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体育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工作思路

第1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全区各校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区”,致力于教育“规范化、均衡化、信息化”三推进,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2005年12月28日,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组在听取了区政府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走访了26所各级各类学校、翻阅了大量创强台帐资料并与一线教师座谈之后,一致认定**区达到了省级教育强区的标准,通过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中24条达标、1条基本达标的自评结果。

区委、区政府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列为2005年全区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05年3月9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保障措施和方法步骤。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部门签定了《**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责任书》,全面落实建设任务,制定出台了《中共衢州市**区委、衢州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争创省教育强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方案》、《衢州市**区2005—2007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

全区以创建教育强区为契机,努力推进教育事业新发展。在各级政府和全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全区新增省级教育强乡3个(石室乡、沟溪乡、七里乡)。通过“创强”,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加强。全区先后投入“创强”基建经费2147万元,其中新建教学综合楼11801平方米,投资1338万元;完成改食堂工程6926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完成改宿舍工程8612平方米,投入275万元;破旧房改造,包括学校操场、道路维修和墙面粉刷等投入134万元;学校教学装备配置得以优化。区、乡(镇)先后筹措资金560多万,专门用于教学仪器、各类教学器材及图书配备,使我区各中小学的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生器材,图书配备达到或超过国家或省定标准。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电视播放、校园音响”四大系统的装备建设;各类教育得以协调发展。通过“创强”,全区成人教育与学前教育快速成长,全区新增农村等级幼儿园7所。石梁镇、石室乡、姜家山乡等3个乡镇通过省一级化技术学校评估,航埠镇、黄家乡、花园乡、九华乡、姜家山乡、万田乡、华墅乡、七里乡、沟溪乡通过省二级成校评估。

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平稳过渡

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区学校实施调整,理顺办学体制。为确保“理顺”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稳定大局,我局一是抓调研,认真研究了“理顺”工作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进度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调整后的学校布局问题和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的稳定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最大程度的保障教师的合理权益作了积极的努力;二是抓配合,《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有关管理体制的意见》(衢委发[2004]56号)文件出台后,引起了一定的波动,特别是石梁片区的60多个行政村联合盖印上访,要求保留石梁中学高中部,造成极大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局党委、班子成员以大局为重,召开专题会议并多次下校走访、宣传政策,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合下,较好的解决了矛盾;三是抓稳定,对于划入学校,重在班子稳定、待遇稳定、人心稳定。同时,认真研究落实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教师的过渡方案。强调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明确要求广大教职员工不得发表不利于稳定的言论,尽最大努力保证过渡期间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学生的教育权益不受损。

2005年6月29日晚,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受两级政府委托,召开了涉及“理顺”学校的移交工作会议,明确从2005年7月1日起,市区两级所涉移交学校纳入新的管理范畴。12月31日,市区两级有关学校教职工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正式完成移接交工作。所涉学校人心稳定,工作正常,预示着**区的义务教育工作稳健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落实省“四项工程”,“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区启动了“农村学校食宿改造”、“经济困难家庭免费就学”、“爱心营养餐”、“教师素质提升”四项工程。其中,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度任务;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扩面工程,惠及学生5335人次,免收费用122.7175万元;同时,在以七里乡中心小学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营养餐工程,3443人次贫困学生享受每周三餐荤素搭配的营养餐(100元/学期),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省市统一部署落实到位,完成了全区2065名中小学教师四门省定课程的集中培训,完成了省、市级农村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区学校干部梯队建设,全区以民主推荐为基础,筛选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的培养对象110人,构建了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举办了2期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班,为优化学校干部队伍结构奠定了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管理及考核。10月份,对第一轮优秀教育人才进行了全面考核,启动了第二轮优秀教育人才评选,共评出区第八届教坛新秀22人,第三届学科带头人39人,全区优秀教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强化师德师训工作,在启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同时,组织全市区小学教师继续开展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逐步把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专业成长上来,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人事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区教职工聘任制实施意见》,认真做好教职工校际交流聘任工作,修订农村教师进城选调办法,对夫妻双方在**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双教工,在选调进城时给予加分倾斜,为夫妻双方在**区农村中小学任教且年龄在100周岁以上的双教工设立的“**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奖”,以体现人文关怀、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了全区3000多本人事档案、全区退休教职工情况和全区教职工增资后工资卡片的整理登记。

五、强化教育教学科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强化教育科研,拓展教育科研阵地,倡导理论研究与行为研究同轨进行。全区教师教科研意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论文质量及课题档次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一年来,全区有17人次在课题研究方面获二等奖以上,占全市的1/3;省级立项课题5个,占全市的1/6强;在由新星学校承办的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示活动中,我区共获教学设计一等奖11人次,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注重互动与交流,各类学科教育教研活动次数多、质量高,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强调引导和示范,组织了全区小学校长展示课和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暨新课改展示活动和全省实验学校学术年会等活动,课程改革向纵深两个层面推进。重视课改质量跟踪,组织实施了中小学部分学科的质量检测,为课改教学目标体系的完善和课改共性问题的解决寻求对策。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夯实课改向农村推进的硬件基础。目前,全区包括简易型在内的多媒体教室占中心小学以上的班级比在04年40%的基础上增至89%,全区全面实现光纤接入,启动了名师资源共享工程,为加快课改向农村完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六、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不断增强教育系统执政能力

扎实有效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当时代先锋,争创教育强区为主题,认真组织了教育系统三个批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三服务”活动贯穿始终,机关党员按要求认真开展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参与“送温暖、送营养、送文化下乡”活动,并对全区37位贫困退休教师进行走访慰问,据统计,全局机关党员共走访慰问困难户103户,送慰问金8.43万元,各项慰问物资价值2万余元。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型机关创建,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强化效能建设,工作水平、机关服务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推进省“四项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能否在2007年完成省万校标准化验收,关键看今年。同时,通过近几年来全区基础设施、教仪装备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2005年教育创强的实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市教育局的部署并结合**自身实际,2006年,**教育总体上要从“建设”转向“管理”,并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升教育的内涵品质。

总体目标:

努力构建“和谐发展、均衡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高质量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力度,强化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极探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办学的规范化程度,努力争创“教育无乱收费”区,力争在“构建和谐教育,推进城乡均衡,打造人文**”方面取得新成效。

事业目标: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

2、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100%。

3、成人教育: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人数达2142名。

4、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力争幼儿园达89%,小学达98.5%,初中达98.5%。

5、基础教育“六项工程”: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资助3000名中小学生,资助比例占全部学生数的9%,实现应保尽保;

(2)爱心营养餐工程:为2700名左右农村学生送营养餐,实现应送尽送;

(3)食宿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3368平方米,其中宿舍8680平方米、食堂4688平方米;

(4)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教师2200名;

(5)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力争完成优秀课堂实录30节摄制任务;

(6)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按规划完成9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主要工作:

一、实现“四个突破”,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在“规范化办学”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升教育形象

牢固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在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收费”、“办班”两个关键环节,严格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规范非正常教学时间办班行为。依法加强对学校财务、基建、资金使用、大宗物品采购等工作的管理;加强和档案工作,将工作和规范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学籍管理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实;深化教育行风建设和校(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教育信息公开,强化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安全管理,建立网上评审系统,进一步加大网上来信来访的查处力度,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促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二)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配合做好第二届衢州市名校评选工作,着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依托课程改革,规范课程设置;严格专任教师任课原则,确保学科专任;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意识,细化“环节管理”,加大“过程管理”力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继续开展教育强镇(乡)创建活动,以创建促提高,加快各类示范学校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的成果。

(三)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以提高全区教师信息化教育装备应用能力为突破,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将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电教设备的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以机制和制度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通过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新”工程(即以“新技术”推进“新课程”),使全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在农村的“学前教育”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用好、用足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发挥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扩大农村幼儿园办园规模。筹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促进全区幼教事业的快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化办园资格审验制度,加强督查整改,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培训,鼓励进修,施行教师资格认定等方式,快速提高农村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依托社区建立社区早教活动示范基地,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依托**教育网,创办“**幼教网”,构建覆盖面广、时代性强的**学前教育网络平台。

二、抓实八项工作,提升**教育的内涵质量

(一)加强事业发展和布局调整规划

实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围绕“万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继续按照“四个集聚”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重点抓好学校配套项目建设。2006年按照万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重点抓好航埠镇中心小学、航埠镇河东小学、沟溪乡中心小学、石梁镇中心小学、九华乡中心小学、航埠镇初中、教工幼儿园等学校的配套建设。通过新建配套学校校舍使农村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校舍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按照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有关完小、村小。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探索边远山区、农村学校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做大做强农村的中心小学,整体改善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抓实“四项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在2005年“两改”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重点建设布局调整保留学校的农村乡镇初中、乡镇中心小学食堂寝室,改造、维修农村完小食堂寝室”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村学校的食宿改造工程。进一步重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关注并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同时,配合市区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做好进城务工创业人员子女的就学工作,积极探索和优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的科学化操作程序,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贫而失学。

抓住契机重点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特别要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针对目前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培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现实,认真分析,精心组织,确保不让一个教师漏训。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组建“教育博客”、建立分布式教育资源库、构建**区立体式的“名师资源库”等平台,并结合城乡教师支教活动,在区域内部广泛而又持久的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三)抓实“六大校园”创建

创建“六大校园”,是促进学校规范化办学,特色化竞争的有力抓手。在巩固2005年“平安校园”创建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并围绕“五大**”创建,结合贯穿“千镇连锁、万店放心”、“农村垃圾集中整治”、“环境优美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数字校园”建设,构建“环境与人”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四)抓实新课程改革

围绕中考“改革”,明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地位及作用,从而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观”。根据省有关学业考试的要求,着重加强各学科如何提升初中毕业生学业方面整体性水平的研究。对照我省三个新课改“国改区”的先行做法与经验,结合实际,研讨学业考试的内容、表现形式及目标指向。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切实降低低分率。

着手准备对三年课程改革进行阶段性总结,注重把广大教师的真实体验提练成理性认识,形成包容性较强的共识,完成30节优秀课堂实录的制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促进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更全面,实践更到位。

(五)抓实人才队伍建设

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和后备干部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校长管理机制通过强化校长队伍教育教学的本位意识,努力打造一支学者型的校长队伍。着力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办好后备干部培训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领导岗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区中小学名师评选管理办法》,做好柯城区首届中小学名师评选工作,以评优、评先、评名为龙头,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配合纪念建党85周年,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使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更加合理、科学。

(六)抓实学校安全工作

牢固“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着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的管理和防范体系的建设,研究制定出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安全工作应对体系,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员队伍的建设,实施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积极推广安全工作的先进思路与好的做法。细化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加大安全工作监督力度。在全区学校中组织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工作和“健康教育促进学校”评比活动。

(七)抓实教育督导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严格依法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区政府的教育督导职能,充实教育督导队伍,按照“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要求,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提高教育督导水平。积极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八)抓实教育施政能力建设

第2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全区各校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区”,致力于教育“规范化、均衡化、信息化”三推进,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2006年12月28日,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组在听取了区政府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走访了26所各级各类学校、翻阅了大量创强台帐资料并与一线教师座谈之后,一致认定**区达到了省级教育强区的标准,通过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自查自评报告中24条达标、1条基本达标的自评结果。

 区委、区政府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列为2006年全区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06年3月9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保障措施和方法步骤。区政府与各乡镇政府、部门签定了《**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责任书》,全面落实建设任务,制定出台了《中共衢州市**区委、衢州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争创省教育强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方案》、《衢州市**区2006—2007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

 全区以创建教育强区为契机,努力推进教育事业新发展。在各级政府和全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全区新增省级教育强乡3个(石室乡、沟溪乡、七里乡)。通过“创强”,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加强。全区先后投入“创强”基建经费2147万元,其中新建教学综合楼11801平方米,投资1338万元;完成改食堂工程6926平方米,投资400万元;完成改宿舍工程8612平方米,投入275万元;破旧房改造,包括学校操尝道路维修和墙面粉刷等投入134万元;学校教学装备配置得以优化。区、乡(镇)先后筹措资金560多万,专门用于教学仪器、各类教学器材及图书配备,使我区各中小学的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生器材,图书配备达到或超过国家或省定标准。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电视播放、校园音响”四大系统的装备建设;各类教育得以协调发展。通过“创强”,全区成人教育与学前教育快速成长,全区新增农村等级幼儿园7所。石梁镇、石室乡、姜家山乡等3个乡镇通过省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航埠镇、黄家乡、花园乡、九华乡、姜家山乡、万田乡、华墅乡、七里乡、沟溪乡通过省二级成校评估。

 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平稳过渡

 200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区学校实施调整,理顺办学体制。为确保“理顺”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稳定大局,我局一是抓调研,认真研究了“理顺”工作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进度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调整后的学校布局问题和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的稳定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最大程度的保障教师的合理权益作了积极的努力;二是抓配合,《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有关管理体制的意见》(衢委发[2007]56号)文件出台后,引起了一定的波动,特别是石梁片区的60多个行政村联合盖印上访,要求保留石梁中学高中部,造成极大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局党委、班子成员以大局为重,召开专题会议并多次下校走访、宣传政策,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合下,较好的解决了矛盾;三是抓稳定,对于划入学校,重在班子稳定、待遇稳定、人心稳定。同时,认真研究落实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教师的过渡方案。强调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明确要求广大教职员工不得发表不利于稳定的言论,尽最大努力保证过渡期间兴华中学、石梁中学两校高中学生的教育权益不受损。

 2006年6月29日晚,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受两级政府委托,召开了涉及“理顺”学校的移交工作会议,明确从2006年7月1日起,市区两级所涉移交学校纳入新的管理范畴。12月31日,市区两级有关学校教职工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正式完成移接交工作。所涉学校人心稳定,工作正常,预示着**区的义务教育工作稳健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落实拾四项工程”,“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区启动了“农村学校食宿改造”、“经济困难家庭免费就学”、“爱心营养餐”、“教师素质提升”四项工程。其中,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已基

共5页,当前第1页1本完成年度任务;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扩面工程,惠及学生5335人次,免收费用122.7175万元;同时,在以七里乡中心小学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营养餐工程,3443人次贫困学生享受每周三餐荤素搭配的营养餐(100元/学期),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省市统一部署落实到位,完成了全区2065名中小学教师四门省定课程的集中培训,完成了盛市级农村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区学校干部梯队建设,全区以民主推荐为基础,筛选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的培养对象110人,构建了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举办了2期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班,为优化学校干部队伍结构奠定了基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管理及考核。10月份,对第一轮优秀教育人才进行了全面考核,启动了第二轮优秀教育人才评选,共评出区第八届教坛新秀22人,第三届学科带头人39人,全区优秀教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强化师德师训工作,在启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同时,组织全市区小学教师继续开展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逐步把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专业成长上来,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人事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区教职工聘任制实施意见》,认真做好教职工校际交流聘任工作,修订农村教师进城选调办法,对夫妻双方在**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双教工,在选调进城时给予加分倾斜,为夫妻双方在**区农村中小学任教且年龄在100周岁以上的双教工设立的“**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奖”,以体现人文关怀、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了全区3000多本人事档案、全区退休教职工情况和全区教职工增资后工资卡片的整理登记。

 五、强化教育教学科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强化教育科研,拓展教育科研阵地,倡导理论研究与行为研究同轨进行。全区教师教科研意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论文质量及课题档次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一年来,全区有17人次在课题研究方面获二等奖以上,占全市的1/3;省级立项课题5个,占全市的1/6强;在由新星学校承办的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示活动中,我区共获教学设计一等奖11人次,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注重互动与交流,各类学科教育教研活动次数多、质量高,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强调引导和示范,组织了全区小学校长展示课和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暨新课改展示活动和全省实验学校学术年会等活动,课程改革向纵深两个层面推进。重视课改质量跟踪,组织实施了中小学部分学科的质量检测,为课改教学目标体系的完善和课改共性问题的解决寻求对策。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夯实课改向农村推进的硬件基矗目前,全区包括简易型在内的多媒体教室占中心小学以上的班级比在04年40%的基础上增至89%,全区全面实现光纤接入,启动了名师资源共享工程,为加快课改向农村完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矗

 六、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不断增强教育系统执政能力

 扎实有效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当时代先锋,争创教育强区为主题,认真组织了教育系统三个批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三服务”活动贯穿始终,机关党员按要求认真开展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参与“送温暖、送营养、送文化下乡”活动,并对全区37位贫困退休教师进行走访慰问,据统计,全局机关党员共走访慰问困难户103户,送慰问金8.43万元,各项慰问物资价值2万余元。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型机关创建,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强化效能建设,信访工作水平、机关服务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推进拾四项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能否在2007年完成省万校标准化验收,关键看今年。同时,通过近几年来全区基础设施、教仪装备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2006年教育创强的实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市教育局的部署并结合**自身实际,2007年,**教育总体上要从“建设”转向“管理”,并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升教育的内涵品质。

 总体目标:

 努力构建“和谐发展、均衡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高质量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力度,强化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

共5页,当前第2页2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极探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办学的规范化程度,努力争创“教育无乱收费”区,力争在“构建和谐教育,推进城乡均衡,打造人文**”方面取得新成效。

 事业目标: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

 2、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100%。

 3、成人教育: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人数达2142名。

 4、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力争幼儿园达89%,小学达98.5%,初中达98.5%。

 5、基础教育“六项工程”: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资助3000名中小学生,资助比例占全部学生数的9%,实现应保尽保;

 (2)爱心营养餐工程:为2700名左右农村学生送营养餐,实现应送尽送;

 (3)食宿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3368平方米,其中宿舍8680平方米、食堂4688平方米;

 (4)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教师2200名;

 (5)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力争完成优秀课堂实录30节摄制任务;

 (6)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按规划完成9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主要工作:

 一、实现“四个突破”,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在“规范化办学”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升教育形象

 牢固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在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紧紧抓装收费”、“办班”两个关键环节,严格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规范非正常教学时间办班行为。依法加强对学校财务、基建、资金使用、大宗物品采购等工作的管理;加强信访和档案工作,将信访工作和规范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学籍管理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实;深化教育行风建设和校(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教育信息公开,强化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与安全管理,建立网上评审系统,进一步加大网上来信来访的查处力度,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促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二)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配合做好第二届衢州市名校评选工作,着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依托课程改革,规范课程设置;严格专任教师任课原则,确保学科专任;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意识,细化“环节管理”,加大“过程管理”力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继续开展教育强镇(乡)创建活动,以创建促提高,加快各类示范学校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的成果。

 (三)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以提高全区教师信息化教育装备应用能力为突破,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将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电教设备的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以机制和制度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通过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新”工程(即以“新技术”推进“新课程”),使全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在农村的“学前教育”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用好、用足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发挥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扩大农村幼儿园办园规模。筹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促进全区幼教事业的快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化办园资格审验制度,加强督查整改,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培训,鼓励进修,施行教师资格认定等方式,快速提高农村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依托社区建立社区早教活动示范基地,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依托**教育网,创办“**幼教网”,构建覆盖面广、时代性强的**学前教育网络平台。

 二、抓实八项工作,提升**教育的内涵质量

 (一)加强事业发展和布局调整规划

 实施**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围绕“万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继续按照“四个集聚”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布

共5页,当前第3页3局。重点抓好学校配套项目建设。2007年按照万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重点抓好航埠镇中心小学、航埠镇河东小学、沟溪乡中心小学、石梁镇中心小学、九华乡中心小学、航埠镇初中、教工幼儿园等学校的配套建设。通过新建配套学校校舍使农村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校舍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按照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有关完孝村校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积极探索边远山区、农村学校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做大做强农村的中心小学,整体改善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抓实“四项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在2006年“两改”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重点建设布局调整保留学校的农村乡镇初中、乡镇中心小学食堂寝室,改造、维修农村完小食堂寝室”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村学校的食宿改造工程。进一步重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关注并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同时,配合市区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做好进城务工创业人员子女的就学工作,积极探索和优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的科学化操作程序,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贫而失学。

 抓住契机重点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特别要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针对目前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培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现实,认真分析,精心组织,确保不让一个教师漏训。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组建“教育博客”、建立分布式教育资源库、构建**区立体式的“名师资源库”等平台,并结合城乡教师支教活动,在区域内部广泛而又持久的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三)抓实“六大校园”创建

 创建“六大校园”,是促进学校规范化办学,特色化竞争的有力抓手。在巩固2006年“平安校园”创建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共建和谐家园”读书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并围绕“五大**”创建,结合贯穿“千镇连锁、万店放心”、“农村垃圾集中整治”、“环境优美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数字校园”建设,构建“环境与人”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四)抓实新课程改革

 围绕中考“改革”,明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地位及作用,从而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观”。根据省有关学业考试的要求,着重加强各学科如何提升初中毕业生学业方面整体性水平的研究。对照我省三个新课改“国改区”的先行做法与经验,结合实际,研讨学业考试的内容、表现形式及目标指向。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切实降低低分率。

 着手准备对三年课程改革进行阶段性总结,注重把广大教师的真实体验提练成理性认识,形成包容性较强的共识,完成30节优秀课堂实录的制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促进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更全面,实践更到位。

 (五)抓实人才队伍建设

 在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和后备干部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校长管理机制通过强化校长队伍教育教学的本位意识,努力打造一支学者型的校长队伍。着力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办好后备干部培训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领导岗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区中小学名师评选管理办法》,做好柯城区首届中小学名师评选工作,以评优、评先、评名为龙头,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配合纪念建党85周年,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使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更加合理、科学。

 (六)抓实学校安全工作

 牢固“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着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的管理和防范体系的建设,研究制定出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安全工作应对体系,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安全监督长效机制,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员队伍的建设,实施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积极推广安全工作的先进思路与好的做法。细化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加大安全工作监督力度。在全区学校中组织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工作和“健康教育促进学校”评比活动。

 

共5页,当前第4页4;(七)抓实教育督导工作

 严格依法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区政府的教育督导职能,充实教育督导队伍,按照“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要求,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提高教育督导水平。积极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八)抓实教育施政能力建设

第3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年,全市文化工作要立足“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一手抓文化事业发展,一手抓文化产业振兴,努力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富裕和谐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档次。年,市级文化设施要重点做好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深化细化建设方案,争取年底前动工兴建。同时做好市文化馆、市艺术剧院馆舍新建工程的筹建工作。

在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宫和自然村文化活动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基层文化设施的升级改造。年,

要完成1-2个集镇综合文化中心的升级改造工程,并进一步完善村落文化设施。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规范管理和长效管理,切实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2.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职能。成立市公共文化服务公司,全年购买400场演出、3800场电影,集合成阳光文化直通车按计划定时定量配送到各乡镇(街道)的阳光文化配送点,努力实现“全市天天有演出、全年村村有戏看”的工作目标。继续抓好“周末文化”系列活动,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积极向农村延伸。建立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开展以送书送戏送电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三下乡”活动,全年送戏200余场次、送电影3000多场次。

开展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年要新建6个乡镇(街道)图书分馆,全力打造公共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已建成的乡镇图书分馆要规范运作,方便群众借阅。

开展企业文化年活动。协助有条件的规模企业办文化,鼓励企业兴建文化设施、采购文化服务,指导开展企业文化活动,陶冶员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宿感,达到内强企业素质、外树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培育公共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人士积极参与到公益文化建设中来,建设一支自愿参加、服务公众、热心于文化事业的高素质文化志愿者队伍参与文化活动,以及为公益文化设施提供文化服务。年,要重点建立一支村、企文化管理员队伍,并扶持文艺团队骨干100名。

(二)加强城乡文化活动开展

要按照市级打品牌、做示范,农村抓亮点、强辐射的思路,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年要重点围绕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开展系列活动。一是要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河姆渡遗址保护规划》和保护为主、适度建设、有序开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对河姆渡原始生态园进行适度整理和建设,并有序对外开放。二是要组织承办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努力提升论坛档次,扩大河姆渡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三是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扩大河姆渡国际文化节的群众参与度。同时,紧紧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建国62周年,在全市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策划安排好第五届全市村落文化艺术节、第四届全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全市超级戏迷擂台赛等活动。在传统节假日继续举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中华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

乡镇品牌文化活动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努力提升档次,不断扩大影响力。有条件的行政村也要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特色文化品牌格局。

(三)提升文化精品创作质量

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努力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市文化馆要转变职能,由办活动为主,向搞创作、做指导、出精品的方向转变,创作、排演几部有水平、上档次的文艺作品,并在上级比赛(调演)中获大奖。市艺术剧院要继续加大创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代表形象、具有地域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戏剧作品。剧《王阳明》作为浙江·台湾文化周的交流演出剧目赴台湾演出。剧《五月杨梅红》要继续提炼加工,争取参加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

积极引进高雅艺术,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产品,年内要引进至少5家国内外艺术院团来演出。

(四)掀起全民健身活动热潮

1.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市全民健身中心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室内外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维修、保养、更换方案,确保各类健身器材安全使用。年,新安装健身路径100条,各类球场40个。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要遵循依托政府、教体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年新开放学校场地5所,使开放学校总数达到63所。同时,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组织举办好全民健身月活动。指导各乡镇(街道)、行业系统、体育社团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鼓励召开有届次的全民运动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争取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全部创建成为“浙江省体育强镇”。

2.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注重培养体育特长学生,积极向上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密切关注我市运动员在上级部门的训练情况,加强与上级、本级训竞部门的联络协调,鼓励运动员争金夺银,争取第十六届宁波市运会成绩实现新的突破。

(五)扩大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

1.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研究利用工作。继续做好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建档,重点做好“两划”工作。继续推进文物普查后续工作,重点做好文物普查成果的深化研究工作。进一步做好文物建筑的科学修缮工作,加强质量监控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按计划完成《江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优化完善“江文博讲坛”。继续做好田螺山遗址现场发掘工作,努力把田螺山遗址建设成为全国史前遗址考古和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加强学术研究水平,利用多种形式扩大和提高河姆渡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2.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的教育宣传功能。依托“5.18”世界博物馆日,大力加强文化遗产宣传。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延伸和扩展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加强各文物开放点的阵地建设,确保文保景点的游客人数有较大增长。加强内部管理和旅游营销,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3.加强“非遗”保护和利用。认真实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强化非遗保护的基层基础工作,做好对全市各级传承基地和传承人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宣传、推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保护成果,创造非遗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好剧班学员教学的业务指导工作,如期完成剧班的相应教学任务。

(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1.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大力扶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做好服务工作。重点引导现有的文化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档次。做强做大印刷包装、体育场馆设备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视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政府主管,社会监管,行业自管”的管理机制。同时,继续抓好体育彩票销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促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关于鼓励促进我市民营博物馆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重点做好对民办博物馆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做好民办博物馆群的选址和规划引导工作。年要重点扶植3—4家民办博物馆的建设。贯彻落实《关于鼓励促进我市出版物经营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快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和“江书吧”系列工程建设。年要争取再扶持设立“江书吧”3-5家,“茶香书香”联姻工程2-3家,农村出版物小连锁2-3家。

(七)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

1.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完善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强化新形势下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执法、查处办案能力,打破条块分割,努力形成配合有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文化市场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全年办理各类案件不少于50件,特别要办理几件有典型性、有影响力的大案,增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好文化市场的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文化经营场所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同时,认真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责任制,确保全市广电信号传输畅通。加大非法地面卫星管理力度,净化全市城乡视听环境。

2.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度。继续抓好乡镇文化市场督查队伍建设,加强与乡镇文化站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市、乡镇两级联动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着力消除文化市场管理的空白点。按计划推进实施第二批乡镇(街道)农村文化市场综合监管工作。

(八)加强机关内部管理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服务意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和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加强与结对派的沟通和联系。重视系统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这些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重视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年轻干部。

三、工作理念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针对党中央对十二五时期文化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文化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转换角色,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思考深化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使文化主管部门从庞杂的“办文化”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

(一)加大文化部门的管理职能,更加注重文化工作的规划管理、原则管理和导向管理,努力做到三个“出”

一是出思路。要立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探索与新时期文化建设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构建与完善覆盖全系统、全行业、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和文化产业扶持体系,摸索建立推进文化建设的有效抓手和长效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和氛围。

二是出政策。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促进文艺创作、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稳定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宏观调控、行业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管理制度。

三是出规划。从全市大局出发思考问题,掌握研判文化行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进展、新问题,制订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二)拓展文化工作的产业属性,更加注重文化领域的产业振兴、市场引导和人才培养,努力做到三个“育”

一是育产业。把文化产业提高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度,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传统优势文化产业,鼓励促进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要引导现有的文化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档次,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局属文化企业要从产业拓展的角度,充分利用自身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育市场。目前,我市文化经营单位1100余家,文化产品总量不足,而且产品结构配置不够合理。下一步,要通过文化单位改制、扩大文化招商引资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等多条路径,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多元文化市场主体,激活文化生产力。要做好文化产业规划和指导工作,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引导文化市场健康、科学、有序、繁荣发展。同时,积极培养人民群众购买文化的习惯,拓展文化消费市场。

三是育人才。要优化人才政策,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要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系统管理人才、高层次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高水平文化经营人才。同时从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重视培养年轻干部。

(三)发挥文化产品的独特价值,更加注重文化工作的实效性、规范性和影响力、努力做到三个“求”

一是求实效。通过进一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活动开展和艺术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等有力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努力形成文化要素积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良好局面。

第4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2012年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攻坚年,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紧紧围绕《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确定的中心任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狠抓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扎实推进《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为抓手,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组织开展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省域达标试点

1.积极探索音体美教师配齐、器材达标的途径和方法,制订新课程标准实施细则,按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课程,推进学生评价体系和升学机制的改革。推出体育、艺术和国防教育精品课程。推进体卫艺设施设备达标及教师配备与能力提升工作。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各地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素质教育促进工程。

(二)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落实《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研究制定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办法。举办中央7号文件颁布5周年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总结各地阳光体育先进经验和做法,评比、表彰、展示优秀案例、图片和视频。

3.会同国家体育总局、举办好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4.召开高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高校体育工作达标、评估标准,完善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关政策,组织举办高校校际文体对抗赛。

5.研究制定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举办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直属高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公告制度,研究制定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教育评价机制和考试评价制度。

(三)以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为重点,全面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

6.指导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研究制定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评估办法和不同类型地区学生营养膳食指南。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共同召开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启动会议。通过送培训到地方的形式,支持各地对教育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和营养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修订《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操作规范》教学片,并配发至680个县。成立食品安全与营养专家指导组,开展“计划”实施工作的调研与专业指导工作,开展食品安全督促检查。

7.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工作。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联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启动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

8.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组织开展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指标体系研制工作。举办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研讨会。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调研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调研。

9.加强学校卫生工作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加强高校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指南和工作规范。举办高校校医院院长培训班、省级和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培训班。

10.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研究制定大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我爱我的眼睛”主题宣传活动、中小学控烟宣传教育活动、“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四)以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为重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11.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举办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艺术教育专题培训班,指导各省研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细则》。

12.修订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组织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对中小学艺术课程的课堂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13.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音乐学、美术学(师范教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召开试点学校工作总结会,组织开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教育类)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

14.加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召开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讨会,组织开展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选活动。

1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国中小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及校园环境建设评比活动,继续认真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支持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16.举办好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集中展演,组织开展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五)以贯彻落实中发〔2011〕8号文件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国防教育,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17.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6号)精神,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分片召开学生军事训练基地管理研讨会,研究制定学生军事训练基地管理办法和学生军事训练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18.贯彻落实《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工作》,在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国防教育指导纲要。

19.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和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举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培训班和第六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召开学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研讨会,提高学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第5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完成八年级和九年级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2、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1)带领训练队参加县级运动会(2)配合领导组织开展第一届校运动会。

3、每天带领学生晨练工作,同时每天早操督促学生认真做早操。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组织一些与体育锻炼与体育比赛项目。如:学生篮球赛,实习生排球赛

5、好实习班主人工作;

(1)指导班级日常的晨读,早读及晚自习,搞好教室和卫生区的卫生。

(2)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等。

(3)管理好两操,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体健康。

三、措施

认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团结同志,关心爱护学生。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为人师表。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这实习期间,我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6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57-02

[本刊网址] http://

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并在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趋势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近些年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微博和信息通讯为核心的新媒体正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深远影响。新媒体有着开放性、普遍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极为广泛的认可,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在信息咨询时的首要选择。但新媒体的信息承载过于庞杂,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传统媒体以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为代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这主要是源于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历过于复杂的流程,这不同于传统媒体商业资本和行政资源的高度集中。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新媒体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平民化的特点,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也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但一旦当他们的极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释放,很容易会引起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从而对现实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清楚其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搜索引擎、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在校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多重压力,再加上对于就业的迷茫感。很需要有这样的平台来供自己宣泄心理压力,但当不良情绪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后,很容易让学生受到非理性信息或煽动性信息的误导,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普遍性

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网民接近6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高达40%。通过手机来上网的网民数量也高达3.9亿,这些数据都表现出了新媒体的普及。而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也超过了1亿人。而高等院校具备完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且大学生中也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在技术方面上,已经消除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障碍,这也让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更为简单,因此产生了对新媒体的强烈依赖性。

(三)互动性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学生对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虚拟世界中更轻易的获取对问题的信息探索,以及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并与处于不同地域的亲友沟通。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的应用工具,实现互动与沟通。这对大学生接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彻底改变,让大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由选择信息的接受,并参与到信息的互动之中。

(四)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自己经营的媒介,来向社会公众。在短暂的时间中,便能从信息的传递者,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热切,强化了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对于个性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但这也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生理和心理期并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变为无中心状态。信息传播路径和形态的变化,使得网络媒体会因商业利益,而对突破道德底线、背弃社会责任等现象进行追求和逐利。许多煽动性信息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进行严重影响,并且西方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也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难题。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导话语权的削弱

新媒体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使用者的群体被扩大,并且通常会因现实中的压力,从而在虚拟环境中表现出“逆反权威”的心理。而人人都能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大学生更愿用自我的独立判断来进行问题思考,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不像以往一样传统化。大学生能够以自己观点和想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而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都被大学生所抵触,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量异常庞杂,因此大学生通常会采用碎片化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而信息内容的获取方面,大学生也通常会对教师传播的知识将信将疑,以往学生获取知识,新知识有了疑问后,都会下意识的寻求教师帮助,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学生更习惯网上搜索。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怀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信仰危机,让大学生对于学术的敬畏转变成不屑一顾,而社会实践经验少的大学生,很容易会对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话语权。

(三)大学生道德约束功能被弱化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虚拟特点,会让使用者产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虚拟世界很容易成为使用者宣泄压力的场所,因此庞大的信息源中汇集了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而人们也更容易受到好奇心理的影响,从而突破社会伦理底线,摆脱社会道德约束。而教育主题的观念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作用和重大影响认识不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约束功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沦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

新媒体的多元化需要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远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形态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认清错误思潮泛滥背后的市场因素。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不应当陷入技术误区之中,应当以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将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的认清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建立新媒体思想宣传阵营,将网络舆情导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需要柔性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外界约束力来执行专制式管理,应当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来营造相关气氛,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大学生平等的基础,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大学生群体完成新媒体时代下应用主体的转换。并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利益需求进行搜集,并开展正确网络引导,顺利实现教育信息的全覆盖输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应当认清自身的优势被缩小,并对大学生的“教育客体”身份进行转变,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作为“教育主题”,与学生开展真诚的交流,并借助新媒体开放平等的特点,加强师生间的了解。

2.熟练使用新媒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不仅应当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还应当掌握必备的技术应用,而且对于网络流行的语言进行熟悉,这样才能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思想启迪和价值导向。因此高校也应当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新媒体技术的相关辅导和培训,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的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够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工作,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7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牢固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认真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积极做好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常态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强化教科研意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完成教研专题。

3、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力争在区运动会中获得冠军;其它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三、具体措施

体育课教学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对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科的教学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五个领域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的作用。

8、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严格的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做好妥善处理。

9、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教研课题:

1、教研题目

《立定跳远与游戏单元教学》

2、教研目标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体育课的生活化创新化,让学生勤学、思学、乐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时做到,课堂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学生的活动表现安排有个性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创新,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创新,体现快乐教学。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从兴趣入手寓教于乐发展个性。

3、教研措施

(1)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感情基础,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获得反馈信息。

(2)课堂教学中体现民主平等原则,尊重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依赖性。

(3)课堂形式多样,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表现安排有弹性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

(4)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创新,教师提供教学条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去创新寻找快乐。

(5)教学中体现教学活动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趣,寻找锻炼的方法途径从而主动要求学习,进而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

(6)课堂中要体现快乐教学,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寓教于乐,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读书充实,提高自我

1、读书目标:

(1)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浏览各类杂志,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多阅读教学专著,为教学积累资料。

(4)读学生喜爱的书,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5)通过读书丰富自身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2、具体措施

(1)认真阅读每一本书,及时摘录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教学理论。

(2)读完教学书籍,认真写好读书心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第8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两棵树》的故事虽小,但意味深长,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原形’,从中我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打好基础,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取得成功……”这是近日小河所开展第六期员工思想

第9篇:体育工作思路范文

要在乡级公路体制改革中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1.以乡级公路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改革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于它能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精心筹划,谨慎操作。改革的方案必须稳妥可行,这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乡级公路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因此,在乡级公路体制改革中,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只有这样,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顺畅。在乡级公路的体制改革中,要坚持把无情的裁剪和友情的安置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着知识化和年轻化的原则,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年轻就是本钱,知识就是财富,要把德才兼备的年青人推上重要岗位。要以乡级公路建设和发展的大局为重,坚持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创设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

2.在乡级公路体制改革中,要搞好组织系统教育,在疏导和启迪上下工夫

面对政企脱钩、减员增效等方面的改革,大部分乡级公路职工能够抱有积极的态度,勇于参与各项改革。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仍有部分职工想不通,观念陈旧,思想僵化,缺乏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躺在计划经济的温床上打着自己的算盘。面对这种状况,乡级公路管理部门,必须抓好职工的系统教育,在疏导和启迪上下苦工夫,消除职工的思想顾虑。要充分利用职工培训基地,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搞好系统教育,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系统教育中,要抓住共产主义理想这一主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就是因为广大党员坚定不移地怀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了这种共同的远大理想,就能形成铁的纪律,无往而不胜。因此,在乡级公路体制改革中,要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有关理论,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全面提高思想认识。

3.在乡级公路体制改革中,突出道德教育,提倡敬业精神

在思想教育上,要突出道德教育,提倡敬业精神。在道德教育方面,首先要抓好公德教育。教育广大职工必须顾全大局,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发扬互助互爱、扶贫济困的精神。其次,要树立方方面面的先进典型,用好活教材,使广大职工树立新的择业观念,增强离岗职工的生活信心和勇气。在提倡敬业精神方面,要引导干部职工把全体人民的幸福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把辛勤劳作作为人生奋斗的主要途径。把人生的远大理想与自身的职业理想统一起来,在献身本职工作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同时,要采取各种手段,引导职工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钻研专业技能,以精湛的职业技能适应乡级公路体制改革的需要。

结合乡级公路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公路系统的行业特点是,作业点多,工作面广,阵线拉得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季节性强,职工的流动性强,面向社会的服务性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每一个公路养护所,每一支公路施工队,无不反映出乡级公路管理的状况。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乡级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乡级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必需引导职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把握机遇,施展才干,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乡级公路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需结合本行业的特点,这样,体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富有生气,乡级公路建设才能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乡级公路的发展才能富有潜力。为此,我们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由于乡级公路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思想基础较之其它行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调到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除了用党的理论教育外,要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必须在针对性上狠下功夫,要适应形势,面对现实,找准焦点,抓住热点。

2.紧紧围绕乡级公路的生产经营状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生产经营是乡级公路管理部门全部工作的中心,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是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关键。乡级公路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公路建设这一中心,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行政的支持,职工们的欢迎,收到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目前,乡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应按照集中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个别谈心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公路养护和建设的各个环节。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精心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把职工吸引到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参与中思想受到启迪,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无论从公路养护和建设的角度看,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看,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职工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靠真理的力量,又要靠人格的力量。我段的原党委书记兼段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廉洁自律,时刻把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摆在第一位,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奖和职工们的衷心爱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他的模范事迹教育职工群众,就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实已经证明,他的事迹已经在职工队伍中产生了共鸣,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公路管理部门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