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

第1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住建部近日《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标志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通知》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办法》要求,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等条件;《试点指标体系》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4个一级指标。

无锡获批TD-LTE试点城市

无锡市政府日前宣布,无锡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家TD-LTE(4G)扩大规模试验15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也是继南京之后,江苏省的第二个4G试点城市,目前,无锡移动已初步建成TD-LTE试验环境。根据规划,2013年2月,无锡市民有望体验到4G网络,年底将实现全区热点区域全覆盖。TD-LTE的高度带宽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的融合,可支持高清视频监控、高速无线上网、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涵盖娱乐、办公和媒体应用等各个领域的集团客户业务应用,能实现与政府、媒体、银行、证券等机构和行业的联合,包括交通、医疗等频道服务,全面覆盖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各方面需求。在外向型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发展TD-LTE产业预计可为无锡带来近百亿元的投资,带动数百亿元的产品销售和近千亿元的应用开发,对无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暨经验交流会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张少彤公布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张少彤介绍,2012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进一步细化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民生服务的评估细则,并加强了对政策引导、新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考评。分析2012年的采样数据,我国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的可用性和内容丰富度显著提升。部委、省级、副省级政府网站链接可用性由2011年的84.5%上升至98.7%,基本消除错链断链问题;地市级政府网站服务功能可用性、互动功能可用性分别达到93.9%和90.4%,比2011年分别增长32.1%和30.6%。此外,政府网站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国地市以上政府网站中,超过七成能够结合各个民生领域和面向企业的基本服务领域用户需求梳理政府资源,优化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专题专栏,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重点需求。

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开幕

以“智慧城市开启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提升市民知晓度、增强市民体验感、扩大社会参与面的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开幕。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慎海雄,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戴海波,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张维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艾宝俊、慎海雄还向第一批上海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授牌。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为12月4日至14日,举办主要活动近20场,包括2012年智慧社区研讨会、移动互联网应用培训开班仪式、《我身边的智慧城市》巡展宣传活动、“智创未来 慧享生活”――上海市智慧城市应用程序创意设计大赛、无线城市科普宣传活动等重要活动。

上海推进法人单位“一证通用”数字证书

为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上海采取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法人单位免费提供“一证通”数字证书,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工作,政府部门数字证书多头发证、多头管理弊端可望彻底改变。2013年底前,上海各类法人将有望只用一张“法人一证通”数字证书,代替之前政府部门发放的各类数字证书,在政府网站上办理审批、年检、报税、社保、政府采购、工程报建、招投标等各类网上办事业务。这对于基本只使用一张数字证书的市内56万户中小微企业减负效果尤为显著。据悉,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是纳入本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信息化应用项目,通过统一证书应用标识和接口,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证书互认,为各类法人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业务系统在线办事提供统一数字认证服务,全面推行“一证通用”。

《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

近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正式《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2012)》(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全球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并对上海的智慧城市前景提供了展望和解析。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新华社副总编辑慎海雄等出席会,并为“上海新华智慧城市研究院”揭牌。目前,智慧城市体系范畴还处于探索阶段。《报告》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案例,以上海为样本,强调建设智慧城市的“独特性”与“示范性”,通过横向比较、纵向剖析,关注特大型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综合系统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特殊意义、示范作用与辐射效应。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拉近受众与“智慧城市”距离。《报告》认为,整体看,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资源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产业体系以及智慧安全保障等5个主要方面。

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举行

近日,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系列活动先后在普陀区、杨浦区和闸北区举行,并顺利闭幕。活动围绕“两化”融合联动、促进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石伯明作了上海市“两化”融合的宣讲;并邀请上海市智慧城市促进中心介绍了普陀、杨浦、闸北三区2011年“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发展评估报告。各区还就各自特色,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演讲。普陀区信息委邀请了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何积丰作讲演;杨浦区围绕“推进两化融合联动,促进数字园区建设”这一主题,邀请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戴开宇教授作演讲。培训活动闭幕式在闸北区举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健、闸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龙斌等领导致词。闸北区“融合创新、转型发展”论坛的结束,标志上海市两化深度融合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宣传培训活动历经近五个月,途经浦东新区、宝山、松江、杨浦、闸北等两化融合实践区后缓缓落下了帷幕。

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

第2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待掘金矿

数字城市产业非常庞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数字政通公司是数字城管核心应用软件的开发商,总裁吴强华告诉记者说: “数字政通的发展并非坦途,2005年才迎来企业的转折,当年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依托平台被建设部在全国推广,企业从此获得长足发展。”吴强华说,截止到2007年年底两年时间内,这个170多人的公司在全国实施的数字城管系统已有32家。

数字政通成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第一批摘到果子的企业,同样得到机会的,还有多普达、中国移动等数家产业链上的企业。

但是,数字城管是城市信息化中先行“落地”的一个典型,还有城市应急、数字国土、数字林业、数字流域、数字医疗等若干个与城市信息化相关的项目也正在投入建设, 数字城市一度被比喻成一座待开采的“金矿”。

然而,让记者感到困惑的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关于数字城市产业的全面的调查报告一份难求; 探访一些知名IT厂商,也鲜有将数字城市作为一种战略方向的公司,即便是走在数字城市探索前沿的清华同方,在成立了数字城市科技公司,继而试图以M2M理念破解数字城市难题后,现在仅仅将触点落于“楼宇自控”这一角。

“数字城市产业内容广泛,凡是与城市信息化相关的都可以往里装。” 超图公司董事长钟耳顺博士感言。同样的,接受采访的人中,90%的人都表示无法衡量数字城市产业有多大,还有10%,甚至认为这个产业还没有开始成型。已经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大潮中的公司,面对如此之大的产业,大家就好比“盲人摸象”,有的摸到了象腿,有的牵到了象尾,还有的仅仅碰了一下象背。因此,大家对数字城市的体会不尽相同,也都想在这个行业中或深或广地进一步探索。

庞大的市场空间,亟待开掘的金矿,一切却都还在蓄势阶段。

纵横两个维度

“数字城市发展是一个从虚到实、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目前多集中于政府领域,还有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应用也同样值得挖掘。”今年是钟耳顺创办公司、尝试产学研一体化的第“十一”个年头,他带领超图专注于GIS平台软件的研发,一直见证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变迁。

在数字城市产业发展初期,要衡量它的产业规模时,不妨按纵横两个维度进行抽样分析,便可窥一二。

纵向维度方面,可以将城市信息化按应用领域切割开,如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医疗、城市安全等,进行抽样分析。以东城区数字城管项目为例,项目总金额为1680万元,东城区信息中心副主任倪东告诉记者: “整个项目投入的软硬件比例大概是各占一半,包括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承担的数据采集工作(200万元左右)、数字政通公司的应用软件、多普达的手机终端以及无线网络、大屏幕、呼叫中心等。” 2005年7月以来,建设部先后确定三批51个城市(区)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如果以平均每个城市(区)投入1000万元的资金做保守估算,至少也能有5亿多规模的产值。按建设部的计划,将于2010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应的投入将以百亿为单位计算,而这仅仅是城市信息化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从横向切割,把城市信息化由下而上粗略分为地理空间数据、GIS平台软件、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硬件及网络平台、应用软件和业务数据等几个层级。GIS产业是狭义数字城市的基础,那么,横向抽样就来分析GIS的产业规模。中国GIS协会给出的数据表明: 我国内地地理信息业的年产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从事GIS产业的有1万家企事业单位、30万员工。

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城市产业到底有多大,显然是一个很难轻易下结论的问题。

谁当大任?

与数字城市相关的是一个涉及多种类型企业的绵长的产业链,其厂商类型分为数据加工商(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更新和维护)、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提供商、数据库及操作系统提供商、服务器及路由设备提供商、基础网络设施运营商、业务软件开发商、工程项目集成商、移动终端生产商等,它们都将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GIS企业和传统IT厂商作为产业链上最主要的两大部分,逐渐在随着应用整合。

GIS企业的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它们在城市信息化中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数字城市建设主力军。根据中国GIS协会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约400家企业主要业务从事GIS软件研究、开发和应用,若将从事数据采集和加工、硬件设备配套、系统集成、系统应用、关联软件开发、教育培训等与GIS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计算在内,数量则近万家。然而这些公司在体制和规模上仍然是小而散、各自为政、技术规范不一,画地为牢的现象仍很严重。

随着数字城市的相关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近两年GIS专业领域中一些中小企业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在变化,它们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成为第一批走到上市路程的GIS企业。比如高德软件在2006年获得红杉资本等约3000万美元的投资,灵图公司2006年也曾融到戈壁投资3000万美元的资金,这两家GIS行业内的公司上市时间都直指2008年。吸收外部资金的融资发展模式成为国内一些GIS企业迅速发展的捷径,但处于成长阶段的GIS企业如果要玩转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传统的IT厂商而言,它们在城市信息化中的发展曲线则没有GIS企业那样突兀。这些IT厂商是因为一些传统的行业用户,比如金融、交通、医疗等的信息化建设而加入到数字城市大军中。它们大多仍然把注意力放在数字城市架构中的上层应用中。

如今,位于产业链前端的GIS企业开始向上延伸,要让GIS更好地融入到业务应用中,呼出“与IT融合的口号”,IT厂商也因地理信息带来的增值空间而眼前一亮,开始向下探索,与GIS厂商携手。

在另一个角度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医疗卫生、公众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应用开始由点、线连接成面。固守某个行业用户的企业,要将手伸到其他行业,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接受采访的用户中,很多都叹息“目前还没有一家旗舰型的能整合所有资源,提供符合数字城市共享特征策略的集成商” 。

第3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城市晚报》;《新民晚报》;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74-02

都市类报纸从异军突起到发展壮大,目前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时代,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每一位都市报人致力探究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唯一一家主要面向城市市民发行的综合性晚报—《城市晚报》,与晚报界的“重量级”“老字号”—《新民晚报》,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差距,进而可以加大《城市晚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了便于研究,现随机抽取这两份报纸的2011年11月1日—11月30日共计60份报纸作为本次比较分析的样本总体。

一、报纸介绍

1.城市晚报

《城市晚报》(以下简称《城晚》)是由吉林日报社主办发行的省级晚报,是吉林省唯一一家主要面向城市市民发行的综合性晚报。创刊于1983年,现在发行量已超过35万。城市晚报1995年被全国晚报协会评为“全国读者喜爱的晚报20家”之一。创全省发行量最大、传阅率最高、新闻时效性最强、广告成长性最快等一系列媒体之最。

2.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以下简称《新民》)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内容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新民晚报》是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晚报,前身为上海新民报晚刊,是创办于1929年的新民报五个分社、八个地方版中的一个,具有七十多年的办报历史。

二、对比研究

1.版式风格的比较

报纸是离不开广大读者的,报纸的文化价值只有在读者阅读之后才可以体现。因此,帮助和吸引读者来阅读报纸,并使读者一直有兴趣读下去,是报纸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报纸版面的设计形式就是报纸吸引读者阅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就《城晚》在版式上的安排早已经脱离了传统晚报“杂、散、碎”的编排模式,破栏、不规则栏等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了。《城晚》基本上将每个版面平均分为了4~5栏、2~3个部分,基本形成了模块式的编排形式;在标题上,一律横题,使标题与人们阅读的水平线的流程相一致,提高了报纸的易读性。头版的标题基本上都采用加粗黑体,字号也都超过了初号大小,总体看较比稳定且醒目。其他版面的标题字体也都以黑体为主,字号大小也均在初号和小初之间;新闻照片的大小相对都比较醒目,很好地增加了读者的视觉强势。值得一提的是《城晚》的一些专副刊都大量地采用了时尚活泼的图画和卡通漫画,使整个版式看起来轻松、活泼,极具有现代气息。

对于《新民》,通过抽取的样本来看,其在版式上的海派风格尽显无疑。与《城晚》那种用大标题、大图片、大板块来吸引读者的版式设计形式相比,其眉清目秀、交错咬合的版面布局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新民》基本上与《城晚》相似,也将每个版面平均分为了4~5栏、2~3个部分;在标题上,《新民》却比《城晚》活跃得多,《新民》基本上每一个版面新闻标题的字体和字号都会变化2~4种,且横列式标题与竖立式标题交替出现;在稿件的安排上,《新民》多采用“穿插”的布局结构,将一整个版面合理、有机、美观、相互镶嵌交错地结合在一起,而《城晚》在这一点上就相对的简单、呆板很多;对于不同的稿件,《新民》还比较注重对线条的使用,稿件与稿件之间泾渭分明、清晰又紧凑,而《城晚》对于不同点稿件却没有明显的分隔,仅以标题的醒目性来增加稿件的归属感,为读者的阅读带来很多不便。

2.头版样式的比较

从头版的设置上,两份报纸明显不同的风格表露无遗。笔者对比了2011年14日、15日和17日这三天的六份报纸,其中不难发现:《城晚》在头版中基本上没有新闻内容,仅是将头条新闻的巨大图片刊登在显著位置(几乎占整个版面的1/3),并配以醒目的标题文字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其次还在版面的右侧罗列了重要新闻的索引,形式也是以醒目题目的方式供读者选择阅读。最重要的是,《城晚》的头版除了刊登上述内容和报题之外,剩余的地方全部用来刊登了广告,其所占头版面积几乎相当于头条所占的面积,有时甚至超过了头条所占的面积,达到了版面的1/2之多。《新民》从整体看,头版的编排设置形式较比稳定,所刊登的新闻内容均以提要的形式呈献给读者,相比较《城晚》的形式更具有可读性和内涵性。整个头版只有头条新闻的一幅图片,且居于版面的版心位置,大小适中,不张扬,不凌乱。广告的安排位置相对于《城晚》也更具收敛性,不会使读者因为看到广告图片而对报纸产生厌烦心理。

不言而喻,仅就头版而言,《新民》给读者提供的信息量已明显大于《城晚》。头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读者接触的“门户”,都市报不仅要让读者感到有趣,而且还要让读者感到物超所值。不能否认,清晰的图片,纪实感强,可以美化报纸吸引读者,但是《城晚》把大量的版面让给广告的这种做法是笔者不能认同的。人民大学教授蔡雯曾说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头版刊登适量的广告亦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如果因为广告刊登不当而影响了新闻传播的质量,甚至是报纸形象和长远利益,那就不是小问题了。”《城晚》长时间且大面积地把头版让给广告(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了),势必会形象到新闻信息的传播,久而久之《城晚》的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就会改变,到那时再想解决对策就为时已晚了。《新民》在处理头版广告的问题上就做得比较好,广告基本上不出现在正中间,有的也只是一小块文字广告,或者在最底下的位置,从而保证了头版内容永远以新闻为主,版面的视觉中心也永远是新闻内容而不是广告画面,版面整洁、高雅,一派大报风范。

3.新闻内容的比较

城市类报纸作为地方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应传播与市民生活相贴近的各类信息,“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科技,从教育到法制,从社会生活到国际风云,从党的方针政策到市场行情变化等等,凡是市民关心的内容都要有所反应,大量反应。”[1]本着这样的标准,笔者在对抽样的两种报纸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后,发现《城晚》和《新民》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各类新闻报道的比例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笔者以样本的60份报纸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报纸在各类新闻的报道比例上进行了对比统计,新闻类别大致分为: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新闻、文娱新闻、体育新闻和评论新闻(见表一)。

表一

我们知道,都市类报纸的读者定位应该是本地区最广大的市民,因此其在新闻传播方面,不仅应当以其亲切可读、活泼丰富的版式风格和内容来吸引读者,还应当以突出其本土新闻,彰显地方特色为追求的目标。目前,全国报业市场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同传统报纸间的白热化内部竞争;其次,是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的求生存的外部竞争。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都市类报纸怎样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价值体现呢?笔者认为,以本地区的传统、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土特色,树立独有的自身品牌形象,牢牢抓住本地区的读者群,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而从表一中,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城晚》和《新民》对本地新闻的关注程度都是极高的,尤其是《城晚》。看来他们都把彰显本土特色、贴近受众、服务读者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最大程度上的体现自身的功能价值。同时,笔者将表一中的数据用柱状图表现出来如下。

通过柱状图,我们也可以发现:《新民》在加强报道本地新闻的同时,对于其他各类新闻报道的比例基本上是相对均衡的。众所周知,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其政治和经济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民》作为这座特大城市的一份都市类报纸,严守阵地,以本地新闻为主,国内、国际、财经、文娱、体育和评论新闻互为依托,牢固地树立了自身的品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而《城晚》在各类新闻的报道比例上,除了高度地报道本地新闻外,关于财经新闻的报道比例几乎相当于国内和国际新闻报道比例的总和了。“商业的力量在崛起,公民对商业的关注度也在提升,这或许就是当下几乎所有综合性日报都设立财经新闻、经济新闻版的依据”,“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够读懂财经新闻,正像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明白人民币升值、CPI指数飙升、俄罗斯小麦歉收这些事实与他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2]。因此笔者认为,《城晚》应该相对地减少一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比例,多报道一些读者更喜闻乐见、更关注的本地、文娱和体育新闻,这样才能使报纸的风格更贴近民众的生活、贴近实际,才能拥有较大的读者群。

三、总结展望

《新民》这位晚报界的“重量级元老”,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一直以来都把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为读者服务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激烈竞争如此节烈的晚报界中运筹帷幄,稳步向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拥有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城晚》相对《新民》虽然年少,但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东北地区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城晚》较《新民》而言:它过于追求“强势效应”,过多追求广告收益,而对信息的厚重度不够重视,内容的深层度也挖掘不够,虽然有年轻人的朝气和创新,但却少了老学者沉稳的气质和耐人寻味的经典风格。

《城晚》应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品牌,创新自身的独有特色,积极地在本地区构建自己的读者群。相信不久的将来,吉林的《城市晚报》一定会成为东北地区最受读者认可、最具新闻号召力、最受广告商青睐的第一大报。

参考文献:

第4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城市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21-02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多年来,一些高校分别针围绕理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培养目标,设置各自的课程培养体系,但因各院校背景不同,对于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认知存在差异,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统一框架。就学生就业情况而言,专业培养方案与就业并未建立有效对接,招生与就业之间不平衡,使得专业建设面临迫切压力;从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而言,课程设置及各科目间的逻辑衔接关系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现状,探讨城建院校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城建院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我校依托城市建设院校背景,于2013年建立了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初始目标定位为:面向我国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城建特色下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城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历时3年的实践尝试。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对专业认知不断深化。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前瞻性准则,结合国内外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方向设置现状剖析,集体研讨并于2016年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掌握数字化管理技术,具有生态管理理念的,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等工作,具有应用城市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城市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路径设计

课程的设置,必须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且课程体系设置应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导论部分的课程、基础课程、方向选修课程之间配置合理,逻辑清晰。总体而言,城市管理专业基础课应横跨管理学和城市科学两大学科基础,且专业课则应突出综合性专业的特点。具体而言,课程设置包括导论性课、基础性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其中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则应突出城市管理综合性特点,从多个学科门类着手,设置涉及面广泛的专业选修课,侧重于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

1.理论课程的设置。①基础性课程设置。涵盖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通识教育课程,此外,开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统计学原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等。②导论性课程设置。目前城市管理人才普遍欠缺城市科学的知识素养,这是国内对《城市发展导论》课程的重视不足引起的,结果导致学生对于城市发展的诸多基础性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体现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他们的视角狭窄,看待问题的深度有所欠缺,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并影响了其他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城市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要补充《城市发展史》导论性课程,并确立起该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自然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城市科学类的课程。③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肩负的是组织、领导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工作,他们必须能够灵活地运用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类城市问题。因此《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法律基础》等公共管理类的课程,是其工作必备的核心基础知识。④专业选修课程设置。(1)专业必选类课程设置:①数字化城市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作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城市管理正在从粗放型、被动式管理方法向精细化、主动式管理方法过渡,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正向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3S技术以其实时性、准确性、便捷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日渐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物联网技术也正在改变着城市管理方式,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向着其高级阶段――智慧化城市管理发展。在13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补充《GPS》、《GIS》、《RS》、《物联网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对于培养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现实工作起到关键作用。②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方向课程设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化运营的推进使得城市管理必须走向精细化、智能化,且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有路径。我校是国内具有传统特色的城建院校之一,具有城建类雄厚的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已有的教学优势,而是要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态势,在教材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积极组织教学力量研讨并突破《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新开课程的教学难题,切实培养出具有绿色基础设施管理能力的城市管理人才,提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达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供需匹配。(2)专业任选类课程设置。在高年级开设《城市环境管理》、《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调查分析方法》、《城市社区管理》等选修课程,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和能力,自由选择学习的空间。

2.综合实践环节的设置。综合实践环节的设置,将政策仿真、社会调研、数字化城市管理有机融合:①公共政策仿真方面:以Seminar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参与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引导学生使用Anylogic软件仿真实验,认知系统主体行为机理,直观认识拟定公共政策所涵盖的不确定性,对于城市管理具体工作中实现公共决策理性化和科学化打下技能基础。②社会调研方面:城市管理中涵盖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社会调研方法及数据处理是城市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训练学生选择适当的调研命题、方法,设计科学的调研表格,训练学生使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正确处理相关数据,并提供详实有据的调研报告。结合目前我校城市管理专业教师现承担的地F安全运营致灾因子分析及承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天津市建委立项),京津冀绿色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研究(天津市科委立项),天津市红桥区智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天津市房建厅立项)等多项课题,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问卷调查表,并到一线开展实际调查工作。③数字化城市管理方面:结合天津市红桥区2016年推动的智慧社区,组织学生调研,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认知,选择调研主题、方法、并提交调研分析报告;第二,借助我校2017年建设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管理实验平台,以翻转课堂的崭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系统操作过程,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第三通过和社区管理中心协调,除支持学生开展数字化社区的调研实习外,给予学生观察和操作现有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顶岗实习机会,对于所暴露出来的理论教学不足,返校后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对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王建廷.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J].城市,2003,(1):3-11.

[2]王琦.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3):113-117.

[3]康维波,张文翠,宋明爽.城市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性研究[J].社科纵横,2015,(8):159-161.

[4]钱玉英,钱振明.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84-87.

[5]文正祥,徐建平.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363-366.

[6]徐建平,马春.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探讨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云南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33-35.

[7]李文静,俞慰刚,纪晓岚.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探索――2009年全国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纪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0-114.

第5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 数据库建设 建议与对策

1.准备工作

1.1明确党校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新趋势

我们在数据库建设的前期准备中感到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发展主要有四个明显趋势。数字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资源采购呈数字化趋势;馆员队伍建设呈、专业化、复合化趋势;服务呈主动推送趋势。

在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很多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早在2005年就开始陆续投入。特别在2010年底,中央党校为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科研专题立项,以子课题采取招标方式由各地党校应标,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资力度,目前已从硬件系统平台更新改造阶段转向资源建设阶段,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呈现出新的上升趋势,尤其是以色彩、音频、视频、图片等多方位地展现图书馆的资源,力求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范性、特色性。

1.2通过调研与考察明确发展目标

围绕党校图书馆“如何做好数字化建设、如何实现创新管理、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我建议到兄弟党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学习与交流,明确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的发展目标,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

1.3更新技术设备

我们党校基础设备陈旧落后,需要更新,我们的工作是做好设备更新预算,及时向校委汇报,争取得到校委的支持,满足数据库建设要求。

2.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案

2.1确定特色性选题

首先明确特色在哪里。党校图书馆主要是围绕党校教学、科研、咨询工作,为教师和学员提供学术型、研究型的理论资源支持,所以,数据库建设不能完全照抄其他委办机关的资源,同时还要满足党校教学、科研对市情信息的理论研究需求。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几次讨论,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最后确定我们的重点应该建立在哈尔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哈尔滨新时期发展战略规划、哈尔滨老工业基地发展状况等方面,突出体现近年来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是全国计划单列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城市之一。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64.24万人。研究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首先应该认清市情,正确分析自己存在哪些当前的和潜在的优劣势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趋势,还要看到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这样才能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对策。

2010年1月10日,中共哈尔滨市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正式公布了哈尔滨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把松花江作为哈尔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总纲,建设“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格局。基于哈尔滨的发展背景,我们选择了建设以“哈尔滨发展战略”为特色的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加工、存储,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数字化并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

2.2广泛搜集资料

我们本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在校委的积极支持下,在购买一些电子资源的基础上,又新搜集了本校资源与合作资源。主要包括:在校学员论文、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专家授课视频等。

2.3搭建特色数据库框架

我们在搭建“哈尔滨发展战略数据库”的结构框架时,以中央党校“三大文库”建设为分类基础确立框架。经过资料筛选,确立自建数据库更详细的主体框架,拟建成的“哈尔滨市情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题数据库

(2)老工业基地改造专题数据库

(3)哈尔滨科教文化专题数据库

(4)《教研参考》专题数据库

(5)学员论文数据库

(6)教研人员课题成果数据库(校级、市级、省级、部级课题成果)。

(7)外请专家授课视频库

(8)哈尔滨调研通讯数据库(哈尔滨市委政研室提供)

(9)哈尔滨民生民意调查报告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哈尔滨城调队提供)

(10)统计数字数据库(哈尔滨市统计局提供)

(11)哈尔滨市情调研报告数据库(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哈尔滨市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联合提供)

(12)哈尔滨市情手册数据库(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提供)

拟定建成的数据库量:1―5万条数据,大于1TB容量。

2.4规范加工整理数据

特色数据库建设,严格遵照中央党校的数字资源建设规范加工整理数据。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核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次,应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加工。不能停留在单纯地将原始文献数字化,而是要逐步深入地对数据进行组织、加工、整理、规范,使各类数据格式也基本符合建库的规范要求。

第6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企业文明》创办30年来,坚持多业态,立体化经营和传播之路,不仅成为国内企业展示和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也在海内外获得了非凡的影响力。继成为全国数字阅读传播影响力期刊T0P100(企事业读者喜爱的期刊),全国数字阅读传播影响力期刊TOP100(全国党政机关读者喜爱的期刊)之后,又荣晋2016年数字阅读传播影响力期刊TOP排行(海外)

11月20日至22日,由宁波市政府、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龙源数字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16全民阅读嘉年华‘数字阅读TOP100城市排行/数字传播影响力期刊TOP100排行盛典’”在宁波盛大举行。宁波市政府、海曙区政府的相关领导、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中国编辑学会、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的相关领导以及进入TOP100排行的期刊社、数字阅读TOP100城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代表约300多人出会。

本届阅读嘉年华共由六大单元的主题活动组成。分别是“数字阅读TOP100城市排行/数字传播影响力TOP100期刊排行”盛典、著名文化学者和大刊名刊社长主编走进宁波系列讲座、文化城市数字阅读特色内容方阵展、“数字传播影响力TOP100”闹市杂志秀赠阅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期刊运营暨媒体融合案例报告会、百家媒体“宁波印象”历史文化采风等精彩活动。

由中国出版研究院和龙源数字传媒集团主持的TOP100期刊排行从2005年开始,今年已经是第12届。这项以大数据梳理为基础的排行,已经成为媒体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和量化器。基于中国95%的人文大众期刊在近12年的转型发展,实质就是数字化以及新老媒体融和发展的历史。在期刊数字化急剧转型的今天,此项排行无论是对于揭示传统期刊转型的方向,还是反映当下数字阅读的状况、趋势,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弥足珍贵的价值。会上三个榜单,分别是数字传播影响力期刊TOP100国内、海外、和移动端阅读排行榜单。

《企业文明》作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月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百家期刊阅览室赠建单位,也是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会刊和国务院国资委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窗口。30多年来,这份以企事业中上层管理者为主要受众的综合性月刊,以展示和提升企业软实力为宗旨,在汇集弘扬正能量、传播国企好声音、宣传最美央企人、塑造央企好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成为了在全国企业管理和改革、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有着广泛影响与良好声誉的媒体。在40余国家和地区拥有几十万机构与个人用户,连续跻身与保持中国中文期刊网络传播TOP100,今年又荣晋2016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排行第37名。

第7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经济》:制定指标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万碧玉: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在制定过程中,指标体系不仅参考了《绿色GDP指标体系》、《智慧GDP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指标》等多项国内外指标文件,还借鉴了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武汉等多个较早进行智慧城市研究地区的规划标准。初稿完成后,指标体系在部分城市、镇进行了试行,并结合试行效果与专家数轮讨论、评审结果,形成了修订版。之后,住建部科技司、规划司、村镇司和标定司等相关领导与专家进行了内部会商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邀请了20多位城市领导、专家及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再次修改和论证,最终形成了该试行指标体系。

除此之外,数字中心还在国家标准委、住建部的指导下,组织了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40多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参加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对国内先行的智慧城市试点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地方政府试点创建和企业实践成果,率先构建了“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含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总体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等6大类别标准,分5个层次表示,涵盖18个技术领域,包含126个分支的专业标准。依据“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编纂的该标准体系的标准明细表,其共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294个,提出智慧城市亟需研制的标准267个。此研究成果《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研究报告》已于2103年10月正式出版,得到试点城市以及相关业界的高度评价。

《经济》:在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评选中,城市是否需要满足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

万碧玉: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分布较广,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对于一些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建设,都无法与发达地区采取同样的评判标准。因此,住建部在试点城市建设方面主张“一城一策”,不搞57个指标“一刀切”,在标准设定上灵活地分为必选指标、自选指标和创新指标。

具体来讲,必选指标方面,为了满足城市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让城市决策者更好地获取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决策数据,我们将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划入必选指标;同时,考虑到市政、建筑、饮用水、污水、垃圾等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市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我们还在必选指标中放入了若干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能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指标,以此来提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自选指标上,主要是由申报创建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考核指标。在这一指标的设置上,我们根据标准指标设计原则、选择方法和评价方法,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专家设计出具有引导性、可创建、可评价的供选择指标,如医疗服务智慧化、社区服务智慧化、交通服务智慧化、政务服务智慧化、产业转型智慧化等。

创新指标,虽然在的标准指标中没有列出来,但地方政府可以针对自身经济、社会、人文、产业等特点,按照指标设计原则和指标评价方法,提出体现地方特色的创新性考核指标。比如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佛山新城),基于产业形态以及岭南水乡人文环境,重点打造以家具贸易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家具物联网、家具电子商务板块,以精细化管理,助推环境质量和人文氛围兼具的“美乐计划”工程建设,为小城镇智慧城市发展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道路。

当然,经过一年多的试行,指标体系也有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有关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及民众参与和满意度的指标并没有被列入试行体系。目前,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否采用不同量化指标的问题,我们还在研究当中。

《经济》:如今两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设情况如何?试点城市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万碧玉:目前,第一批公布的90个试点城市和第二批公布的103个试点城市中,已经有190个城市签订了任务书,其余试点由于人事、行政区域、顶层设计变动等原因进展有所滞后,现在也正在任务签订过程中。随后这些城市将进入创建过程,住建部也将依据试点管理办法、指标标准及任务书等对其进行指导和考核。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试点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管理能力和发展质量、水平方面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既定目标的路径上,思路尚需更加明晰;一些试点城市受当地财政收入的制约和地方债监管加强的影响,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面临现实压力。在试点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着重解决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一方面要打破部门、行业壁垒,整合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建立新型投融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达到智慧城市共建共赢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从城市发展需求、科技支撑体系研究、行政管理、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确保试点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结合去年对省厅主管领导、试点城市相关领导及智慧城市承建商的培训,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和指导。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做好投融资体系地落地,从智慧产业入手,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以市场作为试金石,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经济》:如今国际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在进行中,我国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万碧玉:中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国际电信联盟(ITU-T)等3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国家标准委方面组织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电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各项工作。

去年9月17日,ITU-TFG-SSC《智慧城市关键绩效指标(KPIS)与计量标准报告(草案)》在西班牙马德里会议上获得通过。住建部2012年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是该草案的重要参考资料,草案附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全文引述。

第8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在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安防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而安防概念股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安委,就让安防概念股行情一度爆发。近期发生的一些安全事件也会让各方更加重视安防投入,特别是安防产业与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结合方面会更加给力。

实际上,从2013年6月底,新疆发生暴力袭击案件后,股市对于安防概念股已经开始炒作。10月30日,金水桥恐怖袭击案后,安防概念股再次被炒作。

未来市场广阔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明确了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包括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

其中,棚户区改造和铁路建设,都需要大量摄像头、安检设备等安防投入,各地如火如荼的地铁建设,对安防市场需要巨大。在国家大力加强基础建设的当下,与安防相关的公司的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强劲。

有研究报告指出,国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防投入将不断增加。应对恐怖活动,事前预警是主要手段,安防全国一盘棋,联网智能平台和应用投入亟需加大。

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行业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0%。安防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刚性需求是必然的。2012年国务院预算报告显示,“公共安全”2012年预算数是7017.63亿元,比2011年执行数增长11.5%。另外,近期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安防行业未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注三大优势公司

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四大趋势,将推动安防产值成倍提升。数字化和高清化主要是指包括摄像头在内的一整套设备的升级换代,更先进的设备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四化”意味着更加先进和智能的设备,同时也意味着安防进入智能应用时代,软件应用平台在安防中的投入比例也将大大增加。一些分析师将安防行业分为设备安装、应用深化和运营三个发展阶段。2013年是国内安防智能化应用元年,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安防应用企业的收入增速明显提高。安防行业价值链下沉,应聚焦那些拥有客户资源、资金实力和平台技术三大优势的企业。

总体而言,平安城市建设提速,聚焦高清智能监控领域,安防应用迎来春天。看好具备客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安防应用上市公司,可适当关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东方力网、华平股份、数字政通等安防龙头股。

安防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海康威视(002415)龙头公司持续受益

作为国内视频监控龙头厂商公司,海康威视研发能力强,编解码技术领先,是提供深入编解码芯片软件设计的垂直一体化厂商,其关键后端设备DVR全球第一,国内绝对领先。未来将受益于安防行业的持续增长。

随着安防行业进入高清化和智能化时代,海康威视保持在行业安防的龙头地位,运用自身软件平台及硬件优势完成垂直整合,向民用安防运营转型,并通过摄像头集成路由器、机顶盒、穿戴式设备、无线模组等其他信息传感设备,成为家庭核心数据入口,通过大数据商业模式,进一步打开市值空间。

大华股份(002236)公司盈利能力稳定

2013年大华股份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市场营销,销售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控制费用,从而使营业利润同步增长。公司2013年四季度实现营收21.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7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60.44%,盈利能力稳定向好。

2013年大华股份推出的股权激励,提升了团队的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担忧。伴随着安防行业竞争加速,“规模化、平台化、垂直一体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只有行业的龙头企业才能更好地享受行业成长。大华股份作为安防行业的双寡头之一,将充分受益行业的高景气度。

佳都科技(600728)专注安防视频监控平台

佳都科技公司的智能化安防视频监控平台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安防行业智能化趋势将紧随高清化趋势之后到来,平安城市对于视频监控平台的需求将大增,城市级安防平台项目金额从一两百万元提高到数千万元。拥有智能化安防平台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工程项目中会采用自家解决方案,对设备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毛利率可高于普通工程商7%-10%个点。

目前,佳都科技自有以及子公司天盈隆的安防前端产品虽然和一线厂商尚有差距,但是在安防芯片商方案愈加成熟的高清趋势下,前端设备的差异化缩小,自有产品将迎来快速的发展。

东方网力(300367)产品附加值较高

东方网力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城市视频监控市场,产品包括视频监控软件及配套服务器、视频存储设备和视频编解码器等。公司产品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级大项目中成功应用。受益于平安城市建设,20 09 -2012年,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东方网力产品附加值较高。公司视频监控平台产品在安防产业链中处于核心环节,产品技术附加值较高,且公司的核心产品采取开放式体系结构,可兼容大多数厂商的设备。考虑到政府在招标时较为关注产品稳定性、兼容性和投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上市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将助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英飞拓(002528)活跃的安防概念龙头

英飞拓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端安防产品供应商之一。其主要产品构成为前、后端视频监控系统,传输类产品及出入口控制产品。该股此前也是活跃的安防题材龙头股。

英飞拓近期披露了2013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26 . 8 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0万元。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处电子安防行业继续维持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国内销售情况同比好转,费用控制、资源配置优化、营运效率提高方面均取得成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也获得较好收益。

数字政通(300075)智慧城市中的安防概念股

第9篇:数字化城市研究报告范文

一、广告:新媒体广告逐渐主流化

1.网络广告受众广泛

2007年12月iResearch艾瑞咨询根据针对全球手机用户的研究数据发现,年龄在16-35岁的青少年手机用户的数字媒体活动中最经常进行的是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比例最高达46%;其次是在网络上收看电视节目,达39%;其他数字媒体活动包括购买手机音乐达35%、在移动终端上收看电视节目也达到23%。这些数字显示数字媒体活动在青少年中渐成主流,如果这些活动形成习惯并得以保持,未来的中青年人群也将成为数字媒体的主要客户群而使得数字媒体活动更加主流化。虽然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广告的价格一直保持增长并且在一定时期广告市场将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新媒体广告价格低廉以及用户数量激增会使得投资者的广告投资从成本较高的传统媒体转向新兴广告媒体,逐渐使得新媒体成为商业广告投放的主要渠道和市场。

根据iResearch 艾瑞咨询推出的《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广告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07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8.9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7.3%,前三个季度市场规模总计已达69亿元。2006Q1至2007Q3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持续递增。2007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59.1%、62.8%、67.9%,Q4有望达到70%。iResearch艾瑞咨询预计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在网络广告中的搜索引擎广告方面,北京正望咨询公司日前的《2007年第三季度搜索引擎广告主调查报告》显示,百度在中国三季度搜索引擎广告市场占有62.0%的份额,谷歌(Google)和雅虎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2.7%和10.8%;百度、谷歌两家主流搜索引擎媒体广告收入同比增长均在100%以上,成为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上亮点,强劲拉动了付费搜索市场。该报告显示,尽管百度、谷歌和雅虎彼此间竞争激烈,但各地区新增广告主的增长主要来自百度的强势推广和营销,谷歌和雅虎都从百度的高速增长中受益,因为一部分广告主在一个搜索引擎上投放搜索引擎广告有了良好收益后,自然会考虑到别的搜索引擎上投放广告。正望咨询对搜索引擎广告主市场连续一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在这一年内规模翻番,其中百度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了收入100%以上的同比增长。

从行业整体角度观察网络广告,艾瑞资讯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0月,房地产行业网络广告投放费用快速增长,从1月份的3017万元增长至10月份的6624万元,增长率达119.6%。知名房地产集团的广告投放费用也呈明显增加趋势,网络广告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间的差距也在加大。2007年10月,房地产行业网络广告投放费用最高的是万科集团的307万元,接近第二名中远集团的两倍。华润置地和绿地集团投放费用均超过100万元。目前房地产广告主要投向三种主要的新媒体:一种是直接可以达到对房地产商品有需求的受众的垂直网站,包括以房地产资讯、租赁信息为主的网站;第二种是聚集巨大网络人气的新浪、搜狐综合门户网站;此外,分众传媒、华视传媒等户外移动媒体也是房地产广告投放对象。数据显示,预计2010 年我国互联网广告额将达到157亿元,其中房地产广告将成为网络广告主要增长点。传统的房地产广告投放媒体依次为报纸杂志、户外媒体、电视。但是近来随着新媒体异军突起,网络等新媒体逐渐成为新增房地产广告投放的首选对象。

2.车载广告增长强劲

移动传媒产业也是新媒体中的一股强劲的新势力,由于其单一频道强制性传播的特点,加之目前中国城市人口中约50%(城市中心人口则高达95%)选择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出行这一国情,水木清华研究中心预测,在未来3年至5年内,车载移动电视将至少占据全国300多亿元人民币的广告市场份额。2007年11月,CTR市场研究、尼尔森媒介研究、美兰德媒体传播联合《2007年中国车载(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发展蓝皮书》显示,从2003年底上海、长沙、北京等数字电视试点城市率先开展移动电视业务,截至2007年12月,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陆续开始了在公交车上播放移动电视,2007年移动电视的终端规模和营业收入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2007至2008年,我国车载移动电视市场年平均增长率将超过50%。

2007年12月新华社、中央电视手巴士在线推出CCTV移动传媒,分为“新闻”、“奥运”、“娱乐”、“资讯”的四个板块内容,将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近30个大中城市、2万多辆公交车上率先与移动中的观众见面。而根据CTR媒介智讯对上海和北京两大移动电视运营商――东方明珠和北广传媒――近三年的广告监测情况来看,移动电视广告市场的确处于不断扩张过程中。由上海广电牵头组建的东方明珠率先在上海4000辆公交车上安装显示屏,使上海成为继新加坡之后全球第二个拥有庞大数目的数字移动电视的城市。同样从广电系统内部衍生出来的北广传媒则表示将在奥运会之前,在北京所有的公交车上都安装上移动电视。2005年前三季度东方明珠移动电视的广告投放规模为1.76亿,2007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2.13亿,增长超过20%;北广传媒2005年1~9月广告投放规模为1.83亿,2007年已经达到3.49亿元,增幅近一倍。2006年,风险投资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车载电视领域,其中世通华纳赢得了国内媒体最大一笔4500万美元风险投资。2007年11月,另一移动电视巨头华视传媒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首次公开招股(IPO)申请,22日确定上市发行13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最高融资1.55 亿美元。目前,世通华纳和巴士在线均已“覆盖全国33个省会和中心城市”,华视传媒则覆盖了“中国具有经济辐射力的14个城市”。

3.游戏内置广告别有洞天

“游戏内置广告”(In-Game Advertising,简称IGA),指游戏中出现的嵌入式商业广告,以每款网游为一个虚拟世界来安插广告。网游的商业模式为:玩家免费玩游戏,游戏商则通过出售广告位,从广告主中获利。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电脑游戏类软件是2007年中国网民使用的主要娱乐软件,广泛的受众人群基础是IGA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先决条件。来自eMarketer的资料则显示,游戏过程中广告对玩家的购买意愿和广告体验有重要影响,可分别提高――品牌认知度64%、品牌评价37%、购买意向41%、广告记忆度41%,广告评价69%。虽然目前还没有IGA 整体市场规模的数据,但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游戏广告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0%,前景乐观。目前国内IGA 运营商的进入模式主要有:如分众传媒(NASDAQ:FMCN)通过收购网游广告公司传世奇迹和其旗下专事游戏内置广告的酷动传媒进入游戏广告业;或游戏运营商如天联世纪,为自己的网游专门成立了天街广告有限公司;而盛大(NASDAQ:SNDA)投资的上海盛越广告有限公司成为IGA 领域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同时为其它网游运营商提供广告方案。

4.无线广告迎来“黄金时代”

无线广告就是以推广企业产品或服务为目的所做的一切无线传播,目前主要有短信、彩信、彩铃、WAPPush,WAP站点广告等实现的手机广告形式。根据艾瑞研究数据来看,2007年中国无线广告收入市场中,短信广告占据了78.1%的比重,远远超越了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WAP网站广告和WAP PUSH 广告。另外以手机为载体的无线搜索、手机杂志、手机回铃音、手机MSN、手机报、二维码等产品也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促进了无线营销市场的迅速增长。

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无线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8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的5亿元人民币增长56%。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来临而带来的广告市场的整体性增长,无线广告无疑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2008年中国无线广告市场规模的增长率还将继续放大,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约50%的年增长率,在2011年将达到40亿元的市场规模。

二、数字电视 Vs. IPTV:“市场内力”孰高

摩根士丹利2007年12月表示,中国新媒体行业增长空间巨大,预计08、09、10年三年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每年将以三倍的速度增长,最终中国的数字有线电视用户数甚至会超过了互联网的规模。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的数字电视在世界上占绝对领先的地位,整个中国的闭路电视用户差不多1.4个亿,世界上差不多3个用户就有一个在中国;但中国的闭路电视收入目前相当于美国的2%,还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摩根士丹利指出:目前数字电视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在于,第一是中国的有线电视市场目前相当分散,前5名的中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只占到市场份额的14%到15%,美国前5位的闭路电视运营商占到市场的80%。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中国全国数字电视用户预计将接近约2700万户。从2002年到2015年,国内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400亿元扩张到5000亿元,其中蕴藏的市场机会超过万亿元,而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基础设施,以计算机(PC)、或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TV+IP STB)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络协议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Internet访问、电子邮件、游戏、电子商务、宽带电话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以中兴、华为、UT 斯达康等众多为代表的IPTV 接入方案的设备提供商,联合上海文广掌控牌照权的内容开发商,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的网络运营商,联袂打造的数字化精品战略――IPTV,在河南、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IPTV 用户约120万,IPTV发展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河南三地用户数合计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IPTV新增地区数量有限:江西、陕西、宁夏、四川、山西、广东等地正在开展测试与试用,未能形成规模。2007年中国IPTV用户规模稳定增长,预测到2007年底用户规模将达到118.7万,同比增长115.8%。考虑到国内电视用户和宽带用户数量庞大,再加上视频编码技术成熟、众多设备商的积极推进、以及已有成功应用等因素,IPTV 的具备了良好的商用基础。

上海IPTV发展领先全国。根据上海电信的数据,上海IPTV用户数量2007年底已经突破22万户,继续保持着中国内地IPTV用户规模最大和发展速度最快的骄人记录。据介绍,从去年9月至今,上海的用户通过IPTV,可欣赏到包括上海文广传媒开路频道、数字电视特色频道等58个直播电视频道,以及导视频道、热门剧场等精选轮播专题节目。点播节目更是长达5000小时,同时还可为用户提供两天内所有漏看的电视节目回放。据透露,从2008年起,上海市民的衣食住行也可以在IPTV上得到更加方便丰富的服务,在家打开电视就可以轻松购物、订餐;中小学生在家里可以得到一流老师的在线辅导;通过带有固网支付功能的电话机可实现直接刷银行卡进行支付;甚至还可实现在电视上进行股票交易等。对数字电视来说,内容的先天垄断性,低成本,海量带宽,适合大众化需求,目前电视终端已占据家庭娱乐中心的位置以及数字电视的用户数和产业链上市场的总体规模是它的优势。而运营商的体制机制,市场运营能力,技术体系的单向无交互功能,除了收视费的上涨其他赢利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因此面临的运营风险较大是它的劣势。

对IPTV来说,TCP/IP的开放性意味着会获得广泛支持,先天交互性能适合各种增值业务开发,适合满足个性化需求,运营商的体制机制,市场能力是它的优势。而它要取得大规模发展,在用户数和市场总体规模要和数字电视分庭抗礼必须要过的四道关,国家对内容的管制,随着3G标准出台以后电信运营商战略重点的调整造成IPTV 面临的政策风险较大是它的劣势。

从短期内来看,IPTV 对有线数字电视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120万和2700万用户基数相差很大。数字电视定位在中低端、高带宽共性化服务;而IPTV用户群则定位在高端、个性化服务。

三、重点公司分析

1.歌华有线:合资项目受阻延缓利润增长投资评级:中性

2.东方明珠:业绩增长提速,期待控股东方有线投资评级:增持

3.博瑞传播:积极推进实施跨媒体战略投资评级:增持

4.电广传媒:关注实质性资产注入投资评级:谨慎增持

5.新华传媒:再注资成长似迈开实质步伐投资评级: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