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化学的基础概念精选(九篇)

化学的基础概念

第1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关键词:民族 传统体育 哲学 传承方式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77-02

1 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研究综述

在我国对“民族”一词最早使用的学者是梁启超,他是第一个把我国各族群最早称之为“民族”的思想家,而以“汉族”、“藏族”、“蒙古族”为其它民族称呼的可能是黄遵宪。到了现代,社会学家宁骚对“民族”一词做了新的探究,他在总结斯大林提出“民族”基于四个特定的要素下又增加两个特征来强调民族,既强调了民族历史过程与稳定性,并认为一个民族的“原生形态”是应该具有这六个必要的元素。因此,我们所指的“民族”具有时空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是贯穿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东方地域与西方地域的实体性概念。

“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与传统社会同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涵盖很大的概念。”民族传统体育有两个最为根本和统摄性的特质是民族性和传统性。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迄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界定。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中对“民族传统体育”做了以下解读,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对我国而言,指近代体育传入前我国存在的体育模式,即184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已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内容、社会表现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总和。”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把民族传统体育白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以后,其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和军队、学校中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所作的界定。另有研究避开时间的界定,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包括汉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各民族体育活动方式的延续和保存,是各民族体育运动生命力的再现,“它是构成现代体育的‘体育文化密码’,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要体育文化遗产。”还有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还没有被现代化,至今还有影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民族传统体育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中的“传统”是指历代因循沿传下来的根本性的模型、模式、准则的总和。从整体结构上来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构成包括了以武术为主体的武艺、养生导引气功、以游戏形式满足人们娱乐需要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形态。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4个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名列其中。从这时开始,“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称谓,作为国家认定学科被正式确定下来。”

2 解读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学基础

2.1 民族传统体育与

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是各种文化理念、伦理观念、社会习俗的综合体现。宗教和传统体育同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及转变过程中,两者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理论体系。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本质特点,其发展历程多数以为背景,如:富有原始气息的彝族摔跤体现一种对毕摩教的崇拜,文化底蕴浑厚的传统武术无不体现出道教、佛教的宗教核心思想。在中国民族体育史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内外兼修、无处不在,既有对技术层面的影响,也有对其文化和精神上的升华。

2.2 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哲学

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金字塔,无数古代哲人概括总结可知,中国的哲学主要分为儒、道、佛三大哲学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中国哲学概括了宇宙的思想观,在日常生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等领域无处不体现着哲学思想的火花。如:传统武术的太极拳,就体现了阴阳相生、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自然状态。

2.3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历代民族的传授与继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传承的方式逐渐趋于传统化和现代化,不管是哪种传承方式,其目的都在于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为人类进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在同一个地域中有不同的途径延续的,其主要的传承方式有传统和现代两种。

首先,是传统传承方式。传统的传承方式因其运动形式、封建保守性和技术特点的不同有以下几种:(1)家族型传承。如传统武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精髓的结合体,其形成过程带有严重的封建思想残余,在传授武术技术与文化的方式上表现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同类家族而不传外来血亲等。这些封建的传承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武术文化的发展、传承及文化之间的交流。(2)宗教信徒型传承。宗教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合体。宗教活动与体育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时战火四起,宗教信徒为了维护本教的利益,把一些武功与绝技作为护教的重要手段。在祭祀和娱乐活动之中也结合大量的身体活动来增加活动的氛围。我国的几大宗教都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道教武当太极拳,佛教嵩山少林拳等。这些宗教文化表现出来的体育及武术文化,都是以一种系统规范的方式进行的,其内容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3)区域民俗文化型传承。古时我国疆域辽阔,因交通条件的限制彼此之间无法进行常规的武术文化沟通、交流与传承,只是地区内部相对独立的发展与进步,这种趋势的长期性导致武术文化的单一性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运动项目及武术流派。民俗性传承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有些运动项目需要在农闲时进行,如:摔跤、秋千在闲暇时举行,其目的就是放松人们的心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些民俗活动需要在传统节日中进行,如:舞龙舞狮在节日里表演与比赛都是为了烘托节日的热闹气氛。

其次,是现代传承方式。传统的传承方式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传统方式已逐渐被淘汰及取缔。因此传承方式要顺应时展的主流思想,现代传承方式因文化层次、经济条件、科技水平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法制化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是历史赋予我们时代的责任。在当今社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侵权行为、遗弃观念日趋严重,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在现代社会中被竞技体育文化所替换。因程中应从国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法,从体育产业、文化遗产及知识产权的角度去赋予传统武术应有的法律保护效力,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更加有力的发展与进步。第二,赋予传承人及参与者应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不断传承的结果,不同的人群、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传承者,传承者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灵魂。参与者是民族体育得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了参与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等于没有了传承者,而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给予传承者应有的权利和必要的生活保证,给予参与者应有的社会地位,如:采用传承者社会指导员、裁判员等级制度,举办参与者传统体育文化及运动项目运动员级别制度并与升学考试挂钩等法律权利,不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合理化、正规化和法制化,从而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适应时展的需要。

第2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原理;课堂教学现状与误区;课堂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很多,但每一个概念或原理,都是用简练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的。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只记得没有理解是无法将化学学好的。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经过笔者以及所在的团队一年多的观察、摸索与研究。发现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状与误区。现总结如下:

一、当前概念原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误区

教师方面:

⑴教师对概念原理教学的定位不准确

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往往仅立足于教材本身,目标定位在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很少考虑将学生、教材以及教师的教法有机的统一。教师们常常只关注自己怎么教,教了什么,学生应该记住什么,很少考虑学生遇到这些内容会怎么学,说白了,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注重时效性,讲究课后习题的演练,很少注重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习惯让学生将概念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在讲授过程中仅仅一带而过。殊不知,如果不讲透概念,学生就无法将知识内化,随着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累积,学生就会觉得化学学习繁琐复杂,毫无体系而言,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将概念点化

其实每个概念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找准这种联系往往是准确理解概念的必由之路。若把握不好就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错误百出。

学生方面:

⑴思维发展的客观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生思维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看问题容易片面化、表面化、绝对化。学生每天置身于千变万化的世界,会自然地获得有关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这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先入的生活概念若是正确的,会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若是错误的,则会对观念的形成、理解和运用起到消极作用,造成学习障碍,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错误观念和经验一旦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

⑵将大量时间用在课后练习上,忽略了基础概念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仅仅一带而过,或者采取死记硬背的错误模式,在具体运用中生搬硬套,这样做往往使得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对于基础知识的遗忘率高,学习效果差。例如:在学习酸碱度概念时,很多学生都会准确的复述,但是碰到具体的题型时,却很难准确地判断和运用。

二、概念原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也是进行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的基础,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始终。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和物质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深化。对培养学生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概念原理课堂教学的对策

⑴利用实验现象归纳引出概念

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课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概括出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好多概念的讲述都是用实验来说明的。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推理,引出概念,形成概念。比如通过演示冰的液化、水的蒸发、胆矾的研碎。由于只是形态的变化而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再由通过硫、镁带的燃烧,及碱面与醋酸的反应,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引出化学变化。再如,用蔗糖来做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转化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⑵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形成基本概念

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许多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到微观世界,摸不着,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可以通过模型、磁性黑板、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电影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表象;新教材彩色图片较多,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比喻只是“桥梁”,必须落实到科学概念上,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给学生造成某些错觉。只有尽量做到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才会看得真切,印象才会深刻,学得才会扎实,理解才会深刻。

⑶举反例理解概念

一般来说,课本只以正面阐述概念,这无疑是重要的。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应在正面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逆向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理解、掌握每一个概念。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概念,可剖析为:

①同种元素里的粒子中质子数一定相同。如氢元素里的氕、氘、氚三种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质子数均为1);钠元素里的钠原子与钠离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均为11)。

②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氖原子与水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它不是同种元素。

⑷抓训练掌握概念

教学发现,有些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概念,不会正确地用概念解决问题。针对这一矛盾,我经常设计一些概念性较强的相应的巩固性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复习过程中,如果给学生这样一个填空题:“元素种类是由()决定的,元素间的本质差别是由()决定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学生必能进一步巩固元素这一概念了。为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类习题可以自行编制,甚至是指导学生改编,但应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适当设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能巩固化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复习“氧化物”概念时,可以与“含氧化合物”对比,提出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而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让学生思考,仔细推敲,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氧化物”概念中的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了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总之,化学概学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提高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更好的教学方法。(约2500字)

参考文献:

第3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摘要:文章对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专题在中学化学教育的地位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以后的中学化学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专题教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53-01

在全面了解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的选编和编排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基本概念和理论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掌握概念和理论的一般教学方法及策略,并运用到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

一、化学基本概念专题教学

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准确而透彻地理解基本概念,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并设计有效的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1.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概念往往是通过对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再由个别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集中,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抽象、归纳起来的。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最初阶段的得氧、失氧分析,到化合价升降的分析,再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得失的分析逐步升级,不断完善,这种认识过程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2.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以辨别、抽象、概括等形式得出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1)启发讲授,激疑解惑。化学基本概念的种类很多,在教学中要根据概念的种类考虑和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是非常重要的,在讲授中应根据感知不断提出疑点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得出科学的结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启发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正确的描述,采用精练、准确的语句,把握和突出概念的内涵,抓住本质进行对比、启发,从而得出概念的处延,清晰、正确地形成概念。

(2)归纳演绎,系统深化。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互为条件、互相渗透,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使用归纳和演绎的手段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使来自实践的知识经过科学的抽象而形成理论,并使该理论得到系统和深化。

(3)加强运用,融会贯通。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须辅以相应的练习,以督促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角度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外延。

在练习中通过对概念的运用,找出某些规律,既可巩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基本理论专题教学

本节从化学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及体系和教学策略来研究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

1.化学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如下:

(1)加强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系统地连贯起来,找出规律,理解记忆。

(2)对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可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运动的对立性,以及量变引起质变,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等现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化学基础理论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化学基本理论的主要体系。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经过多次修改,无论是知识的起点还是内容的更新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版教材用现代的化学基础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调整,强调“理论化学”与“元素化学”分量的平衡,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3.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要处理好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关系,要用具体的实例来归纳、演绎,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质。

(1)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在中学化学理论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的能力,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再从一般到个别总结概括,使所学理论能与其他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构建起理论体系。

(2)直观形象,生动比喻。由于化学基础理论往往抽象、难懂,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图表、实验和恰当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比喻,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电子云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配以形象的比喻来解说,使学生领会和初步建立电子云概念;而像焰色反应的教学则要通过实验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从宏观现象去分析和想象微观粒子的变化实质,从微观的想象去理解宏观的现象,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3)结合实际,培养观点。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总是要根据具体的化学现象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论证而得到,许多化学理论都是与辩证唯物主义论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思想,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例如,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学习元素的周期律,建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同时,还可以通过优秀化学家事例的介绍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讲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经过,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勤恳、严谨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学风及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化学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教学要教会学生“对比、分析、应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布置适当的习题,让学生经常练习,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纠正,还可以布置学生制作模型或编成顺口溜等多种形式,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克.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讨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

[2]孙小礼,韩增禄,傅杰青主编.科学方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第4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广泛应用的概念,如何使学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化学基本概念又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和化学计算以及有机化学等方面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要想学好化学是不可能的。因此,重视和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本概念的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形成。当然,形成概念并不等于掌握概念或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只有在不断运用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从事物的本质上把握物质的属性,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物质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一、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

中学化学教材(含必修本与选修本)是以物质结构理论知识为线索,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这些方面相关的基本概念,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分层次地穿插、渗透而组合起来的。

全面研究与分析教材,抓住概念的编排顺序和逐步深化的层次,十分重要。不要超越学生可接受水平,把与概念有关的一切都塞给学生。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的基本概念为例,教材的安排是正确的。在初中只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而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又是分别在氧气性质和氢气性质的学习中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选学形式编入教材。到了高中才逐步使概念深化,从实质上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可粗略地分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变化、化学量、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互相补充,也有区别,相互独立。

物质组成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应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结晶、溶解度等等。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从日常生活常识和化学实验等宏观现象的总结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

物质结构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结构等等。教学中应突出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的抽象认识过程,当然,这一抽象过程也还需要以实验探索的间接手段为主要依据。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形象思维形成的概念,它必须以化学实验和一些自然现象作为认识的基础,并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抽象出性质及变化的实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加成与取代、加聚与缩聚、水化与水解等等。

化学量是化学物质的特殊性质界定的一类概念。教学中应更多地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以达到较容易地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涵义。如:原子量、分子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浓度、气体的摩尔体积等等。

化学用语是一种人为确定的国际通用工具。它从属于上述各项概念。如: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等等。

化学实验技能,主要包括:仪器和试剂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简单化学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及处理等等。要培养学生熟悉仪器、试剂名称、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正确的仪器连接与安装。化学实验技能涉及面广,最基本的是:试剂取用、称量、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等。要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并对主要操作能逐步形成较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简单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以及记录的处理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

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人们对事物反复的观察、实验再经过抽象和概括,从中找出本质和规律最后才形成概念。概念对学生基本上是属于间接的知识,他们不必像前人那样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或经过若干次的失误来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但是,他们的学习也不轻松,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应用与发展,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无论从特殊到一般或者从一般到特殊,在这一认识过程中都是以感性经验为依据的,即使有些概念学生不能从直接的感知形成概念也需要通过间接的经验来形成概念。如,教材中对前人实验的描述、模拟以及教师形象化的讲解等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一般总是从感知具体的物质和现象开始,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实验或推理,经过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层次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认识概念的过程中把握住概念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还要通过再实践、再认识和不断地运用概念达到巩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并促进概念的深化与发展。

概念的形成一般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学习概念的思维基本过程,分析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或个别特征。综合是将部分或个别特征联合为整体。两者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着的,没有分析便不能综合,没有综合分析将是无意义的。

分析和综合是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一步,遇到较为复杂的概念时,还可以先把它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从而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是对立的统一体。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就需要采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途径使学生形成概念。首先从盐溶于水后溶液呈显不同的酸碱性进行分析,不同类型的盐在水溶液中呈现出不同的性质,或酸性,或碱性,或中性,在上述典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一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不同的离子,并揭示出弱碱阴离子和弱酸阴离子,分别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消耗了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离子或OH-离子使溶液呈显碱性或酸性、以及某些盐在溶液中呈显中性的原因。在上述逐一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出几类不同盐在水溶液中的表现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

(二)分类和比较

在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中分类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分类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类事物、各种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可以将同一类物质或同一种现象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对物质和现象的研究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研究的对象不再是各自孤立的物质,而是几种类型的同一属性的相似的物质。如: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等等。元素周期律这一重要概念和规律就是在对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分类并总结这一规律时引出的结果。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分类的必要前提条件是比较,而通过比较的分类才是科学的。

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性质时,应组织学生对比各种物质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相同点、不同点都是什么?这种通过对比不仅能更好地记忆物质的特性,而且对分类也能建立起巩固的基础。

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更适合用对比的方法,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本质的差异,才能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和离子,电离和电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元素、原子和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和同素异形体等等。

转贴于 (三)抽象和概括

化学概念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抽象性。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就必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抽象是思维过程之一,它是把同类事物或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相区别,从而能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

概括也是思维过程之一,把通过比较而区分出来的一般东西联系起来,比较、分析、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概括也是有层次的,大体可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两种。初级概括是仅对事物外部的一般特征加以概括,初中阶段对氧化还原的概括就属于初级概括。高级概括则是在较高的思维水平上对事物本质的东西的概括,高中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括对比于初中阶段则是高级概括。

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实践的作用,比较容易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这不但使学习概念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容易使概念与实践脱节。因此,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应该从实践开始通过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和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指导实践,形成认识过程的飞跃,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灵活运用概念的能力。

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力求准确、严格

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确定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要搞清楚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共同属性,即事物本身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概念的质的方面。

概念的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定的对象范围。就是要搞清楚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即是哪些事物属于概念所能控制的范围,这是概念的量的方面。

化学平衡概念,其定义的内涵包括:(1)一定条件下;(2)可逆反应;(3)正反应和逆反应速度相等;(4)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这些内容缺一不可。否则,定义就不成立。它的外延则指定为一切可逆反应,如果反应为不可逆,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化学平衡了。

在教学中一个概念必须十分明确、严格、准确,不可含混不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讲解概念还是应用概念分析问题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明,要起到教育学生表达分析问题时的示范作用,一定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二)重视概念的相互联系,在概念教学中逐步形成概念网

每一个概念总是处在与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联系之中,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中形成概念网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重视概念的相互联系,特别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建立概念网。

用图解的方法建立概念网是个好办法,但不要一开始就把图表的全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种方法易造成混乱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形成物质的组成概念网中,即应分块独立建表再采用“拼图组合式”教学,使学生在不断增强主动性的条件下得到激励,在积极的抽象思维过程中系统完成概念网。

(三)教学中要注意概念的巩固与应用

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常常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可是过一段时间或在应用概念时又觉得糊涂了。这是不奇怪的,因为对于一个新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巩固,不断应用才能发现问题,不断应用才能逐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一回事,具体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又是一回事,往往具体运用比理解和掌握更难。

能流畅地背诵概念并不代表学生已经真正理解概念了。粗通并不等于掌握,只有真正理解与巩固才是能否正确运用概念的重要前提。

应用是指学生能独立运用概念解决一些具体化学问题。开始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是可以的。但是,遇到综合性或灵活性较大的问题时,学生或表现束手无策或出现错误。有时出现错误时教师稍加指点就会明白或自责地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应用训练是一个过程,往往需要若干个回合的应用训练才能较为灵活,其时间长短、次数多少是要因人而异的,只有坚持并不断地巩固与应用,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四)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它是人类对化学科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间接经验。学生获得这些概念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对较抽象,难度较大的化学理论的学习,也将领会较快,掌握较好。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形成和掌握概念的过程,也正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诸多能力获得提高中的核心。学生通过实验或总结日常生活和生产经验,感知所学对象发展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剖析,强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能得到提高。

应用概念分析问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系统和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练习或考试中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创造能力。

第5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概念图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卫生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挑战是摆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概念图已经开始被广泛关注,因为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十分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笔者尝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有效促进了计算机基础的理论学习,并探索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新模式。

一、引言

概念图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用于表征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诺瓦克博士认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在我国,概念图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这几年开展得比较多。《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层次性比较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比较紧密,采用概念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组织概括,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更清晰的思维,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了《计算机基础》理论学习的合理化。

二、概念图在《计算机基础》理论学习的应用

卫生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其中理论知识比较繁杂,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编码和数制、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网络等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图的层次结构图形式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笔者任教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两个班进行试验教学,其中试验班(口腔专业),利用概念图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控制班(临床专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试验班学生反应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较清晰;而控制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清晰度则明显低于试验班。

1.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概念图

概念图的运用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首先教师要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对知识进行梳理,制作出概念图,教师利用绘制好的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方便地添加或者修改思路,将思维过程显形化、图形化,且不影响其先前的设计。运用概念图把学生已掌握的概念和待掌握的概念图形化,更直观地分析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每部分知识学习结束后,根据知识特点,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或采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项目一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作者运用概念图把各部分的要点、联系进行展示(如图1所示)。

2.運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显得至关重要。运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清晰比较不同概念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学生掌握和复习再现。运用概念图的形式既能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又能展示思维过程,学生能从展示的教学内容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更准确地领悟新概念的含义以及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作用

概念图是对知识进行双重编码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记忆并使记忆长时间保持的工具。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工具,弥补了传统学习系统的不足通过接受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综合运用,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拓展性学习相结合,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阔视野、技巧掌握的目的。概念图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概念图用在教学完成后,可以协助教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方便教师安排和调整教学进程。

四、问题和反思

第一,概念图策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成绩,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概念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新方法,更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系统把握。对学生来讲,长期以来习惯于死记硬背,真正熟练掌握运用概念图还要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制作概念图也许比做题更困难。

第三,教学初期可以运用概念图进行复习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合作中共享信息,相互间沟通交流,达到使知识整合,从而用概念图清晰的呈现出来。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知识。

第四,概念图策略不能够完全替代以往的学习方式,用概念图辅助学习,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概念图能辅助学生在知识间建立联系,是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记忆,从而促进学习者反思和推理概念意义和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计算机基础学习。

第6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教学 ,模式,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talks about some attempts on the concept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 teaching in these 3aspects: the mathematical concepts,mathematical concepts, teaching mode, the mathematical concept of the basic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mathematical concepts, mathematical concepts,teaching, patter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教材的基本结构单位,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材约有400个概念,这些概念是数学应用及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清晰、完整地学习了这些概念,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有效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数学概念本质上是一种数学观念,是分析、处理问题的一种策略与方法,一个数学概念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理解、掌握蕴含于数学概念中的思想,是一个长期的探究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十分重视概念的发现和形成过程。下面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1. 数学概念获得的方式

数学概念获得的过程实质上是理解和掌握某一类数学对象共同的关键属性的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1.1 概念形成

概念的形成一般是针对由弱抽象形成的概念。如果某些数学对象的关键属性主要是在对大量同类数学对象的不同例证进行分析、类比、猜测、联想、归纳等活动的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来的,那么这种概念获得的方式就叫做概念形成。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以下相关因素:① 感知、辨别各种刺激模式。②抽象出各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假设。③在特定的情境中修正、检验假设,形成概念。④把新概念一般化,并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表达。

为达到数学概念学习的要求,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用概念形成方式学习概念。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不能直截了当就定义而讲定义,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更多地从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情景,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新知冲突”,让他们观察、比较和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不断在解决冲突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而且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

1.2 概念同化

概念的同化一般是针对由强抽象形成的概念。如果学习过程是已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关键特征,实际上是新的数学概念在已有概念的基础添加其他新的特征性质而形成,这时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对概念进行加工、改造,从而理解新概念的意义,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就叫做概念同化。

2.概念教学的模式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原理,概念学习一般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因此概念教学的模式也有这对应的两种模式。模式框架如下:

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

以变量与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

① 以提问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例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每个例证的本质属性。

问题一:(首先显示)水波纹动画(一系列同心圆)

(再显示解说词)一块石头落在平静的湖面上

(最后显示)圆的面积公式s =πr2,请取r的一些不同值,算出相应的s的值

问:在计算半径不同的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哪些量在改变?哪些量不变?生:r,s在改变,π不变。

t(小时) 1 2 3 4 5

s(千米)

问题二:汽车在以5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为s千米,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请填写下表:

师:这个问题中有哪些量?生:速度、路程、时间。师:在这些量中,哪些量数值发生变化,哪些量数值不发生变化?生:路程s,时间t是变化的量,速度50千米/时是不变的量。

②抽象出本质属性,形成初步概念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师:以上两个问题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你能对以上的两个问题中涉及的量进行适当分类吗?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按照量是否发生变化,可分为两类。师:很好,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把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如以上例子中的r,面积s,,路程s,时间t。把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如π,速度50千米/时。接着教师板书给出定义。

③概念的深化

抽象出本质属性后,学生的认知还不深刻,此时可以做些对应练习对概念做进一步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问:同一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生:一个量变化了,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一个量确定了,另一个量也随之确定了。师: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自变量的函数。(着重强调 “唯一”)练习:下列是指中,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1)y=3x-5(2) (3)y2=x(4)y= —2x+3

④概念的应用

通过概念的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用10cm的围成长方形,(1)若长方形一边长为3cm,面积是多少?(2)若长方形一边长为xcm,面积是sm2,使用含x的式子表示s。(3)s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需要对具体的,直接的感性材料进行观察、感知、操作等活动,比较耗时,一般适合概念体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作用的少数抽象概念的学习。

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

以同类项概念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

① 向学生提供概念的定义

同类项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② 揭示定义的内在含义,突出概念的关键属性,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

如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字母相同”,“ 相同字母”,要着重强调使学生加深印象,突出概念的关键属性。

③ 辨别例证,促进迁移

教师应及时提供丰富的概念例证,让学生辨认,巩固概念的关键属性,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如以下练习:

(1)下列属于同类项的是()

A.3x2y3与8y2x3B.x2yz与 x2y C.23与54D.m2与n3

(2)写出6a3b2一个的同类项

第7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一、从实际中抽象出定义

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它的形成,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具体,建立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如正负数、数轴、绝对值、直角坐标系、函数……等概念,都是由于科学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教师讲清它的来龙去脉,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二、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是掌握

基础知识的根本

1.原始概念的建立

数学上定义每一个概念时,往往假借已知的概念.这样,就必然追溯到某些概念,直至在这些概念之前不再有任何已知概念.

例如,点、线、面、集合等,对这些概念,我们不能给以任何定义,只有借助于演示直观教具,用描绘的方法举出它的特征,来代替定义.描绘时越具体越形象,学生的印象就越深刻.

又如,在讲“直线”时,教师先用细绳拉紧演示一下,再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可以描绘说:这条线的两端可以延伸到无限远,穿过村庄,穿过田野、山川,没有止境.这样的线叫直线.通过这样的描绘,学生对“直线”的概念就深刻地印在头脑中了.

2.分析对比,讲清定义

我们给一个图形下定义,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过描绘,指出能够把此图形与另一图形区别开来的属性;二是选择一个表示它的临近概念.定义是揭露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下定义要列举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即揭露最邻近的概念和属差.

例如,“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的定义中,弦是直径中最邻近的概念,而过圆心是属差.

又如,“平角的一半叫直角”定义中,平角是直角的最邻近的概念,一半是属差.

因此,每一个定义都由这两部分组成.所以,在定义教学中,必须找出某概念的邻近概念和属差,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才能牢固掌握概念,不致于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陷入概念混淆,导致推理的错误.

三、纵横联系,深化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概念的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变化过程,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同时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体系.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先弄清楚学习这个概念需要怎样的基础,地位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什么作用.这样,我们在教学时能主次分明.在教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有关概念串起来,充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做到既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概念,又为以后要学习的概念作好准备.

例如,在直角概念的基础上得出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在平角和角的平分线概念的基础上联系“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意义;在“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直线外一点引直线的垂线”基础上讲清三角中各主要线段.特别是以直角和饨角三角形为例,指出高的位置变化关系.这些联系都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四、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应该深刻揭露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揭露时,通过标准图形、变化图形相结合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学生才能对概念理解深刻.定义概念既然是以揭露本质属性为目的,千万不要把定义词语直接硬灌给学生,而应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重点突出概念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给概念下定义,同时还应考虑各种相近概念的异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第8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而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可以说,中学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效的概念教学。由于概念本身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形成的。物理概念教学分为引入、形成及深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重要的“发生点”。如果教师能抓准这个“发生点”教学,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

有效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生动直观地引入概念。概念引入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否正确有效掌握概念要领。物理概念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这抽象性却是建立在感知大量生活材料的基础上的。因此,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学必须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和直观化。

如教学内容“压强和浮力”时,在“压强”概念的引入阶段,教师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故事情境:在1654年5月8日这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德国马德堡市的实验广场上熙熙攘攘地聚集了很多人,他们都在激烈的讨论着,讨论的内容是:市长奥托·格里克要重新做托里拆利的压强实验。只见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气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气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八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像在“拔河”似的。 但两个半球却纹丝未动,直到马匹增加到十六匹才好不容易拉开了。于是,教师提问: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力才能将球分开呢?然后适时引入了“压强”的概念。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针对压强的特点,以联系生活故事的方式引入压强概念,这样不仅生动直观的引入了概念,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在实验探究中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的第二步是概念的形成。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记忆并运用概念。而理解的关键就是深入概念本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直观对象是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概念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将对直观对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透过现象深入概念的本质,促使概念形成深度化。

如前文已经讲述如何引入“压强”的概念,成功的概念引入就像正餐的开胃菜,很重要但不主要,而概念形成才是真正的主食。在“压强”概念的形成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影响压强的两个因素,即压力和接触面积上。虽然我们能直接通过压强公式知道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成反比,但知道并不等于理解。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个利用铁块、海绵、计力器等工具的压强实验,通过分别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积测量压强的大小,最终验证压强的大小公式:P=F/S。通过实验,学生不仅直观地感知到压力和接触面积对压强大小的影响,同时也培养对物理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9篇:化学的基础概念范文

概念是基础,学习要重视。概念不清,水平不行。

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这样久而久之,从而严重影响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抓好概念是提高学生数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自身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必要保障。

那么,作为学生应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呢?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学习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学习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自己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自身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学习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自己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自己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学习可以先让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自己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  概念的学习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下面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学习为例,谈谈概念学习中各个阶段上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一点粗浅体会.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正方体为例观察异面直线)学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先寻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出现的背景,使自己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2.根据求知情境,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如何刻划两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呢?角和距离?揭示课题.)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导引中提出的问题.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用相交直线的夹角刻划异面直线的夹角) 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巩固深化阶段: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之后,应立即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引入概念”时提出的问题(或其他问题),在运用中巩固概念.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 6.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深化阶段: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要防止片面性.除在运用概念时,用典型的例子从正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概念之外,还应针对某些概念的定义中有些关键性的字眼不易被理解,容易被忽视;某些概念的条件比较多,常顾此失彼,不易全面掌握;某些概念与它的邻近概念相似,不易区别;等等??举反例,从反面来加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三.  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