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档案管理的成果精选(九篇)

档案管理的成果

第1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一、 转变观念,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在医院科研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一)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要统一。医院要做好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关键是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互相协作,克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后思想和传统观念,使各级领导、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真正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保证和促进医院科技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何合理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科技档案真实地记录、储存着各项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书、科技成果签定证书、计划任务书,技术总结报告、合同书、课题项目评审意见书、评审报告、实验记录、经费使用、性能检测报告以及标准等有关学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成为科研成果鉴定和申报乃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档案人员要针对医学研究和科研人员的需要,设置不同专题,筛选、编辑医务人员的科研成果、医学论文及资料,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和医疗业务发展动向,为医务人员科研活动提供指导。近年来,各级医院特别是各大中型医院在"科研兴医,科教兴院"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科技档案,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严把科技档案的质量关,使之在科研成果的鉴定申报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利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医务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想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就必须拥有大量充分可靠的科研资料。因此,医院要切实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把静态的档案变成动态的信息,活化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服好务。

(二)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指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与利用活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因此,医院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观念要改变,要较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科技档案工作正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走改革与创新之路,要把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观念真正落实到医疗科技档案实际工作中,做好平时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作到常做常新。同时要把医疗科技档案工作当作一门学问,研究它、认识它、探讨它,以寻找其科学规律,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重点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利用服务多少转变为医院前沿科学发展需要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拓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域,以求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获得实际效益和最高利用价值,探索一条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从而推动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方法要与时俱进。医院档案工作的许多传统做法和管理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传统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医院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由于过去观念和管理方法的落后,必须对档案工作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就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而言,人们对其医疗科技成果档案的价值和认识还不到位,管理体制和管理队伍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科技成果档案仍然是目前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中需要加强和特别要重视的环节。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对科技档案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科技档案也越来越表现其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针对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对业务部门的科技活动情况不熟悉的状况,医院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医疗科研管理部门为核心,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分级管理,制定适合于医疗科技档案统一管理的范围和标准,尤其是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方法要更新,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和医疗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以克服医院原有档案室科技档案材料不足、业务不熟的缺陷。通过实践,探索在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规律,开创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二、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科技档案收集不齐全的原因之一是多数医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技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技档案资料的平时积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医疗科技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与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一定要归档,归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 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医疗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医院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医疗科技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医疗科技档案还存在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档案室设备简陋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医疗科技档案材料,已完成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材料没有随时归档,即使是代表医院科技实力的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和部分获奖成果材料也因科研人员的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归档或缺失;有些科技项目结题后,没有提供完整的项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技术材料。由于以上原因,医疗科技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制约了医疗科技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医疗科技档案归档程序。科技档案是科技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技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技档案的4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由于一项科技课题完成的时间长(有的项目往往需要几年),涉及的范围广,参加的人员多(集体完成),档案内容复杂,造成了科技档案材料形成的周期长,积累材料需跨年度进行,加之课题的进展,其形成的档案材料就会发生变化,档案材料也就难以产生连续性,易造成割裂现象。另外,申报科技成果奖有时受到科技申报制度的制约,必须由科技管理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方能申报,但也有许多已结题而不报奖和暂缓报奖的成果项目就不受制度条款的约束,从而也有可能造成大量科技档案材料零散在外。为此,必须把科技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技工作与科技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医疗科技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技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医疗科技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可根据《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科技档案积累和科技归档的各科规章制度,理顺医院档案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档案形成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共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联合体。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医院的科技能力和对医院医药卫生事业的突出影响力,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应从立项起立卷归档,然后将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充到科技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和医院档案管理部门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医疗科研人员的科技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技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医疗科技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将会使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2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第3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企业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第4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下面主要从档案保管、档案借阅、档案鉴定、档案销毁、测绘成果保密管理五方面介绍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档案保管档案保管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是采用一定的设备和办法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的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保管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一)档案保管工作必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由各部门负责积累、整理,年终移交归档。

(三)档案室对各部门按规定移交的文件材料要认真进行审查,并办理移交手续。

(四)档案室对归档资料进行二次整理,按照单位档案的分类大纲和编号方案分类编制档案号和档案目录。

(五)档案上架时应按照类目体系和保管单位的次序,自左向右,自上而下排列,并注意适宜的饱和度,以便于管理和提供利用。

(六)档案柜的排列要合理,与墙壁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柜架间距一般以0.9至1.2米为宜,通道应取迁回式。

(七)档案库房应保持清洁,切实做好“八防”(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潮、防高温、防尘、防污染等)工作,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及时调节库房温度、湿度(温度为14℃一20℃,日变化士2℃;相对湿度劝%一65%为宜)。做好湿、温度登记工作。

(八)根据季节变化,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及时做好霉变、破损档案的修补复制工作,并做好记录。

(九)按档案借阅制度做好档案借阅工作。

(十)做好档案统计工作,随时掌握档案的库藏量、借出量、阅览量、移出量、销毁量等,使账物相符。

(十一)非档案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谁进入库房。

(十二)档案借阅者和档案人员工作调动时,须办完院有档案移交手续后方可调离岗位。

二、档案借阅

档案借阅是档案利用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可以通过利用者到馆、室内阅览和档案外借等途径实现。档案借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一)档案室的档案一般只供本单位内部使用,原则上不外借,其他单位和个人因特殊工作需要借阅,须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后方可借阅,一般外借时间不超过十天;需续借者,要办理续借手续。

(二)工作人员可直接到档案室借阅本人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档案资料,如需借阅职责范围外的档案需经有关领导批谁方能查阅。

(三)借阅档案者都应填写《档案借阅登记簿》,在借阅期间,任何人不得拆卷、划线、撕页和涂改、污损档案材料。

(四)归还档案时,档案室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档案材料的完整情况,并办理有关手续。

(五)档案资料的公布和对外交流权属本单位,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院批谁,无权公布及对外交流档案材料,否则按《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三、档案鉴定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环节之一,一般包括档案的价值鉴定和档案的真伪的鉴定,而档案界通常所从事的档案鉴定,主要是指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档案鉴定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一)按《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国家有关档案鉴定的规定执行。单位档案鉴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由单位有关领导、股Nlanagement}企业管,里室负责人和档案室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负责具体工作。

(二)以全面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鉴定归档材料的价值,以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为依据和标谁,谁确把握归档范围和保管权限,鉴定时逐项、逐份、逐张审查,并做到账物相符。

(三)编制鉴定报告,在保管单位备考表中注明鉴定意见,由小组负责人签名,并注明鉴定日期。

四、档案销毁档案

销毁是档案保管价值鉴定工作的最后环节,其销毁工作必须遵照销毁制度执行。档案销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一)编制档案销毁清册,一式三份,由单位领导审查批谁后,一份由档案室保存备查,另两份分别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档案馆备案。

(二)档案销毁由档案室负责执行,指定专人销毁和监销;并将销毁的档案从目录(包括保管单位目录和有关检索工具)上划掉、注明。

(三)凡是档案的保管期限在鉴定中有调整,应对有关的管理工具(如档案目录、保管单位封面等)进行相应的修改。

(四)保管单位内文件材料有变动时,应对保管单位进行调整或重新整理。

(五)调整库藏档案的排列序列,并继续提供利用。

五、测绘成果保密管理

在工程勘测设计等民用领域中常常会用到大量的资料,如测绘资料、地质资料和水文资料等等,以及相应产生大量的密级档案,测绘成果的管理是国家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一)为保证测绘成果的安全,维护国家及单位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等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及国家测绘局的有关规定,必须做好密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工作。

(二)统一管理,建立测绘成果档案台帐,及时做好归档登记入册工作,指定责任管理人员,严格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三)院有成果集中进行归档管理,使用成果时必须由分管领导批谁,并做好查借登记工作,使用后应及时归还或删除,成果销毁时必须有完善的销毁记录及手续。

(四)档案查阅者应按指定范围查阅,并负有保密责任,严禁擅自复制、转让、转借测绘成果。

(五)严禁在非计算机及非介质上处理、存储地理信息。

(六)经审批查借的测绘成果,严禁在超出许可的目的和范围外使用。

(七)严禁未经批谁擅自对外提供测绘成果。

(八)属于保密性质的档案,保管人员必须妥为保管,严防失密。

(九)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绘成果档案的保密工作检查,做好记录工作。

(十)测绘成果若不慎发生泄密,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报告主要领导,并根据泄密情况及时向市国土资源局及市保密局等相关管理部门报告。

2结语

第5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 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需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企业档案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企业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档案的达标升级工作。但达标工作作为一项运动,一次考试在进行,整个过程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达标以后,就出现后力不足,没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再由于部分干部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干部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造成了档案工作有领导、无计划;有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第6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一、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必然性

(一)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由于档案管理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导致档案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也就是将档案管理工作委托给管理机构,这样即可降低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这也是档案管理外包的重要原因。同时,专业管理机构的主要经营业务就是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二)优化资源配置

档案管理社会化可以加强档案管理中的分工与细化,通过外界人员和专业管理技术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推动中介管理企业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共同进步。再者,通过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并且可以融入社会资源,打造一个宏观平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见,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不仅是企业、组织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表现

(一)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档案集中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相比企业档案管理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过去的档案管理中,档案通常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根据档案级别、内容重要性、种类进行划分,如果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档案信息混乱问题。而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能够实现企业档案集中化管理。由于档案管理机构具备专门的设备、人才队伍技术强,因此在管理中也更加科学,并且能够避免出现档案管理混乱问题。

(二)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

由于企业档案信息包括企业知识资产、信息资源等信息,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经济活动所积累的信息结晶。所以企业档案信息与企业资产有着很大联系,这就需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统一性、精准性、安全性。企业档案管理通常是采用一台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实现管理工作,信息管理模式较为表面,无法适应当今网络发展要求。管理手法滞后性强,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在加上企业日常经营核心是经济效益,难免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无法指定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而档案管理社会化能够改善着一系列问题,管理机构为了能够提高更高质量的服务,全程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且,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可以为企业各个部门提供更加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如果企业需要寻找档案信息,只需要将需求反馈给档案管理部门,即可在几分钟内将电子档案传输到指定邮箱中,非常方便,大大简化了档案信息查询流程。

(三)避免自带档案现象

此类问题主要是针对人事档案。自带档案就是工作人员将档案带离档案室,从而造成档案流失,并且会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由于很多企业在录用职工时不注重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留存在工作人员手中。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保险业务、社会福利办理,还是在职位晋升中都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档案丢失问题,后果非常严重。而档案管理社会化由于是统一、集中管理模式,档案存在档案管理机构中而不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自带档案等问题,如果需要调取档案内容,需要经过第三方管理机构,并对所带出的档案进行记录,限定时间要求带回。

第7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档案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医院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服务,对医院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档案管理“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现状。而且受人员、设施和经费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无暇顾及,造成档案管理冷场的局面。因此,加强全员档案管理的意识,提高全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显得尤为紧迫和有必要了。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开展。应该加强全员档案管理的意识,将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促使医院领导者、医院管理人员、职工等树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主动融入到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上来,全力以赴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二、优化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医院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如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档案收集、归档、利用、保管等多方面,而且医院的部门众多且分散,专业性技术强,对机密程度高低差异有着不同的档案管理要求和标准。因此,加强医院电子档案管理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制度与医院的岗位责任制,将其纳入到医院考核中来,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档案收集制度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医院部门的众多性、复杂性,对档案收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优化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就应当完善档案归档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材料、文件的传递、登记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应实行动态管理的运行模式,一旦发现材料文件的遗漏、缺失,要及时地查找补救。

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逐渐被运用到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利用的效率。但由于电子文件、数据在储存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通讯设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就贸然将医院档案全部转化为电子档案管理形式,会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对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电子档案普及的今天,应当实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同步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的科研成果、医疗成就等。实行纸质和电子文件双套管理,要从医院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实施双套管理模式。如对于实验记载、取样调查、化验分析数据、会议资料等,只存在纸质文件的,就只采用纸质档案管理;而上题论证报告、成果申请书、统计数据等既有纸质文件,又有电子文件的,就需要采用电子和纸质两种管理套路,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四、对电子档案要提供利用

电子档案的信息与纸质档案相比,具有容易修改、容易复制等特点,在利用、使用阶段其安全性是最为薄弱的。为了切实保护好医院科研成果,保护医院的知识产权,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加强电子档案在利用环节管理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医院电子档案的提供利用,应采取适当的保密、防范措施,根据电子档案的科研成果水平及其保密级别,实施在线管理和离线管理的管理机制。在线管理主要采取防火墙技术与杀毒监控技术;而离线管理则使用必要的防盗技术和加密技术。由档案资料的科研成果、保密级别而决定查阅者对其利用情况,对于保密级别较高的电子文档,不提供拷贝、复制等利用方式;而对于允许拷贝的电子文档,要严格其拷贝申请的审批环节,将审核手续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并在审批通过之后,设置相关保密人员对其拷贝过程、档案利用情况进行监督等。

五、加大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投入

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科研、教学及其档案利用成效有着重大的影响,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投入,优化电子档案管理的设备、设施,使用高性能的电子软件,是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的投入,第一,要引进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医院应尽可能地配备性能较优越的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刻录仪,改善档案文件存贮载体的质量,确保档案保存的科学性、安全性。第二,应优化档案保护的技术,使用先进化的保障网络安全软件,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构建高效便捷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为了保障电子档案正常有序运行,除了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之外,还应当创建安全有效的存储空间,在档案库房中配置除湿、空调等设备,安装灭虫、灭火等设施。

六、结语

第8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一、加强地方高校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

科技档案主要指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以文字、影像、图表、数据等多种形式载体出现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它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大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及管理经验的结晶,直接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与实力及管理水平,对高校的教学、人才培养及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科技档案是大学科研管理活动的重要保证。科技档案是进行科研的重要依据,是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建立完整的科研档案是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科技档案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据。科技档案是高校各种科研活动经验的结晶,它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依据。如科研档案中专家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科技改革,从而不断提高科研实力;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系统地整理本校已获得的研究成果, 科学准确地描述研究课题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可使课题的后继研究人员在相关研究上避免重复劳动,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切实的信息服务。

3.科技档案是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基础和支撑。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形成特色。如在了解教师科研方向及重点后,可以组织、协调相关学科、相近学科的教师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内分工合作,在知识创新上、在新兴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发展上出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密切高校教师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促进全社会更好地认识科技成果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更加尊重科技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并为科技进步、科研环境的改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地方高校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影响力高校的科技档案在学校科研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升了科研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了科技管理的改革,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但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对科技档案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科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科技档案的数量和质量不高。部分高校科技实力已积累了一定的水平,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并非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重点,造成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够,大多停留在项目申报材料和结题材料的简单收集。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积累过程,众多地方高校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其科技活动并不多,尤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较为缺乏,而且科研活动的质量偏低,使得形成科技档案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

2.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科技档案管理具有科研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双重特点,但科技档案管理对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并不是日常工作的重点,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而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科技档案只是档案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于科技档案开发和管理上的精力不多,导致科技档案管理被边缘化。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归档的要求、时间、范围、内容及职责等不明确,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

3.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人事编制不足的因素,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及学院、系等二层单位均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管理机构。绝大部分地方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的非专业人员,一方面,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少档案管理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对资料进行规范地收集、归档;另一方面,兼职人员还承担着许多其他业务工作,难以抽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潜心钻研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导致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4.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科技档案的社会开放功能低效。大多地方高校虽推广应用档案管理软件,但只是限于档案目录信息化管理为主,科技档案还是以纸质为主,处于人工管理状态。科技档案的利用,目前还只停留在记录、保存阶段或仅局限于评职称或者项目结题时提供佐证材料等方面,重保管、轻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研档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三、加强地方高校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1.加强科技档案的认识和领导,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科技档案的特征与作用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前提。传统的管理理念往往把科技档案只作为一种历史材料保存,基本上只能发挥科技档案的借阅、查询、佐证等简单功能,没有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后续整合,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的结合。要通过各种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领导和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牢固树立档案观念,充分认识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把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应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学校要按照《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档案管理法规,并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和分工, 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确保收集的材料客观准确、完整连续。此外,学校还应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引入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的年度业绩考核机制。

3.加强档案管理的技术开发,提升科技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发软件,建立科技档案数据库,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有效管理,有助于充分挖掘科技档案潜能,逐步开发科技档案的情报服务、专题服务、咨询证明服务等功能,更好地为地方高校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服务。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加强科研档案成果转化,有利促进科研转化和产学研的结合,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

4.加强科技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成为档案事业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档案专业素质和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要注重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加强科技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的能力。

第9篇:档案管理的成果范文

关键词:机关档案;规范管理;档案信息;利用

机关档案能够反映国家机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但是在传统的机关档案管理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还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并不高,阻碍着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充分的将档案信息利用起来,需要促进机关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 明确机关档案管理的重点,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1 及时归档

对机关档案进行管理的目的,是要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将各类信息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就特别重要,而及时归档是确保档案信息完整的前提。在机关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会形成到大量的档案资料,档案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将这些档案归置好,并确保归档时没有信息遗漏。同时,已经归档的资源信息应该是处于动态管理状态的,并非归档后就处于静止状态,否则档案的作用就无法被凸显突出来,档案管理也不具有实际意义。

1.2 及时整理

由于机关档案的类型多、数量多,且各档案会经常调用,因此,档案的整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在对档案进行整理时,整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整理过程不够细致,就可能会导致档案缺失或者档案信息不完整,使得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因此,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整理档案,如果发现有档案的信息不完整,应及时将其补充完整;如果发现有档案缺失,则应立即上报相关单位,补齐文件。比如,管理人员在整理档案时,应将案宗封面的信息,用统一的写字工具填写完整,并备注好整理时间。在整理完以后,要在电子档案系统中进行同步整理,确保电子档案系统中的信息与实际的档案信息相符,便于使用者对档案进行检索,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2 提升机关档案的服务质量,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

2.1 提升服务质量

机关档案存档以后,由于某些单位可能会查阅或借阅相关档案,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查阅或者借阅者需要填写相关的申请表,并由其所在部门领导和档案管理负责人审批,审批同意后,才能将相关档案调出,供其查阅或者借阅。其次,制定严格的登记管理制度,并设计登记表,表中要包括姓名、所在单位或部门、借查日期、档案名、编号、借查用途等信息。借查者要将用途一栏填写清楚,避免其对档案信息造成破坏,导致档案信息不完整或缺失。通过登记表对借查档案进行管理,能够使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化。第三,在借查者使用完档案后,要对其进行跟踪反馈,在其归还档案时,要完成签收程序,并在反馈表上对档案的利用效果进行反馈,并给出自己的使用意见,以便管理者对其进行跟踪服务。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可通过电话回访、网络回访等方式,提升其服务质量,从而使档案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2.2 做好安全管理

在对机关档案进行管理时,要对管理室中的各种设备进行安全排查。如果在排查中发现有设施存在问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对档案造成破坏。比如,管理室中的用电设备是否安全,线路是否稳定,如果线路出现故障,可能会使设备烧坏,引发火灾,从而对档案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在排查时要消除这种隐患,否则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机关档案进行管理,对于档案的借阅、查阅、回收等工作,要尽可能的做到细致化,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2.3 提升管理员素质

机关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的质量。有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且缺乏责任心,导致档案的整理不规范,甚至在发现有档案不完整或者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措施弥补。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并强化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使其能够以高度责人的态度来对待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比如,机关单位各部门可制定考核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工作突出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工作不尽责的人员则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机关档案对于机关单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是对机关工作的真实记录,能够客观反映机关单位的工作水平。并且,档案信息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其能为机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为促进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需要明确管理重点,并提升其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档案信息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胡剑锋.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