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地方课程《我与杭州》教学案例评比

第2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一、人材培养方案

人材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材培养的有关要求,按专业对人材培养做出整体设计和规划安排的教育文件,是学校实现人材培养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下称《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项目)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践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制订出的既符合教育部对音乐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具有广西区域民族特色的、便于操作的可行性方案。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下称《课程方案》)中,对授课课时结构、学时、学分都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做出这样界定:地方和学校课程约180学时,10学分。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课程,如民族音乐历史文化,区域音乐历史文化、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等。这为制订人材培养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优势,结合教育部《课程方案》的要求,制订出具有本校、本区域的办学特色的人材培养方案。

1.根据教育部《课程方案》的各项目标要求,修订我校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总体人材培养方案。

在教育部新《课程方案》所设置的十一门专业必修课中,声乐等八门专业课程与我校原课程设计基本相同,在授课课时和学分稍调整后保持原课程方案。与我校原课程方案有较大不同的两门课程分别是“乐理与视唱练耳”及“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前者是将原课程的乐理、视唱练耳合二为一,后者是将原课程歌曲写作、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课综合为一门课。我校针对这两门课目前全国还没有相应的教材的情况,克服在教学实践中内容多、任务重的困难,在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上尽可能进行有机地融合,参考上海中师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将其中的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互补借鉴,把高师乐理课和视唱练耳课合为一个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课程也在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的基础上,精编适于我校课堂实施的教材。此外,本校根据我区的实际社会需要继续保留开设舞蹈课,在器乐演奏课中则突出民族器乐类的选课率(指导学生任选一件民乐器),其它选修课程中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设置与我校原人材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大体上吻合,美育、教育和文史哲、文理渗透类课程尚需补充,在总体的学时、学分设置有些出入,稍作一些细部调整。

2.《课程方案》中的地方和学校课程是突出学校办学特点的课程,是实施《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是文化的,因而是民族的,是生而禀承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素有“歌海”之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开展《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校在编写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力求最大程度地体现广西的民族性与地域特色,在原器乐演奏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少数民族乐器课(马骨胡、独弦琴、芦笙等),多声部民歌(马山三声部民歌、三江侗族大歌)合唱课,广西民族舞课等,此外,在声乐课中选入经典少数民族民歌内容,在理论课中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有计划地安排介绍广西民族音乐的历史与现状的专题讲座等。在《课程方案》中做出突出地方民族特色课程的设置和规划,为实现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特性的人材培养目标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民族特色课程的设置,对于广西区内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许多教学内容是自己身边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甚至有的学生从小在耳闻目染中就已经积累有相关的基础和经验,民族情感和课程广泛的实用性促使他们渴望能对民族特色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和深入学习,以满足日后教学和工作的需要。对于广西区内汉族地区和区外的学生而言,新颖的学习内容,极大地刺激他们的求知心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民族特色课程,以学习和体验与自己“母文化”相异的地方民族音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着全区最优秀的艺术人才(特别是民族艺术方面的高级人才)。大学自主办学为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聘用提供了较大便利,学院根据《课程方案》计划的课程安排需要,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与驻邕其它高校和自治区多个艺术团体共享人才资源,进行科研合作和教学合作。同时,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以请进来、送出去、脱产读博和在职进修相结合,用多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2005年以来,在学院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艺术类教师脱产进修(一年以上)七人次,脱产读博一人,脱产读硕四人,在职读硕七人,短期进修则更多。由于得到学院财力支持,高级职称的外聘教师队伍比较稳定(特别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器乐演奏家、广西民族乐团团长、广西合唱协会会长等专家长期担任有关课程授课),建立起长效稳定教师队伍的用人机制,建设起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民族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师资保证。

三、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建设应坚持独创性和长期性

教材,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载体,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概括,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都体现在教材之中。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体系的定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说,教材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没有统编教材,大多采用音乐学院传统教材或部分自编教材,而目前国家正式出版少数民族音乐方面的教材数量不多,完整的具有地方民族音乐体系的音乐教材很少,特别是具有广特民族音乐特色的、阐释丰富思想文化内涵的声乐、器乐和理论教材更少。如器乐类:壮族马骨胡演奏教程、波咧演奏教程、苗族芦笙演奏教程、壮族天琴演奏教材等尚未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曾出版由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副教授编著的《独弦琴教程》,但此类教材不多见。合唱方面如马山三声部民歌、黑衣壮多声部民歌、三江侗族多声部民歌以及广西多年来参加国际合唱节获奖的优秀民歌合唱作品等,虽在刊物上有零散刊登,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一本比较完整的、能囊括广西十二个民族的合唱曲集。据此,整理、出版这类民族音乐教材理应是民族特色课程教学实践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针对该项目成立了教材编写科研组,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专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编写补白式的民族特色课程教材,另一方面对已出版的具有基础性、代表性、作品内容涵盖面广和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选编,对所选的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可实践性进行合理的编排,所编教材经试用、修改之后,经过学院教材委员会专家的评审、认定,成为学院正式教材,如近期出版《花山的早晨――广西民歌合唱教程》教材。此外,还计划编撰一些声、像、多媒体教材,以及数字化环境下的民族音乐应用软件方面的教材。通过长期的坚持,努力建立一个能实施民族特色课程的系统的民族音乐教材体系,并不断地将其丰富和完善。

四、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

教学实践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靠各门教学课程来完成,各门教学课程计划的完成靠教学实践来体现。

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主导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及课程的横向拓展等,突出教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决定着教的水平高低。因此,实施地方民族特色课程项目,教师除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之外,还必须对实施地方民族特色课程项目的教学理念有深入的了解,明白自己所授课程在本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编写好教学纲要,明确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对象,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课堂教学。

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尤其是技术课程教学,以声乐课为例,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不完全相同,声乐按声部区分一般都可以分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四个声部,但对每位学生不可能完全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曲目也不可能一样。实施《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选修课项目,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兴趣、爱好和可发展性等因素建议学生选修,有效防止盲选和盲从,特别是考虑到选修一门课程最长只能修两年,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课如学生没有一定基础则建议学生一定要慎重选择(如马骨胡、二胡等拉弦乐器,在较短时间内是很难学好的)。在教学方法上,艺术类课程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既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兴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教学法等进行教学,积极探索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由于艺术类选修课的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选课率很高。据统计,目前2004、2005级在校的223名学生中,已全部参加民族特色课程的选修,选修率达100%。其中选修独弦琴的学生16名;选修二胡(马骨胡)的学生23名;选修古筝的学生39名;选修笛子的学生9名;选修琵琶的学生11名;选修扬琴的学生2名;选修芦笙的学生2名;选修唢呐的学生1名;选修民乐合奏课的学生30名;选修广西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学生56名;选修壮族多声部民歌合唱课程的学生223名。这充分说明,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自自身的需要,通过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优化高师音教专业的课程结构,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艺术实践

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艺术实践又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育部颁布的对艺术实践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做出了明确分配,教育实习课程6―8周,计6学分,社会实践第3学期―第8学期利用假期或其它业余时间完成,计6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能把学到音乐知识和技术转化为自己实际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并服务社会,又能从社会的视角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一步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教育实习(包括见习),一般用整块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二是参加校内外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这类文艺演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学层面的:如每周末举办的教学汇报演唱会、民乐选修课程教学汇报演奏会等;有学生社团层面的:如艺术系金凤凰艺术团舞蹈队的专场演出、合唱队的专场演出、民乐队的汇报演出等;有学校学工部门组织的:如暑假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的庆祝晚会演出活动等。

通过近两年的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相当踊跃,仅艺术系举办的两届艺术节演出活动,就安排了二十多场演出,其中有声乐、器乐、小品、舞蹈、演讲、画展、书展和说课等项目的比赛,再加上平时安排的星期音乐会、三下乡演出、兄弟单位的联谊演出以及节日联欢演出,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据统计,2005年12月至2007年,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五十多场次,广大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进步。通过对2004级同学进行的调查,28%的学生对此课程的开设持“非常赞同”态度,56%学生持“普通赞同”态度;21%学生对教学效果持“非常满意”态度,59%学生持“基本满意”态度。

结束语

通过科学地制订专业人材培养方案,合理地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坚持民族音乐教育教材建设,加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等具体措施,探索一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之路,逐步构建起一套符合我民族地区区情的民族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民乐传承人才,传播和弘扬我国的国乐精粹,对于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非常需要一支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掌握具有本土音乐艺术技能的、有一定音乐理论的复合型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发展本土音乐事业,把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带到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年龄的人们当中去,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高师艺术教育本、专科专业点也从1987年的300多个增长到500多个;并且有硕士点30个。逐步改善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怎样更好的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相接轨,实现与其携手共同发展,与时俱进,已成为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讨的课题。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在召开的专门研究布署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也在全国教育科学科研培训会上强调:“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

应该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一定的落差;与新时期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距离!在地方所属高师教音乐普修课十几年,最令人无奈的是,到目前为止,各学科、各专业学生中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几乎是乐盲,连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阶、音高、节奏、节拍都不清楚。据学生们讲:“小学时上音乐课,就是跟着老师学唱歌,流行什么就唱什么,音乐课还经常被换成语文或数学课;到了中学,学校为了抓升学率,音乐课基本就没有了。”

而在基层高师,也就是地方所属专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目前仍延用着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课程方案(试行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农村音乐教学的实际脱节,且滞后于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甚至把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等同于音乐表演人才来培养,把舞台表演人才的培养标准作为衡量以讲台、课堂为主要定位的教师的标准。以技能代替素质,把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引向技能教学的误区中,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在对基层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作问卷调查时了解到:大多数音乐教师不知道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甚至没听说过,更谈不上参加“新课程”培训。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音乐教师,也就是音乐教师不但要上音乐课,还要兼上地理、自然、英语,甚至语文、数学等课。这与新世纪我国迅猛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在部级、省属高师和大城市、发达地区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大的落差!然而,这些地方所属基层高师,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他们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和教学改革中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图示:为了培养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适应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实际需求的音乐师资,由沧州师专音乐系牵头,组织集中了15所地方所属基层高师在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把目光集中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教师的焦点问题上。从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入手,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通过零距离接触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研究途径,掌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现状,拟订出相对合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相匹配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和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层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切实达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

类似这一课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在欧洲音乐教育的传统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音乐师资的培养具有培养目标明确(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科学、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能力)、课程类别多样、各校特色鲜明等特点,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相配合的基础上,重视音乐教育学,重视民族意识和品德教育,并且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管理科学严谨、评估体系完善。德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将音乐理论知识、课堂实践和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起来,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组织教学的经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提倡音乐教师应当是教育者、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和革新者。日本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侧重教育思想准备和音乐专业修养,其课程结构包括一般教养课程、音乐专业基础课程、外语课程、体育课程等,使音乐教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修养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有其历史形成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各其独特的条件和环境,各区域高师之间也有自己的体系与特色。因此,不同地区、院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针对本校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特点、发展趋势而进行。尝试将地方的风土人情融入本校、本地区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使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所以,课题组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世纪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向及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

2、不同国家、地区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3、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历史、现状及其得失研究。

4、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5、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体系、评估体系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

6、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贯彻实施中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具有地方特点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改革方案。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逐步改善目前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尤其是北方农村音乐教育实际发展需求)的现状。

2、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现状。

3、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实施的、符合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教学大纲。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详实的、有说服力的决策参考依据。为21世纪广大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发展型、综合型、开拓创新型的教育师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从适应新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视角来审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格标准,进而探索出符合这一标准的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指导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2、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各地所属高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对知识结构、培养目标的要求上也都有其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采取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措施与方式。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用比较法、历史与文献法、观察与调查法、实践与经验总结法,通过深入农村中小学校调研、体察、指导,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切身体验来指导基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第4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共音乐课程 案例式教学法 公共艺术教育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法,其主要从具体案例出发,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案例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针对性和生动性等优势,能缩小理论讲授与实践的距离,使学习者增进学习兴趣和动力,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一、把握特点,发挥案例式教学法的特色优势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情感,以自由超越的审美愉悦将个体带入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然而,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虽然许多教师能够在音乐理论的讲解过程充实一些生动的事例,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没有完全将音乐教学的特点与案例式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致使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式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不能简单地认为在教学中讲述大量事例、多播放一些音乐或者视频,就是案例式教学;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看了案例后就能够完全接受和掌握。与传统教学法偏重“授人以鱼”相比,案例式教学法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授人以渔”。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不仅要善于借助恰当的事例增强教学感染力,而且要通过多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和判断,把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的轨道上。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互动,既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要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在发挥自我潜能的同时,学习他人的智慧,达到一种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增强案例式教学法的运用实效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生动直观而富有感染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在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时,应抓住其显著特点,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估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以增强教学成效。

(一)精心选编案例

首先,案例要符合教学目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法的基础和核心,在选择案例前,教师应当非常了解什么样的案例符合课程教学要求,明确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如讲授古典交响乐作品时,作为公共艺术教育,应当尽量选取经典卓越并且广为人知的优秀曲目,避免过于生疏、大众难以接受的作品。

其次,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优秀案例应对相关理论问题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够充分反映某一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讲授不同的曲式结构时,应当从丰硕万千的音乐宝库中选取结构最为清晰、典型的曲目,同时,在形式上避免单一,可以在独唱、合唱、器乐独奏、乐队等不同形式中多样化选择。

最后,案例应生动、富有趣味性,并贴近生活。枯燥无味的案例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而形象、有趣的案例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习变得有趣。例如,许多通俗歌曲的结构与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有共通之处,教师讲授小型曲式结构时,可以借助时下流行的通俗歌曲进行讲解,会收到特别的效果。

(二)科学组织实施

首先,要转换角色。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演者,而是要成为鼓励学生陈述己见、获取真知的编导者,要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

其次,要循序渐进。最初采用案例式教学时,可能有些学生不知该从何着手进行分析,畏惧讨论。教师可以先示范说明,让学生了解能够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阐述,之后再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这样效果会更好。

最后,要启发引导。教师可以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理论和观点充分展开交流,保证案例讨论紧紧围绕议题展开;还可以从重点、难点、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深入探究并触类旁通地理解其他知识。

案例式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当学生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时,许多创造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火花会出现碰撞,使教和学达到一种相互促进与融合的和谐状态。

三、强化支撑,加快案例式教学法的相关建设

案例式教学法虽然已被其他学科体系广泛运用,但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尚不多见。要运用好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加强与之配套的相关建设。

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案例式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课堂上想要运用好它,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极强的思辨才能,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个严峻的挑战。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储备,还应讲究沟通艺术,并且要有承受尴尬的心理准备,从各方面充实自我,使案例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案例库的建设。案例库的建设是实施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保证,是一项繁杂耗时的工作。教师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在案例选择中,并且注意根据教学任务、对象和目标的变化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和完善案例库。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提高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切实达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科学、务实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尽管其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必将得到愈发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家全.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求实,2006(S2).

[2]胡辉.略论“案例式教学法”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1(8).

[3]孙小平.案例式教学新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武慧,装甲兵工程学院

第5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音乐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的实验课题。通过对传统音乐评价的改革,建立小学音乐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使学生从传统评价中的“失败者”变成“成功者”,从被评价者变成评价的主人,使学生从被动的考试状态中解放出来,焕发出蓬勃地生机,从而使音乐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研究的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的目标:

通过建立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开放性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探索并开发适合学生的评价策略,建立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中,点燃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在洋溢艺术魅力和文化氛围的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音乐。

主要研究内容:

(一)关于音乐绿色评价内容的研究。

传统的音乐评价中,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唱一首歌,完成一张音乐知识考卷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二)关于音乐绿色评价方式的研究。

传统的音乐评价方式刻板单一,通常都是在期末采用笔试或口试两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一卷定高低”、“一曲定乾坤”的方式仅仅是评价了学生认知学习的一部分终结性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所以,我们在评价中要将定性定量相结合、自评互评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的数据。

(二)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研究加以创新

(三)经验总结法:依据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最后上升为理论。

(四)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课题出现的实际问题。基本模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三、研究成果及形式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及实施,我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确立了绿色评价的评价内容,那就是突破传统音乐评价中唱一首歌,完成一张音乐试卷的旧有模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有效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标。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初步探索了发放学生音乐评价表、设置“音乐学习点数卡”、建立学生音乐档案袋三种模式。实践证明,我们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学生的意见反馈是最好的证明。

(一)发放学生音乐评价表。

评价表分为平时课堂音乐学习评价、学期终结性评价两类,由学生、老师、父母共同参与评价表的制订与填写。

(二)设置“音乐学习点数卡”。

音乐学习点数卡是一种印有不同点数的精美小卡片,按课堂音乐学习、课外音乐学习两大内容,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奖励学生一定点数,学生一学期所获的音乐学习点数卡的多少,直接与音乐可和挂钩,效果甚佳。

(三)建立学生音乐档案袋。

学生音乐档案袋由学生自己完成,自行设计蕴涵音乐色彩的个性化档案袋封面。档案袋中可放入学生的音乐成绩评价表,学生的演出照片、光盘、各类证书,音乐感悟、音乐故事读后感等,一切与音乐学习有关的资料都可以放进去,真实记录学生的音乐学习历程。

四、研究收获

我校李红校长是湖北省艺术学科带头人,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实践经验,直接担任本次课题研究的顾问和指导。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张翼凤,是广州市优秀音乐教师、小学音乐高级教师,曾承担过部级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课堂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的研究,并获得课题成果一等奖。其余组员均为小学高级教师,都曾承担过课题研究并已顺利结题。是一个有先进教学理念、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我们在课题的实施中,收获了:

(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提高科研素养。

教育科研素养是教师教育成熟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将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进度和深度。所以,在课题申报伊始,我们就注重课题组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为目标,做好各项学习研讨工作,推进课题的实施。

(二)在实践中汲取经验,构筑绿色课堂。

1、课题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个人自学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经常收集一些相关音乐教学评价的理论材料,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做好学习心得的撰写,并在课题组活动上进行交流、探讨。

2、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一学期都由成员依据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制定各年段的具体实施计划,学期末撰写各年段的研究总结,是课题研究落实在实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时,由执教老师做中心发言――说教材,说教法、学法,阐述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争相探讨。

3、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好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听课后积极开展评课活动,抓住课堂的亮点,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4、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总结和推广工作。

5、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6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一、关于制订琴法教学方案

中师三年,音乐课要开二年,而对琴法知识的学习常常只开设了两年,且绝大多数中师生在入校前对琴法知识是了无所知,何况中师学校都存在着生多琴少的处境,学生练琴时间太少,难以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难以达到《音教大纲》的要求。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两个学年时间里,且在有限的练琴时间里,把—个对琴法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培养成—个小学教学中的“多面手”呢?本人在从事中师琴法教学中,自己制订了—套既注重对学生进行琴路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又着重培养学生对伴奏的编配能力的琴法教学方案。具体做法是:

一年一期:上半期着重培养字生养成良好的弹奏姿势,训练双手五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协调性,以及弹奏八度以内的练习曲和乐曲。并着重培训学生在弹奏中分析乐曲在创作上的手法,如重复、模进、变奏、展开、对比等;下半期在学生已有点弹奏知识的前提下,弹奏C大调、F大调、G大调及各关系小调的音阶与琶音(包括同向和反问两种),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掌握常用的弹琴方法并弹奏一些节奏简单、富有趣味性、民族性、短小性的练习曲和乐曲。可选曲目如:《快乐的罗嗦》、《嘎哒梅林》、《请你唱个歌吧)、《卖报歌》、《阿拉伯风格曲》、《斗牛士之歌》、《南泥湾》、《扎红头绳》、《程》等。

一年二期:这一学期着重训练学生弹好“三升三降”以内各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和琶音(包括同向和反向两种),熟悉各调在键盘上的位置。上半期训练学生对D大调、降B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和琶音的弹奏,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与此训练相配套的、节奏稍微复杂的曲目来弹奏;下半期训练学生对A大调、降F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与琶音的弹奏,在弹奏与此相配的练习曲之外,并弹奏两首节奏有点复杂的乐曲。可选曲目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民歌》、《盼红军》、《蓝色多瑙河》、《梦中的婚礼》等。

二年一期:上半期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各音阶在键盘上的位置更加熟悉的同时,指导学生弹奏两首技巧性不太强、稍长并略带复调性的独奏性乐曲,让学生把已学到的琴法知识在通过对独奏曲目的弹奏中进一步巩固;可选曲目如《浏阳河》、《拔根芦柴花》、《无锡景>、《草原上开满幸福花》、《北风吹》、《牧民之歌》、《红头绳》等,下半期着重培养学生对简易乐曲的视奏能力,包括对乐曲的单手视奏及移调能力的培养。这一内容的学习对学生非常重要。

二年二期:上半学期主要是教习简易的伴奏编配法及培养学生自唱自弹的能力。在教习简易的和弦连接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如何选用和弦、布局和弦,如何根据歌(乐)曲的题材、体裁、风格来选用伴奏音型,使学生对简易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歌(乐)曲有较强的编配伴奏的能力。教师要选取配有歌词的儿歌作范例,以让学生自唱自弹。下半期着重培养学生对线谱和简谱记录的简易歌(乐)曲的即兴伴奏能力,这是中师琴法学习中最主要的内容。

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针对性、有步骤地为学生编写教学内容。通过两学年的学习,学生既接受了琴法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又初步掌握了对儿童歌(乐)曲的伴奏常识,虽然三年级已不开设琴法课,但教师也在—个月中抽出一节课来巩固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中不断进步。

二、关于琴法集体课的教改

在中师音东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采取上集体课的教学方式来传授。当然,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如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内容的学习),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是可取的,但对那些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课(如声乐、琴法等,也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而非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会受到较大影响。在现阶段,由于音乐师资力量有限,这又是一种暂时难以改变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传授技能、技巧知识的集体大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呢?笔者在几年的中师琴法课集体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让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案,具体过程是:

1.化大班为小班根据学生音乐素质的优劣,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班(组)。每5至8人为一组,每组指定一个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或组长。这些组长就是各组成员的“老师”,当该组成员在课上或课后练习时,组长担负起对组员进行督促、辅导、检查的责任。

2.化大课为小课每次在上琴法课的前三至五天,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晚自习时间给组长们上课,讲授下次琴法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辅导组长们练习,同时指出在学习该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如何克服和解决。

3.加强曲目分析每次的琴法课,在学生练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分析该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分析练习曲或乐曲的调式、调性、节奏特点,力度、速度的表现,旋律发展的创作手法等,并流畅地用慢、快、原速三种速度进行范奏,加深学生对曲目的印象。

4.让学生当“老师”曲目分析之后,全体学生进行练习,此时各组长便充当各小组的“老师”,辅导该组成员的学习,同时,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抽查学生上节琴法课学习的效果。

第7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兴趣小组;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而我国现行的音乐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主要是兴趣小组或音乐社团、文艺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互相补充完善。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采用的是“湘版”普通高中音乐教材,这套教材共有六个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根据这套教材,我校将音乐鉴赏这一模块作为必修课程,在高中一年级开设一学年。而将另外的五个模块作为音乐兴趣小组选修课程,在高一至高三分别开设三学年。这些教学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搭建了更多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充分挖掘了学生的音乐潜能,并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明确兴趣小组活动的目标

明确兴趣小组活动的目标,才能正确引导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高中音乐必修课是音乐鉴赏,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对教材中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但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听赏,也需要自己演唱或演奏等。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更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可从以下方面指导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把音乐鉴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立足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更广泛的音乐进行学习和探究,将

兴趣小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是兴趣小组活动的核心目标。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湘版”普通高中音乐教材中,《音乐鉴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是面向高中阶段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及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这五个模块则是对音乐鉴赏这一模块的补充。面向选修的学生和音乐兴趣小组来开设。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模块。这几个模块主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创作欲,使学生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增强学生学习的创造意识是目前广大教师要研究的一个课题,音乐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如何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贯彻学生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意识。“湘版”普通高中音乐教材的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这五个模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创作、表演,亲身体验音乐,用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音乐,让学生和音乐“零距离”接触。

二、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施

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大致分为:摸底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成果反馈阶段。

1.摸底时附锥

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作为活动的准备阶段,高一刚入学的新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阶段,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学生对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也需要一个适应期,这段时间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比较多。在摸底准备初期,首先,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基本的了解。由教师设计一份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设计主要由七大部分内容构成:对音乐的兴趣、初中音乐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初中音乐课程内容的掌握、学生对初中音乐课的认可度、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音乐技能的实践、对高中音乐课的建议。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处理,并设计初、高中阶段的衔接教学的具体方案。其次,对于音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拿出解决方案,为兴趣小组的开设铺平道路。音乐兴趣小组的开设是面向全体的学生,不能因为有部分学生基础不好就不让学生参加。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对于音乐基础不同的班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尽量拉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摸底准备后期主要是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及师资状况开设相应的兴趣班。

2.活动实施阶段

根据我校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共开设三个音乐兴趣小组:声乐兴趣小组、钢琴兴趣小组、合唱队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哪个兴趣小组。而兴趣小组活动具体的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兴趣小组活动能顺利地实施,必须先确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方案。这个教学计划要贯穿于高中阶段的三年之中。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认识到这个三年的活动计划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第二,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要有保证。兴趣小组活动要严格按照活动计划要求执行,不能被其他教学活动占用。即使有冲突也要及时调整活动时间。我校兴趣小组具体活动时间是安排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至高三年级,共计开设五个学期。每学期按照正常的教学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每周安排两次,每次两课时。

第三,兴趣小组活动的硬件支持。硬件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近些年也加大了兴趣小组硬件设备的投入。如,配备了18间钢琴琴房、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合唱排练室、舞蹈练功房等,为兴趣小组活动奠定了硬件基础。除此之外,开放学校的学生琴房、音乐排练室,提供给学生在课外时间练习和训练,并安排音乐教师担任兴趣小组辅导工作。

第四,兴趣小组活动的具体开展。由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组成兴趣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兴趣小组的活动,并对参加兴趣小组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明确兴趣小组活动的目标,杜绝“应试教育”,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坚持兴趣小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2)教师要做一个长期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并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每个学期要制订学期兴趣小组活动计

划,使兴趣小组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3)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整体关注,单个指导,力求提高兴趣小组中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技能。(4)组织兴趣小组学生积极开展校内、校外的各类音乐活动和竞赛。对学生的要求:(1)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兴趣小组的每一次活动,不迟到、不早退。(2)制订学生个人的学期活动计划,能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活动中按照自己计划学习和训练。(3)要求学生遵守兴趣小组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音乐器材。

三、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及反思

定期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可以检验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效果。我校每年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成果展示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月、新年文艺演出、小型学生音乐会、合唱大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训练的热情。同样,这些活动也给学校带来浓厚的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学生,让艺术学习的氛围形成了良性循环,让兴趣小组的活动不再浮于表面。但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让音乐兴趣小组面向更多的学生,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只有一部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怎样让这一部分学生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是我们音乐教师面临的难题。我想,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能让音乐兴趣小组激起更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第8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一、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校本培训作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正在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的全面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在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新的变革对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否真正认识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与自身素养直接相连。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呼唤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4]从校本培训对音乐教师的意义层面来看,校本培训有利于树立课改新理念,有利于实施新课程,能够满足音乐老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5]校本培训己成为转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观念,保障基础音乐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是展开全面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最佳选择。

二、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校本培训对教师的发展有巨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中小学,针对音乐科目的校本培训却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侧重于“语、数、外”三科的校本培训仍然是普遍现象。这些科目都有较好的培训计划、目标要求、评价机制以及较充裕的经费支持。而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由于自身条件以及学校因素的影响,都让校本培训显得“可有可无”,存在不少问题。

1.对培训认识不足

虽然校本培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训模式,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主体意识不强仍然是普遍现象。作为众多学科中的“副科”,音乐教学一直被忽视甚至被取代,加上教师专业素养的缺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处于“冷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音乐校本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音乐教师对于校本培训的内涵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他们简单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即时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从长远的视角发掘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二是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校本培训文化氛围。有关资料显示,自上而下是很多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存在的现象,组织者仅仅是简单的服从上级文件的要求,没有结合学校教师发展情况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缺乏理论准备和有效的实践指导,更没有对培训进行宣传和引导。并且由于各中小学过于依赖以往院校式的培训形式,难以建设教师自我教育、提升、完善的学习文化氛围,特别是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导致基于学校自身实际的校本培训氛围难以形成,这些都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校本培训特点之一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的结果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否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大部分学校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时,都陷入了机械执行文件指示的状态中,把音乐校本培训的内容机械地分为音乐教材教法、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课题研究、音乐课外活动、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等。在培训中搞一刀切,要么盲目执行上级培训要求,要么想当然地安排培训内容。这些行为无疑会导致音乐校本培训目标模糊,内容零散,难以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自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制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如此培训当然不能反映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相反还会造成教师们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得不偿失。

3.培训方式单一

当前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形式虽然开始呈现多样化,但是专题讲座或专家讲座的讲授式仍然是主要的方式,与新课程理念较符合的一些培训形式较少使用。众所周知,讲授式培训方式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动性。而对于其他培训方式,由于缺乏深入的探究,诸如案例研讨却不明确案例培训方式的内涵;教学反思却找不到反思的切入点,结对子却不对外开放,只限于学校内部,致使这些方法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组织者由于缺乏对培训方式的研究,故而不能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这也是对教师关注度不够,没有发挥教师主体地位作用的表现。因此,培训方法必须从教师主人翁的角度出发,使培训方式多元化,并且有针对性,充分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培训管理缺失

对校本培训的管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健全,评价制度不科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在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有效的管理应该基于完善的保障体系,因地制宜的培训政策、高效的培训组织领导、充足的培训经费、充裕的培训时间。而在很多地方,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普遍存在管理上的缺失。表现为:管理上领导不够重视,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在政策、组织、经费、时间等进行完善保障的校本培训体系还没有建成。校本管理上的缺失还表现在培训制度、培训方案、档案管理、学分制度及评价机制上。申报审核制度的缺乏致使各校开展时校本培训各自为政。各校的培训方案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学校在对校本培训档案管理上也是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也不够科学,评价仅限于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作业量的完成、考核的打分等定量评价,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性分析。

三、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不仅需要组织者科学、正确地管理和实施,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也需要教师自我提高的培训意识。因此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需要组织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科学认识校本培训

要使校本培训达到理想培训效果,必须全面地、科学地认识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们的主体性认识。首先要树立以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观念,营造积极的校本培训氛围。决策者要以“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学校”作为工作指导的核心观念,立足以教师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措施。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在学校中获得发展的人”,树立专业发展意识,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投入的心态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参加校本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塑造自己的专业精神,完善自己的专业人格。此外良好的校本培训氛围也必不可少。可以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手段与媒体,宣传校本培训的政策法规以及培训工作的信息,从而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参与意识、达到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目的。

2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因校而异,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发展教师的专业为立足点,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的差异性,有组织有层次地制定。首先,培训内容必须建立在教师实际发展需求上。可以通过观察、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每位老师以及整个学校教师群体的培训需求,通过信息反馈,有目的地制定校本培训内容。其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培训内容。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进行内容选择。

3.采取多元培训方式

总体来讲,校本培训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培训方式和现代培训方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本身就是多元的,它完全依据地区、学校、音乐教师的各种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的需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 饶清强.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6.

第9篇: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下面,笔者就近期担任小学音乐教学优质课评委时,听到或看到的在制定和落实教学目标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

小学唱歌教学《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目标设计之一:

1 采用听唱法,使学生用自然、明朗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得到磨炼和发展;

3 通过学习《小乌鸦爱妈妈》,使学生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教育孩子要从小尊敬老人。

小学唱歌教学《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目标设计之二:

1 通过参与一系列音乐活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争做一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 能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与伙伴们的合作,共同完成对歌曲的创作表演活动;

3,能够有感情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案例一”中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较大差别的。第一,角度的不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这个意义来看,设计一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如:“使学生”、“激发学生”、“教育孩子”等语言表述,很明显是表达教师要做什么,设计二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的。第二,三个维度的不同。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置于首要的位置,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显著标志之一。实施新课程过程,让我们逐步理解了“在音乐中学文化”的含义。这种以人文主题为明线与以知识技能为暗线两者紧密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音乐情感态度与音乐知识技能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从这个意义来说,设计一的第一、第二条都是能力目标,第三条是情感目标,缺少知识目标,而且表述的层次也不清晰;设计二的层次很清楚,三个维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新课程的要求。

所以,教学目标应表述的是学生三个维度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要做什么。

案例二

小学唱歌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目标设计:

1 基本学会歌曲,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和小伙伴的协调交往能力;

2 感受蒙古族歌曲,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创作、表演蒙古族舞蹈动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做现代教育的主人;

3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草原歌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体验和享受。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教育学生爱护地球。

小学唱歌歌教学《剪羊毛》的教学目标设计:

1 在参与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做一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理解附点节奏和休止符所赋予歌曲的情绪及表现作用;

3 学唱歌曲《剪羊毛》,并在歌曲演唱中了解附点节奏和休止符两种音乐符号及其时值长短。

“案例二”中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都对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但《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除了有根据教师的主观意愿设立、语言的陈述不够准确以外,更重要的问题是目标任务过于宽泛而无法实施。如“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做现代教育的主人”,现代教育的主人的素质包括了方方面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验学生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另外。“做现代教育的主人”也并非一节课或音乐学科能独立完成的远大目标,制定这样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剪羊毛》的教学目标层次清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那么,如何表述教学目标,让它真正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翻开我们音乐学科的教师用书,认真阅读并细心琢磨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你就会发现,它从学生音乐学习的角度,多采用这样一些行为动词表述,如,“能够……”“感受………比较……”“完成………‘体验……”“对……”“在……”“用……”“了解……”“知道……”“掌握……”“参与……”等明确、具体、操作性很强的词语表述学生将学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如此表述,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确定了出发点,而且也为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有效的活动方式。

所以,应当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加强文字功力,尽可能让教学目标的表述更科学、更规范、更切合实际。

案例三

小学综合性教学《五线王国》教学目标设计:

在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将高音谱表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形式。

从“案例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原有知识、基本能力、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有较客观的了解,学生很可能会在一种枯燥、烦闷的学习气氛中熬过几十分钟。怎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任务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学生要完成“在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将高音谱表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的学习任务,就必须有能将五线谱翻译成简谱的技巧能力;而掌握五线谱与简谱互换的技巧,学生既要掌握音符在五线谱上的固定音高位置,还要掌握音符长短的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而这一切新能力的获得,是以学生熟知简谱音阶并能把握长短时值的起始条件为基础的。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实现终点目标要经过初始能力新能力1新能力2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