、感知易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4个研究因子,对因子提出测量度内容,设计问卷初稿,对问卷实施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调整优化,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力求数据科学合理。问卷收集采用网络问卷和线下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并且为了不泄露隐私,问卷一律采用匿名方式发放。具体量表内容如表1所示。

4.1样本构成

本次问卷共设有19个问题,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47份,剔除56份无效问卷,有效样本共391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7%,达到了样本收集目标。本次收集的样本,从性别来看女生数量高于男生数量,阅读频率也更高,从女性比男性更具阅读的耐性、更喜爱阅读的角度分析,统计结果符合实际;从经常使用移动工具来看,手机占绝大部分,基于目前手机的普及率,这也与实际相符合;从阅读频率来看,大学生的阅读频率较高,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总体阅读水平良好。

4.2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

在此次问卷中包含里克特量表模块共13道问题,为了确定量表数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在进行建模分析之前对量表模块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信度用来验证问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检验问卷在多次重复使用下得到的数据的可靠性,最常采用的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克朗巴哈信度等。笔者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法(Cronbachg Alpha),公式为:

效度表示在测量过程中所能准确测量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分为内容效度、架构效度和准则效度3种。量表的效度通常采用因子分析来进行,要判断量表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要求对量表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KMO值一般介于0到1之间,越接近1,用来进行因子分析更合适。一般来说,KMO值大于0.6,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值小于0.05时,即达到显著性水平,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经计算本次问卷调查的量表模块的KMO值大于0.7,且Sig值小于0.05,这表明该量表可以做因子分析。从上述信度与效度的分析结果来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是稳定的,并且具有一致性,适合用来验证移动阅读采纳模型。

4.3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采用数据统计软件VisualPLS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将经过效度与信度检验的数据导人软件中,然后根据移动阅读采纳模型构造概念模型并建立关联关系,将各测量因子与测量项的数据相对应,运行得出相关结果,根据因子载荷系数、结构变量之间的总效应、路径图、相关假设的T统计量来得出结论。

4.3.1因子载荷系数。载荷因子(Facter Loadings)表明测量项对其相关联的结构变量说明的程度。总的来说,当该模型的所有测量项的载荷系数均大于0.6时,表明该模型比较有用。笔者通过使用统计软件VisualPLS对经过信度与效度检y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分析结果看到因子载荷系数,由于测量项较多,必然会出现一些没有用的测量项,经过对测量项的整理、剔除载荷系数小于0.6的测量项(A15),得到如表2所示的因子载荷系数表。由表2可知通过剔除无效的测量项,最后剩下的测量项的因子载荷系数都大于0.6,而该结果表明将有效的数据用来验证移动阅读概念模型所得出的该模型是有效的。

4.3.2结构变量路径图和总效应。①结构变量之间的总效应。根据结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可以得出结构变量之问的总效应,如表3所示。②结构变量因果关系假设验证。根据统计软件VisualPLS计算出的T值,来检验模型对各个变量所做的关系假设。通常情况下,当P>0.05,|T|大于1.96时,可以认为假设成立。

根据计算结果,H2的|T|值小于1.96故该假设被拒绝,可以剔除“感知易用一行为态度”这条路径。而其他4项假设的|T|值均大于1.96,表明假设均成立,由此可以得出结构变量路径图(见图2)。

第3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协同过滤数据挖掘图书推荐用户兴趣度

[分类号]G250.7

引言

推荐系统(recommender system)作为一种信息过滤的重要手段,是当前解决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问题的非常有潜力的方法。推荐系统通过主导用户的浏览顺序,引导用户发现需要的结果,从而对系统产生依赖感。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电子商务系统,如Amazon、eBay等,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各种形式的推荐系统,推荐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如电影、音乐、新闻、网页等。

数字图书馆也积极应用推荐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如ACS、Google数字图书馆、斯坦福大学数字图书馆、中国因网、NSTL等,都实现了相关文献的推荐功能。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也积极致力于图书馆推荐系统的实践研究,与OCLC合作,准备开发基于用户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图书目录推荐系统,并且已得到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所的资助。

目前常用的主流推荐技术包括: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的推荐以及混合推荐,而尤以协同过滤的推荐技术应用得最为广泛。丰富的资源和用户使用数据是良好推荐系统的前提。推荐系统可利用的资源和用户使用数据越多,推荐效果就越好。然而,实践证明,用户往往并不乐意付出额外时间对项目进行评分,从而造成评分矩阵过于稀疏,推荐效果不佳。这就是协同推荐系统中经常遇到的稀疏性问题。本文针对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借阅数据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借阅时间建立读者兴趣度模型,实现基于协同过滤的图书推荐系统的方法。由于借阅数据易于获取,数据量大,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由于用户评分不积极造成的评分矩阵稀疏性问题。

2协同过滤推荐

2.1协同过滤推荐概述

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又叫社会化推荐,由Goldberg等在1992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研究型邮件推荐系统Tapestry中。其核心思想是:用户的兴趣偏好是可以通过对具有类似行为或偏好的用户群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利用了最近邻的预测技术,搜索与当前用户的兴趣偏好相似性高的邻居用户群,并加权考虑邻居用户的偏好值来预测当前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项目。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基于用户的协同推荐(user-based CF)。其实现过程主要有构建用户评分数据模型、寻找最近邻居、产生推荐结果。

建立用户评分数据模型实质上是对用户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建模,形成用户对项目的评分矩阵,作为协同过滤算法的数据输入。评分数据模型通常是一个m×n的矩阵(m为用户总数,n为项目总数),每一项矩阵元素代表用户对项目的历史评分值,没有用户评分的通常用零代替。

经典的协同过滤算法是通过查找最近邻作为预测的依据,即在评分矩阵上搜索与当前用户兴趣偏好最相似的K个最近邻集合,并利用每个用户的评分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相似度一般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式、余弦相关式Cosine或者修正的余弦相关式等。

推荐结果的生成,是根据当前用户的K个最近邻对目标项目的评分信息来预测当前用户的评分,并选择预测评分最高的N个项目推荐给用户,即Top-N推荐。

2.2协同过滤推荐的优缺点

协同过滤技术与传统的推荐技术相比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协同过滤不仅能够过滤掉机器难以自动进行内容分析的信息,还可以共享他人的经验,为用户发现新兴趣,实现兴趣的跳跃式推荐。另外,协同过滤技术产生的推荐个性化、自动化程度也比传统的推荐技术要高,可以解决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对项目的局限性问题,对推荐的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能够处理非结构化的复杂对象,如音乐、电影等,因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协同过滤推荐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应用得最为广泛和成功。

虽然有着众多的优点,但是由于需要利用用户对项目的评价数据,协同过滤技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较典型的问题有稀疏性问题、冷启动问题等。

3基于借阅时间评分的读者兴趣度模型

3.1假设条件

所谓读者兴趣度,就是读者对一本图书感兴趣的程度。图书馆数据库系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利用馆藏资源的历史记录,这些数据是用户兴趣、偏好的最真实体现,通常包括读者证件号、图书MARC号、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续借次数、图书类别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构建用户对图书的兴趣偏好程度模型。

为了建立读者兴趣度模型,本文首先将读者的借阅行为分为4类:续借、超期借阅(长期超借、短期超借)、正常借阅、盲目借阅,并作如下假设:①读者借阅的图书都是其感兴趣的图书,读者可按兴趣进行分类;②读者的借阅行为包含了其兴趣信息,正常借阅情况下,读者借阅时间越长,说明其阅读得越仔细,也表示其对该图书更为关注;③读者对图书进行续借,属于主动意识行为,说明其对该图书很感兴趣;④读者对未知图书的兴趣等同于同类型的读者。

3.2读者兴趣度

在上述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借鉴Web用户兴趣度模型,本文定义读者对图书的兴趣度p。

分别表示图书的最小和最大借阅时间阈值,不同类型图书的“p会有所不同。b可用借阅规则中的最大允借天数代替,a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设置。例如,某一图书的a为2,表示读者正常阅读该图书的最短时间应为2天,借阅时间低于2人时则表示该读者对该图书实质上并不感兴趣,借阅该图书的行为可能属于“盲目”借阅(或错误借阅)。f表示读者的相对借阅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r为续借次数,t’为读者实际借阅图书时间。各种借阅行为中,读者兴趣度p与借阅实际时间£的关系。

若读者续借了某图书,可以认为该读者的借阅时间饱和,即p=l;而超期借阅虽然借阅时间也达到了饱和,但是并不一定代表读者对该书很感兴趣,读者可能是忘记了还书时间,也可能是抽不出时间去图书馆还书,甚至是“恶意”地超期。超期借阅行为和读者主动性的续借行为,其主观意识上是完全不同的。本文认为,超期时间(f’一口)越长,读者的这种“非兴趣”因素可能性越高,兴趣度p越小,即超期时间与读者兴趣度成反向趋势,这和正常情况下的借阅正好相反。超期借阅分为两类:①短期超借:超期时间在一个借阅周期内(pp)。两类超期行为,其相对借阅时间计算方法不同,兴趣度计算也不同。本文将长期超

借时的p设定为O。

4应用与评价

4.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2008―2010年的所有图书借阅历史记录为实验数据,对上文提出的兴趣度模型进行验证。数据源包括675 804次借阅事务,读者数32 747人,可借阅图书175 748种,被借阅过的图书种数79 847种,约占可借阅图书总数的45,43%。

文献表明,在一些大型的商务网站中(如Ama―zon),用户对上百万种的图书,最多不过评价了其中的-1%2%,造成评分矩阵相当稀疏。而一个普通图书馆,图书借阅率一般可达到40―50%,利用这些丰富的读者借阅历史数据隐式地构建用户评分,可大大改善评分矩阵的稀疏性,相似用户集将非常容易找到,从而提高推荐效果。

数据集中,不同类型的借阅行为分布见图3,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借阅事务为正常借阅。阈值设置则参照了系统中的借阅规则。借阅规则按图书类型定义,因此阈值也按照图书类型分别设景(见表1)。规则中不同类型的读者p值不同,此处卢为普通读者的最大允借天数。

本文利用开源的数据挖掘软件Mahout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图书推荐系统。Mahout是Apache的一个开源项目,提供可扩展的机器学习领域经典算法的实现,如聚类、分类、协同过滤等,并且支持Hadoop,使得数据挖掘算法可以更高效地运行在云计算环境中“。本文推荐算法使用Mahout提供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generic userbased recommender),相似度计算采用经典的Pearson相关系数公式,用户最近邻的K值选择3。

当读者登陆后,系统自动根据读者以往的借阅历史实施推荐,并给出推荐强度值,读者亦可根据需求改变推荐数量,

还可将推荐结果以Web Service形式输出,方便嵌入到图书馆OPAC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系统的数据源采用了动态更新的方式。例如,将3年的借阅事务数据分别转换成评分值数据后,保存为lend_hist.2008.CSV、lend_hist.2009.CSV、lend_hist.2010.CSV三个文件,放置在特定目录下,而程序中只需要指定该目录。当有新的评分数据产生后,只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如lend_hist.2011.CSV),并放置到该目录下,系统会自动聚合数据源重新计算推荐结果。

4.3结果评价

为了验证上述用户兴趣度模型以及推荐系统的有效性,本文邀请5位不同类型的读者实际进行评价。利用推荐系统为读者每人推荐30本书,并请他们选出各自认为推荐成功的图书。然后,采用信息检索领域广泛使用的查准率(precision)来评价实验效果。查准率的定义为prectst。为推荐成功的图书数量,si2m,为推荐的图书总数目,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5位读者评价的precision差别很大,平均值为54.6%。尽管系统为每位读者推荐了30本,但由于各位读者的借阅量、借阅时间等不同,实际推荐的数量也不同,有3位读者获得的推荐结果低于30本。表2反映,借阅数量不同,对推荐效果影响很大。但是,随着读者借阅图书的数量不断增加,推荐效果也越来越好。值得注意的是,读者借阅图书的目的性也对推荐结果有很大影响,例如,读者u1本人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曾为别的同学代借过其他专业的若干图书,而推荐结果中包含数本其他专业的图书,而ul本人认为这些图书为不成功的推荐图书,因而准确率最低;而读者u5为博士生,借阅目的性很强(借阅的大都是本专业图书),准确率也最高(其本人甚至认为13本系统推荐的图书都是其感兴趣的图书)。

5结语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是目前应用得最为成功和广泛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但有效的用户兴趣度数据往往不容易获得,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采取隐式方式,参考用户的其他行为特征间接地建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读者借阅图书时间来构建读者兴趣度的评分数据模型。该模型把读者的借阅行为分为不同的类型,设置了不同的阈值以反映不同借阅行为的读者兴趣度。阈值设置不仅考虑了借阅规则中借阅时间、续借等因素,还考虑了不同图书的信息量,能较好地反映读者的真正兴趣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智能化的图书推荐系统的数据输入,且协同过滤推荐的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许海玲,吴潇,李晓东,等,互联网推荐系统比较研究[J],软件学报,2009,20(2):350―362.

第4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SEM;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23-06

党的十召开以来,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倡导阅读,并联合出版商和书店、图书馆、协会和民间组织、传媒机构等举行各种阅读节活动,掀起了一阵全民阅读的热潮。前不久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的消息一出,立刻成为社会热点,这充分说明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提高国民阅读率已经迫在眉睫[1]。然而,各地开展的各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能否起到推进全民阅读,为书香中国、文化强国做出贡献的作用,关键在于了解读者对阅读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将读者作为顾客,提高阅读文化建设的服务质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成为各类全民阅读活动组织者应该关心的问题。图书馆作为推动阅读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之一,其服务的宗旨是满足读者的需求,对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是推进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

1SEM研究方法的引入及构建模型

1.1SEM研究方法的引入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统计学家、心理测量学家Karl GJoreskog提出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以来,SEM一直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应用和发展[2]。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实证分析模型方法,通过寻找变量间内在的结构关系验证某种结构关系或模型的假设是否合理、模型是否正确,并且如果模型存在问题,可以指出如何加以修改。结构方程模型分为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部分求出观测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部分求出潜变量(外因潜变量)与潜变量(内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3]。

目前,国内有关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研究[4-6],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现状、对策研究;二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国内有关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研究[7-11],也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读者满意度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的定性研究;二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读者满意度评价的定量研究。参考前人研究,笔者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运用SEM研究方法构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并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SEM模型的构建程序主要分为以下7个步骤:模型的概念化、模型的确认、模型的辨识、参数的估计、模型适配度的评估、模型的修改、模型的复合效化。模型的概念化是指依据理论假设或实证证据来发展模型中的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模型的确认在于描述估计参数的本质与数目;模型的辨识是利用观察数据分析结果来决定参数估计是否足够,可否根据收集的观察数据来确认参数的单一值与惟一值;参数的估计是根据AMOS程序执行结果,来判别假设模型所隐含的协方差矩阵是否等于观察或实际的协方差矩阵,所估计的参数是否显著不等于0;模型适配度的评估要参考不同的适配度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适配度指标允许研究者评估测量与结构模型的质量与完整性,进而指标值支持所提的概念化模型及理论假设;模型的修改是指配合理论数据进行暂时性的修饰;模型的复合效化是指分析修改的较佳模型,是否也可适配于来自相同总体的不同样本,以及不同总体的样本是否也可获得理想的适配结果。因此,一个完整的SEM模型构建程序可以用下列流程图表示[3]。

2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评价的SEM概念模型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概念是从顾客满意度这一概念中衍化出来的。所谓顾客满意度是指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那么,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是指对图书馆在推进阅读文化建设中的服务质量(或水平)与期望值比较后,读者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具体可描述为,它是一种客观评价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服务质量的一种评价,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SEM)把单个读者的客观评价进行汇总研究。

2.1读者满意度模型变量的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中,不可直接测量的变量称为潜变量或隐变量,可直接测量的变量称为观测变量或显变量。测量模型部分求出观测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部分求出潜变量(外因潜变量)与潜变量(内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构建模型之前,首先应对各个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进行设定,以便将模型进行概念化。

影响读者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服务的感知因素是多方面的[12],可以说图书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会影响读者对阅读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参考国内有关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代表性文献[13-14],笔者将影响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因素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阅读基础设施建设;(2)馆藏资源;(3)图书馆员;(4)图书馆阅读服务。以上4点影响因素作为结构方程模型的外因潜变量,影响着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笔者所设定的模型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见表1。

2.2读者满意度评价的SEM概念模型

依据设定的变量,构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结构方程模型中变量之间存在的路径关系假设。H1:阅读基础设施假设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有直接的正相关作用;H2:馆藏资源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有直接的正相关作用;H3:图书馆员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有直接的正相关作用;H4:图书馆阅读文化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有直接的正相关作用;H5:各个外因潜变量之间的相关作用。依据各变量的关系,建立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评价的SEM概念模型(见图2)。

3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SEM实证研究

根据设定的变量,选定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制定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对到馆的在校学生随机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23份,回收率892%,所有问卷题项答案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进行设计[15]。

3.1问卷数据信度与效度分析

在进行结构方程分析之前,首先要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的分析。信度(reliability)指测量结果(数据)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效度(validity)指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s a在模型拟和前来检验数据可靠性。本研究采用SPASS 190进行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Cronbachs a系数大于07时,表示数据可信。

在大多数研究中,通常采用因子分析来进行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分析。通过分别对5个潜变量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汇总数据,见表3。一般KMO统计量大于09时效果最佳,07以上可以接受,05以下不宜作因子分析。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潜变量的KMO值大部分都大于07,只有图书馆员的KMO值为0653,所以都是可作因子分析的,并且部分变量达到显著的效果。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Sig值均小于001,说明问卷中各个观测变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问卷数据适宜作因子分析。表2问卷数据信度分析Cronbachs a系数总表

3.2读者满意度SEM的建立与计算

通过因子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利用AMOS 200进行SEM的建立与计算。依据相应的概念模型,运用软件进行建模,建模之前先将H5假设路径系数确定为固定参数0和1,然后对模型进行自由参数估计,得到标准化后的模型结果图(见图3)。H1假设路径系数为059,H2假设路径系数为074,H3假设路径系数为037,H4假设路径系数为085。1111图3读者满意度SEM路径标准化结果图1111

浏览模型的结果,在模型注解(见图4)中显示:模型的自由度为86,是过度识别模型,适宜作结构方程分析。卡方值为9596,显著性概率值为0973,大于005,未达显著水平,表示观察数的矩阵与假设模型矩阵相契合。1113.3读者满意度SEM拟合评价

模型拟合是指研究者通过运用各项模型拟合指数考察建立的理论模型与调查数据是否适配的一个过程[3]。模型的拟合程度的好坏可以通过各项拟合指数是否达到评价标准来确定。目前统计软件AMOS提供了多种模型拟合指数,常用的拟合指数及其评价标准见表4。笔者选用卡方自由度比(CMIN/DF)、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16]、良性适配度指数(GFI)、简约适配度指数(PGFI)5个拟合指数来对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它们的值分别为1.116、0019、0043、098、0608。可以认为理论模型与调查数据具有良好的适配程度。

4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评价与对策研究在理论模型与实际调查数据具有良好的适配度的情况下,说明理论模型中各类假设变量是可以作为评价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水平的指标的。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是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服务质量成正效应的,读者阅读满意度越高,说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服务质量越好。

4.1读者满意度评价

依据笔者确定的评价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水平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评价。以下是笔者对所在高校的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的评价。

影响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Y)的因素包括阅读基础设施建设(X1)、馆藏资源(X2)、图书馆员(X3)、图书馆阅读服务(X4)4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受到3个三级指标的影响。可以根据因子负荷系数(模型路径系数)的权重来确定各级指标的影响程度。从图3可知,4个二级指标因子负荷系数分别为X1Y:059、X2Y:074、X3Y:037、X4Y:085,它们的和为255,则X1的权重为059/255=0231。同理可得X2的权重为029,X3的权重为0145,X4的权重为0333。依此类推,三级指标的权重a1X1=0433、a2X1=0342、a3X1=0225、a4X2=0273、a5X2=0342、a6X2=0385、a7X3=0322、a8X3=0243、a9X3=0435、a10X4=0286、a11X4=0259、a12X4=0455、a13X5=0481、a14X5=0279、a15X5=024。

通过对某一组三级指标(测量变量a1~a11)的得分均值进行加权平均,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二级指标(X1~X5)满意度得分。例如根据问卷得分数据计算出每个三级指标(测量变量)的得分平均值,根据各个测量变量的权重,计算出得分加权平均值,得到每个二级指标(潜变量)的满意度得分。然后计算得出的X1的满意度得分为4105,X2的满意度得分为3921,X3的满意度得分为3236,X4的满意度得分为2961。最后计算出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得分为3765,说明读者对本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评价总体是偏向满意的。从以上各项二级指标的满意度得分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校图书馆在阅读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得分相对比较低,说明本校图书馆要做好阅读文化建设工作,关键是要把图书馆阅读服务方面的工作做好。各个图书馆可以参照笔者的个案分析思路,对本单位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

4.2提升读者满意度对策研究

图书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会影响读者对阅读文化建设的满意度,笔者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影响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的因素包括阅读基础设施建设、馆藏资源、图书馆员和图书馆阅读服务4个指标。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水平和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具有正相关性,要提高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

4.2.1优化图书馆的阅读基础设施建设

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中的基础因素,主要是指阅读环境建设,加强阅读环境建设是提高图书馆阅读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置“学、娱”一体的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使图书馆成为大众的活动中心,提高读者的阅读满意度。

4.2.2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主体因素,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吸引读者到馆阅读的根本原因。丰富的馆藏不仅仅是要求“量”上的保证,还包括“质”的要求,最终达到发挥最大效用的目的。“量”的保证,可以通过增加图书、期刊采购量和数字图书馆新型文献载体的入藏量等方面实现;“质”的要求,可以通过特色图书、期刊征订和特色数字资源载入等方面实现。

4.2.3提升图书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直接因素,馆员的素养直接关系着图书馆的发展。培养图书馆员的阅读素养是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图书馆员的阅读素养,可以通过职业性阅读、专业性阅读和综合性阅读3个方面,全面提升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4.2.4加强图书馆阅读服务建设

阅读服务建设是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图书馆的任何工作都要以服务于读者为目的。要加强图书馆阅读服务建设,可以通过做好阅读服务内容、阅读推广活动和阅读服务方式3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图书馆要在阅读服务内容上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网络阅读指导和新书推荐的工作;图书馆要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丰富活动推广形式、做好活动策划和宣传;图书馆要提供各种阅读服务方式,运用现代化技术,推广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5结语

在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研究中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图书馆阅读文件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进行评价,通过可观测的变量确定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潜在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建立起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阅读服务等因素与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之间的联系,并对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读者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与对策研究,有助于图书馆的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读者的阅读满意度,提高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民阅读网――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EB/OL].http:∥/org/newsDetail.action?news.id=49822,2013-12-31.

[2]Anderson J C,Gerbing D W.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2tice: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J].Psycho2logical Bulletin,1998,103:411-423.

[3]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8-68.

[4]杨尤嘉.浅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J].图书馆界,2010,(5):78-80.

[5]王月娥,郑英杰.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J].图书馆,2013,(3):92-95.

[6]刘莹.高校图书馆强化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53-54.

[7]高雯雯,孙成江.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1):63-653.

[8]李雪萍,冯凯.基于神经网络的图书馆服务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J].情报杂志,2006,(3):87-882.

[9]王涛水.数字图书馆客户满意度指数的测评[J].情报杂志,2006,(2):144-145.

[10]武海东.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图书馆读者满意度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11]黄宜,董毅明,王艳伟.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8,(8):155-157.

[12]Xi Shi,Patricia JHolahan.Satisfaction Formation Processes in Library Users:Understanding Multisource Effect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4,30(2):122-131.

[13]马毽.馆员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14]李铁范,王建军.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5):27-29,47.

第5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一、解放思想

鉴于学生对撰写小论文的认识有限,大多数学生对该活动有畏难情绪,教师可用现有的学生论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看同龄人写的文章,让他们感受到其实撰写论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言之有物、写之有理,让人看了有收获,也就成功了,以此打破学生思想上的僵局。

二、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渗透能力训练

请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技巧,并设计出相应的例子。

能否弄懂数学某个概念,取决于脑中是否有该概念的模板,而对该概念理解的深度和速度,则取决于有多少模板。理解力超常的人,可以一边在脑中制造模板,一边吸收外来的信息,他们在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模板,接收来的信息总会和其中一个模板对上号,于是就理解了。所以,人的理解力取决于通过“思考、动脑、动手、观察”等行动产生了多少模板。基于这个原理,教师可通过引导预习、创造生活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帮助学生制造模板,使得学生的能力螺旋上升。

三、引导阅读,积累素材

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被动式阅读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与阅读的内容编写导学案或阅读提纲,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在阅读的高级阶段,对学生进行主动式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一般策略,要求学生能全面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遇到问题可以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课外阅读材料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报刊杂志、论文集等等。阅读这类材料时可以通过做阅读笔记、写学习心得、编制卡片、复印感兴趣的文章等方式进行素材的收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也随之积累了更多的模板,有益于日后对相关新概念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撰写论文

1. 提出课题

课题的产生可以是教材或教师设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选题应秉着有用、有趣、可操作、可探索、可结合平时的数学学习的角度进行。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分类列举往届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能力展示活动”数学科论文比赛部分获奖学生的论文选题:1. 学习心得类;2. 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获得灵感;3. 综合、概括、总结类。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简化计算题或证明题;4.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5. 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6. 问卷调查类。

2.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活动与论文撰写

第6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网络小说 玄幻 盈利 电子图书

一、网络小说基本情况

1. 发展简史

2000年开始,网络上开始流行一种非主流文学形式——玄幻小说,其内容最初以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为主,后来逐渐加入科幻、网游、言情等幻想元素,发展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题材。出版商赵善琪曾在黄易的一本小说的序言中写道: “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品种宣告诞生了,这个小说品种,我们称之为‘玄幻小说’”。①这是玄幻小说一词首次亮相。

这种依托网络生存的快餐式文学很快受到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甚至被称为 “成年人的童话”。其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网络和忠实的读者群。台湾的鲜网、小说频道等网站最早意识到这种网络小说的商业价值,并与一批著名的快餐文学作家签订出版合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网络创作-实体出版”赢利模式。

后来,网络玄幻小说进入大陆,发展也十分迅速,起点中文网、逐浪网、天鹰文学、翠微居等一批中文小说网站先后建立,并签约了一大批网络.他们通过 “vip制度” 即 “读者与文学网站签署一个“vip订阅协议”,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成为该网站的vip会员;然后,这位会员可以随时向网站支付订阅费,阅读网络小说的vip章节。vip会员支付订阅费一部分归网站,一部分归作者”。②同时,他们借助于数字技术,开始将一部分优秀作品以实体书的形式进行出版.这些商业化运作手法为他们带来了发展资金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影响。

这些小说门户网站发展十分迅速.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2002年6月成立,到了2004年6月,网站注册用户就超过200万,而2007年则已经达到400万,网站日均点击量(pv)达1亿。③

“眼球经济”时代,基于这种被高度关注的网络平台良好的商业前景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一些优秀的小说网站先后被收购,2004年10月,盛大收购起点;2006年6月, 逐浪网也归入大众书局旗下。这些网站在得到收购方的资金和相关管理经验整合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并有望在新兴的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产业开拓出新的产业链和利益链。

2. 发展形式

目前,网络小说一般有以下几种经营方式:

(1)小说网站:其中以起点中文网、玄幻小说网、小说频道和翠微居等网站为代表.这些中文门户网站的日点击量均有数千万,起点中文网更是超过1亿,仅略逊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高点击量代表着高关注度和庞大的受众群,这是中文门户网站的优势所在.

(2)小说论坛:网络小说越来越受欢迎,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小说脱颖而出,如传统武侠题材的<长刀无痕>,历史军事题材的<江山美人志>,网络幻想题材的<小兵传奇>,仙侠奇幻题材的<诛仙>现代都市题材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小说以连载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的关注,而传统中文网站的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他们的阅读需求.在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一些专业性的小说连载章节更新出现了。他们以论坛贴文的形式,及时地将各大小说网站的vip章节出来(版权无法获得保证),供读者免费阅读或者免费注册阅读,成为网络小说一种新的模式。

而当这种小说论坛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他们便开始借助这一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或者广告招商,从而获得论坛发展资金或是利益。

(3)小说博客: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小说论坛的变异体.部分小说迷或是小说原创作家,他们通过小说的质量取得读者认同之后,他们直接将自己的作品公布到自己的博客之上(小说迷则专业转载),将这部分忠实的读者吸引到身边。

(4)电子图书:除了在线阅读,现在很多网站提供小说的线下阅读,他们将小说制作成文本文件或是电子图书,挂在网络之中供读者免费下载,读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pda或电子书等个人终端设备,不用在线也可以阅读到这些小说,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二、网络小说成功的诱因

网络小说近些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除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接受方式之外,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快餐文化

商业化文化的本质是以娱乐为核心的消遣文化。网络小说,则是典型的快餐文化,其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主人公传奇的经历和光怪陆离的故事的描述,给受众以极强的新奇感受和心理刺激,因此, “玄幻小说往往看过即忘,只能当作是一种纯消遣。”④

2. 心理满足

经济越发达,社会生活节奏越快,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将前所未有的加大.社会的迅速变革与人们心理适应和调节的功能性滞后带来了现代人的异化,由此带来了个体的心理危机和时代的信仰危机.人们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烈,他们需要找到社会的认同和心灵的港湾。在这种背景下, “玄幻小说为青少年呈现一个另类的奇异世界,这里宣扬的是一种超越世事沧桑的人生感悟,是一种看尽烟花后的自省修身之态。”⑤这种超脱使他们暂时地忘却现实,这也折射出了当代青年人对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混乱、无助的探索。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使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产生无力的颓废感和挫败感。而网络小说的价值体系 “都是建立在对人类世界价值观的改造模仿的基础上的.这种独特的世界体系的建立,使作品可以疏离于现实生活景象,充分展开作者的主体意识想象,建立他自己的象征世界图景,完成个体的理想建构。”⑥在这个理想建构中,创作者和读者一起,与主人公同喜同悲。

三、网络小说存在的困难

网络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受众忠诚度高,粘合度好.一部小说在读者阅读完之前,读者很难离开这家网站.而一旦读者被此类小说吸引,读者很难克制自己再阅读下去的欲望.而一些优秀的小说一般以连载的形式出现,一旦它被某些特定的读者吸引,它每一个新的章节的出现,都会带来读者的高度关注.而小说的创作者通过qq群或者论坛的方式将这一批人吸引在一起,大家共同围绕这本书的后续情节发展提供各种宝贵的意见,这一方面为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同时读者的意见被采纳,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读者的忠诚。

但是,高关注度和高忠诚度并没有带来网络小说的高收益率.而盈利模式单一,和盈利规模有限这也是当前网络小说存在的最大困难.具体表现为:

1. 广告业务拓展困难

网络小说门户网站虽然是一个媒介平台,但实际上它可供开发的广告资源却非常有限.毕竟在这种纯文字的网站或网页中插入广告,一方面影响网速和读者的使用,同时也易引发读者的反感。

这种完全依靠读者喜好来集聚人气和资源的中文网站与新浪、搜狐等商业性新闻媒体网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网络小说的广告推广计划,应该相当慎重.就实践而言,现今大多数小说网站也只是在其中放置少量的通栏广告或者是通告性广告,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广告的谨慎态度。

2.网络收费困难,盗版现象异常严重

网络小说网站本身的盈利模式也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是vip制度,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网络就应该免费”的观念深入人心,相当多读者非常反感网站收费阅读,这会导致一部分读者的流失;二是网络盗版现象严重,并已经呈集团化、程序化趋势发展,集中体现为“盗贴”和“盗打”.所谓盗贴就是将vip章节的图片贴到其他网站,所谓盗打就是手工把vip章节打出来,这是无法用技术手段克服的盗版方式。当盗打者结合成一个团体,有分工、有计划地进行盗打时,其效率惊人。vip读者在付费阅读最新章节后,发觉其他网站已免费公布出来,会有一种当了冤大头的感觉,这影响到其后的继续付费阅读意愿。

3.数字出版市场并不成熟

应该来说,数字出版是当下文学网站一种比较现实的盈利模式但由于现实数字技术不够成熟,市场尚未充分开拓,数字出版科学合理的盈利模式尚未真正成型等原因,目前各大小网络小说网站并不能从其中真正获得收益。

四、网络小说发展的未来

其实,数字技术与网络小说的结合体---电子图书应该是网络小说发展的方向与未来.那个时代,电子书和实体书将出现所未有的融合,电子书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电子”与 “书”的融合.

笔者认为,电子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只能面对电脑或mp4屏幕阅读的,以txt、html或其他已编辑格式存储的电子图书,我们可称之为第一代电子图书.这种电子图书的缺点是读者必须长期对着电脑屏幕,对人体眼睛和身体伤害大,舒适度不如实体书;而手机或mp4等终端设备屏幕太小,操作系统不方便,很难在市场上得到普及。

近些年,各国都在全力研究各种新型的电子书,并朝着 “人性化、实用化、全方位,全天候”的方向在发展,最终指向是与实体书彻底融合.在那个时候,只要拥有一部书本式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价格在大众可以接受范围之内),便可以无限量下载.届时,它将淘汰传统的实体书,实现书本的无纸化.我们可以称这种电子为 “第二代电子书”.这种电子图书目前正在开发之中,将在可预见的将来面世,而美国和日本则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我们对第三代电子图书目前仅仅能提供一种设想,即将来在电子图书阅读器中,电子图书将提供包括集语音解读、图像分析、解说比较、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式服务,个人可以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感。

五、小结与展望

最后,就这种电子图书的开发前景,作一些建议性的规划和参考:

首先是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将逼近200亿,其中中国国网络广告收入46亿,电子图书(e-book)收入将达1.5亿,网络游戏收入将达成55.2亿。⑦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良好前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其实,电子图书的可开发性广告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最常见的便于工作是贴片广告。目前,贴片广告还只存在于电视或者电影等作品之中,但其已显示出良好的商业前景和利润空间。电子图书同影视作品一样,是一个连续性的文化消费产品。在电子图书之中植入精美的贴片广告,完全可行.那个时候,它就像一种现代商业杂志的电子版,完全可以吸引大量的广告来支撑自身运营或者获得利润。同时,在第二代电子图书出现后,网络小说网站完全可以打破 “网络共享主义”的神话,以电子工业出版物交换消费者金钱.那时候,电子图书和电子杂志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书和杂志。“既然用户认为一本杂志索要5元或10元的价格是合理的,他们总有一天会认为一本电子书索要同样价格也是合理的。”⑧

注释

高冰锋:《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前世今生——浅论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与现状》,《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4期。

吴敬琏个人博客:《中文网络文学的商业化经营模式》,世界经理人管家,http://my.icxo.com/?uid-253545-action-viewspace-itemid-29855 ,2008-3-15

起点中文网: /contactad/cmfuabout.htm 杜湘君:《论网络玄幻小说》,苏州大学文学院,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1期。

第7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国际备受关注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ZigBee技术具有低功耗、高度可扩展性、低成本、易组网等特点,已成为短距离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条主线。构建了一个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物联网实验平台,设计协调器节点、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移植并修改Miracl大数运算库,成功实现RC5和AES等数据加密算法,实现数据的可靠性传输。最后,设计了上位机监控软件,在接收到数据帧后能够进行解析、存储等操作,实时地查看网络节点的运行状态和较直观地显示监测区域的采集信息。

关键词:

物联网;CortexM3;ZigBee协议;传感器;监控软件

随着科技进步与网络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并应用于多个领域,这为实现物联网的数据共享和安全等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设计构建了一个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物联网实验平台,深入研究物联网的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技术。

1网络节点的软硬件设计

在搭建物联网实验平台时,根据网络节点在网络中的任务特点设计了三种类型的网络节点,即终端节点(又称传感器节点)、路由节点和协调器节点。三种节点相互通信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的信息化处理。

1.1网络节点的结构设计网络节点一般由传感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能量供应等模块构成(路由节点和协调节点可没有传感器模块)。该硬件平台的网络节点采用TI公司CortexM3核的LM3S811,LM3S1138和LM3S9B96作为节点微控制器。无线收发模块是由CC2420芯片和相应的外部元器件封装而成。

1.2网络节点的软件设计网络节点的软件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软件底层采用的是μC/OSⅡ操作系统。节点软件的操作系统之上为ZigBee协议栈,通过这个协议栈实现树簇的网络结构。在网络节点的软件设计中,整个工程创建了多个用户文件夹,分类存储程序源文件。其中μC/OSⅡ的文件夹中存放的是μC/OSⅡ操作系统源码相关文件,Stack文件夹中是有关MsstatePAN协议栈的源码等相关文件,Target文件夹中是程序目标代码,Middleware文件夹中是一些中间件的代码,主要包括微控制器外部接口的代码实现等。LM3SDriverLib是TI公司提供的针对CortexM3系列微控制器的驱动库[1]。

1.3通信协议帧设计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方便其他设备对信息的识别和统一整个监控网络的数据帧的格式,自定义用户数据帧格式,具体数据位定义如图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接口数据是以ASCII码形式传送的,一个字节型的整数需要两个ASCII码表示,因此以上数据都要转换成字符串的形式,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帧与上位机PC进行数据通信。在组网过程中,根据用户数据帧协议的约定,定义了3个特殊的数据帧提供给各节点,用于向上位机汇报组网状态。

2ZigBee无线网络的信息传输

ZigBee是一种面向自动控制的低传输率、低功耗、低价格、近距离的双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基础是IEEE802.15.4,其三个工作频段2.4GHz,915MHz和868MHz是完全免费开放的。ZigBee的传输范围依赖于输出功率和信道环境,网络节点间的传输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m扩展到几百米,甚至于几千米。

2.1ZigBee网络的技术特点与WiFi,Bluetooth,GPRS/GSM相比,ZigBee网络具有成本低、体积较小、功耗低、易于扩展、感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控制节点较多、传输量不大、覆盖面相对较广以及造价成本比较低的无线网络应用系统中[23]。

2.2ZigBee网络节点的拓扑结构根据ZigBee网络中设备的功能不同,IEEE802.15.4把ZigBee网络中的设备分为全功能设备(FullFunctionDevice,FFD)和精简功能设备(ReducedFunctionDevice,RFD)。根据设备在网络中承担的任务不同,ZigBee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三种类型,即协调器节点ZC(ZigBeeCoordinator),路由节点ZR(ZigBeeRouter)和终端节点ZE(ZigBeeEndDevice)[4]。ZigBee以一个独立的工作节点为依托,通过无线通信组成星状、串(树)状、网状等网络拓扑结构。

2.3ZigBee协议栈框架完整的ZigBee协议栈由应用层、应用支持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媒体接入层(MAC)和物理层(PHY)组成,协议栈中的每层都含有特定的功能和服务。中间层都为其上一层提供一系列特定的服务,其中每层的数据实体提供相对应的数据传输服务,管理实体负责其他配套服务。每层的服务实体通过相应接口与上一层进行数据交换,为上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2.4MsstatePAN协议栈的移植采用硬件平台的收发功能主要通过CortexM3系列微控制器控制CC2420模块实现,选用原PIC微控制器+CC2420的协议栈为模板。在对MsstatePAN协议栈的结构与工作机制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修改硬件平台有关驱动,顺利在Keil和IAR的开发平台上将MsstatePAN协议栈移植到了LM3S811,LM3S1138,LM3S4749,LM3S9B96等同系列目标开发板上。LM3S811/9B96微控制器使用串口进行通信,需充分利用其提供的UART驱动函数,在程序中只需对UART硬件资源进行简单配置和初始化,就能实现数据的传输。

3物联网的前端数据采集

本节主要介绍DS18B20温度传感器、SHT11温湿度传感器、MMA7260三维加速度传感器、TSL230光频转换器和RFID等模块。3.1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推出的一款支持“单总线”控制接口的温度传感器[5]。该传感器温度采集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内部的两个8位高速暂存器RAM,RAM中的第一个字节存放测量温度数据的低8位,第二个字节存放数据的高8位。利用DS18B20特有的控制命令集进行操作,将数据正确读入到微控制器,命令集分为ROM操作命令集和内存操作命令集。设计中,基于TI的LM3S811/1138微控制器采用C语言程序来实现对DS18B20的操作,芯片采用默认的12位采集数据模式,转换的时间一般低于750μs。实践表明,单总线方式的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有控制简单、易于扩展和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利用微控制器读取传感器数据的程序相对比较简单,读取的温度值也相对比较精确。

3.2SHT11温湿度传感器SHT11是瑞士Sensirion公司推出的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该传感器内部的测湿元件、测温元件将监控区域的湿度和温度转换成相对应的电信号,同时将产生的电信号输入到信号放大器中,然后将放大的模拟电信号输送至内部的A/D转换器,转化数据存储在内部的寄存器中。传感器经过二根I/O数据线与微控制器进行通信,并将转换数据发送出去。传感器通过两线串行接口和微控制器LM3S811/1138相连接,采用普通I/O与传感器模块相连,模拟SHT11芯片能识别的时钟信号,并通过DATA数据线直接获取采集数据,无需额外A/D转换电路,大大简化了传感器和微控制器之间的硬件连接。

3.3TSL230光频转换模块TSL230使用硅光二极管测量光照强度,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照相机曝光控制、舞台灯光检测、医学光照诊断等领域。内部由光强采集、光/频转换、频率信号处理三部分组成,外部由8引脚PDIP封装。

3.4MMA7260三维加速度传感器采用LQMMA7260模块检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其本身提供的休眠模式来降低芯片功耗。具体方法为待传感器数据采集完毕后,通过SLEEP引脚来控制MMA7260是否进入休眠,当SLEEP引脚接到低电平信号时,传感器进入休眠模式,此时电流为3μA;当SLEEP接到高电平信号时,传感器便恢复工作。采用LQMMA7260模块与LM3S811微控制器进行连接,模块的三路电压分别与微控制器的A/D转换输入引脚相连,并采用ADC多通道采样的方法对三路模拟数据进行模/数转换。

3.5校园一卡通的信息采集设计一款读卡器可以快速准确地读取校园一卡通编号。读卡模块采用AKRFMOD05CD芯片,读卡器模块将采集的卡片信息按照Wiegand数据协议标准传输,通过WD0和WD1引脚进行输出。微控制器LM3S1138通过两个I/O引脚对数据进行接收,其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读卡器模块的数据输出引脚WD0和微控制器的PB0相连,WD1和PB1相连。程序开始后,初始化PB0和PB1两引脚为输入方式,并设置为下降沿的中断触发,当两根线上有低电平出现时,进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中接收Wiegan数据。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判断触发中断的引脚编号和传输数据,同时将数据存储在用户开辟的数据缓冲区中。使用数字式示波器对读卡器的DATA0和DATA1线在协议位给出高电平时的波形图进行截取和分析,读卡器模块选择Wiegand26协议,将一张校园卡放置在读卡器上,其中上侧为WD0输出信号线波形图,下侧波形为WD1输出信号线波形图,与韦根协议理论波形对比,得出该卡的Wiegand26数据为“00000110100010010100110111”,数据波形与微控制器采集的数据保持一致。

4信息的加密传输

数据加密的本质就是对明文(文件或数据)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变为无法进行直接可读的一段代码或乱码数据。针对加入网络的节点,系统需要对申请入网的节点进行一个比较严格的入网认证。在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数据需要经过高强度密码算法进行加密处理,防止私有数据的窃听,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传输[6]。

4.1信息通信的数据加密一般数据加密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分别为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链路加密要求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中的数据必须是不可读数据,包括路由信息、目的地址等数据。节点加密算法的操作方式与链路加密大体一致,在ZigBee通信链路上为传输的数据帧提供安全保障。在整个ZigBee网络数据通信过程中,端到端加密又称脱线加密或包加密,用户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加密算法对数据帧中的负载数据进行加密,只有当目的网络节点接收数据帧时,才通知本节点的上次去解密数据帧。

4.2常用的无线传感网数据加密算法Miracl库是ShamusSoftwareLtd开发的一个基于大数运算的函数库,是编写密码安全方面的程序所必备的一个算法模板库,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基于公钥加密算法实现的大数库之一。RC5是由RSA公司的Rivest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分组加密算法。结合TI公司的ARMCortexM3系列微控制器的特点,由于该类型微控制器的存储字长为32位,特设置该RC5算法的三个参数可定义为:字长为32位,加密轮数为12轮,密钥长度为16B,可用符号表示为RC532/12/16。在加密系统中,首先创建密钥组,在创建完密钥组后,开始对明文数据进行加密。针对AES加解密算法,利用Miracl开源库中的相关函数,编写适应于微控制器的特定程序。其中节点进行AES加解密数据流程如图4所示。

5上位机监控软件开发

5.1监控软件总体设计该监控软件采用VisualStudio系统平台进行开发,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图形学等技术,将分布于监控区域的各类设备的运行参数和采集信息以文字、图形、图像等形式展示给用户,实现监控软件的可视化控制,实现对远程ZigBee网络节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本系统监控软件的框架设计模型如图5所示。

5.2监控软件与协调器节点的数据通信采用标准串口和USB两种通信模式实现微控制器与监控软件的数据通信。为了较好地完成串口通信任务,LM3S811/1138/9B96微控制器可以利用TI公司提供的驱动库配置UART资源,然后通过调用UARTCharPut和UARTCharGet等函数来实现下位机串口数据的收发。上位机监控软件利用多线程串口编程工具CserialPort类进行开发,CserialPort是由RemonSpekeijse编写的免费串口类,其内部函数完全透明,并允许对相关类的内容进行改造、补充和完善等[7],其内部重要函数如表1所示。本文对CserialPort进行修改,以满足系统的整体需求。程序设计中需要创建一个监视线程负责监视可用串口产生的各种信息。读/写串口操作需要WaitCommEvent和WaitForMultipleObjects等函数配合监视线程共同完成。一个典型的USB应用系统由USB设备、USB主机和USB电缆组成。在本课题中,协调器节点是USB设备,USB主机则是具有USB接口的计算机。上位机监控软件的USB数据通信需要调用TI公司提供的动态链接库LMUSB.dll,程序可以采用显式链接和隐式链接两种方式调用LMUSB.dll动态链接库。在USB接口程序的设计中,首先利用设备管理器查看具有USB硬件资源的协调器节点的PID,VID和GUID等相关信息,然后加载动态链接库LMUSB.dll。程序通过调用InitializeDevice函数初始化协调器节点设备,待初始化成功后,监控软件创建接收数据线程,线程中调用ReadUSBPacket()函数去接收协调器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帧。在使用完USB设备后,需要通过调用TerminateDevice函数释放USB设备。待完成数据通信以后,上位机软件需要创建专门的线程用于接收协调器节点传输的数据帧。然后根据自定义的数据帧格式,编写专门的函数对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解析,然后将数据分类存储在相对应节点设备的结构体中。用户可以自定义网络节点数据帧发送周期,监控软件根据预先设定的周期内是否收到该节点的数据帧去判断其在网络中的组网状态。

5.3绘图模块本节中将部分终端节点采集的信息以曲线等形式显示出来。本软件选用TeeChartPro作为图表、图形控件,它和VisualStudio平台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它提供了上百种2D和3D图形风格、40余种数学统计功能以及20余种图标操作工具等,图6为添加TeeChart控件类的步骤图。5.4ZigBee组网功能测试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终端节点负责采集检测区域的数据,并按照自定义的数据帧格式进行封装,然后发送至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主要负责创建和维护网络,并将收集的帧发送至上位机监控软件。监控软件能够对各个网络节点的组网状态进行有效判断,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时地向协调器节点发出成功组网状态标志数据帧。本节选用LM3S9B96作为微控制器的网络节点,或者整个测试网络的协调器节点,以LM3S811/1138作为微控制器的网络节点,终端节点或者路由节点。对协调器节点建立网络的过程、终端节点加入网络的过程、树型拓扑网络系统进行了检测,选择树型拓扑网络系统测试进行详细说明。当协调器节点组建网络,把编写好的路由节点程序下载到编号为一号和二号的路由器节点上,然后逐个按下开发板上的Reset按键,等待其加入网络。如果路由器节点成功组网后,并向协调器节点发送路由器成功组网标志数据帧,监控软件接收到该数据帧后,该路由节点设备相对应的组网图标为绿色(红色表示未加入网络);然后依次上电复位编号为1~5的传感器采集节点,待节点成功加入网络后,监控软件根据相关数据形成检测ZigBee网络拓扑图。根据形成的网络拓扑图可知,共计有1个协调器节点、2个路由器节点、5个终端节点共同组成此时的ZigBee监控网络。

6结论

第8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下放权力

教师对学生教授的知识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对学生培植修剪灌输。教书多年,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去年开学初那次安排学生办学习园地。王凤林选送的那篇引起所有学生共鸣,并强烈要求登在黑板报中心位置。内容是“我多想变成一个小孩/会快乐/先吃掉课本上的陈词滥调/再对那位枯燥的老师假装睡觉/变成一个小孩真好/爸爸妈妈喊我/不理/宁愿把自己关在屋里/一百年不出来/一百年的孤独/总比故作正经强/我还是我”。这无疑是在向所有任课老师昭示他们的心灵,告诫每个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正视现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试着下放教的权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问你答,教师精讲细研的模式,采用在讲每篇课文之前,让学生自读,自由写出100~500字的读后感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字数分层要求,基础好的多写,基础差的由少到多。每次至少在读后感受后面写出自己不懂的两个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先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共同探讨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全班让几个学生读自己的感受,让大家分享,紧接着围绕学生不懂的问题在全班讨论分享,最后教师小结。由于在学生的问题和讨论中,会涉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平等对话,学生也变得异常活跃。此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要扎实,并且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驽能力,方能较好围绕课文主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脱下教本神圣袈裟,回归读本

教师在讲语文课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讲深讲透,生害怕没讲够,老师们深挖洞啊,千方百计让学生广积粮,方才放心学生去迎接那些大大小小的考场。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物理教师……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轰炸,各自作业一大筐,学生昏头昏脑无赖应付下一堂,任随教师在讲台上“趾高气扬”,只有那些极少精英们在捧场……然而学生的效果又如何呢?本班学生郑小红生病住院两个月有余,最后返校读书,期末语文考试竟然考83分,比其他未缺课的学生考的还好,不同的是郑小红平时爱读小说。由此看来应把教本还原给学生读本,不是教教本,而是用教本教。

三、凭借课本系列载体,指导点化

教师在教学中理应将教本变成学生的学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从纵向上看,具有渐进性,从横向上看具有并列性,无论是纵向性还是渐进性,都有相对的单元模块。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相对独立的语文载体。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局限和多门学科的搅和,教师首先要对语文系列和单元模块进行对话,理清编者和作者的企图,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能较好地引领学生步入作者的思想殿堂,实现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从中给力,恰如其分地点化,加快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有效性。从这个角度上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教师应高屋建瓴,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每册前面的目录,从整体上把握本册所要掌握的知识和学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大框架。其次,在学习每个单元前,穿针引线介绍本单元的课文思想主旨和表达方式,学生该如何去体验感受,实现与文本对话。第三,教师还应善于从学生的对话中,捕捉亮点,结合课堂主线,通过评价点拨,引导话题深入,使对话的价值更高,质量更好。第四,在学生已有感悟中及时给予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模块的掌握和升华。

四、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引领升华

第9篇:数学建模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数学与生活 数学建模 数学思考

应用题的解决是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难点问题。面对新课标而言,这也是越学越难,越教越新,越考越新的问题。就其学生学习的本质而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学会把生活叙述转化成数学语言,然后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普遍联系,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实现对问题的解决。由于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此问题,我想从教学实践中谈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要让学生学会生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无处不在告诉我们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数学来自我们的生活,数学学习能使我们在生命成长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必要的经验,从而利用数学学会生活。应用问题来源于生活,所以理解生活,就成了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基础。一个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就不会有丰富的生活感知,就不会真正地理解生活给我们提供的感性材料。例如银行中的利率问题、行程中的“顺逆”问题等,都需要对生活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学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就是丰富生命经验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利用知识学会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生活数学化

在欧洲中世纪,曾经有个一个数学流派,认为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是可以用数学方式来表示或解决的。忽听起来有点过激,但是他们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那就是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很多的生活问题。其实这就是生活数学化的表现,同样在解决应用问题时,我们就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表述生活问题,从而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转化”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生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模仿到创新的思维过程。所以说,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充分地理解知识间的普遍联系,去学会用数学思维对问题进行有序,乃至有效的思考。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时刻围绕学生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化,从而使分析从模糊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数学问题。

三、要夯实基础知识,促进知识联系

坚实的知识联系,是知识能动的核心,是知识网络的击点,也是知识再创造的闪点。在应用问题的解决中,如果不能使知识在认知中产生普遍意义的联系,数学思考就会形成无源之水。所以说,在应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定要强化知识点在认知过程中的普遍联系,这也是我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应用问题成为中考、高考的热点问题的原因。它突显了知识联系的普遍性,展现了学生对知识联系的驾驭能力。在应用问题中,要求学生能从隐性的到显性的感性条件中,学会去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的网络,产生思维创造力,从而实现能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会数学建模

通过感性材料的理解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普遍联系,再使知识点在数学思考中进行有序、有主次的推理演算,这就是建模的过程。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建模大致分两类:“形”建模与“式”建模。在“形”建模中又大致的分为几何图形演示建模与动态操作演示建模等;在“式”建模中有表格建模、代数式建模、方程(组)建模、不等式(组)建模、函数建模等。至于如何建模?在具体情况下如何建模?这涉及数学思想的教与学问题,在此不作赘述。

五、在回顾与反思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就像我们做任何事一样,任何事情的结束都应该在反思中得到圆满与提升。在“回头看”的过程中,让新的认知体验与生命已有体验得到共振与融合,这是对“问题”产生的再思考,也是对新认知水平的自我评价。从而使知识点在普遍联系中得到更好的巩固,产生更强的辐射力,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这都是一个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反思中,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会用知识高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