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合同管理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合同管理发展前景

第1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一、提高认识。水利部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治水方针,总结建国五十年来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水资源和水工程管理,进一步开发水利资源,促进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迅速提高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贯彻落实“*”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作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水利旅游发展,将其培植成为水利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水利旅游工作的管理,应设专门机构或明确现有机构,具体管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和水利旅游工作。

三、科学规划。为了有序地进行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各地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纳入水资源综合规划范围内;并注意与当地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一致。在编制规划中要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加强建设与管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在开发建设中,要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要确保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要服从防洪的安排,科学划定禁止旅游区和禁止旅游期。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旅游设施,必须按规定的报批手续,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工建设。

2、要保护水环境,防止水体污染。水利旅游设施建设不得损害水环境,项目建设一定要有可靠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在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植被,对暂时无力开发的风景资源,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加保护,防止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

3、景区建设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有条件开发水利旅游的新建水利工程,要把水利风景区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是水利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同步实施。要在满足工程设施运行管理的前提下为水利风景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开发条件,把工程管理和水利风景区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对于已经建成的工程,其中旅游资源条件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结合水利工程的扩建改造,水保项目建设等同步进行。

4、加强经营管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要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采取独资、合资、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共同开发建设,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保证工程安全和水利风景区的统一管理,做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五、制定完善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水利部将对现行的《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制定相应配套办法。各地可将实施上述办法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上报部综合事业局,以利修改和完善。

第2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一、愿景管理及对企业的意义

愿景,即是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所制订,通过团队讨论并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而形成的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愿景管理,就是结合个人价http://值观与组织目的,通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的三部曲,来建立团队,促使组织成功及组织力量极大化发挥。愿景形成后,组织负责人应对内部成员做简单、扼要且明确的陈述,以激发内部士气,并应落实为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以具体推动。愿景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均是围绕着愿景本身展开的,而希望管理的目的是要员工心存希望,因此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手段。

一般而言,企业愿景大都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或开创性的目标,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方针。在西方的管理论著中,许多杰出的企业大多具有一个特点,即强调企业愿景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愿景,才能有效地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的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顾客满意度的目标。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应参与制订愿景,只有这样才能使愿景更有价值,企业更有竞争力。

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企业家经济,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其创新体现之一就是他们建立愿景、管理愿景的能力。愿景标志着企业未来发展的理想图景,它是企业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过去十多年中,领导愿景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和实践领域的关注,成功的企业领导和管理者一定要拥有对未来发展的清晰图形或图像,正是这种基于未来发展的图景才能促进组织发展。WwW.lw881.com

二、跨国贸易企业的发展和对愿景管理的呼唤

跨国企业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资产,包括工厂、矿山、销售和其它营业机构的经济实体,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积极奉行睦邻友善型、双赢互利型的和平崛起治国方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型的社会。在当代世界各国,民营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内地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持续迅猛发展,显示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企业跨国贸易有多种发展模式,资源配制互补型、品牌战略开放型和市场开拓互利型等。不管是任何一种模式的跨国贸易企业,想要得到跨越式发展,就离不开以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依托。“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能力,它包括管理竞争力、企业文化力、市场开拓力、创新发展力、环境创造力、规模发展力等,它是衡量一个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管理竞争力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需要创新,愿景管理为跨国贸易企业在管理上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由于管理上的相对封闭,国内企业运营对愿景意识和战略管理的要求相对低。但跨国贸易企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则越来越需要领导者的见识和胆略,形成清晰、明确的愿景,制订可执行的战略将是跨国贸易企业成功关键所在。

三、跨国贸易企业愿景发展的阶段性

愿景管理的价值已经显现,愿景管理进入了企业家的视野,不仅包括的国内企业,也包括很多跨国贸易企业。目前多数跨国贸易企业的愿景管理还处在萌芽发展阶段。

1.基于产品的机会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管理者想法相当简单,就是开拓市场,寻找的产品需求者,谋取的利润。管理的手段相对单一,就是凭着最基本的方式运作企业。先发展再整合的逻辑几乎成了掘得市场第一桶金的胜出者的共同行为。在未来方向上表现为目光短浅,缺乏长期战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只能在时间的横断面上展开。

2.基于策略规划的战略趋同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的一个最大共性特征就是策略趋同,典型的表现是企业与产品同在。不同的企业只是产品上的不同。企业管理就是“销售管理”。运作形式上表现为一阵风、一窝风。企业感兴趣的是能否“找到”好的项目。如果把各企业的名字去掉,各企业的战略或口号几乎是可以彼此互换的,以战略趋同为基本

转贴于 http://

特色,这一阶段稍高级一些的表现就是在技术研发、营销渠道、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侧重。中国企业不论是国内民营企业还是跨过贸易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的业绩是明显的。但大都进入了一个集体性的发展瓶颈。进入了准战略管理阶段的企业,其遭遇的困难不是没有战略,他们建立的不是真正系统的战略,而只是没有愿景(或没有在愿景指导下)的准战略。

3.基于洞察力的愿景建设阶段

当规模、速度、市场达到一定的状态后,跨国贸易企业想要继续的在国际寻找市场,力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如果没有系统愿景思想的指导,没有明确发展蓝图的指引,企业就会进入发展瓶颈。实现新的突破的思路就是引入真正的愿景管理。愿景是大智慧做底蕴的韬略,它是领导者在具有一定时间穿透力的眼光和大跨度的思想体系中形成的,是领导者或企业家在不断地思索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思想。企业的发展需要领导者以独特的洞察力提出愿景,然后找到合适的“战略和执行”承载体,才能充分体现愿景是企业战略的灵魂的价值。愿景是企业家远见的表现,但很多企业把愿景和战略混为一谈。愿景是一种理想化的、聚焦的、清晰生动的未来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企业采用多种配套策略以不断达成愿景。以阶段性、工具性的手段替代激励人心的发展愿景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表现。目前很多跨国贸易企业虽提出了发展愿景,但多数在愿景、战略、执行三者的整合方面有都所欠缺。

四、愿景管理的一般流程

第3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域;自然景观;园林文化

1.前言

地域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是随着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结合其生活行为习惯逐步总结和沉积的文化遗产。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交流的逐步扩大,在各个城市建设中,对城市建筑物和风景设计要求逐步增加,对外来文化的的归纳和引进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在园林建设的时候能够将当前地域景观同外来文化景观能够相结合,形成一套系统化设计方法和措施。

1.1地域的内涵

地域景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因素形成的具有区域色彩的景观形式,是通过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文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发展和相互综合应用而形成的地理因素。这里的地,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地球的某一部分,包括地理环境和地理资源。在当前各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日益完善的趋势引导下,为了反映出人们对时空、人类活动因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认识。其在社会发展的中是不可缺少的地理形态方式,更是当前地区人们对环境认识不断加深和应用的最终结果。

1.2景观的内涵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城市建设要求逐步的提高,城市在建设中,对城市功能逐步的完善,在其建设中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施工设计,保证景观设计中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这是城市功能在社会发展中逐步改变的结果。在城市发展中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修对城市中的建筑物进行设计和修筑,提高其管理措施和管理方式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点形式,更是保证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当前城市要求的关键,结合自然界各种因素协调统一发展。景观是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人们实践发展中能够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统一的区域,是自然地理区域的总称,更是当前地理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为改变和改善结局。在当前社会中,随着各种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不断变化,各种景观形式逐步的发展出现,成为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难点。在当前社会中,景观被分为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经济景观灯。由于各种景观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相似性,因此在当前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是采用综合处理和设计的原则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分析。

1.3地域景观的内涵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中,地球村概念的出现,使得人们在信息发展技术要求的过程中对世界各个领域的文化景观要求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鉴于景观概念的宽泛性和景观类型的区域性特点,在景观设计和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其地域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提。它是与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因此在当前建设的中却又带着一顶的自然特色与地域特色。通过对地域景观的详细认识综合分析其在应用中所能使用的方式,精益求精,对各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由于地域景观是在长期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应用中是结合人们精神情感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方式,是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措施。因此研究地域景观必须融入历史阶段的概念。在当前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可以看出在当前社会中地域因素对当前人们生活的影响。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使得养育出长期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人群独特的文化性格同样的,因此在当前也可以说是一方水土一方园林,这里的水土我们可以将他看做是自然园林景观。而园林是由于当前人们对自然景观进行设计与改造而逐步形成的人为景观建设思路和模式。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啊的主要发展趋势。

2.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

2.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们长期与自然界争斗的产物,更是当前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社会精华的产物。文化作为历史的沉积物,是人们在过去生活中,各种精华元素的聚集成分。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技术管理手段,更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和技术控制手段。在当前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提高其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当前园林景观的建设依据,更是其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提关键。

2.2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要求日益的增加与提高,各种园林建设过程中,其文化底蕴要求日益增加,打造文化品牌以逐步成为当前风景园林建设和设计的重点,更是提高当前城市文化的关键。其在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对文化要求日益提高,在风景园林创作中对当前各种地域文化要求的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对园林绿地进行管理和分析的过程。但是随着当前文化体系发展的要求,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不断的增加和提高。

3.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创作

3.1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提炼

地域自然景观是特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要素及其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综合体现。由于构成自然景观主体的地形地貌、土壤水系、动物植物等自然要素都是有生命,往往也是十分脆弱的,彼此之间又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因此要素和自然暴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整治行动,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导致原有自然景观特征的丧失。

3.2地域景观特征的艺术再现

纵观世界园林艺术史,那些独树一帜的园林风格无一不是再现地域景观特征的典范:中国传统的山水园再现了以山水为鲜明特征的国土风貌和以寄情山水为代表的大陆文化:意大利台地园表现了丘陵遍布的亚平宁半岛和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让人联想到森林密布、河流纵横、规整肥沃的法兰西大平原;英国自然风景园展现了英伦三岛起伏舒缓、一望无际的牧场风光的迷人魅力。这些名垂青史的园林作品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国土的典型特征,而且使国土风貌更加富于人性化,加深了人们对国土的热爱之情。

第4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发展历程;管理创新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发展载体与核心要素,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成分,是形成旅游产业面的吸引中心与辐射中心。目前,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休闲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感受,进而提高旅游景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因此,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景区管理者亟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1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与条件下,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种管理模式,对于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1.1纯公益性管理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是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业仅仅属于外事接待行业,政治属性较为明显,其作为产业的功能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属国家行为,其性质属事业机构,其管理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与经营。因此,这个阶段的旅游景区管理处于萌芽阶段,是纯公益性的景区管理模式,管理目的是完成政治任务,很少思考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方法。

1.2政府直接管理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各旅游景区虽然仍旧是政府或政府部门主管的事业机构,但是开始以利益、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同时,由于旅游资源依旧是国有化,很多景区的土地是政府无偿划拨,旅游景区大规模地发展起来。然而景区管理仍然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忽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1.3企业经营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旅游景区管理也逐渐进入转型阶段,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旅游景区管理与发展的需要,某些景区开始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转让其经营管理权,实现两权分离。这种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是企业资本与国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重组,但其中也不乏有低估国有资产、追求短期利益、相关主体发生冲突或不协调的现象。

1.4现代企业管理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中,旅游景区若要取得发展,必须直面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组成具有多元化成分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制经营。人们对旅游景区管理的认识也逐渐变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得到认同,成为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的制度保证。

2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景区管理思想有待创新

受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影响,有些旅游景区较少考虑市场因素,更多地关注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并整体投放至市场,投放市场之前较少进行市场调研,较少研究游客需求,导致其无法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也不重视旅游景区中的景点、产品、品牌的打造,很少做景区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在这种管理思想下,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常常被忽视,其景区内或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很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旅游景区发展规划有待创新

目前,还存在部分旅游景区只关注主要景点景区的设施建设是否良好,不重视景区发展规划和相关区域建设的现象。部分景区道路狭窄,绿化率低,人车道路不分,导致游客拥堵,秩序混乱;没有统一规划景区路径,景区参观路线没有明确指示标识,导致游客无法辨识和判断;景区污水、垃圾处理不及时,排放不合理等影响旅游景区的环境;景区卫生间、售货亭、休息区、餐饮服务区规划不合理,导致不能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满意度,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2.3旅游景区管理手段有待创新

旅游景区管理手段较为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景区只关注如何吸引游客,而对于已经进入景区的游客关注度不够,服务不到位。例如,在一些旅游景区内,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而旅游景区在服务区和餐饮点的设置上没有从游客方便角度出发,而是单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某个主要景点设置服务区,而无法顾及其他景点的游客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重视景区资源的宣传推广,导致经营欠佳,游客达不到规模,资金周转受限,从而无法进一步开发市场,导致恶性循环。

3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却也是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景区的期望与要求。同时,旅游业仍然在快速增长,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日益高涨,假日旅游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改变旅游景区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管理主体缺失、经营机制呆板、市场化程度不足等现实问题,捋顺治理机制、灵活经营机制,实现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创新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回顾旅游业发展之初至今,旅游业发展的诸多瓶颈得以突破。例如,旅游市场的超速发展与配套酒店餐饮业发展速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吸引内外投资兴建酒店而得以解决;假日休闲旅游的火爆与旅游交通通达程度不足导致的瓶颈,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而得以消除。而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品位与旅游意识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不断参与国际竞争,旅游景区管理质量的瓶颈日益凸显。旅游景区较低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较差的市场经济适应程度都使其面临的环境与形势更加严峻,而这种瓶颈无法像酒店餐饮、交通建设等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的方法加以解决与消除,务必创新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旅游景区发展,从而缓解旅游景区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不适应,进一步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CB/T17775—2003).

[2]潘星炎.论核心景区管理体制创新[J].湘潮(下),2011(9):113.

[3]卢爽.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探索[J].旅游管理研究,2012(11):46,48.

[4]付晓玉.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3):86-88.

第5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法律法规;应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景名胜区的定义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中规定:“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1]。”

二、国外风景名胜区的立法现状

国外不使用“风景名胜区”这一名称,而称之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是以国外并无独立的《风景名胜区法》。而其对风景名胜区的立法保护有如下三种形式:

1、将风景名胜区纳入自然保护区体系,制定相关的保护区法律;

2、将风景名胜区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制定《国家公园法》;

3、将风景名胜区的相关规定包含在一些综合性法律中。

三、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立法现状

我国当前尽管并没有一部真正的《风景名胜区法》,但有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保护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规划利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风景名胜区条例》、《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等。

四、我国风景名胜区法律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定、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法律法规在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由于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法律规格较低

我国现如今的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工作都是以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为主要法律依据,但由于这部行政法规的位阶较低,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的法律效力也较弱,而不能有效制止一些钻法律空子的过度开发行为,这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国急需要一部强有力的法律法规。

2、立法行为滞后

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最初实行的一段时间,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确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管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现状也日新月异,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却止步不前,仍停留于暂行阶段,风景名胜区的正式立法也未能颁布,导致了我国越法办事的行为越来越普遍。我国现行风景名胜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滞后、缺乏权威,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管理体制混乱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地方政府,监督管理则由中央和上级机构负责,这虽然能够解决由我国地域辽阔而产生的差异问题,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但地方政府因缺乏有效监督、各自为政,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地方利益而做出不利于风景名胜区健康有利发展的决策。另外,由于风景名胜区资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旅游、林业、城建等多个部门,而各部门的职责不清,隶属关系复杂,因此会产生多头管理的问题,导致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效率低下。

景区规划失控

风景名胜区系统庞大,涉及到方方面面,其规划必须统筹兼顾、整体统一。但由于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现状分散、各谋其政,难以对其统一规划建设。然而在单个景区的规划层面上,由于对景区自身的现状、价值、范围、容量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在规划实施中就缺乏整体性、真实性,与周边的环境也不能协调统一。此外,我国还缺乏专为风景名胜区做规划的设计单位,目前的景区规划受制于城市规划,不能满足风景名胜区的特定需要,导致出现不伦不类的景区。

五、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法律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我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资源丰富,面对如此庞大的风景名胜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因此对于以上提出的风景名胜区法律保护与管理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法律体系

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法律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法规,对加强风景名胜区的法律保护与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风景名胜区资源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完善的政策和法制体系。对于威胁风景名胜区发展的行为建立限制性政策;对于有利于其保护活动的行为建立鼓励性政策。统筹风景名胜区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使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能够有法可依,相关执法部门能够依法办事,从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发挥景区的综合效益。

2、健全管理体制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设计和安排要具有机制性,依据景区资源现状协调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制衡关系,协调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因此完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景区应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明确其性质和职责,对不同类型的区域管理机构的权限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国务院下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统一规划协调景区的建设管理,加强各部门联系、减少摩擦,实现景区的统一管理;建立对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监督制度,指定对景区管理工作的评估标准和制度对其京行评估,赋予公民一定的参与权结合利用新闻媒体等共同实行对景区管理工作的监督。

加强景区规划

我国现行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形成已久,已不适用于如今的景区现状,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自然景观要素的认识和把握也较为缺乏,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对其进行修编。因此,我国要依法建立专门的规划机构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工作,其中包含园林、建筑、生态、城规等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规划、协同合作。所制定的规划必须协调景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各方面的矛盾,又必须服从于区域的整体规划,与其他相关产业规划相协调。制定规划要注意要下几点原则:

对不可再生和脆弱的景区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协调好景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

要严格按照我国的《规划法》对景区进行统一管理;

严格遵守规划编制的过程步骤。

风景名胜区规划一旦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就具有法律效益,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其内容。

六、结语

随着我国风景名胜区成为了被保护的对象,各相关专业学者也逐渐认识到了我国景区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完善风景名胜区法律体系,健全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已成为了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使景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有效制止违法行为,使风景名胜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资源得到合理循环利用。随着风景名胜区法律体系与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景区保护与管理工作也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得到更多公众的认可,其法律与管理体制也会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S].1985

[2]王德根,陆林,刘昌雪.改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的研究—以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3,(3):67-69.

[3]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若干问题探讨[J].规划师,2003,(7).

[4]张听竹.论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J].中国园林,2002,(2):37-40.

第6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一、现代风景园林施工工艺和管理的现状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风景园林工程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其未来前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过去只能够提供极少数城市中的居民观赏的状况,使风景园林景观具有了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和宗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的迅速崛起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行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不断的扩充和丰富的行业内容,打破了过去各行如隔山的模式局限性,各个不同的行业之间互相的交融,都潜移默化的推动着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行业逐渐的向前发展。但是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目的和理念远远不止这些,但是风景园林的施工工艺和管理中存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风景园林的发展,只有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才能够满足现代园林的发展需求。

二、现代风景园林施工工艺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我国有关园林建设工程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完善。

我国制定园林建设工程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是为了能够指导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规范的进行施工,为提高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能够推动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的整个体系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发展。就实施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制系统的建立开始的比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其施工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的太多了。

2.可被利用的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土地不足导致其发展具有局限性。

我国人口众多,自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就逐年的增加,出现了目前城市人口居住占地的压力很大的局面,然而就是这些人口密度十分高的城市是最需要风景园林建设的,最近这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一些城市的用地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善,但是这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用地紧张的状况。

3.现代风景园林施工技术落后以及管理混乱。

从微观的角度而言,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施工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施工组织计划性太弱、操作没有严格遵照标准和规范。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目标是要把设计转化为园林景观的实体,园林景观的效果是否能被良好的营造出来主要取决于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以加强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就尤为的重要了。其次,我国风景园林在施工管理中没有必要的技术作为支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个行业想要发展和进步是不能离开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必须把技术作为发展的保障,不然的话会出现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的现象。

三、提高风景园林施工工艺与技术管理的策略

1.建立全面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

技术管理的依据就是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园林建设工程与城市所具有自然生态的关系十分的密切,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旨在能够做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质量时工程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寿命。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城市中的居民所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关心程度和要求都在逐步的提高,目前城市环保问题成为了生活的中的焦点问题,质量责任的地位就十分的重要的了。全面的质量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所占有的位置是无法取代的,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施工过程,很多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并不完全是由施工技术造成的,很多的情况是由施工的管理者没有遵照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所以,必须狠抓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每一个阶段的质量,不仅让管理者还得让施工者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严格的质量体系,并且切实的开展有效地质量控制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所建设的工程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同时这也是实现质量目标、确保项目有效运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2.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风景园林建设旨在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其主要内容是借助丰富多样的植物给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活环境,与此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园林绿化需要比较专业性的施工工艺,从花草树木的栽培选种再到修建整形,都不可以离开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对风景园林进行施工时,通过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以及操作工艺等实践活动,园林的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了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操作难点。所以,园林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园林施工工艺和技术,还必须具有学习先进园林施工技术的意识,拥有“始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思维。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可以确保大到游览区和公园,小到盆景和插花这样的细节工作都能体现出生活的美感,不同的园林工作者的艺术作品都各具特色、充满活力、意味深远。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元素是其他的艺术作品所不具有的。这些都不能离开技术的支持。

3.加强施工管理以及队伍的建设。

第一,推行项目监理制。实行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在保护了业益的同时,又能够使施工单位的利益得到保障,监理人员应该掌握科学的评估工程质量的方法,秉承公正、诚信的理念,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督促及时地整改。第二,加强施工队伍以及管理的建设。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是否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关键之处就在于管理的水平以及施工队伍的素质。风景园林建设工程项目不仅工序比较复杂,而且专业性还很强,所以必须严格的控制人员选用的程序,这就需要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管理部门应该选择专业素质较高地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然后再根据施工人员的特点和岗位要求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必须着力于提高风景园林的施工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水平才有可能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四、结语

第7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一、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消费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都刺激着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张,同时,尽管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总体水平不断上涨,但近几年我国旅游需求市场却在不断扩张。从国家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旅游人均花费在不断上升,但旅游人数仍在快速上升。总体上,我国旅游市场呈现的是一种需求严重大于供给的状况。 

1.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将限制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的旅游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上是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企业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政府的引导、监督和规范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色性等特点决定了景区管理往往涉及林业、宗教、文物、园林等多个部门,造成经营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再加上景区维护成本上升以及政府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旅游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2.旅游景区经营发展 

目前,我国精品旅游景区总数还是不足,尤其是5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与日益增加的游客数量相比存在着严重的供给不足。 

而且从旅游景区经营发展来看,2011年全国A级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同时,景区在营销手段、产品创新、经营范围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绝大多数景区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门票(特别是自然和人文类景区),而且一般景区内能够吸引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并不多,景区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又有来自景区管理成本和旅游资源保护的压力,造成许多景区经营效率不甚理想。 

二、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1.外地游客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 

景区经营企业在景区开发经营过程中,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关注度并不会很高。在目前这种需求严重大于供给的市场情况下,景区经营企业选择上涨门票,并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游客减少,特别是对于5A、4A级旅游景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因此,如果旅游者数量不因为一定幅度的门票涨价而减少,可得外地游客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得益矩阵,其中?>0。 

以上博弈形成了外地旅游者和旅游景区选择的均衡点为(旅游景区涨价,外地游客旅游),即(b-?,d+?)。 

2.当地居民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 

类似的,当地居民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得益矩阵如下: 

可发现有两个均衡策略分别为(当地居民赞同涨价,景区涨价)和(当地居民不赞同涨价,景区不涨价),而(赞同,涨价)策略明显帕累托有效于(不赞同,不涨价),对于理性博弈方来说,最优策略应该是(当地居民赞同涨价,景区经营企业涨价),即(a+δ,d+?)。 

景区经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策略选择 

在目前这种旅游市场供需情况以及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的条件下,增加门票价格一定可以使当地旅游业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据此,可得景区经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得益矩阵,其中θ>0。 

在两个均衡策略中(政府赞同涨价、景区涨价)明显帕累托有效于(政府不赞同,景区不涨价),所以对于政府和企业两个博弈方来说,最优的结果就是(政府赞同涨价、景区涨价),即为(e+θ,d+?)。 

根据以上博弈分析,景区门票涨价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从旅游发展现状分析,造成门票上涨的原因主要有市场供给的不合理、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以及景区经营模式的不合理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三、“门票经济”改革的建议 

扩大旅游市场供给,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政府要加大对旅游景区财政以及政策上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对旅游景区开发进行投入,为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拓宽融资渠道,帮助现有的景区进行旅游服务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景区扩建以及景区升级,同时开发出更多优质精品的旅游景区。 

景区要加强旅游产品创新,结合景区资源特色,不断革新现有旅游产品,提高现有旅游服务质量,赋予现有的旅游产品更多的内涵和价值,不断满足游客不断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 

1.改善景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领导作用 

景区管理要合理区分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职能,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监督、规范和协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对于门票价格上涨,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物价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涨价的频次与幅度。 

在鼓励和扶持旅游景区经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将景区经营企业放到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更大程度的有效利用。 

2.改革景区经营方式,拓展景区盈利模式 

第8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电厂环境;生态设计;人文工业

1 火力发电厂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植被、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场地的规划设计、户外空间感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景观设计是由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公共艺术品等要素连接而成,开放的空间,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绿地、湿地以及城市滨湖滨河地带等都是被设计的主体,通过土地划分、土地分析、生态、技术上的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设计出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公共游憩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等诸多单元之间关系的相互关联,使土地的保护、使用与发展达到平衡关系。不但要满足人们生活中功能上、生理需要上的要求,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例如丰富人心理体验和提升精神追求。

目前,工业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把景观规划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均衡的发展;坚持景观创新设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形成一套经济且切实可行的景观规划理念;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景观作品,达到展现不同地区风貌文化,提升企业文化的长远目标。景观工艺与科技的运用使得景观的运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把崇尚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 火力发电厂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景观规划设计已经在设计、实际生活应用中积累了很多年的设计发展经验,并在不同领域中融入景观规划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火力发电厂是其电力供应的重要设施,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各大公司都尽可能的改善其生态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在发达国家中,景观评价也逐渐成为国家评价电力工程环境评价新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我国,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有关于电力工业景观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都相对较少。电力工程建设对于景观设计的关注较少,数景观设计上还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绿化和功能分区的层面之上。

2.1 对火力发电厂景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强

普遍观念中的景观建设完全是附属在厂区建筑物建设之后的。当投资成本成为问题,只是围绕建筑物随意添置一点花草树木充当园林景观,从而就会忽略景观设计美感与周围建筑环境的融合。

2.2 景观设计形式单一,缺乏观赏性及生态性

许多厂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呈现模式化布局。只是在厂区主干道两旁栽种树木,植物搭配粗放不精细。道路的分布也是中规中矩,局限于方框式组合,形式单一,设计感单调;可供员工休憩娱乐的场所较为匮乏;厂区中硬质铺装面积过大,样式较为传统,颜色过于单调。

2.3 生搬硬套,盲目模仿

在厂区的设计过程中,雷同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案反复出现屡见不鲜。重复的复制,盲目的翻版使园区的景观循规蹈矩,毫无设计感。景观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少厂区景观独特的风格,使景观表现形式变得很乱不堪。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分区要求,资金投入量等被模式化所覆盖。

2.4 设计程序的不合理

景观设计工作与项目主体工程设计工作不同步。目前基建电厂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把电厂厂区的建筑设计先完成,再进行景观的设计,或是在工程后期再进行景观设计的工作。通常这样的设计顺序会造成景观设计团队对厂区的景观设计效果没有一个很好地把控,造成在空地地区,随意添加植被,破坏了整体景观设计的协调性,致使厂区景观效果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2.5 设计与施工脱节

在景观设计方案的评判,过分依赖于效果图。但对于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观察与分析的基础工作,规划布局方式的整体研究,设计场所的生物物理特征,人类活动特征,文化与社会含义以及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等重要的细节工作却被忽视。缺少了基础性数据作支撑,只是单纯的从造景美观的角度考虑,使用景观树等造景手法也是很难让设计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所以单纯从效果图的视觉效果上是无法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是完整与合理性。

2.6 施工单位施工工艺不达标,无法很好地展现景观效果

绿化施工单位水平不一,难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其严谨性和技术性不及建筑工程,使得很多人都会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施工水平低下的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现场施工,不能严格按照行业规定及景观设计图纸的意图进行施工,造成材料以次充好,施工质量无差,工程造价高,维护管理费高等结果。

2.7 不重视对绿化工程监理

监理工作在园林绿化中主要体现在:土质,肥料的质量管控;苗木规格及种植技术的管控;工程水平安全控制;工程垂直安全控制等方面,监督条例不到位,监督标准不齐全,导致电厂树木,植被花草生长不良,参次不齐,加大后期的管理费用,维护保养费等不良后果。但要保证厂区景观绿化为厂区增光添彩,做到严格控制施工程进度,做好施工前工作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严把资金管等。不但可为的电厂景观绿化质量关保驾护航,还可帮公司节省部分财务费用。

3 火力发电厂工厂景观设计浅析

3.1 注重景观要素的分析与运用

火电厂景观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工业环境要素、人文要素、其它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电厂厂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情况,土壤类型、植被属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厂区景观的形成,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要素。

工业环境要素是工业企业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火力发电工业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包含废气;废水;电磁辐射;噪声等;有高大的钢结构厂房、钢桁架栈桥,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等,构成电力行业特有工业环境要素。景观设计有序的进行配合,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愉悦身心,还可起到降低粉尘低空污染等实际问题。

人文要素是企业的发展史,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是工业厂区景观体系人文化、内涵化的基础。

其它景观要素需要根据不同厂区的规模大小、发展需要、厂区性质、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各方面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

找准环境景观要素,对企业做好精准的定位,对进一步的景观设计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3.2 景观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适宜

电厂的景观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在电力工程建设总规划的同时进行景观规划。在总体规划进行时让园林景观规划同时跟进,可以给予设计团队对工业项目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对企业文化感知的更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观察,让设计灵感融入于厂区。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造景;几何图形拼接、中式园林树石结合手法;水系的弯曲绵延,时断时续等多种设计手法丰富景观内容;设计师还可利用对建筑结构框景设计;廊道或炉顶俯视效果等多方式尝试展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厂区各区域功能性不同显示给人们的景观感受也不尽相同,如何让个功能区有特色,衔接过渡的更柔和等等都值得反复推敲研究。

规划需要有长远考虑和整体性安排,要与全厂的分期建设协调一致,以便达到所期待的景观效果。

3.3 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电厂建筑结构外观质感坚固,淳朴粗狂,涵盖着钢筋混凝土的几何美感,是严谨,复杂,简洁,有序的结合体,极具观赏审美价值。

例如在景观小品上就可以就地取材,大型设备零部件都是彰显火力电厂特殊设计,刚硬风格,高水准,态度严谨,强技术性的特性,给人提供很强的观赏,借鉴性。再如凉水塔与烟囱是火力电厂典型性建筑结构形式,在这些体积庞大的建筑上也可以考虑加上颜色,图形的处理或外立面材质的变换或加上植物的攀爬等景观设计手法形成立体构筑物,使本身僵硬冰冷的建筑物附加上动感及生命力。

在景观设计中把景观小品、雕塑形式、屋面绿化、屋顶花园等融入生态设计的艺术形式用来丰富景观,起到与主体构筑物合二为一,融洽展现的作用。将园林景观纳入工厂总平面布置中,厂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设计的核心,形成点线面结合,系统绿化的布局,从厂前区到生产区,从作业场到仓储区,从地面延伸到空中,充分展现立体景观形式与建筑、构筑物的大融合。

3.4 景观设计布局合理、保证安全生产

景观设计给人的是直观视觉享受,但在设计过程中不只包含“面子”工程,还要有坚实的“里子”工程。景观设计的走线走管也需要精心设计,不能影响生产所用管线和车间生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4.1 综合管架

综合管架在电厂中很常见,承载着很多条来自不同方向,作用不同的管道。要充分掌握综合管架作用,利用树木的植物特性,即可降低钢架带来的压迫感,又可美化环境,在架空线下种植一些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

3.4.2 树荫

在合理的搭配下,树荫会使景观增添新姿。在电厂厂区机房、烟囱、凉水塔等高大的构筑物无时无刻给人以压迫感,高大的灌木可以很好地遮挡高耸建筑物,减小对人的压迫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空中吸引到地面,利用植物的颜色搭配,形状,拼接形式其他景观小品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但是也要注意栽种位置,例如办公楼前向阳面不宜栽种,树影会阻碍窗户透光性,影响人们的心情,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存在安全隐患。

3.4.3 地下管线

地下主要考虑到地下管线的问题,诸如排水管、给水管、电力管、热力管、电信管等。不宜在管线周围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不可影响管线正常而简捷的铺设。

4 结束语

随着景观环境在我国人居环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电力工程设计中引入现代景观设计已经是必然趋势。电厂景观环境是针对工业生产“主体”的分析,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方案设计。景观的营造不只是追求“景观型”企业,从工业企业内部结构规划出发,工业区的各种类型用地也需要协调规划,保证生产用地的同时,也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地,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利用良好的厂区环境为员工营造舒心场所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利用多学科的融合寻找更加生态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实现景观对火力发电企业的文化、经济、艺术价值的更好展现。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辛娟.浅谈绿化工程施工管理[J].2014.

[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J],1999.

第9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治理;凭祥

一、旅游景区治理概述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治理是指权力在特定领域中的运用,即为实现某种目标,管理者运用国家及社会组织的各种权力,对行为主体进行支配、控制、协调和管辖。旅游景区治理是治理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景区治理结构有两个层次: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旅游景区治理的总体目标、景区治理的政策框架和法规体系、景区管理体制、景区的经营机制和景区员工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机制。

对于我国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彭德成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别(企业化治理和非企业化治理)10种模式。这10种模式分别为整体租赁模式、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隶属国有旅游企业集团的整合开发经营模式、隶属地方政府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隶属政府部门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兼具旅游行政管理的网络复合治理模式、兼具资源行政管理的复合治理模式、隶属旅游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和隶属资源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科学的景区治理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但现阶段这些正是很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旅游景区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景区的管理组织机构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很多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或者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有些甚至是一级政府。其日常业务既有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的各项管理,同时也有明显的企业行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导向和管理机构的公共利益导向在开发与保护问题上发生了内在的矛盾。另有一些景区管理部门为了本届政府的政绩,违背市场规律,过度干预经济活动。

2.景区管理体制不顺,部分景区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分别隶属于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旅游部门、建设部门、文物部门、宗教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等)。因此,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中存在“多头领导”的状况。不同部门拘泥于眼前的自身利益,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宁可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愿联手共同开发。部门间沟通协调比较困难,造成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另外,景区所隶属部门的目标多重性也制约了景区的持续发展。如风景名胜区隶属建设部门管理,其本身就集保护职能、旅游开发职能、社区管理职能于一身。

3.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混淆,旅游资源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有些景区收入来源仅限于政府财政拨款、门票和附带商业点的收入。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再加上景区经营权未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导致景区投资乏力,旅游相关设施不足,致使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保护力度也明显弱化。

4.部分景区虽实行企业化运作,但管理经营机制相当落后,观念比较保守,服务质量差,还存在着一系列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有鉴于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创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并利于景区长远发展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

二、凭祥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概况

凭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花果飘香,农林资源丰富,以奇峰异石构成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境内河溪众多,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凭祥位于广西西南边陲,地处中越边境,自古就是边关重镇和著名商埠。从1885年中法战争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长期处于战争的前沿和战备支前的第一线。1885年,清代名将冯子材在这里奋起抵抗法国侵略军,“镇南关大捷”闻名中外;1907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这里亲自打响了反清第一炮,“镇南关起义”慷慨悲壮;清末抗法名将苏元春曾长期在这里督办广西边防军务。因此,这里革命遗址众多——如我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大连城、白玉洞、苏元春提督衙门遗址等。

自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以来,凭祥边贸飞速发展。浦寨、弄怀这两个广西最大的边贸市场被人们誉为国际商贸城,其异国商品、异国服饰、异国面孔等,每天吸引着大量中外客商前来经商贸易、观光考察和旅游购物。

浓郁的边关风情、神奇的雄关古隘、厚重的军事历史、秀丽的自然山水组成了凭祥多彩多姿的旅游资源,它们主要分布于友谊关、大连城、平而河、浦寨、大青山等五个景区。但从现状来看,凭祥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并不相称。

三、现阶段凭祥主要景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对友谊关景区招商引资工作热情高涨,但目前还没进入实质阶段。资金短缺使景区的进一步开发举步维艰,景区文物保护也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在现有的开发模式下,所有权与经营权未能分离,严重制约着景区的持续发展,这是凭祥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2.部分景区权属不明,存在“多头领导”的状况。友谊关、大连城两个景区分别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属花山部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属文化部门管理,风景名胜区属建设部门管理,景区旅游活动归旅游部门管理;友谊关又是国家一级口岸,许多口岸设施分属海关、边防武警管理。而大青山景区则是中国林业科学院的实验基地。这种多重归属状况很不利于景区的开发建设。

3.部分景区规划与其他规划冲突,高速公路及口岸的规划没有考虑区域的旅游发展,致使景区效益难以发挥、开发商的利益难以保障。按照高速公路及口岸的规划,通关者都需从友谊关关楼(游客进入友谊关景区的主要通道)经过,对于投资者来说,普通通关者与游客的身份难以区别,故而会严重影响开发商的直接收益,使其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这成为友谊关景区招商引资以及深层次开发的又一重大障碍。

4.友谊关景区的旅游功能与口岸交通功能混合。友谊关景区是凭祥的王牌景区,但作为我国九大名关中唯一仍在使用的边关,作为中国与越南乃至东南亚的重要通商口岸,每天都有很多出入境者从这里通关经过。这种功能合一而管理分治的情况也使景区运作困难重重。

5.景区内地块所属部门交叉。一些景区的部分地块属其他部门(军队、口岸部门等)所辖,大大妨碍了景区的整体规划,也限制了景区的发展空间,严重制约了整个景区的长远发展。如友谊关景区内大量地块属于军管区。在大连城、平岗岭“地下长城”等景区景点也有类似问题。

总之,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模式单一是问题的关键。四、对策思考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景区项目推介工作,进一步放开旅游资源开发市场,采取以政府主导加企业集团化的投资经营模式,以资本为纽带,以大型项目为载体,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以及经营权的转让,吸引外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凭祥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建设,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合理运作,实行“公司制”的经营模式。

(1)友谊关景区、大连城景区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使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不发生冲突,故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的经营模式为宜。景区所有权归国家,其直接代表者应是凭祥市政府;经营权或者由当地政府、政府部门委托给国有旅游企业集团或政府部门直属企业,或通过公开对外出让交给民营企业;管理权方面,应由政府牵头成立一个旅游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管理国有资产和负责进行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

(2)平而河景区和浦寨景区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别是中越界河——平而河的自然风光和浦寨国际边贸城。考虑到平而河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浦寨的边贸经济功能,其景区治理模式应采用隶属于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政府;经营权由国有经营企业掌管;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3)大青山景区是我国最大的亚热带珍稀石山树木园。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便设在这里。其景区治理模式应采用隶属于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景区经营主体应是隶属于林科院的管理机构,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互不分离。

2.做好凭祥五大景区周边及内部环境整治工作,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对分布有居民点的景区(如大连城景区),要加强治理景区内村庄的环境,调整居民原有的生产结构,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景区内的居民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建设中来(如安排他们在景区内就业或引导他们组建家庭旅馆等),实现居民受益和景区开发的互动,实现旅游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

3.针对一些景区内有军管区的情况,尽快与军方协商,把营房等迁出景区,从而拓展景区的发展空间。

4.加快推进旅游企业的改革创新步伐,建立符合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组建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现代旅游企业;同时要积极引入国内外成功的旅游景区管理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