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

第1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众筹 技术创新 路径 

随着Internet技术、智能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PAD等)、存储技术、搜索引擎、云计算技术、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社会产业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正是在这种变革中产生的。 

1 互联网金融内涵与模式 

1.1 内涵 

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谢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率先提出;此后,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内涵出现了众多观点: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两个概念的简单加总[1];互联网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指借助于互联网、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国际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活动[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广义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包含一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金融服务活动,是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创新而产生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其本质和核心仍是金融,是金融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 

1.2模式 

通过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以及结合调研发现,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论述非常之多,各家均有不同观点,有提出互联网金融10个生意模式[3],有提出按照金融在线化、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金融分类模式,有提出阿里金融、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4]等等;本文依据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模式,总结归纳整理处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新兴业态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互联网借贷、众筹、电商金融、互联网理财、虚拟货币。 

一是互联网支付是指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通过计算机、手机等互联网终端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货币支付或资金转移的服务。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第三支付平台。 

二是P2P(peer to peer)互联网借贷,是通过网络为借贷双方提供借款信息以及借款人信用评估、催还借款、逾期贷款追偿等服务,属于借贷类众筹,P2P平台已经成为P2B、B2B、P2C、P2F等借贷模式的统一代名词。如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宜信等。 

三是众筹,指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对公众展示他们的项目、产品设计或创意等,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集中大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或渠道支持。如众筹网、点名时间、天使汇、原始会等 

四是电商金融,是电子商务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历史交易等大数据信息基础上,运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由电商平台提供担保,将资金提供给有融资需求的消费者或供应商。如阿里小贷是典型的电商金融模式。 

五是互联网理财,是指互联网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为投资者或家庭提供的理财金融服务。如余额宝、百赚、小金库、理财通、朝朝盈、掌柜钱包、活期宝、钱袋子等。 

六是虚拟货币,是指互联网上虚拟的货币且可用于互联网买卖、投资活动的货币,是指非真实的货币。如比特币、百度公司的百度币、腾讯公司的Q币、新浪推出的微币等。 

2 众筹分类与运行模式 

2.1分类 

众筹的概念源自国外“crowd funding”一词[5],从这个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其内涵就是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支持完成某项事情或活动,即个人或单位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公众展示自己的项目、产品设计或创意等,争取更多人的资金支持、渠道支持,为个人或单位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渠道支持。众筹按回报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奖励众筹、公益类众筹(没有回报)[6]。广义上而言,P2P业务也被看作是众筹中的一种,即债权众筹。而狭义上的众筹则通常分为奖励类众筹和股权类众筹两类。奖励类众筹的代表有Kickstarter、Indiegogo,众筹网、点名时间等,人们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出资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股权类众筹的代表有FundersClub、天使汇、原始会、大家股、好投网等,投资者们可以在这种平台上进行资本投资,所有投资实体的股权。 

2.2运行机制 

通过对众筹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有研究者提出众筹商业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对不同类别众筹模式进行论述[7];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出众筹运行的基本模式,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众筹平台是推动创意创新理念、产品或活动与消费者、投资者、出资人等大众群体进行直接对接,并提供资金、策划、营销、市场渠道等服务,为创新创意实现商业化或成功实施提供全面服务。 

3 众筹本质 

互联网时代的众筹,要在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活动、思维和特征基础上,分析研究其本质与功能。 

3.1互联网时代显著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活动是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和特征的社会活动[8],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互联网九大思维[8]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具有全球性、分布性、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和特征,结合案例(案例来源:《互联网时代大型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 2014-09-03),分析总结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三大显著特征:

一是平等参与。在互联网上,不论身份高低、不论贫穷富有、不论丑陋帅气、不论高矮胖瘦,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参与权力;互联网赋予个人更多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上事件或活动的领导者,通过社会自发组织形式,每个人能够以个人的形式采取行动。如北京“7.21”水灾事件中,参与的人自发组织,没有上下级关系,参与的每一位都沉浸在帮助别人的喜悦中。 

二是聚集资源。在互联网上,由于“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等普通人能够获得“参与感”、“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更多普通群体参与到互联网的事件或活动中去,而互联网能够将大众群体碎片化的供需聚集起来、组织起来,并进行有效地点对点对接,形成规模化收益。为天下需求者提供临时住房的Airbnb公司,将地球上有空余的卧室、客厅搜索出来,为即便只租住一天的需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该公司为有意出租者创造了年10亿美元的收益。 

三是不同时地协作。工业时代,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协同工作;而互联网时代,人们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协同工作。维基百科是以协作模式运营的、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最流行的网络工具书,共有287个语言版本,全球用户共有10亿民众,有来自全世界的1600万人志愿者。 

3.2众筹本质 

众筹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协作的众包模式的一种类型。企业选择将价值链上的一些环节依托互联网外包给众多消费者完成的行为被称为“众包”[9]。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众包的实质是消费者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和创新过程中,众包是让消费者参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创新,以及经营和营销过程,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兼有生产者的角色,成为“产消者”(Pro-sumer)[10]。“产消者”这种模式的兴起正在改变着生产方式、创新模式、服务模式的变化,是经济社会结构的一种新变革。 

归根结底,众筹本质就是筹集智慧、筹集资金、筹集渠道。众筹就是让消费者参与到投融资环节中,让消费者参与到创新创业产品中,让消费者参与到创新创意产品的商业化中,真正融入到创新创意实施、商业化过程中。众筹鼓励大量的消费者、投资者参与进来,因为参与者越多,智慧聚集就越丰富,就越容易解决问题,就会有越多的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商业化,越能提高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 

4 众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在分析技术创新阶段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众筹的功能和运行模式,提出众筹支持技术创新的路径与内容。 

4.1技术创新阶段划分 

技术创新理论中,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划分方式,在所有划分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学者傅家骥在《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中提出的观点,综合傅家骥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企业技术创新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阶段,主要包括三大阶段,如图2底层所示。 

一是技术发现阶段,是指面向市场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发现、技术预见、创新构思阶段。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现活动是要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发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应用。 

二是产品(服务)开发阶段,是指新产品(服务)的设计、样机开发、试制、小试中试等产品开发活动,为大规模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产品(服务)价值实现阶段,是指新产品(服务)价值的实现阶段,包括规模化生产、营销策划、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建立、产品(服务)的商业化、创新扩散等活动,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市场支撑。 

4.2众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依据技术创新阶段活动的内容,结合不同类型众筹的功能与模式,提出不同类型众筹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与支持的内容,如图2上层和中间所示。 

股权众筹主要是对种子期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企业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获得渠道和人脉资源,以推动初创期企业的发展。 

产品众筹是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进行的资金和市场支持,即企业成功研发出新产品、进入市场和产业化前期,通过产品众筹企业既可以获得资金支持,也可以获得市场对新产品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不断完善,还可以获得媒介推广、市场渠道等服务,为企业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产业化获得服务。 

债权众筹(P2P)是为金融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将碎片化的大众资金聚集,通过点对点的投资与回报,服务企业或个人的资金需求;主要服务对象是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或个人,贷款用途主要有个人消费、进货、扩大规模资金周转等内容。 

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债权众筹是服务于不同发展时期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众筹中的股权众筹,即天使投资的互联网化,主要针对初创企业,以及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产品众筹适合做面向产品的中试阶段和市场推广阶段的投资;P2P债权众筹主要面向产业化阶段,用于企业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阶段的投资。 

5 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与研究,发现众筹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良好的模式。在众筹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方面,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5.1搭建科技众筹平台,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环境 

众筹模式兴起于文化活动的众筹,借鉴文化活动众筹,技术创新项目众筹活动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活动的众筹越来越多。在创新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时期,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搭建科技众筹平台,构建推动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渠道和路径,尝试采用众筹模式支持科技项目,突破常规科技项目支持形式,让更多更好的创新创意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创业者到技术创新众筹平台上进行展示和对接,与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投资者、消费者等大众进行互动,获得更多资金、渠道、智慧等资源的支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更好更快在市场上的推广与应用,努力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环境。 5.2引入众筹模式,构建政府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市场化决策机制 

在众筹平台上获得市场认可的技术创新项目才能得到支持。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引入众筹模式中市场决策机制,在对面向市场应用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支持时,采用盲评模式,让更多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使用方、消费者等市场用户对拟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市场用户数量越多越好,获得大多数市场用户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可以作为政府支持该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参考依据,促进更多技术创新项目面向市场开展工作,推动科技工作更好面向经济主战场,发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5.3借鉴众筹模式,推动面向创新创业全链条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型科技孵化器建设 

借鉴众筹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式综合型服务的模式与机制,针对创新创业全链条需求,开展综合服务型孵化器建设,从场地、注册、税务、政策等较为单一孵化服务,转变到面向大众群体创新,开展风险投资、媒介推广、市场渠道构建、创新创意市场互动等综合服务,升级科技孵化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现有科技孵化器功能,针对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面向创新创业全链条提供综合型服务的新型科技孵化器,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更好服务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3(12). 

[2] 郭畅.互联网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 

[3] 梁利峥,周新旺.互联网金融十大生意模式[J].经理人,2013(34). 

[4] 逄 渤.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发展的互联网时代[J].国家商务财会,2013(63). 

[5] 胡中彬,何健.中国式众筹大爆炸[N].经济观察报,2014. 

[6] 荣 浩.以实际案例揭示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现状研究[J].金融法苑,2014. 

[7] 孟韬,张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50). 

[8]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03-20. 

[9] 杰夫豪.众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第2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技术 经济学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这个概念于2012年在业界首次提出,与2007年出现的“互联网化”概念一脉相承,强调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互联网+”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与标志,也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抓手。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产物。第一个10年,互联网催生了很多经济,跟传统行业共同生存、和平共处。在第二个10年,互联网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这种改变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先是使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后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再是产品的互联网化,到今天,互联网已经开始全面融入金融、教育、旅游、健康、物流等传统行业。

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技术,对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信息技术不但大量渗入产品之中,而且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控制自动化、操作规范化,充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其次,信息技术增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经营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各类网络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企业内部和外界信息,对企业的整体规划与决策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信息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美国自1980年以来,工业生产和管理效率平均提高了3倍以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半以上要归功于信息技术产业。

第四,信息技术产业化,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生产力,它日益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知识经济领域。

二、“互联网+”经济的实质

(一)“互联网+”的定义

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简单的说,“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传统行业发展渠道,拉动传统行业的新增长。互联网同时打破了传统行业之间的界限,不同的行业在“互联网十”的推动下开始融合成新兴行业:通信业、IT业和传媒业融合成现代信息服务业;传媒产业、娱乐业、体育业、旅游业、IT业和地产业融合成休闲服务业;传统金融业、IT业融合成现代金融业;医疗业、IT业和地产业融合成养老保健产业。除了上述融合产业之外,新的融合产业形态也在快速形成中。产业融合的承载形式则是以巨型互联网企业为平台而形成的商业生态系统,其基础是先进的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平台,其核心是数以亿计的用户和活跃用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BAT”互联网巨头就是典型的代表。例如,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起家,基于其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庞大用户,通过收购而布局了阿里健康和阿里娱乐,并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积极布局汽车“智造业”。

“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一切的网络或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除了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一起形成和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创新民主化),催生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

(二)“互联网+”经济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依托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其目的是数据化,通过数据化,让一切业务都变得可以分析,从而更好的掌握市场和用户。大数据是互联网技术的新突破。大数据(bigdata,mega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Big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 -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通过获取与分析海量数据,我们能够获得用来分析人们行为习惯的有效信息,从而使得我们具备对个体行为进行推测的可能。那些在过去看似毫无价值的信息在如今都会随时可能会被用来回答“你是谁”的问题。

在大数据背景下交易平台在理论上拥有销售者网络行为的一切数据,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与售假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风险,与其等到售假侵权后“亡羊补牢”,不如提前行动做到“未雨绸缪”。

企业从数据和分析中创造价值的关键是将原始数据的数量和多样性转变为洞察驱动的行动的速度,而最终决定这一转化速度的快慢是则在于是否广泛用大数据技术。

生产者是有价值的,消费者是价值的意义所在。有意义的才有价值,消费者不认同的,就卖不出去,就实现不了价值;只有消费者认同的,才卖得出去,才实现得了价值。大数据帮助我们从消费者这个源头识别意义,从而帮助生产者实现价值。这就是启动内需的原理。

三、“互联网+”经济的作用

(一)创造经济新发展模式

“互联网+”催生的新产品和市场空间,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东北老工业区注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阿里巴巴已将沈阳作为重要物流节点来建设,依托沈阳和辽宁的区位优势,将辐射效应扩散至整个东北地区。在云计算、大数据和全球化贸易方面,阿里巴巴准备和辽宁省政府一起,建立云计算基地,协助政府和当地企业“上云”,积极搭建政府云和企业云项目。利用阿里巴巴先进的云计算实力和大数据经验,协助辽宁打造智慧省份和智慧城市。

(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消费者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信息安全面临威胁的弊端依然存在。据中消协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报告》引述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该平台共扫描各类网站164.2万个,较2013年增加了80.O%。其中,存在安全漏洞的网站为61.7万个,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网站共有27.9万个。2014年全年,360网站卫士共拦截各类网站漏洞攻击7.0亿次,较2013年1.21亿次增长了约4.8倍。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尚不完全,也没有建立起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盲目套用

互联网就是工具和武器,对于传统企业,最重要的是掌握这个武器,但是,掌握了这个武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打胜,最终,当所有人都掌握这个武器之后,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真正的互联网经济是“互联网+传统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互联网如何做加法,最终要回过头去提升产品、供应方、资源方的成本效率和体验。

第3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互联网+”不断扩散,从最开始的金融、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向医疗、教育、农业、交通、制造、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渗透,并不断催生出新型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车联网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已成为重塑经济形态、重构创新体系、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国家层面,自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各界高度关注。至此,一个“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软件作为“互联网+”的重要技术支撑,将在“互联网+”时代迎来重大创新和变革。

一、软件与“互联网+”相互促进

“互联网+”提出以来,社会各界对其内涵展开了激烈探讨。腾讯认为,“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百度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的模式。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专家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相结合,并深入生产领域,从而形成的新经济模式,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从这些不同视角的定义可发现,“互联网+”的本质是“变革”和“创新”,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从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水平提升,同时培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互联网+”的内涵和本质,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重要内容的软件与“互联网+”是相互促进、共同演化的关系。

一方面,包括软件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各行业领域、业务领域的加速融合提升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催生了“互联网+”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并为其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以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均是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保持领先。可以说,其背后的核心均是强大的软件,其创新的基础、运行的支撑都是软件。

另一方面,“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过程中,形成很多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反作用于包括软件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重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

二、“互联网+”推动软件产品、业务和模式创新

(一)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促进软件创新

互联网具有广泛渗透、交互性强、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等重要特征,正加速与装备制造、建筑家居、交通物流、商业金融、生物健康、节能环保、食品农业、消费电子、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领域融合渗透,改变各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和商业服务模式,推动各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互联网加传统产业,孕育出C2B、工业互联网,创新制造业发展路径;互联网加商贸金融,孕育出O2O、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使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融合更加紧密;互联网加生活服务,孕育出网络社交、在线教育,创新百姓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互联网+”的不断扩散对软件功能提出新的需求,拓宽软件发展空间,促使软件加快创新。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工业企业信息实时交互和生产过程精准协同的需求推动工业信息系统创新;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智能化生产和管理的需求推动工业软件和管理软件创新,催生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对市场预测、创新研发、生产线分析、供应链优化等需求,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产品与服务加速创新。

互联网与流通业的结合,推动了网络支付、资金实时结算、物流信息管理等功能软件的创新,促进了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与社交、交通、餐饮等生活服务的结合,推动了微信、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软件的创新发展。互联网与智能产品的结合,加快智能汽车、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跨界产品的研发,推动嵌入式软件、车联网、物联网等创新。

(二)“互联网+”推动软件服务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化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并从个人互联网化向企业互联网化迅速拓展,推动传统软件企业纷纷加快自身互联网化转型。国内外传统软件企业通过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掀起服务化转型热潮。微软加快自身从“设备与产品”公司转型为“服务”公司,增加“服务的订阅”方面的收入;推出iPad版Office、加快Azure成长并以订阅模式将其提供给消费者。

甲骨文采取数据库、云应用以及集成系统“三管齐下”的策略,将大数据和移动技术作为甲骨文的业务发展重点。云应用方面,推动所有的应用软件都逐步向云迁移,成为除以外全球第二大SaaS公司。大数据方面,推出云端大数据分析工具Oracle Analytics Cloud,并甲骨文大数据一体机编码工具。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与健康、教育等领域加速融合,加快创新应用和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变革的同时,工业云、工业大数据迅速兴起,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工业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帮助企业把散落的数据充分整合,与企业所积累的应用知识融合之后形成新的业务驱动模型,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增强企业在研发、市场和服务方面的核心能力。工业云是工业大数据分析的载体,目前在研发、生产、经营、办公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工业软件厂商、云服务厂商以及具备实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都将进入工业云领域,推出面向智能制造的云服务以及解决方案。

(三)“互联网+”推动众包众创等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Crowdsourcing(众包)、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在软件领域,众包、众筹、众创等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亲睐,通过云平台、开源技术平台等建设,进一步集聚开发人员、项目资金等创新资源,成为推动软件开放协同创新的重要动力。众包研发模式通过开源或者开放API推动产品向功能集成的平台化方向发展,构建网上社区聚集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加快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迭代速度。软件通动力是众包模式的积极实践者,其与济宁高新区合作建设“众包云”平台,将其自身工作平台与数以万计的众包工作者联为一体,从而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最优的实施能力。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通过开放云平台建设,集聚开发者资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百度已汇聚超过50万中小企业及开发者用户,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腾讯云开放平台已有超过60万的开发者注册,分成收入突破10亿元。

三、加快“互联网+”时代软件创新的建议

加快推进“互联网+”时代软件创新,应着力于以下两方面:

第4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组织敏捷性

[中图分类号]F425;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1-0054-07

随着“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h境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逐步转移,等等。目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互联网+”一切传统行业成为可能,为传统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重要契机。中国于2015年提出“互联网+”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使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而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企业颠覆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改变竞争结构,对产业基础实施“创造性破坏”的利器(赵振,2015)[1]。传统制造企业受到“互联网+”时代日益动态复杂环境的冲击,已有的竞争优势逐渐被消磨殆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和挑战,甚至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制造企业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组织敏捷性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将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组织敏捷性视角探究“互联网+”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制造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思路和借鉴。

一、“互联网+”内涵及思维特征

(一)“互联网+”内涵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其内涵在学术界并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其中,柳洲(2015)从产业集群视角认为“互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和社会系统不断逼近帕累托最优的动态演化过程[2];童有好(2015)从工业视角认为“互联网+”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3];赵振(2015)从价值链视角认为“互联网+”实质是实体产业价值链环节解构,并与互联网价值链“跨链”重组的共生现象[1]。虽然学者们对其内涵颇有争议,但集中体现了以下含义:第一,“互联网+”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持;第二,“互联网+”强调的是一个“+”,即注重互联网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第三,“互联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的改进。总之,从企业视角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制造全生命周期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优化、重构甚至颠覆传统企业价值创造体系的过程。

(二)“互联网+”思维特征

互联网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工具、平台或者媒介,而“互联网+”为企业寻求新机遇和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新思维。与传统工业化思维相比,“互联网+”思维更具时代性、突破性和颠覆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及“互联网+”实践常态化,对企业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主要体现三个特征。

1.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指企业摒弃传统封闭式思想,尝试以开放、合作和共享等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鼓励传统企业打破边界,建立一种企业间以合作、共享、共赢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生态圈模式。开放思维强调“互通互联”。一是注重企业内部的“互通互联”。企业是一个由人、机、物等组成,尝试整合、协调和优化组织运营过程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等的复杂系统。然而,传统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部门封闭、各自为政、沟通壁垒、信息孤岛等问题,难以发挥组织系统的协同性。开放思维强调企业打破内部封闭局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互通互联,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打破部门间沟通壁垒,促进各部门信息和资源共享,减少或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提升彼此合作的协同性。二是注重企业与外部的“互通互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个体间的竞争,而是基于企业参与的由供应商、合作方、用户等群体共同组织的商业生态圈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具备开放思维,主动与外部进行互通互联,突破传统边界,整合企业内外部能力、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2.跨界思维。跨界思维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一切都具有相关性、一切都能互联、一切都能融合的突破传统边界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的日益渗透逐渐打破了传统行业边界,甚至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或产生一种“破坏式创新”,使跨界成为一种新常态。“互联网+”本质是跨界,通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的方式以突破传统行业所固有的边界,驱动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的跨界战略转型。外部竞争环境日益动态复杂,跨界已成为企业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成为企业“互联网+”时代迎合市场动态需求和实现企业品牌价值延伸的重要手段。例如苏宁“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促使线下线上同价,实现O2O战略转型,是传统零售企业自我突破和实现“互联网+”跨界战略转型的典型范例。因此,企业应树立跨界思维,以开放的心态去洞察外部环境变化,结合企业实际探索“互联网+”跨界之道,跨越组织边界、跨越企业边界和跨越行业边界等,不断寻求创新式的运营模式或商业模式,切实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一种通过改变传统固有或常规化逻辑思维,以一种全新方法来考虑问题的非常规思维模式。企业传统思维模式:即由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最终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顾客”的单线程的价值链条,充分体现了企业供给决定顾客需求的理念。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一传统逻辑思维模式将被打破,顾客成为企业研发设计和创新的起点,即顾客能够成为企业的一员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来,为企业研发设计出谋划策,提供创新性思维和建设性意见,从而形成一种“顾客――企业――顾客”循环式的价值创造链条,体现了顾客需求决定企业供给的理念。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日益成熟,企业通过“互联网+”顾客需求成为现实。一方面,企业能通过构建官方社区与顾客主动沟通互动,通过顾客建设新意见或创新性想法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顾客需求、偏好、行为轨迹等数据资源进行抓取、分析和挖掘,以便更好地洞察顾客需求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甚至会产生一种基于“顾客需求――营销――制造――库存――采购”的倒逼效应,以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改进和完善,减少或避免牛鞭效应。

二、基于“互联网+”的探索式创新

目前,我国进入网络化发展时期,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海尔集团成为“互联网+”时代改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寻求由传统制造企业向现代互联网企业转变的突破,为了落实和推进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海尔集团不断探索和寻求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之路。

(一)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战略的引导下,海尔集团在战略、组织、员工、用户、薪酬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颠覆式创新(如图1)。战略方面,海尔集团的战略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企业的平台化;组织方面,打破传统封闭式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建立现代开放式的、扁平化的W络组织,努力成为互联网的节点,实现企业的去中心化;员工方面,驱动海尔员工由最初的雇佣者、执行者向创业者、合作伙伴转变,实现企业员工的创客化;用户方面,构建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的生态圈――社群,以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薪酬方面,构建用户付薪平台,驱动海尔员工的薪酬由海尔集团支付向由海尔用户支付转变;管理方面,颠覆传统的线性管理方式,探索以非线性的管理方式实现组织自演进目标。其中,战略和组织创新是决定海尔成长的两个重要变量,员工和用户是决定海尔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而薪酬机制是企业的重要驱动力,管理创新有助于引领企业目标自演进。各种创新机制之间相辅相成,不断推动着海尔集团的互联网转型。总之,海尔集团颠覆式的管理模式创新,是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驱动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现代互联网型企业转变而进行的探索式创新。

(二)“互联网+制造业”实践――互联工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成熟,为促进“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重要契机。在没有可供参考的“互联网+制造业”转型目标的前提下,海尔集团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尝试探索和布局海尔互联工厂(如图2)。从2012年起,海尔打造了第一个智能互联工厂――沈阳冰箱工厂,后续又构建了郑州空调、佛山洗衣机、青岛热水器等多个智能互联工厂。海尔智能互联工厂颠覆了传统大规模制造模式,向为用户提供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变,逐步取代了传统单纯依靠厂商提供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的制造模式。

海尔互联工厂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如图2),实现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企业研发、制造、服务等生产运营过程进行交互,生产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从而提升消费体验。海尔互联工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将企业硬件、设备、产品等实现实时互联,促使硬件、设备、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全生产流程无人化的智能工厂,同时与用户实现互联与交互,引入用户需求,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服务等全流程中来,并将用户信息能够同时传递到海尔的设计资源、供应商资源及全流程的小微,促使互联工厂能够快速获取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化生产运作,并且能够实现全生产流程的可视化,便于用户的监督和随时查看,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由传统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转变。

总之,海尔互联工厂是“互联网+制造业”的具体实践,改变了企业传统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到最终消费者的串联式流程,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用户中心的、多种合作方共担风险和共享利润的、开放的并联式智能流程,即用户订单需求能够同时到达企业研发、供应商、工厂等端口,合作方协同合作,共同为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而努力,最终及时生产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三)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合作模式

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思维,利用平台模式充分整合供应商、服务商、科研人员及机构、客户等优质资源和能力。海尔构建的网络化合作平台主要包括产品定制平台、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块商资源平台等。

1.海尔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HOPE平台是中国最大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主要是由技术专家、高校科研人员、极客、创客等用户构成的研发创新式生态圈。在此平台,用户可以技术需求,或提交技术解决方案等。HOPE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标签自动匹配技术能够实现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的自动匹配,同时还可以通过线下专家团队对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估。对海尔而言,HOPE平台是为海尔解决家电技术难题及技术需求的一个较多可选择合作资源方的便捷平台,通过技术分析和评估以选择最佳的技术合作资源方,从而以最高的效率来满足海尔研发需求和技术需求。

2.海尔模块商资源平台――海达源平台。海达源平台是全球家电业第一家为供应商资源提供在线注册、直接对接用户需求的零距离平台,垂直整合了家电行业的多级供应链、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平台服务,从而实现模块供应商、家电用户及供应链上的合作方能够直接交互,形成网络化的生态圈,目的是打造一流的模块商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最佳体验。在此平台,供应商可以与用户进行在线交互和交易,并能够及时模块化解决方案。

3.海尔产品定制平台――众创汇平台。众创汇平台主要包括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等三种定制模式。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选择产品的颜色、型号、功能等进行简单的模块组合(模块定制);可以与设计师、工程师等实现零距离交互,提出自己的创意或期望,进行新产品迭代(众创定制);亦可进行一对一定制专属自己的独特产品(专属定制)。然后,通过网上生活场景模拟体验最终下单,从而打造一个切实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海尔众创汇平台改变了消费者只能购置厂家已生产的现有产品的被动局面,能够充分发挥消费者的创意和灵感,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满意度,切实增强用户体验。

总之,海尔集团的各个平台体系之间相辅相成、互通有无,充分整合了海尔集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服务商、高校、科研机构及用户等,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生态圈。

三、“互联网+”探索式创新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

组织敏捷性是企业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及对相应变化能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Goldman,1995)[5],反应了企业在动态复杂环境下自我调整和演进的适应能力。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组织敏捷性主要由运营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客户敏捷性构成(Sambamurthy等,2003)[6]。其中,运营敏捷性和合作伙伴敏捷性是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的重要手段,而客户敏捷性是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的最终目的。各维度之间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共同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组织敏捷性。“互联网+”时代,海尔集团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平台化、组织网络化、员工创客化等,打造了无人化的智能互联工厂,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互联,为用户提供规模化定制服务,推动“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了海尔集团的组织敏捷性。因此,本文分别从运营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客户敏捷性三个维度来阐述海尔“互联网+”探索式创新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

(一)对运营敏捷性的影响

运营敏捷性是指企业以保持组织柔性、提升部门协同性、优化生产流程、敏捷制造等方式快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战略积极探索“互联网+”实践,创新组织结构,大量削减中间管理层,构建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驱动员工创客化、组织小微化,构建无人化智能互联工厂,探索“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海尔提升组织运营效率。

1.构建扁平化网络组织,提升了企业组织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具有管理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反馈迅速等显而易见的优点(卢彦,2015)[7]。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创新组织结构,建立开放式的、自下而上的、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以代替传统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科又谱橹结构,大力削减集团企业内部的中间管理层人员。海尔集团扁平化的网络组织能够减少组织层级间汇报的阻碍,提升组织沟通和信息传递效率,降低运营的时间成本,进而增强组织的柔性和灵活性。

2.驱动员工创客化,增强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海尔集团对员工实施放权,培养创业者和小微组织,并将对员工的选择权、评价权、淘汰权等交给用户和市场,改变企业员工消极被动和推卸责任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海尔员工的活力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市场存在一种马太效应,海尔员工只有通过努力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否则他们将会被用户和市场所淘汰。因此,海尔的创客化、小微化有助于增强组织活力、敏捷性和创新性。例如,海尔“雷神”3人组成的创客团队通过贴吧、论坛、QQ群等多种渠道与用户积极沟通和交流,寻找和挖掘现有游戏本的用户需求痛点,创造出“雷神”品牌,首发日就受到广大游戏爱好者的追捧(文丹枫等,2015)[8]。

3.构建智能互联工厂,实现了企业敏捷制造。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思想,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海尔产品制造过程的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从而保证海尔互联工厂能够以高柔性、高效率、高品质地生产客户大规模定制的产品。其中,模块化是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基础,包括基本模块和可变模块,也是海尔互联工厂实现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基础。例如,海尔沈阳工厂实现一条生产线由最初支持20多个型号到支持500多个型号的柔性大规模定制,生产节拍缩短到10秒一台,订单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成为全世界冰箱行业生产节拍最快、承接型号最广的工厂(刘静,2015)[9]。

(二)对合作伙伴敏捷性的影响

合作伙伴敏捷性主要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通过某种合作形式,例如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平台模式等,实现资源、能力互补,提升合作协同性以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了平台合作模式,促使企业平台化。海尔集团创建了众创汇平台、HOPE平台、海达源平台等多个平台,广泛吸引优秀专业人员、资源供应商、方案服务提供商、高校和科研机构、创客等优质资源和能力接入,从而形成一个集聚众多优质资源和能力的平台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并联平台式生态圈,有助于提升海尔集团合作伙伴敏捷性。

1.动态选择合作伙伴,提升合作灵活性。传统企业的合作模式往往是一种固定状态,由于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信息流动性较差,致使企业对合作伙伴的搜寻成本和转换成本较高,从而导致企业间固定化的合作模式成为常态化。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和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并且流动性增强。企业能够更快、更便捷、更低廉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基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为解决企业传统固定化合作模式问题提供了信息基础。海尔集团基于开放式的生态平台实现合作伙伴的动态选择,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合作模式,为海尔提供众多优质资源、能力和合作伙伴。特别是针对技术需求和创新需求,海尔往往在众多服务或技术提供商中基于一定的技术评估和用户评价等信息来选择最佳合作方,以弥补海尔集团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实现海尔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作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2.构建基于平台的合作模式,增强合作协同性。“互联网+”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而是基于非零和博弈的、多元化的合作竞争关系。基于平台的合作模式能整合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实现资源的动态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一个自循环的生态圈。平台的参与者越多、平台越有价值、用户之间符合共享经济规律,随着用户量和参与度的提升,每个用户的溢出效应越大(吕本富,刘颖,2015)[10]。海尔集团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并联式的生态型平台,以开放式的姿态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资源吸引众多优秀的资源商、服务商、技术企业等优质资源嵌入海尔平台,通过改变传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串联式流程,省去由用户订单到企业,到供应商发货送往工厂、最后到物流和销售的繁琐环节,让海尔企业、员工、供应商、服务商等基于海尔智能化平台直接与用户实现零距离交互,从而使海尔与合作伙伴能够从各自不同角度积极共同响应消费者需求,充分发挥“1+1>2”的协同作用,最终基于彼此不同的市场目标而形成一种协同为用户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海尔集团基于平台化的合作模式是对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用户等动态整合,既能发挥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又能与异质性的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实现互补与对接,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对客户敏捷性的影响

客户敏捷性则是指企业快速感知客户需求变化,深入挖掘客户内在需求,及时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海尔集团基于用户驱动理念,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用户大数据平台,打造全程可视化互联工厂,与用户实现零距离交互,动态把握顾客需求,由传统大规模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大规模定制服务型企业转变,有助于提升客户敏捷性。

1.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提升顾客需求感知敏捷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资源已不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目前,海尔已经拥有一个2亿家庭用户的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SCRM)数据平台,拥有海量的顾客数据资源。此外,海尔集团致力于将电器产品互联网化,形成一种智能化设备――网器,智能采集用户及周围的环境数据、电器运行数据、人机交互数据等,构建大数据生态圈,为海尔集团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海尔集团基于大数据技术和资源动态分析用户行为,挖掘和精准把握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然后采用量化分值来定义消费者潜在需求的高低,帮助员工主动、快速、精准地与用户进行交互和营销,实现企业产品和顾客需求的精准匹配,切实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例如,海尔大数据平台与苏宁云商对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满足,会员精准转化率4.6%,高于电商转化率均值2%,在2015年“7.17”营销事件中,共同为60万用户提供了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使海尔空调、冰箱等全品类全面售罄。

2.与用户零距离交互,提升服务敏捷性。“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消费者不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而且需求日益个性化、差异化,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快速满足消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全流程透明可视的智能互联工厂,从研发、制造、物流等制造全生命周期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交互,将用户变为“产消者”,让用户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的全流程中来,促使用户与企业的融合,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实现用户的个人价值。海尔与用户的零距离交互,实现企业大部分员工与用户直接接触和交互,动态了解和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其新思想、观点、建议等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来,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迭代和创新,及时改善用户产品和服务体验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切实提升了海尔企业服务敏捷性。

四、启示

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研究l现,“互联网+”时代,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动态复杂,海尔基于网络化战略探索“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与实践,积极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构建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驱动员工创客化、组织小微化,构建全流程可视化的互联工厂,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敏捷性。搭建开放式、并联式的平台型生态圈,促使企业合作动态化、平台化,进而提高企业间合作的灵活性和协同性,从而提升企业合作伙伴敏捷性。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及资源动态感知顾客需求,与用户进行全流程零距离交互,提升用户产品和服务体验,从而提升客户敏捷性。总之,海尔集团“互联网+制造业”的探索和实践,使海尔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由传统大规模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型企业转变,促使海尔研发、制造、物流、营销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敏捷化,切实增强了企业快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许多制造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对“互联网+”的认知偏差(童有好,2015)[3],难以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跟不上时展潮流。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尝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企业“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与转型,从而提升组织敏捷性。

1.树立“互联网+”思维。传统制造企业应该深入了解“互联网+”的内涵,摒弃传统封闭式的以企业资源和产品为中心的工业化思维,树立开放式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即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思考如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企业以开放的姿态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实现企业传统业务的“互联网+”,颠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等,促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竞争力的提升。

2.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生命周期的融合。“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企业应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生命周期过程的融合,例如,利用云计算为企业研发、设计、运营等提供虚拟化环境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企业“人、机、物”三元世界的互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挖掘或精准营销等。总之,传统制造企业应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努力提高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企业内外部数据、信息及知识内在价值的挖掘与共享,创新企业生产运营模式,驱动企业产品制造过程数字化、敏捷化、智能化,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敏捷性。

3.构建平台化合作模式。“互联网+”时代是注重异质性企业以合作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时代。互联网有效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组织的限制,为企业间以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业务外包、众包等方式合作提供了虚拟化平台。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应与供应商、消费者、云服务提供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者搭建一个开放、平等、利益共享的生态型合作平台。基于平台化的合作模式,企业在对组织内资源、技术、能力等进行重新扫描、审视、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平台内合作方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能力优势等,充分发挥“1+1>2”的协同作用,从而提升企业合作敏捷性。

4.注重企业服务化转型。“互联网+”时代,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促使制造企业以制造为中心向以制造服务为中心转变,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制造企业必须注重企业服务化转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客户的零距离交互,倒逼企业重新审视价值创造体系,不断向价值链的服务端延伸。例如,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深入分析和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从而为客户推荐个性化产品服务。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应重新审视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引导客户参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将客户新思想、观点、建议融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进、迭代和创新过程中,不断增加产品服务附加值,切实迎合客户需求,从而提升客户敏捷性。

参考文献:

[1]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2]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8:73-82.

[3]童有好.我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5,08:30-34.

[4]陈录城.海尔:互联网+制造的探路者[J].互联网经济,2016,03:56-59.

[5]Goldman?熏S.L.?熏Nagel?熏R.N.?熏Preiss?熏K.Agile Competitors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押Strategies for Enriching the Customer [R].Van Nostrand Reinhold?熏New York?熏1995.

[6]Sambamurthy V?熏Grover V.Shaping Agility through Digital Options?押Reconceptualiz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Firms[J].MIS Quarterly?熏2003?熏27?穴2?雪?押237-263.

[7]卢彦.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41.

[8]文丹枫,杨晶晶,肖森舟等.决战互联网+――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49.

第5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2018年5月30日,有着“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12个方面对全球互联网趋势作出判断,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应用、大数据应用和监管、技术创新和就业、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和隐私保护、全球互联网领导力、互联网领域研发和资本支出等方面,见解独到。深入分析该《报告》对我国的启示,大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对我国意义重大。

《报告》的主要亮点

(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日渐触及天花板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设备和用户数增长率均趋于停滞或放缓。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同比增长率,2010年超过70%,2017年为零增长。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率从2010年的13%左右减少到2017年的7%左右。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6亿,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的50%。《报告》认为,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全球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将越来越难。

(二)大数据促进互联网服务提档升级

《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让低价服务变得更好。Facebook、Pint er ests、Spotif ys、Netf l ixes等社交、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类网站或APP,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通过对集体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分析来优化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令用户感受到这些服务的价值,使用时间将随之增加。这些网站或APP的订阅用户增长率也出现了较快增长。

(三)技术创新未造成大规模失业潮

《报告》认为,近70年来,新技术促进了GDP的快速增长,而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人们更容易找到自由职业。2014年—2017年,美国自由职业者增速是总劳动力增速的3倍多。二是按需工作数量庞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比如,Uber2017年增长率达到50%,其全球有300万名司机,其中美国有90万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17小时,每小时平均收入为21美元。

(四)用户在个人利益和隐私保护间不断寻求动态平衡

《报告》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会为了利益而分享个人数据。咨询公司德勤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9%的线上消费者愿意为“明显的个人好处”而共享个人数据,超过66%的在线消费者愿意和朋友亲属共享个人数据。当利益不明显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通过卸载应用、改变隐私设置、关闭Cook? ies、停止访问某些网站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数据。

(五)中国在全球互联网的领导力快速提升

《报告》从企业、用户、智能手机等方面对比了美中两国在互联网领导力方面的变化。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在快速提升。从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20强看,5年前,美国9家,中国2家;目前,美国11家,中国9家。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全球份额看,中国2007年为零增长,到2017年实现占比40%,美国2017年占15%。此外,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大型互联网企业具有丰富的产品服务生态,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互联网企业用户规模看,美国Facebook的22亿和Googl e的20亿,明显领先于中国腾讯的10亿和阿里巴巴的7亿,且Facebook和Googl e的非北美用户占绝大部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仍显滞后。

(六)美国科技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资本支出

《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风险资本融资和美国上市科技公司IPO发行交易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国科技公司在美国所有行业中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最大、增速最快,两者占营收的比重从2007年的13%增长到2017年的18%。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排名前5的企业均是互联网企业,其中,亚马逊、谷歌、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较2016年分别增长高达45%、23%、11%。

几点启示

(一)互联网应用加大了全球数字鸿沟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很难再继续增长,但普及的用户应用还在继续深化,导致全球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机遇,进一步加速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而不发达国家未能驶入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与发达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网络覆盖范围、互联网服务资费、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背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加剧了上述现象。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普遍服务,需要从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互联网服务资费、提升教育知识水平多方面协同发力。

(二)互联网等技术进步提升了产业供给侧服务质量

《报告》显示,得益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利用以及高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用户互联网服务的结合,大大优化了用户服务供给质量,促进了传统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供给侧质量,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重要路径选择。

(三)技术创新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释放了就业红利

《报告》显示,过去的技术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大规模失业,总体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技术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分工细化,部分传统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衍生出不少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对就业人员需求持续减少,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分工细化对就业人员需求增加,相互之间此消彼长,使全社会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同时,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产业工人不断掌握新的产业技术,提升自身适应能力。

(四)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是产业创新发展矛盾体

《报告》显示,当个人数据开发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时,用户愿意让渡部分隐私来提高其服务体验;反之,当个人数据利用对个人没有显著意义时,用户对隐私的保护就比较关注。依据服务需求,用户在体验和隐私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无论政府加强数据治理还是推动产业发展,都须注意用户需求这一特点,过于严格或固定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都不利于产业创新和用户服务体验的提升。

(五)互联网产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报告》显示,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在网络领导力方面,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全球前20大互联网企业中,中美两国几乎平分天下,与5年前相比,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互联网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和融合效应,对各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各国在互联网产业方面的比拼,最终将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和深远影响。

(六)研发和资本投入是驱动产业创新的双轮

《报告》显示,科技公司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美国最高,其两者支出所占营收比例从2007年的13%增加到2017年的18%。在过去20年间,美国科技公司创新持续加快,主要得益于研发支出和资本投入双轮驱动。纵观全球网络科技企业,频繁投资和并购促进了包括人才等优质资源的聚集,而快速增长的研发支出使得企业争先恐后为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美国的网络科技公司紧紧抓住这两点,获得了巨大成功。

对策建议

(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包容性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宽带通信网络普遍服务,加快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推动5G试商用和大规模部署,以多种方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网络接入需求。二是持续推进宽带普及提速降费,提高互联网资费的可负担性,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提供用得上、用得起和好用的互联网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无障碍服务,加大互联网无障碍终端和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满足不同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人士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

(二)以互联网创新应用助推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移动服务、个性服务、在线服务、远程服务、O2O服务等多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客户服务新需求,释放场景应用红利。二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组织模式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网络平台服务,提高企业对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三是以互联网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网络制造等新商业模式,以需求侧的深度挖掘来助推精准供给。

(三)加强互联网相关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提高全民信息素养,推进互联网应用教育从娃娃抓起,把互联网应用技能作为全民基础技能来培养,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二是优化教育人才结构,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融合、管理、治理和安全等各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对产业人才结构变化的需求。三是加强产业工人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完善定期培训机制,发展在线培训服务,强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训,提高产业工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能力。

(四)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发促进产业创新

一是制定合理的隐私保护监管政策,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国内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完善个人数据采集、流通、开发和利用政策,加大隐私保护和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提升数据保护水平。二是鼓励在尊重个人数据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加强对个人数据的开发利用,促进服务优化、体验提升和产业创新。

(五)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应用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以数据为创新驱动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朝着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方向发展。二是以互联网应用助推实体经济服务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全方位变革创新,提升实体经济产业创新、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等能力。

第6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供电企业;财务管理

“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发展,供电企业利用这些技术对财务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促使自身发展方向更加符合经济市场要求,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内部运营稳定、促进员工和谐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报表的真实性、决策的科学性。

一、供电企业为何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财务管理

(一)推动企业进步要求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信息数据的传播速度变快,对经济市场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而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效益利润。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内容,如果财务管理模式过于传统落后,就会导致整个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速度,为了保证自身健康持续发展,供电企业必须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如此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运营环境的稳定,降低经济财务风险。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行业企业发展进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是供电企业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手段,因此供电企业要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为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是供电企业实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财务管理的模式、形式与手段,有利于供电企业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保障。因此,供电企业要对创新财务管理加强重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优化财务管理操作模式,促使企业发展与社会整体经济环境相适应,从而实现提高多元化经济统筹效率的目的。供电企业只有将互联网+相关技术贯彻落实于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综合实力。

二、互联网+时代下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革新财务管理理念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过于传统,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财务核算工作以人工计算居多,即便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也因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革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成为供电企业实现工作现代化与科技化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新时代知识更新充实自身财务专业知识,明确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对财务核算、业务管理、资金审批等多项工作程序进行优化,以此提高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另外,供电企业要致力于培养财务管理能力强且互联网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市场管理、风险预估、财务核算等工作具体内容,保证其能够根据经济市场动态变化规律科学调整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协调性与运行的安全性。

(二)构建数据信息处理网络平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成为主要技术代表,其可操作性与实际价值不断提高,供电企业为适应信息化时展要求,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构建具有较强科学性、高效性的财务数据信息处理网络平台,以此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第一,供电企业要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吸收各模式的优点,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创设新型管理模式,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按照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改变管理思维、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构建财务管理平台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作用,提高财务数据汇总、整合、计算与分析的工作效率,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个性特点与工作能力进行工作重新分配,保证工作人员与该岗位要求相匹配,从而加快财务数据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速度,保障企业上下协调一致。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财务风险控制

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加快了企业获知市场消息的速度,但利用网络传输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无法保障,所以供电企业的诸多财务信息仍有被泄露的可能性,一旦财务信息被恶意窃取,轻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与声誉损失,重则企业会因此而倒闭,因而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需要健全的内部财务管控体系支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财务信息共享网络的方式,实现财务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明确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坚持实行个人责任制,将财务管理责任下分至个人,如果企业发生财务信息泄露现象,一来可以直接对该负责人进行问责,避免牵连其他无关工作人员,二来方便及时对泄露信息进行追踪与控制,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供电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在互联网+时代下,供电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数据处理平台,财务管理人员也应积极革新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孙欣.“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创新研究[J].时代经贸,2018(27).

第7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创新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互联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互联网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在全国推进“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财务管理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技术与金融环境面临的新形势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财务管理领域出现了多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技术与方法,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企业对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还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形成一个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在网络时代,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结算形式也从传统的以纸币为主要结算工具变成了现代化的以电子货币为主要结算工具的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使交易时空变成了全球性、全天候的实时交易,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把资金从一个地方瞬间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货币在流通中的费用和交易成本也非常低。在互联网时代,电子货币成为了企业筹资、投资与分配的主要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很多银行企业都建立了网上银行,人们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的运转,这种形式也非常安全、可靠。“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情况也直接推动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管理内容的创新与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对各种行业的改造也日益深入,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企业不得不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互联网+”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向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主要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实现,它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分散在集团内部的所有下属企业和部门的资金、数据以及其他与财务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这种工作方式正好反应了“互联网+”的时代精神。在未来的社会发展环境中,随着财务共享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将成为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共享中心,企业的各种业务比如人力资源、采购、市场拓展以及财务管理等都可以纳入企业共享中心的管理范畴。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互联网+财务”的出现也促使企业朝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变革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在企业内部贯彻与实施财务共享制度,财务共享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中的梳理和重构管理问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财务的自动化管理,企业大量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财务管理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更多其他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去。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主要致力于解决企业中一些重复性的基础财务工作,我国目前很多的大型企业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财务共享平台,有些企业认为如果进行企业的财务共享,就需要把原有的采取系统全部抛弃,使用全新的IT技术来支持新型财务共享制度,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时,仍然可以以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资金收付、薪资核算、收入账报表等还可以使用原来的系统来进行制作,只是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在传统的分散模式下工作效率非常低,需要企业使用全新的模式来对他们进行管理,比如企业要想做资金共享服务,就必须要开发资金管理的软件和银企直联的功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资金收付作业。2.很多企业都想要把企业的费用报销或者费用报账系统纳入到共享服务中心上,希望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支持费用报销和对公、对私报账共享服务,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这类工作都是依靠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手工完成的。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就必须新增财务共享方面的软件产品,逐渐实现企业财务的自动化管理。3.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财务共享,还必须解决原始单证问题,比如,有一些原始单证是在异地进行的,如何把他们流转到共享服务中心,完成相关的审批流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要在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软件系统中加入影像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异地分支机构把原始单证扫描成影像文件,然后再通过影像系统传输到共享服务中心。企业共享服务中必须具备的几个功能包括影像与扫描系统,条形码与二维码应用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共享服务。4.企业引进共享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企业的财务作业模式,需要企业开发或者引进新的软件或者模块,来进行共享服务作业,在这个独立的服务平台上应该能够看到所有的分支机构传送过来的业务单据,比如收付款单、报销单等等。5.大型企业在建设自身的共享服务系统时,要对企业财务一体化的问题进行重点考虑,如果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财务共享平台与业务系统不集成,那么企业的单据就不能够流转到财务共享中心,这时就没有办法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目前很多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时忽略对财务的管控,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来说形成了很大的困扰。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分工可以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财务共享就是把金字塔结构中的标准化与重复化的内容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处理,省去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种意识的转变:1.用户至上。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实行财务共享服务要以客户参与为主体,这里所说的客户就是企业的员工,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企业的财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的员工来完成,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去,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完善自身的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对财务共享业务进行创新与发展。2.社会化思维。企业进行财务共享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让大家共同使用同一个财务机构,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把各类机构集中到一起,使财务机构在逻辑上集中,但是在物理上又是分散的状态,这就促使了“众包”现象的产生,这就相当于把财务管理的工作分散进行,使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员工可以同时进行同一个工作,利用互联网来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就需要企业具有社会化的思维来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各种服务。3.平台化理念。企业进行财务的外包依据的是两个平台,一是信息技术平台,二是共享服务平台,只有把这个两个平台搭建在一起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财务共享,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平台化思维。

四、“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对策

1.企业筹资活动的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并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要想完善自身的知识与技术就要改变传统的筹资观念,由“筹资”向“筹知”转变。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要改变传统的理念,选择那些既能够被投资者接受又能够分散风险的融资方式,企业要利用网络技术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以精细化的战略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中,更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智能制造面临的更多是个性化、小批量的定制,这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来说要求更高,每一个客户、每一个订单以至每一个产品的成本都要精确的计算出来,然后再进行定价决策。“互联网+”时代还产生了一种“网络协同制造”,这种方式要求企业降低自身的库存量,把自己的存货都放到供应商那里,这就产生了相应的委托寄存或者寄售之类的业务,这类业务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能够使一些非常专业的信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数据等)很容易的通过互联网进行获取,这也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手段。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采用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式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不断创新与发展企业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佐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探析[J].江苏商论,2015(8):221-222.

[2]韦俊玲.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8):19-20.

[3]王欣媛,刘柏霞.“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194-195.

第8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80-04

网络工程专业是随互联网的发展壮大而兴起和发展的,自 1998年被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已有近 300 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1]。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开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各高校本着“培养高层次的网络规划建设、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应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增设通信原理、互联网工程建设与规划、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等课程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相近[2,3]。由于教学体系、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及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滞后,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相对较弱,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够明显。近些年,由于低端网络人才市场趋于饱和,本科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普遍现象,导致部分应用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出现萎缩或停招。这足以说明,“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亟需在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创新。

1 “新互联网”时代大潮对网络工程专业 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经过40多年的长足发展,其产业变革席卷全球,颠覆传统行业的节奏也进一步加快。2014年1月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2014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互联网产业各界人士一致认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必然将在工业应用中扮演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角色,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信息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集成。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2014展会”演讲中也对物联网的发展充满信心,表示:“这一转变已经开始,它(指物联网)将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2014年将是物联网发生关键转变的一年,并且到2017年,物联网产生的影响,将比整个互联网更为深远”。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兴起给网络工程专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只有正视这种汹涌的“新互联网”时代大潮,不断丰富和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新网络时代的要求,培养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人才,焕发专业活力。本文分析总结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实践经验:“突出专业特色,彰显时代特点”、“优化专业层次结构,大类培养”、“加强实践,注重校企合作”,旨在探索一条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工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2 “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建 设思路

大连工业大学于2004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经历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迄今已毕业6届、300余名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统计可知,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四个领域:传统互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Web软件设计与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近几年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就业比例逐年上升,已渐有超过传统互联网应用这一传统就业主体的趋势。根据这种现状,大连工业大学从2010年起着手改革新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优势明显加强。

首先,拓展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内涵,突破传统的“互联网建网、管网、用网”领域,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引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知识,拓宽专业领域;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既要培养传统互联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层次的专业人才,也要培养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多领域专业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优化专业层次结构,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制定“宽口基础+特色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展大类培养。

最后,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要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既需要高校本身的努力,加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加大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更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紧密配合,探索一条群策群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3 拓展专业内涵,彰显时代特点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射频标签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实现人与物、物与物智能沟通和对话的网络信息技术[4]。近几年,国内申请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物联网课程体系规划不完善、教材建设计划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配套设备缺乏和实验方案标准有待规范等问题。

实际上,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已涵盖了大多物联网知识领域,拥有物联网网络层的学科建设优势,具备应用层的基础知识,需要补充的主要是物联网感知层的相关课程[4]。显然,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专业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多共性,只要适当补充和调整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即可培养具有物联网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新互联网”时代两个最热点的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根据新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重新定位了专业内涵,调整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补充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知识,制定了新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目的是培养面向工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新”网络工程人才。新培养方案中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定为4个方向:(1)传统互联网方向;(2)系统集成方向;(3)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方向;(4)Web软件开发。

4 优化专业层次结构,大类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是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依托校网络中心工程环境开展学生培养的,具有坚实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基础。为优化网络工程专业的层次结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联合的交叉大类“2+2培养”模式:前两年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保持一致,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后两年根据专业特色,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设立了“传统互联网应用”、“系统集成”、“Web软件开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四个特色方向,形成合理、有时代特色的课程群体系(见表1),及有效的实践环节,从而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

5 面向工程应用,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样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培养网络工程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笔者采取“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

5.1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坚持“面向工程应用,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原则。具体划分为“四层次、七类别”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四层次”是指学生应获取基础实验和认知能力、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工程能力等四个层次的能力;“七类别”是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训练、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参加创新和科研课题、职业培训等七个环节[5]。

根据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自身特点,针对“课程群”系列课程,开设综合性较强的专题训练实践环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与企业实训项目相结合、置换。例如,笔者将第七学期的“网络规划与设计专题训练”、“网络安全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网络管理+Linux系统运维”三个实践环节组合成一个综合性专题训练模块,引进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项目,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2 “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 学模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关注行业、企业需求,密切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1)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将教学实践与实际生产环境有机融合。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大连工业大学网络中心开展校级实践活动,将教学实践落实到生产现场,开展从校网络中心到教育网地区中心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引入网络中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认识实习、操作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将网络中心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勤工俭学,通过承担一定的网络维护开发等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室、学校网络的建设维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动手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将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融入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使学生学以致用,既深化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特点。

2)扩大校企合作。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笔者重新定位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建立了“企业岗位定制”教学;同时,加强校企教师的双向培训机制,与企业在学生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图1所示的四个层次实践课程体系中,强调培养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专题训练环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接轨。

3)支持学生参与创新科学研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导师制”。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即进行专业介绍和行业发展规划,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方向,鼓励本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导师制”师生研究室。教师带领本科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已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科研实践能力大幅提升。

4)积极开展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优秀获奖学生为榜样,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同时,通过联合开办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红帽学院,鼓励学生考取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思科认证网络高级工程师(CCNP)等行业国际资格认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结论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讨论在“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将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高校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有机融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扩展专业内涵、优化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探索了一条以行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曹介男,徐明,蒋宗礼,陈明.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与专业能力构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9):31-34.

[2]岳峰,王桢.浅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1):126-127.

[3]张新有,曾华,窦军.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56-160.

第9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1-005 0-03

1 互联网+时代及其特征和意义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早在2014年11月,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就已经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

“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互联网思维的深化和拓展的实践成果,推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改造和影响了传统行业,出现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影视等新兴行业。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是指跨界、变革、开放、重塑融合。二是创新驱动。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四是尊重人性。例如UGC、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等。五是开放生态。六是连接一切。

“互联网+”催生新兴经济形态和新兴经济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环境。互联网行业领袖纷纷就“互联网+”献计献策。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国内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两会议案《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呼吁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2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

2.1 科技自媒体和互联网+科技自媒体

自媒体英文为we media,科技自媒体是公民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理解和掌握的科技事件、资讯、知识、信息的载体,如科技博客、科技微博、科技微信、科技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以及TMT领域的新媒体或新锐科技媒体或科技|尊客,如36氪、钛媒体、虎嗅、爱范、极客公园、互联网分析沙龙等网站。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是互联网+对科技自媒体的改造和创新,科技自媒体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具有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更加强大的传播功能,通过连接一切等强大的新兴互联网功能,再造新兴经济运行模式,造就最具有科技传播意义的新兴媒介功能。

2.2 创新性突破的3种表现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科技传播创新形态――自媒体在新兴技术条件下的再创新,这种创新是“互联网+传统”的创新,是新兴技术组合传统科技传播内容资源而迸发出的创新。其创新性表现在: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内容资源传播创新、移动互联结构创新。

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对于互联网+科技自媒体而言,按照“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技术创新逻辑,技术组合形态发生了变革,新兴技术、传统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系统性、结构性重组,呈现出新的科技传播自媒体功能,更加适应人的需求,同时,创造人的需求,这就是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对于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的功能贡献。

内容资源传播创新。传统科技内容资源传播一直以来以博大精深的精英状态传承科技知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社会公众,在认知、接受传统科技内容资源传播时非常困难,难以实现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效果。科学普及工作近年来开展的非常好,形式更加生动灵活,内容更加喜闻乐见,易于理解。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是当下和未来科学普及、科技传播的新媒体载体,它不仅能够满足科普工作的需要,更是能够创造社会公众对各种科技内容资源的需求。

移动互联结构创新。移动互联在变革传统产业的同时,对于科技自媒体的结构进行了再造和重塑,结构的变革,首先带动的是内容资源配置和组合方式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传播方式的变革,相应的是产品、营销、市场的变化和盈利模式的创新。

2.3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的实质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是互联网+传统科技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的结构性突破。这种创新性盈利模式的财富起源于版权、知识产权的价值。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传播的内容资源主要是具有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价值产品,这些是盈利的财富泉源。这也是传统经济学向互联网经济学的转变,传统经济思维模式向互联网经济思维模式的突破,是文化、科技、创意、资本、技术、版权或知识产权融合汇聚形成的新兴经济模式。价值实现模式的转变,要求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模式、媒体运营模式都要相应的发生创新性变革。互联网+对于价值实现模式的挑战和突破尤为剧烈,新兴经济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价值诠释。

3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

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学中,“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自身以及对利益相关者资源的整合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及商业架构,它涉及到了企业的成本结构、收入结构及利益机制,是企业商业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研究中,“盈利模式”是基于具体业务的获利方法。盈利模式蕴含于网络媒体一般商业模式之中,受制于其一般的、总体的经营逻辑,但盈利模式更加着眼于价值实现或收入取得,更加基于具体的业务或产品。就目前来看,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可以围绕增值服务、众筹出版、网络聚合、社区互动等进行分析探讨。

3.1 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实质是一种价值满溢后的统计性盈利。增值服务统计性盈利也是一种明显的交叉补贴,即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付费人群补贴免费人群,日后付费补贴今日免费。我们无法确定交叉补贴的比率,但增值服务的统计性盈利特质明确了网络媒体增值服务开发的基本方向:以社区凝聚大量用户,在价值满溢基础上培育大量增值服务产品,建立具有强大统计计算功能的收费系统,收集增值服务长尾。

增值服务是价值满溢后的统计性盈利。基于网络社区、激发用户互动、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舞台,免费集聚用户规模、构建社区基础,使得“特权”、“个性”获得增值收费机会。满足用户功能、情感、社会性需求的海量增值产品,对应海量用户个性选择,营收长尾显现,用户成长体系培育增值需求,收费系统精确统计计费、收集长尾。

通常,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广告收入、会员制收费、电子商务、虚拟增值服务、网页游戏、无线增值服务、数据挖掘、API分成、APP应用分成、植入广告模式、内容付费模式、内容输出型盈利模式等。此外,020模式适合互联网+科技自媒体通过微信自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拉动线下的收益,这种盈利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以大范围复制。增值服务、免费等盈利模式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以后,逐渐进入经济学和商业流通领域的,改变了传统科技媒体的盈利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含金量。

3.2 众筹出版

众筹出版是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的模式之一。通常采用粉丝捐赠模式或用户赞助模式来众筹资金、技术、内容等。众筹出版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中,常用于对于科技文献、档案的出版和传播。科技文献、档案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料。政府资助出版传播是我国科技文献、档案出版传播的主流。然而,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出现以后,众筹出版应用于科技文献、档案的出版传播,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当下,这种盈利模式在科技自媒体中还不是主流,存在于不知名科普作家的作品出版、粉丝或用户感兴趣的话题的汇聚传播等方面。在未来,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的众筹出版,来判断社会公众的兴趣和需求,出版满足市场需求的科普作品、科技文献、科技档案等。中国语言文字学对于象形汉字“众”的解释是“三人为众”,对于众人而言,无论是财富,还是智慧都是最优化的组合,众筹出版作为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在内容和资本两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粉丝或者用户的作用,共同打造一个依托科技自媒体众筹平台的盈利共同体。

3.3 网络聚合

网络聚合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中属于比较常见的。通常采取自媒体联盟分单、品牌展示型盈利模式来进行。例如,速途网在科技传播领域首创自组织系统,以注册用户自主内容、通过注册用户投票实现自动编辑,结合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增强其自媒体功能。2013年12月,速途网自媒体联盟成立,吸引行业内大部分自媒体人入驻。网络聚合在方便用户、提供便捷服务、集成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聚合在盈利模式中为科技自媒体用户在互联网+条件下优选最佳的自媒体资源、集成用户最需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资金、技术、服务、产品和需求的最优化组合。科技自媒体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依托网络聚合,可以充分发挥其知识集成的功能,更好地传播科技信息、资讯和有关科普知识等。传统中国财富思维讲究聚财。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不仅聚智,还可以聚财。网络聚合盈利模式下的自媒体运营,十分有利于网络财富的汇聚。

3.4 社区互动

社区互动是结合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功能开发设计的一种盈利模式。通常采取社区增值业务、会员服务模式、服务输出型盈利模式、社区关系型盈利模式来进行。

钛媒体是国内首家TMT公司人社群媒体、一人一媒体平台、最快速和精准“找到”、“读懂”、“分享”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高质量的内容、国际趋势的众包方式,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最富远见、也最具人性的商业科技内容。

36氪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是中国真实高效的互联网创业投融资平台,对创业者和投资人进行严格实名审核认证,帮助创业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早期融资,为投资人筛选最优质匹配的项目。截至2014年8月,有认证创业者7243人、认证投资人976人、收录创业项目超过19100个。

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中,社区属性突出的是极客公园,特点是聚焦互联网产品和科技趋势,通过优秀的产品观察报道,以及高质量的线下活动,汇聚了中国互联网最优秀的创业精英和产品人群。2014年,极客公园通过频繁组织线下活动,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创新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