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农业统计总结精选(九篇)

农业统计总结

第1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2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各项业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科室的整体工作情况在泰州市农委系统继续保持先进水平。

第3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农产品物流总量指标;农产品物流服务指标

Abstract:In2006,ourChinalaunchedtheregularsurveyofsociallogisticsandaccountingfunctions.Asalargeagriculturalcountry,thelog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isessentialtothebuildingofanewsocialistcountryside,butthelog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inourcountryisstillatthepreliminarystage,nothavingascientificobjectiveagriculturalstatisticslogisticsindicatorssystem.ThispaperbasingonChina’sagriculture,agriculturallogisticsbasicnationalcondition,introducestheprincipletothedesignof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statisticalindicatorssystem,accordingly,constructstheagricultureproductslogisticsstatisticalindicatorssysteminthetwoaspectsofgross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andservicequality.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statisticalindicatorsof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gross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indicators;agriculturallogisticsservicesindicators

1问题的提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物流已从最初的简单运输式的原始物流逐步发展成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几乎涵盖了各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主要载体,国家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规模、结构,监测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行状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运行[2006]625号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和报表制度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我国定期的社会物流统计调查与核算工作。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自2006年起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试行制度转为正式制度,定期开展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工作。

中国是农业大国,且处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阶段,因此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与农业生产物流相比,农业销售物流,即农产品物流显得更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物流尚缺乏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的社会物流统计也只是简单的涉及到了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物流费用总额两个社会性指标,导致很多地区、部门在推进农产品物流时比较盲目,实际效果不显著。国家应该在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初期就制定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以便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以下设计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应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指标的设计应力求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同层面、不同层次反映农产品物流的综合情况,以保证全面性和可靠性。

2.2针对性原则

由于农产品的种类繁多,体积大、价值小、易腐烂以及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使农产品物流具有广泛性、专业性、复杂性、严格性,以及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定性等特点。因此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的设计应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的现状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的选取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能真实地反映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运行规律,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4可比性原则

统计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地区内的纵向比较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以反映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统计指标的设计应具有可比性,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统计方法的一贯性。

2.5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原则要求农产品统计指标体系层次清晰、指标精炼、资料易得、方法直观和计算简便等特点,使之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3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对农产品物流范畴的把握,遵循以上统计指标设计原则,本文从宏观的社会农产品物流总量和微观的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两个角度提出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3.1农产品物流总量统计指标

农产品物流总量统计指标从宏观上反映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现行的物流社会统计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总费用和农产品物流业务总收入等指标。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反映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不足以分析农产品物流的瓶颈所在,农产品物流总量统计指标体系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农产品物流增加值

农产品物流应重视加工增值物流,农产品的物流增值服务主要有农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农产品适度加工后小包装、农产品配送、特种农产品运输、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等增值服务。农产品物流增加值可从各项增值服务提供的增值效益来计算。

3.1.2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统计除了利用统计部门现有的物流设施统计,如公路里程、铁路货车拥有量等,还应包括与农产品物流密切相关的农村交通设施统计,此外,农产品信息平台的构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第4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悦收系统有五千多名征管人员,负贵全省13个地市,68个县(市、郊区),1210多个乡镇,420万农户的农业悦收征管工作,全省每年农业四悦收入大约18亿元左右,占县级财政收入的20%,最高的达70%。随普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传统落后的征管手段难以适应提高征管工作质.的需要,必须加快农业悦收现代化管理步伐,开发应用《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

一、开发玻设农业税收网络,理系统的必要性

1.开发建设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可为落实依法治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供前提条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悦是依法治国的主耍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农业悦、农业特产悦的征收面向千家万户,瀚要准确掌握每个农户的耕地面积、农作物品种和产.等基础资料;契税、耕地占用悦涉及土地和房产交易的面越来越广,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农业税征管手段比较传统,农业悦收征管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或是悦源登记不全、或是计悦核棘不准、绒是结棘报告不及时,绒是处罚手续不健全,导致基层执法不规范、征纳双方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浦要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解决.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创造有利条件。2.开发建设农业税收网络管理系统可为强化征管,有效控制悦源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多年来,农业悦收大.数据资料仍然采用手工方式登记、核定、结葬和报送,会计德息不准确,传送不及时,档案资料保管一过大,使用不方便。基层工作人员常抱怨:‘农业税档案平时没处放,用时找不到’。不仅难以进行税源分析.正确制定倍植悦源的方案,连一般的悦源变化也不能及时统计和反馈。因此,出现农业悦的“有地无悦和有悦无地’,特产悦的悦源失控和平摊等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现代化管理手段。3.开发建设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是适应新形势.采用新的征管方式的瀚耍。目前我省70()多个粮库中已有484个配备了755台微机,实现了检斤、验质、结娜联网,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地市房产交易中心的档案也已利用傲机管理,而农业悦和契悦的征收还停留在手工计税、结算的层次上,既影晌业务部门的款项结算,又影晌农业悦和契悦的及时报结,更影晌新的征管方式的推行。只有加快开发建设农业税收网络管理系统,才能适应改革征管方式的要求。4.开发建设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是提高征管效率,节约税收成本的孟要途径。浪食流通体制改革后,一是要求户纽户结,不允许乡村统一结算;二是粮食汀胸.逐年减少,入户征悦.加大。入户征收农业悦占全部悦款的比例已由过去的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70肠以上,入户征收工作.不断加大,而征管人员却没有增加,矛盾日益突出,只有推广应用现代化征管手段,才能在不增加人员的楠况下解决这个矛盾。5.开发建设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是改革农村悦费制度的盛要保证。我国现行的农业悦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工商悦制的改革,农村费多悦少,收费过乱的问题十分严重。国家决定把改革和规范农村悦费制度作为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推进农村悦费制度的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弧,难度大,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因此,全面调查农民的税费负担,核实悦基,准确测算改革方案,禽要先进的手段采集和汇总大.而准确的数字依据做保证。

二、开发建设农业税收网络管理系统的可行性

从我省技术力.和资金条件以及组织管理水平看,将农业四悦的悦源基础、纳悦人资料、征收数据、会计核算、报表信息、征管人员档案、财产经费等管理,全部纳入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省与市、县、乡财政局(所)联网是可行的。l、国家已有明确部署。1999年初召开的全国农业悦收工作会议上,国家悦务总局要求,各地要大力探索运用计棘机改善农业悦收征管工作,积极开发征管软件,建立征管网络,使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农业悦收征管工作,并取得成效。同时,将此项工作列为农悦工作的盈点,加大推进工作力度。2、省财政给予大力支持。黑龙江省财政厅领导历来十分苗视和支持现代化管理手段在财悦管理领域的应用。《黑龙江省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业经厅党组研究批准,确定用三年时间完成项目的开发、推广、应用工作,并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开发建设。3、基层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几年来.全省财政办公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开通了全省财政系统省、市、县三级数据网,利用该网可减少部分投资。县以上农税干部经受过多次计算机应用培训。全省财政信息系统机构健全,技术力.较强,将为该项目的开发、人员倍训、系统维护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为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三、农业税收网络,理系统开发盆设应坚持的旅则和标准

《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建设总的目标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农业悦收的法规、制度.按照国家对农业悦收管理的各项要求,省财政厅与市、县、乡财政局(所)、农业悦收相关部门(恨库、金融部门、房产交易中心、土地管理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全面、准确地了解全省农业悦收悦源及其变化倩况,及时掌握农业悦收征收及入库进度,防止悦源流失,减少悦收润免等摘况的发生,提高全省农业悦收征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农业悦收征收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具体要坚持以下原则:l、要坚持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既要考虑高起点,提前.,又要简单易.,便于操作.易于推广,具有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农户、耕地、农作物、房产、土地等悦源基础资料数据库,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备及开发工具,使系统在技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农业悦收管理现代化,使全省农业税收征收管理跨入全田先进行列。2、要坚持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开发总体安排三年完成,即1999年开始启动,2001年完成,前两年完成各子系统软件的开发、推广,后一年进行网络连接,系统完善。去年已经完成了三项开发任务:一是《契悦征收管理系统》的需求调查、方案设计、编写程序、试点运行,在佳木斯市试运行后,其他地市正在陆续安装使用;二是《农业悦征收管理系统》网络版和单御U版已开发完成,分别在汤原县的鹤立和汤原两个恨库所辖的8个乡镇试运行,使原来据要20天完成的计悦工作缩短为2。秒,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农业悦收报表管理系统》已于去年8月完成,并对全省各地市县农悦主管人员进行了系统倍训,99年决算正式投入使用。此外对计划今年开发的《农业悦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农业悦收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去年提前启动,已完成方案设计。3、要坚持集中开发与委托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总体上由农悦处与厅信息中心联合开发,同时为调动基层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对部分项目委托开发,如:《农业悦收报表管理系统》委托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农悦局和烤息中心开发;《农业悦收会计核算系统》委托大庆市财政局农悦科与信息中心开发。4、要坚持自筹为主,补助为埔的原则。系统规模较大,开发建设共浦投资5侧x〕多万元。为了保证项目的建设进度,必须坚持县乡财政为投资主体,省或中央给予适当补助的原则,采取“四个一点’的多方筹集资金办法,即争取国家补一点,省财政投一点,市县财政享一点,乡里筹一点。软件开发费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免费推广.去年省财政分别对推广应用(契悦征收管理系统》软件的5个地市补助巧万元的硬件脚,费。5、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开,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我们在组织软件开发时十分注念与实际紧密结合,以求达到快速、适用的目的。每个软件的开发都选择一个试点单位作为依托,从豁求调查开始到软件运行都与实际业务结合配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试点成功后再扩大试点直至推广,力求稳妥,不走夸路。6、要坚持先软件后硬件,硬件跟着软件走的原则。我们吸取了以往的教训,过去只配微机不开发推广实用软件,致使已配微机功能得不到发挥,再推广新的软件时,微机配盆已经落后,被迫淘汰。根据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按照软件开发推广应用进度和瀚要配备硬件,去年全省淘汰了县以上使用的微机,羞新配备了适合《农业税收报表管理系统》软件的微机。

四、农业税收网络,理系统开发趁设的主要内容

《农业悦收网络管理系统》由七个子系统组成:l、农业悦征收管理系统。包括农业悦悦源管理数据库,纳悦人管理,农作物灾倩统计、核定,农业悦减免税管理,统计分析、查询,农业悦征收、入库管理。2、农业特产悦征收管理系统。包括农业特产悦源数据库,农业特产悦减免管理,农业特产税征收入库管理,统计分析、查询。3、契悦征收管理系统。包括房产、土地产权产籍管理及契税悦源管理数据库,契悦减免管理,契悦统计、查询,契悦征收入库管理。4、耕地占用悦征收管理系统。包括建立耕地管理数据库,纳悦人占地管理,耕地占用悦减免悦管理,耕地占用悦征收入库管理,耕地占用悦统计分析、查询。5、农业悦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全省农业悦收系统人员档案管理,全省农业悦收系统经费、设备、着装管理,全省农业悦收报表管理,全省农业悦收资料数据库,农业悦收案件的立案、调查和处理管理,公文、资料、工作计划管理。6.农业悦收会计核算系统。按照国家新的《农业悦收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法规及管理办法,开发一套适用于各级农业悦收会计核算软件o7、农业悦收政策法规库管理系统。对国家和省有关农业悦收法规、政策、制度,进行认定、分类,采用财政部指定的《财政法规库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农业悦收法规数据库,可使各级农业悦收管理部门随时查询使用农业悦收法规政策。

第5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贡献率;索洛余值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各级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山东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还比较落后,由于没有及时完备的科学测算、准确切实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潜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掘,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就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山东农业科技进步状况及其测算现状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这关系到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落实和城乡经济社会格局一体化的完成。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再次强调: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来测算山东省1991-2005年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期从测算的结果出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就发展现代农业提出思考、建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在深入了解山东省农业科技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统计年鉴和参考文献,通过完备的科学测算、准确切实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量化的指标了解、评价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状态和走势。以期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潜力的有效的发掘,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山东农业科技进步状况及其测算现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就我国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格局一体化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文对查阅的数据通过索洛余值法测算出山东省1991-2005年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然后对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各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山东省“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析

(一)理论依据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经济学界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界定和测算还有争论,但其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或索洛增长方程之上的。增长速度方程是C-D函数的微分表达式,其公式简单明了,计算方便,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用其他方法测算各投入要速度生产弹性系数,目前各投入要素弹性的确定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方法,通过建立生产函数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各投入要素弹性系数的弹性值(回归系数),不失为较适宜的一种方法。

(二)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农业部科学技术与质量族标准司颁布的全国统一方法:索洛余值法。根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含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减去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结合我国农业特点,将其分为:物质费用、劳动力和播种面积,这样有如下增长速度方程:

a=(Yt-Y0)/Y0-α(Kt-K0)/K0-β(Lt-L0)/L0-γ(Mt-M0)/M0①

式中:a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Yt-Y0)/Y0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Kt-K0)/K0为物质费用增长率;(Lt-L0)/L0为劳动力增长率;(Mt-M0)/M0为播种面积增长率。

Y0、K0、L0、M0分别是基年的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及播种面积;Yt、Kt、Lt、Mt分别为计算年的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物质费用(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农业劳动力及播种面积。

即:a=Y/Y0―αK/K0―βL/L0 ―γM/M0②

可用更简洁的形式表示为:

a=y-αk-βl-γm③

式中,a: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y:产出的年环比增长速度;k:资金的年环比增长速度;l:劳动力的年环比增长速度;m:播种面积的年环比增长速度。α: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β: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γ: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系数。

然后得到以下表达式: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a/y*100%④

(三)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1、山东省农业产值增长分析

从农业总产值来看,山东省农业经济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农业总产值由1991年的834.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967.99亿元,其间增加了2.36倍,年均增长率为5.88%。

2、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根据年鉴数据和回归方程,计算出山东省1991-2005年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播种面积的环比增长速度。运用Excel软件做回归统计,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

y=0.01826779+0.556572k+0.112791l+2.728173m(山东省“八五”时期)

相关系数:R2=0.843333

回归方程:

y=0.455039+0.657814k-1.05807l+1.010416m(山东省“九五”时期)

相关系数:R2=0.982686

回归方程:

y=0.010657+0.146316k-0.78080l-0.06616m(山东省“十五”时期)

相关系数:R2=0.960651

回归方程:

y=0.01437+0.575422k-0.15101l+0.79819m(山东省1991-2005年)

相关系数:R2=0.950013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和回归模型,可以得到山东省“八五”、“九五”、“十五”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物质费用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播种面积贡献率。

从计算结果来看,1991-200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6.79%,物质费用年均增长率为9.03%,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76.51%,山东省近15年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很大程度都是靠物质投入的带动来实现的。农业劳动力和播种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35%和-0.11%,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很小,分别是3%和1.32%,农业科技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14%,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1.17%。科技进步还处于第二位的增长因素,这表明: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处于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粗放经营阶段。

但是从各个时期的计算结果来看,“八五”时期物质费用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大于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居首位。而且物质费用年均增长率为17.47%,超出同期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1.64%,表明“八五”期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增长基本上是靠高投入实现的,是外延式农业增长方式。而在“九五”时期,物质费用的增长低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表明这个期间,山东省农业已经开始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方式转移,为二元增长。“十五”期间,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以22.40%高于同期物质费用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20.71%,表明在“十五”时期,科技进步已经开始在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考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时,必须与本地区不同生产阶段、经济增长因率等因素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

三、从制度的视角看山东省农业科技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现状

通过对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以及对农业科技、农业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到:

“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是:15.70%,12.78%,22.40%;农业科技进步速度分别是:1.83%,0.46%,1.07%。山东省农业资本贡献率分别是:83.58%,53.20%,20.71%。农业劳动力贡献率分别是:-0.04%,6.18%,53.12%。播种面积贡献率分别为:0.60%,-15.23%,1.15%。

(二)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应对措施

1、继续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增加投资渠道

1991-2005年间的数据显示,农业投资在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因素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农业科技工作是以社会整体效益为主,农业科技投入应该以政府拨款为主,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改变农业科技投人只依赖财政拨款的单一国家投入体制,逐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等多渠道、多层次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农村和个人将资金投向农业科研,同时大力扶持私有经济承办农业科研单位。

2、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将科研成果过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山东的一个重要问题。“八五”时期以来,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升高,表明山东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已经做出探索性的一步。因此,山东省抓好目前已建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外向型农业开发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带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要保证资金投入,实行项目责任制,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真正落到实处。组织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共同协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大力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健全全省农业技术市场网络,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制度。

3、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省外高级农业专家、留学生来省工作,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努力创造条件,多选派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出国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加速改革农业中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农业科技后备力量。注重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的新一代农业科技企业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

参考文献:

1、王启现,李志强,刘振虎,刘自杰.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6).

2、刘兴慧.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5).

3、李林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基于我国“十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

4、高志兵,李业荣.云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7).

5、袁卫.统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7、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第6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根据SFA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在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1—2010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技术效率及农村金融支持对其影响进行测算。具体研究模型如下。在(1)式中,i为各省份的排列序号;t为时间序号,i=1,2,…11;t=1,2,…9;yit表示第i个省份在第t时期的农业生产总值(单位:万元);Kit表示i省t期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万千瓦);Lit表示i省t期的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元);β为待估计参数,β1表示资本产出弹性,β2表示劳动产出弹性,vit为i省t期生产过程的随机误差,它表示测量误差、经济波动以及各种不可控制的随机因素;uit为i省在t期生产过程的效率项,服从半正态分布,非负随机变量,且和相互独立。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为我国东部的11个省,时间段为2000—2010年。其中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每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年鉴》,每个地区的农发行的贷款余额、农业银行农业贷款余额以及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来源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年鉴》《中国农业银行统计年鉴》。选取农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投入变量。采用农业贷款与农业产出之比来衡量农村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

二、计量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TATA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表1给出了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成果。

1.模型检验:γ=0.9504,这说明模型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

2.参数各投入变量产出弹性分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及其二次项系数β1=1.3520、β2=1.2985、β3=-0.1112、β4=0.1146、β5=0.0418,且β1、β4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β3、β5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β2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业从业人员产出弹性均为正值。

3.政策性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参数δ1=0.0531281,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参数符号为正,说明农业发展银行对金融支持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该实证结果与2000—2010年农业发展银行的实际运营状况基本相符。

4.农业银行农业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参数δ2=0.5787488,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参数符号为正,说明农业银行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传统的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但商业化的过程中,迅速进入城市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撤销了大量的农村基层营业网点,其支农能力大大下降。

5.合作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参数δ3=-0.2089662,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参数符号为负,这一实证结果说明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贷款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每增长1个单位,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提高0.2089662,这一结论与设想的相一致。

三、结论

第7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经统计;农村经济;统计方法

当前,农经统计工作逐渐成为制订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科学依据。因此,应优化农经统计工作方法,提升农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政府及农业生产之间的协同关系,及时发现和梳理当前农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统计方法改进上来提升农经统计工作效率。

1农经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经统计工作是基于农村经济现状,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来反映当地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了解和掌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引导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参考。因此,农经统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1有助于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农经统计工作实践中,结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求,通过深入当地农村实际,了解相关数据信息,将之作为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比如,开展农村农民负担调查与统计工作,来分析当地农村农民负担构成、负担水平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减负政策提供依据。1.2有助于为当地农业经营体制完善拓宽发展途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经营体制建设与完善,真正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了解和获得农村农业经营体制信息是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和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比如,在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统计中,通过土地流转给企业的统计数据,来反映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情况,再结合这些问题,挖掘相关部门的政策机制是否合理、有效,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路径,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1.3有助于完善和补充国家统计相关数据。农经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的获取渠道,担负着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使命。通过细化和深化农经统计工作,从具体的调查统计工作中来完善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状况、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状况,并未包含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内容中,但这些内容又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因此,需要开展农经统计工作来梳理相关统计工作任务,完善相关数据信息,补充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

2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实施现状来看,尽管在统计调查制度建设、统计方法上进行了完善,引入了检验、评估和论证环节。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因人力、物力束缚而影响统计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2.1农经统计制度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当前,在基层开展农经统计调查工作,其管理机制仍以统计部门、各业务科室主管部门协同参与为主。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对相关统计指标、统计要求、统计内容缺乏深入关联性分析,使得交叉、重复统计问题突出,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缺失农经统计长效机制,导致不能及时解决农业调查统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影响了统计记录的有效性。2.2农经统计数据有失准确性。关于农经统计工作的数据,必须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而当前农业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的选择,很容易导致记录数据不准确。比如,一些统计数据不完整、记录不准确、误报率和误填率较高,对统计记录未能引入核算制度,对统计工作方法未进行优化,导致带来统计误差偏多。2.3缺乏完善的农业统计网络。农经统计工作在实施中,往往通过乡镇、村组的分级机制,分段收集和汇总,最后统一填报上缴县区统计局。理论上讲,分段统计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统计部门、各农业管理部门的优势,便于提升统计工作效率。但事实上,由于各部门、各业务侧重点不同,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存在差异性,也影响了农经统计资料的全面性。比如,在农业部门基础统计报表统计中,因缺失基层统计网络,未能明确各领域统计记录、数据的关系,使得统计信息难以反映农村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统计部门、农业部门间的业务差异性,对相关独立的统计记录,因参照标准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综合。比如,农作物统计数据因品种、规模、生产方式的不同,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各乡镇、村组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等基础性数据,无法反映其本地实际情况。

3完善农经统计方法的对策

第8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市场为前提,更加合理的配置科技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力,形成了农村经济科学合理稳步向前的好势头。以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的挖掘农业适用技术,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本文由收集整理

一、统计数据要多地点、多实践

由于地理因素的不同,一种科研技术不能满足多地区的共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域进行多方位的试验示范。试验示范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实验与实验之间互相对比,选择最合理、最科学、最能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成果消化、引进和吸收。新技术应用要抓住地域特点再次进行反复的实践,仔细观察、记录、筛选以确定能够合理有效的对农业生产产生推动作用,再由点到面的全面开展应用工作,促进地方农业飞速发展。将农业生产数字化,再把数字变成农业生产的理论指导,在二者相互转化之间寻求突破与创新,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合理的科学技术解决创新与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抓住技术与实际结合的连接点,推动农业生产。

二、积极挖掘农业数据的有效功能,全方面的应用于农业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务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线。在科技务农的过程中,抓住科技与农业的衔接点,以数字作为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一线的作物从播种到收获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研究,加强对典型田块实际生产地调查与研究,归类各项数据进行反复对比,整理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生产指标。将总结好的生产指标以走访的的形式与每村每户进行实际比较,将调查结果归类统计,以便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这些数据不仅能够使工作者直观地了解实际农业生产情况,更能为以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起到巨大的推动与指导作用。

2011年以来,沁县为加快现代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步伐,引进了以沈阳农业大学金忠华博士为首的博士专家团队,建立了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沁县博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利用三微五环生物有机技术提高粮、菜、肉、蛋、奶、果等农作物的产量和有机品质改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中化肥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产品质量下降,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

三、统计数据要具有高强度的实效性

随着气候、温度、时间的推移,地域实际情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经过实际调查,专题研究,将生产性统计数据进行汇总,观察其在实际生产当中的落实情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搜集新的信息以便全面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时地做出有效调整和改进。例如:沁县次村乡地处沁县东南部,平均海拔1100米,属典型的高山地区,土质是典型的红土地,最适合种植小米。经过多年的实践、多次的调研,结合历年来主要农作物产量、产值等数据分析,并充分发挥次村乡的地理优势和小米种植历史基础,该乡积极实施了“369”工程:创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造“中国小米第一乡”,让1000户种植户年收入增收5000元,从而带动全乡农民受益。

在不断地推广实践当中人们不难发现,及时的发现因时间性与地域性的不同而出现的相对应的问题只靠细致的观察与记录是不能完全满足的,还要把握好局部与大局之间的联系。有力的掌握新技术的更替和农业生产的新动向,敢于创新,敢于制定有预见性的新措施,有效的与现阶段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

四、市场经济数据汇总与农业生产

一项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地推广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区域对比,示范对比一些相关的科学比较。为了更好更快地对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有效的配置市场资

源,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快速调整,提高市场经济产出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找出不同经济在各时期各阶段的新特点,以促进能够符合市场经济与农业科技的新对策的产生,采用市场经济数据统计的分析方式,激活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五、如何发现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真实需求

切实的搜集、记录农业物资需求,经过反复审查,整理出技物结合的统计数据,这样总结出来的数据,其准确性是可以得到肯定的。以这样的数据为参考标准,找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物资的实际使用量和新兴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覆盖状况。找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在全国各地区之间进行对比,仔细体味各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对新兴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状况从而准确把握农民对科学技术的真实需求。

六、如何加强农民对统计数据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信心

1.从实际角度出发。以实际的角度出发,只有农民看得到的实惠才能吸引农民对新兴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各地区应加强对新技术地推广与宣传,真心关心农民农业生产,切实的体会农民在生活生产中的困难,让农民感受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地改变实际生活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强科技务农观念,从而加强普及工作。在过去的各种调查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技术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改变,从早期的粮食产量低再到现在的农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不仅能满足我国人口对粮食的大量需求,还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通过这些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的自豪,进而刺激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加大科技务农、数字化务农的普及,也只有科技务农普及率的提高,才能真正的发现农民对科学技术的真正需求,做好机务结合服务统计数据工作,推动农业发展,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2.科技务农顺应时展。科技务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数据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总量,看得到的发展与看得到的实惠毋庸质疑。精准的数据可以使农民更准确地掌握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更快的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加以解决。使农民的生产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真实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省时、省力、省人好处,积极投身到科技务农的行业中来。

第9篇:农业统计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总值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援、政府的扶持以及农民自身的努力。而国家财政农业支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破解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物质基础。科学研究和分析国家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对于完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丰富农业经济发展理论、优化和调整财政农业支持结构、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国内外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视角:一是研究财政农业支出总量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张元红的研究表明,中国政府财政农业支出波动与农业生产波动具有明显的同步性;魏朗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西部各省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总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06。二是研究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Antle在估计一个单方程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学研究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力;李焕彰、钱忠好的研究则表明,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增长与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加大科研投入和基本建设支出有利于提高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另外,也有学者同时研究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如陈灿煌在著名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研究得出的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农业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刘笑萍则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总量与结构作了定性分析,认为中国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规模与国外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投资结构与方向仍不合理、投资效应与投资方向错位。以上相关研究由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时间跨度不同,尽管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为本文深入研究中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将运用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定量地回答1990-2008年期间,中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本文采用EViews6(计量经济学软件包)的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中国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检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实际测量出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数据采集方面,本文以国家统计局的1990-2008年年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表1),所有数据均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其中,国家财政农业支出是指国家主要用于支援农村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等方面的财政农业支出,而农业生产总值则是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表11990-2008年国家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年份

国家财政农业支出

农业生产总值

年份

国家财政农业支出

农业生产总值

年份

国家财政农业支出

农业生产总值

1990

307.9

7662.1

1997

766.4

23788.4

2004

2337.6

36239.0

1991

347.6

8157.0

1998

1154.8

24541.9

2005

2450.3

39450.9

1992

376.0

9084.7

1999

1085.8

24519.1

2006

3173.0

40810.8

1993

440.5

10995.5

2000

1231.5

24915.8

2007

4318.3

48893.0

1994

533.0

15750.5

2001

1456.7

26179.6

2008

5955.5

58002.2

1995

575.0

20340.9

2002

1580.8

27390.8

1996

700.4

22353.7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