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学课程范文

数学课程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数学课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数学课程

第1篇:数学课程范文

1.1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由于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优秀实用人才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所以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实用以及素质的培养。然而最为关键的是职业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考虑实际的就业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更好地衔接并服务于专业课。目前,中职数学教材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与专业课程缺乏紧密的联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以及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数学实践过程中,教材知识虽然被很好的利用,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断地丰富,然而理论教学脱离于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参与就业时,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差,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应充分地考虑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以及特点,对数学课程结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具体可以划分为选学以及必学两大模块,给予专业自由的选择权,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1.2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在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上,要充分的展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表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点,重点把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集合》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典型题目,并提出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长期以来一般都是利用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数学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然而由于考核题型设计不合理,导致很难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核。因此,应不断地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将总评成绩进行合理的划分,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过于注重成绩的现状,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素质以及能力的增强。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判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判定学生的开放式考试成绩,再根据学生的笔试结果判定学生的闭卷考试成绩,合理的划分成绩的比例,使学生勤于表现,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学习效果反馈于教师,使教师通过学生的各种成绩的反映来了解课堂效率和效果。

2.总结

第2篇:数学课程范文

一、现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现代数学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数学的面貌,改变了数学是一门枯燥和简单思维的学科特点,现代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语言,生产和生活中的工具以及一种数学文化。现代数学可以为小学数学提供更多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现代数学让数学表象的更加真实,有着描述自然和生活的能力,这样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自然的学习数学。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试验。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

2.有利于小学数学的改革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于小学数学的认识也进行了改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成为小学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对于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更加的重视,而这样的学习方式需要现代数学作为基础和思想方法的提供,尤其是现代数学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为小学生问题探究提供了无数的材料。有利于小学数学的改革。

3.有利于培养新型的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课程不断的改革,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便于应对小学数学的改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存在创造性不足的问题,如果数学教师学习一些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数学教师更好的理解数学,培养数学教学新型的数学观念,减少对于重复性内容的学习,增加对于学生思考和思维锻炼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路径

1.课前准备

凡是都需要提前设计,如果对于在课堂上需要渗透的现代数学没有提前到设计,那么数学课堂就不能有的放矢。教师需要精心的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出一些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现代数学思想。并且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把现代数学的渗透明确的落实到各个环节,实现现代数学渗透的第一步。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课本上一般是设计了一个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多设计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假设思想方法,应对思想方法等量变换思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课堂上课

在课堂上是最容易渗透现代数学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解释应用的方法,把现代数学和小学数学有机的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一节新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进行解答来渗透现代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课,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摸具,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关注三角形的角和边开始,对三角形进行度量工作,找出三角形的特征,把有相同特征的三角形进行归类。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渗透了分类和集合的思想。还有,在对分类的三角形中,教师在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绘画的方式,通过绘画,学生们和容易发现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在放出一些自然物质的对称图形,让学生了解数学和自然存在的关系。在进行复习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强化现代数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思考问题来加强学生对于现代数学的了解。比如,在复习多变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之间有无共同点。让学生提炼出可以运用割补方法转化成为长方形来进行推导,学习现代数学的转化思想。在进行练习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渗透现代数学。比如:在练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完成数形的结合,例如,8乘6和6乘8两个式子表示的意义和结果相同。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理解式子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理解转换的数学思想。

结束语

第3篇:数学课程范文

(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情境的强调主要集中在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在第一学段中对于情境的强调,同时,标准还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了实践课程标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情境的强调,以致于认为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改中的数学课,于是就费尽心机地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了很多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情境。这些情境往往在短暂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就让他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之外例如,有些数学教师喜欢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人物、奥特曼、虹猫蓝兔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引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无疑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些人物的引入往往只是为了简单的呈现一个题目和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关联很小。这种对于教学方法的尝试固然重要,但是这种流于表面的应用,不仅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上,反而是他们对于动画人物进行了过多的联想浪费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效率。这种流于形式的情境创设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表现于教学手段上。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很多学校的优质课程的评比都将多媒体课件作为必备的条件毫无疑问,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唤起与维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的老师在多媒体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老师对于多媒体效果的过分追求降低了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减少了对于教材内容的思索。

(二)对合作交流掌控不当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对于数学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强调,目的在于减少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一言堂”。增强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的意识。但是在我们日常施行的过程中却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师为了体现自己对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对课程内容不加区分的进行小组讨论。如有的教师在教关于各种算法计算顺序的时候也进行讨论。对于这种已经约定俗称的定理和规则的讨论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交流与合作,反倒让学生对于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产生质疑。针对上述问题,教学者首先要明白了实施的必要性和条件。合作应该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是受到一定外在条件的限制,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或是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需要与人讨论、分享的时候开展。因此,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交流时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要在具备了内容适合讨论、学生意见不同、出现思考困难、答案没有定论等条件后安排小组合作交流,效果就比较好。其次,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贯彻的原则有分组合理分工得当。在小组成员的划分上,要注意学生在能力和性格、情绪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体现互补性。只有互补的小组才能保证小组的稳定,并使大多数成员在合作与交流中获益。同时,小组成员也要定时流动,以保持新鲜感和竞争性。二是分工得当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根据成员的特点合理分配角色,为了便于促进成员社会性的发展要定时的进行角色互换。特别是小组长的角色,应该让每个成员分别担当,可以使学生在担当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最终促进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发展。

(三)对于课堂趣味性的理解不全面

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枯燥与乏味,强调课堂的趣味性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中所强调的重要维度之一。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于课堂趣味性与游戏之间的理解存在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趣味性就是上课要做游戏。例如,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复习异分母相加减的规则,让10个同学各举从1到10中的一个数字,自由组合来寻找分数相加的公分母。一时你推我挤嘻嘻哈哈一阵之后时间过半,学习新知识已经时间不足,只能继续玩。该教师下课后一直抱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太费时间,而且得不偿失。这显然是对课堂趣味性与游戏之间关系理解不全面的所导致的。我们认为:数学教学要有趣,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要设计游戏。尤其是不了解学生注意力变化特征盲目设置游戏。课堂的前十几分钟是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是教学的黄金时间,如果此时设计过多的游戏将花费不少操作的时间,就事倍功半了。而且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游戏的复杂性,要花不少时间来讲解游戏规则,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把握游戏的规则,以及如何赢得游戏的胜利上,结果数学问题反而不重要了。从解决的对策来看,我们认为要端正认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源于生活,如果教师选取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问题,学生就会利用他的生活经验作为理解的基础,对该问题产生学习的愿望,因为人们对身边的一些现象都是希望自己能够了解并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因此,要突出数学的有趣,可以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花工夫。这样,就让学生进入富有童趣的情境,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又让他们从中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获取更多数学知识的愿望。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业负担

(一)作业:教师先做——“探时”

作业是完成教学的必须途径,而作业过多又是增加负担的源头。由于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互不相干”,很容易形成多头布置“重压”学生的情形。对此,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所有让学生做的作业,教师首先要做过,在此基础上预判学生做相关作业的时间。腾出了更多时间,学生要多做“实践作业”,更多地走进图书馆、科技馆等校外教育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二)上课:讲究质量与效益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与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教学质量不理想相关。一般而言,教师的授课能力越强,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就高,即使做作业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过程五环节,教师不仅要过关,还要有所作为,从而防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多做作业来弥补的怪圈出现。

(三)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做到五个“一”:“看一看”,让学生看书本;“想一想”,该思考几个问题;“考一考”,提出问题,当堂考核;“议一议”,大家讨论对不对?错在哪里,为什么?“练一练”,当堂完成作业。

(四)坚持“四清”的教学过程管理

“堂堂清”:当堂训练,形成能力,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日日清”:今日事今日毕;“周周清”:周末普查每周所学的知识点。“月月清”:月月调查每月的知识结构掌握情况。

(五)定期召开后进生家长会议

其实总体成绩差就差在少数后进生身上,如果定期召开后进生家长会议,与他们多沟通交流,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的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注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的正确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从小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

常言道:“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定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关系密切,如算一算家中一年的存款利率是多少?这个月你用了多少钱?妈妈今年48岁,儿子的年龄是妈妈的1/2,儿子今年多少岁?……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将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数学问题,应用到探究式学习当中来,认识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小树立起“学数学真有用”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有关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个性。在教学中,可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确认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深化迁移。在这一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被充分重视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给学生,俗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在这里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2.精心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在确定教学活动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既是对习惯“灌”知识的教师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习惯“等”学习的学生的一种挑战,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支持系统来给予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备课要以关注学生为宗旨。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知识。从这一认识出发,教师在完成教案的同时,必须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学案”。其包括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要内容、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学习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教师的期望等。其中有些栏目要根据学生实际,做到因人而异。例如,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定,使其有变化。其他栏目则由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填定:学习的收获、还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的问题。这些栏目主要为下面的教学法反馈与矫正提供有关信息。这一教案的实施,使教师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

(2)及时进行教学小结。每堂课的教学小结不能流于形式,要求教师对每一堂课要进行反思、反馈及矫正,为此,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小结应有一张反思卡进行记录。探究式学习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更好地符合探究式学习的要求,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尽可能做到一课一思,认真填写反思卡。反思为下一步的调整提供了条件,同时,这样的反思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对话与交流,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同时还可以实施学生谈话制,教师要制订好谈话的目的,设计好谈话的内容,根据目的的定向性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座谈,记录学生的反映,并写下教师的座谈体会。教师根据以上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方法,使教与学的活动尽可能地达到预定的理想目标。

3.组建探究小组,注重交流评价。

(1)组建探究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时代学习的潮流,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应该做到:第一,合作学习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必须在学生个体有“合作需要”,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际,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第二,有明确合理的探究目标,互相尊重与配合,明白各自的职责,避免依赖性,增进依存性。第三,确保探究时间,不走过场。第四,允许学生自由的组合,肯定各自的探究方式与过程,以便学生放松地学习。

(2)注重交流与评价

第一,注重学生倾听。提出会听要求:聚精会神听、边听边思考分析,讲完听完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乘法分配律,可用图形、字母、文字等来表达,只要言之有理。第三,不过早评判。要善于引导争辩,在辩中明理,懂得尊重事实;在辩中寻求多种解题策略与方法;在辩中互学善辩;在辩中共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四、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必须遵循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努力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使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什么是“研究”?在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以创建或产生人类文明史上新的知识或技术为目的,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和实验;二是以验证和修正已有的知识或技术,验证已有的假设为目的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实验。什么是“研究性”?就是与研究的上述特性相类似或具有研究的部分特性。什么是“学习”?“学”是以了解、接受和理解未知对象为目的,以了解、理解和接受人类社会已经创建和产生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国家或学校所规定的内容为根本任务的认知活动。“习”是以重复和应用已知对象为目的的认知活动和行为。关于“研究性学习”,近几年,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最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对“研究性学习”的诠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原则是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程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地去发展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和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有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是以自主性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就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无法去研究,更谈不上创造。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从方法、技巧上给学生以帮助,教会学生学习。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中介,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问题就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个性品质。

3.参与性原则

研究学习的参与性原则是指: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研究性学习“重在参与”,强调“人人参与”。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指导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和积极的科学研究态度,掌握和理解科学研究习惯和道德品质。而要实现这些基本目标,学生不亲自参与是不行的,只有参与研究才能真切地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真正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上,重要的是要指导每一个学生全程参与研究过程。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研究性学习以“研究”为手段,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离不开研究,研究是为了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独立探索、研究提出的观点、答案都是创造,从而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成功体验。

(三)研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1.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授,使学生的“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

2.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自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努力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1.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素材”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化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上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中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让“自主探究”取代“知识传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

第4篇:数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一、目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职业教学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掌握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框架。诸多工作岗位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应用能力,单一的理论知识结构不足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高职数学属于基础学科,在实际岗位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高职院校势必要针对数学课程教学做出改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思维。

(二)教学目标与学科前景相脱节

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需要重新梳理教学目标,为学生严谨、扎实的数学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反馈,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成果。那么,一方面需要建立明确的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目标,以此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数学教学;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问题反馈机制,以动态反馈机制来观察、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数学教学方案。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了明确的教学任务、开展了高职数学知识竞赛活动赛事,这些已经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标配”流程,但是,若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脱离了这种教学模式,在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成果时,仅能对比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题能力的提升,而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却存在一定的空白。所以,高职院校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应以市场调研数据为导向,明确市场与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数学课程教学。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融合

在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缺少数学实验课程,与之相关的实验工具与器材也比较匮乏,以至于数学实验课迟迟得不到开展,从而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最近几年,已经有一部分高校设立了高职数学专业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各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好,高职院校能够引入更多的实验、实践设备,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否与现阶段市场、岗位相符,仍有待商榷。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可是,若单一凭借企业实训,是不能全方位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完整的实训方案,以至于学生在企业中的岗位实训很可能流于表面,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一)职业需求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创新高职数学教学课程,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市场环境中的职业需求,然后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工作作出改革与创新。数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是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强,是其他学科有效学习的奠基石,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只有符合职业需求的数学教育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找出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内在关联与规律,以此才能让学生步入岗位后体现出职业活动实践价值。在市场环境中我们很难发现哪一个行业是直接招聘数学学科人员的,但是多数招聘岗位都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具备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很多工作涉及到数学知识计算、推理等等,如市场营销、造价管理、项目管理等等。这种类型的岗位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数学理论基础,同时可以在岗位活动中灵活应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为社会行业输送的人才,要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数学是基础学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向,也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但是,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学习进度与知识点难度在不断加深,有大部分学生会感觉到学习困惑。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成不变的学习形式,学生一旦产生学习困惑,加之传统模式的循规蹈矩,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会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抑制作用。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设定。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设置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与学习情境,以此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主想象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析的分析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问题情境与教学情境转换成生动鲜明的知识体系,学生能够对抽象问题有了具体化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更具趣味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数学教学创新

(一)完善数学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数学教学课程创新,应将完善应用型课程体系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分析高职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以塑造学生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为核心,增加针对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内容。高职数学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专业课程;第二,公共基础课程。数学课程体系的应用功能是多样化的,在数学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工程应用里面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计算机编程实验,而计算机编程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一旦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意识,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数学教学中结合计算机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培养。

(二)以就业导向为核心

经过上文的叙述我们能够知道:高职作为人才输送教育场所,需要以时代的特征为主,科学、合理、适当的改革创新高职课程教学体系。高职教育院校,是为社会各个优秀行业输送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数学课程改革创新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导向化,让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数学课程教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着重突出“就业导向”教学思维,在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塑造与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此才能为社会岗位提供综合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数学教学,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岗位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找出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内在关联与规律,以此才能让学生步入岗位后体现出职业活动实践价值。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以就业导向的高职数学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部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虽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人才输送院校能够顺应时展,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适当的改革与创新,由此才能培养出社会岗位需求相符的综合型人才。那么,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应以市场调研数据为导向,明确市场与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数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兴萍.基于应用视角下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06).

[2]杨继业.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

第5篇:数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高职教育需要。传统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设置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也不够新颖丰富,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因此,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提高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科学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不断加强高职数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教学学时也较少

1.问题表现。高职院校在数学课程方面,通常只开设一个或两个学期的数学课,学时也比较少,一般情况下第一学期就设有数学课程,但是由于新生报到和军训,以及专业实习等活动,相应地都会减少一些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多只能向学生传授三个章节的数学知识。同时也由于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运用实际生活例子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不能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难以系统完整地学习数学课程,对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也难以正确灵活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解决对策。对此,可以将高职数学课程划分成微积分基本内容与应用数学基础两个模块。对于微积分基本内容的讲解又可以分为数学基本概念与应用和微积分理论与计算两部分。前者应注重数学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背景的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图形与数值的特性。而后者则要重视对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的传授,同时还要适当引入一些数学理论的重要结论,重点讲解结论的实际应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而应用数学基础的讲解应充分结合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选择积分变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内容,对于课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实例,以及在设计练习习题时应尽量选取与学生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在课时安排方面,第一学期开展的高职数学课程应以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这样虽然课时较少,教师也能够为学生细致地讲解,帮助学生为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第二学期的数学课程应开设数学技术应用课,这样教师不仅拥有充足的学时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发掘和培养;将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和积累的数学知识广泛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理念和方法缺乏创新

1.问题表现。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改革不仅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是,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很多高职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不仅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和恐惧心理。高职学生一般是从高中升上来的,高中教学强调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但是当前很多高职教师依旧沿用着只教不管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潜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培养。

2.解决对策。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一周左右的实践训练,将班级整体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实践学习课题,之后再根据本小组确定的选题展开调查,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并采用所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而教师则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启发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有实践价值的题目。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训练中,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得到科学的培养和锻炼。

三、考核与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1.问题表现。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数学考核与高中、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同,其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从而为学习和掌握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而不是为了选拔相应的专业人才,限时进行规范化考核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在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采用这种考核模式也无法全面、科学地考查和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由于高职学生不断增加,也使得学生的不及格率在不断提升。

2.解决对策。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开卷考核形式。这种考核形式是指在考核过程中允许学生携带一张A4纸,并书写上自己认为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和典型例题的解法,而考试结束时将自主整理知识点与考卷一同上交,而教师则要将学生整理的内容作为评分的参考。这样的考核形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也不需要再一味地记忆数学公式,学生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总结,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对于考试来讲单凭考卷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和积累更多数学知识。目前,高职数学课程现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实际要求,各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改革应放长远眼光,改革方向应面向世界和未来,并且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过程和经验,确立新的教学目标,从而使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福.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颜世瑜.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