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社会扶贫工作精选(九篇)

社会扶贫工作

第1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__年,在市扶贫办的领导下,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共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政策引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的方针,努力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各级帮扶部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__万元,为50多个贫困村实施街道硬化、水利、电力、技术培训等项目近100个,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一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__县关于开展社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各级定点包扶部门对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同时,分别组织召开省、市社会帮扶工作对接会,加深各扶贫单位与贫困村的联系沟通,认真搞好对接工作,促进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措施得力。1、根据省、市扶贫办的有关社会扶贫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帮扶力量,加强对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进,同时结合“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培训转移”项目,采取捆绑式项目实施扶贫,做大做强帮扶项目;2、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对包村部门能否完成承诺事项进行跟踪督查;3、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县委政府把各单位各部门帮扶工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的一项依据,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效果差的单位和领导予以通报批评。

二、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直方面:今年以来,中、省、市直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成效明显。国家安全部自__年帮扶__县以来,主要领导多次到__调研指导工作。特别是去年5月3日,国家安全部部长亲临__检查指导工作。__年投入__万元为11个贫困村实施街道硬化、改水引水、农村电力改造、蔬菜大棚种植等帮扶项目;同时,继续协调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及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为我县积极争取引淀入盐、朔黄铁路、__国道绕城段等重点项目。

省直方面:省国税局、省发改委等7个省直帮扶单位对口帮扶我县__个贫困村,纷纷深入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去年以来,省国税局、省发改委、__供电公司等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共计__万元为所帮扶的贫困村实施修路、引水等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市直方面:32个市直帮扶单位已投入帮扶资金__万元,为帮扶的__个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其中:市扶贫办投入帮扶资金2万元为小营乡后陈村修路,__银行投入帮扶资金15万元为庆云镇黑牛王村修路,市人社局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为小庄乡赵庄村修路,其他省、市直对口帮扶单位纷纷根据自身实际,为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县直方面:我县积极开展县直单位对口帮扶工作,安排123个单位对口帮扶全县123个贫困村。截至目前,已投入帮扶资金__万元为10个贫困村实施修路、引水等帮扶项目。其中,县财政局、民政局、市管办、县医院以及__天元钢管有限公司等单位纷纷投入帮扶资金实施了扶贫项目。县委宣传部协调资金10万元为所帮扶的贫困村实施了修路项目,取得显著成绩。

__年,在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下,县扶贫办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着力抓好扶贫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__年上级下达我县扶贫培训资金60万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27万元,实用技术培训资金28万元,扶贫干部培训6万元。现将一年来扶贫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为扶贫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思想保证

我县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工作统揽全局,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开展全县的各项工作。同时,将扶贫培训工作作为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县扶贫办适时研究扶贫培训工作,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强化措施,明确了“以贯彻扶贫开发规划为主线、以劳动技能、实用技术和政策理论为重点,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为顺利开展扶贫培训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思想保证。

二、坚持“两并重”扩大培训规模,注重实际培训效果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和提高扶贫开发队伍素质并重,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并重”的原则,针对广大贫困群众思想意识落后、信息闭塞、科技素质和基本技能低下等问题,我们先后采取办班、讲座、指导等多种手段,注重实际培训效果。__年,共举办养殖技术、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人员34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广大贫困群众依靠科技实现脱贫致富的能力。依托市培训基地和县职教中心,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培训贫困劳动力200人。组织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及贫困村干部参加的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100人次。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扶贫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多形式,广角度,使扶贫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实用技术培训方面,采取集中办班、印发明白纸、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外出参观等方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乡一计,一村一策。在集中办好培训班的同时,为贫困群众印发农、畜、林知识明白纸8000份;进村入户进行实地指导13次,受指导群众达20__余人;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分别带领12个村的120余名群众参观学习养牛、养猪、养羊、大棚蔬菜种植和食用菌种植技术。在内容上,紧密联系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因村施教,有的放矢,先后培训了小麦、玉米、枣树、棉花种植技术,秸秆青贮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牛、羊、猪、鸡养殖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了扶贫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培训了贫困群众的艰苦创业精神。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上,涉及的主要专业有电焊、数控机床、车工、电工、计算机、美容美发等。

在劳动技能培训方面,一是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劳动技能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并由基地负责安排到外地就业;二是结合我县管件、体育器材等产业较发达的实际,由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实行定单培训,并由基地安排学员到本县的企业就业。

四、__年扶贫培训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丰富培训内容,配合产业扶贫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贫困群众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农业科技素质。

第2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一、 浙江对口帮扶情况

一是深入开展互访联系。今年以来,浙江省协作办、科技厅、绍兴市、上虞市、诸暨市等对口帮扶单位4批70人次到青川实地考察对口帮扶和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落实帮扶项目,检查帮扶项目实施情况。我县也积极开展互访联系工作,全年到浙江衔接对口帮扶工作2批9人次。

二是积极申报争取对口帮扶项目资金。按照省、市、县及浙江帮扶方的要求,我办安排专人负责编制了2009年度对口帮扶项目投资计划,并报送市、省对口办转报浙江对口帮扶部门、单位。申报的帮扶项目有:向上虞市、诸暨市申报对口帮扶青溪镇阴平村、三锅乡民兴村、蒿溪回族乡地坪村、乐安寺乡寨子村等4个扶贫新村,帮扶资金240万元;向浙江物产集团申报帮扶乔庄幼儿园添置课桌椅等设施设备项目、帮扶资金30万元;向浙江省科技厅申报帮扶乌天麻现代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开发和香菇胶囊菌种新技术运用与推广项目,帮扶资金370万元。目前所申报的项目资金正在争取落实之中。

三是扎实抓好浙川扶贫新村项目实施。今年,浙江绍兴诸暨和上虞两市帮扶我县实施扶贫新村4个,分别是青溪镇阴平村、三锅乡民兴村、蒿溪回族乡地坪村、乐安寺乡寨子村。目前结合地震灾后重建,主要抓了项目规划、实施方案制定、启动实施等工作。4个扶贫新村项目计划总投资1325万元,其中浙江帮扶240万元,配套及自筹1085万元。一是抓产业项目实施,阴平村建200亩农业观光园,民兴村发展袋料香菇120万袋,地坪村建设茶叶扦插示范园400亩、发展生猪养殖小区大户30户,寨子村建设茶叶示范园400亩、管护新茶园300亩、改造老茶园600亩、培训茶农997户。二是抓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阴平村维修渠堰2000米,地坪村建设茶叶产业园区公路1000米、建人畜饮水工程2处,寨子村维修渠堰4000米。三是抓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实施,阴平村农房立面改造139户。

二、 省级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情况

一年来,通过我办加强衔接、联系,电子科大和川航集团积极到我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全年共派出考察人数22人次,其中厅级4人次、处级5人次、处级以下13人次,共落实帮扶项目3个,投入帮扶资金(含以物折资)48.5万元。

电子科大今年重点抓了对青川职高的帮扶。一是帮助师资培训。2009年8月—9月,为青川职高免费培训省级电子商务专业师资1人,2009年8月—10月,为青川职高免费培训部级电子专业师资1人,共免培训费2万元。二是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帮助改善教学条件。2009年8月12日,电子科大国有资产与实验管理处处长兰中文、人事处副处长罗东一行赴青川向青川职高捐赠了80台套旧电脑等价值4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并在青川职高举行了捐赠仪式。2009年10月15日,电子科大再次向青川职高捐赠了旧长安普通客车一辆,价值5万元。这些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了青川职高教学硬件设施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上计算机课程、汽修专业课程实践难、上机难的突出矛盾。

川航集团今年突出抓了大院回族乡小学的帮扶。2009年5月8日,川航集团纪委书记李明带领集团团委、宣传等部门负责人及青年员工代表一行19人到大院回族乡小学看望慰问该校师生,向该校师生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T恤和0.3万元的纪念品。当天还参观考察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三、市、县级机关部门定点帮扶情况

2009年,市、县级机关部门主要抓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帮乡镇、扶贫新村帮扶、“宝电”库区移民村帮扶、少数民族村帮扶等工作,各联系领导和帮扶部门责任人深入到帮扶乡镇、村调查研究,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抓好项目落实,为帮扶乡镇、村提供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帮扶乡镇、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据统计,今年市、县两级123个单位(市级70个、县级53个)共下派蹲点干部 52名(市级20名、县级32名)定点帮扶我县地震受灾乡镇、扶贫村、移民村、民族村,市、县两级各帮扶乡镇36个、市级帮村70个、县级帮村 53个,共无偿帮扶投入609.54万元(市级365.4万元、县级244.14万元),其中,资金227.2万元(市级154.7万元、县级72.5万元)、物资折款836.74万元(市级 520.1万元、县级316.64万元),引进资金1357.6657万元(市级608万元、县级749.6657万元),共开展技术培训12646人次(市级7648人次、县级4998人次)。

四、非官方社会扶贫情况

今年,香港乐施会积极参与我县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投资86.8598万元帮扶黄坪乡群丰村、瓦砾乡庙子村建设村通公路8公里,其中群丰村5公里、庙子村3公里,项目已于7月关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为两个村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今年我县遭受了“7.16”特大洪灾,香港乐施会得知青川灾情惨重,积极为青川受灾群众献爱心,8月为石坝乡受灾困难群众捐赠大米100吨、清油12吨,价值56.8万元。

五、扶贫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况

第3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

2015年,到云南和贵州省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机制的重大创新,即通过精确瞄准贫困人口,切实地实现直接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同时,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二)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理论依据

第一,社会排斥理论。社会排斥理论创始于1974年,是随着法国学者 Lenoir ,相关著作的发表,才逐渐被学界重视和推广的。他认为“当今正是‘垂直社会’向‘水平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的‘金字塔式’结构被打破,社会成了一个平面,原先处于底层的人群被分散到这一平面上多个中心的边缘地带,弱势群体面对的不再是赤裸裸的压迫,而更多的是被中心人群的忽视”。因此,社工专业在参与我国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对扶贫对象的心理关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是满足人们的需要,以减少贫困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到的冷漠和忽视。同时,还应该增强贫困人群的社会参与度,让贫困人群以主人公的态度加入到反贫困的事业中。

第二,三重失灵理论。三重失灵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非政府机构研究专家萨拉蒙教授提出的。作为社会治理新机构的非政府组织,出现的目的是协调政府部门单一管理社会的局限,而不是要代替政府来承担其所应该发挥的功能。总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配合、协调工作,而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三重失灵理论为社会工作参与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以社会工作理论和价值为指导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具备承担实施社会扶贫政策的能力和优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与政府通力合作,在公民和政府的互动之中,起着缓和和润滑的作用,减少官民之间的直接冲突。

二、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一)农村地区缺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工作,即是缓和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工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但是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工作还处于不完善,甚至空缺的状况,很多农民甚至不知道社会工作是为何物,更谈不上寻找社工机构来帮助解决困难,而农村地区社工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发展缺乏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了解西方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美国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一般会在政府担任相关的职务,或者会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这种方法把专业知识高效地在农村付诸实践。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还处于一个被忽视的现状,制度不健全,资金不到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相对稀缺等一些现实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限制社会工作人员利用专业优势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因此,如何使社会工作参与到农村反贫困工作中,服务农村发展,还需要政府、社会及广大农村群众的共同努力。

(二)贫困农户的思想观念影响扶贫工作

大多贫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都比较偏低,思想观念也较为落后,甚至有一些贫困者仍存在过去的等、靠、要落后观念,懒惰,不愿意劳动,对于到手的扶贫资金不是有效利用,反而拿去吃、喝、玩、乐,更有甚者还用来打麻将输掉。还有一部分贫困农民为了得到扶贫资源,不愿意自主脱贫,占用贫困名额,也是对扶贫资源的一种浪费。但由于政府下放到村里的扶贫资金很有限,所以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了解致贫原因及贫困农民的不同需求,做到扶贫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同时,扶贫工作还应坚持扶勤不扶懒,对于因为懒惰和不务正业而陷入贫困的农户,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是给钱或实物,而是首先要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错误认识。

三、创新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近年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发达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社工机构配合当地的政府部门,共同解决本地面临的实际社会问题,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民享受社工机构专业服务的渠道没有打开,尤其在边远的农村,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社工为何物。他们处理困难的形式,还是像从前一样,求助于亲戚、邻居或政府,这就给基层行政组织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导致其运作不畅。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反贫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国际经验,因为反贫困不只是经济问题,其中贫困者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对贫弱群体的社会服务、社会支持和心理抚慰更是社会工作的长项。因此,可以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社会工作队伍,通过对村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等进行社会工作培训,建设适合本地情况的社会工作队伍。发挥社会工作者特有的专业优势,利用当地社会资源、组织相关活动、提供社会服务来改变困难群体、脆弱群体被边缘化的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对扶贫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参与和监督,保证扶贫工作的效率和公平公正。

(二)建立扶贫对象的增能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贫困人口总是处于一种比较劣势的地位。因此,社会工作在参与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贫困人群的自身发展。首先,是心理辅导方面。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干预,是社会工作常用的治疗手段,社会心理模式认为,心理因素的变强能够增强人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这个体系要从培养贫困人群脱离困难的决心做起,注重扶贫中的情感投入,增加人文关怀,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建立增能体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增强贫困人群克服贫困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其次,是社会支持系统和自然支持系统的和谐方面。这两个系统的完整性,一方面可以减少面对风险的承受压力;另一方面增加贫困人群摆脱困境的能力。在这个培训体系里,社会工作及其工作人员,通过鼓励、引导贫困人群参与社会活动,参加本地区的事业管理,扩大其交际圈,拓展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去寻求更大范围的支持资源。

(三)注重扶贫治理机制创新,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精准帮扶

首先,建立完善的政策宣传体系。社会工作发挥其专业特性和优势,将社会工作思想植入扶贫政策的宣传中,把扶贫政策注重人的发展理念传播给社会大众,激发民众主动了解政策的积极性,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工作。

其次,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监督体系。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到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当中,这样这个体系就行成了政策监督的整体力量,其中包含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受助人群共同监督社会工作机构,对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的操作。同时,对结对帮扶实施动态监管,及时更新帮扶资源信息记录。这样在多方力量的监督下,可以促使社工作在农村精准扶贫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提高精准扶贫的时效性。

(四)整合扶贫资源,强化发展扶持政策衔接

充分利用社会工作提供和配置资源的优势。社会工作可以调解农村扶贫资源的社会分配,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社会工作能把资源分配到困难人群、弱势群体等最需要的目标群体手中,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参与、社会机构的成立就可以为贫困人群建立一个获取社会资源的平台,为政府和社会,贫困农村和城市之间建立了沟通和互动的有效渠道。

在精准扶贫阶段,健全扶贫资源整合与配置平台,积极争取各种配套资源,做好与贫困人口身份具有连带关系的资金资源、政策资源、行政资源的优化组配,用尽可能完善、翔实的信息来弥补扶贫资源供需分离与分配不当的负面效应。努力形成扶持政策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使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资源合力,发挥扶贫资源汇聚效应与协同效应,促进贫困人口安稳致富。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消除贫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政府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扶贫开发工作,并且不断探索、创新贫困治理机制。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定点扶贫―精准扶贫,步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成效大大提升,并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扶贫开发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解决难度大。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摘掉贫困帽子,我国政府就要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扶真贫、真扶贫”的扶贫理念,齐心协力,打一场扶贫攻坚长期战。

第4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近年来,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速,国际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治理舞台上重要的行为主体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境外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我国迅速涌现,并在赈灾、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和扶助贫困等诸多公益领域对中国提供援助。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6月至少有6000家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作用上,境外公益性社会组织都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作为世界贫困人口第二的发展中国家,扶贫减贫工作一直是地方治理的重要方面,但一直以来我国的贫困问题都不容乐观。一方面,返贫人口抵消扶贫成果,使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趋缓;另一方面,扶贫成本增加,脱贫速度减慢,使贫困群体与一般群体的社会差距拉大,其弱势地位更加突出。我国于2001 年发表了《中国 NGO 反贫困北京宣言》,首次肯定非政府组织在解决我国贫困问题上的作用,发出“引导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扶贫”的呼声。目前,除了我国本土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组织在我国的贫困开发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为改善我国部分地区贫困落后的状态以及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境外在华社会组织扶贫工作的成效

在扶贫领域,至2006年,有50余个境外社会组织从不同角度参与了中国的贫困救助工作,有近30个组织用于中国扶贫的无偿资金达到年均2亿多美元。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有世界宣明会、爱德华基金会、香港乐施会、福特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国际行动救助等。

(一)成功案例展示

1.国际小母牛――授人以渔,礼品传递

国际小母牛组织,1942年成立,由其创始人丹?威斯特提出的理念“赠人牛奶,不如助人养牛”而得名,是一个全球性的从事扶贫和乡村发展的非营利机构,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为数不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从1985年至2010年6月底,小母牛中国项目先后在中国16个省市区的116个县实施项目126个,有75724个贫困农户通过“小母牛”脱贫或致富。

小母牛中国项目是“一个参与性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机构”,其运作模式主要有独立援助、项目合作和对象互助三种。国际小母牛组织最初是以礼品传递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救助,即“小母牛”以最直接的方式向贫困人群独立地提供牛羊等牲畜类的物质援助,再由这些农户把牲畜成熟后所产的幼仔以礼品的形式赠送给其他贫困农户。独立援助的扶贫模式不仅投入小收益大,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且,“礼品传递”作为小母牛项目的最大特色,体现并扩散着自力更生和互助脱贫的价值理念,增强了扶贫减贫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小母牛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和本土社会组织在资金供给、项目运作、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上积极交流与合作。在新合作项目的前期准备中,“小母牛”会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对合作方进行能力培训,并通过培训促进沟通,使双方的信任关系成熟化。此外,脱贫的参与性还体现在其对象互助的扶贫方式中。互助组一般由15-25户农户组成,在小母牛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过识别共同的价值观、接受个人领导力培训、村级调查、项目规划等程序,实现组内成员的互助和组间互助,提高了救助的效率和质量。

2.香港乐施会――权利为本,助人自助

香港乐施会于1976年由一群关注贫困问题的志愿者成立,1988年注册成为独立的扶贫、发展和救援机构。从1991年至2005年,乐施会在我国27个省市开展赈灾与扶贫发展工作,资金总额投入近3亿元人民币,受益群体主要是边远山区的贫困农户、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等。

香港乐施会的中国扶贫项目主要采取赋权模式,即乐施会不仅仅把贫困人口的基本权利直接赋予他们,而且通过一套相对完善的实现机制来保障这些权力的获得,更加强调基本权利的可实现性。以乐施会在云南禄劝修建医务室的扶贫项目为例,工作人员通过组织村民讨论和表决来确定医务室该建在哪儿、怎么建、建了谁来管、怎么管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如果有分歧就进行多次辩论或以投票方式解决。之后,村民投票选出医务室项目建设小组,其职责为组织村民出工出劳以及进行相关的监督工作。在医务室建成后,乐施会工作人员通过组织村民召开会议来制定管理制度、选举管理经营者,并确定一系列的服务规章。在我国的扶贫开发中,香港乐施会积极实施参与式的扶贫项目以及“以权为本”的扶贫策略,以求建立一种把尽可能多的人动员起来的制度环境,用一种机制和一种精神来维系其救助工程的运行。

3.世界宣明会――儿童为本,区域扶贫

世界宣明会最初由美国人卜皮尔为援助朝鲜战争的孤儿而创立;如今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宣明会以儿童援助为主、社区发展为辅,支持着近100个国家的四千五百多个活动项目。1982年,世界宣明会参与青海水灾救援工作,并由此逐渐扎根中国。2011年度,宣明会在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资助儿童85300个,建设“儿童为本区域发展”项目38个,总项目累计支出达2624亿元(世界宣明会?中国 2012年度年报)。

世界宣明会采用以“代表童”为纽带的扶贫模式,在海外资助人与代表童之间建立一对一的联络关系,并将筹集的善款用于整个社区的综合发展项目。宣明会对于对接式扶贫的操作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创新理念,即只有所在社区的状况有了综合的改善,贫困儿童的状况才能有质的变化。以永胜项目来说,在1997年至2006年的十年里,宣明会在4个试点挑选了数名2-12岁的贫困儿童,并以此为桥梁,为永胜引进资金3000余万元人民币,除了针对儿童开展爱心计划、学校及教学设施配备、营养餐、儿童紧急医疗、疫苗接种等项目外,更多的资金用于文教、医疗、农村基建、生态保护与建设、妇女发展和弱势人群关顾等综合扶贫项目,在救助资金的筹集上实现了可持续性。

(二)扶贫模式优势

1.对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补充

在地方扶贫减贫的实践中,境外社会组织逐渐成为新的社会治理因子,与当地政府形成分工性和互补性的合作。一方面,境外社会组织承担了政府无法承担的社会职责:政府职能主要在于提供宏观的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而境外社会组织则主要提供微观的面向社区或面向贫困群体及个人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组织承担了政府没有承担的社会职责,如落实扶贫对象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以及增强扶贫工程的持续性等。

从扶贫对象的主体性来看,政府往往把扶贫工作当做政绩来完成,把贫困者当做脱贫的工具而并非主体,经常性地不经过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就将扶贫工程强加给贫困者,使其处于一种被动境地。表面上看,贫困者只是没有参与政策制定,但本质上,这种低参与度使扶贫工程远离贫困者的实际需求,贫困者的低理解度和低回应度增加了脱贫的难度。相比之下,境外社会组织的加入缓解了这种不良现象。以重视权利落实的香港乐施会为典型代表,众多境外社会组织强调自身的“协调者”角色,拒绝把贫困人群作为消极或被动的受助者,而是把他们作为发展的主体,相信他们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愿望,并且把扶贫工程看做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其自我发展愿望的载体和手段。

从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来看,“等、靠、要”的思维模式是政府进行扶贫减贫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贫困者消极脱贫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敢行动。贫困虽然表现为一种经济条件,但由于长期掌握极其有限的资源,贫困者出于对现状的无奈,不敢冒着风险,通过动用眼前的生活资源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特定的受助文化。二是不能行动。根据贫困者的经验,贫困程度越严重,自我脱贫能力越低,政府的扶贫力度就会越大,在他们没有能力通过自我发展来获取资源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更多的扶贫资源,消极脱贫便成为了较优选择。在实践中,境外社会组织的介入,不仅为贫困者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资源,使其“能够行动”;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互帮互助和自力更生的价值理念,让其“敢于行动”。由此贫困者不仅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在社区精神的影响下,在境外社会组织的支持下,不会再感到自己在孤军奋战,增强了贫困者自我脱贫的动力。另外,受境外社会组织新型扶贫模式的引导,贫困者在精神上先一步脱贫:以国际小母牛组织为典型代表,“礼品传递”和“对象互助”都使贫困者在自助的同时感受着助人的满足感,使其得到了原本应有的尊严,提高了贫困者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从更深层次上减少了返贫的概率。

从扶贫工程的持续性来看,在我国,审核官员的政绩通常只考察官员在任时各项目的兴建,而忽略掉项目的后期运营效果,这导致扶贫工程也存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问题,长期效果远不能比即时效果。另外,扶贫过程中政府往往只注重输血而忽视造血,治标不治本,很难使扶贫工程可持续发展。境外社会组织则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两点缺陷。首先,大多数社会组织在贫困地的存在和开发是长期性的,客观上为扶贫工程的长期运作提供了保证。其次,境外社会组织在造血方面作用突出:不论是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文化氛围的搭建,还是制度环境的营造和本土组织的培育,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扶贫工程的可持续性。

2.对本土社会组织扶贫工作的带动

在参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境外社会组织中,很多组织在运营方面具有世界水准,针对我国本土社会组织在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境外在华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工作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由于我国曾发生多起挪用善款等负面事件,民众已逐渐失去对部分社会组织的信任。本土社会组织在资金使用方面屡遭质疑,常态性的筹款工作也长期无法有效开展。相比而言,境外在华社会组织则大多采用更灵活的筹款方式和更谨慎的用款程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世界宣明会为例,宣明会将“一对一”和“多对多”两种扶贫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善款在筹集和使用方面达到最优状态。“一对一”,即捐助人和代表童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代表童知道有个远方的捐助人在关心他的学习生活情况,而捐助人也能够将自己的捐赠行为与一个孩子的成长相关联。这种模式将扶贫行为具体化,满足了捐助人的成就感,有效推动了宣明会捐款数量的持续性增长。“多对多”是指捐助人不是唯一的帮助者,宣明会的各资助办、中国办和众多基层项目成员都是扶贫减贫的帮助者,同时,代表童也不是唯一的收益人,其所在区域的非代表童及社区的其他成员都是潜在的受益者。宣明会这种以“一对一”为核心的捐助人与受益人的互动和以“多对多”为主的资金使用方式使筹款与效用均趋于最大化,此外,资助人与资助办之间,资助办与国家办之间,国家办与区域办、项目点之间形成机构内部的多重监控,将资金走向时时置于监督之下。这种“哑铃式”的资金管理模式对本土社会组织的筹资用资工作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项目管理方面,我国本土社会组织大多缺少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一定意义上导致了项目管理在严谨性和透明度上的不足。境外社会组织在这方面有较大优势。例如,香港乐施会的项目管理流程一般为:确定需求及目标群体项目建议书评审预算复核批核物资的派发监管探访受助区以确保受助者获发救援物资项目审计项目关闭,其严谨性使每一笔钱都能够得到合理妥善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用。此外,三重审核的管理构架以及出版刊物和大众传媒的宣传机制都使其项目运营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开放性,确保了项目基金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境外在华社会组织扶贫工作的挑战

尽管境外在华社会组织凭借其先进的思维模式和运营模式,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反贫困开发工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其海外性的标签也同样为其带来异样的目光和生存的挑战。

(一)积极作用受限

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活动时最头疼的问题有政府法律政策的限制、人力资源的匮乏、文化交流的沟通障碍、无法满足服务群体的需求以及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等等,其中,法律政策的限制比重最高,占38.3%,前三项占到近80%的比重。

就法律政策而言,我国有关境外在华社会组织的立法较为零散,内容缺失严重。使这些组织不得不在模糊的框架里开展救助活动,对触犯边界的畏惧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开展救助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另外,境外在华社会组织与中国政治环境较低的融合度使其在招募项目执行人员和进行项目运营沟通等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

(二)消极作用偶发

境外在华社会组织不仅是在我国开展救助工作的非政府组织,同时也是国际政治环境中的重要成员。一方面,历史上存在西方国家利用社会组织进行对外渗透和对外扩张的先例,如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等,虽然各个国家存在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诱因,但西方社会组织无疑起了推波助澜和核心领导作用。另一方面,个别境外在华社会组织也实施过破坏我国主权的不法行为。事实上,被西方称为“喇嘛革命”的“314事件”,其幕后的资金支持者就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等社会组织。

境外社会组织可能会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得不使中国政府对入境的各个社会组织普遍持警惕的态度,在政策上和实践中更倾向于以保守的态度对待这些组织的救助活动,客观上给那些真正致力于援助我国贫困地区的境外社会组织设立了障碍。

四、境外在华社会组织扶贫工作的前路

(一)积极作用最大化

对于境外在华社会组织来说,努力寻找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合作点,尽量与地方的治理规则和人际文化相磨合,可以有效提高扶贫项目的本土适应性,增强组织的生存发展能力。对于我国政府来说,除了借鉴境外在华社会组织的扶贫经验外,建立境外在华社会组织的管理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境外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运行制度和监督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境外社会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类似地,本土社会组织不仅需要借鉴境外组织的扶贫开发模式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治理地方贫困的能力;更加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发挥自身在国际环境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发展成为能与国际大型非政府组织竞争的成熟机构。

第5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一、帮扶村、户基本情况

(一)勐腊镇曼旦村委会是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委会。距离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16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属于半山区。全村辖5个村小组,我校挂钩负责的五个村子曼旦、曼朗、下南蚌、南蚌、南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现已脱贫77户,无新增户和返贫户。曼旦村:总户数90户,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2016年4月已全部脱贫,无返贫户。曼朗村:总户数66户,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2016年4月已全部脱贫,无返贫户。下南蚌村:总户数36户,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我校挂钩帮扶20户,已脱贫15户,未脱贫5户。南浪村:总户数80户,建档立卡45户,我校挂钩37户,现已脱贫35户,未脱贫2户。南蚌村:总户数74户,建档立卡36户,我校挂钩27户,现已脱贫19户,未脱贫8户,截止现在我校挂钩勐腊镇曼旦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已经脱贫77户,未脱贫15户,主要居住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主要收入靠橡胶、粮食、砂仁、蔬菜种植和捡拾野生菌等方式。

(二)勐伴镇勐伴村委会城子五组。属于2014年双推进挂钩村小组,该村距离镇政府1公里,距县城39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属于坝区。党校结对挂钩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户,典型傣族村寨,村民主要收入靠橡胶、粮食、蔬菜种植和外出务工等方式,2018年三月已调整由勐伴镇政府统筹安排结对帮扶。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2016年开展工作情况

1.职业技能培训呈现新特点。为筑牢基层服务发展的“基石”,大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知识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引领经济发展的本领,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发展能力建设。目前,我校职业培训学校已经形成了由农业、科技、文化、卫生为一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结合新一轮脱贫攻坚的精神要求,围绕“新农村,新经济,新服务”的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抓好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县就业中心的支持下共举办农村农民初级割胶工和家禽养殖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累计60天,192人获得了国家初级割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为曼旦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奠定了基础。

2.结合自身职能特点为帮扶村办实事。为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和行业特色,紧紧围绕“教育扶贫、技术扶贫和整合社会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帮扶。一是分期对村干部及村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二是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结合实际特点我校积极与养蜂协会联系争取到了216个蜂桶,并于2016年3月18日提供给贫困户价值34560元。三是开展“暖冬”扶困行动,上门送温暖活动。为巩固并扩大帮扶成果,我校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扶贫济困活动,组织县委党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心系农民,所有的帮扶责任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于2016年给每户贫困户送去一床被子和一桶食用油,共计被子33床,食用油33桶,价值5940元,水泥4吨、价值2000元,还给帮扶户送去电视机一台。四是根据扶贫实施方案,经常性开展入户了解家庭变化及发展情况,帮助解决一些紧急性和突发性问题和困难。2016年,根据贫困户需求,资助勐伴镇城子村五组贫困大学生一名,金额为2000元,顺利完成了孩子的大学梦。并通过实地详细调查,根据村民的需求,资助了一批体育器材,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二)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1.基础设施帮扶。2017年曼旦村委会南浪村小组得到了县政协的大力支持,提供水泥120吨,价值60000元;琉璃瓦10000片,价值28000元;县委党校协调勐腊佳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南蚌、下南蚌建造水中桥所需涵管18根,价值23000元。

2.产业帮扶。为曼旦村委会南浪村小组砂仁苗3000株,价值3000元。

3.捐赠帮扶。2017年县政协、县委党校、市场监督管理局挂包帮单位个人共对曼旦村委会挂钩户生活用品帮扶(大米、食用油、水果、衣物等方面)共计价值19400元。

(三)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1.基础设施帮扶。2018年县委党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支持扶贫工作,得到县政协支持的50000元,加固修缮了南浪村小组公房;得到上海松江区支持100000元,建造南蚌村生产道路水中桥,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的办公和生产条件。

2.捐赠帮扶。2018年挂包单位个人共对曼旦村委会挂钩户生活用品帮扶(大米、食用油、水果、衣物等方面)共计价值4000余元;个人资助水泥:8吨,价值5000余元;个人慰问金:3000余元。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近三年来,党校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扶贫攻坚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现在我校共挂钩勐腊镇曼旦、曼朗、下南蚌、南蚌、南浪5个自然村,建档立卡户:92户,未脱贫户:15户;目前人均基本都挂到5—6户,最多的7户,因人少挂户过多,致使脱贫攻坚中单位及个人在物力、财力、精力、时间等的投入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扶贫成效。

(二)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个别贫困户不仅物质贫穷,而且思想更贫穷,没有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动力,有的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不思进取,处处等待观望,部分村小组陷入了“福利陷阱”,盖好新房同时要求提供足够的家庭设备,否则就不入住不签字索要无度,脱贫愿望不强烈,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偏弱,后续发展动力不足。5个村小组中,除曼旦、曼朗两个寨子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外,南蚌、下南蚌、南浪三个村寨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产业发展单一,导致村经济基础薄弱,造血能力不足,集体经济增长点匮乏,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带动贫困户长效脱贫能力不强。

(四)单位资金困难,无法筹集和投入更多资金来帮扶。由于党校不同其它行业部门,仅有的办公经费也很难维持党校各项正常开支,在单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难以给贫困户更多产业及经济上的支持,只能由帮扶责任人自发的给予适当的帮助。

(五)人居环境改善及文明卫生意识有待提升。自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来党校都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经常性深入到挂钩村及贫困户家里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相关政策宣传、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还存在垃圾乱到、乱丢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后期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校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对村委会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党校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大对曼旦村委会党总支及5个村党支部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学促做,以做践学,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大力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工作。下一步党校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继续激发内生动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宣讲活动,持续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加强村寨文明建设、抵制陈规陋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家庭观、消费观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彻底摒弃“慵懒散”和“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让贫困群众树立自强的意识,切实增强自主发展意识、脱贫致富意识,告别贫穷落后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三)提升人居环境,强化卫生意识的提升。人居环境提升是落实国家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党校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脱贫攻坚百日行动暨冬季冲刺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要求,按照时间节点抓好所挂村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场改变传统陋习的革命,重点加大对村民落后思想观念教育的转变,充分发挥村小组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村规民约制度及各村小组保洁员的作用,积极动员村民推进“扫地种树”两项工程,加强改进各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切实改掉不好的生活起居和卫生习惯,真正让农村美起来、亮起来。

(四)提高脱贫攻坚的宣传广度深度。充分发挥党校理论政策宣传优势,从村委会到村小组再到挂钩户,采取集体和一对一的讲解宣传方式,继续加大对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并通过粘贴各类扶贫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制作广告牌匾、广播电视等方式在各村寨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同时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励志脱贫户案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局面。

第6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一、工作情况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指导

按照《水利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2020年水利扶贫专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各乡镇项目村组织实施,区水利局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助编制实施方案和工程预算,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指导。全区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44处,其中新建及整治渠道14.39km,整治山坪塘63座,整治石河堰25节,整治囤水田12口,新建蓄水池35口。

(二)安全饮水工程指导

一是按照《水利建设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各乡镇组织实施,建设各类安全饮水工程1137处,其中新建机井83口,明井整治1051口,新(改)建小集中3处。二是开展了农村安全饮水认定达标复核,针对复核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标准及措施、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制。各乡镇根据问题清单,采取打井76处(含水质检测36户)、明井整治50处、水质检测43处等措施,有效解决群众用水问题。三是向群众发放安全饮水明白卡76571份,其中贫困户5494份,进一步宣传安全饮水达标四项标准和问题反馈渠道。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一线,精准规划。领导带队,组织技术人员与各乡镇水利人员一道,深入一线充分了解各贫困村水利现状和近期水利建设需求,指导其科学编制《实施方案》,重点向贫困村覆盖和倾斜,不搞原来“一刀切”模式,项目规模上由大而少向小而全转变,管理上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扶贫攻坚的刀刃上,不断提升水利对全区经济发展和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支撑作用。

(二)精准到户,检测到位。以“区级水质检测中心+水厂+班组”的三级水质监测体系,技术人员、乡镇工作人员会同专业检测人员,对供水工程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定期检测,积极为分散供水工程提供检测服务,对于脱贫村村民自用水井抽检5-10%进行水质检测,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以确保村民水质安全。

(三)加强宣传,改变陋习。针对部分贫困户未养成科学卫生的饮水习惯,由于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比如不及时清洗蓄水池、安装净水器用户长期不清洗滤芯导致水质二次污染等情况。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开展水质检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饮水、科学饮水知识的宣传,指导群众正确的用水方式。

三、下一步打算

(一)结合农业产业与水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实一批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

第7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关键词:教育扶贫;教育短板;扶教育之贫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才能确保人口质量明显提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尽管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教育依然很落后,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所以教育扶贫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惠民工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

一、发展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是巨大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评估报告中提出:初等文化层次的人,劳动生产率能提高43%;高等文化层次的人,劳动生产率能提高 300%。若从生产方式考量,手工业者人均产值一般是1000元,传统工业生产者人均产值为1万元,而高科技的产业工人的人均产值则达到10万元。教育使人们开阔眼界,学到知识和技能,从而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教育扶贫就是从这一思路出发,给人输入文化的因子,进行智力开发,最大限度地输出财富,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二、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教育经费投入较少、且分配不合理等现象。我国不仅政府对教育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一些贫困家庭也存在教育资金匮乏问题,这些家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较高,不能将过多的收入用于投资教育,导致孩子教育投入不足。这样长期下去,贫困家庭孩子教育始终不到位,恶性循环下去,容易造成贫困代际传播。

2.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热”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是被城市和农村双边缘化的群体,处于城市底层难以融入城市主流,又对农业生产不熟悉。这些80后、90后农民工进城务工,孩子留在农村,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有些留守儿童的心理上和性格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对学习造成一定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一直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3.贫困地区教学水平不高,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存在学科教师短缺、平均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编制外教师居多,管理松散等问题,教学方式存在教育方式老套,主张应试教育等问题。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条件差等问题使得贫困地区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另外,城乡之间严重的教育失衡现象已经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根据有关专家统计,近年来,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尽管有对贫困地区学子进行专项招生这样的扶持政策,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现代社会下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教育差距明显拉大的现实,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家庭有条件请家教上辅导班,获得体制外的特殊辅助。若不在根源上减少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则容易造成贫困代际传递,也不利于社会安定。

4.职业学校教育未能发挥最大潜力

职业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思想观念落后,认为与其读这种职业高中或者职业院校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积累经验;二是职教管理不完善,同一地区多校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从而影响了规模化、节约化进程,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下降;三是企业与学校对接不好,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使得企业对合作办学缺乏热情。

三、对策和建议

1.教育经费多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加强制度设计

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优化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管理,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行双休制后要着力解决寄宿制学生回家不方便问题。

应当进一步加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和专项计划等实施力度,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通过提高贫困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人才,形成造血机制,而不是一味输血。

2.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城乡教育差距日益拉大。为了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我们应当尽快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装备设置标准统一等有利于公平的举措,对于学生人数低于一定限度的学校进行合并,整合教育资源,进行集约化和高效化管理。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生力军,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关注市场需求来改变教学模式的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相关政策合理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4.针对贫困家庭“因材施教”式教育扶贫

孩子是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对于可以考入本科类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来说,读本科大学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于不能顺利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来说,可以鼓励让孩子们进入专业的职业院校继续深造,通过学习一门技术来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对于残疾致贫的贫困户可以通过进行特殊教育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缺乏教育资金的贫困家庭,政府应当施以援助,让所有愿意学习的孩子都有学上。对于贫困户通过家访、群众反映等进行确认,防止找关系和送人情等暗箱操作。

5.积极对贫困地区农民进行培训

农民在中国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弱势群体,解决好农民问题一直是党执政的重要任务。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农民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当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推广因地制宜的新的农林牧业良种和种植养殖技术时,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技术扶贫致富。

6.加强政府与致力于教育扶贫的相关社会公益组织合作

有些社会组织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有些社会人士愿意用自己的资金成立助学基金会,政府应当加强与这些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与联系,共同助力我国的教育扶贫事业。

四、结论

教育是民生之基,对国家长期的繁荣富强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致力于教育扶贫,开启扶智之门,先扶好教育之贫,再依靠教育来扶贫。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事业,积极向教育现代化迈进既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竞争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第8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一、进展情况

xx局设有xx镇xx村和xx乡xx村2个驻村工作联系点,其中:

xx镇xx村辖区共有1162户,46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未脱贫3户。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应参尽参,就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家庭主要劳动力实现了培训全覆盖。

恰特喀勒乡琼坎尔孜村辖区共有710户,27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5户925人,未脱贫3户9人,低保贫困户90户170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应参尽参,就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家庭主要劳动力实现了培训全覆盖。

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帮扶成效

2019年,在xx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指导下,xx局作为后盾单位鼎力支持,“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齐心协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中,xx镇xx村取得以下成效:

1、在了解到xx村一组村道两旁没有路灯,村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时,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后盾单位积极协调,筹资5万元,安装了20盏路灯解决了该条道路亮化难题。

2、3月27日,在得知xx镇xx村贫困户xx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无钱医治的消息后,xx局作为后盾单位,立即召开全局干部动员大会,动员大家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全局各族干部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参与到“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中,共筹集善款11100元,帮助贫困户及其家庭渡过难关,树立了党和政府情系于民的良好形象。

3、组织贫困妇女就业能力提升项目总结会,会中主要对近期组织的打馕技术培训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表彰。贫困户纷纷表示,打馕技术的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打馕技术,也增加了就业能力,可以足不出户就赚到钱。他们将扎实掌握诸多打馕技巧和方法,实现早日脱贫。

4、5月7日,在后盾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xx市丽美服装厂、xxxx公司xx分厂两个卫星工厂组建完成,举行揭牌仪式。这两个卫星工厂主要从事纺织和缝纫,目前共安置就业107人,其中结业学员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5人,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力度,达到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目标,为xx村脱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xx乡xxx村取得以下成效:

1、1月17日,为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生活困难,改善穿衣条件,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后盾单位干部职工自发收集干净整洁的旧衣,联合xx村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送冬衣献爱心活动,为贫困村民送来了“爱心”冬衣。

2、多次走访慰问贫困户,为其家庭送去米、面、油、煤等生活必需品,累计折合人民币1万余元,对缺少劳动力的贫困家庭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后盾单位一起开展帮扶,帮助村民葡萄开墩、葡萄地拔草、葡萄修剪、施肥帮助挖大芸等,累计帮扶60余户次。

3、发挥后盾单位与贫困户结对认亲作用,开展思想帮扶、物质帮扶、就业帮扶等,提高困难群众思想觉悟,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上半年共有200余名干部走入困难家庭嘘寒问暖,累计帮扶折合人民币13万余元。

三、存在的问题

  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虽然两个驻村工作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产业发展同质化,效益不高。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二是党的惠民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宣传。干部对脱贫方面的相关政策宣传还不到位,有些贫困户对自己享受相关扶贫方面的政策还不够清楚。三是对扶贫鸡、扶贫羊、扶贫鸽子等扶贫政策实施后,贫困户对此扶贫政策理解不够,无长远计划,疏于管理从而导致扶贫鸡、扶贫羊、扶贫鸽子等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没有达到真正的脱贫目的。四是帮扶贫困户收入仍然较低,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家中有突发事件发生,仍会导致快速返贫。

四、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是持续抓好脱贫攻坚,确保实现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后盾单位继续全力支持,驻村工作队积极与村两委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补齐短板,完善脱贫计划和方案,拿出实办法、硬举措,无条件的贯彻落实好各项任务,确保实现脱贫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二是强化后盾作用,助推工作推进。作为后盾单位,xx局将继续严格落实“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要求,实现派出单位和包联村责任“捆绑制”,为驻村工作提供机制保障,切实做好工作队后盾作用,让队员没有后顾之忧,为工作队开展“访惠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9篇:社会扶贫工作范文

“战鼓擂动,四川仍有380万贫困老乡,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我省仍然是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脱贫攻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不落下一个地区、不落下一个民族、不落下一个人。扶贫济困,我们责无旁贷;全面小康,我们携手前行!”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到来之际,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号召全社会一起参与四川“扶贫日”系列活动,扶贫济困,奉献爱心。

10月17日当天上午,省扶贫移民局举行扶贫日自愿捐赠活动,平日里就在扶贫战线上奔波的工作人员纷纷解囊。而在各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类似的自愿捐赠活动也在扶贫日前后密集展开。

专业、行业、社会的“三驾马车”中,社会扶贫曾是“短板”,但近年来,从定点扶贫到东西扶贫协作,从军队、武警部队扶贫到企业、社会各界伸援手,从政府顶层设计到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四川省社会扶贫亮点纷呈,日益成为脱贫攻坚重要突破口。

“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2015年扶贫日期间,全省公募活动共募集资金8.8亿元,其中非定向捐赠资金除用于扶贫光明行动外,省扶贫移民局与省教育厅还联合实施了“2016年贫困孤儿爱心行动”,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实现扶贫日公募善款的精准投放,让社会大爱落地落实。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事业正在吸收各方面资源,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个人正在加入扶贫事业。我国从顶层设计上,为社会扶贫工作做好了制度安排。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聚焦六项机制创新,社会扶贫便是其一。2014年5月,国扶办等15部委下发《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绘就社会扶贫改革蓝图。

四川在全国先行一步,2014年3月率先出台剑指扶贫六项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为社会扶贫框定方向;9月,15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在政府助贫“唱主角”外,创新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汇聚,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2015年7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必须统筹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10月,我省下发《四川省社会扶贫专项方案》,对社会扶贫资源、各类扶贫主体进行一次超常整合,成为未来5年社会扶贫的操作手册。今年初,我省又在《四川省社会扶贫专项方案》的基础上派生出《社会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推出12项社会扶贫专项行动,进一步做深做细。

面对贫困量大、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的现实困难,四川全面动员,加速构建专业、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格局。

扶贫日活动常态化开展

今年扶贫日,评选和表彰了“四川十大扶贫爱心组织”和第二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以褒奖爱心善举,引导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向贫困地区汇聚。

“扶贫好人”的接力棒传到了更多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奉献的人手中。“我们要精心打造四川社会扶贫的公益品牌,大力支持扶贫好人、扶贫爱心组织的评选活动,进一步建设好爱心扶贫网,让一个个榜样、标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扶贫行动中来。”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说。

“扶贫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是扶贫日系列活动在今年实现全年化、常态化开展。”省扶贫移民局副巡视员张海鹏表示。

9月30日,870名来自全省多地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成都机电工程学院参加了四川百工技师工程教育扶贫计划受助学生开学典礼,之后他们将在这里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百工技师工程是我省在全国首创的精准智力扶贫项目,主要针对四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在校职校生,为其提供全免费优质职业技术教育,培育专业技师、工匠能手,并负责推荐就业岗位或提供创业发展机会,阻隔贫困代际传递。

此外,我省有更多的创新尝试。5月19日,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与优步成都签署合作协议,优步乘客每坐一单车,优步便捐出5元钱,募集资金将定向捐赠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患病儿童以及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患病儿童。项目共实施20天,筹集到善款10万元左右。“通过这种方式,让精准扶贫与公益变得更易参与,同时将精准扶贫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理事付玉忠曾表示。

社会扶贫不仅是“捐款捐物”

今年以来,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老龙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缘聚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带动园区内的干沟村和红光村等2个贫困村,发展柑桔2000亩,370户贫困户脱贫有了保障。而这之前,园区每年都会捐款捐物帮扶村里贫困家庭,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并不好。

转变扶贫方式方法的,不止老龙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年来,四川省多元化社会力量扶贫,正呈现出新的走势――尽量避免单一捐款捐物的救济式扶贫,注重通过产业培育、基金化运作进行精准扶贫,在村民增收这一根本问题上狠下功夫。

社会扶贫,关键在于搭建制度平台,健全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2015年6月,四川省出台《关于深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通过完善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机制建设,就是旨在激励更多的单位和有识之士参与扶贫开发。

多元化社会扶贫不仅仅是传统的“捐款捐物”,而更应该在“精准”上下功夫。《四川省社会扶贫专项方案》提出,支持民营企业采取PPP模式参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构建贫困地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等。《方案》还明确要搭建、拓展扶贫公益活动平台,培育打造“互联网+”和“电商扶贫”公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