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

数学素质教育全文(5篇)

数学素质教育

第1篇:数学素质教育范文

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构成了数学的系统性,因此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单一接受课本中某一结论、公式,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导出这些结论、公式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并积极思索探求,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

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组成的。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1.多鼓励,培养兴趣

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挖潜力,教会方法

教学中,我利用课本中“读一读”“想一想”等阅读教材,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解题时善于用好的解题方法。

3.善引导,增强毅力

教学中,从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要让学生“会学”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在探索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的喜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念。

4.重习惯,培养自信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预习新课内容,经常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审查学习态度,经常在复习中补缺陷、堵漏洞等。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坚信自己的力量。

5.重设计,诱发好奇

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悬念可在课始,也可在课尾。课始悬念必须是中心,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会厌烦,精神不集中,就不能引起学生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尾悬念是下堂课的中心,既打下伏笔,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1.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创造性思维形成于发散思维之后的收敛思维中,可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启迪学生多层次观察,多角度探索,多途径获得。

2.猜想探索,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发现法”教给学生自觉钻研的方法,引导其发现探索问题的方法。同时出示一些典型的问题并交给学生一些感性的材料,提出探索要求。在学生熟悉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使规律的东西时隐时现,非本质的东西时有时无,构织思维的疑团,激起学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整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3.标新立异,思维简缩

思维简缩即思维跨越,它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常见形式,在简缩思维过程中思维迅速摒弃那些非本质、次要的东西,而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向思维目标大跨度迈进。

4.巧用构造,勇于创新

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心智。构造法解题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的一种方法,但它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强化学生创造力思维的途径之一。巧妙地运用此法,能使得解题方法最优,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使思维品质、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巧用构造法,引导同学们勇于创新。

5.注重积累,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教育学生注意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而是提倡“少而精”。积累不是积累数学题型,而是积累数学经验。题目很多,而经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教育学生每做完一道题都有意识地回头看看为什么这样做,这种解法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自己开始是怎么想的,是否走了弯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第一感觉,日积月累,就能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第2篇:数学素质教育范文

1.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都没有详细、完整地给出,只有最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拓宽他们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遵循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数学思想抽象而丰富,表现形式也很多样,学生如果只将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停留在思想表面的话,就很容易陷入无边的数学题海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质的把握。例如在教学“数轴”后,笔者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理论,而把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了绝对值教学之后,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让学生讨论、操作、体验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多回答问题,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学生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督导学生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实现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2.建立常规题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自主变通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提高数学素质。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应利用数学这一特点,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到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去。

1.培养学生坚韧的精神和自制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往往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急于求成,二是半途而废。为此,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把当前的问题解决掉,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2.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拥有挫折承受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可分层次地进行挫折教育,对优等生,应巧设障碍,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防止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态;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寻找缺点,改正错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在失败中前进,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分层训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

3.教师要善于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带领一个人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

第3篇:数学素质教育范文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制度扭曲了多少教师和家长的心态,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师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重知识教育轻品德教育,只要求学生记住解题思路和方法,不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是当代教学的不良产物。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改革方向,提高全民素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摒弃迂腐的教学方法,深刻分析开展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的优势进行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与小学数学特点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数学课堂。小学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将素质教育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不惧困难的性格。小学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道德观念的养成阶段,在此阶段进行素质教育会让学生受用终生。教师要将字迹工整和认真细致作为日常要求,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担当、敢于竞争的好习惯。

二、用启发式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有效课堂的开展都离不开优化教学方法。将我国奉行多年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坚持启发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对小学教学的要求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忽视。为追求短期学习效果,很多教师都坚持使用填鸭式教学,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用机械性的重复学习强迫学生记忆。这种教学方式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但会降低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为深层次的学习埋下隐患。与之相反,启发式教育追求的是长期效果,对学生成长多有助益。(一)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有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个体差异。教学方式的使用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将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融入其中。(二)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智慧和才能兼备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所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几点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丰富其感性认识,使学生的认知内化。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法、抽象与概括法、分析与综合法。三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它能有效反应出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三)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教师要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透明化,让学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思维和方法。教师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将教和学有效结合起来。教师要秉承启发教学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的原则,使课堂结构更加科学严谨,让学生善于提问和解答疑惑。

三、坚持差异化教学

个体差异现象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我们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首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我国在小学教学大纲中就对差异化教学有明确规定,要求教学活动要有一定弹性,不能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教学内容要满足全体学生需要。教师可将学生划分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且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

四、用全面质量观替代传统教学评价

面对升学的压力,应式教育的思想已在教室和家长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分数”成了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设置了障碍。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评价进行改变,用全面质量观来衡量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解答题目并不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这是素质教育成功的第一步。不再以试卷评判学生的成绩,要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能力,以及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心理素质状况,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美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首要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获得全面提升。只要我们转变观念、采取适当的方法,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就一定能收获良好的效果,实现我们的预期。

参考文献:

[1]田瑞泉.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J].学周刊,2016(31):46-47.

[2]姜国英.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现的基本途径[J].学周刊,2015(04):123.

[3]郝廷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3:3.

第4篇:数学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对策分析

1.数学文化含义

数学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社会科学、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凝聚社会知识,逐渐形成为一门学科。这个学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数学文化定义本身较为宽泛,具有多元化特性。也展现出很多特征具体如下:1.1数学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1.2数学多由数字、符号组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1.3利用数学进行工作,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使企业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影响大众人生价值。1.4数学是一种理性思维,是思维进行展现的工具。

2.高校数学文化教育现状

2.1重理论、轻理论背景

数学的形成历经久远时代,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这种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只能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对于数学理论知识背后的发展背景不关注。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也基本不涉及数学知识背景文化,不关注数学背后的发展历程,学生只为数学成绩而困惑,从不对数学背后的文化进行了解,这种现象不能发挥数学所具有的文化功能。

2.2重理论、轻文化融合

在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与多种文化思想相结合。像是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与天体运行存在着密切联系。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认为宇宙中的星体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几何规律,这种数学上的交融现象,在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忽视这些存在问题。

2.3重理论、轻素养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很多高校过度关注数学理论教学,以数学知识为学习的主要对象。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能力。观念进行培养。学习中过度关注数学解题能力,忽视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

3.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完善对策

3.1建立数学研究室提升学生数学意识

在高校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数学爱好,组建数学兴趣研究室。在课堂教育中,不断为学生建立一个数学体系,为数学知识讲解增添趣味性,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并在课外在数学研究室中,加大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并鼓励学生参见数学竞赛,将研究结果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论了解,使学生可以发现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3.2以理论为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质

在高校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协会。在高校内部定期举行数学知识讲座,对数学背后的文化交融进行学习,并根据协会成员个人能力,选拔出协会中的数学骨干,将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并在数学讲座开展时,举行数学背后文化演讲,打破传统数学思路,使高校学生意识到数学不是独立学科,具有其他研究意义。使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找到知识中的连接点,更好的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以理论为数学素质教育提升手段。

3.3以竞赛为基础使学生感受文化

高校学生是数学基础较好,个人能力较强,在学校内部开展数学文化竞赛,在就竞赛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促进高校学生个人能力成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魅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促进学生成长,并在竞赛过程中,具有更高数学思维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个人意愿,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并与其他高校进行联合,进行数学人才交流,树立学习的典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以竞赛为基础,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悟。3.4以思想提升数学文化素质数学的教学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像是数学知识讲授过程,数学知识思想传递,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数学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自身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对当代素质教育发展起重要作用,数学为高校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

结束语

无论是在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还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数学的学习都是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重视数学背后文化价值,重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养成,是现代数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数学学习应该重视的部分。

参考文献:

[1]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5):81.

[2]董庆来.地方高校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1):55+57.

第5篇:数学素质教育范文

一、培养创新精神

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大多是以分数论英雄,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轻视能力素质教育;重视结论、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培养;重视课堂教育,轻视课外教育;重视讲解,轻视学习;重视“学会”,轻视“会学”,培养学生的过程与目标十分固化,不仅很难使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将其原本的创造力、想象力消磨掉,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随着这种基础教育模式的多年应用,从教育管理层政策的制定、教育实施者具体的教学措施的选择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都已经逐渐形成烙印。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首要提出的就是创新意识,教师所做的不应是机械地、固化地将课本或是试卷内容讲解给学生,而是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问题提出的同时,不应只是把方法或是步骤教给学生,而是在具体方法的传授中,从多个方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在每一步的解决过程中层层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充分发挥其自身创造和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对基础数学的学习、掌握和利用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小学数学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不仅未来的中学乃至大学课程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数学的知识和学生培养的对数学及理工类学科的思维、学习方式上的,甚至生活、工作中数学知识也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的;小学数学教给学生的并不只是书本的内容,更是由于数学科目其自身具有的严密逻辑性能够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智力开发以及今后的深层次课程学习又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的教材、课程制定都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通过书本上形象的图文讲解,再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的一个过程;数学科目的学习不仅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更是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过程,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动口和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

学生所能展现出的智力水平不会是统一高度的,因此课堂内外统一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并不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但所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学生都是能学好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课程的坚定信念,这是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保证。另外,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承认这个客观差异,并针对这个客观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个人的情感、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运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动力。智力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综合调节过程才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决定因素。我们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智力开发、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心理、情商水平的提高,做一个拥有高综合能力的人。

(二)重视培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并不是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转变观念,从“学会”到“会学”,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真正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书本上和课堂上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这些知识不仅滞后而且远远不够,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要靠学生自己来掌握的。因此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三)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