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分层教学精选(九篇)

小学音乐分层教学

第1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差距 音乐欣赏 分层教学

我校是一所教育资源整合后的寄宿制学校,少数在城市中长大的学生对音乐多少有些了解,尤其是他们当中有许多同学从小就学过乐器或声乐,因此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很多。而多一半来自各乡镇移民区的农村学生由于地理环境和其他条件的制约,接触音乐相对较少,音乐底子薄,有些连do re mi都不认识,原先的音乐课等同于唱歌课,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极度匮乏。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不齐,差距太大。

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缩短城乡同学的音乐水平差距呢?我尝试着以有难度的欣赏课为切入点,制定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各类口味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从无知的层次带入有意识的聆听,进一步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音乐的体验者。具体分析如下:

一、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分析研究学生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在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可从一个班级优、中、困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相应的几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合本层次的最佳要求。例如把音乐基础好、乐感强、感受能力好的学生分为A组,把音乐基础一般、乐感好、感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组,而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分为C组。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做好工作,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实行分类推进。A组学生注重提高技能技巧和发展能力;B组学生注重培养兴趣,提高技能;C组学生注重基础能力和激发兴趣。

二、注重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主要方法

主要是教学方法分层使用:针对优生,在体验、比较作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关注点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对中等生,不能忽略知识技能,但可以设计更多好玩、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提升兴趣;而针对差生,鼓励为主,目的是培养兴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多听听你将与学生分享的音乐,找出音乐的表现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焦点”问题,在每一次聆听乐曲中将问题分层抛出,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聆听,让学生的思维跟随音乐一起行进。

1、各小组有相同音乐学习任务时分层互助教学模式。 在音乐分层教学的初始阶段,我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同的任务,这样一方面便于调控,另一方面也可让小组间展开竞争。这时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不是很复杂,问题本身都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缓解了不同层次学生间互相“等”的问题,减少了时间的隐性浪费。

2、小组内相同音乐教学内容不同层次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要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突破。我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具有一定梯度的三个问题,有难度的由A类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G类生,中等问题则由B等生来回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答疑并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均等地参加课堂活动。另外,我注重小组互助的作用,组织“兵教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实现共同达标。

三、追踪音乐主题,熟记音乐主题,是感受与鉴赏音乐作品、完成音乐审美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

欣赏一首器乐曲,学生不可能将旋律全部记住,而音乐主题往往是乐曲中最具特色并且出现频率最高的,学生记住了音乐主题就会对整个乐曲印象深刻。同时,音乐主题又是乐曲的精华部分,一般较为集中地表现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或音乐的形象,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领。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主题,对激发兴趣、引发联想、加深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1、追踪听辨音乐主题。音乐主题篇幅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反复聆听;又由于音乐主题一般在乐曲中会重复出现,可以让学生追踪听辨乐曲的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把握乐曲的情绪特点。追踪听辨主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几次;也可以是根据主题的情绪,设计恰当的动作,听到主题时用动作表现等等。

2、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哼唱音乐主题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哼唱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演唱音乐主题了,从中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大家的识谱能力,达到理解并喜爱音乐的目的。能力弱的同学可随音乐哼唱,中间能力或能力强的同学可根据节奏视唱旋律,有特长的同学可演奏音乐主题。如在欣赏《梁祝》时我对音乐主题设计了“聆听——交流感受——体验——无意识哼唱——视唱——演奏——舞蹈”环节,采用分层达标教学:能力弱的学生能大概哼唱音乐主题;中间能力或能力强的学生能视唱主题旋律并做出简单的舞蹈表演;有特长的学生背唱出音乐主题,并进行演奏或舞蹈表演。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更加深切,音乐主题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也就更加生动鲜活起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快乐成长的氛围,是现代教学活动的新理念,也是教学活动的不懈追求。音乐欣赏教学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仅给优质学生提供了攀高的良好环境,也给那些学习困难者提供了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全面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三层境界

音乐课是小学一门重要的素质课。它具有开拓学生情感领域,陶冶学生生活情操的重要作用。同时,音乐又是一门具有抽象性、模糊性的艺术。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通过音乐课使自己的情感领域得到扩展,生活情操得到陶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是亟待小学音乐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音乐教学在上述总的大目标下,还存在着三个子目标,这三个子目标决定了音乐教学存在着三层境界。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理解和把握的。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对音乐有着深厚学养和感知禀赋的艺术欣赏家。《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孔子在齐地听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快乐到他自己都没有料到的程度,可见孔子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并善于欣赏音乐的人。孔子还深谙学习之道。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读“洛”)之者。”[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知道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以它为乐趣(和它融为一体)啊!孔子实际上说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三种境界。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种学问,第一个层次是必须先知道它,了解它。如果你连那门学科、那门学问的基本性质、基本知识都不知道、不了解,显然是无法学习下去的。第二个层次是喜欢它,热爱它。第三个层次是深入那门知识、学科,和它融为一体,达到物我相融,物我不分,以之为乐的境界,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学习音乐也是如此。

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基本的性质和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刚接触音乐时,对相关知识不甚了了,甚至完全不知。教师要首先讲授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如:在结合所学歌曲认识唱名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字母与符干结合的“符干字母谱”进行教学。如下图所示:

“do”“mi”“sol”就是左边的C调上的“1”“3”“5”。这样就能直接地用拼音读唱出每个唱名。把整首歌的歌谱以这样的方式抄写在黑板上,老师拍打着节奏带领学生读唱出五线谱上的“音符”。笔者曾经尝试过这种方法。几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很快掌握do、re、mi、fa、sol、la、ti七个唱名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轻松渡过识谱关。这样既缩短了认歌谱的时间,也减轻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五线谱的信心。

总之,用各种巧妙的方法,穿插在音乐教学、音乐欣赏、音乐训练这样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习、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后,才能有效地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这就是学习音乐的第一层境界。

第二个子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就是由乐音组成的,它具有悦耳动听的效果。但是每一位儿童由于家庭素养、个人性格、天分以及学习经历等诸方面因素的不同,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存在差别的。作为音乐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们热爱音乐,从中感受到音乐给人带来的无限欢快和乐趣。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经典名曲,教师在播放后加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逐步领会到其中的美妙之处。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用近乎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品味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因为“游戏和教育在儿童机体发育和精神成长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两种活动”[3] 。儿童天性喜欢游戏,游戏是发自他们自身机体成长需要的一种内在需求;而儿童未来的社会角色又要求他们必须接受教育。这样把游戏和教育结合起来,既满足了社会对他们的外在要求,也满足了发自他们天性的内在要求。这就具有一箭双雕、一石双鸟的功效。例如,在节奏教学的环节中,为了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形式,可以采用以人为符号的“人标节奏法”,增强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具体做法是:请几位学生上台组成节奏(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且不停地变化所站的位置,而台下的学生根据他们所站的“节奏”,拍打出不同的节奏,且读出声。如下面的节奏图:

可以是3人组成,也可以是4人组成……变化出多种节奏(由学生自己变化)。

当然,还可以运用表演法、竞赛法等。总之,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欢快和乐趣,从而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这就进入了音乐教育的第二个层次和境界。

但是,这还不够。在我看来,音乐是一种乐音。所谓乐音,是和人,和主体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人(即主体)整个生命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只有当物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方式跟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态度对待物。”[4]如果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客观的物或物质属性,那么这个物或物质属性能够使人快乐,显然是以符合人的本性的方式和人发生着关系;而人也是以合乎人的本性的态度对待音乐、享受音乐,与音乐融为一体。这时候,音乐和人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合二为一。也就是音乐教学的第三层境界。

怎样才能达到音乐和人相互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呢?从训练学生的过程来看,我认为可以采取“悟、忘、融”三个步骤。第一步即“悟”,也就是带着学生在欣赏、品味或演唱乐曲的过程中先感悟乐曲的趣味、意境和风格,逐渐进入乐曲的意境;第二步是“忘”,即让学生在进入音乐的美妙境界后逐步忘掉自己和当下的环境,将主体意识淡化,完全进入作为客体的音乐意境之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步“融”,就是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全消融,和音乐意境“融”为一体,这也就是物我为一的境界。笔者曾经尝试过这样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际上这也就是采用游戏的方法,打破主客体的界限,让主体(人)和客体(乐曲及其表达的境界)融为一体。

第3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一)现今台湾音乐教育体系现今台湾的音乐教育体系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般体制的学校音乐教育、特殊体制的音乐专业教学以及运用多元音乐教学法的各种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势力迁台后,在音乐教育上逐步向普及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随着1968年“立法院”通过《九年国民教育实施条例》,确定了台湾的九年义务教育后,音乐课成为义务教育中必修的科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达到了全台音乐基础教育的普及化。为了改变日本殖民时期台湾音乐教育缺乏高层面专业音乐培训机构的状况,台湾当局于1946年在台北设置了全台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旨在培养专业性音乐师资人才。迄今为止,全台设置音乐系的大学已扩展到了27所,包括3所艺术大学及24所综合大学或教育大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台湾的几所师范大学,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等,主要向台湾的大部分国中(相当于大陆的初中)及高中输送音乐师资;而台湾的几所教育大学(原称为师范学院),如台北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则主要向台湾的大部分国小(相当于大陆的小学)输送音乐师资。在青少年音乐人才的培养上,台湾实行了一方面由政府资助个别天才音乐少年提早出国深造的政策,如1962年公布实施的《艺术科目资赋优异学生申请出国办法》;另一方面陆续在各县市中小学内设立音乐资赋优异班级(简称“音乐班”),积极培养资赋优异的音乐幼苗。自上世纪70年代起,由于社会学习音乐的风气逐渐兴盛,台湾在正常学校体制外还纷纷成立了音乐类补习教育。此类体制普遍引进了世界着名的新式音乐教学法,成为学校音乐课程外的重要辅助,甚至还被引进到学校正式的音乐课程中,这对台湾音乐教育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今台湾音乐教育理念1.重视音乐师资培养通过多次赴台交流,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全台湾并没有一所类似欧美或大陆的音乐学院,却拥有多所水平一流的师范大学音乐系,可见台湾一贯重视音乐师资培养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全台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简称“台师大”)为例,这所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和首要目的是为台湾的音乐教育培养优秀的师资,学生需要接受相当严格的音乐专业训练及综合文化素质学习才可以允许毕业,而他们所修的音乐专业科目及其他文化课科目比起大陆的大部分师范类大学要更加专业、系统、严格,毕业水平的标准也更高。例如,台师大音乐系钢琴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钢琴平均水平至少需要达到胜任演奏一场独奏音乐会(至少一小时)的程度,且所演奏曲目的范围要能够同时覆盖键盘音乐的四个主要时期(巴洛克、古典、浪漫、近现代)。平心而论,这种要求与大陆的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生的水平要求并无太大差别,这显然不是大陆大部分师范类大学钢琴专业毕业生可以轻松达到的。2.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人才通过考察台湾中小学的“音乐班”学习,笔者也感悟到台湾现今另一个重要的音乐教育理念:在重视音乐专业教育的同时并不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人才。台湾中小学“音乐班”设置的目的,是让一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在学习好文化课的同时,有机会进行较音乐普及教育更系统、专业的音乐学习。相比大陆的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台湾中小学“音乐班”的学生既要学习各类音乐专业课程,包括主修、副修、音乐理论、视唱、听写、音乐欣赏等,还要与普通学生一样完成各类文化课的学习,虽课业繁重,但也因此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有利于他们今后全方面的发展。通过中小学“音乐班”的综合学习,很多台湾学生自小就打下了音乐与文化课的综合基础,这也影响到他们大学以后的就业方向:并不是所有人都从事专门的音乐演奏或教学工作,很多人则选择了与音乐相关的社会工作,比如筹办社区音乐活动、开展涉外艺术交流等。这对台湾开展全民音乐教育,提升全民艺术素质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台湾音乐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台湾现今的音乐教育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政府层面及家庭层面上。

(一)社会层面面临的问题现今台湾社会的人口发展呈负增长态势,“少子化”的现象客观上也降低了学习音乐的人数。学生虽然少了,而教师的人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维持原状,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台湾现今音乐教育行业职位竞争的激烈,甚至导致大量海外留学归来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困难。

(二)政府层面面临的问题由于近些年全台湾经济发展不理想,导致官方对教育,特别是对音乐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很多中小学的“音乐班”甚至面临被裁减的窘境。此外,由于资金匮乏,现今的台湾官方也缺乏以优厚待遇来吸引高层次音乐家来台从事教育工作的政策,从而造成大批优秀台湾本地音乐家留居海外,难以为台湾的音乐教育直接贡献力量。

(三)家庭层面面临的问题台湾的家庭一贯有着这样的传统:父母送子女上学(特别是师范学校)的现实目的是以孩子今后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为出发点的。音乐学习在几十年前的台湾之所以非常流行,主要原因是当时台湾的音乐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年代,而音乐师资的数量则相对缺乏,很多学生通过中小学“音乐班”的学习顺利地考取了师范大学的音乐系,并在毕业后顺利地找到了音乐教职,这是颇为让人羡慕的稳定职业。然而,现今台湾的音乐师资已趋于饱和(这点和日本颇为相似),致使音乐专任教职竞争激烈。在以音乐作为职业越来越艰难的今日台湾,人们对音乐

学习的兴趣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三、台湾音乐教育的启示

台湾音乐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推广“音乐教育普及化”,更大程度重视全民音乐基础教育台湾通过较成功的音乐普及化教育,现今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台湾人的整体音乐素养。笔者通过几次赴台交流发现:台湾民众现今会识五线谱的比例出人意料地高,保守估计在年轻人群中至少可达80%以上,且大多受过教育的人都知晓音乐的简单历史。相比之下,大陆的全民音乐素养比台湾确有不少差距,姑且不提会识五线谱的大陆民众占人口有多大比例,即使在大陆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对音乐理论、音乐史等这些基础音乐知识了解匮乏,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今后音乐事业的发展。究其根源,实际是输在了音乐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虽然大陆的普通中小学都设置了音乐课程,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迫于升学压力,音乐课的时间经常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反观台湾,通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音乐普及化教育,全台民众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整体的提高,随之也实际影响并提高了全台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教学体系中,重视并加强文化课学习现今大陆的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多以培养“奥运金牌模式”的金字塔尖音乐人才为方向,呈现出教学模式“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导致培养出不少“琴艺技巧高超、文化底蕴粗糙”的畸形音乐人才,这也严重影响其往更高层面发展。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接触到不少文化课底子薄的大陆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留学生,他们虽手指机能突出,但音乐却缺乏内涵,究其原因在于从小他们就习惯用大量时间闷在琴房练琴,而读书思考的时间并不多,缺乏音乐想象的空间。此外,很多攻读美国高学位的大陆留学生从小就没学好理科,特别是物理,导致很多人虽很用功练琴,实则效率不高。反观台湾的留学生,从小大多接受了全面的文化课培训,因此,逻辑思维清晰、理解作品能力强、动作舒展自如的音乐表演人才大有人在。他们的音乐史、音乐理论等科目的基础也打得颇深,学习能力普遍较强,所以往往在音乐高学位(特别是博士学位)的攻读上,台湾留学生比大陆留学生轻松。这不由得令我们深刻反思大陆音乐专业教育“一条腿走路”带来的弊端。

(三)加大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师资的力度,以确保未来的音乐教育与发展大陆现今的音乐学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虽专业知识达标,但由于自身从小没有打好文化课基础,导致在教学中缺乏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难以引领学生提高综合音乐素质。而作为旨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大陆师范类大学中,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却呈现出文化功底达标而专业知识不全面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显然,大陆目前“综合素质型”的音乐师资力量还需要大量补充。近些年虽有不少海归人才进入大陆的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表面上加强了大陆的音乐师资力量,但从根本来说,如何重树大陆的音乐师资培养理念,从真正意义上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师资人才,还是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4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一)现今台湾音乐教育体系现今台湾的音乐教育体系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般体制的学校音乐教育、特殊体制的音乐专业教学以及运用多元音乐教学法的各种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势力迁台后,在音乐教育上逐步向普及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随着1968年“立法院”通过《九年国民教育实施条例》,确定了台湾的九年义务教育后,音乐课成为义务教育中必修的科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达到了全台音乐基础教育的普及化。为了改变日本殖民时期台湾音乐教育缺乏高层面专业音乐培训机构的状况,台湾当局于1946年在台北设置了全台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旨在培养专业性音乐师资人才。迄今为止,全台设置音乐系的大学已扩展到了27所,包括3所艺术大学及24所综合大学或教育大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台湾的几所师范大学,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等,主要向台湾的大部分国中(相当于大陆的初中)及高中输送音乐师资;而台湾的几所教育大学(原称为师范学院),如台北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则主要向台湾的大部分国小(相当于大陆的小学)输送音乐师资。在青少年音乐人才的培养上,台湾实行了一方面由政府资助个别天才音乐少年提早出国深造的政策,如1962年公布实施的《艺术科目资赋优异学生申请出国办法》;另一方面陆续在各县市中小学内设立音乐资赋优异班级(简称“音乐班”),积极培养资赋优异的音乐幼苗。自上世纪70年代起,由于社会学习音乐的风气逐渐兴盛,台湾在正常学校体制外还纷纷成立了音乐类补习教育。此类体制普遍引进了世界著名的新式音乐教学法,成为学校音乐课程外的重要辅助,甚至还被引进到学校正式的音乐课程中,这对台湾音乐教育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今台湾音乐教育理念1.重视音乐师资培养通过多次赴台交流,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全台湾并没有一所类似欧美或大陆的音乐学院,却拥有多所水平一流的师范大学音乐系,可见台湾一贯重视音乐师资培养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全台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简称“台师大”)为例,这所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和首要目的是为台湾的音乐教育培养优秀的师资,学生需要接受相当严格的音乐专业训练及综合文化素质学习才可以允许毕业,而他们所修的音乐专业科目及其他文化课科目比起大陆的大部分师范类大学要更加专业、系统、严格,毕业水平的标准也更高。例如,台师大音乐系钢琴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钢琴平均水平至少需要达到胜任演奏一场独奏音乐会(至少一小时)的程度,且所演奏曲目的范围要能够同时覆盖键盘音乐的四个主要时期(巴洛克、古典、浪漫、近现代)。平心而论,这种要求与大陆的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生的水平要求并无太大差别,这显然不是大陆大部分师范类大学钢琴专业毕业生可以轻松达到的。2.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人才通过考察台湾中小学的“音乐班”学习,笔者也感悟到台湾现今另一个重要的音乐教育理念:在重视音乐专业教育的同时并不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人才。台湾中小学“音乐班”设置的目的,是让一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在学习好文化课的同时,有机会进行较音乐普及教育更系统、专业的音乐学习。相比大陆的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台湾中小学“音乐班”的学生既要学习各类音乐专业课程,包括主修、副修、音乐理论、视唱、听写、音乐欣赏等,还要与普通学生一样完成各类文化课的学习,虽课业繁重,但也因此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有利于他们今后全方面的发展。通过中小学“音乐班”的综合学习,很多台湾学生自小就打下了音乐与文化课的综合基础,这也影响到他们大学以后的就业方向:并不是所有人都从事专门的音乐演奏或教学工作,很多人则选择了与音乐相关的社会工作,比如筹办社区音乐活动、开展涉外艺术交流等。这对台湾开展全民音乐教育,提升全民艺术素质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台湾音乐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台湾现今的音乐教育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政府层面及家庭层面上。

(一)社会层面面临的问题现今台湾社会的人口发展呈负增长态势,“少子化”的现象客观上也降低了学习音乐的人数。学生虽然少了,而教师的人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维持原状,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台湾现今音乐教育行业职位竞争的激烈,甚至导致大量海外留学归来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困难。

(二)政府层面面临的问题由于近些年全台湾经济发展不理想,导致官方对教育,特别是对音乐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很多中小学的“音乐班”甚至面临被裁减的窘境。此外,由于资金匮乏,现今的台湾官方也缺乏以优厚待遇来吸引高层次音乐家来台从事教育工作的政策,从而造成大批优秀台湾本地音乐家留居海外,难以为台湾的音乐教育直接贡献力量。

(三)家庭层面面临的问题台湾的家庭一贯有着这样的传统:父母送子女上学(特别是师范学校)的现实目的是以孩子今后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为出发点的。音乐学习在几十年前的台湾之所以非常流行,主要原因是当时台湾的音乐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年代,而音乐师资的数量则相对缺乏,很多学生通过中小学“音乐班”的学习顺利地考取了师范大学的音乐系,并在毕业后顺利地找到了音乐教职,这是颇为让人羡慕的稳定职业。然而,现今台湾的音乐师资已趋于饱和(这点和日本颇为相似),致使音乐专任教职竞争激烈。在以音乐作为职业越来越艰难的今日台湾,人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三、台湾音乐教育的启示

台湾音乐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推广“音乐教育普及化”,更大程度重视全民音乐基础教育台湾通过较成功的音乐普及化教育,现今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台湾人的整体音乐素养。笔者通过几次赴台交流发现:台湾民众现今会识五线谱的比例出人意料地高,保守估计在年轻人群中至少可达80%以上,且大多受过教育的人都知晓音乐的简单历史。相比之下,大陆的全民音乐素养比台湾确有不少差距,姑且不提会识五线谱的大陆民众占人口有多大比例,即使在大陆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对音乐理论、音乐史等这些基础音乐知识了解匮乏,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今后音乐事业的发展。究其根源,实际是输在了音乐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虽然大陆的普通中小学都设置了音乐课程,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迫于升学压力,音乐课的时间经常被语、数、外等科目占用。反观台湾,通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音乐普及化教育,全台民众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整体的提高,随之也实际影响并提高了全台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教学体系中,重视并加强文化课学习现今大陆的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多以培养“奥运金牌模式”的金字塔尖音乐人才为方向,呈现出教学模式“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导致培养出不少“琴艺技巧高超、文化底蕴粗糙”的畸形音乐人才,这也严重影响其往更高层面发展。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接触到不少文化课底子薄的大陆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留学生,他们虽手指机能突出,但音乐却缺乏内涵,究其原因在于从小他们就习惯用大量时间闷在琴房练琴,而读书思考的时间并不多,缺乏音乐想象的空间。此外,很多攻读美国高学位的大陆留学生从小就没学好理科,特别是物理,导致很多人虽很用功练琴,实则效率不高。反观台湾的留学生,从小大多接受了全面的文化课培训,因此,逻辑思维清晰、理解作品能力强、动作舒展自如的音乐表演人才大有人在。他们的音乐史、音乐理论等科目的基础也打得颇深,学习能力普遍较强,所以往往在音乐高学位(特别是博士学位)的攻读上,台湾留学生比大陆留学生轻松。这不由得令我们深刻反思大陆音乐专业教育“一条腿走路”带来的弊端。

(三)加大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师资的力度,以确保未来的音乐教育与发展大陆现今的音乐学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虽专业知识达标,但由于自身从小没有打好文化课基础,导致在教学中缺乏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难以引领学生提高综合音乐素质。而作为旨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大陆师范类大学中,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却呈现出文化功底达标而专业知识不全面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显然,大陆目前“综合素质型”的音乐师资力量还需要大量补充。近些年虽有不少海归人才进入大陆的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表面上加强了大陆的音乐师资力量,但从根本来说,如何重树大陆的音乐师资培养理念,从真正意义上培养“综合素质型”音乐师资人才,还是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合理规划、调整音乐教育中的师生比例,避免音乐教育饱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大陆的音乐师资也必将有像台湾那样饱和的一天,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合理地规划、调整音乐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在师资培养方面,尤应重视“质”而不是“量”,避免盲目扩招音乐师范生。在经济积极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加大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海外高层次音乐人才回国服务,在音乐教育的理念上真正重视全民的基础音乐教育。

第5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贺佳莉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造的关于音乐教学的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明显不同。在小学

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依

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造的关于音乐教学

的系统。 奥尔夫认为, 人类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利用语言、 唱歌和跳舞可以有效表达人类内心的感情倾向。 所以,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 注重人的感性认识, 表达人的本来愿望,

它详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为学生创造

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将全部精神投入到音乐学习当

中,将音乐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或累赘。

如果学生发自内心地提出,自己需要音乐、向往音乐,这时关于

音乐的各种知识就会非常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相对自由与轻松的

教学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

力与集体主义精神,达到的这种效果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好相

符。

一、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优势

研究奥尔夫教学法,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

学方法存在明显不同。观察我国传统音乐教育,在学生刚刚接触

音乐课时,往往都是学习唱歌,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接触一

些器乐。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是学习已经存在的音乐作品,教师的

责任就是监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遗传素质不同,对音

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不愿意上音乐课,有的甚至厌

烦音乐课。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唱歌、跳舞、演奏,学

生都不会感到太多困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情展现自

己,学生就不会形成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但如此,学生在唱歌和

跳舞过程中还会具有一定的成功感,心理得到一定的满足,只有

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充分

开动脑筋,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还有另外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与我国

传统音乐教学观念也存在明显不同。要求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

“动”,学生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愿望,运用自己的手、脚、身

体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因为人的身体各部分可以发出各种声

音,所以他指出人体乐器,利用人的身体进行演奏,在老师的鼓

励下,学生的身体各部分都会运动,使音乐学习课堂变得轻松和

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学生具有了音乐方面的各

种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给我国的音乐教学带

来很大变化。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策略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所

以教师可以轻易将学生带入自己制定的教学环境当中。利用多媒

体技术的声音、图像、颜色相统一的特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师可以设置

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参加活动时,

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我们都明白,音乐取材于生活,与生

活息息相关。音乐学习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学生在

参加活动过程中,也会增加大量的课外知识,能够将所学的音乐

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

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和兴趣不同进

行分层。在实际分层过程中,不要只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

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研究全体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师要明

白,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罢了,分层教学的最

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使全

部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坚决禁止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要照顾

全体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习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要热情帮助,

以语言鼓励为主,切不可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

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时时提醒他们,督促他们进步。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

的情感情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我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对

培养学生的情商一直是一个空白。奥尔夫教学法的出现适时解决

了这一难题。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

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音乐教学本身的

特点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变被动学习

为主动学习。学生们听到音乐音响时,有的摇晃身体,有的用手

击打节拍,有的随着音乐唱歌,有的随着音乐跳舞等,这些现象

都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在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

要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可以唱歌,也可以跳舞,即使是

简单的听音乐也要鼓励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与此同时,教

师要想尽办法,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予以表扬,

及时肯定学生的不同表现,对学生的唱歌、跳舞、创作歌词等教

师要给予赞赏,哪怕只是一点进步也是积极的。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

要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法的内涵,而且要求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奥尔夫教学法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儿

童音乐》,2011年第1期.

[2]夏亚夫.《浅谈如火热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儿童

音乐》,2009年第1期.

第6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91-02

当下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教育便从幼儿园开始就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音乐、舞蹈、绘画等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艺术教育被家长们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近年来的幼儿音乐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成为家长们对幼儿教师的迫切要求,这为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从事幼师培养的中等师范学校,更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音乐教育一定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新时代幼儿音乐教师。然而当前我国中等学校在培养幼师音乐教师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加强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水平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目前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当前中师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培养人才理念的误区就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中师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不是培养过于专业的声乐歌唱家或乐器演奏家。很多教师过于强调学生专门的技能学习,有的学校把专业分得过细,设置声乐课、钢琴课、小提琴、扬琴课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门学习一门技能,这样就会使得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偏低。音乐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性,就会导致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和技能过于单一,不能胜任今后幼儿教育教学。其次,音乐教材不适合中师学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当前中师音乐教学教材还缺乏系统性,很多学校自己随意设置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使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有的教材难度与跨度大,不适合学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第三,教学实施没有专业特点和针对性,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侧重于对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各种乐器的伴奏能力培养,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师缺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能把自己所学专业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缺乏艺术实践能力。第四,很多学校音乐教育重视技能培养,轻视音乐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没能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生对于音乐发展史、音乐基本乐理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不能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第五,音乐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不能从事幼儿音乐教育,而是成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学生供大于求,并且音乐教学能力低下,只能改行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第六,教师方面也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无法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问题。有的音乐教师在大学阶段没能打下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无法从容胜任中师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当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主要探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现如今的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微信等各种媒体,能够快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眼界的开阔,求知欲的增强,使得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艺术天赋也不同,这就出现了音乐专业大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对自身特长的需求。首先,增设很多专业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水准。尤其是那些学习勤奋刻苦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音乐专业技能课程进行学习,那么这就需要学校开设一些民族器乐课程,如二胡、笛子、手风琴、古筝、琵琶、扬琴、唢呐、笙箫等选修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具备的教师资源条件,开设西洋乐器课程教学,如萨克斯、小提琴、长笛、吉它、电子琴、电吉他、贝司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了必修的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还可以了解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与性能,以便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其次,要重视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诸如欣赏中国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儿童动画片《山水情》、丁善德的《儿童组曲》、舒曼的《儿童情景》中的音乐;外国的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等,这些旋律优美、清新欢快、形象生动的儿童作品能够激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儿童身心健康、感受音乐的美。学前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作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第三,增加打击乐器教学。打击乐对于儿童来说很简单,可以将不同节奏配合起来形成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感受到音乐节奏的美妙,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幼师首先要学会打击乐器才能从事幼儿音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上采取微格音乐教学法

可以将先进的微格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之中。微格教学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和伊芙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所谓的微格教学法就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法建立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可以用来系统训练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这种被简化、细分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微格教学法被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使用这一教学方法需要遵循微格教学基本规律,那就是首先要制定微格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其次要提供教学示范,进行角色转换,开展模拟教学,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评价讨论;最后微格教学结束,根据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可以根据学生声乐基础层次的不同分别布置,同时安排好下一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得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准备时间,以积极配合下节课的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我们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摹拟法、鉴赏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上采用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体现现代教育人本化特点,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全程化实践体系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培养出职业素养高、音乐技能扎实、艺术才能突出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构架体系,中等学校学前教育学生所具备的音乐素质不一样,就需要进行分层分类,寻求最为有效的培养方法,很多学生不具备音乐专业素养,这就需要建构不同的培养架构体系。分层分类模式有利于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将音乐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二是构建有效的机制培养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明确教师与相关部分的工作职责,加大这种培养模式的科研力度,积极促进该机制的长效发展。三是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音乐教师,是培养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他们做好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的服务工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根据不同音乐教师的特长,学校要合理分配他们的音乐教学岗位,如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技能教学、音乐科研工作等岗位,这也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分层分类特点。

五、教学评价上的措施

中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往往只是在期末进行一次知识理论考试,从而忽视了音乐技能和运用能力测试。要想使得考核成绩客观、公平、公正,就必须以检验学生自身音乐专业水平和音乐教学能力为基准。考核可以在平时阶段性教学过程中进行,把一阶段学习获得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总结性的测评,这样不仅有效地检验与考核出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检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改进教学提供经验和帮助。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还能够检阅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技能评价上要以教材曲目为主自选课外曲目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激发学习音乐技能的兴趣。音乐测试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侧重于教学能力的检查与测评。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考核结束后对任课教师应进行评估。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实施。如学生音乐成绩评价可以采取“笔试+小组协作学习+读书报告”三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也符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

六、结语

随着我国儿童出生率的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地位逐渐提高,这就使得中等师范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地位更加突出。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幼儿音乐教学,也是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教育发展步伐,加大传统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从事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师要积极加强科研能力,探究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的方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7).

[2]柳潇.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2(21).

[3]立足学生职业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J].李秀洁.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5).

[4]文春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7).

[5]黄少芸.微格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05).

第7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前教育;发展及应用

前言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育的渗透是一项必然的历程。它是一种集学科艺术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集合,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分别侧重的重点。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一般是一个孩子正经的音乐教育的开始,这也是国民教育体系要求的结果。时代的发展加速着我国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应用,音乐教育的普及度也越来愈大。然而整体上来说,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还显得比较薄弱。

1.音乐教育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如果抛开学前教育,单单考虑音乐教育的内容,那么音乐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其课程有基础乐理、和声、歌曲作法、作曲理论、配器理论基础、各种器乐演奏技能课、各种声乐学习技能课、合唱指挥课及各种表演技能课、中外音乐史论、音乐美学、音乐传播学等。

音乐教育在应用上是与音乐学专业有着很大区别的,音乐教育是一项师范类的专业,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师范性和通识性的特征,而音乐学专业的特点则是为社会培养高、精、尖的音乐人才,而这些人才培养的本质并不是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正与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反,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并且重点以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该专业并不是为了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它强调的是人的技能全面性与均衡协调的发展。只要对音乐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且乐于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就可以接受音乐教育的培养。

2.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开展

目前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开展音乐刺激,可以激发儿童的各项行为意识,它在儿童的成长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地位。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儿童的学前教育中开设的课程除了音乐之外。还有舞蹈、绘画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对他们进行美育的熏陶,进而使孩子能够从小就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音乐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和释放出音乐教育的魔力,使儿童在科学、知识、技能、情感、审美、艺术等众多方面都健康协调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与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课程以及大学教育中的公共音乐课是截然不同的。尽管都是音乐,但由于教育的群体特征不同,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3.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教学中的影响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结果表明,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大脑发展、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和促进孩子们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3.1音乐教育让学前儿童的身体“动”起来

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几个老师带领一帮学前儿童在校园里放着音乐跳着舞。学前儿童的音乐课程中,大多离不开身体的运动,身体的舞动带动了儿童全身肌肉、骨骼和韧带的锻炼,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神经系统反应的速度和协调能力,并使得孩子的心肺等器官得到了很好的耐受力锻炼。除此之外,经常参加音乐教育的孩子,体态和身形都得到了更好的矫正,还开发了孩子们的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等。

3.2音乐教育让儿童的大脑活动更加频繁,促进其大脑的发育

大脑皮层是一个多种中枢聚集的地方,细胞的分化使得原先整体的大脑皮层逐渐分化成具有特定工程的神经中枢,控制身体的各个活动。而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大脑皮层更加活跃。这是因为,音乐教育的应用,使儿童的大脑皮层从小就接受了丰富的活动和全面的训练,使得大脑皮层市场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得大脑皮层中每一个重要的中枢都发展的更加完善。并且,在儿童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和成长最快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的音乐教育越多,就会使大脑活动的机会越多,因而其大脑的发育就会得到本证。

3.3促进儿童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模式是一对多,即一个或几个老师带领一帮儿童进行集体的音乐教育,所以,可以说学前音乐教育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教育活动。在这种集体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不仅仅学到的是自己与音乐的接触,还会在于音乐的接触中与更多的人获得联系。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意志的初始阶段,即使是小孩子也天生有一种劲头,那就是不允许自己拖后腿的思想。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意志力来学习音乐并调控自己的行为。

在实际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们都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表达活动,尽量使自己跟上老师的伴奏,并与他人做好动作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说明,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孩子意志力的形成和发展。

4.融合音乐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就目前情况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实现了音乐教育在其中的发展和应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区的落后和学前教育意识的不足。为了加强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拓展学前音乐教育对有限政府的诉求、拓展学前音乐教育对责任政府的诉求、拓展学前音乐教育对高师办学自主性的诉求。

目前在许多大城市,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越来越小,3岁是孩子普遍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在大城市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支柱性学科,虽然没有什么深度,但是,这却是经过系统的策划的。没有学前班会随意的进行音乐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开设了学前教育,并在学前教育中专门开展了音乐教育。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够有条件接收系统的学前音乐教育。

此外,今后学前音乐教育将会向着形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许多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没有什么新意,容易使儿童产生倦怠的心理,因此要丰富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给孩子带来新鲜和刺激,加强其多元化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在儿童的学前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音乐教育并不是一定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两者之间并不是正比的关系。今后,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要侧重于学前儿童对音乐教育规律的研究。在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之后,要切实的考察并调整自己的思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学前儿童的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吴晓莉,《浅谈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华章,2011年第11期

第8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程设置

从学堂乐歌时期开始,我国音乐教育就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深远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当前的课程体系就沿用和借鉴西方的课程体系结构,但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没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从而导致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学科内部狭窄;课程整体结构缺少连接性、系统性。现如今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有着完善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工作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除了要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外,我们还需站在课程论的角度科学地进行新的课程设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宽知识结构、自身素质,加强音乐课的表现力,在音乐课上做到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上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如此其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

一、设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按层次划分课程目标可以分成学科内总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这里我们只探讨学科内总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这两层。

第一层,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学科性的总目标,就是现行的课程标准。课改以来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已经深入人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明确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要传递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传达给学生过程与方法。譬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尝试摸索,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获得的印象,这样学生在获得结果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最后还要传递出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抓住音乐教学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来审视我们的音乐课堂设计,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变得更加有立体感。

第二层是课时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目的就是将整节课的结构脉络划分清晰,在进行教学的预设时要考虑到全体同学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身心相吻合。目标设立不能过于宽泛,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有主题,不能全面开花。其次在课堂生成的这个阶段要考虑的一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能不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将其提炼内化。最终通过预设和生成形成一堂有效的音乐课教学。

二、运用数字媒体,展现有效教学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一节课不仅仅停留在教唱,有的时候需要欣赏,有的时候甚至要进行表演。这无疑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更好地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一,通过自制的电脑课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直接兴趣。特别是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学生的听觉喜好特点。可以利用喜欢动画的特点,将音乐课声、画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音乐相关的软件,如:cool edit,sonar,Sibelius,对乐曲从新创编、对谱例重新进行分析。这样老师授课的灵活性、可控性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学习乐趣也会增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种现象,现在多媒体教学往往掩盖了我们正常的听觉交流,把学生与教师的语言交流隔离起来。多媒体化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借助这种手段来承载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语言交流同样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部分。只有朴实的音乐教育才是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教育风格,不要借助华丽的外衣来掩饰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也禁忌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三、加强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一定要强。比如,在教学人音版第一册四单元《动物说话》一课时,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鸡怎么叫吗?”学生都纷纷模仿:“叽叽叽。”继续问:“那小鸭怎么叫?”学生又模仿,同时手也做动作:“嘎嘎嘎。”又问:“那同学们还能模仿什么小动物的叫声呢?”“小猫的,喵喵喵;小狗的,汪汪汪。”这样就把下面的歌词创编问题解决了,引出了课题《动物说话》。

其次,提问应具有整体性。在问题提出后,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留出相应的思考时间,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暗示。小学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不要让少数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回答挡住多数学生的思路和语言。应鼓励领悟能力较差学生的回答发言。设问应该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感悟的机会。这样才能激起所有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一定要摒弃之前的偏重“技艺”教育,忽视“育人”教育。因为义务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总之,课堂提问应语言简洁明了,有针对性,提问要层层深入,这样才能产生“抛砖引玉”的效果,真正把学生带入音乐学习中。

四、强化师生互动,创设教学环境

课间师生的有效互动,我国音乐教育家刘德昌就一直强调这一点。在刘老师的课堂中你看不到那种干巴巴的讲授和机械枯燥的训练,学生们从头至尾始终融入一种情境化的音乐学习之中。有时他会运用图画、肢体语言等要素设置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几朵白云,然后涂成一片乌云,再点上几个雨点。仅用一支粉笔,略略几笔,黑板上便是一幅形象逼真的“春雨图”。他运用抑扬顿挫的念白及眼神和脸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们用合适的语气念出符合歌词所描绘的情境。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能使教师理解并掌握根据歌曲的意境来处理歌曲的演唱技巧,年已60岁的刘老师,突然轻巧地跳到讲台上,模拟半跪在窗台,塑造了一个仰望天空数星星的造型,接着就朗读起歌词来,并用手势指挥,帮助学生掌握连音和非连音演唱特点,学生学得轻松而愉悦。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才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才能给生生、师生之间搭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这是由情绪的感染功能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压抑课堂学习,降低学习效率。这同时也是因为情绪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影响,影响知觉的选择性、记忆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现在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创设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在努力创造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局面。

五、学会聆听评价,提高倾听效应

学习倾听,学会倾听。这里的倾听我认为可以对它作两层意思上的定义。第一层倾听,不仅仅指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变化,体验到不同音色的特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借助这种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能够专注地聆听,学会捕捉每一个细小的声音信息,不仅能锻炼敏锐的听觉感知,而且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抓住学生良好音乐习惯的培养,借助语言情感在不同情境下达到的效果不同,从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把握好音乐的情感价值态度和知识技能的统一。第二层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例如在公开课教学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不懂装懂,懂装不懂”,而没有做到真正倾听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应该试着去了解学生,把自己的心靠近学生的心。传授音乐应该用最质朴的方式来传递到学生心灵,而不是为了教而教,把音乐的本位要义颠倒了。做到视学生为教学主导,不去追求无谓的“完美”;关注学生的内在情绪及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听懂一节课,如此,音乐课方可增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

素是实物本来的样子,物质的基本成分。养则是抚养、教育,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的过程。素养一词在词典中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是品德、风度。可见素养与素质不同,素质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指人的某些先天特点,是实物本来的性质。素养则是依靠后天的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的可教性,是可以通过教育不断优化的。总之,素养可以理解为个体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激发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到达一定的水平,养成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根据素养的定义,在教学中分为五个层面,如表1。

二、分析教材,发掘素养

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必定以素养为主线。那么素养从何而来?教科书作为国家和教委统一制定和下发的教学资料,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材料。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反复阅读和理解,认真备课,挖掘其中所隐含的素养。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歌中,分别有两首欣赏歌曲《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两首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在这一课当中,教材编写者以时间为主题,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音乐风格,向学生介绍时间。那么如何从教材中发掘素养呢?简单来说,教师拿到教材可以:第一,从自我管理层面出发,通过小闹钟主题的学习,培养学生按时作息、守时的好习惯;第二,在知识层面,教师可以通过歌曲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种类的钟表,开阔自己的眼界,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器乐,演唱;创作学习:旋律、歌词等创编;表演学习:歌唱、舞蹈、器乐等;欣赏学习:如何欣赏;文化学习:歌曲背景、作曲家生平、民俗文化、自然风情等);第三,在审美层面,通过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第四,在交往层面,可进行适当的乐器合奏、声部合唱,培养学生的团结和协作能力;第五,在思想道德层面,让学生通过钟表店阿姨的辛劳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三、根据学情,选择素养

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划分为两学段:1~2年级为一学段,3~6年级为另一学段。教师要根据年级和学段,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和适合学生年龄的素养进行培养。如第一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比较强,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差,教师不应对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层面要求过高。在知识层面,教师应选择适应学生年龄段的音乐学习知识进行教授,选择简單的乐器、简单的人物介绍等,使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审美层面,这一学段的学生应该注重开发音乐感知力,学会体验音乐的美感;在交往层面,教师可选择简单的协作方式进行音乐活动,体验合作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在思想道德层面,教师应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激发动机,创设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与以知识和技能为导向的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教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教授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要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仔细思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状况,将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性地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歌学唱歌曲《这是什么》为例,歌词以谜语的形式编写。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十分强烈,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美。那么在歌曲导入中,教师可以与学生玩猜谜语的游戏,教师先让学生给自己出谜语,这时其他学生也一定会跟着教师一起猜,思索答案。接下来教师再给学生猜谜语,然后直接演唱出这首歌曲,并利用三角铁模仿歌词中闹钟当当当的声音,让学生猜所唱的谜语到底是什么?这样既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又调动了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五、设计活动,培养素养

首先进入素养培养的自我管理层面。在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中巡视或进行个别指导,叮嘱学生专心学唱,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模仿,学唱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反复聆听歌曲,学生自己也在反复进行着审美体验,感受歌曲的韵律,这也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自学过程结束后,再进入知识层面,让学生自己找歌曲的节奏,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不认识的节奏音符和节奏,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再小组一起讨论。教师可在班级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解决疑难节奏和音符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会歌曲、对歌曲节奏和旋律有基本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避免了对疑难问题的阻碍。小组讨论既解决了知识层面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内能够自主对问题进行讨论也是一种自我管理能

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继续带领学生进入审美层面的培养。通过教师演唱或聆听音乐,学生主动感受乐曲的强弱、音乐的旋律走向、联想到的音乐画面,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在素养培养的交往层面进行器乐合奏和歌词创编,比如,让学生使用简单的打击乐乐器进行合奏,模仿闹钟的声音;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利用歌曲的旋律创编另外一首有关谜语的歌曲,借助歌曲的演奏和创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把歌曲的主题上升到道德层面,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闹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它帮助我们培养了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问题。

六、创设情境,增添戏剧性

戏剧教学是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教学的戏剧性有很多优点,戏剧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手段。它的优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高,可以是即兴的表演,也可进行提前的编排,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戏剧性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体、沟通能力、自我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但戏剧性教学也有自己的弊端,如果由教师编排的话,会很浪费时间,耽误教学进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愿结合,在课下完成小戏剧的编排,在下节课开始之前抽出两三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表演,锻炼他们各个层面的素养。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在播放交响乐的同时,还有旁白对童话故事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是良好的戏剧性教学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课时的时間,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戏剧表演中,替代冗长、无聊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