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影视产业前景分析精选(九篇)

影视产业前景分析

第1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 美国影视制作投融资改革及中国借鉴 关于影视制作投融资问题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比较研究 数字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分析 多媒体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分析 我国影视产业投融资现状及风险应对研究 浅议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的构建 当下我国广告传媒的投融资环境分析 对我国演艺产业投融资现状的思考及对策分析 试分析我国铁路投融资的现状及改革政策取向 现代影视制作中影视特效的影响意义分析 DV制作与传统影视制作优势比较分析 唐德影视 精品制胜的影视制作龙头 企业投融资组合模型的优化分析 巧用“Difference matte”技术解决影视制作中的背景分析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premiere影视制作课程分析 影视制作中的VR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钻石”是怎样打磨成的影视制作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县域居民私人影视制作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经营必然性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刘冬,《20家PE高价热捧海润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僧多粥少”困局待解》[N].《第一财经日报》,2012.10.15,A13

④黄升民、赵子忠,《2002: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投资》[J].《现代传播》,2003(1)

⑤尹鸿、程文,《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12(2)

第2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柯文哲两岸新论述评析

两岸文化交流的瓶颈和障碍

两岸政治谈判的政策立场比较

台湾服务业结构演变之研究

台湾的人口问题及应对分析

台湾地区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探讨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思考

略论两岸学界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

台湾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分析

新常态下大陆台资企业转型与发展分析

两岸银行业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美国对台湾当局地位的基本立场评析

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内容、特点及趋势

“小确幸”心态与两岸关系的民意基础

当前两岸文化融合的现实挑战及思考

以“共同体”视角探析台湾青年认同问题

浅析当代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

论刘铭传在台湾兴建铁路的军事背景

两岸携手合作复兴中华文化的思考

台湾政党轮替态势下两岸经贸关系走向

论两岸知识产权制度冲突与协调统一

浅析“习马会”的成果、意义与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与两岸经贸合作

略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偏见心理

漳州对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闽台服务业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

提升林则徐对台湾民众影响力的思考

试析2008年以来政治动员模式的调整

亚太再平衡战略视角下的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

台湾的两岸婚姻家庭权益政策评估标准探析

浅析大陆配偶在台湾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浅析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浅析当前两岸文化交流的主要问题及解决之道

试论流行音乐在海峡两岸间的交流与传播

东山岛与澎湖列岛风电产业合作前景探讨

福建输入台湾园区品牌的模式与路径分析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前景与思考

蔡英文当前两岸政策的特点、调整方向与影响

梦魂萦绕家国情——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诗歌略览

台湾“所得税法”的家庭维度:历史与启示

浅析美国在台湾“反服贸运动”中的双重角色及其影响

新形势下大陆惠台经贸政策的成效分析及策略调整

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新局与两岸四地经济融合分析

大陆沿海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策略选择及其效应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产业合作制度环境的比较评估

试析两岸在东海争端中合作的意义、障碍及方向

被党团政治绑架——台湾“立法院”党团协商的制度困境

第3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智能视频监控;多目标跟踪;多视角监控

1.引言

当今时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视频监控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视频监控具有直观和方便的两大优点,智能监控系统可以使企业大幅度减少管理人员和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智能视频监控可以实时的检测现实场景,得到相应的视频数据,使人们可以通过监控跟踪运动目标,了解目标的运动情况,为监控管理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视频信息。它能自动提取出检测的目标,对目标进行有效跟踪。

2.智能视频监控下的多目标检测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应用领域角度看,它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诸如档案室、资料室、银行等重要地点的监视;从功能角度上看,它常被人们应用在对安全的防范、对信息的获取及对调度的指挥工作等;尤其交通领域用处非常多,它可以远程监控高速收费管理处躲避收费、交通违章等现象。视频监控完全符合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蕴含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一直是信息产业所重视的热门产品。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对监视的有效性、精准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大概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人们要求监控系统可监测的范围更广,已经由原来的只是用于安全监控向生产监控和管理检查的方向发展。

同时,要求视频系统可以监测更大的面积与更远的距离。另一方面因为监控系统被逐渐用于管理,所以它需要符合管理的实际需要,要能与网络相结合,要压缩和存储大量的视频内容,为管理人员带来方便。智能监控系统的中心工作就是分析处理运动目标的各种图像,通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目标,有效分析运动目标。之所以要对目标进行检测,是要在图像中把不同变化区域内的背景图像分离出来,有效分离运动区域才能对后续的目标分类,但是背景图像时常变化,它会受到天气、其他物体影子和光照等影响,使检测工作有一定难度。常用的检测办法主要是背景减除法、运动能量法、差分时间法和光流方法。背景减除法对场景变化特别敏感,容易受外来事件的干扰;差分时间法常常不能将目标的所有特质都提取出来,容易产生漏洞现象;光流方法对光流的计算过程很复杂,同时抗噪声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处理视频流;运动能量法对现象的分离准确性不高,很难实现。图1是一个典型的智能监控系统示意图。

3.分析运动目标的阴影光照和颜色特征,有效检测目标

对目标的检测是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对事件检测的基础,是整个监控系统重要组成的一部分,通过观察序列图像是否变化来确定是否有目标出现。常见的物体检测方法大概有四种,背景差法、运动的能量法、计算光流法和帧差法。对其他三种方法相比,背景差法提供的数据更完整,如果光照的变化有规律,检测的效果一般都比较理想。实际监控中,因为运动对象常相互遮挡和光照偶尔不均,致使时常产生阴影。运动对象和阴影都有可感知性和运动特性,因此,阴影难免被划为前景点,严重影响到分离与提取运动对象。特别是当多个目标都在同一场景时,会大大降低多个目标跟踪的可靠性,所以,为提高多目标的跟踪可靠性需要对目标提取更精准,要想办法排出阴影的影响。根据目标所处场景不同,本文采取背景估计方法,在场景的背景变化时,取得目前运动像素点,像素里点含有运动目标、背景的噪声和运动的阴影,先排除阴影,再运用滤波法去除里面的噪声,连同余下的像素点,使他们并到一个运动区域内,再提取分析区域内的特点,得到目标信息。排除阴影需要先检测阴影,阴影一旦被覆盖,颜色就会加深,可以充分利用颜色的变化来辨别运动阴影与运动目标。许多的实验证明,在阴影覆盖像素点后,像素点的饱和度与色度的变化都很小,目标对背景色度和亮度的影响并没有规律性,比较随机,而与目标的颜色相关联,所以,根据阴影的亮度变化特性与色度变化特性,可以十分容易地将它和目标区分开来。

4.多目标跟踪的实现

要分析多目标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状态实行不同的跟踪方法,有效提高跟踪的性能。卡尔曼滤波与矩形跟踪法是常见的跟踪方法。卡尔曼滤波通过建立目标的运动模型和运动轨迹,判断目标的下一位置,根据位置特征进行跟踪,这种方法的准确度随着模型的准确度而变化。矩形跟踪运用运动时获得的矩形特征完成对目标的跟踪。它适用于简单的情况下判断目标的产生和消失,但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也就不能进行稳定跟踪。因为多目标图像在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都变化的特性不同,以往用于单视角的卡尔曼滤波法和矩形跟踪法都不能满足多目标同时处于运动场景时的跟踪,如果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将它们有效结合,分离目标位置、面积等特征,通过构建特征识别矩阵分析目标运动状态,再对不同状态实施相应的跟踪办法。多目标跟踪一直是智能监控的难点,首先,因为在多个目标都存在运动时,目标之间相互产生干扰,严重影响区域检测的精度;其次,在时间上它们相互关联,多目标间有可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大大增加复杂度;再次,多个目标在同一时刻运动时,必须采用和运动状态相对应的提取处理办法。所以,多目标跟踪不仅和运动分离精度有关系,也和目标特征选择、状态分析紧密相连。要实现对目标各种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包括新目标出现时、目标保留在场景内但没有与其他目标相互干扰、目标出现分裂现象、目标出现融合现象以及目标突然消失,帮助我们了解场景内多样运动的信息。构建特征辨识矩阵,充分利用目标的特征与目前目标所处的区域特点构建新矩阵,利用矩形跟踪法判别目标是否产生、是否消失,注意分析目标特征,预判目标状态空间,判断目标的运动状态。判断目标所处状态,将目标分为新目标、目标奋力、目标的融合与目标的消失,当新目标出现时,立刻构建新目标的信息,预测它的形心位置;当目标出现分裂时,分析产生分裂的原因,跟踪分裂;当不同目标出现相互融合时,对融合后的目标进行融合处理;当跟踪的目标消失时,首先判断是否真消失,如果真消失,再删除原有的数据信息。

图2是目标由于遮挡而暂时分裂的情况。图中目标分裂时,其外接矩形没有明显的扩张,目标面积的增长减慢,且分裂块合并后的形心与原目标匹配,因此系统判断其处于遮挡状态,并给出了正确的跟踪结果。

5.运用颜色的特点克服对目标的遮挡

在系统监控过程中,目标一旦被遮挡,如果不能及时做好被遮挡目标的标记和提供多的数据信息,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辨别目标的行为,大大降低监控的可靠性。特征辨识矩阵能判断目标是否被遮挡,如果是被静止物所档,会出现临时消失,这时可运用目标之前的运动数据来预测现在的运动情况,在目标再次出现结束被遮挡时,系统将自动更新回到正常跟踪的状态。多个目标相互遮挡时,系统依次记录每个目标被遮挡前的最后图像,结束遮挡后,但利用模板匹配之前的图像标记,并不能很好地展现遮挡过程中的运动。所以,有效获得遮挡信息和相对位置非常关键。用颜色的特点来克服目标遮挡,颜色作为目标图像重要特征之一,对分析目标特性具有重要作用。亮度、饱和度和色调是颜色的最基本属性。场景内目标的颜色在正常光照下可以被准确感知,即使目标运动,颜色根据时间产生的变化也很缓慢,可以说目标颜色基本不变。区域块彼此的颜色约束和位置约束都达到颜色特征需要的标准,取得目标颜色组成后还远远不够,实际的跟踪过程还需要每个目标区别于其他目标的特点。当新目标出现时,系统自动对它进行连通性分析,找出颜色特征模型,分割颜色块;当目标被遮挡时,把跟踪遮挡目标转为是跟踪颜色块。通过建立颜色块的时间关联,机械颜色块的持续跟踪,目标位置完全可以根据部分颜色块所体现,颜色块的大小及位置有效反映目标相对位置,根据跟踪颜色块判断目标和运动区的联系,进而得到目标位置和遮挡情况,保持被遮挡时的特征。

6.分析多视角的监控系统

智能监控系统里,单视角系统有着片面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多个单视角共同实现。近几年,多摄像机共同工作产生监控越来越多出现在各种场景,这种多个摄像机构成的网络结构中的每个机器都能独立跟踪,系统处理中心对每个机器里的有用信息融合,实现智能监控。多台摄像机进行多视角的监控绝非简单的独立监控,而是各台间相互协调工作。运用多个摄像机进行多视角跟踪,将空间场景构建成三维坐标,多台摄像机协同跟踪,通过相互交换信息,使系统对场景的未知度降低,提升容错率,即便在某个视角或多个视角产生错误跟踪时,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7.结束语

智能视频监控能够现实复杂场景中对运动目标的识别和跟踪,检测场景事件和判断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应加大对多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工作,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改善监控系统的精准度,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袁国武.智能视频监控中的运动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2.

[2]江浩.基于多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的视频监控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14).

[3]潘美莲,刘志强.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管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0).

[4]陈媛媛,郭淑琴,陆俊杰,张标标.基于视频处理的行人检测系统[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01).

[5]王加梁.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探讨[J].电子测试,2013(07).

第4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一、青龙古镇概况

青龙古镇现名青龙镇,是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的一个行政村。该村南距太原城区18公里,北距阳曲县城4公里,现有居民500余户,人口近3000人。根据现有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考古判断,青龙镇早在西汉时期既已形成村落,唐宋直到金元时期,这里已有城堡存在。明清时期,青龙镇是山西乃至全国有名的商业荟萃之地,民国时期逐渐衰落而为一般村庄。青龙古镇是旅游开发后景区之名称。青龙古镇最早以其军事位置建镇,至今保存有汉代烽火台、千年古堡、古代军寨、古代地道、近代碉堡等大量的历史军事设施。此地位于太原盆地通往忻定盆地之峡谷要冲,为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带。东西两边高山丘陵,中间河谷低平的特殊地理地形,使青龙古镇的战略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春秋战国以来,这里既是太原北部防务的前哨阵地,又是古代游牧民族南下的军事据点。近代以来,不论是军阀混战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太原,直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太原战役,青龙古镇都是军事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险要的战略位置,众多的军事遗存,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以及民间传述的战争故事,显示出青龙古镇的历史军事旅游资源特色。明清以来,晋商崛起,青龙古镇是晋中商人北上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这里店铺栉比,商户林立,商品麇集,成为闻名全国的商品集散地。有商业发达的背景,占风水宝地的灵气,古镇出现了以“百万绳中”出名的王家为代表的晋商大家族。于是一座军事性质的古镇在和平时期又转变为一座著名的商贸集镇。青龙古镇地处黄土高原,受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双重影响,种植养殖一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经形成了古镇生活的主旋律。这里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节庆、传统制作、民间工艺、无不沉淀了北方农耕民俗民情。这种珍贵的民俗文化特色,为青龙古镇的旅游资源加大了开发价值。千年古镇保留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战略位置、古代战场,烽火台、古堡碉堡,战争故事凝聚成为军事文化;古老的佛寺道观,彩塑壁画、民间信仰为后世传递着宗教文化信息;传统民居院落、私家园林及其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构成建筑文化;宽广的商街店铺,著名的富商大贾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末统治中国的慈禧太后、晋商富豪王绳中、民国将军王嗣昌以及诸多的进士、举人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活动和生活。青龙古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

二、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据初步调查统计:青龙镇现有自然景观资源4处;历史人文资源50余处。其中既有一定价值的历史文物,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显在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有关分类法,青龙镇旅游资源可分为8主类、24亚类、63基本类[1]。青龙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早就引起了旅游界的重视。太原市提出“旅游强市”的新理念后,市、县、乡各级政府对古镇进行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青龙古镇被确定为太原市政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3月被列入太原市“十一五”时期产业调整第一批融资项目。2006年9月10日,青龙古镇开发一期工程开工,2007年8月30日竣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千佛阁———真武阁———大水沟1750米主街,风子坡、长梁坡600米辅助街道两侧的127座院、8座堂、九窑十八洞、8座花园、3座阁、4座牌楼、环镇城墙、明代古堡、古代军事设施,2处停车场建设及街道整治、景点布展等的建设,共投资6465万元。青龙古镇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已经初步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

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近年来为地区或企业发展和管理提供的一种行之有效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尤其是在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战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对青龙古镇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的发展前景、开发优势以及存在的困难与困惑,为下一步景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一)优势分析

1.政治优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不仅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也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政治优势。最近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到来。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2009年底国务院通过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古村古镇作了详细规定。新近制定和通过的《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农村和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要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区域产业集聚。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政策扶农,重视发展特色产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释放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上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制定和出台,在宏观上为青龙古镇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好的政治优势和机遇。

2.经济优势旅游业属于复合型经济产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该地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产业的发达程度。太原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8.49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48.1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2.47亿元,增长5.5%;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03.44亿元,增长16.4%;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77.96亿元,增长12.9%[2];太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太原市开发青龙古镇旅游资源提供了先决条件。

3.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对于青龙古镇旅游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行政区划来看,青龙古镇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与阳曲县之间,紧邻太原,同时又是太原市北部县域的交汇之地,地理位置优越。青龙古镇位于省会太原与阳曲县城之间,属于城郊型农村,由于受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基础设施如医疗、教育、通讯、交通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和便利,因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周边村庄。受城市影响,其生活方式、价值观、伦理观等更容易和城市接近,青龙古镇本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其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从自然地理形态区域看:青龙古镇位于太原盆地与黄寨盆地交接地带,东有板寺山连接巍巍太行,西有棋子山为吕梁余脉,杨兴河一湾清流绕镇而过,境内盆地、台地、山峰、丘陵、河流、水域、河滩各种自然地理形态多样,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开发。从旅游区域位置看:青龙古镇是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与晋北宗教古建旅游区的结合地带,是太原市北上大同、五台山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北方旅游大区的划分看,更是中原文化旅游区通往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区的交通要道上,区位优势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学术界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为青龙古镇这样的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基础。青龙镇旅游开发可以借助与太原大都市毗连这样的区位优势,利用山西省建立“一核一圈三群”城市格局,即太原城市核心区、太原城市都市圈和晋北(大同、朔州)、晋南(运城、临汾、侯马)、晋东南(长治、晋城)三大城市群的极好机遇,与太原的商务会展旅游、工业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旅游产品,共同提升太原市,乃至山西的旅游形象,增强旅游吸引力,跻身于山西旅游品牌景点景区之列。

4.交通优势旅游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青龙古镇在交通方面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太原盆地北缘通过一个狭长的杨兴河谷地与黄寨盆地连接,青龙古镇位扼河谷瓶颈处,是太原北上忻州、朔州、大同乃至连接内蒙古、北京等地的交通要地,就是晋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继建设,青龙古镇成为太原通往北部地区的交通要冲之地。北京经太原通往昆明的108国道和集宁经太原通往长治的208国道由此经过;对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南北大通道———大运高速公路穿越古镇;正在规划建设的太原到石家庄的又一条高速公路以离此不远的阳曲县城为起点。铁路北同蒲线、京原线、即将建成的大(同)西(安)高速铁路都从青龙古镇经过;太原到忻州的城际列车也将开通;规划中的太原轨道交通城域7号线,经青龙古镇,到达阳曲县城。密集的交通线路,通过青龙古镇,连接四面八方,大大地加强了该旅游区的可进入性。

5.客源优势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的条件,决定了青龙古镇旅游区的客源优势。青龙古镇紧邻省会太原,这座拥有42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青龙古镇的第一客源地。数据显示,太原市非农业人口及其所占比重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这为太原市城郊型农村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提供了巨大的客源。根据对太原市民的调查,约67%的人对乡村旅游有兴趣,约41%的人表示愿意在适当季节去农村做短期的停留,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偏好,加之青龙古镇的北方农耕民俗民情旅游特色,其客源优势将更加显现。

(二)弱势分析

(1)知名度较低。青龙古镇由于开发时间相对晚,景区处于初创阶段,宣传力度不大,还未形成产品。(2)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青龙古镇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住宿、餐饮、洗浴、厕所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加大其古镇特色。(3)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现有一大批在建和拟建项目,而这些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资金严重不足将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4)体制尚未理顺。在青龙古镇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多头管理、多方参与的复杂局面,管理体制成为景区开发建设的重大障碍。

(三)机会分析

(1)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城乡游”主题的提出为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部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国家对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鼓励,对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机遇。(2)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青龙古镇开发与建设的又一机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的获得,是太原市第一个由国务院授予的称号。国务院批复指出:太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山西省及太原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保护好太原市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青龙古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独特,是太原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建设青龙古镇旅游区,完全符合国务院《同意将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3)山西百镇建设工程是青龙古镇旅游开发的重要机遇。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选择20个镇,作为百镇建设工程的示范,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为小城镇建设树立标杆和样板。“十二五”期间要把100个省级重点镇建设成为集聚产业、吸引人口、服务三农的中心镇。青龙古镇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积极准备资料,取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申报百镇建设工程。这样青龙古镇的开发建设将会赢得更大的历史机遇。

(四)挑战分析

(1)同类型旅游景点景区对青龙古镇旅游存在挑战。近几年来,随着山西省交通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升温,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展各种现代化农业观光、采摘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旅游带来较大的冲击,给青龙古镇旅游开发以挑战。此外省内的晋商民俗旅游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品牌,尤其是像《乔家大院》等影视文化引起的晋中晋商大院旅游的井喷现象使青龙古镇旅游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2)环境污染问题也为青龙古镇旅游的发展带来挑战。虽然古镇原来为风光旖旎、山清水秀之地,但过度的开发及城市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也成为破坏青龙古镇的罪魁祸首之一。因而,青龙古镇要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努力创造优美的环境,使古镇恢复原来山清水秀的古朴田园风光。

四、旅游开发策略

(一)目标: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凭借青龙古镇旅游资源禀赋,将青龙古镇建成省内乃至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景区。目前山西的旅游品牌线路有:宗教古建、晋商民俗、寻根祭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红色经典等六条,这些线路特色明显,设施完善,较为成熟。“十二五”期间,山西还将推出边塞风情旅游和乡村旅游两大品牌。青龙古镇旅游资源既有晋商文化内容,也有边塞军事性质,更具乡村旅游特色。这样容易形成综合实力,努力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二)定位:影视城基地

伴随着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拍摄影视剧需要一些特殊场景,譬如古代的宫殿、各个历史时期的街巷。这样专为拍摄需求而兴建的影视城基地应运而生。据统计国内著名的影视基地有十处:1.江苏无锡影视基地;2.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基地;3.上海车墩影视基地;4.河北涿州影视基地;5.江苏吴江市同里影视基地;6.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7.河南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8.北京北普陀影视基地;9.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基地;10.广东中山影视基地;十大影视基地的经营理念一般以影视拍摄为牵引机,旅游观光为载重机,文化展示为核动力,“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形成影视和旅游各自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及影视与旅游交融互动的经营特色。但是,上述影视城基地有着许多先天不足的缺憾:一是人为雕琢的痕迹明显;二是规模和占地面积有限;三是没能和周边的自然山水协调一致。将青龙古镇开发为影视城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一是山水兼趣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使远景近影融为一体,遥相呼应;二是人文景观完整全面,有佛寺道观、亭台楼阁,又有古街雅巷、商铺垆店,有民居院落,又有古典园林,一幅全景式北方商镇图景;三是民俗民风古朴纯真,青龙古镇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等生活习惯上保留了淳朴的风俗民情,为建立理想的影视拍摄基地创造了天然的条件。2011年初,电视连续剧《红军东征》在青龙古镇外景地进行拍摄。该剧编导及演员阵容强大,众星云集。许多村民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该剧的拍摄,拍摄一举获得成功。剧组张绍林导演以及各位制片纷纷表示青龙古镇是个好地方,只憾没有早点发现。大家也充分肯定了景区建设和景区管理的水平,充分肯定了太原市青龙古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景区开发管理的成绩。《红军东征》与景区的合作有力地宣传了青龙古镇,将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青龙古镇、了解青龙古镇,对景区的开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同时该剧的拍摄也有力地促进了太原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太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的一次典型性实践。

第5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多模式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未来前景分析;探究影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因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占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劳动力,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农民的生活占据我国人民群众的主要部分,农民的生存问题就是我国所一直关心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不光一直是社会上热议的话题,更是我们社会传播的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很快,我们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更是朝着多模式 的趋势进行,这就是我国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关注我们的民生问题,这也就说明,在未来的新闻传播学中,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的成果是很明朗的。下面就让笔者来正式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要分析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接着再向大家具体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长远发展状况。

1 电视民生新闻生产的核心

电视民生新闻和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一样,遵循着新闻选择、新闻采访、制作播出这一系列的流程,是一个完整的新闻生产过程。美国社会学家塔克曼在其著作《新闻生产》一书中,指出新闻生产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建构的行为。人们通过媒介所接触到的媒介现实,不仅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更是媒介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建构现实的体现。因此,在新闻生产的视角下去审视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话语形态,也就是看这些电视栏目建构出了怎样的现实,而这种建构又是以何种固定“格式”所呈现出来的。既为建构,则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着荧屏上媒介图景与现实生活图景的差别。对应在新闻生产环节,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前窗”与“后台”的差别。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生产“前窗”,特定的市民生活议题被发掘、选取、呈现,从而形成地域特色显著的社会话语氛围。

2 电视民生新闻积极话语形态的主导要素

2.1 新闻选择的架构形式

电视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特点,也是需要我们在新闻的选择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民生新闻的架构形式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新闻来源

一方面,从新闻来源看,不少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的新闻线索来自纸媒、网络等消息渠道,“二次加工”的情况较为普遍。通过对原始新闻线索的呈现,再加上主持人的解说、点评,便形成了以某件社会热点事件为中心的媒介呈现。

2)叙述方式。

另一方面,从叙述方式的角度来看,电视民生新闻非常注重新闻事件的叙述是否具有故事性。相较于“新闻联播”式的消息播报,电视民生新闻更偏向于“讲新闻,说故事”。怎样去讲一个与本栏目定位相符合的新闻故事,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所关注的核心过程,也是体现其新闻选择标准和新闻价值标准的地方。

2.2 市场和受众的控制

电视民生新闻的积极话语性分析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市场和受众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于在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语表达形态进程中,市场和受众的影响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要素。对于任何一档电视节目来说,收视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永远无法置之度外。自然,民生类新闻栏目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深刻的了解并且关注我们民生新闻在市场和受众中的控制关系,这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多模式积极话语分析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2.3 政治宣传的制约性因素

在电视民生新闻的生产过程中,来自新闻政策、宣传管理等的权力控制力量时常触及新闻本身的话语表达,造成话语空间上的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不同于我们民生新闻的内部影响,这是属于社会的外部压力,也是我们在政治宣传中应该注意的制度约束。在“四级办电视”的格局下,省级、地市级电视媒体如何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办好本地新闻,承受住来自宣传部门等权力单位的压力,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个挑战是我们目前发展所需要的需要面临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挑战的发生,尽量的减少甚至杜绝这类挑战对我们的电视民生新闻多模式发展造成的影响。

3 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的未来发展前景

从电视民生新闻生产的“前窗”来看,大量故事化、浅薄化的新闻叙事占据着荧屏,受众看似与媒介中呈现的那个社会图景无限接近,实际上沉溺于一种“浅描化”的民生新闻浪潮中,无法接近很多新闻事实的内核,仅在感官刺激中浅度参与。如今,已经有不少地方民生新闻栏目开始探索新型的话语表达机制,力图打破浅薄叙述的格局、松动非常态权力因素的控制,在专业、市场以及政治之间找寻到一条平衡的道路。在新闻生产的现实建构路径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需要在主流化的道路上把握住“公众”这一受众对象概念,以建构公众生活图景为目标,区别于单纯地呈现一般日常生活环境。只有如此,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语表达视野才能愈加广阔。正是因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的未来发展才有了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前景才更加的明朗和突出,这对我们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也更加的明显和有效。

4 结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描述,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的基本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这都是我们社会现在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须保证,这也是我们所积极发展电视新闻民生的最终目标。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各个方面的努力,包括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知识,这些方面的提高都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内部保障,也是我们社会的重要发展内涵。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在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这些困难是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也是我们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必然过程。这些困难光靠新闻行业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我们社会团结和谐发展的共同希望,因此,我们大家要一起携手打造我们更加完善健全,并且更加关注社会民生的环境。

第6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一种视频影像形式的传播,这种传播形式集合了图像、声音、文字语言等符号,是对城市形象进行视觉化复制和重新定义”。在当今的读图时代,城市形象宣传片成为宣传和展示城市特色风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它以摄影的手段通过大量短镜头的切换,快速地、橱窗式地展现真实立体的城市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像震撼力,成为一个城市的视觉名片。

三亚市自2007年通过社会征集确定“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作为中文城市名片以后,围绕城市旅游形象三亚市推出了度假宣传、国际宣传等多种宣传片,本文以2015年6月下旬三亚官方旅游资讯网的《三亚度假宣传片》《三亚国际宣传片》《印象三亚》为例,对影像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建构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系列宣传片的影像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载体发生变化,文本由过去以文字语言文本为主转向文字语言与视觉文本并重。由图形、图画、影像等构成的“视觉文本”是视觉语言的组合体,表意上有其自身语法和语言特征。影像文本作为一种视觉文本,“是图像或者画面的直观性的外在结构,是由各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剪接而成的连贯的、有意义的影像序列”。

三亚官方旅游资讯网站是三亚市政府对外提供旅游资讯的网站,网站有“咨询中心”“目的地”“天猫旗舰店”“三亚影像”等栏目,主要提供三亚旅游风光、旅游产品、旅游事件资讯,其中“三亚影像”栏目分“游玩”“城市”“景物”“视频”四个板块。“视频”版块主要是三亚是旅游宣传片和著名旅游企业与产品展示。点击“视频”关键字,首页有三则视频有关三亚市形象宣传,《三亚度假宣传片》网站标注日期是2014年5月28日,时长30秒最短;《印象三亚》两分半钟标注日期是2013年12月,4分钟的《三亚国际宣传片》注明时间是2013年7月。这三则视频前两则网站都标明“hot最热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三亚旅游宣传影像文本的最新与高关注度。三段视频动态地展现了三亚旅游形象,观赏者通过登陆三亚旅游资讯网观看影象文本了解三亚认知三亚。

(一)影像文本画面意象群分析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一般通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意象符号摄入镜头,形成系列表意符号,再通过整合和后期制作等处理方式,按一定顺序将各独立的镜头串联起来形成影像文本。如何完成对“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的展示和诠释,三个短片在影像文本创作上都以“热带“的“滨海”和“旅游”的“城市”为核心,影像画面语言取景基于特有地理位置赋予三亚市自然人文景象元素,对三个短片画面意象进行截图组合如下图1、图2、图3,对其影像文本表意符号系统分析如下。

1.明信片式的景区景观意象

通过截图分析,短片里的取景影像画面包括南山寺、天涯海角、亚龙湾、三亚湾、槟榔谷等景区,其标志性景观有海上观音、天涯石、海誓石、凤凰岛度假酒店、三亚河情人桥等,景区景点配以三亚得天独厚的热带海洋、银色沙滩、椰林椰树、海边茅草亭、热带雨林等背景氛围烘托,叠加的影像画面象一张张明信片,这些意象符号既是是对自然“美丽三亚“的客观图解,也是对“浪漫天涯 ”的主观捕捉,如此形成对三亚地域特色鲜明的“度假旅游”城市的塑造。

2.陶醉自在的人物活动意象

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三个短片里的人物,从地域上有本地人和游客,从身份上表现为旅游者和服务者,从年龄身份上有孩童、情侣等。人物活动情境有彩裙飘飘的时尚女郎在拍照留,孩童小伙伴在分享椰汁,竹竿舞者乐在其中,帆船、热气球和汽艇上年轻人在海上运动的新奇刺激里过把瘾,婚庆与度假的新人忘情于二人世界,三五朋友海边欢呼跳跃,三口之家在沙滩喜乐奔跑街市骑行……如此等等。各类人物意象,无论男女老少,本地外地,都欢快惬意,他们沉迷在“美丽”三亚,“浪漫”在海岛“天涯”,远离常住地的假日感觉旅游体验强烈,对受众构成强冲击力和吸引力。

3.旅游设施与产业元素意象

作为一个旅游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城市,城市宣传片中不可或缺旅游设施与旅游产业意象符号。三个短片中,观赏者看到旅游交通如通向亚龙湾的榕树路、停在港口的豪华游艇、刚刚抵达的飞机,点缀青山间的快捷缆车等,片中对三亚婚庆产业、会展产业、国际帆船赛事的设施的展示氛围浓厚,旅游六大要素的“食”更是以满镜头的热带水果、特色饮食的集锦和单个硕大的椰子的特写夺人眼球,整体散发出气象崭新欣欣向荣的年轻旅游城市活力。

(二)影像文本叙事策略分析

叙事学理论主要通过切分和分析文本意义构成单位去探讨叙事文本的内在构成机制,剖析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内在关联,进而得出叙事文本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品的特有规律,依此视角对三个短片叙事策略进行分析。

1.画面、声音与色彩的结合

宣传片运用了视觉和听觉两种符号系统,表现为画面、声音和色彩。三个短片的画面选取了三亚市旅游最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意象如天涯海角、南海观音、热带水果与美食凉饮等,结合活动中人的运动如冲浪、跳跃、海边嬉戏、婚礼等,自然美、人文美和表现的艺术美结合,精美画面的叠加累积配上画面中字幕恰切的释义辅助,准确传达“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旅游叙事。音乐声、自然声和旁白声让画面产生感情叙事氛围。片中配乐轻松欢快,与画面的舞蹈、踏浪、帆船竞技等完美结合,轻盈、快意、流畅,海涛声、汽笛声、拍照的“咔咔”等自然同期声运用如身临其境。两个短片配有画外音,《三亚度假宣传片》结尾处女解说甜美一句“清凉一夏,三亚度假”点睛点题,灵动自然。《三亚国际宣传片》画面辅以适量解说,起到了进一步阐释说明的作用。短片都以自然天成的蔚蓝晴空、湛蓝大海、绿色山野草地和银色沙滩为色彩主基调,配以度假人群五颜六色的衣着和度假娱乐运动设施的明快靓丽,画面上活动的人群身心舒展奔放欢畅笑脸盈盈,幻化成七彩的灿烂光辉,在蓝绿相间的底色上,七彩的人群和物事点缀其中,绽放为绚烂的“美丽三亚浪漫天涯”。

2.蒙太奇叙事表现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主要通过创意性的组接,使原本没有关联的两个镜头形成一种全新的意义,从而完成影像叙事的基本任务”。一般旅游宣传片时长在30秒到十几分钟,虽然时长不及电影,其本质是电影的一种,因此其影像叙事主要使用蒙太奇语手法。分析三个短片,创作者用的最多的还是积累蒙太奇,它把三亚一系列景点景观和度假的各类人群与各类活动这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视觉的积累效果合冲击力。拍摄手法上由远到近的的“推”和由近到远的“拉”结合,“中景”“近景”“特写”镜头语言交错使用,渲染了热带的海滨景象和旅游度假的欢快放松浪漫自由氛围和情绪,画面、声音和色彩三者蒙太奇的巧妙的组合完成三亚宣传片的旅游度假形象叙事。

二、问题分析与影像建构提升策略

(一)问题分析

1.景区景点展示过多与城市形象塑造不足

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宣传片中运用景区景点表现“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理所当然,但浮光掠影式的具象展示太多造成信息量过大,使观赏者记忆碎片化,最终扑捉不到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质。另外除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和产业经济元素外,城市本身也是承载旅游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游客对一个城市的感知和游历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宣传片对三亚城市的表达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寻找城市的底蕴魅力强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2.广告诉求有余与对城市整体表现不够

三个短片与国内其他城市形象宣传片一样,文本如风光片或艺术照,其功能诉求主要为对外促销和迎合游客需求,画面上充满美丽风情的热带滨海、冒险刺激的海上活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占满镜头。从整体分析,三亚市旅游宣传不应该只是风光片的光鲜,应加入“三亚城市人”的叙事和特色街区市俗风情的元素。从市域层面上,海棠湾地区的时尚购物休闲度假新气象,崖州湾地区历史人文气息,浪迹天涯的海钓文化也应成为未来城市文化发展的生长点和宣传片表现的组成部分。

3.影像制作内容选取与表现方式单一

宣传片内容选取主要为旅游风光的景、旅游活动主体中的主人客人、旅游承载物的设施设备等,采用“解说+画面”“音乐+画面”的声音画面模式进行影像叠加,表现方式传统,表现手法平铺直叙,艺术手法单一,未来需要加强整体创意设计和新科技新手法的引入,叙事模式也应引入更多视角如情感故事、明星代言等多种方式,形成三亚独有的个性化表达。

三、影像建构提升策略

(一)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文本,其建筑风格、道路交通、公园广场、雕塑等都是表现符号,是城市风格、城市品位的载体。无论怎样的影像文本,其画面符号选取最终还是本体的城市,城市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是城市旅游宣传总叙事的物象根基。作为一个年轻城市,三亚的城市建设积淀不够深厚,除旅游景区景点,进入镜头的绿地、广场公园、博物馆、特色街区道路等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很少,原因是在这些方面三亚确实乏善可陈。三亚湾道路与滨海区域“城市会客厅”功能一直在提升建设中,但与厦门环海路和珠海情侣路相比,差距显而易见。三亚河两岸休闲设施改造污染治理在媒体里表现得轰轰烈烈,但进展与效率需要时间,因此三亚市提升城市宣传形象必须从城市基础建设入手。

(二)挖掘文脉精准定位,培育城市特色文化

三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天涯的地理场域与历史遗留带给它他者绝无的文化禀赋,三十年城市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赋予三亚开拓进取、包容浪漫的新气象。国内其他滨海城市大连的“浪漫之都”以“时尚”标识,厦门市的鼓浪屿和钢琴符号让人印象深刻。在众多文化如鹿文化(民族)、天涯文化(历史)、凤凰文化(现代)等符号中,三亚如何确定文化基调?其与独有的热带海洋文化结合怎样培育“美丽浪漫”文化复合体?这需要通过挖掘城市自然和人文文脉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三亚市新的形象宣传影像叙事符码,培育不可复制的三亚城市文化。

(三)探寻更丰富的表现内容和方式

从宣传片影像文本内容建设上,未来应加强对新兴旅游项目内容的拓展,适当增加“三亚城”和“三亚人”叙事分量。表现方式上增加微电影等体式,嵌入相关主题如人物口述、爱情故事等,增加影像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从宣传片传播路径上,除利用电视台和网络等平台外,与其他企业的联合营销也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携程广告邓超邂逅美女“去三亚”的浪漫影像叙事,成就携程也成就三亚。未来可结合婚庆产业发展与全国知名婚纱摄影公司、珠宝公司联合营销,达到隐性传播的双赢。

第7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 动画分镜头 影视语言 教学探索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27

2009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和少儿频道率先播出了由中日联手制作的动画大片《三国演义》,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迄今为止该片已陆续在全国300余家地方电视台及海外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全国及海外空前的社会反响。在这部片子中,中方负责的是人物造型、美工、场景设计、编剧、导演、音乐等,而日方则负责分镜头制作以及全片整体把握。该片的日本合作方未来行星株式会社的董事长石x俊三郎曾表态说,“分镜头是一部动画片的关键,在分镜头制作和全片整体制作的把握上,日本的动画业人员的确要领先于中国国内目前的动画从业者。”由此可以看出动画分镜头制作是我国动画产业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动画产业人才结构中存在高水平动画分镜人才缺失的现象。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当前我国在动画分镜头制作课程教学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与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2000年以前,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唯一一家正规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2000年以后,高校动画教育随着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急速增长。2003年全国开办动画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93家;2005年增加到近200家。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有约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在这些高校中,大多数动画专业是由原来开设艺术系、设计系、计算机系的院系衍生而来,也有一些隶属于传媒系或工程系。有的艺术基础较好的院校注重学生造型能力和视觉表现力的培养,相应艺术类课程较多;有的理工科院校和大部分高职学院强调数字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相应计算机类课程较多;而真正能够体现动画专业特色的动画影视语言及相关制作课程的开设却显得不足并欠缺教学经验,其中就包括动画分镜头制作课程。

动画分镜头制作又叫做动画分镜头台本设计,是指将文学剧本中的叙事场景和动作分成单个的镜头和段落,是系统化的视听设计。动画分镜头台本是集导演处理、美术设计、动作设计、表演、摄影、特技处理、剪辑、对白、拟音、音乐提示于一体的工作蓝本,是后续所有工作的依据,是动画制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传统手绘能力,更要求学生理解并熟练应用影视视听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融会贯通动画影视语言的基础上,强化并重视分镜头制作课程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由于普通高校动画分镜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才刚刚起步,经验不足,这是事实,无需讳言。在此,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于此,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注重动画分镜教学的系统性,采用课程项目贯穿的方式组织教学。

动画分镜头制作课程系统性极强、内容庞杂,并涉及到众多相关课程。在实际制作分镜头时,往往也要求在分镜头画面中完成不同角度、不同动作、不同表情的角色造型绘制以及场景绘制,以给下一步动画流程提供更为完善的蓝本。因此必须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做好和上下游课程的衔接,对此我们可以采取项目贯穿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课程项目贯穿的教学方式是指注重相关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每门课程以完成一个整体项目的某一阶段任务流程作为教学目标。在具体课程设计上,每个(组)学生在动画剧本创作课程阶段即开始确立自己的创作项目,并完成这一阶段的剧本创作任务。在此阶段,有必要强调此阶段的剧本创作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是接下来几门课程的依据,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检视自己的剧本,是否符合各个课程各个阶段的需要。接下来再依托剧本,在动漫角色造型设定和动漫场景设计课程上完成相应阶段的教学任务,以保证在动画分镜头制作课程之前,本课程所需的剧本、角色造型和场景的相关设定已经基本成型,且每位学生熟知自己的创作内容,对于接下来的分镜头实际绘制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完成的分镜头台本也可以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参考和依据。采用项目贯穿的教学方式节约了教学时间,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较为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

二、加强动画影视语言的熏陶,重视拉片和摹片训练。

所谓拉片,就是对一部影视作品的精读分析,在不断反复看片的读解过程中,了解影片关于影片主题、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光线、影调、时间、节奏以及对话等各个方面的细节构成。由于绝大多数高校缺乏影视氛围的熏陶,因此更需要通过拉片加强学生分镜头意识和分镜头感觉的培养。学生以前看(动画)影视作品的时候只注意了剧情,几乎没注意过镜头的分切,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个“数镜头”的小游戏来引入课程,学生们会发现影视作品,特别是现在的商业动画电影的镜头分切实际上是非常频繁的,而镜头分切组合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流畅叙事的需要,要让观众意识不到镜头的存在。接下来可以进行人物对话场景、对抗场景、追逐场景等具体场景的拉片分析。对于动画分镜头课程教学来说,拉片的主要分析内容包括每个镜头的内容、镜头衔接、景别、角度、视角、机位、运动、构图、时间、节奏等。通过拉片有针对性对动画影片进行反复观摩,有助于学生得到不同于以往的观影体验,受到视听语言的熏陶,培养分镜头意识和直观感受。

对于动画专业来说,光拉片分析是不够的,因为动画分镜头制作还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分镜头画面和文字上,所以还要进行一定的摹片练习。选择经典动画片中的一场戏或几场戏,让学生按照分镜头绘制的严格规范临摹下来,这就是摹片。摹片的时候,通常从二维动画片入手,从单人镜头到双人镜头逐渐增加难度。通过摹片练习,除了锻炼学生的绘制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如何将镜头画面内容规范地重现出来,将前面拉片阶段所获得的关于镜头衔接、景别、角度、视角、机位、构图、时间、节奏等直观感受通过一个个分镜头画面与文字综合地表现出来。

三、融会贯通影视语言的基本应用,重视机位模拟图的训练。

虽然动画片并不是真正通过摄像机实拍而成的,但我们依然需要假设一个摄像机的拍摄位置,这就是机位。二维动画是通过画面来体现这个逻辑上的机位的,三维动画则通过创建虚拟摄像机来体现机位。机位由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三个因素所决定,与镜头的景别、角度、场景调度关系,以及剪辑和蒙太奇技巧等息息相关。

机位模拟图就是将一场戏的所有机位标注在一张场景平面图上,并标识其顺序号以及角色的位移。在分镜头制作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机位模拟图的绘制,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机位的概念和规律,深入掌握动画的镜头语言。这个环节的训练也可以通过一个“数机位”的小游戏引入进来,让学生理解到一场戏的机位架设是有其规律的,机位的数量一般少于镜头的数量。在绘制机位模拟图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景别和角度的变化要适宜,不同镜头组接的时候,要求镜头之间要有景别和角度的变化,不要犯“景别相同、角度相近”的大忌;同时也要避免景别差距过大的镜头画面交替出现。机位的架设还要注意到轴线关系,变换机位的时候要注意轴线原则,不要轻易越轴。此外,机位的架设可以结合蒙太奇技巧,达到镜头组接“1+1>2”的效果,实现镜头语言的融会贯通。例如随着剧情情节的递进和紧张氛围的需要,机位的架设可以越来越近,景别逐渐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实现前进式蒙太奇步步紧逼的戏剧化效果,使观众得到更深刻的观影体验。

机位模拟图的训练可以在拉片时做课堂分析,让学生将一场戏的场景平面图直接绘制于黑板上,然后将所有的镜头机位标识出来,并分析其机位变化的规律,其他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完善。在摹片阶段和创作阶段也可以要求学生将一些较为复杂场景的机位模拟图绘制出来。

因为对话是推动影片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故机位模拟图的训练往往以双人对话场景为主,分析并画出不同对话场景的机位变化,并要求能熟练掌握轴线原则以及过肩镜头的使用。以此为基础,再完成其它较为复杂场景的机位模拟图,以了解不同场景下机位架设的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机位模拟图的训练环节,学生绘制的分镜稿往往显得较为杂乱。

四、注重视听流畅性,重视镜头连贯的训练。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代影视作品镜头分切的频率也在加快,有时候一个简单动作也会分切成好几个零星的镜头画面,然后把这些单独而零散的画面再重新组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这就是镜头的分切与组接,属于剪辑的范畴。镜头分切再组接之后,要让观众意识不到剪辑的存在,这就要求镜头之间的衔接必须非常连贯和流畅,这也是我们动画分镜头制作要完成的一个主要课题之一。

镜头的流畅组接要考虑镜头衔接、场景转换、段落构成的逻辑性,包括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以及时间和空间转换的逻辑。镜头连贯的训练可以“方接方、圆接圆,动接动、静接静”这句话来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拉片找出电影中类似的镜头组接方式,由此了解到镜头的连贯性可以在两个有相似性质的镜头之间产生。这个环节的训练可以在拉片分析时进行,以一场戏或几场戏为例,由学生对每一个镜头的组接逐一讲解分析,最后由教师总结完善。

角色动作的连贯设计在动画分镜头制作中尤其重要,因为动画的剪辑不像实拍电影那样是在后期剪辑台上完成,它必须是预先在分镜中设计好剪辑点,画好动作,也就是画好了剪辑点。因此,动作的规范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表演风格,还要求在绘制的时候尽可能精确到位,要最大程度反映角色的思想情感,并控制好大动作的转折点,通过主体动作来衔接镜头和转换场景。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整绘制一个镜头中动作的起始位置,如果一个镜头中有较为复杂的动作,还要求学生应通过连续动作的绘制,以多幅画面来把动作准确地表达出来。

五、强化影视运动特性,注重镜头运动的训练。

运动镜头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影视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镜头的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是我们分镜头设计的重要内容,可根据影片的类型区别对待。二维动画由于制作条件和成本所限,为了场景绘制更加省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推拉等镜头,以实现基本的镜头运动效果。2.5D动画片将场景做成具有透视感的虚拟三维效果,而人物角色还是作二维平面处理,这样镜头的运动可以更加灵活多变。三维动画追求场景和角色的全面虚拟真实,摄像机机位的架设和摄像机的运动也突破了现实场景的诸多限制,能够营造出诸多视觉奇观。

当前CG技术的发展也给我们的动画分镜头教学提出更高更综合的要求。镜头的运动更加复杂,可以是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镜头运动方式的综合应用,并且往往以长镜头方式完成各种复杂的调度。但是当前的动画分镜头制作教材和实践教学往往忽略了这一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动画分镜头设计是体现动画片叙事风格、构架故事逻辑、控制节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视听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动画分镜不仅仅是对全片所有镜头作出分切和组接,同时也是对每一个镜头的画面、声音、时间等所有构成要素的精确设定,它的体系庞杂,内容繁多,要达到纯熟的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相应较高,需要在训练和实践中进行检验并逐步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此我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现诸于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提出批评意见,共同为提高我国的动画分镜教学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动画产业年报课题组.中国动画产业年报[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 [美]温迪•特米勒罗.分镜头脚本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 姚光华.动画分镜头台本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 傅正义.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情景故事”是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用来描述情景和故事,分析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情景故事”的应用不仅使复杂的设计分析过程更为直观,而且利于对产品人性化设计的深入分析。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描述“情景故事”的关键内容,如何在情景故事中分析设计,以及视觉化地表达“情景故事”的方式,为后续的设计构思和客户交流提供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

情景 故事 生活方式 人性化设计 故事板 情绪板

一、什么是“情景故事”?

“情景故事”是一种分析法,是对系列用户、工作环境、用户实施或想实施的系列任务的描述。在近些年来它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用来模拟或预测可能发生的多种前景。

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情景故事”简单说是对产品与人之间的故事描述,将设计主体和其相关的因素放置在同一场景中构建情景,系列情景构建人与产品故事的过程,从中分析可行性技术、相关制约条,在系列描述中发现切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思考,获得设计灵感。

目前,此法在欧洲设计行业应用相对普遍,特别是应用在产品服务设计中,用来帮助设计师梳理和表达复杂的产品服务过程。在国内,随着交互设计发展,更多地体现在新兴的UI设计分析中,在普遍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中,受长期已有产品设计程序套路制约,应用相对少。本文的目的也希望籍此来探讨适用一般产品设计程序中的基于“情景故事”的产品设计分析方法。

二、“情景故事”设计分析法与传统产品设计分析方法的区别。

两者根本区别之一是人性化思考的深度。传统产品设计分析模式重在市场调研,对用户的调研主要在人机分析和用户需求分析,互相间是孤立、笼统的。“情景故事”重在对生活方式和生活细节的观察。在分析时建立情景和故事,在场景中描述各个内容和关系,从而能更整体、更准确地理解我们的设计对象,相较之下,“情景故事”的设计分析对设计人性化的思考更深入细致。

两者根本区别之二是产品创新的程度。传统产品设计分析关注重点在对已有产品的调查与分析,设计的结果受到已有产品模式的限制。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技术主导下,各类产品概念涌现,从已有产品的调研中得到的有用信息越来越少。“情景故事”的分析重在观察已有生活的基础上去预见可能的未来生活,设计师的设计行为更为积极,设计结果更具有前瞻性、也更有创新力。

三、“情景故事”描述的内容

“情景故事”描述的内容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它加上了设计师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解读,对未知的想象,因此,情景故事描述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但也恰恰是这种多样性带来了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种可能性。

1.描述人与产品所处的情景。

这里的情景是指演绎人与产品之间发生故事时的活动场景,情景的布置体现了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产品设计的概念要放到情景中去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让使用者对产品触景生情,产生好感的,到历经时间后,产生习惯与信赖的“情景交融”,在场景中共同建立起产品与人的良好关系。

在情景描述中,一方面要表现在特定时间的和空间下产品所存在的的环境特征,另一方面,再现空间中相关物品间的关系。这点就像角落里的童话故事,重要但易被忽略。多数情况下产品间、产品与环境之间是共存的,忽略空间场景与物品关系的结果可能导致混乱无序的局面。此外,描绘情景时,要符合时代的气息,后续的设计结果才有前瞻性。因此在描述情景之前,首先要研究设计所针对的时代,近期的时代,我们可以直接参照现有的场景来描述,而相对生活环境变化很大的未来时代,要根据其他学科作出的对未来科技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状况的可能性研究,合理地推论出基本的时代特征。根据时代特征,再推测发生产品故事时可能的生活环境,预想故事的具体场景(如图1)。

2.描述人与产品相处的生活故事。

描述人与产品的故事之前,首先要确立故事中的“人”。故事中的人物应该和需要设计的产品密切相关,主角是使用者,但人物范畴不单是使用者,它会随着产品故事环节的展开而扩大:生产者、营销者、运输者、回收者、亲人、朋友、偶像、团体等。人物之间在产品故事中会产生某些联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产品的判断与使用。因此,根据设计师和设计项目的需要,在故事中可能要描述多类人物(图2)。

确立“人”后,则是观察并记录人的现实生活点滴故事,包括日常作息、行为习惯、生活追求等,特别是和设计项目有关的生活要尽可能准确、详细。这些记录组成的内容既是现实中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同时,对观察中的“人”分析他们的某些典型特征,包括年龄、职业、性情、文化背景、喜恶等,从典型特征的角度去理解其行为特征和情绪感受,从中发现“人”与产品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人”对生活的潜在需求。在此之后,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想人与产品的新故事,在故事中具体描述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或满足潜在需求,体现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受其自身的经历、学识、当时的想法等影响,不同的设计师可能构想不同的故事(图3)。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同样要建立在对“人”的理解上,预见的结果需合“情”合“理”。合“情”即故事引发的情感源于“人”的某些典型特征,合“理”即故事的发展合乎“人”的行为特征。

3.刻画故事的情节

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片段,在“情景故事”中,情节主要是指人与产品互动的细节,在故事的情景中描绘人与产品具体的行为状况和动作变化。在故事中对细节刻画很重要,在多数故事中,产品是以道具的形式默默无闻推动故事发展,许多互动的细节会因快速而过被忽略。但创新往往就存在与此,要“善于观察一般人习以为常之事,从细微处入手,才会拥有打破常规的能力。”(IDEO的前总经理汤姆・凯利)

在“情节”刻画之前,设计师要洞察相关的日常行为习惯,理解这些行为习惯背后的意义:社会规范、使用者情感和性格等;在“情节”刻画时,对每个互动步骤进行分解描述,注意对常规和偶发两种动作状态的描述,在描述中体会动作的合理性、流畅感和节奏感,结合之前对行为习惯的理解,发现设计的关键细节;再进一步设计新的互动细节时,―方面,可以从既有的习惯和规则出发,尊重人已有的生活习惯,设计的每个动作给使用者在操控产品时带来熟悉感,另―方面,设计师可以借用新兴智能技术,赋予产品拟人的动作和表情,模拟人与人的交流情景,创新出更人性化的人机互动“情节”。在整个“情节”设计中,都要思考如何在系列动作中让使用者享受动作的韵律,产生操控的愉悦感。

四、表达“情景故事”的方式。

在设计分析中,表达“情景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文字描述、结构图表、或图文结合等方法。在表达时,关键是将“情景故事”可视化,即设计师把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各种关系、细节状态和发展变化直观化,把故事中产生抽象的的情绪和感受图案化。

1.情景故事的表达之一:故事板。

故事板也称分镜头脚本,最初源于影视行业中用来将剧本可视化,对拍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视觉化。在产品设计中,故事板将用户和产品之间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情景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设计师有效观察、分析和表达。

故事板的绘制,需要梳理出符合设计目标的结构关系,此结构一般都以时间为线,场景变化为单位来构成,再对每个场景下发生的产品“故事”分解成多个关键的情景画面,每个画面尽可能体现人与产品产生的细节、环境特征、时间点等,再由这些多个关键画面构成故事板。

故事板多以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必要时辅以文字和图表说明。这对设计师的手绘能力虽然有所要求,但在绘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对各个细节和背景是否表达清晰、合理和全面,而不在于画面的唯美性。另外,故事板的形式也可以用照片配以图标和简单文字来组成,这些照片来源于设计师观察到的生活细节,再按故事发展的时间和地点变化来组织,设计也更有针对性和具体化(图4)。还有的故事板只是用惯用的图标按故事发展顺序来组成,强调的是整个流程变化,更多运用在服务设计方面。

故事板相比于纯粹文字和抽象表格分析方式,一则能将产品使用中重要的细节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二则将设计涉及的各个因素置于同一情节画面中系统考虑,使设计思考在相互制约的条件下更合理到位;三则按一定发展顺序来构成的多个情节画面,展现了情节之间的结构关系,既不易遗漏重要细节,给人整体体验,另外,随着画面的发展展现设计思考的角度、深度和广度。

2.情景故事的表达之二:情绪板

情绪板关注的是“感觉”的可视化,寻找能引发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元素,用来启发和探索产品的视觉设计方向。

如同好的故事或影片中的人物、场景、语言会以某种鲜明的风格或特征表达,强化感染人的某些感觉,在产品的“情景故事”中也可以建立一定的视觉风格或特征,这些风格或特征正好契合用户的感受和情绪,通过人与产品的交互过程再作用于用户的感觉,能强化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与产品间的亲近感。情绪板就是用来探索与用户情绪相契合的视觉元素或风格,在可见的视觉特征和感性的情绪之间建立沟通,启发后续的视觉设计。

情绪板的制作,首先要确定产品故事中的人需要引发什么样的情绪,用关键词描述出来,再收集、选择具有同类感受的图片或物品作为素材,从中提炼出符合关键词含义的视觉元素或风格特征,给后续产品的视觉设计以参考(图5)。情绪板没有特定的形式,其中关键是选择能引发用户感同身受的图片素材。素材的选择建立在习惯、经验的基础上,素材不同,得出的视觉元素和特征会因人而异,这点同时也为产品的视觉设计赋予了独特性。素材选择后的提炼是个形态和色彩简化的过程,需要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从中提炼出更抽象、适用性更广的视觉元素。这―方面依赖于个人造型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设计心理学、色彩学和符号学的指导。

第9篇:影视产业前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 三维GIS 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O34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99-2

0前言

本世纪之初,美国IBM公司率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得到了诸多国家、地区的认同,并相继开展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提出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以智慧为主线的城市发展前景。三维GIS便是信息技术的根本之一。2005年Google Earth,三维GIS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撼,立即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成为GIS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1三维GIS简介

三维GIS作为一项全新的信息技术,跨越了管理科学、地理科学以及空间技术等多门学科,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依托于计算机软硬件,科学地分析和管理三维空间数据,为城市发展提供管理、决策服务。

三维GIS比二维GIS在许多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优势。在三维GIS中,空间对象能展示三维坐标,体现对象目标的空间关系,从而带给人们更加真实的感受,能更加准确地进行信息判读和空间分析。

2三维GIS的功能实现

2.1三维场景可视化

⑴支持多种浏览方式,全方位立体展示空中、地面、地下立体场景的三维可视化。

⑵按预设路径自行播放,在三维场景中实现自动播放。

⑶三维场景跟踪指引,空间快速定位。

⑷以数据精度为基准,按照LOD加载数据,保证大场景的无缝浏览、提升显示效率。

2.2交互式操作三维场景的空间对象

⑴空间点、线、面的相关量算,如距离、坡度、面积等。

⑵空间对象属性查询、属性更改、分层显示。

⑶根据已有的设计成果文件,计算并显示挖方量、填方量。

⑷空间对象模型实时添加、删除,平移、旋转、缩放等。

⑸空间对象特征数据参数化,实时交互式三维可视化。

2.3空间分析

⑴视频叠加:可展现已定制视频或实时监控视频,以及实景影像等。

⑵遮挡分析:通过地形通视分析、视域(可视)分析等主流的分析方式,得出遮挡分析结论。

⑶天际线分析:从不同水平角度分析,控制城市轮廓线,特别是沿江、沿山地带。

⑷地下三维管道分析:可判断管线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疏通管道漏点,断点。

⑸规划方案比较分析:对备选的所有方案展开比较和选择,实时动态地调整建筑物的高度、体量、朝向等,最终获得最佳方案。

⑹最佳路径分析:三维空间关系上的路径分析,提高分析效率。

⑺生成断面图、剖面图,计算起点和终点间的高差和坡度。

⑻竣工比对:核实建设项目的修建面积及红线范围,保证建设项目按审批修建。

2.4成果输出

输出图片、视频、表格、分析文本报告和打印成果。

3三维GIS的行业应用

目前三维GIS在诸多行业中获得了广泛运用,如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地理国情监测、环境气象、通讯行业、综合应急、军事仿真、旅游展示等。现就三维GIS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业应用进行探讨。

3.1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要求高瞻远瞩,因此一直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

(1)易于沟通的管理平台,有利于专家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群众关心的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在三维场景中展示,让群众看得懂,并及时提出监督意见,更深入地参与到规划工作中来。

(2)有效提高规划编制的工作效率。三维GIS可以集成多源规划数据,拥有大量三维模型、纹理、遥感航摄影像,具有海量信息,从而减少踏勘的工作量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缩短建设项目的审查周期。在三维GIS中,展示待审查项目的相关信息,如建筑物的密度、高度、风格、协调性等,并实时对建设目标进行参数化修改与调整,立即展示审查意见,最终得出科学的审查结论。

3.2城乡建设管理

三维GIS立足其计算分析功能,融入到城乡建设管理的工作流程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计算建设项目挖填方量。在建设项目设计中,根据三维GIS中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设计高,计算挖方量和填方量,经多次模拟计算,可求得挖填方平衡的最佳设计高。

(2)提高道路设计效率。输入各种设计参数,如行车道、隔离带、路缘、人行道、边坡、附属物等要素尺寸,使道路按设计高与DEM上融合,并计算建设时的挖方量和填方量,提高道路设计效率。

(3)快速实现水利工程的前期选址和灾害评估。结合水动力水文模型,对淹没损失和水利工程前期选址的科学性等进行空间分析,从而合理确定移民安置范围、科学评估淹没地区生态环境等。

3.3国土资源、国情监测管理

借助三维GIS技术,建立国土三维信息系统,实现国土资源、地理国情的高效、准确和科学管理。

(1)在三维场景中能够实现一系列有关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形的操作,如漫游、查询、量测等,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可视化,保障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序发展。

(2)在三维GIS中,模拟三维地质构造形态、岩石内部结构等分布状况,展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产资源遥感调查和监测等数据,并实现查询、分析、统计,进而实现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有效监测矿产资源。

(3)依托三维GIS平台,可以多维多时态展示道路交通、水系信息、植被覆盖、滑坡等信息,进而分析地形地貌、道路密度、城镇建设、人口密度、建筑用地适宜性、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等,实现开发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国情监测的目的。

3.4环境、气象管理

三维GIS能够展示出多层次的复杂环境情况,涵盖地下到空中,如对大气成分、气压、气流以及空气质量在不同高度时的变化情况,空气中的污染物受风流影响迁移情况,地面或地下的污染物受水流影响迁移情况。通过分析技术,展示气象及环境的发展规律,并进行预测,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将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更好地展示给公众。

3.5通讯行业管理

在三维GIS平台中,通过对通信业各种资源的有效展示,并实现基于GIS的网络规划预算、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资产统计分析、市场分析及预测、通信线路运行检查和实时监控等功能,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迅速准确地进行滚动规划研究、动态地查询网络运行情况、提高通信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

3.6公安、消防、水利应急管理

三维GIS技术也可以在公安系统中发挥作用。运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监听警情,把握治安状况,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消防地理信息管理数据与三维GIS的关联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处警效率。例如,在郊区森林防火方面,展示山势、道路走向,根据系统分析功能,模拟火势发展及影响面域,从而快速灭火;市中心部分区域,可以分析最近消防警力、消防水源,实现有效灭火,减少社会损失。

建立交互式的三维管理调度系统,配合防汛防洪预警系统,实现水利应急管理。制定、修改、维护、更新防汛预案,提供决策支持平台更加直观的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3.7军事培训演练

在军事领域,三维GIS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军事学而言,建设可靠的三维地形地貌平台系统至关重要。此外,还可以依据实际需求,构建军事演练的虚拟现实平台,方便进行单项演练,同时也支持大型的综合演练,为作战机动车和人员配置专业的GPS定位系统,依靠三维GIS技术进行实施跟踪和定位,确保观察效果,降低军事培训和演练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

3.8三维旅游展示管理

旅游景区拥有独特且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三维GIS技术引入其中,建立多功能互动式旅游服务平台,将旅游资源特色全面展现出来,除了推介旅游产品、展示景区风貌以外,还能实现品牌效应,使景区的对外形象得到提升。

3.9其他行业

还有很多其他行业也能运用真三维GIS技术,更快更好的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三维建构筑物管理系统

在三维场景中,完美展现建筑的室内、室外空间设计,使楼盘可以更好的展现,楼盘价值得以提升,工程中标率得到提高。此外,利用三维GIS技术,还能有效、即时地使房地产市场信息和房权产籍数据相关联,使房管数据的应用层面扩大,服务功能提高。房产管理部门的社会功能要想获得提升,同样也可以依靠三维GIS的网络来实现。

(2)税务管理系统

税收征管数据库囊括了税务管理的核心业务,借助于三维GIS建立的税务管理系统,具有定位、显示、统计和分析等方面的功能,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管辖区域内的税收征管质量以及纳税人和税源分布状况等,使税收征管系统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3)三维数字校园管理系统

三维数字校园管理系统集合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新兴网格技术以及三维可视技术,方便校园师生信息管理工作、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工作、园区通信管理工作等顺利进行,实现可视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束语

三维GIS由二维向三维模式的必然发展,是对二维GIS的扩展和包容。本文仅就三维GIS在部分行业的主要应用作了探讨。目前,信息技术正有力地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三维GIS的深化发展必将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好更多的应用与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庆,李德仁,龚健雅,熊汉江.数码城市GIS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3):8.

[2]万剑华,潘正风,李清泉.城市3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几个焦点问题[J].测绘通报,2002(7):11-13.

[3]刘艳丽,李利军,林岚.VR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05,(209):75-78.

[4]徐开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2006,4(3):41-48.

[5]曾忠平,李宗华,赵中元,卢新海.基于三维GIS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5):26-30.

[6]刘东琴,徐文中,林宗坚.城市空间二维信息系统与三维虚拟场景一体化研究与应用--BDA城市三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测绘科学, 2007,32(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