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易错字 案例

一、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减少形近字错误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表明视力和脑力的配合仍然会受到无意注意的中断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直观性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够细致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观察力的培养是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在形近字错误上面的发生几率的办法。根据在日常教学实践实例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师要注意的重点。

1.寻找易写错字症结,具体针对性地解决。在一年级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检验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检查:由教师读出字的读音学生书写到由五位同学默写到黑板上,其余学生默写到田字格内;教师出题中题目的设置包括看拼音写汉字、看汉字写拼音两种方法。根据两种检验方法的共同检验结果得出学生在一些形近字的错误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容易发生错误的字大多是“太―大―天”、“目―日”“左―在”“凤―风”“人―入”“请―情”。这些错误的产生一般都是学生在字形方面的认识不清造成的错误书写,小学生在没有对这些字深切思维认识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出现串写。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学习中将这些易写错字挑选出来具体学习,将相对应的“错字”一一对比罗列强化学生正确概念,将形近字对比学习的方法使用后发现,学生对形近字的把握能力大大提高,错误逐渐减少。因此,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通过作业本、日常检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词,再进行统一对比学习。

2.抓住学生心理,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生词的时候一开始是比较有兴趣的,有些学生会主动询问教师:“老师,为什么目和日不一样?但是为什么像?”教师就此问题可以以有趣的方式回答学生:“小朋友问题很好,同学们说眼睛是不是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有两横,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面只有一横。对不对?”通过形象的讲述学生会形成的思维定式,教师对此题目的再次检验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写对字;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仍然处于较不完整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画画的形式向学生具体展示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易写错字在形近字中产生错误的诱因可以让学生在“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中让学生加深错误与正确的区别,从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二、强化学生同(近)音字,区分词语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的限制原因对于一些字与字、词语与词语之间容易出现理解歧义,造成易写错字的产生。根据在小学语文课堂出现的实例表明,由于学生对词语的不理解、对读音的混淆等原因,大大增多错误,从而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

1.增加字的组词组句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字的理解。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课文前的生词学习“情和晴”、“生和声”两组字时,我打算通过两组学习方法研究学生对同音字的学习情况:(1)在学习生字结束后,教师直接根据课文内容中“在这个晴天里我的心情很好”,让学生辨别两字有什么不同,通过提问:“你觉得那句话里面的两个字除了写得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吗?”有很大一部分表示他们没有什么区别是可以替换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一个表示天气一个表示心情”。(2)对于“生与声”的学习中利用先组词再理解记忆的方式进行。对于“生”教师先举例“生气”、“陌生”、“生日”等,再让学生组词造句,对于“声”举例词语有“声音”、“声带”、“出声”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词语组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得出的结果,学生充分理解“生和声”的区别。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的思维发展不完善特点要求教师对于同音字和近音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字词的意思开始区分,再让学生通过理解加深理解。

2.引入游戏教学,增加课堂色彩。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对于一些同音词和近音词的把握会因为字词的贮备量的不断增加有时容易写错字,但是由于对小学课堂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的厌烦,教师将一些同音词和近音词系统的整理出来以后统一学习发现一些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学习效果不显著。因此,对一个班级进行歇后语教学法,根据教师日常的记载,发现学生对“睬和踩”、“谈和弹”容易出现一定错误;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明白游戏规则,然后开始出题“四两棉花――”、“骑自行车下坡――”,再向学生提供提示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接下面的歇后语。“四两棉花――谈(弹)不上”、“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根据歇后语游戏对字的区分效果检验得知,利用这种办法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因此,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对词语的理解记忆能力,从而在有趣的课堂实现高效学习。

三、强调写字习惯,减少添笔漏笔错误

小学生的注意力正处于发展时期,注意力容易发生不够集中的情况,而且根据小学生的记忆力短暂的特点显示他们不仅容易出现对字词的淡忘,还容易对一些词因为记忆词语因为混乱产生少一笔或者多一笔的情况。在学习生字字“厉”、“领”、“贪”“已”时,教师不对字的书写顺序、字中所存在的点过多要求;而在学习生字“煮”、“国”、“屋”“巾”时教师向学生讲明这些字的书写顺序,并且带领学生进行正确书写,对于字中需要注意的点和横等容易漏掉的加以强调。在下节课语文课检验生词把握情况时发现学生的书写的正确率情况第二组远远高于第一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有“厉―历”、“已―己”。由此表明,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对学生的写字习惯要求,避免学生在添笔漏笔中出现的错误。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易写错字的案例中发现,小学生易写错字的原因主要包括形近字、同音字近音字和添笔划减笔划;对此我们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避免学生写错字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屏幕投影 视觉认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大屏幕投影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其图、文、声、情并茂,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以及虚拟现实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和青睐。一幅幅或动或静的画面辅以优美的配音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小学语文以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使得它在应用大屏幕投影方面更为迫切。

一、小学语文大屏幕投影教学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皮亚杰学派的儿童心理发展观,小学阶段的儿童(7~12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尽管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已不再受感知动作或表象调节,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

2.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依据教材,让学生经历一个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3.视觉认知心理学基础

视觉认知心理学研究视觉信息的传递如何引起观者的注意、思维、知觉、记忆等,研究对象是人的视觉的信息处理过程。

(1)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构成了视知觉信息加工的上下文关系。在知觉某一对象时,外部信息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时才有意义,与该对象有关的认知结构会成为视知觉信息加工的上下文关系。在设计投影画面时,应充分考虑画面内容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2)视觉信息呈现所依据的原则

①最短距离原则。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把互相靠近的物体感知成一个整体,如果把视觉信息按空间距离分成组,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格式塔,则可缩短感知时间,提高信息的感知效率。

②类似原则。相互类似的部分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③突出主体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反差愈大,图形越突出,越容易被感知。突出主体时要充分利用大小、明暗、色调、形状、线条、虚实和动静的对比以突出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感知时间、增强记忆。

④合理简化原则。人的心理总是遵循简化原则进行信息加工的,因此,在进行画面设计时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的特征而省略某些非本质的次要的细节,使之简单明确,对于感知和理解都是有好处的。

⑤按视觉习惯安排画面的信息分布。人们长期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观看习惯,使得对画面各部分的观察频度有不同的数值。在画面设计时应遵循视觉习惯,将重点内容安排在观看频度高的区域,次要的内容安排在频度低的区域。

二、大屏幕投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通过大屏幕让学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大屏幕投影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状态,通过丰富的视觉素材,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重现文字描述的景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想象能力,拓宽思维空间

大屏幕投影可以使学生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收量。这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笔者以《菜园里》一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具体介绍大屏幕投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大屏幕投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1.《菜园里》教学设计方案

《菜园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识字(二)中的第3课。本课有9个词语(茄子、萝卜、卷心菜、辣椒、黄瓜、南瓜、豆角、西红柿、白菜),1首儿歌和1幅彩图。词语是菜园里9种蔬菜的名称。儿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其中6种蔬菜的特点。彩图描绘的是菜园的一派丰收景象。

2.教学实施过程

(1)预备阶段: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投影展示9种蔬菜的图片,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激发兴趣,并引入主题,指名让学生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为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图片,应运用色调和线条简洁、单纯的背景来突出主体。当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时,仿佛感到这些蔬菜此时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2)提示阶段:激发兴趣,学词识字。投影展示词语以及拼音。点击相应蔬菜的名称出现该蔬菜的图片或视频,这样学生结合图片或视频认知字词,使之更具体形象。同时学生借助图片和生字上的拼音自由读屏幕上的词语。

(3)比较阶段:指导方法,自主识字。投影展示生字,并根据汉字特点教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①“加一加”法:“采”字加上一个“草字头”就是“菜”;“口”字里面加一个“元”就是菜园的“园”。②“减一减”法:“卜”是“下”去掉上面的一横。此外,投影播放“心”“风”书写的Flas,引导观察新笔画“卧钩”和“横斜钩”以及笔画顺序。

(4)总结阶段:自读儿歌,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5)应用阶段:拓展延伸,自主识字。请学生课后跟家人去菜市场、菜园里认识更多的蔬菜,并用彩笔把新认识的蔬菜画下来,再写上它们的名称。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生活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屏幕投影的建议

有了大屏幕投影,教师授课的手段更先进,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更准确,信息量更大、更流畅。但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课堂中恰当运用大屏幕投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投影课件的形式一定要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做到内容、形式的统一。

2.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投影画面设计的色彩、字体、字号来把握小孩子的兴趣、注意力。

3.充分利用大屏幕集图、文、像、动画于一身的特点以及形象、生动等优势,更好地发挥大屏幕投影这一视觉媒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DB/OL].省略/course/yejk/webcourse/PAGE/0405.htm,2010-3-17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81-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而言,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践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理论的构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其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地突出教学的原则与理论,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辅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进行探究。当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具备判断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析。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分析案例,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搜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其可以选择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以及文字案例等,但是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讲解字词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字、词、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景,一边学习作者在字、词、句方面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对“是……也是……”“既……又……”“因为……所以……”等词句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句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美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研读评析教学案例

研读和评析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时,应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案例材料,并对其具体内容和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深入分析。1.对对案例中揭示的情况和事实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案例中教师的地位加以明确,考虑教师的对策和行为是否合理。2.要案例的因果关系加以重视,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3.对案例中即时性问题和基本性问题加以区分,有效掌握问题与事实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加以了解,并归纳、总结、推理、演绎以及解释案例中的信息。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综合评判案例中的内外部因素和背景材料,并提供有效的方案和解决对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研究案例,并将相关的问题加以综合,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的背景、观点以及事实等加以熟悉,并对案例蕴涵的规则和原理等加以明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

(四)创设有效的案例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这个时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来,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案例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些常识性文章的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能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重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实践的重要性加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加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正确地看待问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般案例教学多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加以完善,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并与学生相互协商和尊重,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从而加强师生的交流,增强合作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深入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体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教训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1.研究背景

2.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

3.研究目标和内容

4.研究方法

5.研究计划

1.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能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英语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音,发音的准确是关乎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记忆单词的方式就是一遍遍地重复书写,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只会默写单词,而不能读出单词的现象。Phonics直拼法通过讲授字母在单词里的发音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发音,是提高小学生英语接受能力的较佳方式。

1.1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采用中文注音现象频现,拼读能力欠缺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通常是机械地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学习头绪,缺乏记忆热情。学生在进行拼读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中文注音的方式来记忆发音,不看汉语就想不起单词的发音,拼读能力迟迟得不到改善。

2)单词拼写写能力普遍薄弱

学生单词的拼写能力与发音能力一样,忘得比记得快,在听写单词的过程中,很少有同学能够将单词全部拼写正确,这对于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不会读也不会拼写的现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时常发生,学生的单词拼写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阻碍。

3)语音及词汇教授方法上存在问题

教师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担任着重要作用。目前,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词汇,不观察学生的学习细节,只是盲目地进行授课,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1.2原因分析

1)机械记忆单词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低段小学生如果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语音、单词会很大大降低学习英语的兴趣。相比机械记忆,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更相契合。学生能够发现英语发音规律,使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基于该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音标、音节、发音规律等方面而学习单词,规避传统错误学习方式,因而可提高其学习能力。

2)传统小学语音学习方式急需变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小学阶段二级标准关于语音的要求是:“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关于词汇的要求是:“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想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要对传统的小学英语语音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Phonics直拼法就是讲授这个字母有哪几种拼读的规律,以及每种规律的发音,由此建立音、形二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来学习词汇。

2.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Phonics 直拼法,最早使用是从 18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阅读教学。我们所熟悉的直拼法教学专家 Blevins认为这种方法很直观的揭示了音形之间的内部关系,按照这种有规律拼读的方法,学生都能容易拼读出单词并能听音做到书写单词。

直拼法在国内开始流行的时间大概是在于20世纪90年代,高敏的研究显示,英语直拼法教学英语单词语音与拼写统读起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能力。兰华芳的研究显示英语直拼法从儿童容易接受的拼读入手,通过一些绘本和游戏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调动了学习主体的动机。

大量的研究都表明,Phonics直拼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字母以及字母组合与发音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记忆单词,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3.1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借鉴国内外 phonics 直拼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将 phonics直拼法作为为语音辅助教学工具进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探索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应用策略与基本方法;解决语音教学长期存在的低趣、低效问题。

3.2主要研究内容

1)分析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价值及可取性。

2)以相关学习理论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论为指导, 构建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优化的教学设计框架。

3)在遵循 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原则的基础上,对比研究绘本直拼法和直拼组合法,并提出教学应用策略。

4.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开展phonics 直拼法对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促进的研究。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进行教学活动记录,并围绕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再继续研究并不断反思,最后解决问题。

4.1文献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阅读、整理和分析,形成文献综述;在现有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相应较完整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研究方案。

4.2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针对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低趣和低效等问题,将 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进行优化融合;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记录课堂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使用的不同评价方式,比较、研究、分析、总结更适于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5.研究详细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详细计划如下:

2018.03—2018.04

课题调研,相关文献资料收集,进行课题的前期准备。

2018.05—2018.06

完成分析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价值及可取性的研究。

2018.07—2018.08

完成 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优化的教学设计框架构建。

2018.9—2018.10

采用文献法,对绘本直拼法和直拼组合法进行研究,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教学策略和应用方案。

2018.11—2019.02

通过案例研究法,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记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和完善。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本理念;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眼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又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新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并已被本校语文教师所认可,生本化教学日益引起重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恰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和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应用语文教学资源课件,有利于全面优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而科学有效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发展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现状

我校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尤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究,语文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近年来广大语文教师自觉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适时解决了仍存在的一些学生语文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语文老师教学犯难等问题。本课题组将研究出知识性较系统的、对性较强的、操作性较易的融合课件成果,校本化推行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现状。

我校语文信息化与生本化教学案例研究,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将小学语文零散的课程资源素材加工整合实践的一种定性式研究实践,是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融合实践案例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生本化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理性的反思过程。研究中先须进入一种实践情境,来理性解释其融合资源的价值,并不是抽象地思考问题,来无依据地作出结论。具体内涵: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像实验室研究那样通过人为控制产生的结论;二是真实客观的思考,而不是一种想象的意念;三是案例研究法在讲究语文课程融合情境性的同时,又非常重视语文课程融合的过程性实践,即要对小学语文课程融合情境变化进行分析反馈,以了解课堂生本化教学效果变化的状态和趋势,从而把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价值产生的整个变化过程。以使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既重视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又关注语文生本化教学课堂的有效建构,让小学语文课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优质高效,凸显特色。

二、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意义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融合实践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学生兴趣培养和自主探究,也有助于语文个性化学习和小语课程资源互动。为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将教师和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互动空间,使小学语文现代网络课件成果转化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教师能创造性的教,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从而展示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推动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有利于开放式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的建构。也能实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应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语文教学的校本特色。

其实践体现在: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环境,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设计整合课件,通过校园专题网站为师生搭建一个语文资源互动平台。构建一种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功能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的相关理论和规律,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全面融合。引导学生语文创造性学习,改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师教研整体水平,转化陈腐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健康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和合作互动。自主解决语文学习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力;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研究目标。融合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力求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终身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和方法;推进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发展特色。通过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实践,彻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教师角色改变、学生角色改变、教师备课、上课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同时,继续深化语文教材改革和语文课程结构改革,推动我校小学语文教改,向纵深发展。

三、我校小学语文生本化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实践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停留在表面

虽然集体备课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的备课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集体备课对自身发展以及教学效果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备课中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集体备课需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备课活动一般由组长组织展开,教师轮流发言,共同探讨教学活动与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不高,组长通常为核心发言人,其他教师不愿意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地听从组长的意见,即使提出小组活动或备课任务,也仅由组长一人主动完成,其他教师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组长也会丧失集体备课的热情,当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他们往往随便整理一些材料上交,从整体上来看,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好。

同时,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一职,需要处理小学生的很多琐碎事务,导致小学语文教师难以抽出时间真正投入到集体备课这一教学活动当中,故导致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停留于表面。

(二)集体备课方式较为陈旧

淇畏绞匠戮梢彩切в镂募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得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实际的集体备课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方式仍然较为陈旧,具体来说,在备课中,教师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与观看,然后听取彼此的意见,最后用笔进行记录。这个过程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兴趣与积极性,且备课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差距较大,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与创新,因此备课研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相对单一

备课内容单一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具有多样性的,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研究与讨论的内容固定单一,这使得备课过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准备的材料大多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是从教案上抄录下来的,其内容相似,且较为死板,不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材料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来提出新的看法与见解,教师的思维得不到激发,这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也难以得到丰富与创新,未能达到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内容存在片面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将教学流程作为备课的重点,却忽略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时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期目标的要求,未能做出有效分析,也没有将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纳入备课体系,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出现目标不清晰,缺少实效性与创新性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落实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推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落实,这一要求不仅是针对小学生提出的,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展开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集体备课讨论中,教师之间可以展开必要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了解彼此教学中的优缺点,然后结合实际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完善,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教学与引导,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基本素养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同时在集体讨论中,小学教师们还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与细致的探讨,从而加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分析、感悟教材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讨论,还需要对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在教学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或提出怎样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或尴尬的情况。集体备课可以集中老师的智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效设计课堂活动,把握好课堂节奏,保证备课的全面有效。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教师都可以及时做出应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有序进行。在集体智慧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丰富灵活、生动愉悦,继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呈现给小学学生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三)有利于丰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主要为文本教学,即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逐渐向着体验教学转变,即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应当首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会。然而教师个人的体会是单一的、有限的,且不同能力、不同教学经验、不同年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所获得的情感感受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而集体备课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的互动与交流,能够深化彼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并引导小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高质量地展开情感体验教学。

三、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

(一)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当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为了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加深教师对教材的印象,研读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第一是从整体上对小学教材进行研读与分析,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分年级研读教材内容,主要分析教材编排的顺序与体例,深入探究编写者安排课文内容与顺序的主要目的,了解每一章、每一单元、每篇课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思考如何利用这种关系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学校应当为教师留有充足的自主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让教师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第二是对各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化探究,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各备课组可以根据难点与重点知识的数量,再将备课组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针对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讨,并设计初步的备课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呈交自己的方案,并共同进行讨论。第三是落实备课方案,在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后,备案组对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在假期内将全册教材的方案进行整合,统一打印,以供教师进行参考与学习。

(二)集体对教案进行研讨

在研读教材并提出初步备课方案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对方案展开研讨,不断对方案进行补充与创新,使之能够符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在开学后,应当在某一个班级内进行试讲,根据初步备课方案展开教学工作,一名教师负责教学试讲,其他教师则要进行听课,并做好相关记录。试讲结束后,试讲教师要谈谈自己的体会,分析初步备案中存在哪些不足,而其他教师也应当踊跃提出意见,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探讨。在交流后,教师需要明确方案中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如教W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课件等,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完善,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展开《和时间赛跑》一课的试讲时,有些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大,此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如,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以及情感共鸣。

(三)深入展开二次复备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等各不相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班主任教师应当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展开二次复备,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将集体研讨出的备课方案作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要掌握四点复备原则:

第一,集体研讨的备课方案主要针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而二次复备则应当针对学生展开,使教学工作能够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第二,在复备中应当重视预设,教师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疑惑进行思考,并准备好相应的答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解答;

第三,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深化,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文章与资料引入课堂,并让学生能够对其思想情感、主体内容等进行自主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练习题与作业,保证设计具有层次性,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深化,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所得。

四、结语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论;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课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论任课教师所关心的首选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在传统的教师的教育理念中,专业素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专业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靠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汲取和积累来获取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只顾追求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忽视了教师的实践经历,在丰富的阅历中获得的实践智慧,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实践智慧是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是要经过亲身实践而获得,并非通过别人的教授就能轻易获取的。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实践智慧。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有两大好处:第一,通过丰富多彩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真正地站在案例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的情境,让学生独自去摸索、去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经历过这种体验,学生就能够自己探索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并且提高实际应对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高了案例分析的技巧和技能。

(2)有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研究能力,因为这种方法就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对案例的剖析中,学生在不断地阅读、反思中深入到案例深处,能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真谛。当然了,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中,学生都是通过自学来完成的,不过必要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关的指导。正是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之间共同对同一案例探讨,在探讨中不断地发现教学问题,同时又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永远是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讨论、去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地探究学习。

(3)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它是需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的。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合作,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作为朋友,共同探讨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则需要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合作中,学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要争取自己的观点,共同促进学习。在合作中要互相沟通,并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发展教学理念。在课程开始之前,要明确该堂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制订课程计划,然后学生再根据制订的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实施,最终达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点,学生在以小组为形式展开讨论时,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对话和评论,对于那些积极的评论、有利于学习的对话,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去实践和思考,让他们畅所欲言;一旦发现有偏离教学目标的讨论和对话,我们应该及时制止这种评论。

(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更加慎重。虽然说可提供给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案例非常之多,但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案例并非易事,我们所选择的案例不仅要能够反映课程内容,还要让学生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符合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完整性、时代性和可塑性,只要我们做到了这几点,就能够选出合适的案例了。

(3)研读评析案例。研读评析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案例情境,明确案例中教师角色的地位,揭示出案例的内涵;同时注意寻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前因后果,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双语教学;金融营销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61-02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对外交流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提高,培养符合国际竞争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在学生修读了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之后,开设金融营销双语课程,通过英文原版教材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与学,学习国外先进金融营销理论与实践,这既有利于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独立的判断、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架设一座由母语专业知识体系到外语专业知识体系的桥梁。但从教学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虽对金融营销双语课感兴趣,充满期待,但纯概念式的授课渐渐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感觉根本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而热情消退等。为解决教与学,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在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金融营销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其意义在于,首先,通过金融营销案例对营销实践内容和相关材料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和进入特定事件的场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识别、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借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理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它可使枯燥乏味的双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激励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走出“要我学”的被动,进入“我要学”的学习境界。再次,能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案例分析的课下准备更拓宽了学生英语阅读范围,变课堂教学的被动读为主动读,也创造了课外英语使用环境。最后,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案例的内容,背景,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促进其提高教学水平与技能,积极进行更多的资料准备。

二、双语案例教学具体安排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双语课程中的案例可分为自编案例和引进案例,两者各有优缺点,前者能实现与国内金融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没有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碍,易于理解和把握,但由于缺乏第一手材料和深入企业实践,质量普遍不高,综合性大型案例更是很少。国外已经成型的案例较多,且能较为详细地介绍案例的发生过程,但是一方面由于案例隐含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的差异,导致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国外许多案例不能深入理解和学习,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外实际情况与国内情况存在差距,以这种脱离中国实情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往往无法紧扣国内的实际情况。案例的选择首先要在两种案例来源中进行平衡,教师需在充分阅读国内外案例,了解案例的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以利于学生确实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的选择虽然主要由教师完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提供给教师,再由教师筛选。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和热情产生了,这样既帮助教师搜集案例,又能促使学生主动查找与学习和案例有关的知识。

2.案例课前研究。案例课前研究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意见下按照教师对案例设计的意图进行反复修改,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或更广的思考和研究。具体来说,首先,将学生按照实际上课人数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以4~6个为宜,小组内部分工由该组学生自行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但首先需由小组内部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联系、组织工作。其次,提前两周将案例公布,由教师提出与案例内容、案例分析过程的核心点相互照应,与教学内容、理论观点相互呼应的思考题,要求所有学生事先阅读、思考,并于第一周内提交一份阅读报告初稿。最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期望目标对其初稿进行认真修改并反馈,引导学生查找更多资料、专业文献进行深入修改。在确定其报告内容无误且满足教师要求后,才可以进行课堂报告与讨论。每次修改教师都应鼓励各组成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最后的修改稿未达到质量要求的,教师不应允许其进行报告,且视为该组学生自动放弃,期末该组全部学生的案例讨论成绩为零。这样的制度安排应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就明确告知学生,并强调会严格执行,以促使学生重视案例讨论。

3.案例课堂报告与讨论。课堂报告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应对案例进行补充性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容,背景,要求,做好准备,扩充思路。其次,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报告人对全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报告。每组报告时间控制在3~5分钟,报告时间由教师严格掌握。在报告结束后教师应对该组同学的报告情况做一个以鼓励性为主的简单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可改进之处。最后,教师在评价报告后,应引导全班学生围绕该案例进行讨论,可要求该组同学对报告中没听清楚、没听懂的地方进行解释,也可提出报告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报告小组成员讨论,如果对报告中提到的任何内容有自己的想法时也可提出与大家分享。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包括报告人在内的所有组员都有站起来回答的义务。教师应鼓励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讨论过程,以体现其共同参与了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一个同学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其他同学若有想法也可举手参与讨论。为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借助课堂加分。如只要是主动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不论对错,都记录一次,学期末记录次数前10%的学生,期末成绩将获得一定加分。对于案例报告人可给与更多加分以作为鼓励。

讨论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能力,第一,教师应帮助提问者明确所提问题、帮助回答者总结要点,并在双方问答结束时略作总结,让学生明确问题的重点,应尽量给予积极肯定,以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参与。第二,在冷场时教师可以听众的身份向报告小组提几个问题,打破僵局,维持讨论气氛,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在小组成员回答不了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同学尝试回答,并由教师最后给与解答;在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中与现实热点话题密切相关时,教师可以将其适当引入,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拓展学生视野。第三,掌握讨论主动权,集中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引导讨论向有意义的方向发展,漫无边际的争论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也是课堂讨论大忌。

4.案例总结与报告。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要求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对该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不足等。研究报告应由每个小组成员的签名,并附上小组讨论的记录,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通过撰写总结报告可以使学生再现讨论过程,加深案例的印象,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5.成绩评定与案例整理。原则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每一小组的成绩:第一,是否运用所学理论,通过要求运用所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会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类似案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英语表达情况,提醒学生双语课程必须注重英语的运用。第三,小组工作努力程度,教师应能够从其工作成果中看出所付出努力,若小组付出努力较多、态度认真、文献资料查找全面,且能够认真按照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思考和修改,即使结果未达到教师的期望,也应在成绩反应出其努力程度。但对于小组工作努力不够、内容不充实的,即使其报告技巧好,能吸引大家的兴趣,也不应给予高分。第四,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最终的成绩应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各小组的综合工作成果。教师应在开学初告知学生成绩评价原则。

案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习效果来评价案例的选择难易程度是否恰当,案例报告及课堂讨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等,为下一学年金融营销课程双语案例教学进一步筛选、整理案例。

三、双语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语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保证双语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原版案例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同时,教材的选择要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国内多年来传统教学的惯性,改变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第三,教学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初级阶段,授课要做到由浅入深,对英文案例的专业术语、定义、原理和复杂的语句,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中英文双语表示,并将教科书中冗长的长句,用简单清晰的短句表达,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并可减少部分学生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畏惧心理。随着教学的深入,应逐步减少中文讲授的比例,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余光英,等.基于“三位一体”功能的金融营销学项目教学研究[J].学理论,2013,(3):216-217.

[3] 王金玉,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经济类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老区建设,2008,(20):55-56.

[4] 罗瑞荣.双语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四个难点[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2):237-239.

收稿日期:2013-06-19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七步 模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任务是实现“两变一联动”,即变“个体研究”为“群体研究”,变“重实践轻理论”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形成“教研室——学科备研组——语文教师”联动教研的格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综合归纳各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形成初中语文“七步循环”教学模式,并在全县推广应用,走出了由下而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科研道路。

“七步循环”教学模式把语文课堂分为两个模块:语文早班车(5分钟之内),学教直通车(40分钟),整合为七个教学步骤。

1.语文活动,拓展视野(5分钟)

根据年级段语文训练重点设计语文早班车内容:【七年级上】美文推荐;【七年级下】美文欣赏;【八年级上】精品故事;【八年级下】诗歌欣赏;【九年级上】自选命题演讲;【九年级下】教师命题演讲。教师也可以根据本人、所教班级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或者改变,但是加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的硬性指标不变。

以上为第一模块,用时不超过5分钟,重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展阅读面,开阔学生视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完成课标规定的3年260万字的阅读任务,同时增加学生阅读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2.创设情境,认定目标(1分钟)

教师把根据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启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认定目标”这一环节在课堂中只用1分钟的时间,教师要精心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学案中涉及的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认知目标,领会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规范、导向、激励等功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这一环节要简洁明快,切忌拖泥带水。

3.讨论交流,解难质疑(8分钟)

在熟悉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就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充分交流,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同时可以找出本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需要在课堂上质疑、讨论的问题。各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准备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为每位学生创造充分展示的条件,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

4.板书展示,研讨深化(7分钟)

教师根据学案所设问题提前为各学习小组分配好展示的任务,各组有针对性的研究该问题4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指定各小组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展示。板书先展示成果,后展示问题,答案力求准确简洁明了;此时组内其它成员可以深入研究本组的问题并及时对板书展示中的不足指出进行修改、补充;若无研究必要则研究其他小组的问题,准备质疑,用时不超3分钟。

5.讲析点评,引领提升(2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指定讲析、点评的学生。展示的学生讲解展示本组的成果,本组或其他小组补充,也可以质疑;点评的学生对该组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抓住疑难、重点、有争议的问题、学生讲析点评不全面或者有错误的问题及时修正或补充,实现知识引领、方法引领和价值引领,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价值观有正确认识(这一过程可以解决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的答疑可以对学生解疑的思路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

6.总结检测,积累巩固(3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系统,以“板书设计”的形式反映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学案,形成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总结本节课知识点,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达标检测是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最终环节,是检验并反馈课堂教学内容达标与否的重要手段。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灵活多样安排检测内容——课堂积累、关键词语优美句子赏析、语段阅读、写作运用等;要利用好学习小组,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评定和检查达标情况,把准确的达标信息反馈给教师,使达标测评这一环节真正具有测试、评析、反馈、矫正、补救的功能,保证大部分乃至全体学生当堂达标。

7.学习前置,自主探究(1分钟)

教师在编制学案的基础上,布置预习探究任务:可利用预习课约10—30分钟完成。指导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预习,引导学生“熟悉学案——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记录问题”。训练学生用好双色笔,学会的知识用蓝色,问题和疑问用红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此教学过程灵活安排在第一步“”之后,把此环节设计为“预习导入、认知目标”,并将此过程的教学时间适当调整为5分钟左右;教师也可以将此教学过程延长到5分钟左右。

教师在上课前收集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案,通览分析学生预习情况,确定课堂讲析点评的重点。确保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上六步为第二模块,其中每一个步骤及其时间分配都要灵活,根据实际需要增删调控,但必须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文本不能太缓,走进文本不能太浅,走出文本不能太远”的原则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