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教育科学规划精选(九篇)

教育科学规划

第1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部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第2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一、关于20*年教育工作回顾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展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年9月1日,免除了全国城市28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亿6千多万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是继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广大师生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过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我们可敬的老师用伟大的师爱和无私的奉献践行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神圣职责,我们可爱的孩子用非凡的勇气和可贵的爱心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区学校如期复学开课,为夺取全国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学校德育、教学内容方法、招生考试评价、师范生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项改革深入推进,高校阳光招生、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稳定高校学生伙食价格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等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国务院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将对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第一个教育中长期规划,标志着教育宏观政策和战略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教育战线的努力工作,为党和国家成功办成大事、妥善应对难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各项部署,着力抓好《政府工作报告》的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投入三项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一)认真落实“三大任务”,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

第一,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在全国城乡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将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到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普遍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和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化解农村“普九”债务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深入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教育收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要工作成果。教育督导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第二,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成功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弹性学习制度,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入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着力点,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相对稳定高校招生规模,20*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6*.66万人,加强了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培养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正在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对高校建设、改革、发展和提高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良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展开,“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高校共建工作深入推进。高校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支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双语教学及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重视学前教育,乡镇幼儿园建设得到加强,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关心特殊教育,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显著,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扩大到21个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全面实施,中考改革全面推进到制度建设的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与高中课改相衔接的高考内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普通高中课改试点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逐步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第二,完善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这项分配制度的改革举措,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继续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积极开展了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先进)集体和英雄(先进)个人宣传表彰活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不断创新,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和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深入实施,取得新的进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年,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招生情况良好,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继续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得到加强。深入实施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得到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高校人才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第三,推动和落实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达到527亿元,地方财政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以落实保障机制,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提高到150元和250元;向所有农村孩子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和初中生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90元和140元;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安排了专项资金40.1亿元。同时,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专项资金以及各项教育重大改革项目与工程项目经费得到全面落实,还推动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6亿元,帮助解决北方高寒地区冬季取暖费问题。坚持勤俭办教育、办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推进。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公平,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得到进一步落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深入实施,确保了高考招生录取公平公正。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新的成效。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截至20*年9月1日达到73.8%,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一年来,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法制建设、语言文字工作、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部机关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20*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我们党和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30年,也是我国教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30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一个有着2亿5千多万学生的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教育体系以崭新的面貌带入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归结起来可以用“两个跨越”、“一个突破”、“一个重大步伐”和“一个确立”来概括。“两个跨越”,一个是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年全国义务教育人口普及率达到99%,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一个是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20*年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超过2700万,居世界第一,这是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一个突破”,就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2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一个重大步伐”,就是实现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教育理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成为教育战线的奋斗目标。“一个确立”,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通过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就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3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及相关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有: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城乡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发展格局;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正在成为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学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机制初步形成;改革办学体制,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改革教育投入体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和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得到切实保障;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教育工作者忠诚奉献、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结果。30年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和所有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的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教育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从总体上看,教育发展仍然不全面、很不平衡,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模和结构等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特别是急需人才紧缺与结构性过剩问题并存,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学校的知识贡献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有待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很严重,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德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仍然滞后,教师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还不完善,教师工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还不健全,师德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群众意见很大,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高校毕业生就业、幼儿教育收费、学校安全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行政管理方式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发挥地方和基层积极性还不够,教育督导需要尽快得到加强;政府和学校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学校办学自尚未很好落实,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很好形成;动员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教育对外开放层次有待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需要增强。

——教育优先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宣传引导不够,还没有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发展的重点需求和教育投入的政策项目还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还缺乏有效机制,各级各类教育仍然不同程度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加强新的战略思考、推出新的政策举措,更加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

二、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做好2009年的教育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落实2009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做好各项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过新中国建立近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国家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的目标,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面对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作出新的贡献。

2009年,我们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谋划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党的十七大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的安排和部署,从20*年9月开始,用1年半的时间,自上而下地分三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部直属机关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首批活动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已经全面展开,将在2009年2月基本完成。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第二批活动单位,中小学作为第三批活动单位,将先后于2009年3月和9月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要“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鲜明特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出发,教育部党组在直属机关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明确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

紧密联系教育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统筹教育发展、改革和稳定。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新的发展,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样两个根本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力量办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是要“制定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基本国情,体现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精神的规划纲要”,把党的十七大对教育的新要求贯彻好,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好。

要全面贯彻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2009年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负责人的职责,确保全体党员全员全程参加。要着力抓好落实,严格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扎实开展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要确保取得实效,做到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学习实践活动同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结合起来,同做好2009年教育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要把研究制定高质量的规划纲要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任务。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总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制定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对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制定规划纲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制定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纲要。要全力以赴把这件关系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大事办好,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要把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作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央明确要求,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应当成为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教育发展机遇、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共识。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教育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找准突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制定规划纲要、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政策措施。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制和机制。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全面规划和部署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落实好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要坚持教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促进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贡献。要坚持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教育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发展道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坚持促进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安排了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和总体战略研究组,组织了有关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调查研究,还将开展社会公开讨论,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在深入调研、广纳群言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各地各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也要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对本地本校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

(三)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集中力量办好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保质保量完成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中央拟安排1.18万亿元。20*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加安排的1000亿资金中,追加教育投入达到44亿元,主要用于加快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各地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到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既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也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好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加强责任意识和制度建设,在阳光下实施、阳光下运作,首先打好今冬明春这一仗,并把抓质量、抓进度贯穿始终。进而,要集中力量做好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的规划和部署工作,积极争取在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中,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高度重视和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第3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根据州委的统一部署,州教育局参加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今年3月1日开始,至8月31日结束,历时五个多月,参学单位有州教育局机关、州民族初级中学、州特校、州幼儿园共4个单位6个党支部,参学总人数为233人,其中党员有126名。五个多月来,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委学习实践活动第8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参学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州教育局《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我局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对今后巩固学习实践成果,推进我局科学发展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五个多月以来,州教育局机关及三所参学学校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州委提出的“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为目标,扎实推进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工作。总结学习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好。在州委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于3月26日及时召开了动员会,对全局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在随后的各个阶段,始终加强组织领导不放松,保证活动沿着正确方向、朝着预定目标、按照要求步骤有序推进。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我局及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直属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三所参学学校也成立了各校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及工作流程图。我局立足教育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结合方案,制定了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流程图,对学习实践活动3个阶段、16个环节的主要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安排,注重内容布局的科学性,突出阶段活动的可操作性,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环环相扣。三是加强活动的过程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推进会、现场指导等形式,及时研究安排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工作,充实完善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整个活动不偏向、不走样。

(二)集中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氛围浓。局机关及3所参学学

校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结合实际深刻领悟,对照差距反复研读,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一是精读教材系统学。各参学单位除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重点研读规定读本外,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精神。二是创新方式深入学。各参学单位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聘请教授重点讲的方式,增强学习吸引力,让每个党员坐得下来,学得进去。活动开展以来,共编印活动简报47期(其中州教育局机关12期、州民族初级中学12期、州特校10期、州幼儿园13期),州委学习实践活动办转发4条专期(分别是第19期、第63期、第98期、第125期),《*团结报》刊发5篇,州教育信息网站共文章25篇、图片30幅,制作宣传版面7块,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调研工作扎实,实际效果好。为推动学习成果向实践成果转化,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调查研究作为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制约教育瓶颈、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活动主题,局党组成员根据各自分管工作,带领相关科室人员到各县市及部分学校进行控辍保学、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与使用、中小学勤工俭学、学校常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三所参学学校也根据学校不同需求,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活动,找准制约教育发展的根源,共撰写8篇调研报告,提出一些具有科学性的教育发展建议。

(四)分析检查深入,问题找得准。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查找问题,进一步找准了影响制约我局教育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查摆问题、分析评议阶段,坚持问计于民,注重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在群众民主评议活动中,局机关共发放群众评议表42份,回收42份,参评范围有政协委员、基层单位代表、退休老党员和群众代表。

(五)解决突出问题,实践特色强。整改落实是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最终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学习实践的全过程,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在不断改进方式方法的同时,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同时以分析检查报告为基础,根据查摆出的问题和需求完善制度,局党组成员带头抓好整改落实,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订整改方案,做到细化分解,明确参与领导、具体负责人、承办科室和时限要求。

二、贴近实际,深化认识,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通过五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大家普遍感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一次大学习,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一次大培训。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也非常扎实有效,对我们各方面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州委的肯定。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

我们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培训,组织了全体参学人员进行了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局机关及3所参学学校共形成200余篇心得体会,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得到了思考,在实践中得到了感悟。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提高。通过学习实践,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较好地解决了一些认识上的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工作,已深入人心。二是在解放思想上取得了新成果。我们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及云南普洱市孟连县“7.19”事件的大讨论活动,形成了广泛共识,即:破除“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破除偏重教师业务素质的思想观念,树立师德与业务并重的教师评价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破除偏重名优学校发展的思想观念,树立均衡发展的理念,促进每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三是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等环节集中查摆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将调研中征求到的43条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出5个方面问题,制订了整改落实方案,把问题逐一分解落实。同时,我们坚持“联系点制度”,使机关党员干部强化了公仆意识,推动了教育科学发展。

(二)科学发展提高了水平,全州教育工作保持良好势头

一是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和努力方向。在总结提炼活动成果、认真吸纳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局党组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思路: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两基”成果和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为目标,按照抓“常规管理”、“科研兴校”、“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认真谋划今后3—5年全州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州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狠抓教育科研,稳步推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启动中小学校长远程在线第二学年培训,参训人数604人,已注册学习560人,注册率92.71%;组织125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各种培训。三是州政府督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年初州政府下达的2009年全州重点督查的20个重大建设项目,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有两项,即教育建设项目、高校及中专建设项目,开展学习活动以来,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州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工作;梁河曩宋乡中学校舍改造工程、盈江县太平镇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州民族初级中学学生宿舍楼、陇川县职业高级技术学校教学楼已开工建设;*州中等职业学校、*州职业学院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四是加强了安全稳定工作。今年是建国60周年,安全稳定形势严峻,全州教育系统紧绷安全之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先后签订了《2009年度*州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2009年度*州教育系统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下发安全稳定工作专项文件18份,召开安全综治维稳会议5次,组织安全专项督查2次。学习活动期间,教育系统内没有发生学生在校非正常死亡事故,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六是形成了保障科学发展的制度成果。进行了制度“废、立、改”工作,初步建立了三个新机制: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3至6月,州教育局为解决部分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对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与发展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分别到各县市就《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与发展职业教育》作了专题讲座,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建立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了《*州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方案》、《*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州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等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育发展规划。州教育局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编制完成了2009至2020年全州初中发展规划,高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编制上报了2009年州直属学校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了初中二期规划、校舍安全规划、中等职业学校及职业院校科研发展规划。

(三)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一是落实各项惠民政策。2009年春季下达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062.08万元。其中:公用经费2679.95万元,惠及学生148889人;城市学校免杂费补助106.11万元,惠及学生13873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925.58万元,惠及学生60392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1900万元,改造了中小学危房33195.2平方米;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扩大内需国债资金1326万元;抗震救灾中央专项资金900万元;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财政奖励资金50万元;7个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77.16万元;2008年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资金128.6万元;2009年春季学期特殊教育学校中央免费教科书资金1.46万元;审核上报资助职中学生人数6745人,累计发放国家助学金509万元。二是切实解决疑难问题。局机关党员干部变上访为下访,走出机关,进驻州教育局挂钩点*,零距离联系群众,用最快速度办理群众诉求。学习活动期间,认真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努力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学习活动以来没有发生教育系统内人员越级上访和缠访现象,共接访人员6人,处理接访件17个,办结率100%;答复人大建议10件,政协提案4件,及时化解了矛盾和不安定因素。三是教育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局党组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正气清的行业风气。机关干部努力以一流的素质、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四是“两考”成绩再创辉煌。局机关、参学学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推动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2009年全州普通高考实考3242人,比上年增加15人。高考成绩达600分以上(含照顾分)考生28人,其中州民一中占21人,占全省600分以上总人数的2.05%,是去年的2.66倍,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多项高考指标超出省内名牌学校。今年全州中考更是喜获丰收,州民族初级中学中考600分以上233人,比去年增加19人,历史上再次超过了腾冲一中和腾冲民中。

三、全面总结,客观分析,学习实践活动启示深刻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有三个方面的深刻体会:

第一,必须找准结合点,理清和完善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这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必须找准突破点,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灵魂,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回顾我州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每一次改革措施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都伴随着思路的新突破。每一次改革创新,都经历过艰难曲折,不仅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扰,而且还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面对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在重重阻力中突破常规,实现了观念的创新和变革,赢得了主动,抢占了先机。

第三,必须找准关键点,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这是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的制度保障。全局上下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在人财物上全力给予保障,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引导,做到了责任明确,组织到位,上下衔接,协调一致,整体推进。特别是州委第8检查指导组,对我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只有领导带头、班子先行,才能有效地影响和带动全局,促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四、巩固提高,持续推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回顾总结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虽然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阶段性、初步性目标。作为一项集中教育活动是有时间性的,但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没有时间性的,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习实践的长效机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完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和自学等制度,把学习实践融入到党员干部

日常工作当中,做到长期化、经常化,并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局机关及直属学校一定要牢固树立“保稳定就是保发展保民生”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要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早发现、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要加强校园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思想作风、领导方式,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和服务群众、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要扎实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目前,时间已近9月,一年时间已过大半,学生秋季开学在即,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按照往年惯例,进入10月份相关工作就要进入总结阶段,各科室、各直属学校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省教育厅和州委、州政府的考核目标,认真进行一次对照检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要认真做好全州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的准备工作,使全州教师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第25个教师节;要积极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及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筹划、准备工作。

第4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或干脆不学;学习不刻苦、学用脱节等问题。虽然自己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真正沉下去、深钻细研,没有系统地学习机关党务知识,而是上级要求学就学一点,不要求学就放一边,要求学哪个内容就学哪个内容,没有要求就很少主动地去学习。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研究的不深不透,特别是在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工作上做的还不够好,往往是学也学了,记也记了,但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存在学用脱节、学用两张皮的现象;学习专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不分层次,一般通读多,重点精读少;对理论的钻研不深入,缺乏“挤”劲和“钻”劲,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是工作中存在急躁情绪。办公室文字材料多、质量要求高,自己文字工作基础不强,担心完不成工作任务,心情较急躁,这种情绪进一步影响了工作质量。二是工作不够深入。浮在上面时间多,沉入基层时间少。坐在办公室时间多,深入基层检查帮助少。每次深入基层都是带着任务来去匆匆,没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探讨,与具体工作人员和职工群众沟通的较少,过多重视完成任务,而轻视工作实效。

3、工作开拓创新不足。有时对局领导意图把握不够透彻,在工作中存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观念,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从实际工作中看,自己能够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上动脑筋、想办法,既力争完成工作,也不失有一些创新的举措。但从目前的工作要求看,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没有走出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误区。总是看看上边怎么要求的,其他地方是怎么做的,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想,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4、素质能力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欠缺”,一是机关党务工作能力欠缺,对党务工作规程、党建工作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掌握远远不够,机关党委的工作需要尚有差距。二是综合性、复合型能力欠缺。对综合性、复合型要求较强的工作任务,工作起来不如单项工作得心应手,需要学习的地方较多。三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思想、身体上缺乏坚韧和毅力,表现在工作上是工作成果不显著。

5、服务意识有待于增强。办公室是为机关党委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工作机构,在搞好服务上,缺乏整体观念和深度观念,没有跳出个人和办公室的小圈子。在为教育局发展和决策服务上,自己工作力度明显不够,只是着眼于单项工作,没有放到教育局发展的整体中去。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表面的,但问题的实质是深层次的。有客观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理论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没有自觉地行动。工作中,之所以存在宗旨观念不牢,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关键就在于放松了自身的理论学习,有时把学习理论当作软任务,出现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也正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的指导,才使自己在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方面做的不够到位。也因此自己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使自己及时认识和找到了差距和不足,通过整改无疑对自己今后的思想、作风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加压,想问题办事情依赖于服从分配,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为准则,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所忽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缺乏向上攀登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态度精神。

3、思维方式较单一缺乏变化,思想观念较陈旧缺乏新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愿多动脑子,不愿刻苦钻研,习惯当上级的传声筒。思想上不艰苦劳动,必然导致了思维、观念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发展的要求,在开拓创新上有较大差距。

三、努力方向

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政治素质。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要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对照办公室要求和约束自己,认真整改;掌握党的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二是坚持廉洁自律,实现开拓进取。要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三个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三是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三个“善于”。要善于克服急躁、消极两种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把握要点和规律性;善于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多考虑自身原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虚心向同志们学习,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四是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四种意识。树立为教育发展工作服务的意识,主动想大事、抓大事;树立自我加压、争先创优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主动执行的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复合型教育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的意识,下真功,讲效率、求实效。

第5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一、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现阶段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总体规划,这其中便包括对公共设施、大型公共建筑等的具体布控。但从本质上说,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基本单位”――社区及其发展。学者哈维・佩罗夫在论及城市发展规划与社区文化之关系时,曾强调具有历史因素、城市布局因素以及地理范围因素的社区(及其文化)是整个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中心因素”。(Harvey S.Perloff.Planning and the urban community.University 0fPittsburgh Press,1967)而作为社区文化中的重要载体,社区音乐教育的合理规划亦无疑受一座城市的发展规划所决定,并以社区为单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发展规划将在三个方面对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划产生影响,其分别是:1、居民点的规划与发展程度;2、城区广场位置与主要受众群;3、大型公共建筑的布点与发展。而其反映在社区音乐教育方面,则表现为社区音乐教育的场地设置规划、受众群体规划、活动形式规划三个方面。其中,居民点、城区广场与公共建筑不仅仅会对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场地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因环境影响的特定人群,及其活动形式而对社区音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依此,笔者在进行实地调研时将其细化为三部分,即活动场地、活动人群构成、活动形式考察三大方面。以下,笔者将通过其特征、问题,及解决方案三部分加以阐释。

一是活动场地特征。西安市市内九个区的社区音乐活动多集中于公园(如革命公园、兴庆公园)、广场(如大雁塔南广场)、社区(包括社区服务站,如航天六院社区),另在公共设施周边区域等位置(如省图书馆前的空旷区域)亦有出现,其与国外社区音乐场地基本相近(Sheila Whiteley.Music,Spaceand Place:Popular Music and Cultural ldentity.AshgarePublishing Limited.2005),未产生明显差异。其中,公园与广场占据了社区音乐活动百分比的半数以上,其优势分别在于:西安市市内公园场地普遍较大且秩序井然,可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比如歌舞、合唱、秦腔演唱、秧歌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广场则可在保证社区音乐活动多样化的同时,突出较大规模群体性音乐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如在大广场上开展大合唱、音乐歌伴舞等多种群体性社区音乐活动,并可保证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活动的有机联系。

二是活动人群构成特征。在阐释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人群构成特征前,笔者需要强调:现在全国范围内,社区音乐教育的构成人群多以中、老年人居多,而西安市则与此略有不同。根据笔者对市内九区所做的1500份问卷调查显示:其中18-30岁占据总人数的36.7%,而60岁以上却占总人数的16%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较全国而言,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中青年人数相对较多,发展相对均衡。笔者认为,造成西安市与全国范围内社区音乐教育构成人群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西安市大学城为周边区域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青年人群。青年对社区音乐活动的关注与加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音乐教育在西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并为社区音乐活动提供了有机力量。

三是活动形式特征。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现主要以唱歌与歌伴舞为主,器乐为辅。其中唱歌占40%(尤以合唱为主,占到唱歌总比的70%),歌伴舞占24.7%,而作为展现社区音乐活动多样性、丰富性的器乐合奏仅仅占到12-7%。

而根据以上三个主要特征,笔者认为,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在发展规划中面临几个突出的不足,以下进行具体分述。

第一,活动场地狭小。场地问题是笔者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39.3%的群众认为,场地问题是限制社区音乐活动的首要问题。而在笔者对西安市广场、公园等主要场地进行大范围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场地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与监督,因此出现了局部滥用,规划失当,最终导致部分活动因场地狭小无法开展的情况。而在以社区为单位的小型活动场地(如社区绿化带附近或社区内体育活动区域)中,则主要因场地噪音大、场地活动不适宜(如在体育器材旁)等问题,导致活动无法有力开展等问题的出现。

第二,活动构成人群亟待扩展。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虽基本保持了青年与老年的活跃度,但中年群众的匮乏则较为突出,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断档。另外,各年龄阶段因缺乏有效沟通,亦出现了社区音乐活动各年龄段人群相对分离的状态。

第三,社区音乐教育缺乏有力的组织者、教育者与联络者。根据调查显示,在受访对象中,25%的群众认为,社区音乐活动缺乏有力的带头人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而从西安市各社区音乐活动的集成联系,大型活动开展的内容上看,因缺乏有力组织者而形成的弊端亦清晰可见,比如社区展演、社区联合活动等总体数量稀少。此外另一问题是,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虽有数量可观的青年人群,但起中坚力量的青年人群却并未活动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与活动深度,另外,如第二点所言,青年人群因在审美趣味、活动形式上与老年人存在分野,而又普遍未担任活动的领导者或引导者,所以使社区音乐活动开展时面临更为严峻的现实情况:组织不力、深度不够。

第四,社区音乐活动形式单一,终身教育的目的性不强。经笔者调查发现,在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中,唱歌与音乐舞蹈伴奏占据了半成以上。而在唱歌与歌伴舞中,网络歌曲占52%左右,其中亦不乏粗制滥造的网络糟粕。而体现西安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秦腔、碗碗腔活动,蕴含秦风秦味的民族器乐合奏等,却仅占10%左右。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庸俗网络文化在社区的泛滥,亦对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有效领导群众开展活动,引导群众深入地方特色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五,社会资源介入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对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产生影响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市区文化单位、民办音乐培训机构、音乐厅以及剧场、各大学中的音乐学院以及音乐系等。但以上各环节现却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可概括为:市区文化单位并未对社区音乐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帮助、民办音乐培训机构则普遍存在与社区关系不强,活动开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而音乐厅与音乐学院,则因宣传问题,而与社区音乐教育中的普及教育目的大多失之交臂。笔者以西安音乐学院与西安音乐厅为例。西安音乐学院在每年的4-6月毕业季都有大量的学生音乐会,但因学院定位与音乐会宣传问题,导致在周边社区的影响力明显不足,致使周边社区群众对音乐学院场次多、质量高的音乐会置若罔闻,调查显示,在西安音乐学院周边三个社区市民抽样发现,对本月西安音乐学院免费音乐会有一定的了解的市民仅有8%左右。西安音乐厅的问题亦比较突出,据笔者调查发现,自去年年末,西安音乐厅驻厅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共有公益演出达8场之多,并在周边社区、超市、大学、广场均有涉足。但因交响乐团本身定位、宣传存在严重不足,导致群众参与人数、群众反馈人数均不足,与其投入未能形成正比。

二、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方案

经笔者对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构成体系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审视发现,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划可划归为三个梯度,其自上而下为:政府的总体规划、社会各资源介入以及社区音乐教育自身的科学管理三个方面,而将三个方面细节化、统筹化,则是实现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的三个要点。另外,在连接以上三个重要因素中,依托于网络方法的平台构建亦不可忽视。以下,笔者将进行具体分述。

第一,政府合理规划。学者埃里克・利维腾・里德等人在论及政府的社会角色时,曾强调其在社区文化中应起资金支持、拉动积极性等直接与间接作用。(Eric Leviten-Reid,TheSocial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Institute of social policy.2003)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认为:政府在社区音乐教育中,除去以上二者,还应保证地区本身特色以及统筹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等作用,即形成资金支持一统筹支持一精神支持三个相互维系的纽带(即带动群众积极性)。依此,政府的合理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定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考虑社区活动的场地大小与周边环境(包括社区音乐活动),规划合理的群众活动区域,突出不同社区及公共区域的功能与作用,并根据社区网与广场、公共建筑为开展利民活动储备积累;2、为社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包括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如音乐教育讲座、音乐晚会筹办)、社区与社区间联动性质的交流与表演、社区音乐活动落实监督以及反馈三大方面;3、作为社会各资源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中枢”,政府应统筹协调发展,保证先进社区的带动性与各社区之间的协调性;4、依托城市大学城特色,将“社区”与大学社区之概念相结合,以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活动安排,并为社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安排,从而打破现有西安市社区音乐活动在年龄、认知等方面的壁垒,进一步实现社区音乐教育的共通性;5、突出西安市本土特色。根据不同的社区单位、社区主导人群有效地引导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将其与城市的发展主题、实时文化宣传内容、以及西安市本土特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社区开展社区音乐教育实时展播、社区音乐活动内容主题更新介绍、在新主题下的社区音乐活动实践等内容,以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社区文化内容。

第二,社会各资源的多元介入。以多维审视的角度观察即可发现,社区音乐教育本身便处于一个复杂的交叉地带。学者黛比・罗威尔在论及社区音乐教育的多维性时曾认为,社区音乐教育本身便是介于社区、学校、大学、艺术小组等交叉的多维地带。(Debbie munity Music Today.National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tion.2012.)依此,笔者进一步认为:罗威尔所言及的交叉范畴还可以外扩,比如将市区文化馆、少年宫、音乐厅等划归在内,而这种多元介入,亦必会在具体规划中进一步繁荣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其具体内容应包括:1、充分利用专业院校――如音乐学院以及各大学音乐系的专业人才,将其以勤工俭学、大学生走入社区公益活动等形式与社区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将西安市大学城这一特色与社区紧密相融,努力寻找符合大学城特色的多元社区音乐文化,并拓宽社区音乐教育在西安市群众中的受众群体。另外,通过年轻的专业人才的引入、融入、领导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其归属感,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更多的中坚力量;2、高雅音乐与社区音乐相融合。首先应打破许多群众的认识误区,即高雅音乐与社区音乐并非一对相悖的概念。由此,再将音乐学院与音乐厅的诸多公益性质的音乐会、讲座与社区音乐教育相融,从而突出社区音乐活动终身教育的目的。在音乐学院与各大学音乐系的音乐会中,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如在周边社区及时张贴近期音乐会海报、在社区音乐教育开展的同时对音乐会曲目进行趣味性讲解、在音乐会结束后及时与社区群众进行交流,此三环节将贯彻音乐会开始一进行一结束反馈三个环节;音乐厅公益音乐会的开展应注重其宣传实效,比如广泛开展音乐会会前讲座,普及高雅音乐的低门槛;交响乐团的公共演出应注重演出前的宣传环节,比如线上的微博宣传、西安市门户网站宣传、线下社区的海报张贴、社区宣传等。另外,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将学校、音乐厅结合,实现社区内资源的合理优化,以及开展多种活动的可能;3、民办音乐培训机构与社区联动。民办音乐培训机构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有的灵活性、多样性。依此,可充分将其与社区活动联动,通过公益培训、以社区为单位的公益演出等实现培训机构与社区活动的双赢。

第三,社区音乐教育自身的科学管理。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的社区音乐教育模式,应包括:领导者一引导者一联络者一参与者四部分。其中领导者负责活动的组织与筹划、引导者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提升空间,联络者作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纽带而不可或缺,而参与者则为社区音乐教育的主体。其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每一个社区具体的音乐活动都应至少有一个领导者,其任务是根据活动人数与活动内容,制定有效的活动规划日程,并对活动效果进行监督;2、活动内容开展的有效性。活动的引导者即起到每一个社区音乐活动老师的作用,从而保证社区音乐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教育性;3、活动开展的广泛性。不同社区之间应有专门的外联负责人维持各社区基本情况的汇总,并实现各社区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区域性活动,如社区音乐活动展演、社区音乐活动交流等;4、活动开展的目的性。社区内各活动应加强联系,针对社区场地制定不同的社区音乐活动内容,实现场地与社区活动内容的有效利用;5、活动开展的地域性。经笔者调查发现,西安市社区音乐教育活动地域特色较为浓厚,并保留了丰富的地方戏曲、器乐、舞蹈表演,甚至部分社区出现了多元混合的趋向。而突出地域特色,则既需要社区内成员的宣传与引导,以扩大活动的受众群体,又需要社区活动本身质量的提高,以不断提升社区音乐教育的活力;6、社区音乐教育的团队意识,即将以上四个构成部分――领导者、引导者、联络者、参与者紧密结合,突出各自的分工以及整体的连接性,从而实现社区音乐教育之基本单位――团队自身的科学管理。

第四,依托网络技术,打造社区音乐教育发展规划的新平台。其内容主要包括:社区音乐教育门户网站的搭建、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关注与进入两大方面。国内社区音乐教育的网络化覆盖尚处在初级阶段,门户网站并未建立,而只在类似于中国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的子版块社区中得以体现。而在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网站的建设已日臻完善全备。比如世界知名的社区音乐教育网站:社区音乐教育网(网址:http://.au/Drograms/community-music-online)。该网站不仅与几大知名的社交网络平台采取联动策略(如Facebook、Youtube、Twitter),亦拥有完整的网络版块建设――社区音乐教育新闻、获奖、事件分析、不同年龄段活动入口等,从而可供我们建立地域性特色的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模式提供经验。此外,正如上文所言,对社交网络平台的进一步融入是势在必行。学者弗罗里・安塞尔等人曾强调,依托于音乐类试听网站与社交网站等几个方面,则能使互联网成为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中心与“地球村”。(Juan M.Tirado,Daniel Higuero,Florin Isaila,Jesus Carretero.Analyzingthe impact Of events in an online music community.CarlosⅢUniversity.2011)依此,笔者进一步认为,应突出不同音乐社交网站的作用,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如在社区音乐教育的音乐采集上,主要针对音乐试听网站,而在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上(尤其是在尚无法建立大型门户网站的前提下)可利用社交网络中的微博、小站、网络社区与成员进行进一步交流、切磋,实现线上宣传、线下连接之用。

结语

第6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教育现代化2035

党的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是大学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为了汇聚学科优势、保持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学校在“双一流”建设规划中,应构建包括“学科领域—学科群—学科”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体系。要围绕广西“双一流”建设目标,明确学科建设定位,立足传统学科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学科布局,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培育学科队伍,营造学科环境,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步伐。

通过“双一流”方案确定的分类分层次学科发展规划,确定针对性的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发展支持方案。工科在保持群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重大技术的创新,在区内外上发挥引领作用;理科要进一步提升水平,努力取得原创性、有影响力的重大学术成果;人文社科与艺术学科要进一步强化基础,争取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7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第一部分关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内容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是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内容,站在不同的位置,或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内容。

1.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工作性质的理解。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课题级别的理解。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部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广西、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最优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关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辖”以外的其他单位,如区直单位、区直中专、区直幼儿园、教育学会),由区教科规划办直接管理。

我们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称为: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3.各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具体管理。

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协助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所属范围的重点(a类、b类)课题,代为管理所属范围的一般课题(c类),做好有关工作。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了解、检查立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对研究工作尽可能提出改进意见,为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指导、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可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印发课题简报等各种形式,沟通信息。

3.对课题更改项目的请示及课题结题申请进行审核盖章。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变更的7种情况(后面“二、2.”在对立项课题的规定和要求中将详细提到)的请示,进行审核和盖章。

第8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开幕式由赵明先生主持,苏立康、王小飞、王海燕、赵明等专家作了“少教多学”专题报告。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首届“教育艺术杯”课堂教学大赛和首届“教育艺术家成长论坛”。7月30日下午,大会闭幕,闭幕式上首先为首届“教育艺术杯”课堂教学大赛和首届“教育艺术家成长论坛”优胜奖获得者颁奖,同时举行了“中国·无棣海洋贝瓷杯”征文比赛活动颁奖仪式和首批立项实验学校授牌仪式。

课题组特邀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王小飞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饶杰滕教授、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燕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法律顾问程振勇律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春旺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伊道恩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史绍典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鹏举教授、课题组学术指导、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课题组组长赵明先生、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社长、《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社长陈鹏博士、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福建省宁德市教研员特级教师陈成龙老师及课题组副组长朱芒芒、田万隆、王来平、孙雷、张伟忠、葛宇红、刘华、蒋红森、陈高潮、刘桂英等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

开题培训会上,专家们的报告精彩纷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王小飞博士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规范与研究设计》、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燕博士的《基于课程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组学术指导、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课题组组长赵明先生的《“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设计的构想与实施》、无棣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郭云鹰先生的《无棣人文历史与语文教学》,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回归语文教学本真”的主题。与会者通过近距离接触课程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和最新进展,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感悟到了“少教多学”理念的魅力,激发了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首届“教育艺术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小组,按照先观摩示范课、后展示参评课的程序进行。高中组的示范课由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的张小珍老师执教《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初中组由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的特级教师陈成龙老师和湖北武汉胡擎老师分别示范《最后一课》和《我知细叶谁裁出》;小学组则由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特级教师王文丽上了《迎接绿色》。示范课之后,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18名高中、17名初中、18名小学语文教师同台竞技,展示教学风采。参加大赛的52节展示课,都比较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精神,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少教多学”理念,各参赛选手凭借出色的课堂教学艺术,以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教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魅力,再加上专家视角独特的点评,给与会者耳目一新之感,让与会者受益良多。所有参评课,经专家评委和一线教师评委量化打分,共评选出一等奖24名(高中、初中、小学各8名),二等奖28名(高中8名、初中、小学各10名)。

原定只用一个半小时的首届“教育艺术家”论坛,由于代表们热情高涨,不得不向后延续两小时。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校长、教研员、教师、名师工作室代表印余人纷纷亮出自己语文教学之剑,踊跃登台演讲,他们就“少教多学”开题研究和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各抒己见,对话交流,同时把自己在教学教研中的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呈献给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同仁,激起了众多与会者共鸣。论坛的举办,成功地为全国各地语文老师合作对话、交流分享搭建了专业平台,充分地展示了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采。

第9篇:教育科学规划范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xx.9-xx.12)

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xx年.3-2010.6)

1、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周积累一个精彩的问题,要求有问题背影(提出过程)及入选原因(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师示范课研究讨,两次课题组成员课题课研讨,一次理论总结。

(3)每月将课题组成员积累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装订成册,制成校刊,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在第二个月对第一个月的精彩一问进行应用反思,并将反思内容以札记的形式书写于校刊笔记处。

(4)每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小结,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论文。

(5)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课题课展评工作。

2、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成果形成阶段(2010.9-2010.12)

1、将所积累的“精彩一问”进行筛选,分科分内容整理,集结成册,编著《精彩一问》

2、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二十五位参与研究的教师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轻也许意味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相对较弱,可是,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劲,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强烈渴望的队伍,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双提升,而且,我们有像王金芝,齐艳丽,王晓斌这样的科研前辈,也有像潘明华老师这样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孙晶,隋丽芳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会越来越强。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参加人员想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队伍年轻,同时校领导骨干教师的加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2、本课题研究资料文献部分学校大力保障,积累部分获取难度不大,且教师积极性高。

3、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录像刻录等设备齐全,技术有力。

4、虽然学校经济并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满足科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