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农村产业发展方案精选(九篇)

农村产业发展方案

第1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农村档案

1 引言

农村档案是我国农村政权建设、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建立完善农村档案工作,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实践,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档案工作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首先是要为政府服务;其次是要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提供帮助。这些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开展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

2.1 做好宣传,重点抓热点、亮点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和服务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亮点,充分发挥声像、照片档案直观的特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宣传,扩大影响,营造声势。在农村形成领导干部重视,上下积极配合,农民大力支持的良好氛围,为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认真理解新农村档案工作基本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基本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乡镇。乡镇是基层政权,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与此相适应的档案工作在我国档案事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做好乡镇档案工作是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二是社区(居委会)。要明确社区档案工作部门,积极有效地开展社区档案工作。三是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委会应设立档案室,对本村各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四是农村新组织及农户档案。近年来,农村出现了经济联社、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以及规模养殖户等新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各类组织的建档指导,同时要提倡建立农村农户档案。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于加强农村管理,提高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都具有长远意义。

2.3提高认识,强化监督指导

一是提高认识。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数量最多的农民和历史最悠久的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新农村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群策群力,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就是要抓住机遇,服务大局,把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二是强化监督指导。监督指导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驾轻就熟的任务,重心应当更多地向监督转移,即主要是监督乡镇档案部门依法履行其职责,定期开展行政和执法检查。在指导方面,主要是从事档案业务标准的推行和业务知识培训,从事农村档案工作不能强制执行行政命令,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从而保证农村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3 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体制不健全,管理混乱

自开展村级档案室以来,虽然村村有档案,村村有人管,但通过检查发现,一些行政村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没有建立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档案装具过少,导致有些“老档案”还堆放在库房无人问津,虫蛀、鼠咬、损毁等现象仍然存在,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2 档案结构单一,收集不全

部分村虽然建立了档案室,由于村级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业务,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哪些应是收集整理范围,致使该形成的文件材料没有形成,无法实现齐全完整。档案室内存放的主要是财会档案,文书档案,但因管理不善,散失严重。村委会形成的文件材料大部分没有及时立卷归档,许多有价值的材料散失在个人手里,造成了门类不全,结构单一的现象,特别是村委会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材料管理不当,比如年度工作计划、农业发展规划、脱贫致富方案、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种植养殖业、农机、交通等等,将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总之,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村的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缺乏档案管理意识,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认为可有可无,无关大局。个人手中的材料不认为是归档之内,同时,档案员本身的业务能力也差,缺乏档案工作意识。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任务

4.1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档案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档案,是满足农业生产“七大体系”建设的需要。党中央提出,要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档案部门要根据这“七大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档案,促进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和满足“七大体系”建设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基础技术条件对“七大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重点培育农村新生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等做好档案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组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4.2 抓好城镇建设和农业基本建设档案

大力做好城镇建设和农业基本建设档案,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城镇建设涉及诸多方面,所以其档案工作的服务任务很重。要对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抓好城镇建设方面的档案工作,解决城镇建设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管理的问题,借鉴大中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有益经验,避免走弯路。同时,抓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档案工作,可使农村的各项基本建设有案可查、有据可依,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3 加强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管理

搞好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应指导镇级企业进一步贯彻执行《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提出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帮助乡镇企业做好建档工作,不断提高建档率;对已经建档的企业,针对目前乡镇企业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按照规范的要求,逐步使其做到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应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管理工作,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重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的收集,从档案管理的角度加以指导,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支持,提供服务。

4.4 强化乡镇机关档案工作

进一步推动乡镇档案的发展是国家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今后应强化和完善乡镇机关档案工作,不断提高建档率,发挥档案的作用,加强对农村村级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进农村村级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乡镇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完善各项基础业务建设,不断提高镇级机关的档案管理水平。

4.5 建立健全农村村务档案工作

建立健全农村村务档案工作是满足村民自治的需要,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党和国家提出,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档案部门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基层组织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档案工作,使村务档案有效地为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服务。同时,加强就业、社保、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教育、文化、社会治安防控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档案工作,发挥跨越发展的优势。

4.6 建立健全农户档案

建立健全农户档案,是满足“乡风文明”建设的需要。“乡风文明”要求乡村管理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工作有计划,决策有依据,要求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档案部门应该帮助和指导乡村两级建好、管好农户档案,为乡村党政决策,调整农民种养计划、生产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村中的矛盾,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和依据,使档案信息在促进村民安居乐业和文明先进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2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业档案管理;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

农业档案是指在农业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按归档制度集中统一管理起来的文件材料的总称。它包括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纸、图表、照片、影片、录像带、录音带,计算机软件、实物、标本等形式存放的种子档案、作物栽培档案、植物保护档案、林业档案、畜牧档案、水产档案、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区划档案等。农业档案是农业生产及农业科研活动的结晶,能为农业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及导向作用,做好农业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夯实新农村建设

农业的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工作的重心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大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幸福感、在农村建设中树文明、构造文明和谐的民风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核心。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核心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大力改善,这要求农村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据农业档案的相关资料,了解地区的人文环境、土地资源等情况,以便掌握整体的资源、资产情况,进而根据所提供资料,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开展后期的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思想指导。

(二)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

农业档案的管理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对农村的资源存有状况、资源分配状况等都有明确的记载,因而在例如承包土地等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上,农业档案的管理有助于减少农户之间的纠纷,并能维护农村的稳定和谐气氛。同时,农业档案中对现有资源状况作出了很明确的记载,因而,可以帮助新农村建设中合理规划村内资源,保持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新农村。

由此可知,农业档案的管理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后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业档案的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档案管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科技相比上世纪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整体素质上升,产生了对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因而对于办事的效率要求提高。传统生活中,农民不识字,缺乏文化,因而缺乏对相关农业知识、本地区的农业状况、基本资源、比较优势等方面的专业了解,而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现代农民都是有文化、有修养、有素质的人群,逐渐产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进一步了解的自发需求。农业档案管理的加强,能为农民提供全面、完整的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农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指导。同时,农业档案实施管理之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将信息传递到本区的档案馆,促使本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整合,便利了全区的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对全区的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农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党群干部以及普通百姓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提高档案化的意识

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对农业档案管理的意义、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档案有所了解和认识。同时开展《档案法》的学习教育,提高群众、干部对档案的法制意识,并征求相关人员的全力支持,落实档案的保管、安全、人员等问题,积极为新农村的建设服务。

(二)规范农业档案管理

由于农业所涉及的范围广,因而农业档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分散性,因而,需要对这些零散分布的信息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以便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办事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档案上的信息量不断增多,因而需要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档案资源进行处理,保证资源能够得到及时传递和方便地查阅,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随着信息量的逐年增加,农业档案逐渐复杂化,为使得档案工作有序进行,有效为农业发展服务,要求农业档案的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对工作高度重视,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为广大老百姓谋福利;其次还要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及管理工作经验,并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拓展自己对农业知识的了解,积累扎实的知识和常识,能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利用所学知识做出适当的处理,避免恶性状况出现。

三、加强农业档案管理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业档案源于实实在在的一线生产,是经长期实践的农学科研活动中得出的经验结晶,是整个农业阶段性生产的历史记载,能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指挥及管理,农业档案中记载的相关资料反映农业的发展动态及规律,对保持农业科研的持续性、指导农业活动的正常发展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近年来,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在国家的规划大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农业档案是农村建设的主要指导参考,加强农业方案管理,合理利用档案资源,为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服务,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四、总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重大。加强档案管理,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档案部门应当积极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并完善农业档案管理体系,并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产品带来的益处,为农民提供全面、准确的农业知识、资源状况等,并提供最新、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生产信息以及相关技术信息等,引导农民合理规划及利用现有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整体风貌的不断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节节看涨的最终目标,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发展。

农业档案的有效管理能为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并能有效引导农业生产活动,其一方面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夯实新农村建设,同时还能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档案部门应加强农业档案的管理力度,从设备、员工以及整体重视态度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从农民需求、当地环境及条件、市场需求等方面加强外部因素的导向作用,积极构建农民最需要、资源最节约、优势最明显、市场需求最大的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最大化利用比较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巩文红,仇惯生.农业科技档案与现代农业[J].农业科技管理,2008(03).

[2]车丽英.论农业档案管理与农业发展[J].管理科学,2012(07).

第3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近年来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社会保持稳定、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5年印发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刚刚落幕不久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以此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给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多年来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三农”档案工作,始终把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为做好“三农”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连续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召开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专门会议,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三农”档案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2005年,国家档案局还在全国选取了10个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及时掌握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最新动态。2007年,国家档案局与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各地档案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得到党委、政府领导和各个涉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到农业、民政、组织、林业等多个部门,各地档案部门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同各个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山东省档案局与农业厅、民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共同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山东省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年度检查办法和标准》,并通过联合调研、联合指导、联合检查等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北京市继2005年与2007年将档案局纳入北京市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和北京市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平台成员单位后,今年档案工作又被列入《2008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真正实现了档案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湖南省专门成立了省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档案工作的副省长为组长,省财政、人事、民政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强化了协调机制。吉林省将涉农部门的工作进行了统一协调,形成了定期召开的由档案局和农委牵头,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农牧业、气象等十几个涉农部门参加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湖北各级档案部门长期以来下大力气抓农业农村建档工作,使档案工作和档案意识深入人心。监利县农民朱建华将自己保存的从1993年到2006年的农民负担卡等档案材料作为礼物献给党的“十七大”,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同志在给他的回信中说:“谢谢你送来的珍贵礼物,1993年以来的农民负担卡,它不仅是党的惠民政策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份珍贵的史料。”通过各级档案部门不懈的努力,在与涉农部门联系协调上,基本上实现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步调统一的大好局面,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档案部门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了业务标准,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北京、山东、湖北、浙江、广东、广西、四川、甘肃、新疆等省、区、市,几年来陆续制定出台了本辖区内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河南新乡、新疆昌吉、山东济南、江西新余等地加强建章立制、完善业务规范,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村《归档文件整理分类大纲》、《文书档案归档的基本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以及会计、科技、声像等档案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适应村级档案管理特点的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为强化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各地档案部门通过目标管理考评等手段,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两级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北京、吉林、浙江、上海、湖南、新疆、广东、甘肃、宁波等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乡镇档案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不断规范乡镇和村级档案工作。吉林省有2400多个农业科技单位全部建立了档案室,其中近百个单位档案管理达到省级先进水平。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有1492个乡镇通过省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达标率为90%;1270个行政村完成规范化档案室建设,其中188个通过省级行政村示范档案室认定。湖南省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档案工作管理规范化达标活动,目前已有1284个乡镇档案管理上了等级,达标率为59%。新疆自治区在138个乡镇开展档案工作等级评定,其中,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所辖乡镇全部达到自治区级的先进标准。广东省2026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档案工作,1288个镇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甘肃全省1600多个乡镇有600多个乡镇达到了省级管理标准。四川省有2660个乡镇档案工作通过规范化管理等级评审,达标率为58.73%。通过制度规范、目标管理,各地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不断得到完善。

(三)村级档案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村级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主体,强化村级组织的档案管理水平是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为提高村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浙江省实施了“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统一组织开发了“浙江省行政村档案管理系统”,全省已有4693个行政村安装使用省档案局免费提供的档案管理软件。黑龙江省将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全省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专项目标,作为对市地档案工作的考核内容。安徽省全力探索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在全省组织开展“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并在凤阳县小岗村建起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村档案馆。青岛市在推行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档案向农民开放,在每个试点村设立供农民查阅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场所,建立村务公开档案专题目录,设立“档案开放日”,为农民群众提供查阅服务,促进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有效管理。

各级档案部门在为村级建档争取专项资金方面探索了多种有效的新途径。湖北鄂州市和安徽铜陵市都对乡、村两级档案部门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每年市财政设立10万元专项资金,对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的乡、村档案部门给予奖励。湖南怀化中方县铜湾镇通过“村档镇管村用”模式,将全镇的村级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全部移交镇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不但使村级建档率达到100%,而且由镇政府确定了一名专职档案员,除按月发放档案岗位津贴,每年还安排1500余元档案业务经费。湖北省宜都市整合多项资金来源,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在市、乡、村三级累计投入档案建设经费达到4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行政村档案设施设备,保障了村级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一批重要的涉农档案资料得到及时收集和有效利用。

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内容。各地档案部门抓住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加大对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林权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产权流动、农村社保、农民技术培训、农民健康体检等方面档案的管理力度,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大连市档案局把接收二轮土地承包合同进馆工作,作为对区县档案工作考核的重点进行了部署,经过努力。全市涉农区县签订的25万多份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已全部进馆,并统一编制检索目录,免费提供利用。天津各个区县的土地承包(延包)档案全部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北辰区档案馆还将保管的9个镇5万多户的土地承包(延包)合同全部录入计算机,实现了馆中心、镇分中心、村服务点三级信息资源共享。浙江省各级档案馆已将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山林“三定”档案接收进馆,在此次山林延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接待查阅档案达5万余人次、提供档案利用15万多卷。目前全省共整理归档此次山林延包档案15万多卷,其中,已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有41843卷,全省共录入山林延包档案计算机条目165.3万条。安徽省的一些县(市、区)档案馆已开始接收林改档案进馆,黄山区档案馆接收纸质林改档案3万余件。

近年来,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不断兴建,解决好工程移民的安置问题已成为一项直接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工作。2006年国家出台政策对原迁移民给予资金补助,移民档案立刻成为各个时期工程移民政策落实的依据。辽宁本溪桓仁县有7座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近10万人口,许多人需要档案来解决困难。县档案馆存放的全县历次原迁移民登记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年时间里,县内外前来查阅移民档案的群众达3千多人次,查阅移民档案1万多卷次,全县得到原迁移民补助资金6000多万元;同样面临移民问题时。安徽省全椒县档案馆在县委、县政府“一切以档案为准”的要求下,接收整合了分散在各个单位的上万卷移民档案,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为维护农民权益、落实国家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

村务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档案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级档案部门引导各行政村加强和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档案的管理,使村级档案成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础保障。浙江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吸收省档案局为成员单位,参与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年度检查指导。在《浙江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村务档案管理的任务,每年的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计划都对档案工作提出相应的要求。河北赵县拨出专门的经费,制作了统一格式的村务公开档案册,逐项列出集体的收入和开支,按照档案工作的业务规范要求,进行了整理、编目和保管,群众对此很满意。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促进了档案在村务公开、村政管理中的作用。依托丰富的档案内容,村务公开范围由结果公开向决策过程公开转变,村务公开的内涵也由“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向更高层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转变。

基层党组织档案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各项建设的保证,各级档案部门十分重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档案工作,许多地方在村级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中明确列出了党组织档案。山西长治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专门要求建立“三档”,即历年支部工作档案、后备于部档案和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使档案真正成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基石和成果。

农民工档案开始建立。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种新的普遍现象,是当前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事关稳定的一件大事。各地档案部门适应这一新的情况,及时为农民工建立档案。哈尔滨市档案局与市农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建档的通知》,并为全市200多万农民工建立了档案。浙江不少地方给农民的技术培训建立档案,为农民进城务工牵线搭桥,使档案直接为农民就业致富服务。在解决如何建立覆盖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体系上,上海闵行区针对各乡镇外来人口远远超过户籍人口的情况,建成存有300万条记录的“区实有人口综合信息资源库”,并利用档案信息实时跟踪企业外来用工人数,核实农民工参保情况,保障了外来人员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文化遗产档案得到重视。近年,农村文化遗产保护被提上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各级档案部门及时跟进。上海浦东新区档案局建立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办法》、《传统特色档案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表》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业务标准框架,为“三林刺绣”、“浦东说书”、“三林舞龙”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传统文化建立档案。河南濮阳市东北庄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当地档案部门组织人员搜集该村有关杂技门类、创始时间、发展历程、获奖证书、奖牌等档案材料,帮助指导整理出了文化产业档案,极大地丰富了新农村文化内容。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及时建档。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过去没有见过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服务组织大量涌现。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北、宁夏等省、自治区,都及时地把这些新型社会组织纳入视野,开展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档案管理的指导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

民情档案得到关注。浙江省在总结磐安县高二乡建立民情档案制度的基础上,把了解民情作为服务民生的基础,研究开发了“民情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农村乡情、村情、户情的动态管理,使各级领导和乡镇机关干部能够“鼠标轻点触,民情尽掌握”。通过建立民情档案这一抓手,使档案工作嵌入到农村各级领导的管

理过程中去,嵌入到新农村建设各个部门的工作当中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迈上了一个新高度。

农产品有了身份档案。农产品销售一头连着产地,一头牵着市场。农民盼望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有个好销路,市民则需要买到“放心”农产品。上海市和河南濮阳市档案部门协助有关部门注重从源头控制,将测量土壤、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农产品检验、加工等环节形成的材料收集整理,建立农产品“生长档案”,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档案信息为严格控制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服务。从现在的情况看,在不少地方,建立档案并利用档案,已经成为干部管理农村和农民生产致富的需要,成为他们的一种主动或自觉,而不再是档案人员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

(六)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增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为解决农村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牧民与海南州共和县牧民因草山牧场问题多次产生纠纷,并发生过械斗,造成农牧民伤亡。省委省政府组织工作组进驻该地区后,查到了1964年省委关于调解两县草山纠纷的批示后,平息了事端,维护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海南乐东县九所镇四所村两户村民1997年为宅基地发生争执,村委会曾经作过调解,但当时没有打桩定界,2004年,两家又为界址发生争执,村委会拿出1997年的调解记录,纠纷很快得到解决。档案还为新型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直接的帮助。例如:昨天我们参观的宜都蜜柑集团的档案记录了他们生产过程中用农药、用肥料等的情况以及产品注册等情况,使他们的产品在销往欧美的过程中,以及在向沃尔玛连锁店供货的过程中,顺利通过了检验和认证,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档案还为农民就业维权提供了帮助。例如:郑州上街区档案局利用劳动力转移培训档案。为3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工作,解决了他们经济收入困难的问题。河南省鄢陵县农民刘满囤,经过培训拿到了汽修技师证,县人事局为他建了技术档案,并帮他在杭州万通汽车厂找到了新工作,工资比原来高一倍多。档案还大大帮助村镇提高了知名度,提升了形象。安徽省绩溪县宅坦村以丰实的档案资源为依托,编写了两本图书出版,制作了12块档案展板展出,已接待近万人参观。村委会主任以这些档案为依据,做客安徽卫视,纵论本村历史名人胡雪岩及其胡庆余堂。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利用该村档案,撰写博士、硕士论文、学术专著等。这些大大提高了宅坦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与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还不适应,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到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建设规划中没有列入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部门也没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中。其次,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力量薄弱。县级档案部门人员较少,据统计。全国县级档案局馆平均不足10人,有的地方的从事业务指导的只有1~2人。乡镇机关一般只有1名档案员,还大多身兼数职。县乡两级档案人员的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县、乡机关的档案管理上,面向农村的档案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的力量严重不足。在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建档的任务还很艰巨,档案保管的基本条件都还不具备,干部和群众的档案意识还很淡薄。同时各部门涉农档案的管理自成体系,涉农档案信息资源被各个分割,难以整合并协调地为“三农”提供有效服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下一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中国的改革大业就发轫于农村,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不仅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党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阶段,我们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胆破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别一样,在我国的档案事业体系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别,农村档案工作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短板”。在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个人档案,记录着我们学习、工作、成长的历程,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很多没有自己的档案记录。在城市的每个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建立起了档案工作,重要的档案资料都移交到国家档案馆永久保存,利用者到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也比较方便。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档案收集、保管、利用体系还覆盖不到所有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户,很多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没有档案,利用档案资料也很不方便,广大农民很难通过利用档案得到帮助和实惠。如果广大的农村不能有效地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不能为广大的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很难说我们档案事业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就谈不上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观就谈不上在档案工作中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的明显推进等发展目标。对照这一目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还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还存在着很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各级档案部门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打破传统工作的常规,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难题所困扰,着力转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势和发展实际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方式手段、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扑下身子先去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管用,就实事求是地赶紧先采用什么办法。只要能促进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广大农民服务,该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切实去抓,抓三件五件更好,抓一件两件也行。绝不能什么也不敢去想,什么也不愿去做,只在那儿困坐愁城,坐等上级的办法或支持,坐等他人的指点或帮助。要通过解放思想,把畏惧困难的情绪打掉,把克服困难的决心鼓起,把破解困难的勇气唤起,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农村情况复杂,不但全国不能一刀切,就是一个市、一个县,差别也不小,电不能搞一刀切,只搞一个模式。每个村、每个乡、每个县都要探讨最适用于自己、最有效的档案管理和服务模式。

(二)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探索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体制和初,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哪一个部门无法总体解决。档案部门必须统筹兼顾,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积极联合各涉农部门和相关部门,借助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难题。

一要努力争取把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将档案工作列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争取档案部门参加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在各专项工作计划中就档案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特别是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争取把档案工作纳入对乡(镇)村工作的考核内容,纳入示范村、小康村、文明村建设内容,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与此同时,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要积极为基层档案部门开展工作争取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进行重点帮扶和对口支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村级建档任务。

二要继续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协调机制。档案部门要继续加强与组织、民政、农业、林业等有关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分工协作的联系制度,创建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各级档案部门应善于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协调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主管部门把涉农档案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和考核范围,在考核各项工作时,同时检查相应的档案工作,形成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体系。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新农村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保障。县级档案部门处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沿,直接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践的重任,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帮助县级档案部门健全体制机制,充实业务指导人员。

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要切实承担起县域内档案体系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对各项涉农工作档案管理进行统一协调和监管的制度。要协调有关部门,综合涉农档案信息,统一开发平台,避免重复建设。

乡镇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是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关键。各地要抓住乡镇体制改革的契机,创新乡镇档案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乡镇档案馆或联合档案室,强化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对辖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能。要加快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步伐,充实档案人员,完善乡镇档案工作制度,改善档案管护条件和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乡镇档案的综合管理水平。

行政村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各地要继续加大普及、规范村级建档的力度。村级档案室建设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保持一致,与村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相配套。各地要健全行政村建档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确保村级各类档案收集齐全、保管有序、利用方便。不具备保管条件的村,档案可由乡镇代管。

四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档案部门的联动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践主体是县乡村三级档案部门。县乡村三级档案部门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既各负其责,又联合行动,一家有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就在乡域内、县域内总结推广,学习运用;一旦上级有新的政策、新的要求,就在乡域内、县域内联合行动,共同实行。县一级、乡一级的档案资源,要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在县域内、乡域内实行共享。

五是县以上各级档案部门,要重心下沉,面向农村。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像重视机关、企业、社区档案工作那样,切实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加大对农村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力度、经验推广力度、业务指导力度、政策支持力度及经费支持力度。我本人打算把湖北宜都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联系点,重点是研究和推进农村的“两个体系”建设。希望县以上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同志,每个人都建立一个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县、乡、村都行),以加深对农村档案工作的了解。要做到:每年在部署工作时,都不能缺了农村档案工作这一块;每当在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时,都不能忽视农村档案工作的特殊性;每当到基层调研时,都不能忘了到农村蹲一蹲,看一看;每次到表彰先进时,都不能忘了农村基层的档案:[作者;每当在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时,都不能忘记为农村争一些。为进一步促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深入发展,加大对县级档案部门的推动力度,国家档案局准备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评选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推动力度,具体的办法和标准将在这次会议上进行讨论,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对这次活动的开展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我们也希望各省档案部门今后也能更多地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活动办法、政策文件等,共同推动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服务。

(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建立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档案资源体系。

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好不好,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基础牢不牢。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档案资源体系。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覆盖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归档管理;二是要覆盖广大农民群众,也就是把涉及每个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不管是农民自己形成的也好,还是党政部门、各种社会组织形成的也好,都收集齐全,归档管理。这一点,我们以前强调得不够,各地注意得也不够,所以做得不是很好,可以说是我们过去农村档案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天,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对照检查,必须着重强调在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切实注意把涉及每个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收集齐全,管好用好,从而真正建立起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各级档案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任务来抓,大抓狠抓,抓细抓实,常抓不懈,持续地抓下去。

怎样建立这样一个新的档案资源体系呢?

第一,要切实转变观念。当前,特别是要转变过去重视政策性、事务性、财务性、物资性文件材料,轻视涉及广大农民各方面情况的文件材料的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新观念,注意把涉及广大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因为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农村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广大农民,农村的改革发展依靠的是广大农民。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也都是由广大农民来共享的,因此,农村档案的主要利用者是广大农民,农村档案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广大农民,如果广大农民的档案在农村档案资源体系中缺

失,那么,我们用什么去为广大农民服务呢?我们怎么还谈得上以人为本呢?因此,今后我们要把涉及农民利益的档案收集全不全,作为检验农村档案工作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二,要抓紧修订好乡村两级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一个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决定着这个单位的哪些文件要不要归档,和归档后保存多长时间。对不进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压根儿就进入不了档案资源体系;保管期限定得短的文件材料,也不能进入长久性的档案资源体系。因此,各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根本性的文件。过去,乡村两级也都制定过这类文件,但由于那是多年以前制定的,现在来看,它们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些年来的农村工作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很多的新型社会组织,出现了很多过去没有过的新的工作,形成了很多新的类型的文件材料,而过去的归档范围没有包括这些新的内容。二是由于过去制订时的指导思想不是以人为本,所以,对涉及人的特别是涉及广大普通农民群众的各类文件材料重视不够,很多没有容纳进来,在今天来看,这是一个严重的缺失。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必须尽快地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按照以人为本的新思想,抓紧修订农村特别是乡村两级各立档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国家档案局在2007年在同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制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中,重新明确了村级档案的归档范围。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性文件,而全国的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村是农区,有的村是林区{牧区或渔区;有的村有几千人,有的村只有上百人;有的村只有村支部、村委会,没有其他社会组织,而有的村还有好多村办企业,小学、中学,各种服务性组织等;有的村有外来的务工人员,有的村则有外出的务工人员。这就需要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一步加以细化,加以调整,制定每个县,甚至每个乡、每个村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各省档案局要根据国家档案局同农业部、民政部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指导地、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适当的形式,推动乡村两级各立档单位重新制定或修订本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这件事,有人可能认为是一个具体性文件,是一件小事,但其实不然。因为乡村两级立档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关系到我们农村档案资源到底全不全、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关系到农村档案工作将来能不能很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服务,能不能很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因此,它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具有基础性、前提性、关键性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抓不好,其他工作都是浮而不实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上下同心同力,高度重视这件事,赶紧去做这件事,大力抓好这件事。要以典型示范,重点抓好典型单位的制定或修订,然后在同类单位中示范性推荐,带动各单位普遍进行。同时,还要做好县和县以上各级涉农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的修订,从而为建立从上到下完整健全的新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乡村两级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重点在于:一要把这些年新产生的一些门类或内容的文件纳入归档范围;二要把涉及广大农民各方面利益、特别是有关民生的土地、林权、房产、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文件纳入归档范围,并延长保管期限。另外,今后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根据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发展,及时增补新的内容,从而确保农村档案资源体系不断完善。

乡村两级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制定或修订,各省要在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各个县都应制订本县的原则性意见,并指导乡、村两级立档单位制订本单位具体规范性文件。希望各省档案部门回去后积极予以推动,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各地落实。国家档案局将在2010年下半年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并把这方面工作列入今后对各地的有关检查、评估等内容。

第三。要加强对所有涉农单位文件归档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每年对涉农单位特别是对乡村两级立档单位的立卷归档情况进行检查,看他们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制定得合不合理?需不需要再加修改?看他们的立卷归档符不符合其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该归档的是不是都归档了,保管期限定得是不是合理?确保把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都收集齐全、完整归档,为提供利用打下基础。

第四,要及时指导新型社会组织建立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办企业、民营企业不断产生,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不断产生。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流转经营中心这样的中介组织。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紧密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发展、新变化,及时指导和帮助村办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中心等各种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及时建立档案,把它们形成的档案及时纳入到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当中来。

第五,要热。指导和帮助农业经营大户、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文化遗产继承人、农村各界名人等建立家庭档案。这些人的家庭档案,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帮助他们建立档案,是档案工作者新的有意义的任务。档案部门应该热心地为有建档条件和要求的农村典型户建立家庭档案,以进一步丰富农村档案资源。

第六,要确保乡、村两级档案的保管安全。档案收集齐全后,很重要的是要保管安全。只有这两个“全”都做到了,档案资源才是完整的,所以确保乡、村两级档案的安全也很重要。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想办法。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来确保乡、村两级档案的安全。要以一些地方目前正在进行撤并乡镇、农村社区化建设或新的大行政村建设为契机,争取把乡、村档案室建设纳入这些建设规划中统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村村建立专用的档案室;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村委会办公室或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内建立档案柜;实在没有保管条件、村级档案安全得不到确保的,也可以采取村档乡管的模式,把村级不常用档案和重要的档案集中到乡镇档案室管理。各级档案部门要千方百计,开动脑筋,在改善乡、村两级档案保管条件方面想一些办法。对于有条件的乡和村,要鼓励、引导、推动、促进他们自己改善;对于没有条件的乡和村,要想办法给一些支持和帮助,带动他们改善。总之,一定要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的安全,决不能让费尽千辛万苦收集起来的档案再因保管条件不善而毁坏损失了。

(四)以有效服务为重点,建立方便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档案利用体系。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其他各项工作,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手段,改进服务形式,努力建立起方便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乡、村两级档案利用的重点是乡、

村两级的干部和群众+要把利农便民,方便本乡、本村利用作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来考虑和安排。在已经实行卡寸档乡管的地方,要用有效的办法解决各村档案的日常利用和方便村民利用问题。各级档案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档案价值与作用的宣传力度,提高涉农部门和广大农村干群利用档案的意识和自觉性,培养服务对象,培养用户。要进一步修改不利于各方面特别是普通农民利用档案的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降低利用门槛,方便群众利用。要主动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宣传介绍档案信息,让普通农民知道哪儿有什么档案,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利用档案去解决。档案管理人员要热情服务,对利用者热心解答问题,热心提供档案,跟踪利用效果,开展深入服务;还要加强主动服务,围绕乡、村的中心工作,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或者利用档案办一些小型的展览,在乡、村行政中心和农村集市上展出,宣传乡情、村情,宣传乡、村的重点工作,宣传乡、村的典型人物,宣传乡、村的发展变化等。

第二,要积极开展送文件下乡、送电脑下乡、送软件下乡的活动,以方便农村的档案利用。地县两级与农村联系较紧,地级或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把地、县两级政府每年新公开的涉及农村的政策性文件,本级档案馆收藏的、可公开的、目前农村急需利用的档案信息等,复印分送到乡、村两级档案室;有条件的还可以为乡级甚至村级的档案室送电脑,送电子档案,送档案管理软件等,以丰富乡村两级的档案内容,方便乡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利用档案。

第三,要积极搭建新型的农村档案利用网络。目前,其他有关部门已经在农村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网络等。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同有关部门沟通合作,利用这些公共信息传播网络。上载档案内容或档案目录,传播档案信息,方便农村的档案利用。国家档案局初步有个设想,准备下一步向有关部门争取实施“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争取由国家支持,在乡、村两级档案室配备计算机,或利用已有网络,上载档案信息,促使全国乡、村两级档案室普遍运用计算机网络利用档案,实现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实现广大农民利用档案一般不出村的宏伟目标。估计会有很大困难,但也有实现的可能。我们会积极争取。希望各级档案部门也一起向本级有关部门争取,谁先争取到谁就可率先实现这一目标。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而且所需的资金量也不是很大,在一些地县,甚至一些省市,很快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县以上范围,谁先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本地区所有乡和村档案室配备电脑,上载档案,让农民在本村通过点击鼠标利用档案,到时我们就到谁那个地方去开现场会。

第4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任务,目标,管理,利用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工作体系。

2、目标任务

2.1、成立档案工作机构

乡(镇)、村两级都要成立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各镇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副书记具体负责,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为乡(镇)、村档案工作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各种实际问题;乡(镇)党政办公室作为乡(镇)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并在管好用好乡(镇)机关档案资料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乡(镇)所属单位和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由乡(镇)副书记主管,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村文书具体做好档案工作,确保市、乡(镇)、村三级档案工作机构健全完善。

2.2、建设标准化档案室

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达到“五有”: 有场地、有专人、有制度、有设备、有服务。为此,乡(镇)、村两级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在改变现有档案保管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立适合农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场所,为农民群众服务。另外,为了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全市各村档案室都要具备“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的基本要求。

2.3、广泛收集档案资料

收集档案资料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发挥文秘人员、历任村干部、离退休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全面广泛挖掘收集建国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各种工作活动所形成的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特别要重视收集村级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村级事务管理、现代农业生产、特色品牌产业、土地林地流转、集体资产债务管理、国家支农补贴管理、救灾救济、宅基地、低保、合作医疗、人口计划生育、新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文化建设、历史沿革、党员档案、村民档案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照片、声像、实物等档案资料。同时,在整个收集过程中要多主动和市上相关涉农部门联系,尽最大力量收集散存于民间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比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村容村貌新旧变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及条件明显改观,且有鲜明对比特征的珍贵照片等,并做到随收随安全妥善保管。

2.4、实行规范化档案管理

特别是村一级会后要立即组织人员对所积存档案进行清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交和销毁,彻底消灭档案工作空白点,坚决杜绝成捆、成堆、成卷随意放置的混乱现象。所有档案资料必须统一集中管理;乡(镇)对村干部任免时,要指派专人及时对档案进行移交(监交);行政村撤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

2.5、积极开展查档利用

收集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各村档案机构要积极开展查档接待工作,耐心细致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要整合档案及各种信息资源,由单一的档案服务向文件服务、信息服务拓展,逐步实现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把村级档案室建成档案资料保管基地和档案信息利用中心。

2.6、抓点带面,整体推进

为了扎实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标准要求,决定年内抓好城郊乡农业农村档案创建工作,以此整体推进全市乡(镇)、村积极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3、工作要求

3.1、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0活动,其核心就是认真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资料是我市“三农”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见证,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有参考、经验借鉴、史实查证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有关部门、行政村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了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书记范示富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刘东惠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为此,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要细化目标责任,落实具体措施。

3.2、切实履行职责

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召开创建工作专门会议,尽快安排部署本乡(镇)及本单位创建相关工作,并作强做优。各乡(镇)及行政村要积极主动,协调各村切实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要于10月底前完成档案工作示范点的建设任务,11月底前市创建工作示范乡(镇)领导小组将对其全面进行初验。

3.3、强化监督检查

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档案工作示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与农村各项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检查、同验收。乡(镇)档案领导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标准要求,巡回各村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市档案局将密切配合,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业务指导,促进创建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对于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第5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file, a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by society.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agriculture file.

关键词:农业档案信息资源;新农村;档案工作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agricultural file;new countryside;file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67-02

0引言

目前,我国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尚还处在低水平认识、低层次开发和低质量标准发展状态。资源闲置,开发迟滞,产品搁置的管而不用,编而不研和开发多,利用少,效益差的问题普遍存在。诸多档案的原有价值实现不了,内容价值挖掘不出了,如不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势必会阻滞农村档案信息的传播和转化,延缓农业大跨越发展。怎样才能将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这一事关国家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服务性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研讨如下:

1抓住一个开源

农业档案信息开发源即为馆室藏农业农村档案。县级农业档案主要分布在县乡农、林、水、畜、机等涉农部门和行政村,由于农业档案形成的地点机关、空间不等,时间长短不一,课研成果不同,加之人员活动分散、单一,故归档材料不够齐全完整。特别是行政村。室藏多为会计档案,门类少、数量小、内容单,结构不合理,农业档案和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贫乏,信息资源先天不足。充分的信息资源和丰厚的物质基础,是做好开发工作的首要条件和必要保证。我们在档案开发的同时,一定要抓住开源,注意加强对档案信息库的培植。要丰富室藏内容,优化信息结构,增加信息含量,仅仅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建立多门类、多载体的农业档案;要完善立卷归档制度,认真抓好农业经营、土地承包、农村科技、乡镇企业和农村产业化等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坚决杜绝档案资料的流失和散失;要拓宽档案资料接收范围和档案信息的来源渠道,广博征收有关农业生产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档案资料,使档案资料的来源由过去的被动性收存变成开放型发掘;要在建立业务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档案的科学分类和系统整理,完善多方位、多角度检索工具,增加检索和深度和广度,保证档案信息的快速存贮和准确传递。

2实现二个转变

2.1 转变服务思想长期以来,档案工作存在着重保管轻利用、重守摊轻编研和档案工作重视为村政建设服务,轻视为生产经济服务;重视为领导决策服务,轻视为农业科研服务;重视档案资源的自我开发、自我利用,轻视档案资源的共同开发、共同享有的思想与观念,使档案人员的开发意识不强,模式陈旧,手段落后。系统的编纂研究和深层次的开发挖潜很少。这种低水平的开发服务,同我国农村产业化、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形势与数量多、范围广、专题性和系统性强的利用需求相差甚远。要适应跨世纪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待客上门的服务思想,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改变管用脱勾的思维定式,变被动为主动编研;改变封闭保守的开发意识,变档案信息的独家开发为共同开发;改变自给自足的利用观念,变档案资源的为我所用为社会共享。

2.2 转变价值观念档案信息开发者的价值观应为寻求最佳的开发形式和手段,以最小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最多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然而习惯性思维却常常把开发者的价值基本定式于求必应的无私奉献,片面强调服务意义上的价值而忽略了实际效用方面的价值。只要有者需要就可动手开发,很少考虑和问及选题开发的意义、内容价值的含量、产品成果的效益和投入产出的比例。从而出现了不管投入的草率开发,不问效果的盲目开发和不求产出的形式开发。回看我们的编研成果之所以有相当数量被冷落搁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发者的价值观所致。因此,在信息资源开发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讲价值求效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瞄准农村经济这个主战场,没有现实利用价值意义的档案暂缓开发;较比价值量大、应用广泛的农业科技档案要先开发;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档案要多开发。要在确保正确价值取向的前体下,充分利用好农业档案资源,尽力发挥其新效用,实现其价值增值,为科技兴农和富民强县做出贡献。

3建立三个体系

3.1 建立开发服务体系即建立一个以档案开发者为主,以档案利用者为辅,以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立项开发、产品推广、利用反馈与产品实效研究为工作内容的开发服务工作体。目的是满足社会利用的需求,实现档案信息快速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现在看,农村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还基本处于相互脱节状态。开发者管编不管用,利用者讲用不讲研,往往多的是开发者的主动编研与利用者的被动接受,且编了,用了,就算了。开发目的、需求动机与成果的实际运用难以形成一致和统一,降低了开发效力。建立开发服务工作体系,将开发者与利用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形成共识与合力的基础上,实行超前服务和跟踪服务,即可以充分表达出利用者的需求愿望,准确及时的给开发者以鲜明的主题思想,使其选择有价值的资料去反映实现主题,优化产品质量;又可以发挥开发者的职能和作用,帮助利用者增强对信息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利用效果,激发和扩大开发的社会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发者与利用者的相互配合,共同总结研究开发技术与经验,探索开发利用的规律、特点和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开发工作。

3.2 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农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尽管在县级已开展数年并多见成效,但在文献加工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因所需的档案资料短缺,所寻的网络信息阻滞,而贻误开发利用的好时机。正是由于县级农业档案信息管理分散,传媒手段落后问题的存在,使开发主体对开发客体的信息含量及内容价值认识、把握不够充分、准确和清晰,从而造成开发产品质量低下。建立以农业、农村档案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网络,旨在开发者与利用者之间架起一条信息的桥梁,使区域内的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管理集中化、传播现代化、开发系统化、利用综合化,宽阔流畅采编渠道,方便快捷资料撷取,进而加大农业档案编研资料借鉴参考的知道价值和网罗度,在区域内形成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效应,最终达到活化农业档案信息,为农业科技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之目的。建立农业档案信息网络体系,首先要建立起以县农业主管部门为依托的,囊括全县农业农村档案的系统档案目录中心,以便在宏观上把握整体资源优势,熟悉开源内容,明确息流方向,择优价值取向。进而建立和完善纵向联网、横向贯通的,以档案馆室为主体,以涉农部门为纽带,以乡村农户为基础的农业档案信息网络。从形式上合内容上完整、规范农业档案信息的管理、交流与运作,充分利用有用资源为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适用的档案信息服务。

3.3 建立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档案有效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对农业档案开发工作实施目标管理,主要是对开发利用工作实行纵向挂钩、横向协调,管理成网,互相制约的办法,通过确立工作目标结合激励机制、制衡机制等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推动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卓有成效的进行。实施目标管理,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要结合工作讲求实际与实效。建立领导分工责任制,使领导责任清晰,权力分明,保证开发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顺利进行;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将开发利用工作的质量化指标与效益指标列入单位分管领导与具体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之中,保证开发工作有计划、有措施的稳步进行;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开发责任,落实编研任务,保证立项开发产品有质有量按时完成。同时还要相应地建立工作检查监督制、开发成果讲评制、利用效益奖罚制等,确保编研工作目标责任到位,工作任务到位,手段措施到位,成果效益到位。

4做到四个开发

4.1 适时开发这是档案开发利用的时空性要求。档案文献编纂资料的利用如同档案利用一样,有其一定的条件性与时间性,离开了文献利用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即使是再好的开发产品也难以收到好效益。适时开发,要求我们把握农村工作利用需求的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一切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有价值的开发成果及时、准确地传送到最急需的利用者手中,以求得最有价值开发成果的最佳利用效益的实现。

4.2 重点开发这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点性要求。农村档案的利用有其一定的层面性和特殊性。要在内容广泛、数量浩繁的农业档案信息开发的系统工程中,把握农村档案利用的基本层面,突出农村工作的重心,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题开发,即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又符合农村建设的实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农业档案开发的重心与重点。所以,我们要把能够牵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产发展的各要素档案放在开发的主要位置,大力开发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档案、特色经济档案、农业科技档案突出于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档案等等,积极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农场工作和产业化经营经验,努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发展质量效益型的特色农业,确保农业农村档案在符合于农村工作实情,结合于农业生产实践,贴近于农民生活实际的开发中得以充分的开发和运用。

第6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业补贴;农村经济;非农产业;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60-03

一、问题提出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通过价格支持、财政补贴、贷款优惠等手段,对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给予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补偿。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重点是“四项补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从经济层面看,“四项补贴”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对流通环节的补贴转向生产环节的补贴,暗补转向明补,能更好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更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也标志着“黄箱”政策开始向“绿箱”政策转变,更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符合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趋势,有利于与世界通行的农业保护做法接轨;“四项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短期内缓解三农问题起到一定作用;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有利于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促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同时,农业补贴改革还具有强大的政治效应。农业补贴政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酝酿出台的再分配政策,有着明显改善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的政治指向,转变了以往国家“索取者”角色,改善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1]。

正因此,中央实施以“四项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农业补贴政策,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的高度好评。但在热评政策的同时,我们应冷静看待该项政策对农民增收以及破解三农问题的作用。从长远看,该政策还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难于持续。2004年,中央政府花费118亿元直接补贴农民,使农民人均增收14元。如果2005年以同样的补贴力度延续该政策,其结果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为零。换句话说,对农民增收起作用的是对农业补贴支出中的增量部分,若要在往后的年份中,据此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话,补贴经费只有年年加码、层层加码。这样的政策即便是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财政实力较为雄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承担起来尚且压力不小,更何况是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仍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因而,我国的这种补贴政策对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是非常弱的。第二,会引起粮价下跌而抵消对农民增收的作用。2004年中央政府通过“三项补贴”使农民人均增收18元,但这只是短期效果。长期看,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增收18元中很大部分会流转到粮食消费者的口袋中。其原因是,如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对粮食生产者来说,就等于降低了每亩耕地生产粮食的成本;粮食成本下降,必然导致粮食丰收;而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粮食丰收又会引致粮食价格的下跌,而且往往是粮价下跌的幅度远远高于粮食丰收的幅度,从而出现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结果粮价下跌便大幅抵消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有观点认为,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价格支持政策托住粮食市场价格。笔者认为,短期内可以托住,但长期看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是拗不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2]。1998―2002年的实践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第三,会刺激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在目前我国农民还占绝大多数,农业劳动力比重远高于农业生产总值比重,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会吸引大量的已经转移的劳动力回流,这是逆经济规律而动的,不利于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例如,据笔者调查,全南县2004年在农业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已使2 000多名外出打工人员“回流”到土地上来。

综上所述,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政治效应大于经济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对破解三农困局的作用依然有限。为此,必须立足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破解三农问题之目标,继续探寻并选择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和补贴规律的农业补贴方式,完善农业补贴体系。

二、具体方案

方案的基本思路:在保留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前提下,我国新增的农业补贴资金主要投向在农村从事加工、储运、商贸、金融、保险、教育、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等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甚至政府的投资可以占据较大比重;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后,政府既不要求上缴利润,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但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招聘的劳动力主要来自农村,二是每年拿出利润的若干比例投资所在农村的公益事业。同时,对农村中小企业的补贴还可以配合使用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该补贴方案的主要载体是农村中介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协和农会等创办的企业,主要目的在于启动和撬动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

该补贴方案优势之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这种补贴方式实施后,大大提高农村的资金回报率,将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向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带动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迈进。随着农村二产和三产的发展,农村经济总量的扩张,带来农村二产和三产就业机会的增长,也激励农村企业招聘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较低和收益较低的农业部门开始加速流向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收入较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引起农村就业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其结果是,一方面持续提高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农村和农业就业不充分的困境,随着人均耕地的增加、规模经济的拓展,也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农村社会结构的升级,部分村庄就地发展成为城镇,部分村庄就地改制成为集团公司或集团公司的一部分,部分村庄融于一个大都市乃至一个大都市连绵带之中,部分村庄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导致逐步衰落甚至消失,也有部分村庄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提升,必将引起农村社会的急剧变化,其社会转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得非常丰富。可能引发的变化,今天我们还很难想象,但是其中一条是肯定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现在国内也有不少村庄由于工业的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案例。

该补贴方案优势之二: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这种农业补贴方案,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其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有利于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财政补贴的农村非农中小企业,主要是面向农业的尤其是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绝大部分是为农业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如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服务、信息咨询、保险、金融、储运、销售等。二是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通过补贴的企业,规定必须保证部分利润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有利于水利、灌溉、桥梁等农业生产条件的完善。三是有利于农业规模经济扩张。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不断减少,从而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当务农劳动力变为非农劳动力,他们就由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导致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内移和需求曲线外移,农产品价格随之上升,从而提高农业的效益。

该补贴方案优势之三:有利于农村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应该由政府来承担投资的责任。尤其是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纯公共物品,如大型水利设施、大江大河治理、农村通讯、科技、环保、农村教育等必须由国家直接投资。然而,面对巨额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资,要全部由政府承担,我国还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一方面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品投资力度的同时,实施“一事一议”制度,即充分发挥农民自我建设的能力。然而,由于政府的投资短缺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高额的交易费用等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公共品严重短缺,严重滞后。如果实施这种农业补贴方案,把具有区域性的农村公共品建设的主体由政府和农民转向受政府补贴的农村企业,一方面落实了农村公共品建设的直接投资主体,便于落实权力和责任,便于监督和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建设农村公共品的建设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真正做到政府在农村公共品建设上,以有限的财力带动源源不断的民间资金,增强了农村公共品可持续建设的能力。如果该补贴方案,在规定受补贴企业的公共品建设责任的同时,赋予它们组织农村劳力共同建设的权力,将更有利于发挥农村劳力对建设农村公共品建设的作用。

该补贴方案优势之四:有利于降低政策实施成本。我国当前农业补贴的载体是千千万万的农户,因而政府必须与千千万万的农户直接打交道,所以政策的执行成本居高不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有效率的补贴往往是企业载体的补贴,这也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成本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笔者提出的补贴方案,补贴的载体由原来的农户转向企业,这样,面对的是数量较少、财务制度比较透明、信用状况容易掌握、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组织,这必将大大降低政策的实施成本。同时,实施这种补贴方案,有利于受补贴的企业或中介组织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有足够的动力监督这种补贴方案实施,这样又能降低政策的监督成本。

该补贴方案优势之五:更符合WTO规则要求。我国已经加入WTO,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守WTO规则。WTO规则框架下的农业补贴政策包括“绿箱”政策与“黄箱”政策。“绿箱”政策是那些对农产品贸易没有扭曲或者影响很小的措施,如对科技、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资。这是世贸组织所许可的。“黄箱”政策是那些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明显扭曲影响的国内支持政策,如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3]。WTO《农业协定》的“黄箱”政策中规定,因“黄箱”政策措施是直接与生产有关、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造成不平等竞争的政策措施,要求成员方必须削减。这就要求我们未来的农业补贴措施的主体应该是“绿箱”政策。因对农村非农中小企业的补贴,目的在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公共品的建设,所以,该补贴方案是不与生产直接挂钩、对农产品价格不会产生直接影响的农业补贴,属于典型的“绿箱”政策。

该补贴方案优势之六:有利于农村发挥比较优势。中小企业具有以下优势: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能较好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就业门槛较低,对低文化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的就业限制比较少;技术起点较低,投资需要较少,易于创办;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都是依赖于当地资源和市场。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非常符合农村劳动力数量丰富质量不高、资本来源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如果政府补贴农村中小企业,并放宽中小企业进入门槛,松绑对中小企业的规制,减少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农村中小企业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该补贴方案优势之七:顺应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通过政策补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也符合时展潮流。其一,当前世界工业正处于制造业与生产业高度一体化时代,仅仅走加工组装制造业的发展,一来这样的产业利润率低下,会走向“流汗经济”,二来因缺乏相关服务业的支撑,就加工组装制造业本身也缺乏生存发展的条件。而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能快速提升生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使“流汗经济”和“灵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4],从而推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二,我们正处在工业化组织模式由福特制生产方式(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为特点)向弹性专精生产方式转变的时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变化很快,产品生命周期大幅缩短,市场日益走向个性化消费。对此,传统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很难适应市场需求,而以中小企业集群为形态的弹性专精生产方式日益繁盛,呈现补充乃至替代福特制生产方式的趋势。我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各个独立的企业生产工业品链条中的一个工序、一个零件,从而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对于提升我国的工业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配套措施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关乎能否破解三农困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持续和谐的一国宏观战略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中的权宜之计。我国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除了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外,还可以配套使用税费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手段加以推进。

1.建立农村中小企业税费政策支持体系,降低农村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是各国政府支持、保护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我国可率先在农村建立对中小企业的税费支持体系。当前的重点是:第一,实施税收优惠。参照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对受农业补贴支持的农村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如在法国,政府规定,凡是到欠发达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一般可以减免80%的税额。同时还可实行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投资减免、延期纳税等做法,降低农村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第二,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前政府各部门对中小企业征收了大量的合法和不合法的五花八门的费用,使中小企业的负担居高不下。为此,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当前应在农村进行新一轮的税费改革,对现有的林林总总的收费项目,确实符合税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统一归并为税,不合理不合法的乱收费乱罚款坚决废除、坚决取缔。

2.建立面向农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确保农村中小企业的一定市场份额。对中小企业给予政府采购支持,是市场经济国家通常的做法。如美国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比例较大,联邦政府每年采购合同中有30%的份额直接给予中小企业。加拿大政府规定,联邦和省政府以及官办公司每年采购的货物中,必须从加拿大本国的供应商那里优先购买,其中要有一定比例给中小企业,成为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我国财政部门应当建立面向农村中小企业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开披露政府采购计划,确保农村中小企业及时、准确了解政府采购计划,积极参与政府的相关招标活动,从中获取商业机会。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确定一定比例优先安排向农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工程或者服务,扩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产品采购规模,扶持农村中小企业成长。

3.率先在农村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融资难。农村有不少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能人,也有不少市场空间大、利润回报高的项目,但由于受到资本短缺约束,导致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因此,必须尽快制定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优惠措施,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扶持。第一,鼓励农村发展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的小型金融机构,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国际经验表明,对中小企业来说,最适合的融资方式是以中小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当前国家降低了农村设立银行的门槛,从实践看,还需要进一步放宽。重点是,通过打破只有商业银行才能作为大股东的限制、提高单个投资人的股权比例上限等放宽政府管制措施,进一步鼓励创办村镇银行;打破农村金融业的所有制歧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积极投资农村金融,探索社区基金或类似的社区性金融机构,推广小额信贷机构,重塑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互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第二,建立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信用担保制度是一种为解决中小企业信用度低、融资难、担保难而建立起来的信用补全制度。我国应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继续推进信用担保体系的试点工作,为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应当拓宽农村的抵押品范围,可以首先探索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用于抵押。

参考文献:

[1] 李伟毅.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效应和完善思路[J].农业经济管理,2006,(3).

[2]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第7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__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__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__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__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云南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村级建档升星级工作。村委会(社区)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村委会(社区)文书要担负起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行政村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二是各村委会(社区)要积极筹措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好的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至少要有一组档案箱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要以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已完成升星级验收的要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安全保管、提供利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还未开展升星级工作的,要按照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升星级验收工作。各村委会(社区)要建立健全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四是要注重加大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力度,并按时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五)加强指导,提高农业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创新服务机制。档案部门要按照“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总体要求,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任务,结合实际,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规划,并不断去发展和完善;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乡镇、村干部及农民的档案意识;要加快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三农”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逐步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由乡镇、村委会建档工作向整个农村经济社会档案工作转变,实现“三农”档案领域的拓展。二是要加强督查指导。要针对乡镇、村委会(社区)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变动频繁等特点,以通俗简明实用、因地制宜的方法,采取专题培训和集中辅导的形式,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或分片辅导各村档案人员整理档案,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将乡镇和村委会(社区)档案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内容进行检查,推动乡镇和村委会(社区)规范建档,保证乡镇和村委会(社区)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三是要培育推广典型。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要进一步强化乡镇机关档案管理职能,重视抓好撤并乡镇的档案移交工作;要建立村级档案管理示范点,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及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新动向,指导和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四是要建立农村民生档案。要结合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兴农业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无公害农产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科技资料和特殊载体(录音、录像、照片、电子文件)资料的归档和利用工作。加强对行业协会、经济联社、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养殖)户等新经济组织的建档及开发利用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

第8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關键词:村级档案 档案资源 资源建设

村级档案资源真实记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及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關。正确分析当前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村级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是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历史性课题。笔者就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等几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便于对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探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村级档案资源的特点

村级档案资源有着不同于机關、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的特点,一是原始性。村级档案大多是村和村民自发产生的第一手材料,档案中原件原稿居多,如村级统计报表,会议记录等。二是相關性。村级档案资源事關广大农民群众最關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民生直接關联。如村民自治档案是村民在参与选举和被选举以及申诉个人利益等方面形成的档案;农业生产档案是农业生产中形成的耕种、收获、自然灾害、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档案;财务档案包括村民房屋、财产、低保等;档案内容大都涉及村民切身的利益,与老百姓息息相關。三是广泛性。村级档案资源领域很宽,覆盖了从民主选举、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土地房屋权属、人口婚姻及医疗保险等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伴随新生事物的出现,还催生了土地流转档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档案等等。在档案门类方面,不单单有纸质档案,有的还有实物、声像等特殊载体档案。四是特殊性。在农村档案的整理上,难以完全参照现行机關档案整理的方式来进行;在农村档案收集上,大多数时候靠村民习惯和道德规范来推进;在农村档案利用上,被动利用成分居多;在档案管理上,很少配备专室、专柜、专人,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管理手段更难以得到应用。

二、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现状

从延庆县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实际来看,采取大村、有条件的村(班子健全,有办公场所,有一定经济实力)实行村级档案村级保管:对没条件的村,采取“村档乡管”的形式。通过制发《村级建档考核标准》、《村级文书档案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等文件规范村级档案工作。截止目前,全县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级建档工作。一是将档案资源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村级档案资源为乡村经济服务、为村级示范户服务,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如小丰营村是我县有名的蔬菜标准化基地之一,种植蔬菜1000亩。“每种菜什么时候育苗、定植、施肥、打药、植保、病防等都有详细记录,每位技术人员一套明细表。”为蔬菜建立了田间档案。二是村级档案资源的利用在为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一些村通过收集保管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监督检查及村民自治章程等各项配套制度的相關档案资料,解决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决村干部“怕”公开、村务公开内容不全的问题。四是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换届选举、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组织活动、工作请示和报告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组织名册、人员登记表等档案信息资源,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当前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县村级档案资源建设总体发展是健康的,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

(一)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延庆县现有的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各个行政村均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全部达到了县级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但由于对档案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认知程度不同,产生档案的数量、质量也不尽相同,对档案的利用及编研工作开展的程度也不一致,只有少数行政村建立了展室。

(二)人员不专业。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还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村一级档案多由会计、妇女主任、村官或其他村干部个人保管。档案管理人员时常变动,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缺乏基本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知识,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

(三)设施不配套。档案保管条件没有完全达到安全管理要求。受到村级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只有个别的村有单独库房,大多数村档案室是与会计室、村委会合并用房,按照档案室的“八防”要求,大多数档案室未达到专门档案室的安全要求。少数乡镇村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不利。

(四)收集不齐全。由于村级档案长期处于管理缺位状态,特别是村级换届以后,无严格的工作交接,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选上的村干部将手中的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者是时间久了丢失了,给档案资料收集带来困难。已收集的材料内容门类不齐、数量不多。如农民承包土地明细登记册,村组集体财物登记,工程承包合同,林地承包合同等,村级自身形成的材料较少,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本应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形成。

(五)整理利用不规范。现有部分文件材料存在着载体质量低劣、书写材料不符合长久保管要求:归档整理不够系统、规范等问题。缺乏档案检索工具,既不利于档案资源有效开发,也不便于档案的查阅利用。

(六)经费不足限制了档案的发展水平。各行政村每年不能设置针对档案管理的预算,只是作为办公经费的一部分购买一些必需的档案装具。

究其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缺陷。由于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我们所调查的大多数乡镇领导认为,档案工作抓得再好也出不了政绩,缺乏一种历史责任感,多数村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把村级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村一级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法律法规上的缺陷。《档案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關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但由于法律对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具体的制衡措施,很难改变当前农村档案工作“散”、“乱”的现象。

三是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的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区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也收效甚微。

四是宣传教育上的缺陷。区县一级开展档案业务培训班,难以到达村一级档案人员,更难组织他们互相观摩交流,导致村档案管理人员见识不广,视野不开阔,业务工作水平难于提高。

四、加强农村档案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档案管理措施

1.强化村级档案意识。村级档案是各个行政村历史的见证,是村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内容,要加强村级档案人员档案意识,使档案工作深入人心。

2.拓宽思路,加强档案的收集。农村中凡是反映农村的发展、变化、历程的各种形式的档案是村级档案工作的最基本的范畴,而反映本村的特色的档案材料也应是档案工作收集的内容:村庄的古迹、历史变化、景点、古树名木、传说故事、老人的口述资料、村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等。同时鼓励农民建立家庭档案。

3.提前介入,主动收集档案。档案工作要主动、抓机遇,村里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点工程、重要人物等活动,档案人员应做到提前介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平时收集与现场收集相结合,对内收集与对外收集相结合,随时收集或活动结束时集中收集,避免盲目被动接收,做到有的放矢。

(二)适度投入完善村级档案室综合功能

充分发挥村级档案室的作用。村级档案室要建设成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宣传站、农村工作的服务站、档案工作的文化站、城乡一体化的联络站。

农村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社会性事业,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自身效益很少,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档案工作的投入,发挥档案文化优势,村民走进档案室既可以了解村庄的发展变化,寻找本村历史的印迹:也可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村民遇到问题还可以到档案室查阅档案,使村级档案室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

(三)健全业务标准

首先,建议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会同各有關业务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符合实际,适应发展需求的农村档案资源管理业务标准和规范,抓好农村档案资源法规体系建设。其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专业主管机關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档案资源建设的法规、标准,使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工作能够在法规标准的指导下,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三,要建立健全村级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积极探索农村档案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执法监督

第9篇:农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为干部群众架起了“情感桥”

为全镇百姓建档案,是近年来大阳镇政府关心群众生活疾苦的一项创举。目前,34个村情档案和6697户村民的户情档案全覆盖。

镇村干部通过人户调查,对农民联系方式、身份证、劳动力、耕地面积、存栏牲畜、家庭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给一家一户建立家庭档案,彻底改变了过去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的状况。镇村干部根据每一户的具体条件,给他们量身制订了致富计划,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人。

包村干部靳杨记、大学生村官李中秋在建立档案期间,走访了兰里村140户农户,召开了8次党员干部会,提出了10多条兰里村经济发展建议,帮助兰里村确定了发展核桃种植的调产工作思路。他们说:“给农民建立家庭档案,走访农户,这是补经历、补能力、补感情的课堂,更加拉近了我们和村民的距离。”

建立档案期间,全镇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3万余户,覆盖98.2%的农户,建立农民家庭档案6697册。上阳村村民杨胜景说:“现在的镇村干部经常来家里坐坐,嘘寒问暖,我们见了他们可亲了。”

为领导决策架起了“明白桥”

近年来,大阳镇以档案数据为支撑,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65个民主管理制度。镇党委、政府领导通过查阅档案,了解清楚了全镇的物产、人口、土地、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通过综合汇总、分析,修编了新的大阳镇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农业立镇、工业富镇、旅游活镇”的战略目标和“提升三产、做强二产、调优一产”的发展思路。针对农民缺技术、缺信息的实际,镇里组织开办了农民致富技术培训班,利用“能人档案”组建了各种专业技能服务队,有力提升了村级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农户家庭档案,包村干部做到农产家庭情况“七清一明”,即家庭人口计划生育清、人均收入清、畜牧业状况清、房舍结构清、农机具清、卫生保健清、教育状况清和经济发展思路明。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随着农户信息的变化,每年定期更新。镇党委书记孙杨毅说:“每年我们对农户家庭档案信息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全镇农牧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当年的工作措施。”

在建立和完善农户家庭档案中,大阳镇党委发现,40%的农户反映农业科技致富信息少,25%的农户反映技术管理跟不上形势等问题。对此,已经集中安排科技讲座21次,涉及全镇34个村,并通过镇机关创建的移动飞信平台,定期向各村传播各类农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受到村民普遍欢迎。

现在,农户家庭档案,成了全镇农民的另一本“户口簿”,成了包村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工具书”,成了镇党委、政府决策的“资料库”,成了镇党委、政府做决策的“明白桥”。

为农民架起了“致富桥”

农户家庭档案,为全镇的养殖大户建立了“户口簿”,每年的春防和秋防两大战役中,镇、村两级防疫人员就会根据档案数据逐村、逐圈、逐群、逐户、逐个进行排查防疫,不漏掉一个空白点,防疫密度达到100%。

农户家庭档案,还细分到建立苹果树档案、核桃树档案,有力促进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老母村的果农看着苹果园里长势良好的苹果,激动地对我说:“以前。苹果树霉心病、腐烂病时有发生,急得我焦头烂额。现在,多亏了镇上建立的苹果树档案,里面什么季节施什么肥、用量如何,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我再也不用发愁了。”在上阳村阳光红苹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SOD苹果质量安全档案被社员们称作高端消费市场的通行绿卡。只要有客户来谈生意,果农们就会拿出档案记录本给客户看,而客户看过后,大多现场拍板,一笔生意就这样谈成了。

能人档案的建立,为全镇的劳动力转移和创收发挥了极大作用。上阳村的果树专业技术人员,除了每年在本村为果农服务之外,还经常去周边的苹果专业村讲课。

刘玉成是张家庄村的手工剪纸能人。大阳镇党委、政府利用苹果采摘节为他个人举办了手工剪纸艺术展。通过作品展览与网络宣传,他的作品被社会所认可。2012年,镇党委正积极帮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了这些能人档案,按图索骥,近几来,大阳镇向各企业输送技术人员1000余人,包括电焊、汽车维修、电脑技术人员等,为企业解决了技术人员短缺的难题。

山西尧都农村商业银行大阳支行行长王蒲红说:“自从大阳镇有了农户家庭档案,我们心里就有了一本账:给勤快、诚信的农民多贷款,有效避免了贷款风险。2011年,大阳村郭先平办了一个养鸡场,缺少周转资金,人村客户经理查看农民档案个人诚信记录后,发现她讲信用,为她贷款2万元。2011年,郭先平净赚1万多元。”

据统计,建立农户家庭档案后,农民贷款方便,还贷积极,当地信用社业务量大幅度提高,2011年,发放农业贷款百万元,还贷率高达90%。

为邻里架起了“和谐桥”

农户家庭档案,也记录了邻里纠纷、孝敬老人、参加公益事业建设等信息。

某村的一户村民李某不孝敬老人,在家庭档案登记中,镇村干部对这一情况进行了严格登记,李某后来担心这一记录将来影响儿女的婚姻大事,于是赶紧到村干部家中认错。把老人接回家里尽孝。村干部在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在孝敬老人一栏中给他记上了合格。

2011年5月,官雀村村民杨某做农活时发现自家的土地面积少了许多,再看邻地村民邢某的地则明显扩大了。于是,他找到邢某,要求归还多占的土地。邢某认为是找茬,坚决不同意,俩人推推搡搡,眼看一场打斗就要发生。这时,村里的档案员碰巧路过,立即制止住双方,从农户家庭档案中调出了全村分地时的地籍档案和土地承包档案,并带上尺子和他们一起现场测量,根据结果重新确定了地界。后来,杨某、邢某对村档案员耐心的调解工作感到满意。一个小小的档案,化解了一场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