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小学生作文起步精选(九篇)

小学生作文起步

第1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关键词:起步作文;教学方法;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23-0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写作”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而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始“习作”的起步年级。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写作基础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这里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学习时,他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让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更能激发人的发明创造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而教师硬逼着去写,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对起步作文的教学当务之急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写作能力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因此,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而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可的事情”。②由浅入深,遵循教学规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切忌人拔高,以致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如具体地可以从写话入手,从片断作文入手,从创设情境入手,等等。③重视写作评价,鼓励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被人理解、承认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也更易于在成功的尝试中接受他人的教导。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句或三五个好词。

二、模仿入手,让学生有规可循

学书法要临帖,学绘画要临摹,学演戏要模拟,同样,写作离不开模仿。模仿不等于抄袭,而是学习与借鉴。许多名家学习写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冰心就曾经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的好句子。”而巴金少年时期就诵读了《古文观止》,他说,从中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对于刚开始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作文可谓是一张白纸。这就更需要从模仿入手,通过实例让学生含英咀华,深悟道理,逐步掌握技法,提高作文质量。

入选教材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作为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名家作品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精彩片断和遣词造句等进行适当的模仿。如《珍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也可以指定某一个同学作模特,让其他同学来描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其最终目的在于创新。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在“适当模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而对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来说,他的作文必定思路开阔、构思精巧和富有创造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之成为中年级学生表象来源的渠道之一。为此,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运用语言和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生动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广博阅读与积累,厚积薄发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生活阅历浅,直接来自生活的素材毕竟有限,这样课外阅读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定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阅读过程中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一旦作文,就可以应付自如,下笔如注,摆脱过去作文“临渴而掘井”的局面。

教材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应当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提倡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经典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教材单元后均列出许多需要掌握的词语,“语文园地”还有精美的词句,都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和成语接龙等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第2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一、重视阅读,注重积累素材

写作文要有材料,既要有生活材料,也要有语言材料。因此,培养学生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是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一是训练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材料。首先,老师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特别是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其次,要指导学生及时把观察、感知所得写下来。观察到的东西越多,记叙越多,积累的生活材料就越多。生活材料积累多了,学生作文时,这些材料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一一浮现,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学生就不会再为无事可写而苦恼了。二是训练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学生作文是用语言来反映自己观察、感知过的生活。作文的语言材料从何而来?主要从阅读中得来。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抓好阅读训练,首先老师要改进阅读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所选课文多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学好这些课文,不仅能给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作文范例。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要重视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理解和内化运用学过的字、词、句、段、篇,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都是储备语言材料的好方法。三是进行阅读展示。开展笔记展评。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定期进行笔记展评,既是一个学生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进行阅读交流是也一个不错的办法。交流活动中,同学们或各抒己见,或讲或演,互相交流读书方法,推介新书,学生很乐于参加。写作素材积累多了,每次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件事情我经历过”,学生写起来才会文思滚滚,下笔如有神。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地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2、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3、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

三、不命题作文,让学生自由写作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因此我推崇“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自由倾吐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学生一旦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便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写作的内驱力。在评赏作文时,我将学生的优秀作文编排丰富多彩的“作文小品”,边读作文边看小品,在作文中活动,在活动中作文。学生在作文时都能把事情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清楚,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四、读写给合,进行写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材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读中学写,不失时机地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久而久之习得作文之法。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时,进行拓展性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生走进生活发现美。续写故事也是一种好方法。如讲完《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进行续写故事,坚持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很有帮助。在作文中,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常识也很重要。

第3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起步作文;写作困难;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小学作文教学往往是费力气多,而收效甚微。由此,T校语文教研组根据作文教学之中面临的难题,试图将“‘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和写作构思的教学方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以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T校三、四年级的251名小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51份,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达95.2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小学生起步作文写作困难调查问卷》施测。问卷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施测,个人当场填写,完成后交卷。我们对被试资料保密以消除其顾虑。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对写作的喜爱程度与理由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四年级喜欢写作文的人数分别是59人、8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4.13%、63.85%,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是比较反感的。男生和女生喜欢写作文各自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30.13%、29.29%,男生相对还稍微喜欢写作一些。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当老师布置学生写作文时候的感觉分布情况。三、四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还是比较兴奋的,感到痛苦和害怕的学生只占少数。

2.小学生课外积累与阅读习惯情况分析

从表4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学生四年级多于三年级,女生多于男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存在一种惰性心理,老师或者家长布置阅读任务才会去阅读。

3.关于小学生写作文的基本方法情况分析

在错别字方面,四年级的学生的错别字高于三年级,男生的错别字高于女生。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述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在作文分段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完全不知道写作的基本格式的学生只有极个别,详见表5。

四、建议与对策

1.学生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在教科书中,编者编排的习作顺序都考虑了时间、季节的特点,但是有一些与乡村孩子的生活世界还很遥远。为此,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结合作文教学的单元目标,自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话题,真正做到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笔尖上流淌荡漾。

2.遵循课程标准的目标定位

要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习作课程目标去把握教学,特别是前两条。一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二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锻炼

充分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说话是学生“能说会写”的前提,也是中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就在自主地进行主题的把握、材料的选择、语言的条理逻辑等方面的加工。所以,这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第4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

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识字进度慢,阅读量少,拖了起步作文教学的后腿。

而小学作文训练的程序是:低年级着重练习写句、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作文训练分为多级过程,写完整文章的训练滞后,难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划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

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能力的发展,靠学生自主训练、实践、应用。指导学生作文,必须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础,同识字、阅读和发展口头语言同步进行。作文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应力争提早起步,引导学生自主练笔、学用结合,把激励学生的内驱力摆上重要位置,贯串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一、提早起步

要发挥汉语拼音工具的作用,加快识字,提前读写。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多功能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能熟练直呼音节,就为他们独立识字、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可用拼音代替汉字写话和作文,使识字、阅读、作文互相促进。

小学生自读课本,对加快识字,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提早起步作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鼓励学生阅读自读课本做到“三达标”,即熟读课文,每课自学几个生字,能回答课后问题。并以引导学生读好自读课本为中介,过渡到阅读其他课外读物,努力使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为起步作文创造条件。

学生通过课内课外两条渠道的学习,增加了识字量,扩大了语言积累,一般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可以起步作文。从写一两句至几句记实性的话开始,逐渐过渡到写命题日记和短文。

二、自主练笔

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从而动脑动笔将它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知、行、意、行综合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指导学生作文,应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激励、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原则引导他们自由自在地独立思考,独立作文。这是发展书面语言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的做法:一是写日记,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具有的独特性的内容;二是结合生活,在教师的诱导下,捕捉机遇写情境作文;三是按教科书上的安排,进行说说写写的作文训练。

实践证明,“奉命作文”,路于狭窄,学生望而生畏;自由作文,不受时空所限,写作内容取之不尽。而学生自己选材定题,可从整体着眼,传达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打破分阶段从句到段再到篇的训练程序,能有效发展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从我校一、二年级学生的习作看,写入叙事、描景状物、议论抒情都有。或实话实说,或虚构幻想,题材广泛,富有生活气息,充满童真童趣。家乡变化、军民抗灾、台湾地震、谴责北约、澳门回归、国庆阅兵、“神舟”上天、环保问题、喜迎新千年等题材,都在他们稚气的笔下反映出来。

三、学用结合

学校是由师生员工群体组合成的“小社会”,学生是这个“社会”的小公民、小主人。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是他们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他们通过这个“小社会”的教育与熏陶,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与发展。我们觉得把学生的作文,单纯看作语文科的一种作业,仅在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是不够的。这样,不可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也不可能更好地发挥作文的育人功能。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训练,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尽量使学生的作文具有实用目的,成为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手段,成为交际和表现自我的工具,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讲台、舞台、广播台、校园墙报,都当作学生学作文用作文的场所,当作学生练文炼人的基地。学生在学作文用作文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形成了陶冶情感、美化心灵、促进精神文明、优化育人环境的综合效应。

四、注重激励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情感因素起决定作用。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鼓励参与、鼓励表现、调动情绪、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放在重要位置。做法有:(1)样板激励。学生群体中会冒出一些先走一步,作文写得好的拔尖生。树立样板,有了“带头雁”,就能影响和带动一大片。(2)目标激励。具体明确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我们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近期目标:鼓励学生每周读l-2本课外书,写3-4篇日记。远景目标:争取到小学毕业,读满300万字以上的课外书,能写500字以上的日记、作文。(3)成果激励。学生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有量的积累、质的提高,有创新精神的萌发。我们十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重视通过不同形式,给予表扬鼓励。各班都制作了学生课外阅读和日记登记表,逐周登记公布学生的读写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足迹。期末,还把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和读写情况写进学生的素质报告中。(4)环境激励。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学生练习作文,需要开辟一个大语文教育环境,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的氛围。我们着重抓两条:一是广辟信息渠道,用好信息资源。让学生源源不断地有新书可读,有儿童报刊可供阅览。通过获取新信息,激活思维,触发灵感,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办好“小火炬广播台”和 “小作家园地”,使它们成为经常性的练人练文基地。广播台每天定时让学生亲自播出自己的习作;学习园地几乎天天有学生的新作发表,人人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环境育人激励人,互相影响,产生了人人乐于作文、勤于动笔的良好效应。

第5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起步教学;引导;效果

中国有着广阔的农村,更有无数的农村孩子,与城市的孩子比,他们生活的圈子相对狭小,见识也少,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自然较少,思维方式欠灵活,无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作文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如何抓好农村小学作文的起步教育,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农村孩子作文起步的关键步骤,也关系到他们是否喜欢作文的关键一环。为此,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起步的想法。

1.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有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看到自己学习的成绩,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如何使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自觉、自愿作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经常练笔。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特别是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见识少,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广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而《语文课程标准》把以往写作大纲中的“有中心”三字删去,更加强调激发学生作文的内部动机,更加强调“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更加强调“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让他们做到“我手我心”。教师批改作文,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农村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景物的作文,可先学写美丽的校园、校园一角入手,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去观察,确定观察位置和观察点,注重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景物的特点,写“下水作文”作示范,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学生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着用书面表述出来,记录下来,社区生活中的景和物、人和事,是开拓学生作文的源泉。例如:写景状物可以从山川原野、四季景物、家乡特产写;写人可以从学校的教师、同学,家里的爸爸、妈妈;写记事可以从春耕、秋收写。总之农村土地广阔,生活丰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学生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外出玩耍、旅游处处留心观察,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学生多提供读好书的机会,并在读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些好词佳句,定期检查,贵在坚持。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资料库就不断丰富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自然生动。

4.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6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互助合作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实施步骤,首先是让学生独立看书和自主学习,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发现学生在自学期间形成的疑问,依靠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难题,显然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发挥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建立起相应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笔者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 课前预习

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课前研学,主要是掌握课文的基础字词拼音和释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学生预习后,老师指名在黑板上展示,如果有错,其他学生会及时纠正。

2 自主学习

(1)朗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朗读这样进行:我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挑选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来讨论怎样才能读出感情。然后点三个小组分别朗读,朗读后小组长说说喜欢这段内容的原因以及用什么方法来朗读的,接着由其他同学来评价这三组,哪组读得最好,最后老师点评给分。

(2)内容的整体把握。这是自主学习过程的第二个步骤。《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我设计如下问题:①作者作品简介;②理清文章脉络,这篇文章分几个部分内容?概括段意。③陈述故事情节,要求(时间、人物、环境、情节);④悟出的生活哲理。课堂上,学生认真看书,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归纳,小组讨论,确定答案,由同学回答或上台板演。如问题①③让学生回答,问题②④让学生上台板演。

3 交流探究,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是学习课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解决课文内容问题的关键。一般合作的方式有同坐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三种方式。对于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的小组讨论方式,如果能够通过同桌之间讨论,就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如果小组讨论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全班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安排讨论顺序的原因在于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如果遇到通过学生全班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讨论,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组织,最终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必须要将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设计了7个问题:

①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请用一两句话概括;②“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第10段和第22段都用到“啜泣”,这个词在两处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③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词语,谈谈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④找出语段中描写“我”的动作和感受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8-22段);⑤假如:我的父亲没有车,你作为“我的同学”,将会怎么办;⑥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⑦读第二部分,请概括指出“我”爬下悬崖过程的心理变化过程。

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我在课堂上巡视,发现遇到疑难问题时,各组的小组长起主导作用,担任了导师,一小题一小题给小组的同学进行讲解指导。这样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最后让学生达成共识,解决了疑难问题。

4 展示

开展先学后交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合作讨论成果进行展示。一般展示可以分为小组内显示和班级内展示两种。对于普遍性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是展示的重点内容,而展示活动的开展通常主张由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进行,这样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展示内容的难度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太难和太简单的题目都不适合作为展示的内容,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客观应对,才能提高展示的效率。

如果展示的内容难度不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发现问题,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正,反正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则不需要教师再次进行重复。由于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考虑后进生提出的质疑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解答,这样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上面7个问题让 7个小组完成,每个小组用一块小黑板来写答案进行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讲解这样解答的原因。如果其他小组对展示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就再在全班进行讨论,如果再解决不了的,老师参与讨论,直到达成共识。

5 归纳总结

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道题一道题的讲解,而需要将题目进行分类,由个别延续到一半,再从某一道题目中延伸出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支撑,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不断增强。

6 拓展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将学生领进教材的技巧,让学生能够深入到教材中,不仅要理解知识,更要能记忆知识,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用这个规律继续指导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将学生领出教材,使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不同的知识体系的作用。我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这个环节一般是情感教育,如:学习这篇课文后有什么启迪?或者写话训练,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时,情感得到灌输,知识得到加深巩固。

7 反馈

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必检测。所以要进行“当堂训练”。训练的形式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

8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中下生都能完成。我一般布置抄写课文后要求读读写写的一些字词。

第7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关键词: 低年级 作文 起步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可见,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是必要的,而且将为日后作文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把课标要求落到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认识。低年级虽然是写作的初级阶段,但这个时候是孩子写作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那么,低年级作文该如何起步呢?

一、说完整话,激发孩子说的欲望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诉。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说开始。教师和家长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用完整正确简练的书面语言要求他们,帮助他们在说话训练中形成句子的概念。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训练时应该进行恰当有效的引导。

首先,要上好说话课:充分利用语文园地的说话训练,围绕一个话题,给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每次训练时,我先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孩子们在伙伴面前能更轻松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说到高兴处甚至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小组形式的说话训练更为有效。小组讨论完毕,从小组里选派一两名说话声音响亮的,大胆的学生带头发言,再鼓励启发胆小的学生发言。尽管他们在表达的时候语句会不通顺,言不达意,老师也应该耐心些,让他们慢慢说,说清楚,说明白,说通顺。

其次,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表达欲望。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如开展讲故事、猜谜语、读诗歌等活动。也可以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春天来了,去户外找春天,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让孩子发现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通过多看、多听、多动手、多体验他们才会有话想说,有东西可说,才敢大胆说,这样才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是过渡,“写”是归宿

写话训练可以从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开始,在原来大量的“说一句话”训练的基础上,又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让学生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学了一些汉字后,采用汉字夹拼音的方法写话。这样训练不仅能巩固汉语拼音和汉字,而且能提高造句的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动手写之前,我都让学生动口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能写完整的一句话后,再提出适当要求,如给学生几个好词,让他们组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先说再写。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可以从说完整句子到写完整的句子,初步形成句子的概念,而且可以提高语言认识和表达能力,慢慢加入一些自己的认识,情感体验,就能上升到写意思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具体的几句或一段话了。

三、重视看图写话,掌握方法

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总结学生的每一次习作,让每一次训练扎扎实实,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达到效果。看图写话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具体的形象事物入手,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看图写话可以分看、说、写三个阶段。学生必须先认真观察图画,抓住重点,理解图意,理清思路并展开合理想象。指导看图时,看到什么说什么,营造轻松气氛,让学生说出看到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用恰当、优美的词句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他们才会逐步具有围绕一个中心说几句话,写一段连贯的话的能力,为日后作文打下基础。

四、运用文本,学会“模仿”

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文学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学习作文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葫芦画瓢”的原文,然后,逐步从模仿走向创造。“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借助文本的内容,学生从模仿起步,让学生对积累的语言素材进行实践性运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从仿写中尝到习作的乐趣。文本是最好的范文,模仿课文写,在仿写中练习习作基本功,在仿写中学习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起步作文一般以补充式的段落仿写为主,可以用填词补充句子的方式进行。如教学《四季》一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读文理解感悟文本,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一小节一小节仿写,我把孩子们仿写的句子连成几句话是这样的:“柳枝弯弯,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花朵朵,他笑着说,我是夏天。苹果圆圆,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寒风呼呼,他神气地说,我就是冬天。”从孩子稚嫩的语句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每个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仿写出来的句子朗朗上口,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诗人。这样的模仿针对性强,有法可遵循,降低了难度,能收到较好效果。

五、增加阅读量,积累词汇量

要想写好文章,前提是有足够的阅读量,积累丰富的词汇。学生刚学会汉语拼音,就要求他们开始读一些注音的各种书籍。随着识字量的增大,阅读面也会广泛起来。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整个作文训练的每一步,都要和学生一起去经历体验,才能探索出符合小学作文教学实际的方法。学生才能在训练中丰富情感,积累经验,真正学到知识。

第8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关键词:分析;指导;培养;感受;表达

一、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词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美好感悟。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入“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种方法。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们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些,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3.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体验的、生活中的新鲜事以“写真”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就是为了强调“写真”。由于学生明白了习作是记录生活,不能瞎编,内容非常的生活化。

4.坚持练习

(1)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构思。简单地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2)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3)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地不留痕迹地指导学生习作。

第二阶段: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立足于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经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第9篇:小学生作文起步范文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一、构建“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三步走进课堂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体现了对学生负责、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当前,各种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对于六年级的语文学习来说,“三步走进课堂”是目前各方都比较推崇的一种语文教学改革模式。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舞台,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推行的近几年来,相关教育部门指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应该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为主,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理念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互助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养成团队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

(三)六年级学生开展“三步走进课堂教学”的意义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些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了一定的养成。针对六年级学生处于升学的阶段,课业多、心理压力大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三步走进课堂教学”的语文课堂改革模式,可以使得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的学习,减轻自身的学习压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学习环境,可以加强与他人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构成

三步走进课堂教学主要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来安排本节课堂的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先预习文章,并且提出向光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第二阶段,学生在预习完文章后,分成小组共同合理解决问题,通过相互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强自身对该课堂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后,教师答疑和检测阶段,教师根据小组所提交上来的问题进行点拨,并针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点的串讲,通过测试来检验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三步法的学习理念就是希望通过学生自身的团队协助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自主学习,一起解决问题。其关键步骤就是自主、合作和点拨,有力的推动了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三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新课改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何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行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便成为了当下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三步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该认真思考每一教学阶段的时间和主题安排,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三步走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三个特点:导入、关键和创新。教师需要充分把握着三个特点的内涵,巧妙地安排课堂,使得这三个环节能够有力的结合在一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三步教学的第一步主要是教师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学习当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六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复习的方法,利用新旧知识来引出该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和解决问题向学生表达清楚,促使其_展自主学习。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他们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又可以让他们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对比,明确学习的目的,又能够轻松的学习,不会带给他们太多的学习压力。

第二步是关键,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有一定的完善,利用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避免由于单纯知识点枯燥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厌烦,又能够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中随意走动,仔细关注每一个学习团体的问题解决情况,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使小组之间的讨论能够在一个有序的环节下进行。

最后,教师开展“三步教学“的最后一步,将学生提交上来的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一定要做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的范围中去感受学习的魅力。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总结这一步,归纳出文章中涉及的多个跨学科的知识点,教师要充分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正确的看待各种学科的交叉结合,为接下来的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进行升学考试,巩固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课堂知识点的检验。教师在完成语文课堂的教学计划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检测计划,做到精简高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为主,作为六年级的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升学考试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语文“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改革目标。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计划的安排,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军霞.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学周刊,2015,(03).

[2]王静,杨红伟,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