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一、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初,区政府召开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重点的工作任务,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泰山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后,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区委区政府为民所办实事项目,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实行局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每周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两次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现场观摩调度会议,推动和促进了实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水平有新提高。今年以来,先后投资1830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配套改貌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达到省级示范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已有1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考核被授予“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达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规范的“全省一流”标准。②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受益率和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开展了社区居民健康查体,健康调查和随访服务全面开展。③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社区卫生助理员已经全部经培训后上岗,制定了社区卫生助理员职责,完善了考核评价标准,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④加强了人员培训。举办全区全科医学培训班5期,举办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期,由大医院专家对全区社区卫生人员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⑤ “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大医院进社区”落到实处。组织由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31个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组织41位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坐诊、健康咨询活动3300余人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⑥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建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终端的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召开了全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现场会议。

今年以来,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吴刚、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副处长刘利群、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长包文辉、副厅长仇冰玉、省财政厅副厅长阮凤英、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于淑芳、市长李洪峰、副市长徐恩虎等领导先后到我区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仍保持100%,参合农民为14.3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8.5%,共计报销医药费953.51万元 。

1 2 3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2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2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返回 卫生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事业发展步伐滞后。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医院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医疗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区直和处镇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受限、房屋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个别村、社区没有集体举办的卫生站所,难以担负起公共卫生职责,部分偏远落后农村卫生所房屋破旧、设施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技术、人才、服务和环境条件方面加快改善,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二是社区卫生经费仍显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资金缺乏困扰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都是公益性无经济效益的工作,盈利的空间相对较小。虽然区财政、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方面的给予扶持,但比起实际需要的社区卫生经费投入还有一些差距。

三是卫生人才匮乏。引进人才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惠,真正的人才难以入编和兑现工资,导致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层卫生技术人才引进难,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镇卫生院近几年来,基本没有安排分配本科毕业生。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2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2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返回 卫生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四是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中医药综合开发与应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日愈关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日愈繁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六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多数中小餐饮单位卫生条件差,消毒设施不全,消毒措施不落实。无证经营现象仍然存在。食源性疾患和食物中毒仍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卫生隐患仍然存在,防控工作难度很大。

三、2012年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工程为突破,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抓好卫生民生工程。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确保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三大卫生民生工程任务。

(二)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省级重点联系城市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提升活动”,在社区卫生规划、筹资与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绩效考核、人才吸引、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和创新。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年内新建财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生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30个。实行“中心管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健康教育进社区、慢病防治进社区、妇幼保健进社区、残疾人康复进社区、计划生育指导进社区、信息技术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服务模式。开展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60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率达到95%。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大力开展“专家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及“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年内创建为部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新农合信息微机网络管理,推行统一药品价格制度和单病种限价收费规定,不断提高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覆盖率99.8%。

(四)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二期项目”。抓好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五)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执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在全省、全市率先实行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到处镇、到农村,完善农村卫生监管网络,强化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监督监测实验室装备,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大力促进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

(六)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处镇卫生机构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处镇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处镇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力度,年内进行省庄镇卫生院改扩建,规划新建村卫生所28处。大力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年内五星级卫生所达到15个。继续开展基层药品统一采购供应,集中采购供应达100%。完善镇(处)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七)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和婴幼儿系统保健“三期保健”,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

(八)加强中医和科技兴医工作。认真做好“部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加强治未病中心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进社区活动”。积极筹建泰山区中医预防保健医院,年内开展“全省首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建设项目”。继续推进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和中医“进农村、进社区”战略,大力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机构内涵建设和专科专病建设。加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强力推进全区科技兴医工作,年内创建成“全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九)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创新、争先”型行业活动;树立行业典型,积极开展“人民的好医生”、“十佳医务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以先进典型带动全行业作风的转变;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保持“市级文明机关”称号,行评位居前列。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2012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2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为进一步加快上海市闸北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实施,2005年10月闸北区卫生局组织开展了“闸北区社区诊断报告”工作,这项工作被区卫生局列为重点社区卫生项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闸北区8个街道及1个镇的社区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健康保健与卫生服务、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等4类10项。

1.2调查方法

采用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提供的《上海市闸北区社区诊断工作手册》的要求和方式,使用统一格式的调查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街道、居委会、学校、居民进行定量调查,并结合社区居民定性访谈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由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面访、逐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的质量控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一级质控和区疾病预防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其中5.00%进行复核的二级质量控制。

1.3数据处理

对访谈、讨论等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与整理。调查问卷统一

收回,经数据整理、逻辑核查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自然环境状况

闸北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北部,共辖8个街道、1个镇、20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区域总面积29.18 km2,其中陆地面积为28.76 km2,人口密度24 240人/km2,绿化覆盖率17.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8 m2,环境空气质量为中等污染,四季平均温度18.1℃。

2.2人文环境状况

2005年,区增加值562 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3%,财政收入362 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91%;居民户均住房面积54.37 m2;区内共有普通中学52所,小学35所,幼儿园57所,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工读学校1所;休闲娱乐环境包括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室内游泳馆1个,各种训练房5个,文化馆11座,图书馆11座,电影院4座,茶艺馆1座,革命史料馆1座,评弹团1家。

2.3社区健康状况

2.3.1人口学资料社区常住人口8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7 323人,流动人口约110 645人,总户数257 638户,沪籍户均人口2.75人。社区中男性占50.52%,女性占49.48%,男女之比为1.02∶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76%,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3.41%,老少比为2.84∶1;平均期望寿命80.72 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5‰,老龄化程度明显。2005年共出生3 204人,粗出生率为4.53‰;0~6岁儿童20 669人,占2.92%,育龄妇女占25.06%,残疾患病率为1.67%。各社区人口学特征见表1。表1显示,平均每个社区所辖服务人口为8.84万。

2.3.2流行病学诊断2005年全区共死亡5 716人,粗死亡率为8.08‰。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39.10%)、肿瘤(29.31%)、呼吸系统(9.93%)、损伤和中毒(5.19%)、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4.16%)。婴儿死亡率为2.81‰,新生儿、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1 706人,发病率为241.04/10万,死亡12人,死亡率为1.70/10万。从死因来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40%)已不再是闸北区居民的主要死因。社区8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率为高血压19.68%、糖尿病4.11%、脑卒中1.38%、骨质疏松、骨关节病6.36%、高血脂5.24%、肿瘤1.17%、冠心病2.62%、慢性支气管炎1.90%。病房住院病人疾病前5位为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

2.3.3需求与利用社区居民主要就医需求一部分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专科或三级医院确诊后,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药、治疗、定期复查及接受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等;另一部分为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门诊每医疗费用为128.88元,平均每张处方84.46元,平均每住院病人费用6 044.01元。社区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心理因素30.06%,吸烟19.37%,高脂饮食18.67%,饮酒11.60%,肥胖10.37%,其他9.93%。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居民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94.66%,平均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时间10~15min。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为95.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95.08%。居民医疗费用构成:医疗保险88.98%,自费7.02%,劳保1.76%,其他2.24%。

2.4卫生状况

2.4.1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区内共有公立医院28所,其中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专科医院1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精神病医院2家,口腔医院、妇幼保健所、专科防治医院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全区总床位数4 679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475张,占10.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见表2。

2.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职工总数7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46人(执业医师302人,注册护士219人,共有全科医师109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0.43人、护士0.31人。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11.91%,大专30.02%,中专51.27%,中专以下6.80%。卫生技术人员≤35岁占37.27%,35~45岁占14.37%,45~50岁占20.22%,≥50岁占28.14%;卫生技术人员副高以上职称占1.02%,中级职称占16.87%,初级及以下职称占82.11%。

2.4.3社区卫生服务量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总人次占全区门诊总人次27.02%,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总人次5.84%,年住院人次占全区住院总人次4.66%,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总人次4.7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运行状态见表3、表4。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整体上呈发展势头。区域内近90%居民都享有医疗保险,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尚合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方便性较好,慢性病居民多数选择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及满意率也较高。

区域内>60岁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9.76%,>80岁高龄老人占3.41%。根据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0%或≥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时,这个地区或国家就成为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1]。闸北区8个社区≥60岁老年人口比例均高于10.0%,且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老年人口已达254.6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98%[1]。而闸北区老年人口系数指标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临汾社区≥60岁老人所占比例数(21.28%)位居全区之首,最低的社区也达到17.98%,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上海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3]。因此,有必要结合本社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特点,提出适合老年人口的卫生方案和卫生政策,政府应对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进行规范、支持和政策倾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几种常见慢性病提出几套可行的治疗规范和治疗目录,同时增加站点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数量及领域。

疾病谱显示,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骨关节病、高血脂症、白内障和糖尿病。可见高血压是每个社区位居首位的疾病,它是引起其它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开展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是社区当务之急。必须积极开展控制高血压病的干预活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健全以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平台,居委会为基础的多层次的慢性病防治网络,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工作。在对慢性病人良好管理的同时,影响周围人群,让慢性病防治工作家喻户晓[4]。

从社区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统计结果来看,心理因素占首位,为30.06%,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潜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在目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重视。处于第2位的是吸烟和高脂饮食。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发生除了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外,与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也有一定关系[2]。必须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家庭“三站式”服务,全面深入地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减少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的知、信、行水平[5],尤其是针对性地多开展一些相关专家咨询和讲座活动,以使居民多了解一下心理方面的知识,从而降低由于长期心理压力对身体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损害。

目前闸北区南北卫生资源之间无论在固定资产、业务用房、年业务收入和收支节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还是以药品占主导地位,预防保健经费总数占总收入的7.12%,远远低于医疗及药品(61.35%)等所占的比例,导致达到全区慢性病全人口规范管理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全区平均每位病人出院费用为6 044.01元,平均每一病人门诊均次费为128.88元,平均每张处方值为84.46元。这些数据均要高于2004年上海卫生统计年鉴统计的分别为4 709.95元、125.66元、75.60元的数值。说明,目前闸北区居民的医疗成本仍偏高。我们要立足于利用社区内现有的卫生资源,盘活社区内卫生资源的存量,有针对性地调配,注意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降低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充分利用该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的优势,扎实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学历及职称结构来看,两者的构成不合理,医护人员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尚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全科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上海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水平的要求。调查的数据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学历仍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80%左右;职称结构也以中初级职称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高级职称医护人员,这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的目标还有差距。同时根据每万人3名全科医师的要求,全区共需243名全科医师,而2005年全区全科医师仅为109人。除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外,其余的都紧缺全科医生。上述这些都影响了社区医疗队伍本身的水平。建议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加速培养一支培训到位,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务人员队伍;吸引本地或外地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改变社区医生以中专、大专为主的情况,增加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的比例,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学习,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外部输血和自我造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可信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知名度、美誉度。

4参考文献

[1]龚幼龙,严非.社会医学[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10.

[2]周海城.社区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全科医学,2002,5(6):421-422.

[3]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6.

[4]濮欣,朱丽娟,刘晓明.中山市岐江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5, 8(17):1428-1429.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社区养老;医养结合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孝道的国家, 古语所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将养而亲不待”。年老者晚年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主席在第十二次全国人大闭幕会上也重申了“中国梦”的内涵 ,其中提到要 让人民生活幸福,这幸福就包括了年老者晚年生活的幸福。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也是目前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且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较高。推进“医养结合”对上海应对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上海老龄化现状

来自《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8.6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比上年增加了26.36万人,增长6.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0.0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比上年增加了13.43万人,增长5.2%。此外,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比上年增加了5.10万人,增长3.0%;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5.32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8.2%,占总人口的5.2%;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增长5.3%;但占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总人口比重从增加了0.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上海低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2014年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总量26.36万人。上海快速老龄化的特征持续显现。此外,2014年,本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2.29岁,其中男性80.04岁,女性84.59岁。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82岁以上。100岁及以上老人1631人,其中男性395人,女性1236人;比上年增加了224人,增长15.9%;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从9.8人增加到11.3人,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上海百岁老人增加快速、长寿城市特征突显。根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500万,2020年总数将达到540万人。"十三五"期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平稳增长,平均每年约增长0.82万人,但从中长期变动来看,人口高龄化将不断加深。”

2“医养结合”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在家庭养老以及普通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养老需求的情况下,一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所谓“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所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即需要明析以下三个问题,即医养结合服务的对象是哪些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什么,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有什么。 医养结合服务的对象区别于普通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主要面向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供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服务项目是相比于普通的养老机构增加的服务项目,也是其最重要的服务内容。医养结合的服务人员也需要具有医疗资格的医师和专业护士,护理员。

3社区能承担医养服务的主体机构

目前上海的医养机构,一边是一床难求,一边是门可罗雀,两种现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一床难求的医养机构一般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老年护理院,社区医养机构一般设备完善,大多位于老人或其亲属居住地附近。而门可罗雀的养老机构特点是距离市中心较远,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住前一种医养机构无疑是很方便的,那么后一种医养机构就会给住市中心的居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在住养老期间,老人生病了,后一种医养机构的劣势更高凸显出来了,家属去探望也好,送医也好,各方面成本更大。为了避免一床难求的情况,必须加大对社区医养机构的扶持和投入。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社区开展受限制的主要问题是承担主体机构的条件限制。首先,社区中社会养老机构大多只能满足老人生活需求,在满足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等特殊老人群体的医疗需求方面做得欠缺。受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无法满足医养结合服务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其次,标准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比较完善的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等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但由于其还承担“六位一体”,“家庭医生”等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人员经费的限制,无法提供医养结合所需的人力资源。上海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数一般为几十张,对社区中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老人来说是杯水车薪。那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来提供专业医疗支撑,社区养老机构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的联合主体就是平衡资源最好方式了。

4社区卫生信息化与医养结合

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全市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卫生管理机构已做到互联互通,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系统,诊疗活动数据分析也已经在多个区县部署实施。普陀区已建立了区域心电的诊断中心,正着手建立区域PACS诊断中心和区域临检中心,预计可在2015年内完成。在此背景下,如果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增加一级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组成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

4.1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将社区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专用网络联系起来,并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一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资源共享,来缓解社区医养资源的矛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容纳不下的医养结合服务老人,可以由社区养老机构收纳。社区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只负责采集数据,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将数据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有资质的医师来进行诊断,有疑问的还可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向二三级医院的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治。例如,社区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可以熟练掌握心电采集仪器的操作。他可通过床边的心电采集仪采集在床老人的心电图像并传输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电医师可根据接收的图像进行诊断该老人是否有必要进行干预,如果中心医师有疑问还可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传图像到二三级医院的心电诊断中心,由那里的专家来作出最终的判断。这样的话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资源的紧缺矛盾,也可以降低对社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资质要求,同时减低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电医生来回奔波和采集的工作量,为一些可能的突发状况赢得了时间,更有二三级医院专家进行保驾护航,可谓一举数得。

4.2随着上海市各个区县临检和PACS诊断中心的不断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将大幅减少医养老人往返二三级医院的次数。例如,社区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老人有某些疾病的症状出现,需抽血检验某些指标,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具备检验这些指标的条件。通常情况下,需要将老人送至二三级医院抽血检验,等结果出来后由家属再去检验医院拿取报告,排队交于相关医师诊断。如果实现社区养老机构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那么就可以直接生成检验标本条码,由区域临检中心的物流将标本送至有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当检验结果生成后,由社区医生直接调用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传回社区养老机构。整个过程中医养结合的老人和家属一次也不用跑二三级医院排队等候,大大减轻了老人和家属的负担。

4.3目前通过养老机构提供场地,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由医院提供设备和药品等,并派出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内建立门诊部实现医养结合的例子在全国已有不少。这种方式在模式上比较好地实现了医疗与养护的无缝对接,但是往往这种养老机构都是针对高端人群的小范围项目,而且收取的费用一般都比较高昂,而更多需要医养护理的普通市民则无法惠及。而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后,就使社区养老机构内发生的规范费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保进行结算在路径上得到了保证。使政府在费用政策的操作性大大增强了,也可以惠及更多需要医养护理的普通市民。

4.4建立了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医学编码,可以将不同的疾病编辑制作成电子化的医养临床路径知识库,社区养老机构的系统可自动为医养老人提供最优质的医养方案。还可以实现社区养老机构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直接将医养老人的健康数据直接记录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该老人的健康档案中。使居民健康档案的记录实现从居民出生至居民死亡的全覆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结合社区养老机构结合进行医养结合模式的建立,将给养老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得养老服务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医养结合也是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一件实事。总之,希望上海市能在医养结合这方面在全国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我们期待医养结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12,01.

[2]上海统计年鉴,2014.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一、考核内容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档案、日常信息收集、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疫情报告和监测、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治、重点慢性病筛查、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保健、残疾人康复管理、老年保健共18项。

二、考核方法

(一)专业部门考核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业部门考核实行千分制,由区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样核查等方法进行考核。结核病防治、社区诊断、重点慢性病筛查三个项目单列考核,其余15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综合考核。

(二)相关部门考核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部门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区卫生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织考核。考核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样核查等方法进行。

(三)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

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实行百分制,委托第三方对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老年保健等服务项目进行入户或现场问卷调查。

(四)以上三类考核均单独进行,采取扣分制,不设附加分,各项目指标扣分不超过该项目的总分值。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最终得分为专业部门考核得分、相关部门考核得分和社会满意度评价得分的合计。其中各部分考核得分按照该类考核占总分值的权重比例计算;专业部门考核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40%;相关部门考核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30%;社会满意度评价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30%。

三、考核程序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于每年5月30日前和10月30日前,各进行1次自查自评,自查结果报区卫生局;每年6月、11月底前区卫生局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复核和项目年度考核。

(二)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随机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复评考核。复评总分达到85分以上的认可中心上报考核结果;不足85分的每降低1分,相应降低同等分值。

(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各中心检查的同时,每中心随机抽查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汇总后分别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四)考核与复评结果进行社会公示。

四、资金的核拨办法:

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每半年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采取量化分级(四级),比例核拨的办法进行资金拨付。对于年度考核仍为不合格(第四级)将暂停来年的资金拨付,待复核合格后再予拨付。

五、组织领导

成立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由区卫生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本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质量监控,定期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协调和经费核定工作。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29-02

社区卫生服务首先源自于欧美国家,其为欧美国家的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国民接受医疗保健的公平性和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等【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近年来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因患病率比较高,行动不便等因素影响,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比较高,这就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笔者所在社区700位老年人为样本,调查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卫生部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在本社区随机抽取的本地户口或者居住满一年的外地户口老人共700位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在咨询有关专家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作了调查问卷【2】。调查内容包括(1)老年人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经济收入以及医疗保险等(2)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内容,如就诊环境、医生技能、服务态度、就诊费用、就诊方便性、服务项目、医疗设备、候诊时间、就诊尊重等(3)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评价,对各项目的评价均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在调查过程中,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公正性,调查人员中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陪同,在调查之前,调查人员均进行了统一培训,保证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本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本社区被调查老年人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男性326人,占47.2%,女性365人,占52.8%;平均年龄67.78±3.34岁;其中有配偶的476人,占68.9%,无配偶的215人,占31.1%;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占76.3%;90%以上老年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2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

由表可见:就诊费用的满意度最高,为86.8%,这主要得益于我社区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联合实施。就诊尊重的满意度次之,达到了77.1%,就诊方便性满意度也较高,为74.7%,满意度较低的有医疗设备和就诊费用,分别为43.8%和29.1%。

3 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对就诊尊重、服务态度和方便性的满意度较高,这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本社区老年人认可。但同时,本社区老年人对医生技能、服务项目、医疗设备、就诊费用的满意度则较低,这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存在有卫生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卫生服务站提供的服务有限,配置的医疗设备满足不了需求以及就诊费用偏高等种种问题。

为了使本社区卫生服务能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基于本文的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强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就医环境【3】;(2)大力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这可以通过举办社区医护人员培训班或者进行医疗水平竞赛的方式来实现,同时,相关卫生部门应给予补贴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引进更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4】;(3)拓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可考虑增设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诊疗或机能康复等服务项目,不断完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功能;(4)根据就诊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对老年人采取适当的医疗救助或就医优惠政策,提高本社区老年人对就诊费用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牛田华,孟庆跃,李向云.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05:505-506+513

[2] 姚萱,马翠,张伟.乌鲁木齐市两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01:104-107

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7(a)-0162-04

[Abstract]Since 201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has carried out with serving the region′s 170 million people based on integrative public health service mod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Pudong new area.This paper introduced integrative public health sevice mod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Pudong new area in the aspect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documents making responsibilities clearness,talents cultiv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ffect evaluation,and apply this model to carrying out the services project,training programs,health records.Regional integrative public health sevice mod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for non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funds matching mechanism and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provide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Key words]Integrative medicine;Public health;Mode;Appli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都暴露出很多突出问题,并纷纷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探索,但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其政治、经济、体制、技术等领域存在很多问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进行的并不顺利[1-2]。

多年来,我国着力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存在很多不足[3-4]。

中医药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完整的“预防保健”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传统医学一贯注重“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观,而“治未病”理念尤能体现其核心价值。历代医学先贤的积累、总结,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预防观、辨证观、平衡观、恒动观为指导,以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药物、四时调摄为主要环节的预防保健理论和实践体系[5],至今对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探索中医“治未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居民健康[6]。浦东新区将中医预防保健项目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至2015年底该模式共计服务170余万人次。该模式弥补了西医公共卫生的不足[7],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预防保健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工作目标

实践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机制。

应用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预防保健的需求。

2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2.1组织架构

浦东新区中医预防保健架构于整合西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上。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作为主管部门,在辖区内各个专业站所设置“中医预防保健科”,配备专职中医预防保健管理人员,开展中西医结合预防保健工作规范制定及考核工作;在卫生监督所设置“中医监督科”,负责监督执法;在各医疗机构的防保科配备中西医结合的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指导中医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共同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公共卫生防病体系整合形成“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防病专业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科-各医疗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网底”三级联动组织架构体系[8]。

2.2制定下发相关指导性文件

2012年,下发的《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卫生局、财政局浦东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浦府办[2012]29号),成为中西医结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志性文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被正式纳入浦东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发的《关于在浦东新区进一步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通知》(浦卫中医[2012]8号),扩增了服务内容和范围。

2013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浦东新区2013年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通知》(浦卫中医[2013]10号),修改、优化了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为进一步强化工作质量和服务内涵明确了具体要求。同时,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卫监所、妇幼保健所、眼牙防所、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站所也均下发了相关通知、实施细则、工作规范等文件,从而为开展浦东新区中西医结合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3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由浦东新区中医药发展与科教处牵头,整合浦东新区中医质控中心质控考核资源,明确各个专业站所中医预防保建科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考核2次/年。

各专业站所中医预防保健科制定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条线、工作规范,并下发至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算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量,协助并督导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量。

2.4培养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人才

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首开先河,内涵建设有待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是其关键[9]。浦东新区卫计委首创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并编写了《浦东新区非中医卫生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中医预防保健规范化培训教学讲义》,主要对中医基础理论、体质与养生、中医食疗食养、中医保健适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共90学时的规范培训,培养能中会西、中西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难问题[10-11],对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相应合格证书并备案,允许开展相关业务。

2.5规范运行机制和落实保障

改变模式,转变职能,建立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12]。2012年,浦东新区政府下发《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卫生局、区财政局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从政府层面规范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拨付相应的经费,在财政方面保证模式运行有力。同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与浦东新区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实施中医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各专业站所与业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与互通。

2.6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服务需求、疾病特点、服务成效等相关科学研究

本研究还委托中医药院校和医疗机构对相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的有效性、科学性等开展了科研工作,并进行总结;各专业防病站所和各级医疗机构对区域内不同人区的体质状况、干预效果等进行了观察。这些工作对区域内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健康状况、疾病特点和服务效果进行有益的探索,本研究下一步推进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内涵、科学制定干预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7开展成效评估

为确保相关政策、制度的具体落实,成效评估就成为重中之重[13]。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下,由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牵头,制定并完善了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评估体系,该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和职责。

在实施中,由各专业防病站所、卫生监管机构制定质控评估标准,组织专家共同对分管的部门、单位开展督查和成效评估,其结果与中医药公共卫生经费分配挂钩。

3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应用

3.1服务项目

通过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格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大力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14]。2012年起,我区实现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两个全覆盖”,即辖区内专业防病机构全覆盖和医疗机构全覆盖。浦东新区政府认可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并匹配3万元/万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保驾护航。截止到2015年12月,浦东新区各专业站所协调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5个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2培训项目

完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需求及健康知识,是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关键[15]。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区针对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开展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已培训2392名西医师,其中2000余人合格,这些人员充实到各级卫生机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队伍中,对中西医结合模式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健康档案

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完成了60余万人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档案,逐步成为区域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及跟踪随访的主要信息来源,并成为今后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采集、处理的重要数据库。

3.4工作量

2012年全区中医公共卫生总服务量为28.8万人次,2013年总服务量为34.6万人次,2014年总服务量为43.9万人次,2015年总服务量为72.8万人次,在开展的效果评估中,各服务项目成效显著。

3.5工作总结

每年年中、年终各开展绩效考核一次,进行成绩排名,并向全区卫生系统印发全年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总结通报。近三年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平均分数逐年递增,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居民满意率明显提高。

3.6运行机制

三年来,浦东新区不断开展区域性组织架构、管理职责、服务网络、实施方案、技术规范、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并不断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服务流程、人员培养、成效评估等领域深化研究。通过三年运行,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形成了一套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

3.7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获奖

浦东新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在2015年获得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关于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应用的思考

4.1区域性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形成“新区卫计委-专业防病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科-各医疗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网底”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和服务网络,将中西医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融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在条线管理上与现有公共卫生防病体系整合联动;在工作内容上与目前防病内涵对接补增,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工作人员。

4.2“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模式

以现有公共卫生人员、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为基础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模式,提供了人员保障。由浦东新区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班”,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西医执业人员、全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培训采取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可、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意的形式,对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相应合格证书,在浦东新区范围内予以相应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许可,该模式已被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采纳应用。

4.3经费匹配机制

2012年浦东新区政府颁布了《浦东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将15个项目中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纳入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匹配了中医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万元/万人。这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资金保障。

4.4验证机制

政府部门委托专业中医院校、医疗机构和专业防病站所,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开展了系统的探索,在证实其科学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中医诊断、体质辨识、中医分级干预(精神调摄、养生保健、药膳、茶饮、穴位按摩、拳操)等15项中医预防保健管理和干预方案,并进行推广与应用。

5总结

浦东新区将中医预防保健项目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已初见雏形,形成了组织构架、制定文件、明确职责、人才培养、落实保障、科学研究、成效评估“七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浦东新区居民对于中医预防保健满意度的提高以及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获奖充分说明了此模式的显著成效。然而浦东新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经费匹配机制及验证机制方面有着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吴静,刘远立.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架构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323-325.

[2]许必芳,王悦.中外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的SWOT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9):636-638.

[3]丁磊.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2):459-460.

[4]吴淑金.我国公共卫生的现状及发展举措[J].医学信息,2008,21(5):615-617.

[5]叶进.中医防治学总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9.

[6]孙继红,闰远杰,王玮,等.基于“治未病”理论的痔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医学,2010,16(9):1143-1146.

[7]郁东海,王家瑜,杨慧勤,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3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15.

[8]郁东海,杨燕婷,叶盛,等.浦东新区构建新型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129-134.

[9]郁东海,都乐亦,孙敏,等.实践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165-168.

[10]鲍勇,郭丽君,刘夏,等.社区中医“治未病”人才队伍现况及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7-33.

[11]王旭,陈天明,杨大锁,等.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112-115.

[12]赵丽.浅析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J].北方经贸,2013,(4):118.

[13]王琦.中医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1-4.

[14]赵辉,陈晓玲,刘艳,等.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疗管理质量管理模式及成效评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 22(2):164-168.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根据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

1、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为预防保健中心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保证了基本医疗,降低了成本,方便了群众就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二、明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3、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20**年,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社区预防、保健指标符合要求: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率100%,计划免疫接种率≥9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5%,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5%,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在85%以上,知晓率在90%以上。到2010年,全区形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社区居民比较满意的融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达到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机构设置标准,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保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出行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实行登记管理,提供上门服务,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80%,居民到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60%,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5%。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得到提高。

4、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与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促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心向社区转移。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实行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在充分发挥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促进健康的原则。

三、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

5、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包括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包括为社区居民提供专项服务的康复院、护理院、诊所等。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依托现有基层卫生机构,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其它基层医疗卫生、医疗康复机构为补充,以上级卫生机构为指导,与上级医疗机构实行双向转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使各项基本卫生服务逐步得到有机融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6、科学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可由基层医院(卫生院)或其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过大的,可下设适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

二、三级医院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健康教育所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加强统一协调,发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作用,从而逐步建立健全结构适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有效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全科医师。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着重承担社区公共卫生职能,同时提供基本医疗,应重点予以建设,并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心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1500平方米,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要配备能开展“六位一体”综合所必须的医疗、保健、通讯、信息、宣教等基本设备和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保健等以及社区医疗。其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

8、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以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为目的。根据居民需求,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和康复“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并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家庭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居民需求,积极开展家庭巡诊、出诊及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服务。开展与医疗保健相关的各种延伸,探索合同式家庭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9、加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制定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重点选拔一批年富力强、专业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参加省、市部门的转型培训,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岗位。引进一批全科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大学毕业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结构。要把人员队伍建设作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久、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

10、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并纳入每年卫生经费预算,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施配备、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补助,补助经费应随着社会经济和财力的增长而增长。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其提供基本预防保健和医疗等服务,政府逐步实现购买服务方式给予全成本补偿。

11、发展计划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这一健康促进工程列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项目,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12、财政部门应按辖区人口人均8元标准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不含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力争到20**年达到人均15元标准。

1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参保职工在社区就医。做好辖区内符合定点准入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应低于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费用的自付比例。

14、物价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政策。对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放开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价格,收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放开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加强价格管理,规范价格行为。

15、民政部门要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把支持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创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的考核内容,要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

16、人事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合理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资总额,要支持和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帮助引进全科医学人才,建立全科医疗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制度。

17、建设行政部门在社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协调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凡街道要求配套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居委会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不得收取房租。在城市新建或扩建以及旧城改造居民小区时,须按规划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18、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将计划生育服务与生殖保健工作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一并落实。

19、区税务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向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五、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0、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审批、业务指导以及服务监管等工作,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实行准入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规章、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监管。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新晨

2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取信于民。

22、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要从严管理,依法处罚违反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人员。

23、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管理,实行价格公示制度、规范价格行为。

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

24、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各部门、各街道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把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本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健康状况 社区卫生服务

1 概述

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多,预计在未来25年中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4%[1]。研究表明,约77.5%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也高于全体人群,两周门诊利用率为74%,年住院率为8.2%,医疗费用是青壮年的3倍,平均医疗费用占其总收入的43.7%,占总医疗费用的1/3。人口老龄化不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医疗压力,而且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将有更多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有调查表明,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率为50%[2]。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我国城市卫生体系的基础,其目的是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求,拥有综合、连续、经济、方便、可及性高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3],应该作为承担老年医疗保健主要责任的单位。

2 陕西省老年人口健康现状

根据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陕西省1900年65岁以上人口169万,占总人口的5.1%;2000年65岁以上人口214万,占总人口的5.9%,2009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9%,详见表一。

2.1 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 陕西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最差的是疼痛/不适方面,有24.5%的老年人认为有中度及以上疼痛;其次是行动方面,有20.2%的老年人行动有中度及以上困难;老年人自评健康平均得分为69.9分。详见表二。

2.2 老年人口两周患病情况 陕西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25.2%,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为24.9%和25.5%,农村老年人口两周患病率比城市高0.6%。与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比,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明显升高,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口两周患病率分别比2003年增加了3.3%和7.3%。详见图一。

上述数据表明未来陕西省将有大量的老龄人口,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完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应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

3 陕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概况

国家卫生统计年鉴表明,截止2010年陕西省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个,其中无床位设置的有104个,1-9张有12个,10张以上的有14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3个,无床位的有202个,1-9张有52个,10张以上的有49个。截止2010年陕西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共有69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98人,执业(助理)医师2401人。详见表三。

上述数据表明,目前陕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和人员配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的需求的。针对目前老年人口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状况,当地政府部门应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区基本服务,积极的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功能,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早作准备,落实老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芬,黄惟清.社区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社,2001:179.

[2]王保真,董军,李小华,等.发展城市老年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02,10:15-16.

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个人总结范文

一、工作背景

(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意义

在全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确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要求和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需要,更是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和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工作目标实现度的一次检验。

通过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了解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状况,掌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以及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推进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三方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居民健康、构建和谐社区,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利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市建城区面积约209.1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玉山镇范围,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68.9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35万人。截止底,已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面积17685.77平方米,有病房床位40张,观察床位157张,输液椅525张。有工作人员396人,其中卫技人员337人,卫技人员占比85.1%,卫技人员中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56名,初级职称207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门急诊93.57万人次,住院3959床日,实现收入7832.7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2518.22万元,业务收入5314.54万元,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4104.06万元,药品收入占比77.22%。

二、过程方法

本次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市财政局负责,市卫生局协助开展,于9—11月间完成,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工作布置阶段

1、9月中旬,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绩效评价工作会议,接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综合评价表》和《绩效评价基础表》的填报、评价软件应用及计算机网上数据填报操作技术培训。

2、成立由市财政局、卫生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人员、相关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人员组成的工作班子,讨论确定玉山、兵希和蓬朗3家社区中心为本次绩效评价对象。

3、10月上旬,召开三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会议布置任务,并开展绩效评价业务培训。

(二)基础数据表填报、复核和汇总阶段

1、10月25日前,三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基础数据采集系统》要求,按时完成评价基础数据填报,经计算机校验后上报市财政和卫生部门。

2、10月31日前,市财政和卫生部门按《基础数据采集系统》要求,负责完成本级有关基础数据表的填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基础数据的接收、审核汇总,经计算机校验后上报省财政厅。

3、11月上旬,市财政局和卫生部门按时完成“居民与职工两个满意率”问卷调查工作。

(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评价和提交报告阶段

11月底前,完成自评价工作,市财政和卫生部门在完成全市数据填报、核查、审核、汇总及问卷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省财政厅提供的全省统一评价标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自评价,出具自评价报告。

三、基本结论

随着我市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持续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增强,社区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市、镇两级财政加大了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设备配置、药品补贴、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极大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水平,有效降低了医疗卫生总费用,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市卫生局有效整合城市医疗资源,将市一院、市中医院、市二院等单位社区门诊部统一划归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较少的人员和设备,完成了较大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三是社区工作效益明显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开展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六位一体”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益明显提升。

四、主要成效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一是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原则上按照服务人口8名/万的比例配置。二是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补助经费。从起,根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人员数,实行每人每年1.5万元的财政补助,由各区镇财政 预算安排,以后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三是建立基本建设和基本设备专项资金。市、区镇两级财政部门根据新、改扩建机构建设计划,将社区基本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原则上基本建设和基本设备资金由市、区镇、村按4:4:2比例负担,经济薄弱村由市、区镇两级财政各50%比例负担。四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养经费政府补助机制。对应聘至社区工作的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实施定向脱产培训,培训期间每年每人补贴3万元。对籍全科医学生,每年每人补贴1万元。对公立医院下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按职称实行经费补助政策,补助标准平均每人每年约1.5万元。五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惠民政策。起,市级财政按城镇职工与居民医保参保实际人员数实行人均20元标准,对社区常用药品实施补贴。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政府补贴,为人均23元。

(二)规范建设标准,推进机构建设。一是完善设置规划。我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到,全市将规划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6家。原则上城市建成区建制街道(约3~5万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增设1家,在服务半径大、人口较多、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适当设置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每5万人左右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每3000—5000人左右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二是统一建设标准。根据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试行)》以及《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加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功能、基本设施、基本设备、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等规范化建设。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社区站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社区中心基本设备配置标准为300万元,社区站基本设备配备为10万元。三是推进机构建设。按照三年时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要求,,我市实施新改扩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家,实施设备标准化配置中心3家,社区站27家。市镇两级财政直接投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设备配置资金约1685万元。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我市重点建立和完善了“五个一批”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提升一批。一方面组织在职社区医生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已完成社区医师、护士、乡村医生全科规范化培训214人次。另一方面,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共有33名乡村医生参加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二是引进一批。我市加大了社区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实用型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37名。三是培养一批。我市积极组织参加全科规范化培训工作,已选派8名本科毕业生参加位于苏州市立医院和市一院的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期三年的培训。四是资助一批。从今年开始,我市将每年定向资助一批籍的全科医学生,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今年已与31名全科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签约,每年将资助学费1万元。五是下派一批。全面推行城市医生下基层社区工作制度,今年已有15名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到城市社区工作。同时,对下派人员实行补助。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惠民程度。一是实施社区常用药品政府补贴制度。7月1日起,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全面实施居民常用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补贴对象为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补贴的药品目录为847个品规,社区基本药物价格在国家规定的现行价格的基础上平均下浮19%。二是推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对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妇女卫生保健、儿童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管理、卫生应急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等8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行政府补贴。三是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定点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单位,今年6月,我市结合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的实施,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单位。

(五)强化功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顺利完成老年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为切实加强健康体检工作的组织管理,确保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任务的全面完成,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我市于四月份就部署了相关工作,60岁以上老年居民已建立健康档案38605份,建档率88.47%。二是切实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城市社区掌握并管理高血压患者7981人,糖尿病1164人,其它慢性病879人,孕产妇系统管理3845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人数20932人,全年预防接种807932人次。三是全面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标准,明确各单位健康教育职能,制订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规范。以农村卫生现代化建设、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卫生城镇和健康镇村建设等为载体 ,切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全面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五、存在问题

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建成区机构规划建设难度较大。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由于种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较少。到底要完成9个社区中心和46个社区站的规划建设,基本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二是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任务艰巨。我市提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乡村医生占比降到20%以下。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存在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虽然我市己经采取了很多促进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但是离我们提出的到具有国家法定执业资质人员比例达8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队伍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三是社区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进程亟待加快。虽然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由全面普及信息化建设,实行刷卡看病,但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离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化建设进程亟待加快。

六、相关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列为市政府年度实事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规划建设的中华园、蓬朗、长江、城中、城南、江浦、枫景苑等7家中心和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施新改扩建及设备标准化配置任务。在加快社区机构建设的同时,完成省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建设。要继续做好引进、提升、资助、下派、培养“五个一批”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我市社区人才队伍结构,继续做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及定向培养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做好籍全科医学生资助培养工作,继续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各项经费政策,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行列。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要以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减半等惠民政策为抓手,切实提高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要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社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要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全科团队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主动服务和连续服务的优势,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在社区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制度上,要开展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运行的分析研究,结合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目录要求,调整社区药品政府补贴的药品目录品规,保证社区药品供应。在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购买制度上,我市将修订并印发《市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评细则,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评估管理,规范市、镇两级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