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第1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转化思想

翻阅百度文库和中国知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文章,学者们大多把小学核心素养的讨论限定在数学学科之内,这种只针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讨论,无疑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但也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识。笔者认为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讨论,最好是置于2016年9月18日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导之下,从宏观上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讨论。笔者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以依托,以转化思想为例,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原则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理解有两种:一是基于数学学科的思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数学这门学科所需要的诸多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当前,哪些素养处于数学素养的核心地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一般认为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策略的应用这几个素养在数学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二是基于学生发展的思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的“一个中心、三大方面、六个要素、十八个重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具体体现。

二、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原则

1.综合培养原则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着手,把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具体到涵养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把培养自主发展具体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把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具体到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中。把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个要素”体现在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比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圆课本内容正是按照“三个方面、六个要素”来编排的。圆的认识从感官上对圆的形状等进行了认识,然后通过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学习,达到对圆的理性的认识,这个过程体现了核心素养文化基础方面的对科学精神的培B,同时在练习题中有小组合作完成的题目,这体现了社会参与方面的相关要求,而“欣赏与设计”一节更是贯穿着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的要求,“圆周率的历史”则是对文化基础中文化底蕴的涵养。可见在内容的编排上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转化了其他版本的课本编排的传统思想,遵循着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综合培养的原则,同样的,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也要遵循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

2.突出重点原则

每一个学科都有本学科特有的素养,这个学科的素养与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某个方面关系比较密切,对培养核心素养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小学数学学科就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优势,因此,在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下,要采用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小学数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

1.提高教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既要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对新近国家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在数学上体现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通过阅读相关的文件,正确理解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深入地研究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核心素养理念,从而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把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学生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是推进教育改革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我们要把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它是各学科学习的最终归宿,当然也是数学的教学归宿。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转化传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备课时老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体系,特别是在教学目标设置时更要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再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圆中“圆周率的历史”这一节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把这一节课不纳入教学计划,不进行课堂学习。但是,这节内容的学习恰恰能对学生文化素养起到涵养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思想,根据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本节课给予相应的重视。

总之,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首先应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认识,然后转变思想,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从教师、教学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从而达到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教学实践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新的数学教学要求上形成的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旨在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方面要体现出整体性、基础性以及前瞻性。在教育部出台的深化教育改革文件中,对核心素养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数学,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培养意义,要打造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加强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的体现。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如何,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具体落实,以上便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体现教育本质诉求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学阶段重要的发展性科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科目和拓展性科目。在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的当代教育中,将核心素养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个性发展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更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适应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比如数学的相关概念、解题技巧、计算公式等,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数学核心思想的培养重视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多层次要求。因此而言,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以联系的观点整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我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曹培英对此有明确的解释。他将此分为两个方面的层次,即数学整体视角以及关联数学内容,和六个具体的核心,分别是推理能力、抽象观念、模型构建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

(一)立足数学整体视角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整体角度去把握数学的核心素养,首先要了解数学的本质和数学学科在教育人这一块的意义。能够满足数学本质及价值的基本核心素养使数学当中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模型的构建能力。数学的推理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在两个命题判断中进行进阶性的转化,推理过程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中的诸多定理、命题以及运算公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的抽象能力,主要是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在数学学科中,能够将数学某些具体联系转化为抽象的概念,以概念形式把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力,在问题的解决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与图形和数字有关的问题,通过构建基本数学模型,使问题变得更为清晰和明确,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以上数学中的三大能力是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体现数学科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以及应用性。在数学整体学科视角上,这三个基本核心素养在数学中又继续表现为数学交流、数学思维以及问题解决。

(二)关联数学内容

这是数学核心内容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中,主要体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比上一层次更为复杂,如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以及数据分析、运算能力等等。而这些数学核心素养,其实与数学是分不开联系的。在小学数学中,以上核心素养明确表现课本内容中的认识图形、概率问题、数学基本运算问题。小学生阶段,需要注重掌握的核心素养是运算能力,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小学学生能够逐渐试着将数和形进行结合,树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核心思想。除此之外,小学数学学科中所体现出来的核心思想还有创新思想,创新思想也可以说是所有学科皆有的核心思想。所以说,数学核心思想与数学教学内容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关系,掌握数学核心思想,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刻的研读。

三、注重教学实践的具体落实

数学核心思想在小学阶段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将此不断进行实践应用。要以小学的理解能力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的路径探索。

(一)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

以解决问题为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教材是离不开的。教材当中的问题和知识是数学教学的精华部分。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概念、每一道例题,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把握。于此同时,对于教材的解读还应该不断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根据教学内容实质,明确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比如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首先要对其面积计算公司有一个熟悉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应用计算公式,并且相应地,能够将该问题当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模板。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存在诸多的数学核心素养,如推理、空间观念以及数学模型构建能力等等。不管怎样,多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实践,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意识能力的提升。

(二)在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解决,重在形成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应用。这个过程中,也要进行数学核心思想的融入。通过数学核心思想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举一反三。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到乘法这一章,出现许多乘法运算方面的问题,那么课堂上可以不单单限制于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运算,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意识,增强学生的符号化思想,促进学生模型构建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感。

(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解决一般数学问题时,都需要运用数学核心素养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体现数学核心思想。比如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时,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如自来水的收费问题等等。

(四)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在坚持

任何一种素养的培养都要形成习惯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要想形成习惯,坚持应用是极为必要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历练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中,强调数学核心思想的应用,并在数学问题具体解决过程中,融入数学核心思想。除此之外,在课堂以外,也不能放松数学核心思想的培养,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念和概念应用于现实,积累实践经验,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坚持不懈,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培养。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首先要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在解决问题实际中不断体现和融入数学核心思想,并坚持不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张浩.可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以“埃及分数”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8:64-66.

第3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明确培养方向

核心素养延伸到学科领域,是指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该学科留给学生的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内容,是具体化、学科化、情境化的核心素养。再具体一些,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与没有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相比较,在个人形象、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通过学科的教与学,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学科具体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个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明显超越传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对学科三维目标的提炼与整合、传承与突破。当然,人只有核心素养还是不够的,核心素养只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不能忽视基础素养的基础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可以重点凸显核心素养,又不能与基础素养的培养割裂开来,否则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挖掘学科价值,依托策略推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具体到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学段、学科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内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就初中A段而言,语文学习以多元形式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激励学生参与各种读书活动,博览群书,实施“大阅读,小认识,在感受中积累”,突出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数学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实行“大感受,小认识,在研究中提升,突出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凸显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英语学习要实行“大表现,小认识,在实践中成长”,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而理化生学习可以拓展学习空间,让学习与生活对接,通过实验活动开展实验设计、动手体验和思维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整体而言,在学习形式上,既要为学生创设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又要创设足够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内容上还要充分考虑知识、技能、方法、思维等内容的交叉与交融,实现相关学科学习的整合。在学校层面,要重视各学科均衡发展以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采取多学科联动,开发和实施相关的校本课程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4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护理教育;护生

1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品质和能力[3]。因此将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界定为核心能力。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作出了新的阐释,包括以下八项能力[4]。读写能力:在不同学科和环境中使用多种材料(视觉、声音、数字材料)进行口头或书面联系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适当和有效地运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数学、科学能力与工程技术能力:数学能力是指开发和运用数学思维来应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科学能力是指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体系来发现问题并得出基于证据的结论的能力;技术和工程能力是运用相关知识理解人类活动及公民个人责任变化并采取恰当行动的能力。数字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性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信息与媒体素养、沟通协作、数字内容创作与安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社会能力与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反省自己、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时间与信息及以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保持对学习和工作适应力的能力。公民能力:基于对社会政治、经济概念与结构、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充当负责任的全球公民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创业能力:在创造力、批判性思考、流程管理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基础上,对具有文化、社会或商业价值项目的想法采取行动,并转化为其他价值的能力。文化意识与表达能力: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并以艺术或其他形式创造性地表达不同文化的能力。

2核心素养的近义词

“核心素养”的别称是“21世纪素养”或“21世纪技能”[5]。经常与实用技能、基本技能、及近来使用的未来技能等其他概念混淆或是重叠[6]。韩国研究者将核心素养称为核心力量[7],日本研究者将其称为学力[8]。

3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

核心素养的研究对护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专业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较少,现总结如下:(1)大学生核心力量工具(K-CESA)韩国的两位研究者用K-CESA调查了韩国的100名护生,K-CESA包括国际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资源情报技术处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四个维度[7]。研究结果指出K-CESA对于测量护生核心素养只有部分适合,还需研究者们基于K-CESA,开发适用于测量护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7]。(2)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国内研究者马俊卿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为依据自制了《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并调查了国内某医学院校的410名护生。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和核心素养现况调查两个部分,共26道题[9]。该问卷为研究者自制,还未在国内得到推广使用。(3)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国内研究者臧格通过两轮的专家访谈制定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10]。研究者虽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带到了临床护理领域,但研究对象仅限于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所以还需要研究者们基于此问卷,制定适用范围更广的临床护士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调查问卷。分析现有文献,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工具都比较缺乏和局限,从而难以准确地评价出护生或护士的核心素养。自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不少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但至今尚没有推广使用的研究工具,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4核心素养概念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林春华[11]等研究者指出,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包括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洞察力、崇高的理想和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将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临床工作做好。汪艳玲[12]等研究者通过自制问卷对某三甲医院的111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人文素养调查,结果表明该医院护理人员的普遍人文素养不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周金莉[13-14]等研究者通过临床护士咨讯素养与工作绩效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电脑态度对工作绩效有较大影响,指出医院的管理者应该重视护士的资讯素养培养,从而来提高护士的工作绩效。目前,国内关于护士素养的研究多为分散、片面的,缺乏一种全面综合有效的评价标准。虽然护士的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已经被纳入到了传统的考试内容中,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将相关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就能够充分评价各项核心素养是一种局限的想法,因为传统考试是不能对核心素养中关键要素进行充分评估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研发出能够观察外显表现的测量工具,从更加全面的维度来评价护士的核心素养[15]。(2)在课堂护理教育中的应用马俊卿[9]通过自制的《护理本科生核心素养的现况调查问卷》调查了某医学院校统招全日制某年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410名,结果表明,本科护生对核心素养的了解较缺乏,大部分本科护生不知道或从未听说过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仇冰洁[16]等研究者通过对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山东五省十二市高职护理院校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我国高职护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尚未得到重视、缺乏细化的培育指标、没有清晰的培育途径。于秀霞[17]等研究者通过调研某高职院校护生的紧急救护能力、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情况及对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等相关内容,提出为培养高职高专护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调整《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内容与方法,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最后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核心素养。杨丽[18]提出了四点培养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策略:(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2)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体系;(3)加强教师培训;(4)营造人文氛围。核心素养是一种“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也不是“基础素养”[19]。护生及护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多种素养。在传统的教育中也培养了一些素养,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的没有竞争力的低级素养,但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护生和护士的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都需要高级素养[19-21]。

第5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给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教学演示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学习的接受者变成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从而让他们的内在潜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要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把图形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度过“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然后让学生把这样的简单图形沿一个水平方向进行移动,或沿竖直的方向进行移动。这样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就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种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综合学科特点的过程,能够让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等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数量关系等问题有一种直观的判断力,能够提高他们估算的速度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快捷、高效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观察到很多小学生在估算能力方面比较强,他们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等方面也优于其他学生。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敏锐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但是前提是要让学生学会精确计算的方法,然后再逐渐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估算是一种经过训练可以达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巧算的方法,不能见到题目就采用简单的常规的方法来计算,而是要找到其中的一些窍门和规律,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这样一个计算的过程。经过长期的训练,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就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在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其他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就能够变得更加灵活。所以这是一个逐渐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来抓

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而且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也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要求,要将学科发展和小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转化传统思想,大胆创新,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到底在哪些细节当中体现出来,在实现某些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在数学这门学科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文化因素的渗透,文化因素可以培养学生除基础数学功底之外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提升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学科的多元文化渗透,这样才能对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更多的帮助作用。

第6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以数学学科科目作为基本的载体,然后让学生基于数学学科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品质思维和关键能力,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做出巨大的改变。而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个水平不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其特点是能够让不同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的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而在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展开新的思考,看到更广阔的数学世界天地,从而愿意自主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同时,分层教学也能够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有效地提高数学综合水平,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基础知识时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科学分配不同层次学习小组,为提升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教师如果要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情况下实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那么一定要做好科学分配学习小组工作,因为科学分配小组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吸收他人优异的数学思维,然后反馈到自身的数学思维养成的过程中,从而来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做好铺垫。[1]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测验题来统计学生的数学水平,然后得到学生不同水平之后再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的特点来为学生科学分配小组,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小组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同时也借鉴其他学生先进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高效合作,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好基础,在此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情境化教学,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直观想象。

其实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特点,这就导致了一些数学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效率并不高。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端正学生的心态,并使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数学综合水平。[2]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分层教学的小组分工基础下,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先在班级上统计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的物品,然后选择直观性较强的物品来让各个层次学习小组,从正面,侧面以及上面观察物品的形状,并且让学生分工画出相同物品的不同之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许多学生都能够提升自身的数学直观想象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且能够自主去完成一些布置的抽象数学任务,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身水平。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由于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权,以至于采用灌输式教育为学生展开数学教学,而学生的思维也较为活跃,对灌输式教育在心底上存在着抵触,也不愿意与教师主动展开沟通交流,这样学生自身首相思维的核心素养收到的发展的限制。教师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时,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从而来使学生自主提高核心素养。[3]例如:在学习“运算律”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手中,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旁可以根据各个层次学习小组来给学生适当的提醒,让学生能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拥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以此来巩固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教学内容时的知识印象,也能够高效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以后再进行数学解题时,能够应用到抽象思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待养成,所以逻辑推理能力并不高超,许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不利于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数学学习。教师如果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以后再进行数学学习时,能够高效地运用所学数学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层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抛出一个带有趣味性的命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说出事件的所有的可能性,并且让学生分析出原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以后再面对数学题目时能够做到自主思考,并且严谨自己的思考,降低出错率,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5、结合教材内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在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为学生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并不难发现,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力,应当结合教材,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时,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选择合适的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明白数据的意义,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心中所想的数据的意义,教师在这时要鼓励学生。对对数据理解有所偏差的学生,教师也要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改正对数据分析看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学生会对数据拥有着新的理解意义,并且能够打心底愿意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改良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在为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且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为学生开展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来提高班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下,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教师要科学分配学习小组,为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要采用情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再者,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增强逻辑推理能力;最后,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燕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6(01)

第7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第8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根据学科性质,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以发现问题或布置任务为前提,教师利用相关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掌握数学知识,达到灵活应用。如今,教师不但要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还应当培养他们必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能够通过知识与能力双重提升带动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在2016年9月13日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不难看出:研究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工作是我国进行立德树人的重要实现途径。

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将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划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三个方面又被细化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综合表现,以及乐学善学、技术运用、自我管理、审美情绪、劳动意识等18个基本要点。在进行具体的学科教学时,学校和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基本依据,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二、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1.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较大,抽象性和逻辑性也更强,这

使得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学习的热情随之下降。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促进高中生的数学能

力,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数学基础,运用多元、合理、有对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从而让学生拥有探究数学的推动力,积极地投身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更高效的学习,同时使其以学会学习为具体表现的数学核心素养获得有效的培养。

举例而言,在引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棋盘麦粒问题”的故事。这时,学生必然会对舍罕王为何无法满足西萨・班・达依尔的真正原因产生兴趣。教师借此机会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在“哪怕全世界共同生产五百年也才能提供这么多麦粒”的好奇心下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哪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学习与理解的障碍和困难,也会在好奇心和热情的驱动下拥有克服困难、战胜阻碍的信念和毅力,进而在自觉掌握学习方法中培养自己以学会学习为综合表现,乐学善学与勤学反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核心素养。

2.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一切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问题和现象的解决与解释。数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高中数学的学习无非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应试技巧,从而在高考中考取高分。这种功利性极强的教学观念不仅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使学习效率大大下降,而且让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考试的学科,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学习的动力随之降低。针对这个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将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问题融入数学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发现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且对自己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这样,学生就会拥有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数学学会生活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以健康生活为综合表现形式的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讲解“分段函数”时,教师就可以出这样的题:“我知道大家平时都会用手机,所以经常会遇到推销手机业务的电话。这天正好有一个推销流量套餐的电话,你感觉非常合适,打算办理。根据业务员提示,办理一到三个月套餐,每月收费6元;办理四到六个月套餐,每月收费5元;办理七个月到一年的套餐,每月收费4.5元。你办理了一个可以用到年底的套餐。扣费时告知应扣缴35元,因为你是白金会员所以再打一个九五折,共计收费33.25元。但是同学告诉你,你花冤枉钱了,应当去投诉。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到底谁说对了?”这样的题目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看到包括分段函数在内的数学对于自己生活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规范语言,激发学生科学精神

人们常说:“语文要多念,数学要多练。”这句话本无可厚非,但是不难发现,很多高中学生在数学考试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语言不规范、解题太潦草而导致失分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对数学语言的规范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缜密性,让学生在滴水不漏的行文中培养以科学精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通过紧密的概念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用语的本质含义和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背景,使其能够把思维内部的抽象语言变为书面中的具体语言。让学生避免因为不理解随意更改、删减或增添不必要的语言。比如把“当且仅当”简写成“当”“只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语言中的规律,实现数学语言复述和互译的灵活变换,培养他们语言间互译的能力,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避免语言和逻辑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分数丢失。

另外,有的学生因为不会计算和证明方法,或者为了节约时间而在答题过程中写“易证”“易得”甚至“不难发现”等语句,从而忽略整个推理过程。这需要教师让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的同时,指导并训练学生的规范解题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夯实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开展学生作业、试卷规范与不规范的解题展示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巨大的内容反差中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其在心灵的震撼中诱发和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并且有效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4.多元活动,促进学生实践创新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往往都是课堂教学,学生很容易对安静地坐在教室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产生疲劳和厌倦的心理。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把数学的学习扩展到更加广泛的课堂之外,通过经常性地组织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多样性,并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能力擅长的方面,在

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核心素养水平。

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实践探究活动,即教师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进行具体问题的实践探

究,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导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我国的交通系统现状,分析货物运输在公路和铁路运输过程中哪个成本最小?学生需要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中所需要的运费、装卸费、燃油费、人工成本以及合理损耗的费用,从而确定最合适的运输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导数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同时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竞争性活动。教师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这种竞赛的知识水平不能设置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

标准,否则竞赛的参与者只能局限在极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中,

其他的学生只能当做旁观者进行被动的欣赏。因此知识竞赛必须具备基础性和趣味性,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参c其中,并且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提高参与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和动力。最终培养学生以实践创新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绝非一蹴而就。这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将培养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为将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6-09-14.

第9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学生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迁移和技能的熟练运用,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文章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为信息意识,其二为计算思维,其三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其四为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形成的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还是课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获取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要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以便将信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些思维和方法不只属于计算机,与日常生活也紧密相关。比如学生去上学前会尽可能将上课要用到的东西放入书包,这就是“预置和缓存”;比如我们在散步时突然发现手表丢了,肯定会原路返回去寻找,这就是“回推”。由此可见,计算思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当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然而,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经历、感受并形成计算思维方式呢?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需要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计算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很自然地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当学生再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例如我们学校开展的机器人投篮比赛,我只是跟学生提一提,具体怎么做,由小组成员自己讨论完成。学生拿到任务后,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在网上查找比赛要求、比赛规则、比赛方式等,用计算思维的方式去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决策。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学习,培养了创新的精神,激发了创新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机密信息泄露等威胁。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这一课的内容时,除了介绍病毒的危害、来源和防范外,还要介绍一下黑客,让学生就对黑客的态度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黑客的危害,形成良好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樊丽娟 单位: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袁智强,李士锜.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以“正态分布”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