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旅游经济活动主体精选(九篇)

旅游经济活动主体

第1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1、宏观旅游经济的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的综合。它总的概述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旅游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旅游者是指旅游活动的主体,主体条件产生出了具备必要的旅游动机之外,还需要有课支配的、用于旅游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旅游者的活动一般是从旅游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旅游景点,并离开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开始,到参加旅游活动之后返回到常住地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对旅游景点产品的选择,购买和消费;旅游者从购买产品到体验产品,结束体验与返回常住地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旅游者在体验旅游产品过程中的额外消费等,组成了旅游者活动的所有内容。

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让旅游者顺利的体验旅游产品而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活动。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经营者的活动,范围广,内容多,复杂性强。因此,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活动,也是其经济活动的关键性活动。总的来说,旅游经营者的活动可以分为:旅游社及酒店的经营活动,旅游交通的活动,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等等。各部门的活动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统一与市场经济体制中。

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是保证宏观旅游经济顺利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实施的部门主要有: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非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有:行政管理,监督,领导,宏观调控以及旅游咨询和矛盾协调等。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有效的创造的稳定的旅游经济环境,保证了我国旅游市场的稳定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2、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逐渐走向正规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旅游活动也具备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从一般分析来看,现代宏观旅游经济活动主要有双重性质的特点。

审美享受。审美享受是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直观因素。旅游者选择旅游产品是为了得到体验,一般而言,旅游者的体验主要有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体验、移情体验等等,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旅游体验,都是旅游者从旅游产品中获得审美享受的表现形式。因此,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直观分析来看,它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特征。

购买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经济活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宏观的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容来看,旅游者的活动不再只是单纯的审美享受的活动,而是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交换活动,即向旅游经营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市场交易活动。随着旅游业得不断发展和完善,旅游经济将日趋复杂并日益完善。

二、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1、我国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发展及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旅游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方面,国内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来自国外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中国的旅游市场逐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尽管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从宏观方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作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主要是一些相关的法规文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旅游法律体系;另外,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完善,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经济市场,不能很好的起到法律调控的作用。

②、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不高。旅游经济作为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其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经济活动主体的服务意识,然而,从目前我国宏观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来看,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旅游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③、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严重。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主要有:一个是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景区由于旅游者个人行为及旅游景区保护意识不到位,导致景点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在宏观旅游经济中,其经济环境遭到破坏,欺诈现象,哄骗现象等不诚信的市场交易现象较为严重,对旅游经济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介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的问题,要求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颁布适应新时期的,现代旅游经济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法律环境。

②、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从宏观方面来看,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一方面是旅游者的服务意识,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景区严格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作为旅游经营者,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还是旅游景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最后的服务带给旅游者,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创造和谐的氛围。

③、加强旅游经济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奖惩,维修,定期检测以及景区容量的限制等方式在做好景点的保护工作;两外,加强对旅游市场经济环境的维护,坚持宏观调控,坚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三者结合,以建立稳定的旅游经济为目标。

第2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体验经济,体验导向,开发模式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在我国,众多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甚至于有丰富独特的人文积淀、浓郁的风俗民情,是获得愉悦、快乐旅游经历的绝佳目的地。借助体验经济的体验设计理论,在认识和尊重当地自然生态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生态前提下,开发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有利于延长生态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促进地区旅游发展。

一、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1、体验经济

1999年4月, 美国两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 《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指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 环绕着消费者, 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从此,体验经济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人热烈讨论。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是社会经济经在经历了产品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服务经济形态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消费者的一种产品展示来实现的,通过这种展示使消费者获得一种难忘的经历和体验。作为体验经济的供给方,主要是通过展示使消费方在一定的时段内充分体验和感受供给方所提供的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概念,而是包括环境、文化、风情、氛围、愉悦、激情、特殊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和联想空间等在内的产品概念)。这种经济形态,其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客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经济供给物之中,使人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体验经济,一种和社会时尚同步的感受。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体验经济的发育、发展提供了土壤,体验经济将会有无限光明的前景。

2、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的开发是必然趋势

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根据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娱乐型体验、教育型体验、遁世型体验和审美型体验 4 种类型,认为每个旅游者的旅游经历都是以上四类体验的不同程度结合。四类体验的中心集合点就是美好的甜蜜地带(SweetSpot),在这个地带,活动对象达到一种“畅爽”境界。

由于对自然与人文生态认识的深入,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休闲的旅游经历,而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与运动等全方位的融入,以体验的方式充分理解旅游地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和历史的内涵和特征,从中获得美学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与遁世体验期刊网。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体验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反映在生态旅游中, 就是要以自然与人文生态为对象,以主动参与为主要方式,以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为目标,以深层体验和全在感知为行为结果;与传统生态观光休闲的旅游形式相比,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更加注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融入性和自享性。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为满足这一需要,已正朝着体验型方向发展。

二、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以游客的体验为核心,以参与性和互动性为主要特征,以使游客得到美好的感受与回忆为主要目标。旅游经营的重点已不再是单纯的提供旅游产品与服务,而是为游客塑造难忘的旅游体验。因此,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参与性

没有参与性就没有真正的体验,在参与过程中,旅游者改变了被动的角色,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这种感觉能激发旅游者在欣赏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回归自然的喜悦。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给予旅游者的是多种感官的刺激,这种刺激能使他们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情境才能真正打动旅游者。生态旅游尤其要注重真实性,旅游者选择生态旅游,就是为了看到原始的自然、真实的场景,在大自然的魅力中享受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自我的轻松与快乐。

3、系统性

旅游是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的完整系统,期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是影响体验质量的关键。只有每个环节都带给旅游者畅爽体验的时候,才能在整体上使游客的体验达到最大化。

4、差异性

体验是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没有两个人的旅游体验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开发中要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针对性,塑造个性化的旅游。

三、生态旅游体验导向型开发模式

尽管生态旅游的发展态势良好体验经济,但是生态旅游开发也存在基础设施、知名度、活动模式、市场竞争、短期利益等问题,而且随着旅游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生态旅游继续寻找到新的出路。通过以上的分析,综合来看生态旅游体验导向型开发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开发模式。

1、塑造鲜明的生态体验主题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鲜明的主题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触动游客的心灵,使之留下深刻的感受和强烈的印象。它不仅可以启发、诱导游客对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的欣赏与认知,扩展和提升联想的空间与体验感悟的层次,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而且可以引导景点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在产品开发中,可根据景点生态资源特色与发展方向提炼一个内涵清晰、充满个性的体验主题作为引力源,景点的设施建设、体验活动的设计、形象建设及对外宣传均围绕这一体验主题展开,从而通过体验主题的塑造发掘生态文化内涵,展现生态文化形象,引导游客体验活动,以达到最佳的体验旅游效果。例如,内蒙古草原可以以“宁静”为主题,让旅游者在辽阔的绿野中享受心灵的平静,心情的放松;也可以以“奔放”为主题,将游牧民族的热情好客、淳朴民风展示给旅游者;扎龙自然保护区可以打造“教育”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使旅游者享受猎取知识的喜悦。主题的营造要内外兼顾,不仅整体设计中要把握“灵魂”,同时每个细节也必须与主题相一致。

2、营造真实的体验场景和多感官的体验氛围

体验的氛围需要营造,要利用现有的体验资源搭建体验的场景或“舞台”,从旅游者直接体验出发,营造真实的体验场景和气氛。要重视游客的感官刺激。一项服务项目的感官刺激应该支持和加强服务主题,该活动越能有效地刺激感官,就越不容易让人忘记;一种体验越是充满感觉,越是值得记忆和回忆。比如荒漠生态旅游开发时应该尽力营造荒凉的感觉,打造广阔的沧桑感,将旅游接待区和景区严格分开,景区内没有任何人工建筑,满眼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其中零星点缀两三头骆驼作为衬托体验经济,这些都能增强旅游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所以,以景点为基本单位的旅游氛围的成功营造,对强化该景区乃至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旅游形象至关重要。

3、设计可深度参与的生态体验活动形式

参与是体验旅游活动的核心,产品开发应为游客提供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提供挑战性的活动以增加活动的真实性与参与深度,使游客融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自我享受中获得深层体验和全在感知。参与性活动则是由企业提供而旅游者亲自参与操作的,它能使旅游者获得直接体验的乐趣,是生态旅游活动中必须倡导的。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可以设计多种参与性活动,如游泳、划船,采桑、采莲、采菱,垂钓、捕鱼、放养,栽莲、栽菱、插柳,挖野菜等等,游客均可深度参与期刊网。这些能让旅游者体验自然生态、当地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并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旅游活动,可以使旅游者通过感官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增强对产品主题的深刻印象,从而使旅游者从真实的旅游体验中对体验的“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四部分得到充分的感受。

4、融合历史文化,开发特色生态体验项目

历史文化积淀反映旅游地文脉,生态资源结合历史文化积淀开发产品有助于提炼主题,丰生态资源内涵,可使旅游者在体验中获得升华。例如,大渡河下游(四川石棉以下)的金口大峡作为一处典型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它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遗迹、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得天独厚的彝族文化。那么,它的生态体验设计是一方面开发设计如“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大峡谷生活(徒步野营)”、“穿越八亿年时空隧道(地质科普)”等以大峡谷、“地质天书”和桌状山等各种自然生态景观为旅游体验指向的考察、探险、登山、攀岩、漂流类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还把彝族风情作为体验对象,充分发掘包括风土人情、文化艺术、民族节庆、民族体育等各方面的资源潜力,以满足旅游者对异域文化认知和感受别样生活的需要,如开发设计“当一回彝族人”“彝族美食游”“彝族节庆游”等系列旅游产品。这些历史文化积淀为生态旅游增色不少,在引导游客体验中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开发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

依据旅游效益最大化原则,景区的环境、项目、活动与游客自己的生活环境应有较大差异,能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感受,满足其个性化和参与性的需求。因此,生态旅游地应该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首先,应依据景区(点)的资源丰度与特色,突出产品的域内体验差异,避免重复建设;其次体验经济,体验差异主要靠推出新产品、新项目以率先进入市场;再次,应依据环境体验差异选择目标客源市场,使体验效果最大化。

6、保持原生态体验功能

生态资源是体验的载体和基质,是产品设计的依据。生态体验旅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回归自然,在深切体验和全在感知中享受审美情趣,获得在原有条件下难以获得的愉悦感、成就感、解脱感、归属感等以及各种实践知识。产品开发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维护旅游资源的原生态功能,保持其先天特色。一方面应坚持资源利用最小人工化;另一方面,必须保护环境。即让经营者在提供体验性机会和情感性消费中保证“绿色化”的制造和维护过程,经营项目及过程均是采取积极有效的生态措施,以保证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环境和设施建设的生态安全,最终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体验经济时代下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的开发,应依据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需求变迁的市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开发游客乐意重复使用的生态旅游产品,积极开拓体验旅游市场,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推动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咏梅,孙根年.论体验旅游的理论框架与塑造原则[J].社会科学家,2006(6):115~119.

[2]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12.

[3]魏小安,魏诗华.旅游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J].旅游学刊,2004,19(4):38~44.

[4]伍晓奕.体验式旅游的革新战略[J].商业经济文荟,2005(3):56~58.

第3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关键词:旅游;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背景阐述

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产生于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旅游活动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旅游活动的经济作用,并随着闲暇时间的私有化和商品化、旅游活动的商品化和社会化而倍受注目。我国旅游业发展二十多年的历程及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模式也证明发展旅游业即为开展旅游活动。“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拉动内需”、“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市)”的提法及在实践中的推广更是出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达到创收外汇、平衡国际收支、增加税收、拓宽就业渠道的经济目的。旅游发展中的泛经济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对东道主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消极影响,经济短视而秩序混乱、环境污染而加剧恶化、文化传统扭曲而丧失、社会风气败坏而沦丧。从东道主社区角度考虑,旅游发展中的非社区性造成旅游发展的非持续性,主要体现为:

(1)“旅游飞地”现象

“旅游飞地”现象是指旅游或休闲活动空间虽然依托的是当地的土地和旅游资源,但与社区主要地域单元相分离,成为旅游直接经营者的特区。www.lw881.com旅游消费的物质和从事服务的中高层人员基本来自外地,旅游收入“漏损”严重。旅游发展对当地发展的关联度小、联带作用弱。旅游的乘数效应便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造成当地资源的“低价出售”,甚至是为微小经济所得而支付环境、社会、文化上的高昂代价。

“旅游飞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目的地的经济基础及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发展产生刚性约束,目的地供给潜力扩张有限,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增加了对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使旅游目的地成为发达经济体的“飞地”。这就是经济久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的“悖论”:希望通过发展旅游壮大经济基础,但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资本基础、开发与管理经验和企业家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及发展旅游经济激烈竞争的现实,使目的地经济体不得不依靠来自体外的投资和管理,从而造成“贫困化出口”,旅游业发展的带动效果大打折扣[1]。

(2)“旅游孤岛”现象

“旅游孤岛”现象指旅游活动发生地与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界限可是有形的实体边界,也可是无形的意态界限,旅游者与当地平民的社会联系被切断,旅游活动空间孤立于东道社区空间。整个旅游行程中,旅游者生活于周密策划的场景中,他们目光被掮客左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旅游活动空间被舞台化,旅游者很难得出有关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生活的基本结论。

(3)“新殖民主义”现象

“新殖民主义”现象指旅游业发展中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相关利益者之间地位及关系的不平等,特别是旅游活动的经营管理权掌控于旅游中介企业,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往往忽略,形成“契约”形式隐掩下,旅游业直接经营者对东道社区旅游发展的控制、干涉与旅游利益的掠夺、剥削。

鉴于“旅游业并不象一系列急功近利者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灵丹妙药”,[2]改变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经济与环境、旅游相关利益者间的和谐关系,凸显社区参与旅游的主体地位,走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便提上议事日程[3]。可持续旅游发展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重点强调:代内代际公平;旅游开发利用应以环境可承载能力为限;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经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的实践落实即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现社区旅游一体化成为其最佳模式选择。联合国大会在1969年发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宣言》,指出公民参与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通过《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制定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强调“旅游发展目标要符合经济期望目标和环境要求,不仅要考虑当地的社会与自然结构,而且要尊重当地的居民”,“促进公众参与”。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颁发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将居民作为关怀对象,并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主要内涵是: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

二、问题的解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1.系统论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体。”旅游系统是旅游要素按一定结构形成的具有特定旅游功能的有机体。社区旅游系统是隶属于旅游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旅游的主要倡导者墨菲在《旅游:一个社区方法》一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旅游业对社区的影响及社区对旅游的响应,及如何从社区角度去开发和规划旅游[4]。他把旅游目的地的当地社区作为一个生态社区,构筑了一个社区生态系统。社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生命,它构成食物链的基础,过分地索取会导致植物的减少和自然退化。当地居民被看作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他们作为社区吸引物总体中的一部分,既要过日常生活又要作为社区展示的一部分。旅游业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捕猎食者,而游客则是猎物。旅游业的收益来自游客,游客关心的是旅游吸引物(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及娱乐设施)和服务,这是“消费”的对象。这样吸引物和服务、游客、旅游业、当地居民便构成了一个有一定功能关系(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份。它们的比例是否协调,关系到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在旅游社区生态系统中,当地居民要素往往是被忽视的对象,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和程度往往是低层次的。重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反映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想法和的态度,减少居民对旅游的反感情绪和冲突,是维持、协调、维护旅游社区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

2.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社区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其理论尤为在企业管理方面影响巨大。相关利益者指“任何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群体或个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其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企业应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别主体利益。旅游活动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旅游直接经营者、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者[5]。在众多的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中,旅游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旅游者寻求旅游需求满足最大化;政府主管部门探求管理效益最大化,当地社区往往是被忽视的利益主体,社区居民处于旅游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地位被边缘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顾及全面、均衡发展。社区旅游发展就是要解决社区与政府、社区与经营者、社区与旅游者的不对等地位问题,实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效应的最大化。

3.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描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艰难而漫长的时期,要实现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型,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区广泛参与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社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增进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提高自身环境适应能力。我国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古镇游”、“胡同游”、“民俗游”、“乡村游”如火如荼开展,成都的“农家乐”、北京的“民俗村”、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云南的“民族家庭旅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参与旅游已蔚然成风。

4.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困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既受社区居民民主意识淡薄、经济发展落后、知识水平有限、参与意识不足等内部因素的制约,也受旅游目的地产品开发程度、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优劣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种种困境。

第一,侧重于经济利益诉求。我国目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多侧重于经济利益诉求,追求旅游的正效应,关注收入的增加、就业机会的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热情高涨,甚至出现过度参与的现象,如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出现的随意设摊兜售,强买强卖;野导遍地,误导行骗等。单纯经济利益的追求,造成旅游地过度商业化和人工化、环境进步恶化与非自然化、文化失真与伪装化等结果。这些消极影响又造成旅游地吸引力减小,游客体验和满足程度下降,游客数量减少等恶果。恶性循环的结果是社区与旅游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第二,社区参与层次低。inskeep(1993年)通过案例研究表明,社区参与主要表现为象征性参与、被动参与和伪参与。pretty(1995年)提出社区的参与大体分为七个层次,即象征性参与、被动式参与、咨询式参与、因物质激励而参与、功能性参与、交互式参与、自我激励式参与。胡志毅(2002年)把社区参与的历史历史进程划分为个别参与、组织参与、大众参与和全面参与四个阶段[6]。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参与层次上,停留在社区咨询和象征性参与这两种形式上;在参与阶段上,大多处于组织参与阶段,个别成熟旅游地进入大众参与阶段,尚未进入全面参与、促进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双向互动,形成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阶段。

第三,社区参与力量对比弱小。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旅游者等。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政府处于主导,政府和开发商决定旅游开发;社区缺乏知情权,力量弱小,不足以抗衡强势集团;民间组织发育不全。强势的政府和公司与弱势的社区居民难以平等对话[7]。社区居民的弱势地位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还体现在政治地位和利益表达的能力和渠道方面,社区居民没有机会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在观念上,社区居民被歧视;在土地征用中,没有主动的决定权;在政策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行政管理上,是被管理的对象。

三、制度安排——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环境参与、文化参与、心理参与,在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监督各环节,多领域、全方位、高层次广泛参与,达到提高社区参与意识、维护社区整体、增强社区权力的目的,实现社区旅游一体化,走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

1.经济参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一方面,通过对开发者、经营者经济活动中负外部性的约束,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补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让社区团体及居民介入旅游经营活动中,给当地社区带来持久的经济利益。所获收益为社区共享,用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生存环境[9]。

2.政治参与。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参与能力,参与旅游规划和旅游发展决策。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参与意识;赋予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决策建议权,把社区参与意志内化为社区权力,上升为主管机构的决策,实施于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监督各环节中。

3.环境参与。保持社区生态与环境平衡,营造和谐良好社会环境。社区参与旅游地环境政策的制定,监督环境政策的实施,参与环境保护设备、设施、机构的组织和活动。敦促旅游企业在开发和经营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致力于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4.文化参与。防止民族历史文化虚无主义,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旅游文化交流中,对社区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异化。强化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确保传统文化核心的传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舆论、媒体等多种途径,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减少社会张力,促进社区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厉新建.旅游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瓦伦·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c].南宁: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185-201.

[3]孙九霞,保继刚.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旅游学刊,2006,(7):63-68.

[4]murphy p e.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methuen,1985.

[5]马勇.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14.

[6]胡志毅.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2):38-41.

[7]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4):401-413.

第4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旅游产品;独特性;产品设计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以及居民收入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一方面地方有更多资金来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居民在旅游消费方面的支出也有更多的增长。旅游业作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然而因为各区域在旅游资源存量、价值发掘力度方面的差异,政府对旅游业整体规划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差异,造成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存在不平衡状况。因此各区域在发展旅游业时应该针对各自不同的旅游资源,地方发展状况,结合旅游经济发展市场背景作出做客观详细的分析,从而提出正确的发展对策。

一、体验经济时代的体验式旅游经济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和甘哈曼都曾预告一个以“休闲者”为中心的特种服务经济――“体验经济”的到来,并且表示“体验经济”将成为继服务业之后的又一未来经济发展支柱。这里所说的体验,是指企业以服务为主,商品为辅,目的在于激发消费者内心空间的主动性,从而创造难忘的经历的活动。由此体验也就成为一种独特的创造价值的经济产物,使体验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源泉。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的合著《体验经济》一书更是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旅游,其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显然包含了体验经济的多数精神要点,因此作为体验展示的主要舞台,体验式旅游自然而然地走在体验经济的最前方。

体验式旅游产品与一般的旅游产品不同,它有着更加鲜明的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一是个性化需求,即在旅游产品设计时,注重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二是主题独特鲜明,即在设计旅游产品时有明确新颖的主题,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积极性,引起游客深层次的情感或者文化共鸣;三是旅游体验中情节设计,使游客充分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提升游客的旅游层次;四是旅游体验真实性,即体验经济所表现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劳动体验等体验消费应与真实的生产活动、社会文化等有机结合,避免过度商业化使体验失真,降低游客体验质量。

二、怀远县体验式旅游发展方式可行性分析

体验式旅游产品注重的是个性化,地域特色化,强调文化价值和精神体验,核心是体验的真实性。旅游产品设计重点在于对现有旅游资源中差异化的文化和特色的环境因素做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包括景观建筑、民俗风情、特产风物、生产生活形态或特殊文化形态等,让它们在市场需求导向下自由灵活地组合成体验产品。其次是对旅游者特定体验需求的把握,包括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愉悦性、刺激性和成就感、归属感等。

怀远县以涂山景区为轴心,周边分布有禹墟、天河、荆山、白乳泉、黑虎山等自然景观资源,同时拥有冯嘴子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区、蚌埠闸水利风景区等历史人文景观资源;朝禹惊蛟庙会、大禹生日祭祀会、三皇庙会、花鼓灯会等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反映了大禹文化和淮河文化结合的特点,富有独特性和代表性。

从旅游资源看,怀远县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并且符合体验式旅游的资源特点。游客接触到的环境与文化因素能够凸显出该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审美等,形成独特的体验感受;旅游地社区居民及生产环境独具特色,游客进入这些场合就明确知道自己会体验到什么样的场景,得到平常感受不到的特殊体验。从旅游产品来看,辖区内拥有一座成熟的4A级休闲旅游景区“禾泉农庄”,该农庄以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主题,配套机制成熟;另外,怀远县石榴产业自古闻名遐迩,以此拉动的“采―购―游”一体的乡村体验游也拥有很大市场。从旅游市场来看,我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于休闲观光等体验式旅游的需求增长极为迅速,高品质休闲游也成为未来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总体来看。怀远县发展体验式旅游可谓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三、怀远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的探索

怀远县旅游产业的格局形成,应以大禹文化为旗帜,以积沉千年的怀远文脉为脉络,以怀远民风、民情、民艺、民俗活动为平台,以两山三河风景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鲜明的大禹史迹风采,浓郁的怀远民俗风情,别致的涂荆山水风光,使游客真正感受精品文化的真谛、领略精品旅游的快乐。对于其旅游产品的开发,笔者认为可以着重考虑以下三点:

1.有感染力的主题设定

体验式旅游需设定明确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线索,构造完整的体验活动。好的主题贯穿旅游活动始终,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游者的综合体验,体现独特的旅游产品价值。比如针对淮河文化的传承,怀远县可以推出以“饮淮河水,品淮河菜,做淮河人”为主题的一日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示淮河人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俗。在果实收成的季节,可以推出“石榴采摘大赛”的主题。

2.良好体验环境的创造

开发者应利用已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真实或有吸引力的体验环境。比如,在禹文化风景区,仿造古时期的房屋,利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模拟古时的生活场景。在民俗文化区内,保持原汁原味的村民生活场景,避免不洋不土的设计。

3.完整的体验过程设计

在设定的主题下,依靠良好的体验环境,打造完整的体验过程,延长和拓展游客的体验感受,比如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打造一场文化穿越之旅,在大禹时代体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演绎,到淮河文化区体验古色古香的“一日淮河人”生活,听端公腔,赏花鼓灯,参加热闹的庙会集市,再在现代农家体验“一日果园主”,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一日结束可以在禾泉农庄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怀远县的体验式旅游设计必须着眼于自身特色资源,秉持资源―产品―市场三位一体的开发理念,深度挖掘资源内在能量,形成完整的旅游经济链。

四、怀远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体验式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方式不同,其付费标准与成本无关,而是取决于旅游者在体验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和享受程度。就如成本为5元的咖啡在咖啡店能买到50元,这中间的价值提升就来源于私密舒适的氛围体验。如果旅游者体验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下降,旅游区的发展就会产生问题。笔者观察怀远县的旅游开发现状看来,其主要对于游者满意度舒适度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旅游区资源的保护不利

作为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首先要给人以审美愉悦,有视觉形象的享受。而实际上怀远县内旅游区现状大多难如人意。例如涂山风景区虽据两山三河,山川格局雄伟,但两山山腰以上大都着成片风化岩,且形态单调,贫瘠荒凉。特别是荆山山顶大部分被漫山遍野的私人坟墓覆盖,密密麻麻杂乱不堪。又如大禹等历史史迹损毁严重,存留很少,现有建筑大多局促简陋,粗糙难谈美感。

2.资源开发层次低,产业链短

怀远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属于“放养”状态,并没有形成市场意义上的旅游产品,游客也无法体验和消费,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没有系统建设,已有的配套设施与旅游风景区的主题和核心资源优势没有内涵与形式上关系。

3.原有文化生态独立性逐渐消失

庙会花鼓灯等原生态文化活动,基本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有的传统活动甚至自生自灭,年轻人缺少传承民俗活动的热情和意识,长期缺乏组织、引导扶持、策划、创新、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必然江河日下,难成气候,并最终消失于老百姓的视线。

五、对策分析

首先,体验经历除了需要主题的引导和积极地参与,环境的衬托也必不可少。乱糟糟的景区环境,必然有违整体和谐氛围,降低游客体验质量。怀远县景区当务之急是将自然风景园林文化融入史迹保护、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规划,让生产、生活、城区、农家、生态环境都成为风景,拉开与周边地区的审美反差,使风景区名副其实。

其次,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包括其核心产品活动、附加设施、服务和旅游商品等各种要素,为此需要在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基础上对附加要素进行辅助没计,以提升产品的综合效益。对于怀远县来说,需要深度挖掘大禹文化,淮河文化产业链价值,延长产业链,鼓励民俗文化的创作创新。加快引进旅游项目,提高旅游区开发审查和建设项目。利用民间现成的渠道与网络,导入风景区市场主体轨道,带动皖北农产、土特产规模化进入,有市场针对性地确定修建项目。

再次,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保护当地文化的独立性,一旦失去差异性也就失去了体验旅游的根本。在争取体验的高经济附加值中,切勿盲目地投入成本,一味追求高效用的体验,而要把握好长远发展的度。建议怀远县建立起民俗文化保护区,完善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机制,保存其居民原生态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六、结语

在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设计必须突出体验这种本质属性,表现出多重的体验价值。怀远县应该围绕其特殊文化、历史和民俗景观,加强其带给游客在审美和愉悦的精神感受,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体验价值,统筹规划,克服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辽吉.乡村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1).

[2]贾云龙.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D].燕山大学,2013(5).

[3]宋艳辉.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2(6).

[4]牛君仪.体验型旅游产品类型及开发研究[J].学术交流.2014(1)125- 128.

[5]丽水学院,思政部,组织部.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利益结构与制度路径――基于浙江丽水畲族乡镇的考察[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5).

[6]张旭峰.基于旅游资源分析的县域旅游发展方向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县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1(6).

[7]徐飞雄,刘娟.论我国县域旅游经济合作[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

第5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关键词:文学旅游;开发;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2(a)-103-03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旅游资源要素的转变,不再强调单一的自然资源,而是在突显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旅游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文学旅游转变了单一的旅游形态,转而以多元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形成更加富有审美情感、更加具有价值的人类财富。文学旅游资源具有意境美、抒情美的鲜明特性,这无不展现出文学旅游开发将带来的价值体系。从实质而言,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是成为文学与旅游两大主体并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文化价值的延续与弘扬、经济价值中经济拉动力与环境经济的创造力,都强调新时期下文学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此外,在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当前,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等的诉求,为文学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让文学旅游发展所形成的经济效益更加突显。因此,文学旅游开发的内外环境良好,在构建文学价值、环境价值的同时,强化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取,推动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1文学旅游开发的价值体系

文学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文学与旅游双重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依托文学旅游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文学旅游的开发中,其所构建的价值体系,主要在于经济价值、文学价值及环境价值的体现,对于繁荣文学事业,促进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1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文学旅游开发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与经济并重发展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之下“,文学地”成为旅游发展的亮点,也是以文化构建旅游新元素的有力之举。依托文学旅游吸引文化游客,而文化游客的吃、住、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势必十分可观。当前,文学旅游成为很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以文学遗产保护、文学遗产弘扬为切入口,寻求经济发展与文学发展齐步走的新模式。挖掘文学遗产的美学价值,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具有民族气息的文学经济链,更符合经济与文化双重发展的现实诉求。当前,价值的多元化,也强调文学资源的经济价值不应过于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获取,过于将“文化”作为商品的卖点,这反而无法实现文学的经济价值。因此,文学旅游开发下的经济价值,应强化文学价值的延续性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打造出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经济链。在突出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尊重文学的主体地位。

1.2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文化价值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是文学价值的外溢,强调文化价值引导下的旅游新要素的构建。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就是文化价值深厚的旅游胜地。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到苏轼的《题西林壁》,再到“红色革命”,这些都是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文化元素,让文化内涵丰富的庐山在旅游开发中,突出文化价值构建下庐山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庐山的文学多样化,文人骚客的诗文、山水景观的绮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美融合,让丰富的文化元素、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成为庐山文学旅游的亮点。因此,在文学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与自然环境价值的兼容,让文学价值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以更加完备的审美情趣吸引游客走进旅游文化,这比单一的文化旅游,或者是单一的自然环境观赏更符合现代民众对审美及情感的需求。

1.3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的环境价值

倡导“绿色、环保”的新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对旅游发展中环境价值最大化的有力之举。一方面,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让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短期化,在自然旅游资源的消耗中,经济效益逐渐消退,无法构建长期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而在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下,对环境价值的构建,让环境保护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举措。京杭大运河申遗,就是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价值构建的典型例子。让传统文化的传扬与保护,成为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学旅游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价值、文学价值上,同时也彰显在环境价值之中,这是经济效益可持续获取的有力保障,也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2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途径

文学旅游开发是新时期旅游与文学并重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旅游经济及文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笔者看来,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关键在于构建好如图1所示的经济效益体系,文学旅游开发下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环境价值构建了其现有的经济效益体系,但三者之间又相互制约与影响,强调经济效益的获取,不能抛弃环境价值或文学价值,而单独促进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这显然是与文学旅游开发的要旨相违背的,也是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获取。为此,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一是要践行文学旅游开发的原则;二是要构建好良好的艺术氛围,并在体验式的开发策略之下,激活文学旅游资源,拉动旅游大开发下的经济效益。那么,具体而言,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践行文学旅游开发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文学旅游开发具有特殊性,不仅要强化旅游开发下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兼顾文学旅游下的文化价值创造。为此,践行文学旅游开发的“市场导向原则”“、高品位建设原则”和“多元化发展原则”,是构建可持续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现文学旅游资源向产业经济的优势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学旅游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就是要依托市场活力,实现文学旅游产品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进而将文学旅游资源向产业经济的优势方向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而言,我国有近八成的游客希望在旅游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良好的文学氛围。并且,25~40岁的游客成为了文学旅游的主流市场,对文学旅游的兴趣浓厚。为此,在文学旅游开发中,要强化市场导向下的发展推进,在做大旅游品牌的同时,让经济效益不再是淡薄的文学价值,而是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获取更多的文学旅游经济效益。其次,坚持高品位建设原则,提升文学辐射力度的经济价值。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文学的高品位性,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坚持高品位建设的原则,提升文学的辐射力度,进而拉动文学旅游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可以依托媒体媒介,扩大文学旅游中文学内涵的宣传内容,让良好的文学旅游产品契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加富有文学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观赏人文景观的同时,感受文学带来的文化熏陶。最后,坚持多元化发展原则,开发更具经济发展潜力的文学旅游资源。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要坚持文学为主体的开发原则,将文学旅游资源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城乡更加丰富的文学旅游价值。通过将文学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促进文学旅游带动下更多经济效益链的产生。特别是文学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联姻”,不仅将文学旅游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扩大,也让环境价值进一步得到实现,是文学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2.2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更加强调文学旅游产品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文学旅游资源不能脱离其“文学”内涵的本质属性,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在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之下,进一步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盘活文学旅游的经济效益。首先,在文学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对文学的艺术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在深挖文学审美意境的同时,让文学审美意境吸引游客,扩大文学旅游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将文学旅游资源中的文学艺术进行串联,艺术品位的提升,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文学熏陶,这样的文学旅游资源更符合现代人对文学旅游的追求。文学旅游有了市场,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势必带动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3强化体验式开发策略的落实,激活文学旅游资源

在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中,体验式的交互开发,是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激活文学旅游资源的重要举措。首先,以游客为主体,注重游客的体验效果,让文学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在文学资源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上,要强化两者的有机融合,带动文学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获取上的主体地位;其次,文学旅游资源的激活,是其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从实际来看,很多地方在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文学资源未能全部激活,文学资源的内容、展现形式都过于单一,难以满足文学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此,要激活文学旅游资源,让文学内涵充分展现;让文学要素充分流向游客,让游客在体验中获取良好的文学熏陶,这才是文学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学旅游资源丰富,文学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新时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符合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文学旅游开发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突显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对于文学价值、环境价值的构建,仍缺乏相应的开发力度。为此,在构建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链中,一是要践行文学旅游开发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强化文学艺术氛围的营造,扩大文学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要强化体验式开发策略的落实,激活文学旅游资源。从本质上,提升文学资源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学、旅游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仲婷婷.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高密文学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刘亮亮.体验经济时代下文化旅游开发途径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05).

[3]郭文全.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模式分析[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2(04).

[4]王良艳.九寨沟藏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洪芳.传播学视角下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旅游纵览月刊,2013(09).

第6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三、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果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3)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超过景点容纳容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礅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殖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蕴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使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

四、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进付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存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贝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3、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4、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第7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关键词: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197-02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旅游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其目的是为旅游者营造难忘的旅游体验和值得回味的旅游经历。旅游的这种体验属性决定了旅游业将是体验经济时代先锋。而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成为体验式开发的典型代表。

一、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对体验经济作了系统性的论述,指出人类社会历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目前正逐步迈入体验经济时代。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出类型,体验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产品)为道具,用以激活消费者内在心理空间的积极主动性,引起胸臆间的热烈反响,创造出让消费者难以忘怀的经历的活动。在这个时代,企业出售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充满感性力量,给人留下难忘愉悦记忆的体验。

体验具有独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优质的体验经历会在购买者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令人难以忘怀。体验的这一性质使其成为继商品、服务之后的一种新的价值来源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体验一旦融入商品或服务中,就会形成高经济附加值,使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得到巨大提升。因此,体验经济时代,不断地创新,为顾客提供新鲜、个性化、差异化的体验是体育旅游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注重旅游产品本身转移到注重接受产品时的心理感受。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因为它美丽、难得、不可复制、不可转让,它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唯一”。因此,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旅游,而是越来越偏好能实现自我价值或是能与自我引起共鸣的感性旅游产品,需要由亲自参与的深层次旅游所带来的感情冲击和震撼。

(二)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的意义

1.使旅游者在差异化体验活动中获得难忘回忆

旅游产品是一种享受型的产品,应重视对顾客的精神和心理满足,体会顾客的要求与感受。在体验经济消费时代,为达到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现代旅游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为基础去设计、销售紧扣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引起消费者的遐想和共鸣。对民族体育旅游产品进行体验式开发,能使旅游者在差异化的体验和活动中获得难忘的、与众不同的独特回忆。

2.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对民族体育旅游产品进行体验式开发,可以在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民俗风情节目表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览项目。可以使景区结构更加合理化,各旅游项目之间达到功能上的互补,从而使民族体育旅游成为集审美、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民族体育旅游中的体验项目也是景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与同类型的景区景点区分开来,使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

3.增加旅游收入

为旅游体验收费,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它同时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游客来旅游是想得到某种体验,获得一种值得珍藏、美妙的回忆,为了获得这种感觉,他们会为这种体验多付出成本。作为旅游企业而言,向游客增收体验费,就必须为游客设计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内容,加强服务内容和质量的改善,转换游客与服务人员之间的角色,使游客成为民族体育旅游的主角,而员工只是助手。

二、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的原则

纵观我国旅游发展的现状,目前旅游业提供给旅游消费者的从整体上主要还是一种静态的旅游产品,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旅游产品较少,突出旅游的智,而对作为旅游产品应该提供的娱乐审美功能关注不够。有学者指出,在进入包括娱乐消费在内的体验消费时期,旅游给人带来的主要是以精神愉悦为特征的心理满足,所以,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体验化进程上,产品体验化不仅是旅游市场的需求,也是民族体育旅游产品自然提升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基于体验层面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体验主题,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灵魂。主题是营造环境、营造气氛、聚焦顾客注意力,使旅游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强烈的印象、深刻感受的有效手段。如何给民族体育体验旅游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呢?笔者认为,主题的确定应根植于本地的地脉、史脉与人脉,应根据主导客源市场需求凸显个性、特色与新奇,避免与周边邻近地区同类旅游目的地雷同。体验主题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产品的诱惑力,要设计出高参与性和高兴奋度的体验产品来吸引游客。

(二)突出产品的个性

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坚持个性化原则,明确体育文化主题、突出民族特性,增强地方色彩。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特色愈突出,个性愈鲜明,垄断性就愈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愈大。这就必须发挥“唯我独有”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优势,充分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和具备更高层次的参与观赏价值,创造“独一无二”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突出个性还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不仅要挖掘蕴藏着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利用本地区独特条件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民族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三)突出产品的古朴性和乡土性

旅游产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是其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原因,也是可以通过开发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在优势所在。据此,我们在进行民族体育旅游设计时显然应以本地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如壮族的抛绣球、侗族的抢花炮、苗族的芦笙等等。在进行表演时应体现本土性,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体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当地的历史和现状特色,为此,不仅要求内容、格调,甚至造型、色彩都要有浓郁的乡土性和古朴性,给人以亲切、真实、淳朴、乡土、怀古悠思等心理感受,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化之中。

(四)强调顾客的参与与互动

随着旅游者阶层的扩大,旅游知识的增长,识别等级的提高,“经历”越来越成为购买的核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趣味,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民族体育旅游最大的优势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族风情,参与体育活动,感受浓郁的民族体育文化。因此,我们开发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时,应该让旅游者在美景中能融入到故事中去,当一次“神”,做一次“仙”,过一次异乎寻常的生活。所以,在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应多注意开发那些能让人试一试,尝一尝,置身于异国情调,异地风情中的项目。传统的表演展示方式没有让人参与到活动项目中去那么亲切,那么激动人心。

三、民族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注重对体验主题的挖掘和研究

体验是要与一定的主题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它就是整个体验过程的灵魂,是旅游企业计划、实施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的核心。因此,对主题的选择和展开就显得由为重要。

好的主题有五大标准:(1)具有诱惑力的主题必须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2)最丰富的旅游主题,通过影响人们对空间、时间和事物的体验,彻底改变人们对现实的感受。(3)富有魄力的主题集空间、时间和事物于相互协调的现实整体。(4)多景点布局可以深化主题。(5)主题必须与提出体验的旅游企业性质协调。因此,民族体育旅游企业必须对所要选择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围绕它对环境进行整体布局,以其给游客创造真实的意境和难忘的回忆。

(二)营造完整的体验氛围

游客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之旅是否值得记忆,仅仅依靠主题远远不够。旅游者置身于民族体育旅游目的地、民族体育旅游景观等非常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与特定的人们即其他旅游者、民族体育旅游接待服务人员、目的地居民等接触和交流,他们渴望获得的是一种完整的体验过程,即游客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体验需求是完整的,包含了空间、时间和事物的有机结合。因此,体育旅游企业要整合资源,结合主题,营造完整的体验氛围,保证游客在适当的时空环境中做适当的事,让游客的体验由感受的浅层次流向享受的高层次。

(三)设计高参与性的体验项目

现代旅游者越来越看重旅游经历,渴望参与。旅游者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趣味,希望通过参与与交流得到感情的慰籍和心灵的净化。那些具有浓郁民俗风情和地方特点,同时又与娱乐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倍受旅游者的欢迎、喜爱,应大力挖掘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突出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以丰富游客的经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民族体育旅游不等于搜罗奇风异俗,更不是捏造子虚乌有的东西,它取自于生活,追求自然,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它应具有易感受、易设计、易参与的特点,使游客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于其中,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民族体育需求,借助多种民族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其诸多功能,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第8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三、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果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3)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超过景点容纳容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礅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殖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蕴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使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

四、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进付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存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贝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3、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4、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第9篇:旅游经济活动主体范文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日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休闲旅游的观念已经逐步代替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是指旅游者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休息。从休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看,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恢复身心,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是追求美感、愉悦感的精神文化活动。强调休闲、注重体验是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

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有区别。休闲旅游与一般旅游的差别在于其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所谓休闲,法国社会学家Joffre.Dumazed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总称。休闲旅游是周而复始的,而其他旅游大多是一次性的;休闲旅游与一般休闲的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异地活动,即消费者必须离开居住地一定时间以上(如过夜或几小时以上),这是积极、主动休闲的表现,属于高层次的休闲活动。从现阶段国内假日消费来看,旅游作为休闲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假日消费时尚的主流。

休闲旅游产品的类型及特点

休闲旅游的蓬勃兴起推动着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日趋深入。现阶段,我国主要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有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等形式。同时,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基本满足高端、中端、低端消费市场的需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休闲旅游产品正呈现出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休闲旅游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休闲性。休闲旅游产品的最大主题体现在它的休闲性。休闲是指从外界环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的、有价值的方式,来休息、消遣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等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休闲,而且也包含着精神上的享受。休闲理念的确立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休闲旅游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品位的高度升华。

注重体验。休闲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论是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休闲旅游,还是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这些产品无一不强调休闲产品的参与和体验。忽视游客体验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忽视游客需要,开发出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就异常短暂。

休闲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

(一)新经济时代休闲旅游产品需要体验式营销

《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这样定义体验经济“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他们将体验分为4大类: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遁世(Escape)和美学(Estheticism)。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SweetSpot)的体验。

体验经济的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唯一”。体验经济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将精心设计并销售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体验营销应运而生。

(二)休闲旅游产品体验营销的内涵

体验营销是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体验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从旅游的角度讲,体验是指游客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所谓体验营销,就是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感性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更多的感官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与结果。

体验营销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体验为主旨,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通过使消费者在心理和情感上达到满足而达到吸引、保留顾客,进而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体验营销将体验作为一种真实的经济提供物,作为一种有别于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载体。一旦企业用心经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的体验,这就从产品的制造者和服务者转变成为体验的策划者。休闲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则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体验为重点来进行的休闲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并从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方面,重新设计和定义休闲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考方式,其实质是旅游消费流程的重组。其核心实质就是要帮助所有消费者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崇高境界。

(三)休闲旅游产品体验营销的策略

体验主题化。体验营销是人性的营销过程,它强调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艺术资源的整合与交融。参与型休闲旅游产品作为典型的体验型产品,其产品定位集中体现在主题上,也就是体验主题化,设计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于休闲活动是很重要的。制定明确的主题可以说是经营体验式旅游的第一步。主题定位的成功在于其差异性和顾客价值性。个性鲜明、定位明确的主题是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的基础,也是体验营销策略的首要因素。

产品差异化。休闲旅游产品还必须形成自己特色,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不断地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感受,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这些都是建立在充分认识顾客的基础上,旅游企业要在顾客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的全过程中体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被重视的愉悦感受成为顾客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出的休闲旅游产品的环境、项目、活动与游客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要有差异,要与竞争对手存在差异。

产品品牌化。在品牌化的今天,顾客所关注、追逐和购买的是品牌,希望品牌能够带来所需要的利益、能够匹配所期望的感情、能够赋予所渴求的地位。营销者需要运用各种交流、活动和联络方法来为旅游者提供整体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是体验提供者的名称、标志、口号、活动及其他与顾客的联络接触点。品牌所表达的应是顾客的感官、感情、生活方式以及与顾客之间的创造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