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数学教法教案精选(九篇)

数学教法教案

第1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 数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01-01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中小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扮演着一个知识传输者的角色,而学生们的角色则是不停的被灌输。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学生们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也增长了学生们的厌学情绪。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中职院校的学生们看来,学习数学主要是以应用为目的,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却很少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所以,找到一个能够有效的进行教与学的方法,成为了每一个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法则很好的改善了这一现状,弥补了传统中职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了帮助。

1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就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当中的典型事件,对典型事件的描述。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教学的实践,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间,教给学生们如何分析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从而提升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们对数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使得数学教学的叙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一个好的案例,包含着大量的细节和信息,可以将一部分真实的生活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充分,联系更加紧密,是学生和老师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工具。案例三大要素: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在教师教育中,案例使用的目的有三个层次:(1)案例作为例证;(2)案例提供了分析问题、同化的观点和考量行动的机会;(3)案例作为个人教学反思的催化剂,案例还可以被用来进行模拟决策和问题解决,教学案例第三个目的是促进个人教学反思。

2 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以及概括总结。

2.1 案例引入

一般情况下,教师引进的案例可以是自己编写的,也可以是引用别人的。对于自己所编写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侧重对自己编写案例的感受、编写过程中所思考的问题和遇到的趣事进行讲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明白该案例的整个过程,也可以充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对于引用他人的案例,教师们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手段进行案例的讲述。

案例的编写和引入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核心内容,案例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数学教学成果的好与坏。教师在引进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一些与数学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的案例。另外,可以引进一些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他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的案例,这也算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响应。

2.2 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比如: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案例中哪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解决案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以上问题都是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的问题,很多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能还会有其他一些更具代表性的问题出现。一般情况下,案例讨论的过程主要是:开始―― 找出疑难问题―― 提供解决方案―― 讨论如何实施。

2.3 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3 具体例证

3.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我国古代,9是数字之极,代表尊贵之意,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由扇形的石板铺成,最高一层的中心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以象征“九重天”之天数。请问: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

此例以中国古建筑作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进行景物的动态演示,变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为活泼有趣的、重在学生参与的数学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领悟、感受数学“奇景”。经过思考,学生很快明白本题即已知首项、项数、公差均为9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通过选用公式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由此,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和用途,达到调动兴趣、激发求知欲、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3.2 等差数列与单利终值的计算

某企业有一张带息商业汇票,面值一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按单利计算。问题:(1)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2)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数据排成一数列,有什么特点?(3)从以上五个数据的规律,你能知道第n年年末的终值是多少元吗?

通过此例题,让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同时,又掌握《财务管理》中单利终值的计算方法。

4 结语

综上来看,案例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如若和相关专业课程结合,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中存货的管理一节要计算企业的最佳经济批量,涉及数学中的导数知识,因此,要求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补充导数知识,为专业课教学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库;实践动手能力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应用型、技能型的技术人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上机实践和课后练习等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己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显现出不合理性,急需进行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1]。

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在数据库设计部分。通过对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进行剖析,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案例,介绍SQL语言时,以该案例为基础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方法和操作的理解和认识;在介绍数据库设计时,以该案例为基础,进行了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和数据库实施,最终设计出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

2 案例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数据库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同时结合上机实践操作和课后练习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讲的一些知识点。案例教学在数据库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文章还比较少,如钱世杰的《案例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余恒芳的《数据库开发案例教学初探》等,这些文章中只是概要说了一下方法和策略但并不具体,有的虽然有具体的方法和应用方案,但在数据库教学中的案例处理及选取方面并不妥当,同时在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方面也不够详尽。

案例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3]:

(1)案例教学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只要求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教师走,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够。

(2)案例教学比例不尽合理。国内高校案例教学在专业培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远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国外高校在专业培养中案例教学所占比例高达90%,对于40学时的课程,一般只有4学时的理论讲授,36个学时用于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不会案例教学将被淘汰。

(3)案例资源库供应不足,质量不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案例教学的教材非常少,基于案例教学的数据库教材就更少了,许多案例资源都需要教师自行开发。

(4)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偏少,很多教师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项目开发经验,所以还没有达到能够灵活驾驭案例教学的综合能力。

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4,5,6],对教师而言,在案例教学中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好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教师还要布置学生案例,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于学生而言,有效利用案例这一学习方法并不简单,通过案例学习通常需要比单纯听教师讲课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精选案例,运行案例。通过运行案例,给学生以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进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生。

(2)讲解案例。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案例的相关操作、重点难点、相关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改造拓宽案例。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案例后,教师可以对案例进行功能扩展,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去模仿原有案例基本功能设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案例制作及实现。学生根据教师的案例分析,自行制作案例,如果案例教复杂,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协商解决。教师在学生实现过程中要进行巡视,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解决方法,可以适当做些提示,要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如果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问题时,教师就参与学生讨论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5)评价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对实现的案例方案进行评价,既讨论方案的优点,也讨论的缺憾,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案例进行设计并实现,从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 案例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的举例说明

笔者曾长期承担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工作,探索案例教学法与我院的实际紧密相连。我院是一所新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起点高、体制新、有特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综合素质+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建设成为东莞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更好地为地方服务,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院级教学改革课题“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下面通过数据库中案例来说明案例教学的过程:

(1)精选案例

在案例的选编上,应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应用领域,具有实用价值的素材,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此外,还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如果案例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分析、争论,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案例太复杂,超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水平,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笔者在讲解数据库中“Transact-SQL程序设计”章节时,选取了一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统计某课程不同分数段的人数”案例,该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运行该案例,展示效果如图2所示。

(2)讲解案例

对程序进行大致分析,分析运行结果,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后,教师指出要读懂该程序并实现该功能,需要学好以下知识:

① Transact-SQL 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等基础知识。

② 如何定义变量、如何给变量赋值。

③ 程序中注释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④ 选择结构及其控制语句的使用。

⑤ 循环结构及其控制语句的使用。

⑥ 游标的概念和声明方法,以及使用游标进行数据的查询、修改等操作。

教师可以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让学生对以上知识有个总的认识和把握,然后结合案例源代码对以上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选择、循环结构这些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让学生在案例学习当中以及自己在实践操作中慢慢接受和理解。

(3)改造拓宽案例

讲解完案例后,就可以对案例进行扩展,例如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统计某课程的班级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等。引导学生到“联机从书”帮助中查找相关知识。

(4)案例制作及实现

让学生单个或者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实现上述案例,掌握Transact-SQL编程的基本语法知识并实现扩展案例的功能。如果问题较集中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当中。

(5)评价教学

教师从学生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独立地实现案例和扩展案例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最后,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5 结束语

数据库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库课程已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和开发数据库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数据库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精选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快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实现边讲边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良性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在高职院校推广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创新学习意识的形成等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 它的成功与否还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善勤.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9(6).

[2]贾丹.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系统概论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

[3]郑学伟,景秀丽.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电大理工,2010(3).

[4]刘丽,汤海凤.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2).

第3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数据结构;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它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强,数据结构复杂,算法知识抽象,很多知识的讲解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模式难以把问题表述清楚,教学难点不容易突破。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解决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过程中的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舒尔曼(Shulman)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教育学中,人们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1-2]。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针对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结合我院学生实际,贵州师范大学数计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团队的老师们提出了“精选典型案例―设计生动课件―激活课堂教学”的三阶式教学设计观点,在实际运用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到了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实现以教师的“教”为引导达到以学生主动地“学”为目的最终目标[3]。

1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教授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已有十年的历史。对该课程的教学在多年的努力中逐渐走向了成熟,完成了从教学技能型教师到教学研究型教师的转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迫切希望能学好此课程。每当给一个新班级上第一节数据结构与算法课时,总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看着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样子,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工作激情一下子就涌遍全身。但两三周后,同学们的脸上就再也看不到那样的表情了,课堂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困惑、没有学习积极性、盲目无奈的眼神,自我感觉讲得非常成功的课也提不起学生们的兴趣。这种让人担忧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学院出资建立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教师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研究发现,传统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根源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1来自学生“学”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问题,内因是解决问题决定性的因素。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呈急速下降趋势的原因有来自心理的,也有来自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为:1) 觉得算法理论太抽象,逻辑性太强,难理解、难掌握,产生了畏惧感;2) 内容多、概念多,学习中难以把握整体内容,学完后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3) 感觉在课堂上思路跟不上,难以消化;4) 不知道学习算法在实际中有什么用,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5) 不重视上机实验,觉得能读懂算法和书面编写的算法就可以了[4]。

1.2来自教师“教”的问题

1) 教学难度大。目前,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大都由C、C++语言进行描述。首先,学生对C或C++语言中的函数、指针和结构体、类等知识点本身理解就不够,一下子跨度到数据结构,学生难以接受。其次,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数据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算法,并掌握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但是这些基本概念和数据在内存中的表示等知识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建立起概念模型[5]。

2)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由于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导致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能掌握数据结构的实质,知识零散,不具备总结并贯穿所学知识的能力,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不会分析问题,不会将抽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6]。

1.3其他方面的原因

先行课程不扎实。高等数学、程序设计和离散数学等为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先导课程。要想学好数据结构与算法,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先导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其中,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质量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学习的影响最为明显。由于教学条件、非高考科目等原因,大多数学生进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因此,第一次学习程序设计时,对计算机语言的许多约定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不可能得心应手,更谈不上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由于其前导课程掌握不好或没能熟练掌握,导致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困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7]。

另外,教学学时数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许多高校由于教学改革,对包括本课程在内的许多专业课时都进行了压缩。针对涵盖面广、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不得不仅限于知识点的介绍,没办法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三阶式教学设计

针对目前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团队提出了三阶式教学设计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阶式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设计分为“精选典型案例―设计生动课件激活课堂教学”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典型的教学案例;第二阶段:将已确定使用的教学案例设计制作成表现力强、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第三阶段: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适时地进行动态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精选典型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选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选择真实、基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2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也就是说案例中只涉及学生已学过或即将学到的知识;二是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切不可好大喜功,贪全求深[8]。

教学案例既可直接选用传统的典型案例,也可自行编写。例如,在讲解栈的应用时,我们直接选用了迷宫求解典型案例。即:使用顺序存储结构下的栈通过“穷举求解”的方法求迷宫中从入口到出口的一条简单路径[9]。

第4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前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基础、具有较强灵活性并且富有极具创造力的学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掌握知识来说非常重要,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掌握良好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很快地跟着教师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这就说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适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指出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创设的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情境. 创造数学教学情境的关键就在于设置出精彩、有趣的问题,这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源泉.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纽带,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通过创设探索性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数学知识内容,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问题,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大小”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设置情景,小红、小丽、小刚三名同学在小强家里玩,小强的妈妈给他们送过来一个菠萝,小红说公平分,每人■,小刚非常贪吃,要求要分菠萝的■给自己,老实的小丽给小刚切了■,大家开始吃菠萝,可是小刚一直在想,为什么自己的这份菠萝比其他人的少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新课程的学习,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分数的知识.

二、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对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只要扮演好辅助的角色就好,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共同探究去解决数学难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中的奥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数:15、20、28、36,先提问“在这些数中,哪些数能够被2整除,哪些数能够被3整除,哪些数能够被5整除?”引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首先可以先求15和2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先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一直计算到两个商为互质数为止,然后将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得到的就是15和20的最大公约数;将所有的除数与商乘起来所得到的就是15和20的最小公倍数.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对比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且鼓励学生寻找出它们的不同.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导学为主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导学为主.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趣味化的数学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深刻地研究主要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学习的重点,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问题的素材. 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好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准确掌握数学知识,并可以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在实际的实践中领悟数学知识,体验学习数学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一课中,教师准备好教学材料,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先将圆锥体的容器里面装满沙子,然后再导入圆柱体的容器中,比一比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结果: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并且圆锥体的沙子倒入圆柱体中需要倒三次才能倒满,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圆锥体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圆锥的体积 = ■,然后还可以用字母表示:V = ■Sh,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到了正确的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体验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 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充分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且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导学为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培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185.

第5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为此,我们尝试着把传统的“教案”改革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是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让学生如何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一、学案的原则

因为讲教是多边的交流,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数学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而学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其实对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的“点”;即给学生点思路、点数学思想、点错误、点简捷方法。二是学生的“练”,即让学生练归纳、练运算、练思考、练步骤。我听了济南三职专于老师的一节课感触颇多,在整节课中,基本上都是学生当主角,提问题,由其他同学给予解答,老师引导,并给予评判,错在何处,对在何处,会有哪些易错的地方,给学生着重点出来,避免学生以后出现类似的失误。

二、“学案教学法”的内容及操作方法

1.什么是“学案”

所谓“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通常要提前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部分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导,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2.学案的编制及基本结构。根据以上原则,我们的学案大致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明确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部分是自我归纳,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一方面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第三部分是典例选讲,所选例题在难度上稍大些,针对重点、难点或疑点而设,更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发散性,并兼顾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第四部分是课堂练习,结合练习或例题,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解题规律和方法。所选练习题一般较容易,针对知识要点进行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第五部分是提高练习,选取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针对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的学习平台。

3.“学案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第一步:教师编制学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主导性作用,就必须认真把握好教材及考纲,要认真分析考纲,设计学案。要求精选试题,试题既要充分体现本节课知识要点,又要有发散性,即要典型、有代表性,要设置一些学生可能出现障碍的问题。学案的编制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并且要提前印制,于上课前1~2天发放到学生手中。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学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案,了解知识上存在哪些盲点、疑点,进一步自主复习教材,达到对这部分知识的熟悉理解,并尽可能的完成自我归纳和练习。

第三步:教师检查学案。教师通过检查学案,反馈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知识上的疑难问题,学生解题的习惯问题,学生完成学案反应出的心理问题等,教师检查学案要给予鼓励性的评语。

第四步:师生互动教学。这是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教师采用问题法、辨析讨论式方法,发散性思维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在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辨析中,达到对教材重点、难点、疑点的理解。

第五步:归纳总结。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开展互帮互教的过程。使学生在梳理基础知识,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前提下,把握整体,进而提升到能力的培养。

三、学案教学法实施和作用

1.学案的实施

学案教学要求各同课头老师统一进度,在讲每节课之前一起教研、一起研究学生情况,提出对本节学案的建议,同时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应进行怎样的删减或补充?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如何解决?讲完本节课后,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如何补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唱主角,教师是导演和配角,教师是整节课的导演者,主要控制好师生交流的时间、人数和深度。交流要适当,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但要控制好师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控制好课堂的纪律与气氛。

对于学后的巩固与检测,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易错易混之处,及时点拨纠正,以达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2.“学案教学法”的作用

(1)落实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案教学法”改变了 “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教师一张嘴讲到底,学生雾里看花,模糊到底”的状况;也改变了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缺乏独立学习能力,无创新精神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去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去分析自己,诊断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战胜自我。

(3)节省劳动时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学案制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完成学案,自主学习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增强。有了学案作为依据,学生不必重复做这本那本资料,反反复复去做题解题,从而使学生所费的重复劳动大大减少,且能够很快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的收获也大大增多,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由“要我学的东西”到“我要学的东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第6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广告教学;少数民族广告教育

少数民族广告教学是在广告学基础上,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并结合少数民族广告符号特色、文化特色和思维特色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背景的少数民族广告人才。广告学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广告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以开放的思想、创新的思维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实践证明,广告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能动性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法原型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问答式教学”。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主要是倡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启发学生运用课堂讲授过的理论知识,对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思考,在研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特点及教学方面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

案例教学方法其实从20世纪初就开始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医学和法律领域普遍使用。只是在管理的教学方面,到21世纪初才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第一本成文的案例书籍是由Copeland博士在其新任院长WallaceB.Donham的推动下于1921年发表的。Donham院长,原是受过案例方法训练的律师,由于看到在管理教育中使用案例的重要性,于是在全院极力推动使用案例方法。目前,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已遍及美国,也早已波及全球。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近30年的历史,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和推动作用。同样,在少数民族广告教学中也起着积极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成课堂主角,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是被动的旁观者、记录者,而案例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思考者,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播讲者,而是案例研讨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在案例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研讨的,而这样民主、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增加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机会。

笔者认为,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在大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没有,但原有的效率已逐渐削弱。案例教学的课堂安排一般是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在辩论和教师指导中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即从案例推导出理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广告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才能总结出现阶段广告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措施。

3.过程是关键,结论无对错之分。

在案例教学的运行中关键是让学生体会案例分析中如何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其实不一样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即案例分析中很难得出标准答案。在案例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使学生把观点阐述清楚,表达明白,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既明白团队合作的作用又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锻炼自己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尤其是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胆量,敢说敢做,这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敢于挑战的习惯。

二、案例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广告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广告学与其他学科一样由理论、历史和应用三部分组成,并且每一部分都离不开引入案例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历史部分属于理论知识讲授部分,应用部分属于实践技能培养部分。广告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在广告学教学具体课程体系中,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但依据不同课程所侧重的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种运用模式,分别为理论知识讲授部分和实践技能培养部分。下面举例说明:

(一)案例教学法在理论知识讲授部分的运用模式

1.导入式举例。

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案例来引入主题,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认识。例如,在讲授“USP理论”时,可以举“七喜,非可乐”等例子,而在少数民族广告教学中更重视举一些大家熟悉的品牌相关的案例。主要问题是在少数民族广告教学中关于外国著名品牌和我国著名品牌的案例比较多,可是关于本民族的,本土化的品牌和企业经营方便的案例还未经过系统的整理和分类研究。所以,讲授过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分类研究。当地知名大企业相关的案例往往是理论教学中的首选。

2.佐证说明式举例。

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在讲授相对枯燥的关键理论知识点时,穿插引入各种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并加以评析,说明、验证讲课的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和规则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例如,在讲授一些与名人广告效益有关内容时引入少数民族名人做广告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名人广告的应用技巧。在讲授虚假广告时收集少数民族电视广告中的不合理应用广告因素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帮助学生提高广告创作能力。

3.开放式案例分组讨论。

在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收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例如,《广告创意》课可让学生提前收集少数民族广告中创意较成功的案例及创意欠佳的案例做比较分析。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技能培养部分的运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运用模式,可以考虑采用模拟实战项目法。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时量等情况,整体、合理进行安排。在学生入学一段时间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化管理,可以由学生自由搭配或者以教师指定的方式组建学生模拟广告项目小组,规模以5~6人为宜。该小组一经形成,须保持稳定。在商业展示设计课的学习过程中分组让学生以图片或视频形式收集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商业场所的设计样本,结合文化因素进行分类、研究。让学生掌握少数民族商业展示设计中体现民族特色符号的意义、技巧和重要性。市场调查与分析、广告效果研究、市场营销等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分组的方式按主题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接近于实战的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业务能力,形成团队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必须保证案例与授课内容紧密相连

在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案例,而选择时要注意尽量要选典型性案例。因为选择贴切的典型性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也能够为学生在日后应对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角色转变很重要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组织、引导、评论学生的案例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广告理论功底,及时追踪广告业界最新发展动向并从中获取大量广告实战信息的敏锐的眼光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力需要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和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反应和表现将成为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参考因素。为此,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组织与引导,获得学生的认可与配合。具体来说,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来进行: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并预先将案例布置给各小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书本理论提出自己的认识与判断,形成书面提纲;课中参与环节,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当遇到不同意见时,应以恰当方式在恰当时机展开辩论,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课后反思总结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研讨之后,对照书本理论知识,结合其他同学观点和教师的点评,重新阅读思考案例,总结归纳收获与启示。

(四)不能忽略案例的时效性

从当前的教学资源情况来看,有足够的国内和国外的案例资料。不从数量和质量上看,这些资料足以帮助教师完成基本广告知识点的教学任务,但从时效性角度来看,大多数案例资料和案例教材难以满足学生想要了解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广告运行情况的需求。所以,需要查找时间上最近的案例资料,更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这有助于吸引学生更好地关注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案例。和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广告界的发展速度和更新频率更快。为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时刻注意跟踪业界前沿,除个别沿用至今的经典性案例外,尽量选择代表业界动向和创作潮流的最新案例并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增强吸引力。

(五)重视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

网络资源在现代广告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专业网站、专业杂志和专业平台,收录在中国广告作品IAI年鉴、国际戛纳广告节中的国内外获奖作品等,是案例教学中资料收集的主要来源,不管从数量还是从质量的角度来看,都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广告案例教学的运行。作为广告教育者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接触、选择对专业学习更有帮助的网络资源,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和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效地应用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28.

[2]广告人杂志社.实战广告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303.

第7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案例 学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ase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WANG Xiulan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knowledg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has become so boring lively and interesting. Can improve math proficiency, and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develop their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mathematics case; student; method

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选取的案例绝大部分来自专业和生活实际,说服力强。案例教学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引入或穿插专业和实际的生活例子,使得数学知识不再与实际生活脱节,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也能为更加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1.2 提高教师的数学综合素质

首先教师要搜集资料,那些例子可以用来在课堂上作为案例来讲解,对这些资料分析,归纳。然后融入数学教学当中,与数学知识结合,这就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结合的能力,搜集整理后作为引入数学知识的案例,引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以便学生掌握。

1.3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怎样与实际问题结合,积累相关的经验,同时有些案例也是专业课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能让学生更好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专业问题,一举两得。案例教学法,因为针对不同的案例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学生要很好地用数学的思维去理解现实或专业实例,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会仅仅停留在数学的知识层面,这样会打开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数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2.1 极限中的案例教学

比如在讲解数列的极限时,可以使用战国时期庄周所著《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句话“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来引入数列极限的概念,也可以用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引入数列的极限。用这两个例子,可以更形象地向学生讲解极限,帮助他们理解。

2.2 函数连续性案例教学

平时教师在讲解函数的连续性时,都是从抽象的数学函数式加以讨论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太强,不好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概念之前,先介绍人体的高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连续变化,当时间的变化很微小时,人的高度的变化也很微小,或者用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例子,这样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通俗易懂的现实例子结合,不但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习的过程轻松,激发学生的兴趣。

2.3 导数的案例教学

过多强调对各种类型函数的求导运算,学生虽然能够很快算出某个函数的导数,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导数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案例教学法中,讲解完导数概念后,可以对各种变化率案例进行分析,如瞬时速度、边际分析、需求弹性分析等。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导数概念的实质――函数的变化率,学生明确了导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深刻体会了导数广泛的应用空间。

3 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3.1 案例教学法的设计

案例教学法首先是教师对案例的搜集,这些案例可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也可以来自专业课中的具体实例,搜集完之后筛选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设计出通俗易懂的例子,然后与数学知识很好地结合。对设计完的这些案例,教师可以将它们入库,可以作为教学资料经常使用和改进。

3.2 分析讲解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重点是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是否讲解得清楚生动很重要,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分析讲解要清楚生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是为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展开做铺垫,所以案例讲解是否清楚,生动很重要。讲解得清楚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讲解生动、通俗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数学课产生兴趣。二是解题思路要清晰,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最好是在案例讲解时能够把相应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进去,不知不觉中告诉学生数学的解题方法。

3.3 讨论总结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去分析和讨论案例。让他们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作用,教师要很好地把握课堂小组的节奏和方向,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他们能够自己总结问题,从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最后教师对这个过程进行整理、总结。这样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能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4 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案例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在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有时候会有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产生脱节的现象,学生和教师不在一个理解层面,这就要求案例教学法的展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开始就在一个高的水平上,这样学生跟不上节奏,也不能采取包办和满堂灌的形式,这样学生就不会动脑筋,也不会认真听课。最开始使用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慢慢让学生去理解,然后可以放开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最后教师给出总结。这样学生不但能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会爱上数学。

4.2 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过程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案例和相关数学知识的衔接,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一方面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怎样恰当控制教学过程,合理地用案例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两者不能脱节,要有很好的衔接,案例是为这节课做铺垫的,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数学内容。

4.3 案例教学要与多媒体结合

因为案例教学法耗时较多,有时用传统教学去讲解案例时客观条件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展示。所以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结合是很有必要的,在学校硬件设施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具备视频、录音、网页链接等条件,所以将有些案例通过多媒体讲解不仅节约时间,并且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案例的讲解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责任心要求相当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数学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融会贯通;要求教师能够很敏锐地洞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并加工以便教学。

总之,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职数学课堂中,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明快生动的情节中,以此来承担原有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也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通过案例教学法,探索解决一些典型数学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导学生把书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牢固掌握知识点,又能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岑仲迪,郑秋红.“金融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1997(1).

第8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实物中蕴含简单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实物总能给人一种启发,产生联想。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教学的发展,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利用案例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但探索和创新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质疑是思考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基础。所以从以下几方面谈案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大胆放手,利用案例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权利,拥有自主发展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整理与复习、自主练习等形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1利用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知识难度不大,运用知识的迁移就可以解决的内容时,教师只须作点拨,在探索学习中掌握新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到的几何形体,就很容易引起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入新知接着创设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的学习活动,在充分感知这些形体表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实物感知,以及到抽象感知,从而顺利的实现将学生形式化的教学中,体验数学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用平面图形设计的,哪些物体时用立体图形设计的,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应用到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中,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所学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激发学士自主探索的欲望,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1.2自主整理与复习

课程结束后,对每一个小结,每一个单元,组织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新授课后,组织学生复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回忆圆的特征,以及有关圆的个个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出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并画出图形圆,图中标出半径直径,写出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半径与周长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梳理复习,有利于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1.3自主练习

练习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以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智力拓宽知识面的主要方式。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让学生自主练习,只有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六个面的面积,而求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四个面的面积,求火车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是求长方体的容积,求出后自己去练习,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练习题可以由教师设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有坡度的练习题,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设计练习内容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科的特点,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紧扣学习内容,练习要独立完成,掌握技巧,注重练习过程,以及练习结果的准确率,对于一些计算题、简单应用题的练习,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自己设计,在设计练习中内化,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滚筒成长的过程。

2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 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动手操作实践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转一转,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从活动中获取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弃伪存真地辩论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再把剪下来的三个角拼在一起,量出拼起来的角的度数,学生就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利用剪、拼、量等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再如:学习《图形与位置》,可以选取教室,操场,学校的建筑物以及桌子上摆放的东西还有家里床、沙发、茶几等作为学习的背景,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位置,谁在谁的那边,由于学习环境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这样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了数学。再如:上有趣的测量这个内容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石块和一个容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实际测量,方法一:学生汇报,将长方体容器盛入一定量的水,先记录下长方体容器长、宽、水面的高度,将石块放入容器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用第二次的高度减去第一次的高度,得到水面上升的高度,用容器的长乘宽乘水面上升的高度,就得到石块的体积。师问: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的体积,生:因为石块占据了容器的一部分容器,于是水面上升,所以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方法二:将长方体容器盛满水,把它放在一个空的较大的容器内,这时把石块放入盛满水容器中,会有一些水溢出来,把溢出来的水倒入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师:为什么水会溢出来,生:因为石块占据了容器的一部分体积,所以水溢出来,溢出来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因此案例分析教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也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最有效的方式,通过以上案例教学让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自己测量,计算、验证进一步理解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亲自动手操作学会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法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课堂已不再是简单地背教案、跟着老师走,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了解学生的爱好,知识基础、思维能力,预设各种可能性。这样才能使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互相协作,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因为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教师根据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一念之间,灵感产生了,一个好方案瞬间诞生。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第9篇:数学教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Access数据库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20-01

1 Access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 Access数据库技术课程的特点

数据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在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中常常把Access数据库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和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为以后学型数据库系统打下基础。

1.2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课程为中心,重视知识概念的讲解,学生上机时只是对照书本上的题目进行练习。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不喜欢理论知识,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差。同时,由于上机练习是按照书本课后练习进行,没有延续性,学生虽然较容易掌握每一节课的基本知识,但并不清楚分散的课程知识点在整个数据库管理信息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脑中较难建立起“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最终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在实际应用程序开发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Access教学的方法。

2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3 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教学中的应用

3.1 案例的选取

在Access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一个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更好掌握每个章节分散的课程知识点在整个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就会初步建立起“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核心实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选择这样一个系统的原因是学生比较熟练这个系统的业务,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数据库课程内的学习上,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业务分析。

3.2 在Access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开始的初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分析得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包括的基本功能;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要体现出来,比如新来的同学,或者有人退学、被开除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由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等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创设一个让学生所用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也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开发出相关的应用系统,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对于这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要把Access数据库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在这个系统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这个演示案例系统逐一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整个系统的具体组成。并将分解内容与书中的章节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全部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每一次课,演示几个知识点,同时讲授这几个知识点。随着课程的进展,系统逐步开发完成,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全部讲授完成。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上课与上机过程中,紧扣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通过上机练习,自己动手,练习知识点。在练习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当知识点全部练习了,学生管理系统也制作成功了,就要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设计出其他管理系统,如: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等。

可将学生分为若干的项目小组,每组4~6人,推选出一个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客户,召集各小组组长,把需要完成的任务告诉每个组长。组长回去后,由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包括需求分析、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在项目实施中,学生分小组,团结合作从头到尾独立完成,教师不再集中讲授。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单独答疑。综合练习时,可以参考和模仿以前的有些内容,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交换意见。任务完成后,由组长对项目进行演示和汇报。

通过一个案例项目的实施,学生不仅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4 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对教师的要求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案例进行。因此,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广博的案例知识积累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依托。

4.2 对学生的要求

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养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严重影响到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影响其主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项目案例整体掌握一门新的课程,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学是围绕完成案例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以案例的完成情况来评定。例如是否能够对案例进行整体的把握,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新项目的完成等等。

综上所述,在Access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有效降低了数据库编程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秀丽,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煤炭技术,2010,29(4)

[2]周忠荣.数据库原理与应(ACCESS)(第二版)[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乃真.ACCESS数据库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