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精选(九篇)

数学建模培训心得

第1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摘 要] 分析了大数据下培训机构培训师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培训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价过程,介绍了测试结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大数据;培训师;评价;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49

[中图分类号] F272.92; 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05- 02

0 前 言

培训机构对培训师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与培训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只有对培训师个人准确的评价,才能保证培训中心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师资教育培训、教学科研政策的有效执行,才能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所以对培训师综合的素质科学评价是当前培训中心人力资源的重要课题。培训师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这样的系统完全使用定性方法因其缺乏科学性很难有说服力,而完全使用定量方法因其数据难以获得并且数据不一定合乎情理也不能被良好地接受。随着大数据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大数据下培训师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

1 培训师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

对于培训师综合评价辅助决策来说,最重要的是各因素权重指标体系的确定。但是,各培训中心会随着自身定位及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对培训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个对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中心,会更注重培训师的实践操作指导能力,而对一个以干部培训为主的培训中心,可能会更看重培训师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的掌握和知识面的款厚度。为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不能将权重指标体系固定在系统逻辑中,而是要提供一个权重指标体系建立功能,其思路就是由决策层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并生成判断矩阵,最终将生成的权重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在构建指标体系后,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一个广义的目标函数即综合评价模型,将各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起来,从而可以从总体的角度来实现定量地评价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常规综合评价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本文所确定的指标之间都是低度或微弱相关的,所以采用了模糊综合评r原理来构建其评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描述如下。

对于同层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判有三个要素:

因素集合,U={u1,u2,…,un},被评价对象的各项评价指标所组成的集合;

判断集合,V={v1,v2,…,vm},对被评价对象的评语构成的集合;

单因素判断,即对单个因素u1(i=1,2,…,n}的评判,得到上的模糊集(ri1,ui2,…,uim),所以它是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

f: UF(V)

ui(ri1,ui2,…,uim)

这样,由U与V中任意搭配的元素对(ri,vj)构成关于n个评价因素条件下m项评语的笛卡尔乘积集。将元素对(ui,vj)的评价因素值记为rij,称rij为评价因素ui对评价等级vj的隶属度,因此n×m个rij构成待评价项目的隶属度评价矩阵R=(rij)n×m,即

由于各因素地位未必相等,所以需要对各因素加权。用U上的模糊集A=(a1,a2,…,an)表示各因素的权重分配。进而,按照模糊逻辑评价理论,需要对与进行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最后,根据模糊逻辑推理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即可得出整体的模糊组合评价等级。

由上面综合评价模型可以看出,模糊综合评价的关键是模糊隶属度评价矩阵R和评价因素的权值A的确定,对于模糊评判隶属度系数rij的确定有专家评分法、经验修正法等,进而构成相应的隶属度评价矩阵R。

2 培训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权重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的结果,因此,合理地确定综合评价中各主要因素的权数,是进行综合评价能否成功的最关键问题。为体现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准确、科学地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保证所确定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层次分析法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培训中心定位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对培训师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间的重要程度给出判断。

其次,构造判断矩阵。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和程序,通过对层次分析模型各指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重要性强度,构造判断矩阵。采用Satty九标度法来反映专家的判断结果。

然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过程中,重要的一条是保持思维逻辑的一致性,即专家在判断矩阵的重要性时,判断标准应协调一致,不能出现矛盾的结果。为保证一致性,需要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检验方法对此进行检验。如果判断矩阵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就需要有关专家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到通过一致性检验为止。

3 培训师评价的具体过程

在对待评估培训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时,只能够给出一个定性的描述,例如,对待评估培训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能是优、一般或差,而这些结果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能用定量的方法给出最后的定性评价结果,引入了模糊数学的思想。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方法,是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为此本文将待评价项目的评语集合分成5级,即评价等级域为:

V={差,较差,一般,较好,优}

在确定评价矩阵R=(rij)n×m的过程中,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打分的范围控制在1~10之间,即专家打分的分值∈[1,10];打分的原则为:专家给出的分值越高,说明待评估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

为了评价培训师综合素质,将判断待评估培训师的综合素质作为目标层,其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为研究成果和潜力、培训教学能力和学问、为团体和培训中心的服务、个人素质和身体素质;影响研究成果和潜力的二级指标为课题与出版物;影响培训教学能力和学问的二级指标为知识和学问的深度、表达能力、教学量和积极性、指导实训能力;影响为团体和培训中心的服务的二级指标为参与学术活动、获得研究资金和资助的能力、公民的作用和责任心;影响个人素质的二级指标为组织协调能力、进取心、能动性、幽默感、谦虚谨慎;影响身体素质的二级指标为健康状况与心理测评。

4 试用情况

利用该数学模型,对某培训机构的98位培训师进行了测评,通过该方法测评的结果,与平时对培训师的观察及实际能力情况比较,其吻合度为96%,说明该模型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第2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数学建模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式,数学建模是一种微型科研的过程,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我国从1992年开始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了学生接触现实问题的一个平台,这对学生把所学的数学、计算机和其他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提供了舞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是经实践证明的必要且可行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高等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和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李大潜院士表示“我们要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努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主干课教学指的是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思想的来龙去脉,揭示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恢复并畅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血肉联系,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有的高等数学课程只重视理论,忽视应用的教学内容安排,它在整个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增长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水平,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并且据竞赛组委会介绍,目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数学专业的学生仅占10%,参赛的非专业学生占了多数,所以通常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培训。那么,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建模,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竞赛培训才能使数学建模竞赛在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促进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一些列教学活动在以下两方面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公共课程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开展合适的教学培训活动提高数学建模竞赛水平。方法就是改革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模式,摒弃仅通过短期培训追求某次竞赛成绩的功利心理,制定长期的竞赛培训计划,使围绕竞赛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实现良性循环,这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策略和模式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且经过长期实践验证了这些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兴趣,同时对于提高竞赛成绩也是有效的。尤其是近几年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规模增长迅速,参赛学生几乎遍及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等差异性增大;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的试题类型都更趋向于专业性强、交叉性强、复杂性强的新特点。为解决数学建模竞赛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订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新模式,这种新方法充分考虑到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融人数学建模思想这个策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建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竞赛,再配合后期的竞赛培训活动从而达到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新模式

为了让学生通过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教学活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问题的研究中去,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体系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三步走”的竞赛培训策略,在培训过程中抓住一条“时间线”,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建模知识和方法的讲授和训练,从大一开始对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按部就班的培训,从而使数学建模竞赛真正的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本文介绍的竞赛培训新模式的具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润物细无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在保持高等数学课程原有体系和教学学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把数学建模思想融人到高数教学中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解决高等数学抽象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的无处不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无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竞赛水平。

具体的做法是在高等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适当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在保持高等数学课程原有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在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引入和应用中融入建模思想。首先,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需要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融人数学建模思想就是要讲清楚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以及数学思维过程,例如定积分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记住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了解到问题的本质,培养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同样,定理的讲解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诸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最小二乘法的应用等内容中都非常适合融人数学建模思想。把这些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作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一部分,制定周密的培训方案,写出具体的培训计划,选用合适的培训教材,编写高等数学应用问题案例。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革可使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架起一座从数学知识到实际问题的桥梁。

第二步:“更上一层楼”――根据一条“时间线”安排数学建模竞赛辅导。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我们按竞赛的时间分别组织三次培训,每年4月针对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组织大二学生参加东北赛培训,每年暑假针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全国赛培训,每年1月组织针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美国赛培训。采用这种阶段性培训方式,根据培训的时间,在每个培训阶段都制定不同的培训目的,设计不同的培训计划,选择逐渐深入的培训内容,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采用自编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阶段性递进的培训模式。首先,在最开始的在东北赛培训阶段主要讲授数学建模的过程和建模基本方法,Matlnb软件的基本命令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等,在这一阶段的培训中各种建模方法不要求学生熟

练掌握它的过程和具体的求解方法,而是要了解这些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常用于哪些现有的模型中?这种方法对所求问题有哪些要求?它的输入和输出变量都有哪些?到真正用的时候可以在查阅资料现学现用,这一阶段培训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对数学建模的思维和过程的了解和熟悉。在全国赛培训阶段主要补充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继续介绍Lingo/Lindo软件、SASS软件等数学软件的使用,并进行模拟训练强化数学建模竞赛氛围和过程。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线性规划、多元统计、插值拟合、微分方程、图论等常用的数学方法,同时了解如排队论、系统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上机实验的动手能力。针对美国赛培训主要强化学生的科技英语的阅读、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对外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了解所学学科的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意识。

第三步:“反馈再提高”――赛后研讨,修正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方案。注重赛后总结,是逐步提高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每次竞赛结束以后,首先由指导教师针对赛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然后由各队根据所做结果查找论文工作中的不足,并展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使讨论班上不同的思想火花不断地进行碰撞、交融,所有小组都能够通过讨论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通过开会总结本年度的竞赛工作,参加竞赛学生交流竞赛经验、心得体会、开大会表彰、奖励获奖学生等系列活动,及时发现竞赛培训工作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推动学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逐步提高竞赛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结合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过程和参加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实施方法,改进培训方案中的不足,增删培训内容,修正培训计划,完善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

总之,通过对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新的数学建模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融数学建模理论学习、计算机软件学习和竞赛过程于一体,通过对数学建模教学体系的实施,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围绕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了平台,并且能够在促进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课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振文,赵广宇,王崇阳.浅谈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J].才智,2011(32):232.

[2]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数学,2006(1):4-8.

第3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数学建模竞赛作为教育部四大学科竞赛之首,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因此,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让学生尽早了解并掌握建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应用软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队员间尽早磨合,相互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有利于训练学生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和资料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等。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受到了一次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初步具备了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了刻苦钻研问题的精神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和精神为各自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参与数学建模比赛,许多学生收获了知识,取得了荣誉,参赛队员的共同体会是:一次参赛,终生受益。

二、培训中创新方法——案例模板式教学

数学建模培训一般是通过给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相关的数学软件及软件包,辅以讲座,上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及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有基本把握。在培训中,通过对以往竞赛试题的分析,将近几年的数学建模竞赛分为两大类:固定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采用案例模板式教学对参加建模竞赛的同学进行辅导。其中,固定式问题指让学生对固定的有一定物理背景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开放式问题指让学生准确把握题意后能充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方向或方法进行建模求解。例如: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A题《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为典型的固定式题目,要求学生对已给的视频数据确定通行能力的数学模型,并且求出排队长度。而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为典型的开放式题目,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利用互联网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在准确把握题意后能充分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方向进行建模求解,相对于固定问题开放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在数学建模培训中,既要突出固定式的求解思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发散思维。具体表现为:在固定求解思路上,要包括深刻理解题意,挖掘问题内部的区别,结合已有的数学建模基础、数学建模基本方法、数学建模特殊方法,通过对具体竞赛题的分析,总结出相关类型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在开放性问题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从各个层面,多角度的找出可行性强的数学建模方法。

三、结束语

第4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 数学竞赛 高职高专 创新能力 培训模式

大学生数学竞赛最早起源于美国,特别是以1938年起美国举办的Putnam数学竞赛最具影响力。中国是自1981年开始,由各省市和各高校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高等数学竞赛(Higher Mathematics Olympiads),简称HMO。北京是从2010年开始,经北京市数学学会和北京市数学会大学委员会以及数学竞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国数学竞赛的基础上增设专门面向专科、高职院校学生的丁组比赛。该项赛事是对所有高职院校非理科专业数学教学水平的一次很好检验,笔者所在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一直是此项赛事的积极参与者。目的是想通过数学竞赛及竞赛训练为平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高职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高职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

1 高职生心理特征剖析

目前的高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分析来看,数学的抽象性和解题思路的多面性常常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普遍意义上来说,高职生们对于参加数学类的学科竞赛都兴趣不高,畏难心理严重。因此对高职生进行必要的科学的指导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心底的那种追求成功,被人认可的良好愿望,再辅以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是高职生成功参赛的必要条件。

从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这三年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经验来看,一些工科类、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们报名参赛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是逐年呈上升趋势。近三年的获奖率也在逐年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在高职学生们中间,还是有大批的学生是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他们也非常想证明自己,展现自己,提高自信心,使他们尽快地摆脱高考失利的阴霾。无疑地,数学竞赛无形中便成为他们展现自己,重新定位,确立新目标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也让我们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们看到了可喜的一面。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批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不断地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得他们最终能勇敢地参与到数学竞赛这项活动中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那么数学竞赛的意义相信会远远超出数学竞赛本身,通过“以赛促教”来推动整个高职院校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 科学合理培训模式的构建

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普遍采取的是96到108学时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数学竞赛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训练等强度要求。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按照“培训—选拔—强化训练—赛前模拟”四个阶段构建如下:

2.1 开设选修课

一定要开设数学竞赛公共选修课程(建议32学时),避免以往那种竞赛培训的松散型管理模式,教师需按照常规教学方式制订出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布置批改作业、进行单元测试等教学环节。参加培训的学生是在一种有计划、有敦促、有指导、有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得到系统的复习和训练,使之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提升。

2.2 综合选拔学生

选修课程结束后学生便进入选拔阶段。选拔模式一般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任课教师的推荐、第一学期微积分数学成绩、选修课考核成绩等。为选拔出真正有实力的学生,选拔模式要引入分段培训、逐轮选拔、综合测评机制,科学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最终选拔出具有一定实力的参赛学生。

2.3 强化训练

选的学生进入强化训练阶段。教师负责指导参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避免眼高手低,不盲目追求难题偏题。在强化训练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启发,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和掌握解题技巧。

2.4 赛前模拟

高等数学竞赛对参赛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思维灵活性方面、解题技巧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在临近比赛之时,有必要进行充分的赛前模拟演练。此阶段一般是由竞赛辅导教师出几套模拟竞赛试卷,试卷要求把握在“题型和分值”上与真题保持一致,以便学生对数学竞赛提前有个直觉上的认知,这样在他们最终进入正式比赛的时候不会产生畏惧心理,能够得心应手,在竞赛中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

2.5 网络课堂必不可少

同时各参赛学院最好开设有网络学堂,方便学生们业余时间进行数学竞赛相关资源的下载,以及和指导教师进行即时或非即时的交流答疑等。

3 数学竞赛成绩分析及今后改进措施

近三年笔者所在学院一直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实现以赛促教”。对学生而言,通过少量优秀学生参赛获奖受到表彰的经历,也确实带动了一批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高职生们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也在与日俱增。对青年教师而言也是一次锻炼,教师们通过指导学生参赛经历,也都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中来,陆续编写了《高等数学竞赛辅导》和《高等数学典型题库》讲义。通过数学竞赛逐年经验的积累,笔者所在学院已经成功参赛三年,且学生竞赛成绩也在逐年提高。充分验证了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是学生竞赛成绩得以提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机制。未来我们还将不断修正,争取做到培训模式和学生获奖奖励制度尽早形成一种稳定机制。另一方面,学科竞赛还带动了学风建设。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能够深切体会自己理论知识上的欠缺,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大多是在学生中比较优秀的群体,他们在竞赛过程及获奖表彰中,获得班级乃至全院更大的关注,在学生中必会产生强烈的示范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力,有助于优良学风的营造与形成,很好地带动了全院的学风建设。以上实践证明,有效的学科竞赛对课程体系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均起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5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 胜任力 猎头顾问 人力资源管理

一、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胜任力思想最早出现在罗马时代,当时人们构建胜任剖面图用于说明“一名好的罗马战士”的属性。胜任力的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务卿为了有效地选拔外交官,特聘请麦克里兰教授设计了一种能有效预测实际工作绩效的人员选拔方法,至此之后掀起了胜任力研究的浪潮。

我们认为,胜任力是指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与绩效有关的行为和引起此种行为的内在特征,如动机和需求、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态度和价值观等,并能显著区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工作绩效有关,二是人内在的、潜在的特质,三是能够显著区分高绩效和一般绩效者。胜任力模型是指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各种胜任力的综合。

二、猎头顾问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

建立猎头顾问的胜任力模型是进行猎头胜任力培训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猎头顾问的胜任力特征的分析,建立猎头顾问的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专家小组。胜任力专家小组是保证胜任力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该专家小组主要由该公司的中高层领导者、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猎头顾问的负责人以及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构成。中高层领导者主要负责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项目并配合项目小组的工作,为猎头顾问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提供宏观性的支持。人力资源部门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维护者。猎头顾问的负责人主要是为项目小组工作的展开减少阻力,帮助疏通员工思想,让其积极配合小组工作,为小组工作提供微观性的支持。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主要是为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提供方法和工具上的指导,使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

第二步:定义绩效标准。在对特定猎头顾问的职位进行分类划分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职位分析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并结合猎头顾问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的规模、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的最终期望结果,来提炼出鉴别工作表现优秀的猎头顾问与表现一般的猎头顾问的绩效标准。理想的绩效标准应该是“硬”指标,如CC电话的成功率、获取有效候选人简历的数量、企业的营业利润、客户的满意度等。

第三步:选取有效的样本。根据第二步中定义的绩效标准分别从优秀猎头顾问和一般绩效顾问中分层分类地抽取。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抽取的人数也不尽相同。中小型的猎头公司优秀员工选取10―20人,普通员工抽取3―5人;大型的猎头公司优秀员工可抽取20―30人,普通员工抽取5―8人。

第四步:收集和整理数据。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面谈法。然后对主题进行编码分析,记录各种跟绩效标准相关的胜任特征出现的频次,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汇总。而后对优秀组和普通组在每一次胜任特征出现的频次运用SPSS或者其他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T检验。最后,将差异显著的胜任力因素提取出来作为猎头顾问的核心胜任力。

第五步:建立胜任力模型。首先,根据胜任力词典对胜任力因素进行定义,但主要还是从行为事件中概括抽象出来。根据胜任力因素与绩效标准的相关程度,估计各类胜任力因素的权重。而后再将每个胜任力因素进行等级评价,并将相应的行为事件附在每个等级评价的后面作为行为描述,形成胜任力模型。我们对广州猎头顾问的调查研究得出猎头顾问主要有以下9个胜任因素:学习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人脉拓展和寻访人才的能力,丰富的行业背景,专业知识、技能,抗压和应变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职业道德感和职业认同感,敏锐的感知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第六步:验证胜任力模型。这一步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被很多企业所忽视。我们主要采取的验证方法是重复法。我们选取了另外一组优秀的猎头顾问和绩效一般的猎头顾问重复三、四、五步骤(这一组样本来自武汉),重新得到一组猎头顾问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了比较。最终,我们总结出猎头顾问的胜任力:敏锐的感知力、准确的判断力、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学习能力、抗压和应变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感和职业认同感。

三、猎头顾问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1、猎头顾问的培训需求分析

猎头行业是新型的行业,猎头顾问又属于知识型的群体,因此传统的培训不能满足猎头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需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将组织因素、优秀员工的胜任特征都考虑进来,从根本上提高猎头顾问的工作绩效。具体的需求分析的步骤如下。

(1)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在进行组织的培训需求之前首先要确定猎头顾问所在组织的核心胜任力。企业的核心胜任力包括核心运作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组织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企业的核心运作能力是将组织中各种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综合运用,从而使企业高速度、高效率运作的过程和功能。在组织分析的同时要考虑到组织的外部环境,如猎头行业的发展状况、猎头行业的特征等,这样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确定企业的核心胜任力。

(2)组织内的岗位和人员分析。在第三部分我们对猎头顾问的岗位职责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猎头顾问的胜任力模型。这一步主要是分析所要培训的猎头顾问与猎头顾问胜任力模型和工作绩效目标存在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存在的差距可以通过360°评价法和公司内部系统对猎头顾问工作效率的记录以及自我评估的方法结合使用,从而确定猎头顾问的实际工作行为、胜任力特征和工作绩效与组织所期望的工作绩效和胜任力模型之间的差距。

2、猎头顾问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对猎头顾问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以后,确定了培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进入了培训的制定和实施阶段。

(1)培训目标。制定的培训目标要具体并且尽量的定量化,同时还应该与猎头顾问所在的企业宗旨相一致。一般来说,员工潜在的胜任力素质是很难量化的,但我们可以将这些难以量化的素质转化为可以衡量的绩效指标。如可以将敏锐的感知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转化为每天获取匹配简历的数量的指标;可以将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转化为每天成功与候选人沟通的数量、客户与候选人的满意度这两个指标。确定好猎头顾问的培训目标后再一次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

(2)培训内容。猎头顾问的培训内容是源于组织当前或今后发展的潜在需要,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目标制定的,主要内容是猎头顾问在基准胜任力和鉴别胜任力方面与猎头顾问胜任力模型之间的差距。同时猎头顾问的培训也要具有个性化,因为每位猎头顾问与胜任力模型的差距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不同需要来将培训内容分类总结,制定出详细的培训内容。当然,猎头顾问培训的重点内容是猎头顾问高绩效者与突出绩效者表现出来的关键胜任力。

(3)培训方法。依据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传统的培训方法只是针对胜任力模型中基准胜任力而不适合于鉴别胜任力,因此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猎头顾问的培训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基准胜任力的培训方法。这一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培训时要注重技巧和技能的培养。二是鉴别胜任力的培训方法,这一部分主要是内隐知识,一般的培训方法是难以达到效果的。鉴于此我们可以采取参与式培训和师徒制,通过一对一培训,言传身教来循序渐进地改变受训者的鉴别胜任力。

(4)培训成本分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培训成本是每个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又添入了鉴别胜任力的培训,这对于培训成本的衡量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但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猎头顾问培训的费用构成是什么?培训的收益又是什么?并且我们也应尽量将这些指标定量化来进行成本分析。如果猎头顾问胜任力培训需要的项目成本远超过选拔招聘的成本,则应干脆进行招聘,放弃培训。

3、猎头顾问培训效果的评价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国内盛行的培训评估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杰克和斯通的五级评估模型。

(1)反应层面。这一部分的重点主要是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培训结果如何得到应用。有关的数据主要反映的是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即学员对培训项目和培训人员的反映和满意度。值得强调的是,这一级的评估只要求受训的猎头顾问对培训活动本身作出反应。这一级评估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学员的意见和反映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在收集数据时,还应尽量去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力量去收集真实的信息。

(2)学习效果。重点在于衡量培训项目是否帮助学员成功地获得了预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所训内容的程度。这一级的评估需要建立衡量的指标,用以评估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标准参照测试法、行为测试法和模拟情景测试法。

(3)运用层面。其主要表现为学员在工作中是否运用了培训的技能和技巧。这一层级的评估方法要根据企业的特征来选择。猎头顾问的工作方式主要是电话沟通,培训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录音的方式来判断受训人员的沟通技巧是否提高。同时辅以问卷调查和上级、同事评价的方法。

(4)业务层面。其主要表现为培训流程对具体的组织结果所产生的影响。猎头公司在对猎头顾问培训以后常常可以用一些客观的数据来评估培训的效果,如订单的增加、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客户保留率的提高、工作质量的改进等等。这一级层的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收集:将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培训所引起的业务变化(提高、降低或者不变)进行分析。

(5)投资回报率(ROI)。其主要表现为将培训所产生的效果用货币的形式来体现。这一级的评估关注的是与培训成本相比较,培训产生的业务效果所带来的用货币形式体现的价值。业务效果的数据被转化为用货币形式体现的价值,以便将它放入公式里计算投资回报率。还可以从培训项目对组织贡献大小来显示出它真正的价值。对于猎头顾问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可以将猎头顾问的季度签单金额(或者回款金额)与培训成本做比较。

(注: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z029)。)

【参考文献】

[1] Jorgen Sandberg.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 At Interpretative approa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Feb 2000,43(1).

[2] Jack J.Phillips.Ron Drew Stone.How to Measure Training Results――A Practical Guide to Tracking the Six Key Indicators[M].Peking University Press.

[3] 何斌、孙笑飞: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应用[J].企业经济,2004(1).

[4] 陶祁、冯明: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设计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4).

[5] 李淑敏、时勘: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需求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3).

第6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创新;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服务辽宁,与政府部门联合建立培训基地

自“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和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辽宁,由政府部门批准建立及建设了以下4个基地(中心):一是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二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国家开源软件辽宁师资培训中心”;三是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是辽宁省教育厅批准的“辽宁省中职、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以上4个培训基地(中心)都已相继开展了10期培训工作,且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完成了项目的拟定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

对于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学校抽出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继续教育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团队,根据“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要求,全力以赴投入到项目的建设与研究中去。目前已完成了学校“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提出的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继开展了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衔接与沟通模式研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开放式远程服务平台设计与建设。课题理论研究成果为:

1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研究报告;5篇论文,其中已有4篇在国家核心期刊或部级学术类重点期刊上发表;5个可推广的案例;2个联合培训基地经验交流材料。

2.社会效益

沈阳理工大学“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推进了学校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建立起了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建立起了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的衔接、沟通办学模式;建立起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探索性建立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平台。上述工作的开展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果,将为其他院校继续教育探索终身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发挥示范作用。基地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国家开源软件辽宁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工作

2012年3月,学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开源软件(辽宁)师资培训中心”并授牌。

主管校长及继续教育学院领导带领职工认真学习、研究,提高了对推广开源软件目的的认识,并承担起国家开源软件辽宁省师资的培训工作。在做了详细的培训需求调研之后,学校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组织了强有力的培训团队和师资,展开培训工作。2012年4月、5月举办了两期师资培训,受培训的教师达187人,95%的受训教师,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鉴定中心颁发的开源软件“双师证”。

(三)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工作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了深入实施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围绕知识更新工程确定了7个重点领域,省人保厅在90多个申报的选题中遴选确定了20个省级高级研修项目。

沈阳理工大学承担的“沈阳国际软件园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是20个被遴选确定的项目之一,沈阳国际软件园200多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百余人参加了培训。

学校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计划和课程,认真制定培训方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培训重点,体现培训特色,研究出了一套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内容。为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聘请在全国有知名度的行业专家及学校知名教授,讲授面向服务架构SOA、新一代信息产业的产业升级、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未来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辽宁省中职、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工作

1.研究制定培养方案,设计、精选培训内容,选聘高水平师资

学校深入细致地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中、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训等方面的需求,根据需求开设培训项目。学校为省中、高职骨干教师开设了机械、模具、汽车、三维软件UGnx、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培训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及学科,也是中、高职院校教学需求。认真研究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和精选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体现职业教育培训特色,突出案例教学,选聘高水平的知名教授授课,选聘有影响的行业专家作讲座,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安排学员的实际操作训练。切实帮助学员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紧密结合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中最关注的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努力做到让学员在学习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迎刃而解。

2.培训成果

自2012年7月至今,学校培训基地为辽宁省培训了中职、高职骨干教师300余人。一些项目由于课程安排得好,教师教学效果好,学员都慕名而来。

通过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的共同授课与培训,使中、高职骨干教师开阔了教育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新知识,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了解了本专业教学现状、发展趋势及创新技术,提高了学员本专业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完成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培养了学员继续学习和教育创新的能力,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五)校企合作新建了三个继续教育实践实训基地

1.与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

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模具生产为特色,拥有各种设备齐全的模具生产加工系统,拥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为院校和社会培训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2012年1月双方签约之后,该公司成为沈阳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培养了四期模具、机械等各类专门人才。

2.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签约建立了数控实践实训基地

2012年2月,该数控实践实训基地签约建立。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拥有部级的数控培训中心。2013年11月中、高职骨干教师将在此实践实训基地进行中、长期顶岗实训。

3.与沈阳金杯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

2012年2月学校与沈阳金杯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2012年11月~12月国家培训项目,中、高职骨干教师到该基地顶岗实训两个月。

学员们深入生产实际,加强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会及时处理和解决现场发生的实际问题,收获很大,实践实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与辽宁科华开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

辽宁科华开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专门推广开源软件及LUPA项目培训的技术支持公司。与该公司合作,培训IT专业学生,使其成为更好地适应未来“云计算”时代变革的信息技术人才,为辽宁省“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

(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开源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测评试点单位并授牌

2012年3月,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开源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测评试点单位并授牌。

(八)承担国家培训项目,组织中、高职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中、长期顶岗实训

学校承担了国家培训项目,组织中、高职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中、长期顶岗实训。2012年已经开展了一期两个月的实训,培训中、高职骨干教师21人。2013年11月还将承担国家培训任务28人,为期两个月。

(九)开展短期液压技术培训项目

2012年9月,学校“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为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开展了短期液压技术培训项目,培训专业人员25人。

(十)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培训项目

学校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已经调研了几个专业,正在开展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高级研修班、中国光大银行培训项目,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沟通与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一)非学历培训机构合作单位的选择

为了能培养学生不仅有成人本、专科文化水平,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学校选择具备良好的办学资质、能够给学生提供品牌行业培训资格证书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办学。培训机构具有较好师资队伍、较好实训条件、较强培训能力。培训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养,培训结束时,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品牌行业培训资格证书。

(二)招生工作及培养目标

面向社会,由学校和培训机构联合招收培训学生,除了参加培训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学生达到录取分数线的,由辽宁省招考办录取,学生在学校既完成成人学历教育,又完成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后真正成为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计划及培养模式

由学校完成成人本、专科基础教学工作,培训机构完成技能培训工作的教育培养模式,简称“学历+技能”培养模式。

“学历+技能”的培养计划是以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计划为基础,在聘请校内外专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完整的本、专科教育教学计划,并加强了实践实训内容。

(四)培养成果

“学历+技能”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既完成了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学习计划,又熟练掌握了一门技能,获得了品牌行业培训资格证书,同时,他们到岗位工作时能够独挡一面,受到用工单位和企业的肯定和欢迎。目前,已招收了五届学生,合计900余人。前三届毕业生已经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全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种办学模式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和欢迎。

四、为兵工行业服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据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面向兵工行业,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兵工特色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目标,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为兵工行业培养了大批一线专门人才,为兵工行业和兵工院所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骨干和研究人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合作单位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深入兵工行业调研,了解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学校选择了123、5503、5553、375、724等军工企业进行联合办学。

(二)创新办学模式

学校充分发挥兵工特色的办学优势,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放在兵工行业发展和国防事业建设需要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文化、业务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层面,紧密结合军工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与军工企业联合开发急需的、受学员欢迎的军工专业。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

与军工企业合作办学的培养计划是在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聘请军工企业的专家与学校教授广泛研讨、论证的基础上产生的。把军工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与成人教育教学计划融合到一起,经过改革、创新,服务兵工,主要是为军工企业开设机械专业特种加工、特种化工专业的火炸药等方向培训。

(四)培养规模及社会效益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与军工企业联合办学,开设军工企业亟需的专业,为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专门人才。近几年共为这些军工企业培养人才近千人。这些学员满足军工企业的需求,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五、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开放式远程服务平台设计与建设

学校已设计和建设了一个依托于本科教学工作与校园网技术的远程教学服务平台,该教学服务平台是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远程教学服务模式发展的技术保障。继续教育开放式远程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继续教育的远程教学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第7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甘肃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52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甘肃省适应时展的潮流,积极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全面阐述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以“互联网+”思维为视角,为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甘肃省委组织部依托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甘肃干部网络学院,大部分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及相关高校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网站,内容日益丰富,功能日趋强大,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网络基本覆盖各地各部门各领域,作用日益显现。目前,该平台具备信息、在线学习、教学考评、培训管理、课程共享与交流互动等功能,汇集国内相关课程1 000多门。2016年3月份以来,举办了“四个全面”“全省精准扶贫”专题网络培训班,先后培训干部10万人次,在助力全省大规模培训干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我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大连)的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相比,与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建设,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顶层设计重视不够。2016年8月2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甘肃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并未提及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当前的主要任务,也未将其纳入到相应的政策与工作体系中去,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对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作用,这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缺憾。第二,资源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培训单位相对独立,形成了各自办学、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各单位在资源开发立项时少有查新,没有充分调研其他相关单位同类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从而导致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现象。第三,重硬件,轻软件和数据库建设。部分单位对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实际需求模糊不清,过度采购硬件设备和搭建网络,重复建设,轻软件和数据库建设的误区,导致软件开发利用不够,数据库建设缺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第四,技术管理高素质人才短缺。各相关部门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大部分技术人员只能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应用,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认知、网络建设、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

2 推进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总结甘肃省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其发展现状,就如何推进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2.1 顶层统筹,倾力打造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

虽然甘肃省委省组织部建立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甘肃干部网络学院,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课程资源建设尚不完善,截至目前,上线课件数量共有1 169个,存在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单一、统筹规划不够、微课程匮乏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顶层统筹,完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全省干部教育智慧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第一,要加大内容研发。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开发或购买课件资源,建立门类齐全、内容全面的培训师资库和在线课件资源库。及时更新网络课件,制作10分钟以内的微课程,有针对性地满足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丰富和完善更加适合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课程资源体系。第二,要注重高效管理。要对面授培训的需求、计划、考勤、评估、档案和师资进行全面管理,支撑各级单位培训管理、组织、实施、评估工作的无缝协作与流程化管理,全程记录培训过程,辅助干部教育管理部门提高培训管理水平,使培训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第三,要优化平台性能。网络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是“连接”,只有“连接”才能实现干部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员覆盖、资源共享。甘肃干部网络学院要按照权威标准,不断改进技术,设计和研发超大规模智能化云平台,以支撑大规模干部学员同时在线学习,满足新时期全员在线学习的需求。

2.2 整合资源,真正实现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师资库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教育培训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其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建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

(1)共建。在“互联网+”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研究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长远规划,做到有计划安排、有领导分管、有效果评价、有考核监管与有分工协作等。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立条块结合的资源共享和流通机制,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服务模式,避免各部门独立采集、独立保管,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促进部门、区域、城乡与行业间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协同,立足实际,把握关键问题,科学地设置建设任务,提高一站式服务的整体效能,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2)共享。要对VPN虚拟专网升级改造,利用部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特色课程、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政策解读、地方创新实践最新成果等优质课程资源,采用VPN虚拟专网技术实现甘肃省与全国各类各级干部网络培训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如视频会议、视频直播、远程培训、网上课堂和网络交流论坛等。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的优势,推动培训资源向下延伸,让甘肃省干部共享高端优质的培训课程。甘肃省各党校、行政学院及社会主义学院等培训机构要积极采取自主开发、组织征集、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与市场购买等方式,加强干部网络培训资源建设,对自主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培训资源,应积极主动向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和其他平台推送。

2.3 强化科技支撑,研究开发移动互联客户端系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1%。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触手可及,分享无处不在。为适应移动互联的集中爆发,建议有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不断加大移动端APP的开发投入,从内容设计、课件形式、学习方法与页面布局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让广大学员用户使用更智能便捷的移动端学习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干部学习时间有限的特点,要充分借鉴MOOC平台的优点,大力开发微课和慕课,用小视频配合相应的在线测试来方便干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和消化。

2.4 分工协作,多渠道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

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最核心要素之一,是信息化工作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教师与服务学员的重要保障。其内容包括媒体素材、题库、案例、课件与网络课程等。为更好地建设甘肃省干部教育资源数据库,省委、省政府应从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硬件配置、人力统筹、内容建设等因素,组织全省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多渠道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

第一,要充分利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上级培训部门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发挥好其远程教学系统的传输功能。第二,制作甘肃省领导干部和外聘专家高质量讲话与授课资料的小视频。鼓励甘肃省广大教师参与到信息资源库建设,强化具有本土特色的数据库建设,丰富和完善藏书库、新疆区情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形成以社科图书文献为主,以院校优势学科为重点,体现甘肃特色的馆藏格局,也可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视频课程,充实视频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根据平台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时展特点,通过直接购买等渠道获取授权使用其他商业机构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各类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第四,还应建立学校资料数据库,用于存储学校的各类相关文献、照片、视频等资料,以备查阅和使用。第五,根据当前干部教育培训需要,收集和整理已有的中央党校远程教学课程网、全球发展远程学习网、中国西部开发远程网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视频课程,充实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

2.5 利用云计算全力打造“互联网+海量在线培训”新模式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教育培训领域的全面变革。培训对象由“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原住民”;教学资源由纸质资源变为在线资源;教学环境由线下课堂变为“O2O”模式;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互联网+海量在线培训”新模式已全面启动。

在这种背景下,甘肃省要紧跟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及时与阿里云(国内最大的云服务商)合作,借助其云服务器、负载均衡、数据库、存储及带宽等产品和服务,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云课堂服务。一方面可以解决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中设备老化、带宽不足,运营维护压力等痛点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在安全可靠的运营环境中,为学员提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的必修选修课程,和人民网舆情案例库、新华社电子资源、中经视频党政版、凤凰时政新闻、中文财经新闻、名校公开课、网上报告厅与数字图书馆等辅助的学习资料,还可给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学习提供流畅通道和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

第8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论文摘要: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是“双证书制”教学的新途径之一。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2)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第9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丰田教学模式;技能培养;师资队伍

丰田教学模式简介

丰田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强化技能训练,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理论以实践需要为导向,安排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时间比是1∶1。技能课以学生训练为主,分为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巡回指导、总结概括,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丰田模式实训教学的基本特点是:(1)实训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技能训练、技能提高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并按此三阶段设计实训课题。(2)实训计划严密、细致,计划到每一天、每一小时。(3)实训教学贯彻一专多能,培养出技术全面、适应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例如机械维修专业的学生除学习钳工、检验技能外,还要学习电气、油压、气压、钣金等技能。(4)训练标准、规范,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基本动作进行分解,按分解步骤进行指导、示范。(5)坚持文明教学,整个过程始终贯彻“4S”制度(整理、整顿、清洁、清扫);(6)坚持安全教学,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按丰田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技术水平高,而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生产习惯。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完善丰田教学模式

我校数控专业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引入了丰田技能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即贯彻丰田模式教学理念,以核心技能开发为重点,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以技能为核心,整合现有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整合课程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同时主动面向市场需求,加大改革力度,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提出“以数控编程为主线,以数控车、铣为龙头”,整合各类相关课程。例如,《机械制图》侧重识图和CAD制图及上机实践,删除大量有关机械原理的论述和计算的内容,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几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

树立技能优先意识,改革文化课程按照服务性、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原则进行挑选和提炼,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重视心理教育、生涯教育、创业教育、就业与面试指导教育等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融入《语文》、《外语》、《政治》等相关课程中。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提倡开发校本课程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实用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例如,我校自编了将“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结合在一起的《数控车实训课题图》、《车工操作课题图和分解加工图册》等教材。我们自编的教材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内容实用,阐述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教师和学生反映非常好。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建立了一套自动组卷的计算机题库系统,例如,《数控车应知题库》、《钳工应知题库》等。该题库系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扩大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以实践为根本,加强实习教学,同时开设大量选修课

加强实习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有机结合数控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根据丰田教学模式,安排学生每隔两周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两周一循环,交替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周理论与两周实践能够紧密结合。在实训室进行的模块教学中,以实训为主,但也结合应知进行现场教学,使应知与应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良好循环。

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条件大量开设选修课在加强实训教学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认识到教育有别于培训。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管理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类选修课程模块。例如,开设《电工电子技术》、《电力拖动》等专业拓展性课程,扩大学生的选课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学到想学的知识,提升整体素质。

突出人格本位思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取讲解、演示、提问、讨论、操作、练习、总结等形式,并尽量结合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手段介绍一些“现场感”和“动感”较强的专业知识。坚持少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低于三分之一,在教师的教案中反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建立标准电子教案,变传统备课方式为集体备课方式。这样做减轻了教师备课中的抄写,便于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研究,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以“课题”教学为单位,整合实训教学,增强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依据丰田教学模式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整合与改进,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整个实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三段法”教学。

第一阶段——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的消耗性实习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属于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以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组织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入门的知识教育和基本功训练。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工场、工作位置、设备和产品,对学生进行实习工场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始终坚持实训之前规范与安全的教育。贯彻“4S”制度(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工件、工、卡、量具必须摆放整齐,位置固定,工作环境要保持整洁。在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按照自主开发的校本课题的要求,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单项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对于课题的关键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反复地练习,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动作逐步连贯起来。考试、考核采取“单元结课模块”的方式,由学校考核鉴定小组负责,实行技能考核领导小组对学生单项技能过关考核制。实习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同时通过过关考核制把好质量关。

第二阶段——以技能提高、操作训练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进行。在这个阶段,以提高操作技能为目标,专门开发了适合本阶段实习教学的产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工件综合加工的全面训练,巩固与运用基本技能,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和工艺分析能力。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使学生的实习工件内容逐步多样化、复杂化。实行对工件的轮作,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综合操作课所规定的内容。建立适合实习教学的生产定型产品,既能有效地贯彻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并形成一种自觉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完成产品工时的效益观念,树立质量观念、劳动观念,体验成就感与企业文化,实现从纯消耗性实习向赢利性实习方向的转变,节约了经费,增加了实习教学的收入。在这一阶段,我校还大力开展“以赛促学”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阶段——以独立操作综合技能训练为主的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这一阶段进行以中级技术水平工件为主要内容的贴近企业的生产实习活动。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进而掌握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达到和接近中级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独立地完成生产任务。在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启发性教学法,引导学生编写工艺和操作加工规程,鼓励学生创新,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校还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到校辅导学生,把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生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在毕业之前的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班组直接顶岗生产,并尽可能做到岗位、设备操作轮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加强技能教育与职业岗位的衔接,使其更接近中级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形成“招得进,学得好,能力强,用得上”的良性循环。

根据丰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丰田教学模式对实习教师要求较高,为了真正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我校数控技术人才师资培养一方面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特别注重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主要做法如下:

拓宽师源渠道,壮大师资队伍丰田教学模式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例如,采取面向企业招聘兼职教师,面向社会选拔优秀技术工人作为全职教师等方式壮大师资队伍。

走进企业,提升自身能力丰田教学模式来源于企业培训模式,为了真正贯彻好这一教学理念,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建立紧密的联系。我校采用平时分散与假期集中等形式,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园,深入到技术与管理先进的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前沿技术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中。平时根据教学计划,每两周一换,安排一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听取在企业的实习生对在校所学技能的反馈。例如,企业反映学生磨刀技能不够,而在数控教学中用的是无需重磨的先进可换机夹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例如帮助企业用CAM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开发新产品,研究工件在加工中的一些技术处理,等等。我们通过及时获得学生与企业双方的反馈信息而不断改进实训内容,使训练出来的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真正接轨,实现“无缝”上岗。教师到企业锻炼期间,学校给予保留工资待遇、报销学习费用等优惠政策,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奖励。

开发实习产品,举办各种竞赛丰田教学模式以核心技能为重点,实行“三段式”实训教学法。要求教师自行研发第二阶段所需的实习产品,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促使教师自觉地深入企业,了解前沿技术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并且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专业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同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使教师通过竞赛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敬岗奉献意识。在各级各类的历次竞赛中,我校有多名教师脱颖而出。

本着丰田教学模式理念,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丰田教学模式理念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接体验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体验工作的创造性并享受取得工作成果的乐趣。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平台。我校通过完善丰田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情况,本着通用性、前瞻性及持久性原则,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实训专业建设的投入。学校重视对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在政策、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和支持。例如,充分结合政策,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省示范专业建设资金、国家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关键是通过增强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我校实训基地用于更新和购置新教学设备的经费年均超过100万元,计划2008年专门为该实训基地新建8500m2的实验实训楼。

2.加强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1)实训设备职业化,训练项目实用化。设备设施尽量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尽可能贴近生产第一线;开发紧跟时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职业岗位,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化。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与11个相关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本地两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产教一体、分工明确的实习基地,由我校投入设备,负责管理学生生产实习和加工产品,企业负责提供专门的实习厂房、原材料、产品销售、管理等问题,以这种形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并且增加了学校的收入,为实训基地的良好循环运转提供保障。(3)实训基地运行社会化。我校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的实训场所,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场所适用性强,能够进行多工种的综合实训,对于相关专业尽可能保证通用。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增强了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为我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近几年来,我校采用丰田教学模式进行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就业渠道畅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本地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企业和宁波、嘉兴、温州等地的大型企业。2005年11月,宁波市政府与我校签订了每年1000名技术人才的合作协议,我校为宁波市各大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迄今为止,我校仅为宁波与嘉兴两市就输送了1000多名毕业生。由于学生技能突出,毕业就可直接上岗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校赢得了很高的荣誉,社会效益突出,形成了就业、招生同步快速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宗斌,黄富阳.衢州中专培养数控技术紧缺性人才的经验[J].职教论坛,2005,(23).

[2]孙伟宏,朱劲松.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3]杨利明.数控专业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动因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18).

[4]韩旭.引进“丰田教学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5]任国兴,黄美英.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6]王建军,姜芬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机床与液压,2005,(10).

[7]左家奇,来建良.以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