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预防与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第1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预防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27-01

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常因服用某些药物或是妊娠引起,也可能是某些病的部分症状,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阐明。人群中高血压的比例,继发性高血压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5%左右,而原发性高血压则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95%。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为3%~9%之间,高血压常发生在军队中,亦是一种多发病症。

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安静休息期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90mmHg,经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血压标准为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为正常血压,如果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则为高血压。介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为临界性高血压。我国在1979年决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要求分别计算临界高血压和确诊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认为其发展和发生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具体包括有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两种。

1.1 宿主因素

1.1.1遗传

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尚未阐明其遗传方式,一般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在欧美为70.9%,在日本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为67.4%,而正常血压对照组分别为29.8%和21.9%,均有显著差异。在调查日本居民的资料中发现,血压相关系数,夫妻之间0.08,同胞之间0.26,亲子之间0.23,同胞与亲子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明显比夫妻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大。

1.1.2 体重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压与体重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比较了正常体重与超重舒张压升高的患病率,舒张压≥90mmHg,发现男性超重组为41%,正常体重组为15%,(P

1.1.3 性格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的性格与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两组女学生(血压>140/90mmHg和血压140/90mmHg组的抑制冲动和适应性能力差,而且经过随访,发现该组女学生血压呈上升趋势。因此有人认为内向性格,抑郁以及急躁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神经类型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发现,高血压与A型性格关系较密切。

1.2 环境因素

1.2.1 饮食

当前认为,影响血压较大的是饮水、饮酒中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钠的摄入量。盐的摄入量同样也对血压有影响作用,食盐摄入量大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食盐摄入量低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低。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饮水硬度与心血管患病率有联系,在软水中钠和镉的含量较高,因此容易引起高血压。血压与血液中锌的含量呈正相关,高血压与锌的摄入量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调查流行病学中,饮酒与血压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在35岁以上的高血压各年龄组患病率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而且饮酒的剂量也影响着高血压患病率。

1.2.2 工作环境因素

相关调查证明高血压与工作环境的噪音有关系,如车间工人处在噪音高的工作环境,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低于国家标准车间工人的患病率。因此可以得出,噪音有慢性升压作用。

2、原发性高血压预防

2.1 控制体重

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当以适宜的方式减轻高血压病人体重后,患者血压亦随体重的减少而降低。因此当前高血压预防措施中,长期控制体重可作为其预防措施之一。控制体重主要从热量摄入控制、节制饮食、正常生理需要维持等方面着手。同时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加强体育锻炼。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

食盐摄入的限制可降低患者的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可减少患者尿钠排出量,随之血压亦降低。世界卫生组织在食盐摄入量的规范中,建议每天摄入量保持在3g~5g。高血压病人无使用利尿剂者每天食盐5g~7g,使用利尿剂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8g~10g。增加钾的摄入,减少钠的摄入。限钠可使患者体重减轻,血压降低。

2.3 合理的膳食

高血压治疗和预防中,合理膳食是极其重要的。一般应适当限制胆固醇、钠、热量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于无肾脏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限制其蛋白质摄入。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P、烟草酸以及柠檬酸能够减低血管脆性,可预防脑溢血。维生素C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血液的胆固醇含量。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食用水果、青菜、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这些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2.4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上很有积极意义,运动要适当,并持之以恒。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高血压患者应防止发怒和急躁情绪的产生,并注意防止有害精神刺激。对于长期在噪音环境工作的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因此要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红艳,彭辉,刘奥博,邹明凯. 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Meta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03:205-209.

[2]赵风春,崔丽平,李秀芳.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5:1970-1971.

[3]董寿祺,王崇行,庞庆祥,黄静芳,张伟忠,袁晓源,赵光胜. 高血压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现场试验及其数据处理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06:27-29.

[4]杨利英.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3:3.

[5]李俊,曹卫华,胡永华,詹思延,李,李晓晖,吴涛,王砚英,王峙,孙艳梅,李立明. 农村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03:25-29.

第2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指导;高血压控制;临床效果

高血压主要是收缩压或是舒张压升高,多指收缩压超过140 mmHg,舒张压超过90 mmHg[1]。通常,高血压的发生会使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脏功能、脑功能、肾功能等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且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传统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多是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甚明显[2]。本文探讨了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42岁~76岁,平均年龄为(58.32±1.8)岁。本组患者中,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为(6.58±2.6)年。对照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3~77岁,平均年龄为(59.32±1.9)岁。本组患者中,病程2年~11年,平均病程为(6.58±2.4)年。鉴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资料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进行治疗,10 mg/次,2次/d[3]。连续用药2个月。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预防保健指导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2.1引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 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保健。例如可以安排有益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压平稳的活动,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钓鱼、养花草的方式陶冶情操。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按摩保健,用食指、中指按摩前额,用手掌对太阳穴进行按摩,将手指分开作梳头活动等,每次持续5~10 min。

1.2.2.2采用食疗方法进行治疗 传统中医食疗方法可以有助于平衡阴阳、帮助患者调和气血。为了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选用以下食疗方法:①选取500 g芹菜,用水煎服[4]。为有效调节其口感,可以加入适量白糖,代替日常茶水饮用。也可以取250 g芹菜加入10枚红枣,以水煎服。②选30~40 g左右的山楂,取100 g粳米,10 g砂糖。将山楂放入砂锅中,用水煎成浓汁,之后把残渣去掉,把粳米放入浓汁中,加入砂糖煮粥食用。每次食用2次,可做加餐,但宜饭后食用。连用7~10 d,即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其舒张压为(96.8±2.6)mmHg,收缩压为(157.1±3.7)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其舒张压为(97.6±2.4)mmHg,收缩压为(161.2±3.3)mmHg。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为(78.9±2.4)mmHg,收缩压为(112.0±3.2)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88.6±3.1)mmHg,收缩压为(121.8±2.9)mmHg。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明显,P

3讨论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有限,且长期服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副作用,而采用中医预防保健的方式加强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在相对安全、放心的情况下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51-1753.

[2]马亚,王高玲,申俊龙.有效实施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新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4,27(06):59-61.

第3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预防 危险因素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50-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是多种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心力衰竭[1]、肾损害的常见病因,全球大约54%的脑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都归因于高血压。随着对高血压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指南不断提出,使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均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我结构对辖区内居民所进行的调查,总结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3月对我辖区内1200名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其中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46.5±4.7)岁。

1.2 方法

在前期完成本机构高血压患者筛查及基线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治疗措施,进行调查,总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行为干预、药物管理,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及血压控制情况。

1.3 高血压入选标准

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也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控制达标标准: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患者血压<140/90mmHg。年轻人(18~40周岁)、糖尿病、心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90mmHg;老年患者(≥65周岁)血压控制<150/90mmHg。全部患者血压建议降至120/80mmHg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在本次调查中,高血压病患者240例,男性157例,女性83例;健康人群960例,男性623例,女性337例。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

高血压与家族遗传、环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明显相关性,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比较 经过系统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189例,达标率78.7%。

3 讨论

3.1 高血压防治的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导致的死亡,我国已经从单纯的控制血压发展到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使心血管预防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转移。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做到“三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降低高血压读数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重度高危患者进行积极救治[3],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是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2 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措施

3.2.1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可以提供微量营养素,蔬菜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铁的良好来源。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每人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以三口之家为例,500克(1袋)食盐应吃30天左右,尽量控制每月只食1袋盐,少腌制咸菜,必要时将腌菜、咸菜清洗降盐后再加工食用;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即用餐荤素营养搭配,少荤多素。强调控制BMI在18.5-23.9kg/m2的正常范围内。通过合理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长或降低体重。重点控制能量平衡,使能量摄入≤能量消耗。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调节和放松心情。

3.2.2 健康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能自觉选择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降低影响健康的因素[4],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与前提。

3.2.3 药物管理 结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合并症,进行用药指导,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由社区医生负责具体实施,促进合理用药增加服药依从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仍不能达标时要加用第3种药物。

3.2.4 自我管理 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是高血压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是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个人承担血压控制的所必需的预防性及治疗性活动[5],这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要强调连续、综合、主动、预防的理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能使血压控制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社区高血压群组于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81.

[2] 高雷,颜骅.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375.

[3]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0):1097.

第4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前言:

高血压属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提高,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均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高血压需早发现并早控制,否则较容易引发其他系统重大疾病,对患者健康不利,加强预防保健与健康指导,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的关键,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

1高血压发病原因

1.1 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增加高血压发病几率。研究表明,高钠盐、低钾、低钙,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饮食因素[1]。盐中含钠量过高,容易导致机体内血容量增加,长此以往,血液阻力上升,容易引l高血压发生。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存在地域差异,相对于南方而言,北方居民更加倾向于食用咸食,食物中含盐量更高,因此高血压发病率同样较国内其他区域更高。对此,调整饮食习惯,控制食用盐中钠的含量较为必要。

1.2 精神问题:保持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可有效降低各类疾病发病率。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大脑周围小动脉张力容易增加,进而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对健康不利[2]。

1.3 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同样容易导致高血压发生。长期久坐,运动量小,容易导致肥胖、超重问题发生。与体重正常的人群相比,肥胖者血液量更大,血管所受到的压力也相对较高,如不及时控制体重,高血压便会发生。

1.4 其他因素

香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对机体伤害较大,长期吸烟,尼古丁容易对机体血管状态造成影响,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最终形成高血压。酒精容易导致机体血压出现波动,长期酗酒易引发高血压。

2高血压的预防保健

2.1 合理饮食

保持合理饮食习惯,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的关键。健康人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多盐过咸,降低含钠量高的盐的摄入量,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另外,高血压患者更应做好饮食结构的调整,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牛奶等应以低脂为首选。可适当食用鱼类,促进肾小管排钠功能的发挥,进而使患者血压得到控制。高血压患者饮食应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为主,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降低由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的高血压发生的几率。同时,可以适当食用豆类产品。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

2.2 调整情绪

健康人群应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避免喜怒无常,确保情绪可稳定平和,避免长期保持焦虑及抑郁的心理,如出现心理方面的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与解决,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高自身健康水平。高血压患者应加强对情绪的控制,过喜或过忧等,容易导致病情严重化,可适当参加一定的娱乐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使情绪更加趋向于积极乐观,以使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2.3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肥胖问题发生、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的关键因素。健康人群应在合理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加强运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高血压发病率。高血压患者同样需要代表不良生活习惯,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体力锻炼,进一步增强自身体质,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需注意的是,运动需以有氧运动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慢跑、散步、太极拳等,都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患者不可急于求成,需合理控制运动量,调整运动时间,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2.4 戒烟戒酒

戒烟戒酒,可有效避免高血压疾病发生。调查显示,每日饮酒量在42ml以上者,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发病率显著提升[4]。但如将饮酒量控制在30ml左右,适当饮酒,反而对健康有利。

3高血压的健康指导

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可通过自我调整,使疾病得到控制:

3.1 医院指导

加强对来院检查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在检查完成后,向高血压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控制方法,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控制疾病的重要性,提高其服药、运动、饮食等的依从性,避免高血压疾病严重化。另外,应在医院墙壁上,张贴有关高血压的控制图板,图板可以由漫画与文字共同组成,吸引患者注意力,使有关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宣传。需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指导,使之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2 社区指导

可以以社区为单位,于每月组织健康宣传活动,深入到社区中,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做好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宣传,扩大健康指导的宣传范围,使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能够在社区内学习知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慢性病的一种,高血压对患者工作与生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极其严重,需从疾病发病原因的角度入手,合理控制饮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烟禁酒,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同时,应将健康指导,渗透到医院与社区两个环境中,全面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水平,避免疾病严重化。

参考文献:

[1]张萌萌. 浅谈高血压预防保健及健康指导[J]. 科技信息,2012,32:681-682.

[2]王春光. 解析高血压预防保健及健康指导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5:203+208.

第5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全科医疗;诊疗分析;诊疗措施

从高血压病的全科医疗上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的健康教育,第二部分的一级预防和第三部分的二级预防。最后,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治疗。只有将这几部分相互结合,做好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治疗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病。在这一过程中,高血压病人本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1、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为了提升高血压病医疗工作进行的高效性,研究人员对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逐渐提升。患病人数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患病人员的患病率和其年龄成正比。尤其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众,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占45%-50%左右。但是,从调查中还会发现,人们对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和治疗几率也比较低。所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血压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由于人们所接触的后天环境不同,血压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程度也就存在着差异。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仅仅占据20%左右,可见,后天的行为方式是直接的影响因素。比较典型的就是患者对食盐的摄入量、精神因素以及饮酒和吸烟的程度等等。从临床诊疗中可见,如果对后天的一些不良因素进行克服,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完全可以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2.1一级预防

所谓的一级预防,就是对那些存在着发病因素,但是还没有存在高血压病症状的人群进行预防。这种预防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区居民的档案情况来对这些人群进行筛选,这就是预防工作所面临的高危人群。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对选定对象的日常饮食进行规范,主要以清淡和高营养为主。同时还对食物中的钙离子和纤维素等含量进行控制和规定。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应该尽量减轻体重,保持锻炼。另外,戒烟戒酒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平衡程度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这些人饮食和运动进行规定的同时,工作人员不能间断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讲解。

2.2二级预防

进行二级预防工作主要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选定疑似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要及时地对这些人进行确证,进而进行治疗。从这一方面上看,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落实一级预防的所有工作内容,通过采用高效、科学的治疗方法来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治疗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等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解和明确,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另外,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压值测定,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进行说明。一旦出现严重的病情恶化,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主治医师进行治疗。

3、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3.1要求病人自觉干预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定期给病人测血压并作记录。

3.2必须参考每位病人年龄、病程、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既往用药史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制定用药原则,治疗方案应尽量简便,容易被病人接受,能够坚持长期治疗,选择副作用少、价廉、长效的药物。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5大类:

第一,利尿剂: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第二,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降压同时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

第三,钙拮抗剂:降压迅速,作用稳定,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已证明钙拮抗剂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其长效制剂副作用少可用于长期治疗。

第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伴有右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患者尤为适宜。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咳嗽,可发生于10%~20%患者中,停药后即可消失。

第五,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性低血压,因此较少作为一线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平稳,适应症与ACEI相似,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

3.3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降至138mmHg,舒张压降至83mmHg,可使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平均舒张压从105mmHg降至83mmHg,每1000病人每年可防止4起严重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在得到良好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使用小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可使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降低36%;因此控制血压是降低高血压死亡率的基础。

3.4注意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血压持久升高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控制血压可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4、总结

全科医疗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为特色的基本服务,非常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全科医疗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宏华.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与血压控制率调查[J].中国药师杂志,2011,25(6):22-26.

第6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039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收治住院患者7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药治疗或服药控制不达标的病人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34~82岁;高血压1级3例,2级10例,3级24例;高血压病程0~40年。血压控制达标的病人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41~82岁;高血压1级1例,2级4例,3级14例;高血压病程0~40年。高血压诊断符合WHO/ISH 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并通过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所有病人均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及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健康对照组22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9~81岁。

方法:各组病人均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由专人操作,使用进口惠普森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12HZ探头,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检测: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大小、数目、回声特征。

统计学处理:X2检验,SPSS11.5。

结 果

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而增加[1],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是否应将血压控制达标与抗血小板及降脂并列于脑血管病的2级预防,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具有预测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且与血压控制是否达标有关,血压控制不达标较血压控制达标易形成斑块。彩色多普勒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动态了解颈动脉硬化程度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对临床预测脑动脉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动脉狭窄程度及确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有重要实用价值[2]。本试验显示长期有效的平稳降压,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从而减少斑块的发生,是预防高血压导致脑梗死的关键,但影响斑块形成的众多内部和外部因素也应引起重视,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解高血压病病人颅外颈动脉病变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a)-131-01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地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1]。为了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水平,笔者于2000年7月~2003年12月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患者972例,其中,男492例,女480例,年龄31~86岁。

1.2 方法

由接诊医生向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并发放书面宣传材料,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和发病诱因,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病情演变和危险因素,促导患者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取正确的就医行为,坚持按时服药、按时复查,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将原始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以备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经过3年多的健康宣传教育,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都有明显提高(P<0.01)。见表1。

2.2 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率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能够自觉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咸食减少,吸烟减少,运动增加,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血压控制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就医方式,使患者的血压由教育前的(153.40±8.48)/(94.21±6.73)mmHg下降为教育后的(132.06±10.34)/(82.58±4.63)mmHg,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明了的慢性病,其并发症多且严重,而要短期内治愈该病几乎不可能[2]。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坚持终生服药,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减缓并发症的发生[3-4]。但是,有相当多的高血压患者因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长期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再加上工作忙、应酬多,烟酒不断、海吃海喝,大腹便便、体重增加,往往导致血压居高不下或忽低忽高,这是十分危险的。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通过细致耐心地向患者宣传相关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调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使患者逐步克服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血压的接诊工作中,积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是必要的,应当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玉玺,谭玉明,赵吉,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因素及健康指导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6):435-436.

[2]林运,左惠娟,冯春荣,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122-125.

[3]侯玉英.陕西省居民高血压患者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4):306-308.

第8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11年7月对东阳市城区东侧城乡结合部东岘社区35岁以上居民开展挨家挨户的基线调查,同时发放控油壶、盐勺、健康教育资料,收集该人群中居民高血压及危险因素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内容:①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病史和行为危险因素等。②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

分类标准:⑴高血压3:血压≥140/90mmH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⑵高血压高危人群: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和(或)舒张压80~89mmHg],同时伴有一项以上危险因素者。⑶一般人群判定标准:血压正常(

统计学处理:将采集的全部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用SPSS13.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以P

结 果

一般情况:调查对象4382名,男2170名,女2212名。年龄35~99岁,平均年龄50.92岁。

高血压患病及人群分类情况:4382名调查对象中,高血压1095例,患病率25.0%。高血压高危人群1554例,发生率35.5%。一般人群1733人(39.5%)。

高血压危险因素发生情况:本次调查的4382名对象中,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1370例(31.3%);高盐饮食1281例(29.2%);身体活动不足1192例(27.2%)。各危险因素在三大人群中的分布,见表1。

讨 论

本次研究发现,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容乐观,但高危人群的比例更令人堪忧。而且高危人群中男55岁,女65岁以下66.0%。如果不重视这些人群的健康干预和血压控制,那高血压患者将成倍增加。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超重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5,6。本社区居民超重肥胖、高盐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发生率较高,而且主要分布在中、青年人群。而身体活动不足、高盐饮食是导致超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开展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方面的引导和干预已迫在眉睫,在高血压防治中显得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3.

2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7.

3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EB/OL](2003—03—10)(2009—09—10).

第9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关键词] 脑梗死;高血压;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131-0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卒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大量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1]。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因而有效控制血压对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价值[2]。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6例的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和核磁共振明确诊断。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3±5.02)岁;收缩压(160.9±9.7)mmHg,舒张压(98.6±14.7)mmHg。

1.2方法

由专业医护人员制定脑梗死合并高血压调查问卷表,交给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3]: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等基本情况,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的了解情况、高血压治疗程度以及是否受过良好的健康教育等。

1.3病情评估标准

运用完善的Rankin量表[4]:0分:没有临床症状;1分:无明显残疾,有症状,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2分:轻度残疾,但无需他人帮助,可自行照顾自己;3分:中度残疾,行走无需协助,部分活动需帮助;4分:严重残疾,日常活动均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5分:重度残疾,二便失禁,一切事宜都需要别人帮助完成;6分:患者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控制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本组12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其中性别、年龄与高血压病的控制情况无关,而文化程度、Rankin评分、有无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密切相关(P < 0.05),结果见表1。

2.2高血压控制情况多因素相关分析

以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为应变量,而以文化程度、病情、健康教育有无为自变量,结果显示,12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P < 0.05),而病情则与其相反。结果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发病较为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较易复发,而复发后可加重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对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影响[5]。二级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了解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进行及时处理对脑卒中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脑卒中高危因素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血压为最重要的高危因素。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脑卒中的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良好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卒中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多不了解导致其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预防意识不足,因而,常导致意外的发生[6]。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高血压是促使脑卒中复发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7],因而,根据脑卒中患者病情,适当地使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的平稳对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几率、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脑卒中患者治疗和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压控制的比例越高;同时,受过良好健康教育辅导和病情轻的患者对血压控制较好,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接受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有着巨大作用。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与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控制密切相关,而病情的变化则与其呈负相关。上述表明,脑卒中且伴随高血压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程度以及其对健康教育的看法与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关联,因而,临床上应加强脑卒中伴有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危险意识,自觉控制血压水平,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惠仪,孙小霞,汤嘉敏,等.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与疾病知识的相关性[J]. 广州医药,2012,43(3):58-61.

[2] 胡容,周志明,翟登月,等.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高血压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167-170.

[3] Mc Alister FA,Majumdar SR,PadwalRS,et al. The preventing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and neurological worseningthrough in-tensive organized case-management(PREVENTION)trial proto-colclinicaltrials[J]. Implement Sci,2010,9(22):3654-3657.

[4] 支英豪,胡万华. 颈动脉狭窄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4):249-25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