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第1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思想 对策

一、前言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方式,我国《2010-2020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明确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

在此背景,各高等学校也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主要体现在:(1)重硬件投资,轻软件建设。认为硬件是有形的,是能够马上见效益的,忽视了软实力也就是与硬件相匹配的软件建设。(2)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深入理解高校信息化建设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3)理论研究成果脱离实际。主要是因为从事设计的技术人员大多不是教育一线人员,从而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与教育脱节。

2. 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教育信息化需要能担任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以及各种管理软件的集成和开发人才,一般理工院校虽然不乏这方面的人才,但他们大都位于教学岗位,不从事业务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所急缺的,是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技术应用问题。如何避免信息化系统互补连通,避免“信息堡垒”现象;如何将信息技术正确合理地应用到教育信息化过程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一线教师缺乏足够的培训,信息化知识不足以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二是学习者学习方式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导致理论和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的出现,使得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信息化进程对受教育者思想的双面性影响。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工具,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向作用。

当前信息工具对人们的影响来自于信息工具的现代化,目前“互联网”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们日常生活、学习和交际的重要工具,成为他们日益发展和不断进取的有力助手,但同时,随着应用这些信息工具程度的加深,大学生产生了依赖作用,甚至产生了很多的负面作用,由此产生的思维变异和心理失衡也随之而来。

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用与更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视前期整体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尽量做好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整体性建设规划,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既能够解决当前本地区教育的实际需要,同时,又能为信息化教育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因信息技术手段更新或教育模式转变而产生问题时进行进一步发展或改革的需要。

2.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培养教育信息化所需人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行全员培训,树立信息化思想,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素养,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三是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技能培训。

3.努力使硬件、软件设施与教育应用紧密结合,更加关注软件建设。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重视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反馈,通过分析反馈结果形成的原因,找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此同时,重视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利用,使得教育信息化能产生出更加丰厚的教学效果。目前全国正在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各个高校可以积极参与,通过比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4.积极适应现代信息化环境,努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环境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根据高等教育实际,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校园网建设成为对大学生吸引力强、大学生参与面广、大学生乐于参与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第2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 200233)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逐步深入,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教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成因,并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特点及现实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硬件基础;软件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20-04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指职业教育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个体本身发展需求的过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所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40亿元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这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家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支持;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原始动力。基于此,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各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形成了规模化的教育信息化趋势,为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和提升水平奠定了基础。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和有效配置,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普及。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课程整合,使得知识和技能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快捷性,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更新,提高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率。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够以网络技术优势打破学校围墙、突破学历边界、跨越时空限制,融合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势,将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传输到四面八方,提高学习的开放程度。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业技术人才稀缺,职业教育的地位开始转变。自2004年以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力度加大,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根据教育部对1939所职业学校的调查,有42.14%的学校建有校园网,8.35%的学校校园网为千兆干线。职业学校学生人均计算机0.1台,教师用计算机人均0.87台。21.09%的学校拥有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系统,48.32%的学校拥有闭路电视系统,平均每个学校有多媒体教室1.82个。22.69%的学校拥有互联网域名,并通过网站对外消息,24.14%的学校对图书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环境。总体来说,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职业教育专题网站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开发、信息化课程建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职业教育规模非常庞大。虽然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也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部分资金用于校舍和基本实验设备投资,用于投资信息化设施的资金极其有限。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基本停留在校园网和一般的机房建设层面上,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专业实验信息化设备、电子图书馆等的建设几乎是空白。信息化硬件设施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硬件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良好的信息化设施及环境是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装备水平,加快技术标准规范建设,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我国整体教育信息化覆盖面已经扩展到农村,普及率也在逐年提高,信息化水平也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信息化资源建设稀缺。大部分学校仅仅完成网站建设,网络学习资源以文字为主,网络课程、学科课件、视频资源、电子图书等相对来说非常稀少。硬件资源是基础,软件资源是核心,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设备如同摆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职业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前几年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招生与就业上,教师的信息素养更没有引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普遍比较薄弱。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在自身原有的知识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创新和信息传递。教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模式单一,信息技术掌握不足,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有限,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是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瓶颈,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应用层次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性内涵;应用方法简单,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方面的独特作用;应用模式单一,不能根据不同对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应用过程模式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不是所有课程、所有内容、所有时间都要用多媒体教学,学生长时间呆在多媒体教室容易产生大脑疲劳,眼睛长时间盯着银幕,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模式化的多媒体教学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应用特色不明显,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照搬普通教育的应用策略,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内容的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很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更加展现出职业教育的学科性特点、特色和特长。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职业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学问题,还包括数字化校园、电子化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等,涉及很多影响因素。政策的支持程度、管理的水平层次、评价的科学依据、实施的可行性、信息化产业平台的形成、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信息化资源的共享机制等都是保障职业教育信息化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当然,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评价体系、考核机制、产业环节、管理措施、共享原则等都还不够完善,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既有国家层次上的,也有学校管理层次上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划,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资源配置不平衡,软件信息资源层次低,教师信息技术与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偏低,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及学校联起手来,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实际情况,加强战略谋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制度规范,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明确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及任务 刘培俊认为,职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包括三个层面:立足于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和素质;培养中初级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化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都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基于此,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不能照搬普通教育信息化目标,而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可以理解为: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水平,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效率,构建职业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促进在职人员终身学习,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有了明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我们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就有了方向,避免盲目追求和模仿。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任务:第一,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主要是校园网络建设及其与外网的对接、扩展、兼容和升级;第二,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增加教师的信息知识、提升教师的信息能力;第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共享;第四,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第五,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

加大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由于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存在很多困难,信息化教学设施也是比较零散、陈旧、不配套。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条件,没有基本的硬件设备,后续的信息化教学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所以,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系统规划,考虑未来的扩展、升级、兼容和维护等问题,依据需求,结合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构建符合专业要求的硬件设施及平台,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硬件支持和平台支撑。依托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示范学校、职教中心等项目,不断加大学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教学课程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同时要求地方和学校配套相应经费,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方案 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年年都在进行,有大批的教师通过培训提升了自己开发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目前的培训模式单一,内容简单,培训时间短,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难以实现很好的协作,他们之间的反馈、交互和交流比较少,导致培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这就需要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方案。第一,要激发教师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和自愿参加培训。第二,精选培训内容,使之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能够发挥职业教育的特长,能够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三,严密规划培训流程,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科学安排培训时间,选择有利的培训环境,确保培训效果,教师培训更多倾向于实践性技能和能力培训。第四,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校长)和应用人员(教师)培训,并将国家培训基地和校本培训基地结合起来,实施国家和地方联合培训。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综合系统,涉及目标选择、课程设置、模式构建、服务体系等,需要综合考虑。

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个过程,网络是基础,资源是核心,没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就只能是一张空白的纸。有了资源不一定就绝对有好的信息化教学效果,因为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但没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实践绝对是不可能搞好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需要创新思路,不要走普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老路子:资源重复开发、质量不高、信息孤岛、配置不均衡等。第一,要建立由专家、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组成的资源开发团队,将需求分析和任务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组建成集资源开发研究和实践于一体的工作组。第二,职业教育资源开发要注重学科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不同的职业领域,职业特点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针对具体的专业技术开发具有实践性的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视音频资源等,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特长,起到有效辅助教学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第三,要组织专家、教师和学生对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评价,确定资源等级,便于对资源归类和有效利用。第四,建立资源服务机制。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得不少,能够很好使用的却不多。资源虽然是核心,但是关键在于应用,应用中资源的作用才能够得以发挥。否则,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信息化资源服务体系是当前整个教育信息化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再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其作用和价值就难以发挥出来。对此,笔者有几点建议:第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职业技术学校近几年招生规模非常大,大量的全日制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采用情景教学、虚拟实验的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相互讨论,把课堂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第二,借助网络平台有效实施远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大量的远程学习者,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将优质资源传输给在职学习者,使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还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第三,利用网络资源为自主学习者提供职业培训和提高的机会。有很多农民需要掌握技术,实现高科技种田;有很多毕业生需要掌握技术实现就业和创业;有很多在职技术人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提高。所以,利用网络资源为自主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远程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例子。远程职业教育的出现使得职业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传统界限,使得职业教育的模式更加灵活,同时扩展了职业教育的规模,使人们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价值诉求得到满足。

职业教育信息化保证体系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多,影响因素多。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来保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进行。第一,国家在出台支持性政策的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保障性制度。第二,地方政府给予多方面支持和鼓励,为发展本地职业教育信息化做出相应的努力,给予必要的支持。第三,学校本身要克难奋进,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在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培养教师、支持青年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综合考虑,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和发展。第四,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要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面向应用、分类推进”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全国远程职业教育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促进远程教育软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鼓励和推动远程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文化结构转型阶段,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压力依旧很大,这为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普遍提高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实施“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与培训,并加快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需求为动力,以应用为导向,发挥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巨大潜力。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维华,杨志芬.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J].才智,2009(25):230.

[2]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DB/OL].(2009-

03-30).http://openedu.cn/openpeixun/news/summary/

2009-03-30/1237887091609462.htm

[3]张启珍.浅析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甘肃科技纵横,2007(1):13.

[4]黄保德.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3.

[5]刘培俊.中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4):9.

[6]李凌云.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87-89.

[7]曾兰芳.基于工作情境的在职成人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3):65.

第3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选择研究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从一些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研究来看,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种。黎加厚在《谈教育信息化》中所说的: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本人认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高度重视对教育信息化观念的改变,侧重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投影仪、复印机等信息化设备使用,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依赖以计算计和远程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以上基础上进行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本人粗浅地来谈一谈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信息化有所认识但观念落后,思想不够开放

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在对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作用和本质的认识上还存在诸多忽视和误解。

2.信息化环境建设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实际

信息和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明确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当前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导致所建立的系统环境不适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体需要,主次不分,不能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发展规划,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中不能够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照搬其他学校并不成功的模式或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模式。

3.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素养较低,虽然坚持培训但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校,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为数不多,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4.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

教育教学资源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势,构建网上学习环境的重要条件。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维护更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缺乏资金保障。

三、教育信息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策略:

1.对教育信息化观念质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知识的引导者,只有教师的观念改变了,学生的思想才能很好的改变;其次,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学习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后,学校要转变只有分数才是追求目标的观念,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学校要积极地把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带入课堂。

2.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校园网作为数字空间中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已逐步成为代表学校在虚拟电子世界中的地位和形象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是教育信息化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量要有一大的增长,培养的质量上要有明显的提高,要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置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深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

4.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利用的平台与机制

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有丰富的软件资源保障,这一环节的基本目的是为学习者、教师及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工具、内容资源和相关服务。重点建设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库、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高等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教师教育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等部级教育信息资源库,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资源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建立国家教学资源共享服务支撑系统,加速向中西部农村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小平.关于我国教育信息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

[2]李华奇.《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情报科学》2002年第9期

第4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等教育学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56-02

在中等教育学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可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逐渐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念分析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的情况下,各个行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整理与收集,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进而达到现代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目的。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引进计算机设备与软硬件设备,保证可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质量。第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建设数字档案信息系统,保证可以提升数字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质量,逐步优化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体系。第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第四,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阶段性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第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加强监督与指导工作力度,进而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

2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分析

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中等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优化其管理体系。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思想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不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期间,也没有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法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降低。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我国部分中等教育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较为老旧,缺乏专业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建设的真正需求,无法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电子数据库,不能提升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很容易出现电子文件丢失等现象[1]。

3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于中等教育学校而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较为必要,管理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满足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需求。传统的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手工操作方式开展管理工作,难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后,可以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方式,提升中等教育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逐渐创新档案管理体系,满足中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信息稻莨蚕恚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2]。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满足学校各类事业改革需求。在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后,可以应用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等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进而增强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第三,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会将重要资料等保存在数据库中,不仅可以方便查找档案信息,还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效果[3]。

4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在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1 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观念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听取相关部门给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见与建议,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最后,中等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保证学校中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为其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4]。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可以提升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安装质量,保证可以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中等教育学校需要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增强其发展效果。

4.3 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在宏观调控方面,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上,加强规范与标准的建设力度,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有章可循,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需要对内部进行协调,建设电子数据库,并且在电子数据库中安装各类病毒防控软件,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安全性。最后,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利用网络积极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效率与质量[5]。

5 结语

中等教育学校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阶段性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能,提升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娜.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5(16):235.

[2] 曾宪力.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45-46.

[3] 梁霄,盛金辉.试析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失范”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11):45.

第5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教育 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0-02

前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与理论并重的课程,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等问题,一直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关键在于改革与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考评制度,都是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的一门年轻课程,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1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设施建设不到位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需要依托一定的教育资源,而在教学硬件、软件的建设方面,显然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实践操作中,难以做到“一生一机”的实践教学状态。而加之教学设备陈旧,更是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所以,教育资源缺乏的状态下,势必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开展。

1.2课程内容陈旧,教学课时配置不合理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发展性极强的课程,课程内容陈旧致使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实效性。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实践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合理,枯燥的理论课程教学,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并且,实践课时的缺乏,造成信息技术教育缺乏整体性。没有实践教学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教育,无疑是“灰色”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无法实现。

1.3学生兴趣不足,缺乏考核机制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高考性科目,缺乏校方的足够重视。学校更注重于应试教育的服务,信息技术课程常流于形式的开展,缺乏实质性的教学成果。学生在应试分数的指挥下,更于学科课程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课程选择“冷漠”的态度。偶尔的信息技术上机课,学生多半是聊天、玩游戏,教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俨然失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

1.4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课程,强调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以实现有效教学的构建。从实际来看,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讲授法仍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学生被动状态下接受理论知识,一头雾水的学生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同时,学生主体地位缺乏,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影响师生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学生出现“教师教他的,我做我的”的学习态度。

2.强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

2.1强化教育资源配置,落实信息技术教育 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在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相关教育设施的建设。针对学校教育资源薄弱、教学设施陈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落实日常教学活动的监督管理,进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迎合新课改的教学需求。

2.2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突出一点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态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实践性教学法。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任务,体验自我学习探究的喜悦感。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性,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和谐教学形态的体现。

2.3完善考评制度,促使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完善考评机制,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考评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力度,规范课程教学的发展。并且,有助于改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更加关注和喜欢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开展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的实践与才能发挥创造条件,这更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为信息技术教育积淀广泛的“学生基础”,促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4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操作与理论并重的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操作能力等,都有较高的需求。这就强调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培训工作,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加全面的教学素养投入到教学中;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要善于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进而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配置、师资建设、教学改革,都是信息技术教育摆脱当前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中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有着强有力的发展势头,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设,促使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冠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2011(08)

[2]华建国.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学园,2011(07)

第6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从而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校园信息化应用也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高校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地提升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作为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的方式获得资源(硬件、平台和软件)。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即被称为“云”。简单来讲,用户只需要通过个人电脑、手机等可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像使用自来水、电、天然气一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使用IT基础设施。广义云计算则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亦指通过网络以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里所说的服务既可以是IT和软件、与互联网有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1]。这样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均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按需享受云服务。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体现在:1)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的服务,对用户透明的服务实现机制;3)可通过多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接入,按需使用;4)动态可扩展性,根据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动态伸缩;5)数据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6)节约经济成本,只需为服务付费;7)通用性,同一个“云”可以支撑不同的应用同时运行;8)性价比高。

云计算目前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众多IT巨头如Google、Amazon、Microsoft、Oracle、IBM

等均看好云计算未来发展前景,而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备受关注。

2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各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而高校作为教学教研的重要场所,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高校硬件设施基本完备,校园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师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尽管如此,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软硬件资金大投入低产出,资源重复建设难共享,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性低等。

云计算的出现为高校教育信息化解决眼前问题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目前,有关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软硬件资金投入,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高校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施、设备以及各种教学学习软件、杀毒软件的更新和维护,以适应高校教学科研的需求。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云服务的提供商购买服务,只需要少量租赁资金即可享受完善的硬件环境服务,相当于拥有最新科技的硬件设备;对于软件方面存在的重复建设、更新升级等问题,高校只要通过云计算的“软件及服务”方式选择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即可减少软件许可证的购买量。而师生只要利用一台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计算机、手机、平板等),就可以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整合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各高校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诸如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可通过云服务平台,建设大规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数字图书馆,打造教学科研“云”等,从而实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管理与配置的集中化,缩减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的差距,为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2]。资源建设过程也可以是协作和开放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

提供安全数据存储服务,保证数据信息安全 在高校中,由于计算机和各种移动存储设备的交叉使用,机房的病毒可想而知,信息安全也成为令人焦虑的问题。高校可以选择购买云查杀服务或云存储服务。云查杀是指用远程大规模集群的服务器代替本地处理器分析检测病毒;云存储则是为用户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云端”。目前高校相对常用的是云存储服务,师生随时随地仅凭密码就可以方便地存取数据,既无需担心因存储设备损坏导致数据丢失,也无需担心因病毒入侵将数据损坏,因为云存储服务商会提供专业的团队来维护管理[3]。而人们常说的网盘、微盘,就是云存储,它们可以帮助摆脱移动存储设备常常中毒的困扰,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

有利于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支持个性化学习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环境。由于云计算的技术特性契合了泛在学习的特点,因此在云平台上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具有众多优势:有利于学习资源的聚合和泛在化,降低对学习终端性能的要求,便于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管理[4]。泛在学习支持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在云计算支持下,学习者可在任意地方(Anywhere)、任意时间(Anytime)使用任意联网终端设备(Any device),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等自由地安排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促进高等教育远程化,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将云计算运用于远程教育中,组建一个“远程教育云平台”,包含了从事远程教育所必需的一切软硬件计算资源,是未来远程教育的基础架构。学校和教师可通过云计算租用经济灵活的、定制可扩展的教育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远程教学水平。利用云平台,高校可以为远程教育机构以及终端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学资源和远程教育应用服务,如大规模移动微型学习、在线流媒体应用、虚拟实验室等[5]。云计算促进高等教育远程化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3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尚未形成统一的云标准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探究中亟待解决的是制订统一、开放的标准。而目前,各类教育云的建设都是各自为政,缺乏公共的云计算标准,高校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依旧是难题。如果不及时关注这些问题,云计算的应用也难以形成循序渐进和持续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以国际云计算标准为基础,建立我国统一的、开放的云计算标准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遭遇网络带宽瓶颈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基本上都建立在教育网内,高校选课、评分等教务管理工作常常设置时间期限,师生在内网集中访问导致教育网流量增加,由网络拥塞引发的网络延迟、服务中断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云计算的发展。而倘若师生想要在教育外网获取教育云上的大量教育资源和扩展应用,体验将会非常差。因此,在推进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育网与其他不同网络间的高速互联,也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数据安全有待提升 尽管云存储服务相对于传统数据存储方便、安全、快捷,但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是不能确保存储在“云端”数据的绝对安全的。高校师生将科研数据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中去,尽管服务器提供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能够对恶意的外来攻击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师生仍然担心数据会遭到泄密、修改、丢失和损坏。倘若数据出现问题,便会使高校科研项目遭遇“重创”。云存储中的数据安全性问题影响着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发展速度。

4 结束语

云计算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高校教育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然而目前云计算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究。高校引入云计算可以采取“充分调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的模式,以使云计算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会将教育信息化工作转移到“云”端。

参考文献

[1]陈涛.云计算理论及技术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4-106.

[2]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2):62-67.

[3]张莹.“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资讯,2009(9):219-220.

第7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掀起了围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的热潮。同期,建构主义、生本教育等教育理论的出现,以及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大教育思想的提出,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集中演示型、专业训练型的学习媒体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寻求一种资源丰富、开放友好,充分体现交互性、合作性,符合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教学环境。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些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可能。

正是基于这些初步的认识,我校也和许多学校一样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起了校园网络,但是其作用主要用于信息,并没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在建设初期没有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信息化工作游离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

在课题开题之时,我们通过进入课堂听课、与学科教师交流、与学生座谈、与兄弟学校交流、上网查询等形式的调研,认真研究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发现学校资源零散、质量不高、集成度低,缺乏适应本校教学的实用且优秀的教育资源,无法为教学带来直接的服务,并且教师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缺少随时随地互动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没有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环境。通过深入研讨,我们认为,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集中解决当时学校存在的问题,因此拟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课题《优质校本资源网络平台的开发及应用》,试图依据此课题突破学校在信息化工作中的“瓶颈”,探究信息化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新形式,探索学校信息化新途径,通过课题研究积极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课题研究成果达成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目标

借助课题成果整合优质校本资源。许多优秀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所教学科有着系统的研究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课件、辅助资源等。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在学校共享,无疑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和存储方式,学校较难将这些资源收集整理,也无法有效存储、交流和共享。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用信息技术手段建成资源平台,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合理分类,按学科、类别存储,教师在教学与教研中可以方便地查找需要的资源,从而使这些资源充分共享交流,其利用率大为提高。

借助课题成果实现了学校的教研工作从单一传统教研走向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多元化教研模式。传统的教研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场地,科组长常常为开科组会没有地方、没有时间而头疼。同时,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教研活动往往是科组长“一言堂”,难以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效果。借助于课题研究成果的教研平台――学科BBS,开拓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学校的教研活动从传统的集会研讨变为在网络平台上研讨。在各学科的BBS上,教师们找到了畅所欲言的场所,人人都能匿名在教研中表达不同观点,教研活动丰富而富有趣味性,颇受大家认可,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学校的教研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

借助课题成果搭建一个协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因受限于课堂,使得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扩展,而一些学习有待提高的学生却又感觉“吃不消”,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消化。他们都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此作为一个主要研究任务来完成。在平台结构设计中,我们分年级、学科建立BBS,由学科优秀教师担任版主,与学生交流,就学科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有限,需要在课外继续自主学习学科知识,并检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平台设计中搭建了一个在线测试系统,学生随时可以就某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网络测试,提交答案后系统马上反馈测试成绩及正确答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题研究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影响

正是利用了课题研究这一抓手,我们积极主动地诊断到信息化工作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经过三年实验,最终形成的课题研究成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资源库建设大大减轻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资源的负担;教研平台大大丰富了学校的教研活动;自主学习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课题研究使信息化工作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课题研究要求我们能够对研究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实验解决方案。承担这个课题的信息化工作实验小组成员对课题诊断到的信息化问题多次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针对我校之前存在的信息化工作缺乏超前意识,硬件建设分离零散,软件建设没有系统规划的现状,最终确定建立一个集资源整合、教师教研、学生网络学习三个方面的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应用平台,集中解决当时学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今,共享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已成现实。三者集成在一个网络平台上,便于师生访问和信息技术人员维护管理。这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制度保障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有序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都要制定严格的计划和实施步骤,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方案及实施措施,纳入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并且由学校教科室监管落实,保证实验工作的持续进行,比如,每位教师每月向资源平台提供三个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各科组针对学科的教研问题每个月开展两次网上教研活动等。在三年课题实验过程中,伴随着我校信息化课题的进展,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并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第8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标准化

0 教育信息化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世界各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生产、学习和发展方式。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增进信息交流与共享、支持知识建构与创新,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培养适合于在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教育系统性变革与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任务。实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动力;是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学习型社会构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各个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一些信息系统,但存在开发过程难以控制、系统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上下级和平级间无统一接口、各系统成为信息孤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希望能有一种开发方法,使得整个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能够有序和有效。

1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

1.1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的建设应该顾及全局。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的开发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学校、某个部门或者某方面的功能,应该着眼于某个区域内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让该区域内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系统都能互通互联,形成一个整体,共用一个平台,实现整个教育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对各子系统、对整个平台不断的进行升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平台建设的目标。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的目标就应该是实现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及数据共享、稳定的运行并能不断的升级,促进和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2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的建设应避免低水平开发。以往各类教育信息系统通常都是一次性开发,所做的需求分析往往不够全面,许多教育信息系统往往在投入使用以后才发现功能不完善,用户体验差。在技术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信息系统很难根据新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升级,也很难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在费用上,由于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都是需要政府预算投入,公开招标,今年能有预算进行系统开发,但是而后想再次申请费用进行系统升级就非常困难。

1.3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应避免随意性。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的建设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如系统的开发规模、系统功能、数据库、开发工具、界面问题、网络问题、安全问题、投资问题、开发队伍、开发过程控制、后期维护等。由于对教育教学、教育主管部门情况、学校管理状况的不了解,现在的软件开发企业在对教育教学信息系统的开发中随意性较强,对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的需求分析不够,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往往凭着其他系统开发的经验或者凭主观感觉进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开发出的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实际应用中问题很多,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脱节。这样使得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的建设浮于表面,不能向纵深发展。

2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的标准及其作用

2.1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的标准。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涉及了大量的标准,根据教育教学管理及教育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对各个业务数据项进行编码。例如,对于中职学校管理信息,教育部就专门了标准,编号为:JY/T 1005-2012,这一标准就确立了中职学校管理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数据元素的元数据结构。规定了中职学校的管理数据元素。适用于中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和使用。

2.2标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用:(1)标准体系是系统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基础。(2)解决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3)标准化能够使信息系统开发少走弯路。

3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标准化的方法

3.1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标准体系建设需要专门的标准管理机构。标准化工作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标准本身,一个是由多个部门共同构成的标准管理机构。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中涉及的标准内容众多,而且关系复杂。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应该是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已有经验的合理化、科学化的过程,标准又是一种约定,需要所有人的认可和共同遵守。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与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密切相关的标注提出、制订、贯彻、和修订的机构,其中包含平台开发者、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基层学校领导、一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等,并使之能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见,逐步形成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标准体系。

3.2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标准体系的建立。研究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标准化中的问题和对策,首先研究在标准提出、制订、执行和修订中有关机构运行需要改进的问题,使标准化管理机构能够正常运行并不断的丰富工作内容;其次,要对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系统标准体系进行研究,研究标准之间的协调关系,规划标准的制订次序。避免标准制定中出现盲目状态,避免标准之间出现不协调、不配套、组成不合理的问题。

3.3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个长期的过程。建立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标准体系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寄希望于上级部门下发一套完备的标准体系或者直接下发一套系统是不现实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信息综合平台标准化工作,努力遵守已有标准,反馈执行中的问题,提出需要补充制订的标准等。

第9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信息化 存在问题 实施对策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兴起,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中却不尽如人意,例如部分学校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见、相关部门对信息化的投入资金不足、缺乏高素质的教师等,都成为困扰我国教育信息化实施的难题。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制约着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对教育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认识,学校领导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过时的思想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教学,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制约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此外,据调查现实,某些学校未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化归化纲要,导致三个不良后果:(1)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缺乏相应可遵循的标准,致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随意性太大,不利于整体提高教学信息化的发展。(2)由于学校缺乏整体规划,使得各部门各自为政,某些部门出具的装备要求与建设规划背离现在以互联网和数字媒体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3)部分地区学校信息化的经费投入比例未能明确,缺乏政府的转型资金扶持,由此造成某些学校的信息化装备经费不足,“硬件”成为阻碍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硬伤。

2.学校中普遍对教师缺乏培训,无法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作用。

多媒体的引入对传统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造成巨大冲击,对教师的各方面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更熟悉理解新的教育技术理论,而且要对于现代化的媒体了如指掌,在教学实践及教学管理上熟练应用操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突破口。在教学活动中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便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学科素养及教育素养整合的过程,而最终实现教学教育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变革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某些学校忽视对教师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操作的培训及新教学理念的教育,因此造成信息化设备闲置、不会操作的窘境,使信息化在教学中便捷、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无法发挥。

3.盲目追求硬件的高配置,忽略软件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学校普遍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重视建设,轻视应用;重视配备,轻视培训;重视投入,轻视管理”等不合理问题。常常存在对硬件的投资过大,造成对软件的投资有心无力,致使空有“一副臭皮囊”,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不平衡,出现拥有先进的网络设备却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与应用软件可以利用。而重视配备,轻视培训,则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当前某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只是上上网。重视投入,轻视管理,则很大程度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投入,因为网络设备的特性,其维护需要常态化,而部分学校对于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指定相应的规范与使用规则,为信息化设备的安全带来隐患。

二、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大教育信息化宣传力度,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相关机关单位应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宣传力度与投入力度,使学校领导予以足够的重视,切实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鼓励教师从“粉笔”与“黑板”走向“鼠标”与“屏幕”。从学校层面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教学的发展规划中,坚持建设、管理、应用齐头并进,将应用作为信息教育的核心,通过应用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并同时对业务指导与行政管理两项功能予以强化;全面实施“两平台”、“三通”。“两平台”指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三通”指网络学习空间的人人通、优质资源的班班通、宽带网络的校校通。

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技能。

面对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新要求,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强化培训,培养出一支真正的拥有较高教学水平与信息素养的复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培训,组建一支由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技术队伍组成的高素质的新型化团队。按照相关要求,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引进一批教育网络的维护、管理人员,使网络的维护常态化。此外,还应该通过定期的座谈会或者周例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技术交流,并定期组织信息技能比拼,使教师的信息知识跟得上发展,跟得上需要,使信息技能的学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重视教学软件发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

学校应该对教育信息化中的软件及硬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满足需求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以上级的教育资源网为依托,配合实施“班班通”的工程建设,建立以远程教育为主、互联网的搜索资源为辅,自建资源与购买资源为特色的校园资源库,在两个方面做好地方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工作。第一,通过教研室牵头组织,电教人员为技术支持,建立以县级为单位的学科网站群,例如化学、英语、物理网站等。第二,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动教师充利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央电教馆教育资源库等进行课件制作,建立起本校的内部资源网站。

三、结语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的投入,还需要学校的配合和教师的支持,因此,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中,应该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稳步推进,切记相互攀比,盲目跟风,依据本校情况从设备到技术到师资全面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赵晓声.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层次与整体推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