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关注重点 阅读 积累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起着基石的作用。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好奇心旺盛,学习能力强的时候,那么如何才能是学生有效的学习语文,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虽然手段多样化但是主流教学手段仍是老师以课本为中心,将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是学生通过记忆背诵来掌握知识点,这样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这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生的语文抄写作业过多。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抄写才能是学生达到反复记忆的目的,所以会布置很多抄写作业,使学生晚上七八点还在抄课文或者古诗之类,这种行为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深刻理解的境界反而越抄越厌烦,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与老师的教学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乏味沉闷,课堂不活跃,死气沉沉,学生又由于对抄写的反感使得对语文的认识变的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乐趣,老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就会变差,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所以应该从根本出发,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根源入手,找到关注重点,对症下药,才能使小学语文恢复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分析

小学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和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的目的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培养习惯和提升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的关注重点就不言而喻了。

1.x书是语文的根本

想要学好语文就离不开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这些话充分印证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理解能力和知识面的广阔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如何读书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精读,反复的读。现在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已经很少了,只等着老师上课讲,这是无法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课本上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认真挑选的文章,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精神的熏陶有重要影响的。所以老师需要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反复的对课文进行精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提升自我。

第二方面,让学生拓展课外书籍阅读量,课本的内容虽然精但是少,这种局限性会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所以需要学生课下广泛涉猎,读一些有内容的文章,感受与作者思想的交流,提升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慢慢的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就会提升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

如果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能够体现一个人文学素养的主要方式,那么阅读就是提升这两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2.重视语文日常积累和习惯养成

一个人的谈吐和修养能反映出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和文学积累的丰富与否有关系的。听,说,读,写都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记录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后期复习巩固。学生在动手记笔记的同时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理解,对文学积累的提升是有帮助的。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新学到的汉字,词汇,或是一些优美的诗句等等,在提升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并且,积累的意义在于日积月累,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真正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的人,并不是在最后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而是能够通过每天的坚持,日积月累,将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富的人,这也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而在积累的同时督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吸速度,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做到不将知识还给书本。

3.实践才能出真知

何谓语文的实践?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即运用的实践。这个道理就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假如学生记住了一个单词,但总不去用,也没有在阅读中见过,那么时间久了还是会忘掉。语文也是这样,学到的词语和新字不去用是无法深刻的记忆的,而具体运用要从说和写这两个方面着手。

说就是表达能力,如今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约束,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可能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与其交流就会发现他们表达能力不强,组织语言的能力非常差,这就是在平时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表现。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创造一些互相讨论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想交流,使其在表达的同时提升自我的逻辑性,这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写就是写作水平,这并不是指给学生布置作文作业去写,而是让在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并在运用的同时能够创新。叶圣陶说过:读书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一味吸收不去倾吐是很难巩固积累的。写作是能够最大程度体现学生真实水平的,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在积累本上,通过定期的反馈来检测学生能力水平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通过写作的训练无形之中拓展了阅读量,也积淀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使自身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综合性的提高,这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的。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目的的根本上着手,找到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才能有效解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侧重点;教学研究

2000年9月,我走上了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记得刚参加工作,专业能力、管理经验为零,什么也不懂,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技巧。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学成绩原地踏步。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参加工作第一年带四年级,有名学生叫马小虎,他上课爱玩,我批评他,他却一边笑一边在教室里跟我玩藏猫猫,其他同学也偷着笑,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管理不当是这一段时期同事对我的评价,教学成绩一点起色也没有。同事说:“管不住学生,教学成绩无从谈起,严师出高徒。”我也随波逐流,看重成绩,布置繁重的作业,跟同事学习管理方法。但我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我比较照顾后进生,大概因为小时候作为后进生的我被忽视,自尊心受到过伤害。我坚信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但徒有这些观点,没有切实的方法行动,毫无意义。

直到2008年,我接了全校公认的差班,我是从三年级第二学期接上的,带了两年,学生成绩改善不大,直到五年级第二学期,我想到了以最差学生为标准的教学方法,从最基础抓起。具体操作办法是每篇课文勾画以最差学生识字程度为标准的词语,先把词语都会,再把课文都会。我知道学生没有认识字,其他的教学活动无从开展,但为时已晚,只有一年半时间,那年统考,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唯一的欣慰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

2011年9月,我从一年级带起,注重识字量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轻松,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我终于有精力思考成绩以外的东西了。我明显地意识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我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甚为担忧,学生刚入学时,浑身上下透着灵气,好动、爱玩、爱说爱笑、自信。到六年级毕业时,却一个个成了木偶,学生不会玩,不懂得感恩、学习被动、缺乏创新能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应改头换面,身心应得到洗礼。为此,我主张:

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童才是健康儿童

玩是儿童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200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对全国孩子的祝福是: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玩是孩子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健康权利。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曾打过这样形象的比方:玩对小孩子和对小动物同样重要。所有小动物都没有上过学,但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来的呢?是从玩中学来的。玩能锻炼它们许多技能,而正是这些技能关系到它们日后的生存。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有一天,当它遇到了围捕时,必须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跳过去是生,跳不过去就是死。那你说这玩中学到的技能重不重要?玩是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

二、学生的感恩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作为教师,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要让他们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由被动接受知识转而积极主动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方式及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兴趣。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爱因斯坦曾说:“一切创造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阅读教学重点策略一、兴趣是重点中的重点

想要上好阅读指导课,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诱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在阅读中,许多学生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坚持阅读,这样就大大影响了阅读的质量。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尽量减少或避免分心,我们可以运用“四到”的方法,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时遵循从出声读到无声读,这样一个不断内化的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用出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涣散”的情况。具体方法是能读完一段或一页就暂时停下来,问这段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等,这种阅读方法之初阅读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可养成聚精会神、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能通过问题问答锻炼其记忆能力。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采用逐段阅读或逐页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较适宜;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可采用逐页阅读,这样让学生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多数学生是喜欢读一些课外读物的,教师在没有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时,一定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读哪一类读物,这样做就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逐步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或是阅读能力提升了,再给学生推荐或规定一些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读物,这样做更人性化一些,也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应做到“手到”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活动而言,有外在动作辅助效果会很好,教会学生用嘴,用手配合眼睛、大脑去读,也就是在阅读中注意边读边在材料上圈点勾画,从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和记忆。运用这种方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几种符号,如需要一般性注意可在行下划“~”,较为重要的可在行下划“”,非常重要的可用方框圈,有疑问的可在一旁画一个“?”。圈画时也可用彩笔,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但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左右即可,否则满篇花绿,反而会影响阅读质量。但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圈点勾画,要突出重点,以免失去阅读的意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时动手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会用手或尺子之类的东西在阅读的文字下方指点标记自己读到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能力逐步提高了,这个阶段也就度过了。另外,符号或笔记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这个能力是学生时代甚至是整个人生来说,对其成长都是有所帮助的。“手到”除了“画圈”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摘录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摘录笔记,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句子等语言素材,于小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极为重要。为了实施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精美而便于携带的笔记本,把阅读材料中重要的话摘录下来,贯穿成一个简要提纲,便于今后重读;或摘抄文中优美精辟的词句或段落,便于以后反复欣赏体会。当学生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对摘录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找重点,教师找重点更是关键所在

如果教师的指导缺少策略或是指导不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或是成绩下降。教师找重点,是指要在阅读的教法与策略上要深入研究,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那么简单,要对学生阅读的方向、方法、兴趣、经验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在导上下功夫,兴趣培养出来后,还要对每名学生的阅读进行跟踪,观察每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兴趣爱好,通过这些设计出适宜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学生逐渐掌握以上基本阅读方法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课内阅读的指导。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和方法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课内阅读缺乏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一、概述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自身的特点,它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小学语文语言艺术的内涵上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规范的、生动的、幽默的、优美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要准确规范,吐字要清晰流利,用词要准确得体,表述要清楚生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以达到 “语出惊人”的完美艺术境界。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以语言为载体,运用语言艺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就目前而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艺术,启发小学生的心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用语习惯,对于规范小学生礼貌用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教学,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

二、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1.生动形象地描述,加深理解

生动形象地描述,加深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阶段学生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地理解抽象化的语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理解力均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应多以便于小学生理解的形象思维为主,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生动形象地表述,引导小学生接受语文知识,并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疑难词“躁”与“噪”讲解时,为区分两个字的区别,可以针对这两个字的不同侧重点进行重点分析,“噪”字左边只有一个口,就好像很多学生在说话,使教师一点都不安静,“躁”字左边形似一个“足”,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没有办成事情,赶紧跑到其它地方办事,心情非常着急,这就是急躁的意思。赋予文字本身的意义,使简单的故事用形象化地字来代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

2.幽默风趣地解答,点评讲解

幽默风趣地解答,点评讲解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生在学习到相关语文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得到语文教师的点评讲解,引导小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认识看待语文知识,可以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幽默风趣地解答,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来达到点评讲解的目的。具体说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批注,一方面便于学生接受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改正自身的错误。如教师对作文中喜欢用“了”字的学生可以进行这样的批注:不该用“了”的时候,你净用“了”;该用“了”的时候,你不用“了”。最后再说明“了”字用得有些多,希望你以后运用“了”要准确恰当。

3.灵活多样地沟通,化解矛盾

灵活多样地沟通,化解矛盾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秩序维持时,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在维护班级秩序时化解矛盾。如果遇到班级内部两名学生出现矛盾冲突的现象,应从宏观上稳住大局,平复两位学生的情绪,再通过逐一了解情况的方式,适时予以批评教育。在此过程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就极为重要,一旦运用得不好,将对小学生的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此时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语言艺术的总要性,不仅可以化解双方的矛盾,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条理清楚地交流,循循善诱

条理清楚地交流,循循善诱,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程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把握好这种内在联系,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以便在知识传达的过程中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只有井然有序的讲解,才能清晰地讲述小学语文知识,使学生在面对语文课程时,能够有条理地分析课程内容,进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小学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循善诱,通过适当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求知的渴望,将小学语文知识用恰当的语言艺术组织语言,适当传达给小学生,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动力。从具体学习方法上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

结 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应生动形象地描述,加深理解;幽默风趣地解答,点评讲解;灵活多样地沟通,化解矛盾;条理清楚地交流,循循善诱,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2]于秀霞,王玲玲.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开展

现阶段,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占据较大的比重,作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主要课程,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教学的情境设计比较丰富,主要内容是基简单易学的基本表达法与句型,为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为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重视情境堆砌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虽然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运用得当,太多的教学情境反而导致英语知识显得分散,并不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完整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英语知识。

(二)教学侧重点的把握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教师应该把握好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侧重点,在课时方面进行合理安排,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对话训练。

(三)关注对话教学的整体性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内容,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逐层论述,教师应该按照作者的意图,先讲解对话的意义与整体结构,然后在进行细节简述。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认为对话内容过多,把其分段、割裂讲解,从而影响英语知识的整体性。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导入话题感知对话文本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前导入环节十分关键,能够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对教师接下来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影响深远。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导入话题让学生感知对话文本,而且导入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与动力。例如,在进行HappyBirthday对话教学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唱HappyBirthdaytoYou,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对话内容的注意力,并且提前感知对话文本,能够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中,并且将这种有趣的氛围带到对话教学中,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二)整体把握对话情境教学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话内容一般都有其特定的情境,教师为提升对话教学的质量,使用大量的情境教学法,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在具体的对话教学实践中,应该将营造的对话情境与教材内容中的情境进行联系与比较,在学习部分英语单词或句型时,所设计的情境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中的整体对话情境与知识环境。只有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对话情境中,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英语知识,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把握,还能够提升对整个英语对话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另外,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不能过多地使用情境教学法,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如果过多或长期使用,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疲倦感,而小学生往往比较喜欢新奇的事物。

(三)做好对话教学时间分配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单词与句型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单词是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也是构成英语知识的基本元素,只用扩充词汇量,才能够更深层次地学习英语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使用很多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对话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其重点并不是词汇教学,教师需要谨记这一点。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时间分配,在对重点单词和句型讲解完毕之后,学生才能够整体把握教材中的对话内容,但是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对话教学为主,单词和句型教学为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谨记单词与句型的讲解是为对话教学做铺垫,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对话的内容,掌握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从而提升对话教学的质量。

(四)分段突破解读对话文本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一些对话内容篇幅较长,并且语言知识点较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对于文本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分段突破,解读对话文本的策略,不过,不能把对话内容分割得过于细碎,需要按照知识点进行分段,在学生对对话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之后,通过读、写、听、说等活动方式,达到分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理清逻辑关系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对于英语对话文本,教师可以按照场景变化或话题转换的方式,坚持“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把整个对话文本进行分段解读,并且运用不同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层次、有重点地梳理与解读。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采用回答和填空的方式,对于非重点内容,则可以采用选择、判断等形式。

(五)实际运用提升对话文本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不少教师根据学生的对话表演情况检测其学习效果,并且要求学生无可挑剔、一词不差地背诵和表演对话文本,其中这一检测模式并不符合英语对话的教学实践,同时也曲解了对话教学的本质。英语对话文本只是学习英语语言的一个载体,对于对话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资料,还应该促使他们能够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另外,部分小学英语对话文本句式复杂、篇幅较长,在课堂上之间背诵也不符合实际。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的巩固训练阶段,尽量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对话表演,应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出发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对英语对话文化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可以运用到日常实际交流中,从而提升英语对话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误区,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慎重考虑,采用相应的对策远离这些教学误区,提升对话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对话本文中的重点,提升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慧.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期望与现实[D].曲阜师范大学,2013.

[2]孙许凤.浅析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有效话题设计[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会小学生如何品味语文作品、感悟情景、熏陶情操,是保证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关键。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

小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没有小学生参与阅读,感知语文作品、品位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交流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从谈起语文作品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更无从谈起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问题。因此,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要将语文作品的阅读权利归还给每一位小学生;要切实摈弃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呼应”式的“串讲”和“越俎代庖”式的解读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阅读潜质和“天然”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作品的阅读教学全过程,体验阅读之美、感受阅读之乐,在亲历阅读中不断增长知识、启迪心灵、感悟生活,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以读为主”的同时考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差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在“读”,“读”远甚于教师长篇大论的“讲”重点、“找”文眼、“抓”中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于语文作品尤其是课标要求的精读课文,应鼓励学生课前“预读”、课中“细读”、课后“复读”,在“预读”中认识生字词,了解作品的意思梗概和主要情节,在“细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邃哲理,在“复读”中回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作品的语言之美与情景之美。另外,在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差异,不是所有小学生都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对语文作品的“预读”、“细读”和“复读”,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阅读当量”。对于阅读能力、接受能力都强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研读课文”,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应教会他们怎么“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所有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体验作品,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倡导“研究性阅读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兴趣是阅读的不竭动力。培养小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行为,小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探究语文作品的语言、情景和思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B度……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靠积极的努力获得的。”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阅读法”,研究性阅读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填鸭式”或“问答式”的传统教学模式O篱,为小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的“讨论式”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地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效果

1.组织研究性阅读小组,营造研究性阅读氛围。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全组成员共同阅读、思考、研究、讨论甚至争论,使每位同学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够提出看法、发表意见、施展才能。这样小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防止少数学生的思维惰性,促进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突出表现在于,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小学生在阅读、思考、研究、讨论、练习,教师只占极少的课堂时间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

2.创设语文作品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可以首先让两位小学生分别读一读自己写的观察日记《爬山虎》,然后让其他学生评议,看小作者写的观察日记有没有抓住爬山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板书课题,告知学生:“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叶圣陶先生怎样写爬山虎的脚?”这样小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地了解、探究叶圣陶先生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又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可以在哀乐声中朗诵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无限悲痛中的情景的一句话。然后教师板书课题、谈话:让我们随首都人民一起到长安街为送行吧。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语文作品的情境之中,为进行研究性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会小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教会他们设计问题,对阅读的内容要善于扣住重点词、重点语段、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问题。如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时,就可设计如下问题: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了,什么事使“我”惊异了?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父深受人们的爱戴?“我”有什么感受?这句该怎样读?“爱戴”和“”意思有什么不同?其次,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研究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有的在文章已经明确,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有的要通过查工具书作进一步的梳理、理解。

4.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小学生研究性阅读。通过自主研究和分组交流,小学生获得的知识有可能是“真”“伪”并存。因此,对于小学生初步研究性学习获得的知识,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深化理解。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改革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57-01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教师素养 课程设置

语文教育自语言文字产生以来便息息相传,绵延至今。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融历史、哲学、政治、自然、地理等教育于一身,即所谓的“大语文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其理解的深入,它们逐步从大语文教育中分离出来,语文教育的内涵被分化为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诸多元素。语文的这些基本元素,构成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的培养也便由此展开。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现状

近代以来,教育开始走上了科学化道路。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创立了新的学制系统。这种学制体系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针对三个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和内容的侧重,国家教育部也形成相应的教师教育培养规格。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院校培养,且不分科,小学教师各科可兼而授之。初中语文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来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由大学本科院校来培养。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存在明显的学力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差异。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水平最低,只要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再加以师范教育的培养即可。高中语文教师要求较高,除具备专业教学知识,还需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这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规格的一个初步界定,其差异显而易见。首先,师范院校设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专门培养中学语文教师,而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只纳入到小学教育专业之中,未做明确的文理分科。其次,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教育家们关注更多的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法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中学语文领域,甚至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所攻读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也主要是研究中学语文,而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甚为忽视。这不得不令人思考:因为它是“小儿科”,小学语文教育就不重要了吗?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它和中学语文教育有何区别?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这些都是近些年来不得不引人深思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教育正在逐渐发生变革。1998年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在师范教育中开设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师培养开始高等教育化,“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不同于中师、大专,它强调学术性,体现综合性,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1]小学语文教师的质量和规格也水涨船高,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小学教育专业尚处于探索阶段,课程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师范生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非完善性,而师范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关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设置。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差别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被划分为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两个阶段。它们作为语文教育的两个分支体系,延续语文教学的整体,但在教育对象和内容方面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小学语文教育还是初中语文教育它们应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和初中语文教师地位平等,学历水平相当,不应在师范教师教育上存在档次差别,只应是培养规格的不同。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不同素养,其落脚点在学生。学生的年龄结构层次差异,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都将成为影响语文教师教育的重要因素。以下我们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对比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区别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谈。就横向而言,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教育对象。虽同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但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他们正处在启智时期,几乎没有知识基础,思想、个性的形成尚处待塑阶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低,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中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12至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个体发展的成熟期,身心发展已经具有很多成熟期的特点。他们能够学习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自我监控能力不足,看问题还很不全面、深刻。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握教育教学技能,在语文学科知识方面要求更专、更强。

就纵向来说,中小学语文教师所授课程内容深浅有别。小学语文教师由于教授对象是初入学堂的儿童,头脑中只有零星片断的知识,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近乎于零。这就要求对学生的教学需从最基本的字、词开始,教会学生识字、认字,读写、表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接受中师、师专教育的教师足矣。而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接受了系统的小学教育后的青少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句、篇等知识储备,需要的是更深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这一阶段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对“语文”的要求更高,相应对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就更高。

三、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及课程设置方向

不论是寻着中国教育发展脉络追寻,还是站在新时代的浪尖,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都不难看出,语文教育的深层次内涵体现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地位及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比较中,可以明晰地看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现代教育理念,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等。

1.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教师要求虽各不相同,但都必须是高素质的,“高素质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2]。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高素质要求,首先在学历层次上需升格到本科,其次小学教育师范院校必须按小学课程门类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所以一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⑴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首先要定位于“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其教育性上,是教师这一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要从事育人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使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教育的科学与规律,形成教育理念,掌握教育艺术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⑵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还应定位于“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虽还没有专门设科,仅纳入整个小学教育专业之中,但采用“综合培养,分科(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性仍有所体现。尤其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这就对师范生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师范生对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非常熟悉,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掌握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具备厚重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⑶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师范生要懂得将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具体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股无形力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知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能紧密联系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密切关注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成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智慧的问题解决者。这些可通过设置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来培养。

2.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应突出“双专业”的特点。现在正在倡导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其发展方向强调教师教育“双专业”的特点。所谓双专业,“一是学科专业水平的专业化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准。二是教育专业化问题,就是‘怎么教育,怎么教’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等”[3]。

学科专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教“语文”这门课程,就要具备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即语言、文字、文学等知识。但是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在学科知识专业化方面的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求标准、正确、宽泛,但不一定深透。如汉语拼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声母、韵母的区别,懂得拼音组合规则,能发音清楚,书写正确。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这些知识直接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所以其学科专业化的体现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基础上的正确性、规范性。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的能力、书写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标准和规范的考核。

对于教育专业化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升本的前提。几十年的中师教育无法胜任小学教师的培养,也便是在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力量不足。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3.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要注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新教育观念下的教师教育强调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整合”[4]。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更具科学化,因为小学语文教育并不是浅显的语文知识教学,而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科学与艺术。

小学教育就所教知识本身而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接受能力还比较低的学生,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的指导,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某种程度而言,小学语文教育不是困于没有知识可教,而是困于不知如何教。而“如何教”的问题便成为更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高层次的问题。高素质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将所理解的这些人文内涵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所具备的教育教学技巧。那么,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在教育专业上下工夫,使教师具有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教育艺术理念,将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以及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教育的重点。

无论是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还是从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要求的层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设置,我们都要把握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的特点,注重“双专业”的培养,突显“教育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2]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语文 教学 语言特点

语文不仅是一门文化课程的学习,还是一科基础性工具学科,承载着日后学生对于其他知识的理解与表达运用能力。一门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生命力就在于语言的表达,教师的语言影响着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小学教育这一特殊时期,教师的语言表达往往会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表达风格带来深刻的印迹。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人文素质,都与小学语文教育特点息息相关。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而言,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城市语文教育要强于农村语言规范,然而就整体而言,需要注意的方面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的探讨。

一、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语言技巧上的规范,另一个是语言传情达意方面的规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特点正在形成期,会不自觉的向老师、家长、同学等周边的环境学习,其中语文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上课所用的语言会被小学生当做语言表达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语文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一些语言表达的语法、发音、词汇运用都需要教师格外注意,教书育人不可随意。比如,地方方言时常会被带入课堂,“吃饭”被读成“次饭”,“湖北”被读成“福北”。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需要规范课堂语言,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从小学这一基础时期就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做到语音清晰,语调自然、语句通顺、表达有力张弛有度。

其次,教师需要注意语文教学中语言意义的正确传达,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教给学生如何理解语言本身的意义[1]。语言是一种工具,它所承载的意义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是需要对教材上的词汇语句进行正确的解析,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拼写,还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含义。汉语本身非常的博大精深,常常出现一句话有多重含义,小学生可能会对此模糊,教师需要用足够的耐心向学生解惑,将语言的规范使用传授给学生。

二、系统性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动态上,学习能力上,兴趣爱好上,从不同方面考察其语言形成特点以及接受语言训练程度,有系统性的对小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结合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将语言学习方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突出语言素质训练策略的系统性。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与接受方式,注意不同年龄、年级之间的起承衔接[2]。当然,系统性并不是一味的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适当的教师也可以精讲一部分抽象词汇作为平时课程的补充,但是主体重心依然不能偏离对于小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扎实训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设计,都要明确整个教学语言训练的任务,有针对的让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得到优化提高。

三、实用性

实用性是小学教师语言教学的价值体现,根据小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语言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在语言教学的趣味性、操作性、以及参与性。首先,谈到趣味性,众所周知,语言魅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语言的趣味性,抓住小学生好奇贪玩的心理特点,上课时利用故事吸引,有趣的语言将为学生整个学习带来快乐。这种有趣的语言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思考力都会带来影响。其次,语言教学的很重要一点就在于操作性,重点突出语言训练策略。课本教材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经典的情感表现力强烈的文章,小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文意的理解和文章的通读,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语言的实地演练,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能力[3]。第三,参与性特点,语言教学的主体从来都是学生,这点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明确,很多的语文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这是不正确的。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表达可以运用于生活,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设计活动,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完善语言能力。

四、情感性与艺术性

情感性是语言的灵魂所在,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用语言将文字的情感力量表现出来。语文教学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学语言应当充满感情,用充盈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在情感世界得到洗涤,得到来自语言艺术美的感受。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或庄严或闲适或激昂或欢快,让学生充分领悟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当然,与情感性相伴相随的是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言之美,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语言的艺术性自然会高出普通的理解语义,它需要语文教师的讲学语言明快流畅,形象生动,亦庄亦谐,并饱含知识。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是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智力发展、社会能力的适应、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学生人生影响非同一般。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规范,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S,程华.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