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学课堂范文

数学课堂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数学课堂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数学课堂

第1篇: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想;建模思想;大学课堂

加强素质教育应该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作为一个整体,使之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而不是相互隔离,甚至对立。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课堂是实现学生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随着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经济时代的出现,对于数学的应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人们对于作为数学和应用的桥梁———数学建模的广泛兴趣和更深入的研究。

一、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课堂的做法

(一)全面开设数学多样化课程,强化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和能力从很多年起,我校就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多样化数学课,每届新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的同时,可以选修学习数学软件,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为学生们在未来的后继课程或实践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受到学校利用数学软件编制的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的CAI课件的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做出了一系列具有精妙构思的小课件,激发后来的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在这项活动中,像人口问题、河水污染问题、足球队排名次、投资的收益与风险、车灯线光源设计,买彩票等,每个问题都在学生们的手中变得得心应手,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学习的知识又非常具体的应用,神奇的数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不得不注意到,能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还不够多,范围还不够大,这样一项重要的活动要想更有效地扩大到更多甚至所有学生,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逐渐认识到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真正融入大学数学课堂才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从多年起,我校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陆续开展了从课堂教学普及化,业余培训群众化,配合广泛邀请专家讲学,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数学实验课,建立数学学习QQ群,举办数学讲座,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数学理论教学中贯穿数学建模的思想把学习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生活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实际例子和抽象理论的有效结合,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时,可用稳定的椅子、爬山问题、分蛋糕问题、峨眉山佛光等作为例题。在讲述数列问题时,将高阶等差、自然数幂求和、人口问题、菲波那契数列与兔子繁殖问题穿插进去,可拉近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的距离,使同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微积分的历史地位及在天文、物理中的广泛应用。这种与生活结合的教学方法,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此外,高数提高班的同学,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这种教学方案的肯定。例如,在教授了学生学习偏导数和多元函数微分学知识后,将其运用于篮球投篮最佳角度的计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还有极值问题、经济数学中的边际问题、概率统计中的回归模型、统计方法等,都能有效地与实际结合,这种问题需要更多地介绍实际背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自觉和主动。同时,在工科专业二年级下期,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基础课程后,开设的数学模型课中,更是将这些思想有效地进行发挥。教师在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建模思想的训练,而不是只讲知识的灌输。且在讲一些简单的初等例子时,就将每一个问题中数学参数与实际的意义给予更多地关注。在大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系统地介绍了回归模型、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模型、方程模型、图论模型、统筹模型、动态规划模型、计算机模拟与决策分析、存储模型以及相应的求解方法,并结合一些MCM的经典例子,或以MBA教程中的经典案例和数量经济学中的实例作为例题,使学生不仅了解到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的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在讲解数学建模课讲稿和讲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深化概括。内容包括数学软件介绍、回归模型、图论模型、方程模型、线性规划、层次分析建模、统筹建模、动态规划模型、计算机模拟等。

(三)课外培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建模练就硬功夫《数学模型》课主要讲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显不足。为此,从多年前,我校每年在寒、暑假期间举办数学建模培训,以“数学建模竞赛教程”为主线,每一个专题对应讨论1—2个赛题,近年来教师讨论的问题有“施肥问题”“倒煤台的操作方案”“足球排名”“逢山开路”“确定走私船位置”“农作物施肥效果分析”“经济模型”“空中防撞系统的模型设计”等。在课外培训中,教师采用讨论与实际实现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算法(如神经网络元算法,遗传算法,随机过程等)传授给学生。通过这些培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数学、数学模型、数学软件、数学建模竞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比如,从学习交流群中的下面内容可见:(1)大学生数学建模简介;(2)数值计算与计算机代数系统;(3)常用数学软件简介;(4)谈谈数学建模与数学竞赛;(5)邀请专家进行数学文化、数学建模讲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能力。

(四)开展“创新杯”数学建模竞赛,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自多年以前,开展了“创新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方面,旨在提高我校学生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相关的队员。按照“数学建模课改革方案”,我校逐年增加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队数。

(五)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丰富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数学建模需要教师有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学校比较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每年都组织数学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参加各类校外培训,学习新知识、新软件和新算法等,也会邀请专家进校讲座,进而提升学校数学教师全员的建模能力。

二、大学数学取得的一些成绩和体会

我校参加一些数学建模和其他数学课程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在培养学生的竞赛思维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很大的突破,我校学生在数学建模甚至更加高深的领域都有了突破性成就,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道路。对于老师而言,指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数学建模比赛和各类其他比赛,既提升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数学建模比赛和各类其他比赛,在提升学生自身数学思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更好的教学和培养学生。对于学校来说,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有利于吸引生源,提高教学质量。从多年的《数学模型》教学与数学建模竞赛的探索与实践中,深深感受到,《数学模型》不同于其他的数学专业课,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管理、工程、运筹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仅限于60学时的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很难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并融入到大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思路。从实践上以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为依托,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数学建模例子和问题来由的讲解,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层次。同时,在课余时间留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提高其自身的认识和能力,通过数学实验、建模竞赛、学术报告、爱我数学协会、爱我数学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大学生有兴趣参加到实际的学习型活动,让学生们的参与性得到提升,也强化了学生们的竞赛意识,让其意识到竞赛对于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对于实际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另外,还有利于数学建模进入大学课堂。几年来的实践,使学生不仅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也充分显示了学生的独特能力。

三、结语

数学是生活的基础,被誉为生活的皇后,而要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数学思想,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学思想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往更深层次数学学习的桥梁,也是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意识,提升其思维方式的关键。所以,在大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们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上,更应该做到传授知识与渗透数学思想,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才能让数学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数学,2015(17):129-131.

[2]夏师.关于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04):143-145.

第2篇: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生态学;教学模式

一、转变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构建,首先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课前,数学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时的点拨,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当需要学生集体互动或相互交流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并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当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纠正;在课堂的末尾阶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整体上构建知识结构,归纳相应的学习方法,必要时可以导入微课,对学生课下的学习延伸和课外练习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自主学习或知识应用。例如,在小学数学“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周长的定义、特殊图形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等知识,课堂末尾时教师可以导入一个问题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回家测量自家客厅的周长。如此一来,教师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必然会带来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变革,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传统角色的有效翻转,实现课堂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也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和知识应用思维的培养。

二、尊重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

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素质的培养。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习惯于采取单向、统一的教学方式,所以,实施的是标准化教育,很难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层次化的教育方案,未能做到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数学学习的基础不尽相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数学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对学生加以纠正,而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调研和分析,做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实现学生课堂角色的有效翻转,这样更能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让学生都在数学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认识钟表和计算时间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每个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认知基础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可以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先调查学情,了解每个学生的时间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然后再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做到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让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素养,而且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发展。

三、鼓励互动,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碰撞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不够活跃,很多学生甚至习惯了被动学习,对数学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丧失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鼓励和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碰撞,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具体而言,数学教师要多创设集体性的教学环境,多让学生开展小组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在交流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而且能够对翻转课堂的构建形成很好促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在集体讨论中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差别。这样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在集体互动中也更容易实现数学思维的碰撞,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四、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索

为了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有效翻转,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建,激发出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得以拓展,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以便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潜能。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而且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收获数学知识。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开放,可以利用微课导入一个购物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付款交易,解决在沟通过程中的付款、找零等现实问题,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空间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吸收、内化知识。其次,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创设集体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这样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其探究能力和学习思维都可以得到强化,翻转课堂的构建也会变得更加有力。再次,教师可以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和愉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收获丰富、快乐的学习体验,在求知探索中收获成就感和愉悦感,实现快乐学习。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剪纸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数学知识和现象的反思,在趣味化的游戏实践中收获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减少数学思维障碍和厌学情绪等不良因素对生态课堂构建的影响。

五、自主评价,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增强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评价的客体与对象,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很多时候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多开展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实现学生传统学习角色的有效翻转,促进学生数学各项素质的有效发展。对此,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评价,多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减少不当评价和负面激励,保持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例如,在“乘法计算”的习题教学中,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在所难免,很多错误甚至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所以,当学生出现乘法计算的错误时,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进行盲目的负面评价。数学教师在对此进行评价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进行自我纠正或相互纠正,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反思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相互对比、相互帮助中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翻转课堂的构建,旨在打造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生态,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促进课堂上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充分肯定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地位,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对于教师而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树立正确的翻转课堂授课理念,掌握丰富的翻转课堂授课方式,为数学课堂新生态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郑静.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6).

[2]孙进平.“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J].吉林教育,2015,(01).

[3]叶智辉,韦宏方,王祖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1).

[4]赖艳.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4).

[5]姚远,李朝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4).

第3篇:数学课堂范文

【摘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受到了较高的关注。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研究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和实践策略,以此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探究式教学模式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逐渐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改进自身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应用水平也有待提高。本文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分析,以期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述及特征

(一)概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其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效果也更加理想。探究式教学模式减少了对学生的限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因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明确自身的引导者地位,在工作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1]。

(二)特征

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合理设计问题,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究性活动来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而且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及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来得出最终的答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鼓励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探究意识及能力进行培养,强调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析和研究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知识,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用情境教学法,设置到超市购物的情境,提出“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1.5元,购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计多少元?”这一问题,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采用小数加法计算问题,并向学生讲解小数乘法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进行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技巧。

(二)《圆柱与圆锥》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圆柱与圆锥》课堂设计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的难度。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进行趣味课堂导入,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模型完成课堂导入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圆柱、圆锥模型来开展工作,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圆柱及圆锥知识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圆柱及圆锥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尽可能避免批评学生,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

数学课堂实践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应用该模式开展工作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较低,存在着管理过于严格或是管理过于松懈的问题。管理过于严格,会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过于松懈,会导致课堂纪律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走神”的情况,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导致大量时间及精力的浪费。而且受到课程安排及教学任务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受到了一些限制,该模式的应用较为肤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习成绩。此外,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的评价工作开展水平较低,教学评价工作的针对性较差且客观性不足,难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四、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注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此保证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并不是都适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明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注意分析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较为好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在讲解《球的反弹高度》一课时,应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计算同一种球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2.教学内容的适度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适度性进行分析,以此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分析,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控制,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知识点难度较高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保证教学内容难度适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2]。

3.教学内容的渐进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这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就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渐进性,在工作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内容的渐进性能够引导学生由理论知识的学习向着探究能力提升方面努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确保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情境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并不能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不理想。借助情境教学法开展工作,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减少对学生的限制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在工作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明确自身所扮演的引导者角色,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此,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分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合作,避免直接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以此,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3]。例如,教师在对《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进行讲解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借助计算机检验计算的结果,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计算的技巧及规律。

3.鼓励学生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理论知识讲解后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例如,在《校园绿地面积》一课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带领学生对校园绿地进行实地测量,并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对绿地面积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1.革新教学理念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及优势,并积极在工作中应用该模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重视学生的反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4]。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帮助极大。

2.创新教学手段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手段死板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度较低,甚至会抵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注意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对教学手段进行革新,提高课堂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

3.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水平。因此,小学学校要想提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在工作中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能力。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学校应提高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帮助教师借助探究性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改进[5]。

4.改进教学评价工作

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注意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改进,摒弃终结性评价,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全面性,以此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好铺垫。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的同步提升。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工作中应明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及优势,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陈建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正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地运用创造性,将创造性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作为受教群体的特点,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快乐,并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互动的方式,如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

一、创造一个生动、具体的数学教学和应用环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在课堂上充分地为学生创造出生动、具体的数学学习和应用环境。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环境的重要性,要主动地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学生所感兴趣的事情为切入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的环境,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数学的兴趣,数学不难的思想,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与数学的关系更加紧密。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并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数学图形,如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老师也能使学生与现实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积极记忆。教师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对图形的认识进行分组抢答,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在进行数学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使他们了解到一些著名的数学家,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行动和动脑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去。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养成主动动手、动脑、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注重学困生教育,实行分层教学

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新课标提出,由于智力和非智力两种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率都有不同。教师应该对这种差别表示尊敬,然后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班级中的低年级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很难解决,有些人的成绩波动比较大,这说明他们的学习潜力很大,但问题在于学习方式。而有些人,则是因为基础不够扎实,所以才会去学习新的东西,这让他们很难接受,也很难理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针对不同的学习水平,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法,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既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在接下来的数学课程中奋发图强。

三、引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既要有教师的专业辅导,又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通过两方面的合作,一系列的教学工作才能得到切实的执行。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中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数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有深度思维的,一个小知识点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主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相关的内容,并可以根据自己不懂的知识来进行集中的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科学、多元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四、实施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让学生感到了疲惫和厌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多边形的面积》,我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做多边形,比如长方形、方形、梯形、三角形等等,然后用自己的三角形来计算。其次,我会让同学们透过剪裁,来探讨不同的图形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四边形,在减去最小的区域后,变成一个矩形时,它的面积会缩小到四个平行四个边的几分之一,或者是四个矩形的几个部分。这种学习和探索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文认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为此,小学教师必须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现实的学情和科技手段,科学地进行教学改革,保证其创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萍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上升,国家对教育问题也更加重视,对学校的教育进行多了方面改革,以促进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小学作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也做出了新的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由之前的教师讲课逐渐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的气氛也更加融洽,随着教师和学生直接交流的增加,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对话,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中的未知概念产生兴趣。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校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本文通过对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分析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师生之间的对话的重要作用及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

(一)核心概念

教育学界其实对对话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比较统一的界定,但是通过对话教学所体现出的一些特征进行总结,靳玉乐教授对“对话教学”进行了初步界定:在课堂氛围愉快,师生之间平等互爱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讨论和经验的分享,形成知识的吸收和教学创新的形式,以民主、信任和尊重促进师生关系的共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让数学的教学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特征

1.倾听交往

师生之间想要更好地进行对话交流,二者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认真倾听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讲授式教学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倾听则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交际方式,对话者之间交流之后产生的共通思维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倾听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思路,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完成知识的建构。但是在进行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双方身份的互换,学生不能一直是讲话者,教师也不能一直是倾听者,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表达之后,要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时就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内容。

2.合作发展

对话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达到精神上的共同发展,更需要他们在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在交流中找到彼此之间存在的不足,这样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感情和能力的提升。

3.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单一模式的讲学,致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而对话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开放所有内容,学生和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追求统一的形式和内容,整个课堂的氛围是开放的。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程的开发和创造,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态自由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有效统一。

二、教师如何实施数学对话教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很多师生之间依然存在着形式化的交流模式,缺乏教学内容的交流,这使学生在很多时候不懂也不好意思向教师进行提问,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师生之间的对话单一,容易使教师在课堂上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课堂的自主学习氛围不浓,教师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一)对话中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进行师生对话的时候,彼此之间要真诚平等。师生对话的模式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要将自己放在教学权威的地位向学生进行讲解,而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学习上不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通过辅导者的身份进行指导,让学生一直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习达到更好效果。师生之间只有平等地进行交流,才会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二)对话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通过精确的语言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精准的课堂对话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认可,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准确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让教师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更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对话中注重课堂氛围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国家对小学课程做出许多改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新知识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和学生平等对话以及利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教学的前提下,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能自己进行实践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的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表达出来。对学生的认知理解进行指导,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解展开讲解,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实现高质量的课堂师生对话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更加重视“教”的作用,一味地灌输知识,从而忽视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接受知识的程度,这种不在乎教学过程的模式已经不在适合现代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了教师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上是单独的个体,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共同探讨教材的内容。为了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师生观,从过去课堂居高临下的主导者转变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能力的高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就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要求改变教学观念,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查缺补漏,通过参与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提问和反馈的机会,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要设计相关的问题和反馈机制。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小学的教师面对的是认知和思维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行为对小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知识的启发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产生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成为更加合格的传授者和育人者,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将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重视课堂的教学结果,往往会全面地把控课堂,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处于权威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学生在缺乏提问的学习环境中难以形成提问意识。而教师将课堂的提问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提问才会让自己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胆怯、不敢提问的行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将话语权主动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渐渐地产生自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敢于提问之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将教师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反馈方式分为“鼓励性表扬”和“过渡性语言”两大类。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课堂提问的方式。

(三)优化课堂环境

学好数学必须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时期,注意力不能集中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枯燥的学习更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疲惫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更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还可以通过场景的设计进行教学,将数学的知识点融入具有生活元素和启发性的问题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优化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展。

四、创设独特数学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课堂对话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对话,不仅需要双方进行语言上的互动,还需要主体之间进行更多的眼神交流、情感的通融以及讨论话题的动态性。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他们容易受到身边稀奇事物的吸引,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量开展有趣的活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比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为他们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深化课堂对话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比较浅,往往不会和教师进行有深度的话题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教学时,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整体认知水平和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和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不应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更多具有生活化特点的话题,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聊天的方式和学生对话。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探究答案,而不是给予简单的回答。教师要多使用多向性的对话,创造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多的对话可能,促进班级中全部同学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把握生成性

靳玉乐教授曾在《对话教学》这本书中提到过,小学课堂的对话教学特征之一就是创造生成性。小学对话教学模式的开展其实就是通过将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合为一体,从而达成知识的创生。当然,预设的这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教师在利用这两个环节的时候还需要合理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它们产生的效益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预设,教师除了拥有教学的综合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在课堂上能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避免课堂出现无人应答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的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第4篇: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问题;建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班班通”等多媒体走进课堂,大大改善了数学教学环境,使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但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便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率高,效果降低现在学校班级都有多媒体设备,最常见的就是“班班通”,学校配备了无线鼠标、键盘和翻页器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品德等教师都使用,学生每天一般用四节课,多则五六节课,这样算来,学生每天盯着屏幕的时间就可能达到160~240分钟,为了保证视频的清晰度,教室用遮光窗帘遮挡,屏幕亮度很高,部分学生离班班通距离很近,长时间观看对学生的视力有影响,也容易引起疲劳。

2.课件繁杂,缺乏交流许多老师重视课件的可观性,以致课件颜色多,背景复杂;课堂上课件画面变换快,其结果使学生看着课件新鲜,跟着课件走,没有思考。同时,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在讲台上做实物演示,学生边看边思考;或者学生做,教师巡视,师生的注意对象是相同的,这些有利于师生交流。多媒体教学形式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生的注视点在电脑屏幕,师生之间很难有情感及眼神的交流。实践证明,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的教学,不仅效果得不到保障,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3.重课件,轻教法,思维受限许多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直观形象的教具和板书;少数教师在网上下载课件后没有修改,完全按照课件的顺序进行教学,基本是按照别人的教学思路,自身水平无法提高,甚至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学错误;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在课件制作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对教材、教学目标的研究,本末倒置。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已将答案输入电脑,教师为了求得“标准”答案,为了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结果课堂变成“标准件”。学生在不自觉中被动接受,课件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4.从“人灌”到“机灌”传统数学教学要避免“人灌”,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现在教学又出现了“机灌”,教师多媒体课的模式:教师用鼠标点击PPT画面,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PPT画面来呈现答案。有些教师不顾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形式,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连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练习题布置都使用“班班通”,特别是课本上的习题也直接在电子白板上书写,造成多媒体独占课堂。有些教师成为电影放映员,课堂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班班通成了灌输的工具。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多媒体教学中要牢固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课件制作中,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介质,人的因素才是第一位的。多媒体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的活动,增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消失,教师始终是课堂的设计者,教学的组织者。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教学艺术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而且要求更高,教师在课堂上要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启发。同时,教师还要将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课件中,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课堂,防止思路被“课件化”。

2.用在关键,画龙点睛班班通虽然功能强大,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介质。部分老师不能从介质的角度来看待班班通,数学课上,无论课题、例题、解题过程等都由班班通来完成,黑板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其实,班班通要发挥作用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全堂课进行“机灌”肯定不好。教师要思考在什么时候用,如何用,才能提高效率。班班通使用的好坏应该体现在使用效果上,使用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要恰到好处。昨天,陈训舟老师在学校数学研讨课上,用班班通3次,合计只有6分钟,但听课老师都认为班班通使用精准、到位,可见班班通使用不在多而在精,关键要吃透教材,在最佳作用点上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紧扣目标,反馈评价在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数学知识点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动画、色彩等刺激学生感官,不停地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稳定、持久,思维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有些教师忽视了对教材的把握和钻研,使得有些课件偏离了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中使用班班通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后,就要求学生对播放内容进行交流。学生反馈交流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交流反馈的过程,教师就要适时评价。评价既是一种交流,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教师要调控、鼓励、引导。反馈交流要做到准确、及时。这样课堂教学始终贯穿“视频、思考、交流、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掌握节奏,实时展示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极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不适当控制节奏,容易使教学进度偏快,学生眼花缭乱,来不及消化。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控制PPT展示时间、时机及播放次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因缺乏目光的交流,情绪的相互感染,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更应当把精力放在启发、交流、调动课堂气氛上,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提高教学效率。

三、今后的设想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数学教学开拓一片新领域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在思考的同时,还需积极实践,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俊霞.巧用计算机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8).

第5篇:数学课堂范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后,它对当今的数学课提出,增强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寻找问题,利用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对于抽象的知识的教学时,适当的创造情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找出学生的感兴趣的生活徐才,配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从生活实际出发的意义

(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数学意识的渗透。在课堂上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渗透数学意识的地方,例如在讲述“长短”一课时,教材上给出了比铅笔、比手掌……这时如果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除了铅笔和手掌在自己周围在寻找一些还可以比较长短的物体,这时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除了桌子、凳子、课本、还可以是圆珠笔等这样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主要事实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题,并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加以探究引申,从而抽取出新的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并最总终形成新的数学知识。例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形成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利息和利率时”时,小学生对于这点是比较陌生的,这时我一般都会带领学生到隔壁的信用社去参观一下,观察银行对于利率的公示牌,学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如利率是什么,为什么同样是把钱存给银行,但利率却大不相同,如果是自己去存压岁钱,应该怎么选择等,然后再回到课堂去学习,由于有很多的问题想解决,这时学生们往往听得格外认真,通过学习解决上边的一系列问题,找到适合自己压岁钱的存钱方式。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现实建立联系。

二、具体做法

(一)数学生活化从语言入手,从实际出发

教师的课堂语言对于课堂的影响程度是非长大的,同样的学生学习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课堂语言水准不同,最终学生的学习效能差别是非诚大的,一个具有高素质的语言艺术的教师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讲述的活灵活现,让广大学生能很有兴趣的接受,从而不会感觉出知识的枯燥乏味。例如在讲述“位置和方向”问题,解决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以及方向时,教师不是直接让看图量取,而是变换为:我家住在北京,放假了想去上海旅游一次,首先谁能告诉我我该往哪个方向走啊,假如我要是坐动车多长时间能到啊,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之后,他们会很感兴趣,会想哪天如果自己旅游也是这样计算,所以查的时候讨论的时候都格外的认真,从而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并能把知识迁移到解决自己旅游的问题上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从自己的身边出发解决了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二)把生活的情景搬到课堂上来

情景教学是日常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通常都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具体化、生活化、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通常都会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学习准备出一些现实的具有开放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景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圆的周长”时通常会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学校运动会,学生们一定很感兴趣,在运动会上最常见的运动是短跑,在短跑200米时(笔者的学校操场为200米跑道)想一想跑道是怎么设计的,同学都能回答,一个比一个靠前,在引导哪个最靠前,最外圈的最靠前,学生回答,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吗,这个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它有很高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我们抽象的圆的周长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内容。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在我们的教材上的内容,很多的都是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在讲述起来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会使我们课堂十分的僵化,这时如果教师能够把原本很抽象的知识,通过情景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其实课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就是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他们产生学习热情,这样就会更加的喜爱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身边的长方形都找出来,通过幻灯片都展示给学生,像教室里边的地、屋顶、窗户门等,学校的长方形花池,甚至是小东西铅笔盒,使用的数学课本等,都富含长方形,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课本的上的问题,就是我的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形成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知识,这时再利用最直接的长方形的课本求面积,学生能够利用手中的学生尺来测量长和宽,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就能解决课本问题,加深长方形面积和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生活建模的重要内涵。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任何的知识都是为生活服务,数学知识学完后更是能够很好的为生活服务,因为每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解和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后,可以计算教室的面积,在深层次可以为家庭装修计算地板砖数量;学完利率后可以为爸爸妈妈设计最好的存储方式。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理念形式下,我们要秉持“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课堂上增加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宽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勤于发现,乐于探究,完美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从而让学生们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作者:邵长青 单位:山东省兰陵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已经成为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始终贯穿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任务之一,那么什么是数学思维呢,我们所说的数学思维,就是学习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主要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时抽象的知识利用知识把它变得形象化,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加工整理从而得出自己需要的数学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有的孩子发育相对来说比较滞后,这就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都很强,老师在课上讲解的知识能够很顺利的掌握,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于解决问题,相反另一些发展滞后的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着问题,这种参差不齐就对我们教学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影响。这样学生尤其是发展滞后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在很大程度缓解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用数学思维方式考虑数学问题,加强了对课堂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和发掘总结能力的提高,以及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系到学生的逻辑和判断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对于促进教学和各个方面的发展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有着很多的不足的,这样就影响教学的发展。所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对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强对知识的具体感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数学学科特点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心智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欠缺是小学生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们的理解抽象知识能力就比较差,课堂上的任务很难完成。所以,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培养,以便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这样做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的能力,也开阔自己的眼界,能够达到真正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清楚的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小数是个很抽象的数,他认为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很掌握,这是教师可以利用圆角分的关系来理顺小数的关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钱的关系,一元等于十角这个关系是非常清楚的,这样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和概念进行了具体化,达到了学生具体感知,就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便达到老师与其的效果。这样,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就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既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有效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无形中就培养和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二)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以前的知识是他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也是思维的基础,只有利用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思维才能打通通往新知识的桥梁。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自身有一套严密的系统逻辑,对学生而言,旧知识是基础新知识则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发掘和延伸,每一项活动都是从旧的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仔细研读旧知识,充分发掘旧知识中没有发现的规律,来进行搭桥铺路,找出新的事件里的知识迁移,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并且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就先让学生自己回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利用52+18=70中得出:70-18=52;70-52=18。观察等式尤其是后边的新等式,和前边学过的加法等式的关系,自己通过寻找得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学生既能温故知新,还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思维也得到了了相应的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很多都习惯自己在讲台上进行“一言堂”,不管学生在做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流程来完成教学,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在思考了,只是坐等教师做熟了的知识套餐,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应当改变这一做法,结合自己的课堂内容,设计更为适合学生的情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自己的课堂上来,把观众变成课堂的演员,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就能根据课堂知识来展开思维,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述“圆的周长时”我并没有直接的把公式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运动会上的跑道这一情景,把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中,实地到操场观察一下,然后利用圆的模型进行自己测量找出和直径的关系,这样省去了教师费心劳神,还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培养思维能力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的提高的作用是很重的。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增强耐心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找到合适的方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艳 单位:山东省兰陵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问题数学化

摘要:小学生知识有限,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数学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起来,而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所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课堂教学,能将数学生活化,让他们感到不陌生,学生学习数学就有了兴趣,就会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有了热情、激情,学习就有活力,课堂效率就会提高。

关键词:生活事例;数学问题

一、篮球场上的数学

我们在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打篮球时,利用休息时间,结合打篮球的实况,编出有关数学问题,让学生一边休息,一边思考。(2013•四川)小明一分钟投8个球,小红一分钟投6个球,他们一起投了8分钟之后,小红提高命中率,一分钟投8个球,小明由于体力不支减少投球只数,一分钟投6个球,问多少分钟后,小红和小明投进的只数相同?题目出来以后,大家非常感兴趣,题中数字不大,便于口算。有的同学认为这题太容易了,笑笑说:“这题太简单了!”有的同学躺在操场边上仰天思考,有的互相对坐研究,有的找来树枝在地上画线段图,结果做着做着,他们犯糊涂了,怎么算都没有得出正确答案。我一边鼓励,一边点拨,大家在笑声中接受了我的解答。解答:原来小明一分钟比小红多投进2个,一共投了8分钟,也就是8×2=16(个),后来小红反过来每分比小明多投4个,那么16个球要多投几分钟呢?16÷4=4(分),要4分钟才能追上。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获得灵感,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饮水机中的数学问题

教室里的饮水机是同学们常见的,一旦把饮水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就显得价值无限了。(2014•湖南)教室里放有一台饮水机(如图),饮水机上有两个放水管。课间时同学们依次到饮水机前用茶杯接水,假设接水过程中水不发生泼洒,每个同学所接的水量都是相等的,两个放水管同时打开时,它们的流量相同,如果放水时先打开一个水管,2分钟时,再打开第二个水管,放水过程中阀门一直开着,饮水机的存水量(升)与放水时间(分钟)的关系如下表所示:(1)当两个放水管都打开时求每分钟的总出水量;(2)如果从开始到2分钟时恰好有4个同学接水结束,则前22个同学接水结束共需要几分钟?(3)按(2)的放水方法,求出在课间10分钟内班级中最多有多少个同学能及时接完水?分析:(1)从2到12分钟里,两个水管打开,放出17-8=9升水,从而求出当两个放水管都打开时求每分钟的总出水量。(2)先求出一位同学接水所用的时间,然后求出22-4=18名同学共用了多少升水,根据第一问求出两个放水管都打开每分钟的总出水量,从而求出时间加上前2分钟,得出时间。(3)求出10分钟内放出的水量,根据每个学生的接水量,从而可求出多少名学生。故答案为:0.9升;7分钟;32个。

三、大桥的热胀冷缩问题

(2015•苏州)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同一/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宽/窄),为便于车辆通行,裂缝内应填补(硬度大/弹性好)的材料。分析:(1)裂缝的宽度是7.00cm,这个数字中7.00厘米是准确值,估计值是0.00厘米;由此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即1mm;(2)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桥面会膨胀,该缝隙会变窄;(4)弹性好的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但不会破碎;硬度大的物体受力后直接破碎,所以裂缝内应填补弹性好的材料。故答案为:1mm;不同;窄;弹性好。

四、纸飞机里的数学问题

很多同学都会折纸飞机,那么怎么样折叠飞机才能飞得最高,包含什么数学道理?分析:纸飞机要飞得高、飞得久,有几点要注意:1)要尽量折得两边对称。2)翅膀和机身的比例要恰当。正确合理的翅膀和机身比例要根据纸飞机的形状和纸张的质地决定,多试几次就能找到最佳比例。3)注意前后的平衡。通过调整纸飞机的外形,或用纸条或胶带进行适当的加载(如果允许的话)可以调节飞机的平衡。4)纸飞机的投掷也很有讲究:不要侧风投飞,不然容易被刮偏;顺风投掷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最好是迎着不太强的正面逆风投掷,投出的角度稍大于水平角度,约15度左右,飞机要平稳向前送出,到最后一刻才自然脱手,那样飞得最远。折叠纸飞机关键还是自己多摸索,找出最佳的纸飞机结构和投掷的力度。在生活中,像上述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中都会出现许多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改变成数学问题,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数学老师在讲课中,能够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让数学问题在一定的情境中出现,就会使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不抽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为他们将来学好数学奠定基石,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作者:刘建中 单位:泗阳县史集小学

第四篇: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我国教育教学素质的要求越来愈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义务教育中,小学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启蒙的阶段,不管是对于以后的学习还是整个数学素养的培养都显得十分的重要。但是现阶段看来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习学习积极不足,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存在的关系,旨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气氛;教学效率

现阶段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老师都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课堂氛围明显,我们主要分析是由两点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主要因为小学生的的年龄的一个限制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贪玩的年龄,他们很难有效的做到去学习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的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再加上数学这门科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学生对于自己不会不擅长的学科都不会抱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没有很好的积极性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所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小学数学的学习也一样,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性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这门学科教学的效率水平以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接受程度。现阶段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老师都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相比较趣味性较高的其他的课程例如科学自然等学科,小学阶段大部分的的学生普遍对于数学这门专业性很强学科的学习没有很强的兴趣去进行有效的学习。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作为数学教育体系中的引导者,担任着一个非常重要作用的角色,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下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不是一个数学知识填鸭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求小学生自主的加入到一个知识的学习的过程,那么这就要求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需要营造愉悦的课堂的氛围吸引小学生自主的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果只是一味的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小学生不可能对这门枯燥的学科产生兴趣。所以目前我们认识到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营造一个优质的数学知识学习外部环境,这对于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的有效。

二、小学数学活跃课堂氛围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学理念的革新,现阶段我们应当充分的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任务的观念,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时候必须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采取的方式必须是基于对学生的研究了解之上的。

(一)设置悬念,带动气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中,我们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都是采取的一种简单的利用黑板、粉笔进行重复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去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够很好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我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就例如,在课堂之上给学生们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有趣习题,比如:去购物的时候怎样能够最省钱?身高和体重怎样的比例才算是健康?让同学们去分组讨论与解答,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比如学习小数的分类,课前可以给出问题:什么是纯小数?什么是带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循环小数?然后让学生看书并思考,课上先提问,考察学生的预习成果,随后让学生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受到激发,就会认真的思考问题,课上也会踊跃的表现自己,会使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增强实践,调节氛围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注意授课时语言的幽默性;其次深入的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中才能够有效的把握小学生的思维情况,从而能够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想的发展。例如:让同学们进行场景演习,让同学们去买菜,让每位同学对自己所购买的蔬菜价格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数学计算与学习,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三)采取数学教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性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天动贪玩,作为小学数学的老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时候需要迎合小学生的天性,小孩子对于游戏是非常青睐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当中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教育游戏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数学的相关游戏,例如:数字九宫格、数独、猜数字等等的游戏,也可以考察分数知识,“九分之八”、“七分之二”、“3/8”、“5/12”分数连连看,让学生把大写形式与小写形式相同的连接起来,巩固分数知识。这样的方法,让同学们能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还能够充分地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更加主动地去进行数学的学习。其实还有着许多的方法,利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数学故事的教学、有效的利用趣味性比较强的图片、音频资料、影像资料去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利用图片声音等不同于文字的方式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何能够最好的做到活跃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其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要对学生有着非常充分的了解,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发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天赋,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和融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当中去。所以如何营造好课堂氛围是现阶段从事数学教学的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赵远.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

[2]杜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曹美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学园,2016,(10).

[4]杜永花.浅议如何营造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时代教育,2015,(06).

[5]巩志芳.浅议如何营造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作者:王小芳 单位:江西省湖口县第三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产生的源泉。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我们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应该懂得挖掘教材资源,密切生活实际,将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生活趣味。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活动的特点超越了文本的限制,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际操作与生活体验,它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贯穿于教材始终,就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而言,每册都安排了不少于6节内容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如何做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成为了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探究和深思的课题。现笔者就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实施谈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热浪一波又一波地冲洗着教师的头脑,但是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教学的核心在某些学校还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学校考核评价中学生成绩好坏影响着教师的考核结果,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一种表述的形式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有些教师干脆放弃,不如不教,这样实践活动课就成了一种摆设。

(二)教材内容远离学生实际,条件受限,无法开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产生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际,数学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价值。数学实践活动课为生活和数学课堂架起了一道桥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课可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所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课内容安排丰富,但对于部分学校来说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只能是看看、想想,做起来有难度。如教材中设计的秋游、数学好玩等内容,因安全问题,学校无集体出游计划安排,学生没有集体出游的机会,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就无法开展。

(三)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思路不开阔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兴趣。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兴趣何谈学习?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计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原本兴趣很浓厚的实践活动课变成了数学练习课、计算课,教师不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所学的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课失去了兴趣。

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现状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及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做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一)实现两个“转变”,为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第一个“转变”是学校观念(校长观念)的转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学校课程改革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开展工作。校长要有驾驭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能力,熟悉课程标准。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考评,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转变教师考核制度,推翻将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只有考核教师的方式转变了,教师才可能无后顾之忧,大胆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全身心地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工作,才有可能把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更好,更有效,才有可能花时间让学生开展数学调查和实践活动。第二个“转变”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授课教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数学课程标准》,加深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讨和探索,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将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与其它知识点的教学放在同等的重要的位置,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经历数学过程的最重要途径。

(二)挖掘本地资源,突破条件限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虽然有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但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对本地情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并融入教材内容的教学之中。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多数情景图都与大城市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相对于处在边远地区的学校,这些内容就有了误差。如秋游、象征性长跑(马拉松)等,因为学生没有集体外出旅游的经历,所以很难理解或设计出合理的活动方案来。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学生不知道从何下入手。除了教师简单的介绍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更谈不上实践活动了。为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就地挖掘。比如我县有电影院,每学期都有集体看电影的经历,我们可以将学生亲身经历看电影的过程取代秋游,达到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热情

前面提到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思路不开阔是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对活动预案进行精细化设计,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热情。教师要重实践与体验,轻知识的记忆和重复。如四年级下册中的数学好玩《密铺》,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剪下完全相同的若干个n边形,并标清楚相同位置角的序号,活动中通过不同方向的拼组方式找出能密铺和不能密铺的n边形,理解密铺的意义。又如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积教学时,关于把一个圆柱截成若干小段或若干小段拼成一个圆柱的问题,对于面的增加或减少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火腿肠的切与拼,通过操作身边熟悉的事物理解这一问题。总之,数学实践课要体现“活动”二字,让学生通过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中内容务实、创新形式是关键。让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使实践活动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学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向鹤梅.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材”实验成果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2(5):20-22.

[2]孙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62.

作者:闫万军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西街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也在小学校园中如火如荼的进行开展,这也正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而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在建立“对话式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并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通过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含义进行分析,之后在根据其特点制定有效的实践策略,进而发挥对话式教学形式的作用,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当中,主要是以教育生态学理念为基础所开展的,通过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而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与改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以及质量。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创建一个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互动的学习平台,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够有效非常大的帮助。

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具体含义

(一)新形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教学形式来说,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所不同,其整体的教学结构以及学生学习方式都相对比较灵活多样。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根据教学以及教学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具,在通过运用教室内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设计良好的教学内容,进而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二)新型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形式当中,所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于培育学生整体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分析,其形式不仅注重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进而实现“对话式教学”的最终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根据学生兴趣制定良好的教学形式,这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形式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要想开展良好的“对话式教学”活动,那么首先就要为师生建立自由的交流平台,进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师生交流活动当中,并通过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交流与对话,从而实现自由交流平台的价值。在建立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这样不仅能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环境,还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教学课件,并将生活当中有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融入到其中,并在教学中选择有关教学内容的话题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知道生活当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用处么?你在生活当中见过那些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会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在哪?”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话题来让形式进行发言,进而将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注重对话式教学形式,开展良好的对话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整体年龄比较小,其思维模式也欠缺一定的完善,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学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有效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对话。教师要对对话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强化和完善,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带领学生进而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例如,在讲授《认识钟表》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良好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话,“钟表有什么用?你认识时间么?现在是几点?”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钟表和时间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讲述而了解学生学习程度,进而根据学生整体情况来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这样比较能够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也能通过对话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三)利用游戏开展对话教学,提升学生整体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当中,未来促进“对话式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那么教学可以通过有效的游戏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而通过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例如,教师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抢答的形式来开展,在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随意说出乘法口诀中的内容,并让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来算出答案,并回答出答案,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活跃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在游戏当中提高其反应能力,更好的加深学生整体记忆,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有效推动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开展“对话式教学”形式,不仅注重于培育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将学生主体性作用良好发挥出来,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淘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1).

[2]王琴.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

作者:马将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镇益北小学

第七篇:“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有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数学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技能。本文指出了小学数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利用价值,提出了有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价值

引言: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有待挖掘,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了,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1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1.1有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教师一般将安排好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教师在预习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地性的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方便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必像以前,被动的坐在课堂上听教师灌输式的讲课,学生通过观看教材和网络线上学习等方式进行预习,有助于实现自主学习。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压力,以往学习时生怕落下教师的一句话,有时担心自己的节奏跟不上教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学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的进度和节奏。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分析和研究,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询问教师或请教同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学生有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2有助于实现学校和家长的良好沟通:一般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都是通过打电话或家长会的形式,家长相对比较关心学生的成绩,在学校是否遵守学校纪律,上课是否认真听讲等等。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师、家长三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为顺畅。翻转课堂的学习场所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图书馆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地点,学校和家长要积极配合,提高翻转课堂的效果,家长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预习与复习环境,进而配合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1.3提高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具有极强的主导作用,学生相对比较被动,这种教学定位本身就是错误的,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地位不可忽略和压抑。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突破传统的局限,改变教师的地位,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翻转课堂强调的是一种翻转,即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课前自行进行预习,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内化和巩固知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是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消化的重要方式。

2翻转课堂运用于数学教学的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但是翻转课堂的学习内容不是随意的,而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是相符的。教师要在学生预习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帮助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前学习。教师首先要基于教材分析数学的知识点,对具体教学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参考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设计层次化的教学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例如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体及圆锥体的知识,教师运用网络平台发给学生学习视频,学生通过至关感受进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知识。

2.2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建构主义的教学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学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动态。小学生由于性格及年龄特点,都很富有个性,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因此,教学中,对比较简单的概念,老师不用为学生一一讲解,例如《梯形的面积》讲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料和视频自行学习提醒的概念和一些简单的性质等等,既节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3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有助于重新分配教学时间,教师通过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有疑惑的部分可以进行反复学习,进而为数学的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课堂师生互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面积与面积单位》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首先经过预习了解面积的定义、面积与周长的联系,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等等。学生对该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2.4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进行预习阶段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学习结果也是不同的。要想提高翻转课堂的效果,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小组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进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线与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先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性质,进而了解线与角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升华,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静.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6:70-71.

[2]陈水莲.“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浅探[J].广西教育,2015,(10).

作者:张翠平 单位: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第八篇: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既要重视数学本身的特点,也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去。教师必须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情境之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更“生活化”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中的很多数学问题,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设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程资源,从而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真实深刻的生活情境。值得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不仅要充分依据教学内容,而且应包含着一定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前,我先创设这样一个分月饼的情境:中秋节的晚上,妈妈拿出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三兄弟吃。妈妈先拿出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分给老大一块。老二连忙说:“一块不够,我要2块。”妈妈将第二个平均分成4块,分给老二2块。老三见妈妈满足了老二,也叫着说“我要3块。”妈妈将第三个平均分成6块,分给老三3块。三兄弟认为妈妈满足了他们,很高兴的吃了起来。接下来,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人分得多呢?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十分认真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老大,有的说老二,有的说三兄弟一样多。我又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分组操作,观察探索后得出结论:三个宝宝一样多。这时,我又问:聪明的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兄弟们的要求,又分得这么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然后引入新课。这样一来,同学们对于当天所学的新知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事半功倍。要想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教师必须努力探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营造一个逼真的生活场景,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感到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更乐于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味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二、融进“生活”画面,降低理解难度

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着手,使学生的感知由抽象、笼统变得具体、形象,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学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生活化,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的同时,促进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融合,增强了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的联系。能够有效降低某些抽象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置身于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通过创办“数学商店”来进行讲授,首先安排两名学生担任两个不同柜台的售货员,而教师以顾客的身份去买文具。我先来到其中一个柜台问:“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的价钱各是多少?我需要4支铅笔和6块橡皮,一共多少钱?”接着我又去另外一个柜台买了5把尺子和3支钢笔。我在教室里转了两圈之后,询问这两个柜台的售货员,他们是怎样算总价的?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买文具的亲身经历,所以很轻松地就能算出总共要付的钱数。大多数学生都是先把每一种商品的钱数算出来,再把钱数相加。用数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之后,我会让学生再进行相应的练习,从而归纳总结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实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律,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效果上要远远优于教师生硬的说教。

三、设计“生活”习题,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在一堂课的最后,设计一些既与本堂教学内容相关又贴近生活的练习或总结,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延伸。这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对利用圆规画圆比较感兴趣,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用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们画好后,一起互相欣赏。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把学生刚刚学会的用圆规来画圆的方法巩固了,而且能有效地渗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并且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一下圆是美丽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使课内、课堂走向了课外、社会。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并把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独自思考,彼此相互讨论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总之,教师数学教学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为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利用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把数学当成一种需要来研究,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会活学活用的人。

作者:高健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大丰小学

第九篇: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多地抛弃以往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转而采用“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中热闹、互动的场面虽比比皆是,然而其教学效果有时还不尽如人意。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郁闷,“向40分钟要质量”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追求和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并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高效

高效课堂是课改的一个焦点。那么高效课堂的内涵是什么?笔者的理解是高效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精心设计,知识逐步生成,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座大山”:“讲解如山”,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教学内容,堂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思考、消化的时间;“问答如山”,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着课堂,浅层次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满堂问”看似活跃了课堂,但教学效果差,学生思维没得到提高;“练习如山”重复机械的大面积课堂训练,使学生陷入了低水平的题海战中,耗费了时间、精力,但收效甚微。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笔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一些做法。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用处,让孩子渴望对数学的学习

在各种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合,选择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与重要性的教育,如上街购物可让学生明确计算的重要性;帮爸爸计算家中的客厅需要多少块地砖,明确学习面积的实用性等日常生活中大量应用数学知识的例子,激发学生产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念头及冲动,从而促进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认真钻研教材,采用学生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完成好教学的目标

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尤其要抓好后进生的工作,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目标。再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等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新课改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认为其中数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教学圆环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观察圆环的产生(由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来画出圆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什么是圆环,再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猜测、汇报从而得出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积极思维,很容易就掌握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圆环的面积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比较,笔者就通过告知假如周长为31.4米,让学生通过思考,分别计算出三种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就很快得出了圆的面积最大,印象就比老师直接告知结果更为深刻。所以没有积极主动的思维,就没有数学能力的提高,高效课堂就无从谈起。

4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乐学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用力地用浆把船划向前。可见,教学过程关键要看学生是否“用力”了,一旦主动学习了,那么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下课的铃声快要响了,他设计了一个游戏“动脑筋离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离开。他先出示卡片“2”,一部分学生高兴地离开了,再出示“3”、“5”卡片后教室里还剩了一部分学生,黄老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离开呢?”学生积极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教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剩下的所有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新颖的课堂结束阶段,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有趣的游戏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灵活巧妙。特别是后进生,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5要注重练习课,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