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采购管理问题点精选(九篇)

采购管理问题点

第1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关键词:设备采购;招标;现状;问题

0 引言

如今我国招标投标类法律法规(《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同地方性规章制度的推行实施,各类企业对自身采购招标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进行优化,用完善的制度程序管理人事。但是过去设备采购招标工作缺乏完备的管理模式、经验匮乏,造成了在实际设备采购招标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损害了设备采购资金的科学化利用,采购的设备很难有质量上的保障。如此一来,各类企业意识到设备采购招标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模式来进行招投标工作势在必行。

1 设备采购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招标形式自由化 当前采购成为了企业运营的关键一环,但是大多数企业在采购阶段呈现出招标形式过于自由化的显著特征。虽然在企业管理上针对采购人需要具备的招标资格有了非常明确的解释,而且参与者本身也拥有招标资格,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中,没有人去服从采购招标的规则,造成了设备采购招标制度的形式化。例如,很多招标没有进行对外信息公开化操作,在以获取利益为前提,招标工作成为了自导自演的戏,评标专家自主决定,自主设定招标控制权利,缺乏一套非常具体清晰的招标评标管理体系,整体看来是过于自由,随意的操作运行状态。

1.2 招标监管形式化 通常招标的几个环节(开标、评标、定标)都是作为重点由专门的监管部门对企业设备招标采购进行严格监控的。单纯地对开标、评标和定标的监管只是监管机关对设备采购招标采取的一种狭义上的措施。实际上,对设备采购招标的工作监管过程应该从招标公告的到定标合约签订。监管部门经常会忽视了招标公告里设置的一些特殊要求、制作的招标文件隐藏一些陷阱等等,这类问题都是在实际采购招标中明确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监管部门对招标过程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监管工作失去了实际的监管作用。

2 完善设备采购招标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健全设备采购的监管机制 设备采购招标工作在当今社会成为万众瞩目的问题。设备采购招标工作涉及到很多领域、很多人,较为复杂。建立健全完备的设备采购招标制度就要利用积极地招标项目负责人的方式,依据采购方案通过负责人整体上科学合理协调组织设备采购招标工作。在具体操作工作中就是其他分组的负责人服从项目总负责人的协调调遣,最终制作的采购招标文件、合同等等信息资料都要由明确的责任人确认才能执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制度,严格实施。

2.2 完善采购招标程序的正规化 当前我国关于设备采购招标工作在具体运行阶段缺乏法律上明确的规定,所以,为达到设备采购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廉洁就必须细化设备采购招标实施细则,完善招标程序,使其实现正规化。对采购招标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要求我们将招标工作中的实践工作细化,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设备采购招标。与此同时,所有参与到采购招标的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行为准则去约束,加强纪律性,明确好各自的职责要求。如此采购招标程序的正规化才能推动招标市场的健康发展。

2.3 加大采购招标的监管力度 对设备采购招标要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就要对设备招标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 对采购信息的公开能够为采购市场的监管创造前提,规范采购行为,当设备采购的所有信息完整地、系统地面对社会公开,透明化采购行为,阳光下交易,构建的设备采购制度才会更加健全。优化采购项目整体信息达不到公开化的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采购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公开,也约束规范了采购机构和投标人的各类行为。具体地说,从招标公告的就要开始审核;投标各类信息的规范化公开;最终定标合同签订等等环节要及时跟进,严格审查验收。加大公开力度,扩充了公开内容和范围,保障了采购的公平公正。

2.4 优化采购招标投诉机制渠道 设备采购招标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实际出现的投诉问题很少。一方面在设备采购招标工作中很多潜规则大多数人是无可奈何的,另一方面由于投标人缺乏对设备采购招标工作的投诉渠道的了解。监管部门应当优化好采购招标投诉机制渠道,如此能够很好地发现采购招标的更多问题,可以及时解决。比如,设置专门的投标人投诉邮箱,在招标公告时就公开,最为重要的是对投诉信息的严肃处理要合乎国家法律程序。

3 总结

设备采购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同各类企业设备完善等基础设备构建息息相关,同企业资金科学化利用密不可分,企业经济利益的保障需要设备采购招标的公平公正。各类企业必须意识到设备采购招标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模式来进行招投标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对当前设备类采购招标工作开展状况进行了简单总结,对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完善设备采购招标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佳欣.高校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J].高校管理资讯,2009

(12):12-16.

[2]吴兵,宋菲,赵志强,等.新型管理体制下的高校设备采购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装备,2005(6):11-13.

[3]施明忠.高校设备采购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5): 10-13.

[4]刘宝清.也谈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关系[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3):21-23.

[5]孙宏伟.浅谈设备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3):26.

第2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资金控制

一、引言

政府采购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是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水平,实现财政支出高效合理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还有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执行过程中控制力度不足以及监督问责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随着国家财政管理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提高采购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政府公共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二、政府采购及采购预算概念

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法中的相关规定要求,政府采购主要是指各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对采购的目录、限额标准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采购需求的部门,编制采购预算,并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门审核通过的采购预算作为依据开展采购活动。政府采购预算并不是独立的预算活动,政府采购预算是依附于部门预算的,是对部门预算的分解,对于采购项目的技术要求、采购的组织形式、支付方式等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

三、政府采购预算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不够规范。采购预算的编制是政府采购预算控制的源头环节,但是目前政府采购预算还有较多不合理的地方。有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简单地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还有的为规避集中采购或批量集中采购编制不全面或不实。还有的在采购途径、方式等方面还不够细化明确。

2.政府采购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预算安排与实际需要不符,超配置标准、超配置数量采购,造成资源浪费。

3.政府采购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度不强。很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较大的偏差的问题,有的单位对采购预算重视不够,采购实施过程中认为没有必要完全按照采购预算来执行,这也是造成有些项目无预算采购或者是超预算采购等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四、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强化措施

1.对政府采购预算有关内容进行规范明确。保障政府采购预算的规范合理,首要工作应该就是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相关内容细化规定要求。首先,应该对政府采购预算的限额标准进行明确,严格按照采购目录的实际情况,对采购产品、服务以及工程等项目的限额标准以及执行方式等进行明确,确保政府采购预算项目执行有据可循。其次,应该对政府采购预算的评审标准进行详细规定,特别根据财政部门等制定的采购预算项目申报和审批办法等,严格进行采购预算审批执行,并对预算情况接受外界监督。第三,应该按照采购法中的有关规定等,用足用活各项采购政策。预算单位应在各采购方式限额标准内,按照批量集中采购、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小额自行采购、公开招标、其他方式的顺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以便最大限度满足预算单位对采购时效性、采购使用需求的要求,减少政府采购预算调整。预算编制时,还需要参考省直行政单位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项目预算。

2.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水平。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源头和基础,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水平,应该进一步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方面应该重点实现全口径、全覆盖管理,根据预算单位的实际需要编制采购预算,并对采购预算的资金来源、是否包含在采购目录以及有关的限额标准等进行详细审核分析。同时,应该尽可能的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量化细化水平,在政府采购A算项目的规定中,对于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数量、具体规格以及采购时间等做出具体规定,为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提供详尽的依据。

3.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在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管理过程中,为了保障政府采购预算得到有力的执行,应该加强关键环节的绩效考核管理。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应该建立系统全面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采购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政府采购项目的效益、效率、经济性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特别是对采购资金节约情况、采购预算调整情况、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度等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分析,及时总结发现政府采购预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水平。

4.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信息化水平。为了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效率,加强对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应该注重建立完善政府采购交易管理系统,将政府采购预算申报、采购工作执行审批以及采购支付等各项工作通过网上交易系统来实现,并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控,强化对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控制、中期调整以及采购预算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动态跟踪管理,保证政府采购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结语

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水平,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有关制度,加强采购预算程序以及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并及时对政府采购预算进行公开,实施政府采购预算的评估考核,以促进提高政府采购预算工作水平,提升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戴榕.科研院所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2] 王峰,李国起,毕家顺,沈万辉,戴伟,刘子艳.对东丽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调研分析与建议[J].天津经济,2013(05).

第3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医院高层对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要求更高,加强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不仅有利于医院经营成本的降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遏制物资采购领域腐败现象的出现。文章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并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分析部分医院在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规章制度、监控物资采购活动、加强管理中标合同、严格对账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等强有力措施,为其他医院进行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医院;物资采购;库存;管理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增大,医院对物资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相应地,完善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深化医院改革,有效进行医院经济管理,亟需规范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提高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水平,不仅有利于医院经营成本的降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物资采购领域滋性腐败现象的发生。医院高层应该更加重视物资采购及库存的管理工作。

一、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并在了解多家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缺乏采购规章制度的构建。部分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采购工作制度及流程;部分医院虽然建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及流程,但是缺乏执行力,导致医院采购工作的随意性较大、采购管理漏洞较多。

2.缺乏物资采购管理专职机构。部分医院没有对库存管理活动进行全盘管理监督,而是采取分散管理模式,即总务科、设备科等分别管理。而且,基本依靠科室内部自我控制,院内虽有院纪委、审计科、行风办、工会等部门参与监控,但监督力不强,往往流于形式,极易造成腐败。

3.缺乏物资采购的事前监控。医院对物资采购没有采取事前调查、分析,部分采购业务未经院领导批准即可办理,有时采购业务发生后,再进行相关手续的补办。

4.缺乏针对采购过程的风险防范措施。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往往隐藏着廉政风险,有时物资价格与市场情况不相符,则会导致议价不力。此外,物资采购需用医院大量现金,结清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跨月报账,部分票据有时会出现遗漏现象。

二、规范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着力点

1.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医院要以“重视计划、招标采购、质量为主、价格适中”为主要内容,以“成本降低、保障供给、堵塞漏洞”为主要目标,建立科学、规范、合理、完整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物资采购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严格落实。为此,在工作中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应严格追责。

2.健全机构,职责明确,强化对物资采购活动的监控力度。医院可以设立物资采购中心,确定分管领导,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对大宗物资材料实行招标采购,个别物资材料采取综合采购询价、议价管理措施,切实保障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同时,材料采购人员及仓库管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物资材料使用及库存状况,根据材料招标及议价再进行调查核实和市场调查,跟客户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在有院纪委、审计、行风办、工会等部门参与监管的前提下完成。要依照物资采购、物资供应以及物资使用“三原则”背景下加强市场调查,对管理工作中及物资材料采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避免采购工作、库存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降低物资的非正常耗损。医院要统一购进物资、集中统一管理,对物资供需数量和材料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而改变各自为战的现象发生。同时,合同还要统一集中管理,防止因医院财务资金支付款而导致的资金流失与财务风险的发生。

3.加强中标合同管理,严把进货质量关。严格按照《合同法》要求,与配送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品种、规格、价格、回款时间,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禁止合同外采购行为。仓库管理人员对购进物资、卫生材料严格检查,严格把关,对物资产地、规格、价格、票据进行严格检查,从而确保物资采购的最终质量,为医院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4.加强库存管理,严格对账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仓库会计月底严格与财务对账制度,确保入库物资总额与财务账金额账实相符,落实对账记录签名制度,并做到仓库每月清仓查库,每年由国资办组织全院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注重教育培训,强化监督控制,从思想上防止滋生腐败问题的发生。为确保各项采购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须注重对仓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在监管上,采取“统一领导、统一管理、集中负责”的措施,使预算权、采购权、验货权、付款权相分离。通过这些措施,使权力分散,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医院审计科应当强化对医院材料采购的全过程跟踪,并实施监管与控制。院纪委、工会应当参与对医院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对违规采购、不规范采购行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处理。

6.利用网络软件系统进行物资采购管理及仓库物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在仓库材料管理中,账务处理是整个物资库存管理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材料管理软件的应用既可以提高仓库管理人员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又能克服手工操作、签字容易出错的弊端,为及时准确地完成财务、成本核算创造条件。同时材料管理软件可对物资报表格式实现统一模式,做到所出具的报表一致、数据准确,并及时与财务对账。因此要加强物资管理方面的软件投资,实现物资采购、验收、发放、存放、盘点等方面的数据直接与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对接。医院科室分布广、用人量大,特别是使材料在发放使用过程中的材料成本管理的数据分析,能变得更加方便。对材料成本差异、量价对比情况,在执行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三、结束语

总之,医院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采购人员、库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监督重点把握不准等。为此,在今后的采购工作中,应加强培训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库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招标为主、多种采购方式并存,才有可能堵塞采购中存在的漏洞,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保证供应,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娟 刘慧云 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臧素洁,宋承木.医院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0(8)

[2]徐琴.医院物资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3(33)

[3]丁旭辉.优化物资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卫生经济研究,2012(11)

第4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关键词】水电施工;材料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目前,水电施工建设行业竞争异常激,施工企业通常是低价才能中标。在这种形势下,施工企业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工程成本、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在工程成本五大费用的构成中,仅材料费一项就占到整个工程成本的50%至80%左右,甚至有可能更多,材料物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施工企业的盈亏起着决定性影响。

二、目前材料物资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采购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未作材料预算,更无采购计划

材料预算目的主要是对整个工程所需材料做到心中有个大概的轮廓,而采购计划则应按月编制,除了因变更设计或者调整施工布置等需要调整计划外,一般情况下不应调整,以保证材料计划的准确性和严肃性。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单位未作预算,未做采购计划,也没有认真测算,盲目大量采购,结果造成多头采购,大量存货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花费大量无谓的仓储费和保管费,完工退场时,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搬迁;也有些单位为保证所谓的零库存,平常不采购,当施工现场需要领用材料物资时,又匆忙采购、突击采购、高价采购,采购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还有些单位是以上两种情况都存在,不该采购的材料物资采购了很多,该采购的材料却一样也没采购,这些现象都加重了采购成本和材料的储存保管成本。

(2)未签订购货合同或者签订合同不完善

有些单位的施工负责人、材料主管人员为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单位乃至国家利益,与材料供货商未签订购货合同就采购盲目,或者随意签订合同,购货的价格不但不低反而比同品质偏高;近处有货且价格较便宜的不买,反而购买远处的且价格较贵的,舍低就高、舍近求远。同类材料有质量保证、售后保证的大材料商不用,却与质量较差、信誉较低的所谓皮包商、二道贩相互勾结,还有些单位项目干到那个地方,二道贩就卖材料到那个地方,合同未签就供货,材料不符合要求也无所谓,因为未签订合同或合同签的草率,合同本身就有很大漏洞。

(3)验收把关不严

有些施工单位现场验收人员或因渎职,或因收取供货方的好处而怠于查验,致使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或数量不够,更有甚者,材料人员在材料运往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将其倒卖。

2、材料领用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有些施工单位未制订消耗定额,现场人员不经技术部门同意,随意领取材料。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销账,之后便不管不问,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或者将其私下变卖。项目领导与材料人员串通一气、虚开发票,将一些不符合财经制度的开销通过材料出帐,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假发票从材料出帐。

3、材料储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材料储存是材料管理的中间环节,上承材料采购,下启材料调备,对实物管理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储存环节一旦管理混乱、把关不严,将导致整个材料管理的混乱。这方面问题主要包括:不注意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库房材料摆放零乱,无标明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的标识卡片,没有登记材料收发存台帐,无月度、季度材料收支动态表;保管员给采购人员出具假入库单,同采购人员共同实施违法活动,或者与领料人员合谋将库存料领出卖掉或私分,材料员硬找茬或扯皮推诿,故意刁难材料商,使其不得不给予好处,以求方便。

4、材料核算环节出现的问题

财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汇总部门,在采购业务中肩负着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付款和监督的责任。材料核算环节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只注重财务核算的材料帐与材料部门的台帐要相符,而不注重进行实地盘点;怠于按责任成本控制方法对材料按责任中心进行核算;有些单位采取分包的方法,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协作单位,且大都是包工包料方式。因此单位领导一般只注重技术方面的管理而疏于其他方面的管理,材料人员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给财务人员核算责任成本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而财务人员也就懒得投入太多的精力去认真核算;还有些单位采取包工不包料的分包方式,领用材料的明明是协作单位,而核销的材料费却算到分包单位头上。有些单位财务人员在材料核算时发现问题追查时,不仅遇到一些材料人员的消极或故意对抗,而且遭到企业领导的阻拦。

5、材料管理其他方面出现的问题

(1)材料部门内部分工职责不明确。有些单位大宗材料采购,材料主管或者单位领导在签订合同时就捞走了一些回扣,对生产急需的零星材料的采购,采购人员吃回扣,造成材料部门内部人员都争着抢着去采购,而仓管工作和记帐工作都不愿做。

(2)材料管理各环节不协调,相互勾心斗角,扯皮推诿。

(3)与协作单位合谋,将材料高买低卖、并在调拨数量上做手脚,在材料保管费上做文章等。

采购管理中出现了以上各种各样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1、项目部领导不够重视或缺乏管理能力

施工企业负责人多数是从工程技术人员中提拔上来,组织施工是强项,但因隔行如隔山,在材料管理中,却未必是专家,靠感觉来管理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2、部分材料人员素质低

目前,项目部材料人员大都不是专业人才,甚至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材料管理各环节应该怎么做的概念,只是跟着师傅学,师傅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且绝大多数材料人员都是项目负责人的嫡系人员,从而对企业领导的话唯命是从,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

3、没有执行材料管理应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有些单位因管理人员较少,而施工项目较多,尤其是在一些管理型项目部往往只配备一个材料人员,在材料管理环节出现一人负责所有采购、保管、调拨、核销甚至是付款工作,内部控制成了一句空话,从而给材料管理中的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解决材料管理问题的对策

1、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

材料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单位领导只有将材料管理好,才有可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单位负责人应经常充电,不定期地抽空进行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及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2、材料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只有能勤勉地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去完成工作的人才是胜任的,称职的。面对当前施工企业材料人员普遍素质低下的状况,必须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此外还应加强相应的职业道德培训,只有这两方面素质都具备,才能真胜任其本职工作。

3、严格落实材料采购、储存、消耗、核算流程

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具体讲:一是购买材料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二是要把好材料质量、数量的验收关;三是加强与预算及施工人员的联系,编制好需求计划;四是做好限额领料,杜绝各个环节的材料浪费;五是扩大材料代用;六是加强周转材料的维护管理,延长周转次数;七是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合理堆放、搬运、仓储和摊铺,减少损耗。

4、加强内部控制

坚持“三员分开”和“三员见面”的岗位责任制度,所谓“三员分开”即负责采购的采购人员、仓管员和负责材料核算的财务人员三个岗位要分开,业务上不应相互混淆,以利于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所谓“三员见面”是指采购员采购完材料后应与仓管员见面,将采购清单交与仓管员点收,仓管员在与合同及采购清单核对无误后才能办理入库手续;采购员在办理完入库手续后凭保管人员开具的点收单及购货发票(包括运费发票)等到会计人员处报销,会计人员须审核其单据的数量、金额并须与购货合同协议等要求核对,经审核无误后方给予冲帐报销;月末,会计员还须与仓管员对帐,不仅要审核点收单、领料单及材料收支台帐等,做到与自己核算的材料帐面相符,而且应实地盘存库存材料,做到实际数与帐面数相符。

坚持以凭证为依据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材料管理中的凭证主要有:材料预算、采购计划、请购单、购货合同或协议、调拔单、购(运)货发票、点收单、领(用)料单、退料单等,这些凭据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点收单为例,采购员只有将采购的材料办理入库手续后,仓管员才开具一式三份的点收入库单,交给采购员两份,一份由采购员带给会计员记帐,一份由采购员自己留下,作为经办此项业务的证明,月末,会计员以入库单与仓管员以其自身保留的入库单登记的收支台帐相核对,另外还要与仓库实物相核对,两方面均相符才说明采购员与仓管员未进行舞弊活动,否则说明采购业务可能出现了问题。这种“认证不认人”的作法是进行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5、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水电施工的材料审计有自身的特点,审计过程不可能每样材料都查,根据施工的特点,要重点审查大宗材料。对采购过程和采购物资要严格地审计。采购价格审计不仅仅是对价格这个数据进行审计,而是要对获得价格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包括对采购政策、采购计划、采购程序以及采购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计。在审计中要以施工预算用量为依据,分别查材料部门帐、财务部门帐,看其购入、耗用、结存是否一致,其实际耗用量与施工预算用量是否配比、是否正常,从而确认成本是否进足,是否真实。要引起注重的是业主供主材,如主材超用而业主方未签认,那超用主材最终业主方要从工程款中扣除。这就需要项目部加强材料发放手续的控制,材料出库必须要有领料单,施工过程中的二次调配,分包队伍要签字确认,以便在与分包队伍结算中扣回超用的钢材。

第5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关键词:材料采购财务管理重点问题分析

材料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素,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购买材料的成本投资占到了整个工程的60%以上。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点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增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材料采购价格的高低会影响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分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因而,企业控制好材料采购这一环节,能优化财务管理的办事效率。

一、材料采购环节的作用

材料采购是施工企业采取管理的关键,材料价格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成本。可以说,材料采购环节对建筑工程发挥了多个方面的作用。

(一)提供必备材料

建筑项目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这些都是构成建筑物的组成要素。通过材料采购阶段,可以及时将需要的材料运输到现场,为施工单位的正常施工作业提供了保障。

(二)保证项目建设

项目建筑质量是工程验收的硬指标,若质量不合格则会造成返工返修而增大了工程作业的成本且给施工增加难度。材料及时采购可以维持正常的材料供应,让施工企业有足够的建筑物资投入施工。

(三)工程规划核心

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是每个施工企业的管理目标,财务管理作为工程规划的主要对象,搞好财务工作显得格外关键。而材料采购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其对于工程建设规划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改善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安排采购人员从商家引进材料还能改善施工质量,增强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新时期,建筑工程材料性能得到了优化,很多先进的材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材料采购阶段引进高性能材料可确保施工质量。

二、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

尽管理论研究上将材料采购作为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但在实际操作阶段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材料采购的正常运行。导致材料采购问题产生的因素较多,有市场因素、材料因素、企业因素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价格难预算

价格预算不准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施工企业预算好的材料采购方案难以得到实施。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稳定因素造成,如:材料价格变动,会计人员之前制定好预算方案后,市场行情出现变化,材料价格也随之变动,给预算工作带来难度。

(二)质量难保障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材料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大部分企业为了赚得经济利益,在生产材料时偷工减料,直接导致材料不合格。而采购员为了拿提成,以低价购买劣质材料,导致施工企业运用材料后工程质量无保障。材料质量无法保证,给建筑施工带来的危害相当大。

(三)数量难明确

建筑工程项目使用到的材料品种多、数量大,若没有详细统计估算,将会造成材料采购中对数量难以把握。如:会计人员在没有到工程现场考察的情况下,随意填写材料购买数量,多则造成资金浪费,少则无法正常使用,这些都是施工企业材料采购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四)成本难控制

材料价格的不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材料成本的难控制,采购人员在购买时没有与商家沟通使得价格难以降低。而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没有及时采取方案应对材料价格变动,给采购人员的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诸多因素限制下,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难度增加。

三、财务管理下的材料采购

财务管理是企业尤为关键的工作,其不仅影响了经营者的市场决策,也决定了工程施工后的收益大小。为了搞好材料采购环节的工作,避免采购不当造成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严格的采购计划,同时对财务管理工作基于科学的指导,让材料采购工作更加稳定的运行。

(一)规划资金,控制数量

对材料采购执行“限额”政策,要求采购人员在有限资金范围内购买材料,这是控制财务成本支出的最佳方式。会计人员根据市场行情及工程材料需要,提前预算材料采购的数量、价格,核算出具体的资金金额,给经营者材料资金的规划提供依据,避免出现资金浪费。

(二)搞好检查,正常使用

首先,采购人员在厂家购买材料前,要检查每批材料的质量,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禁止购买;其次,当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施工企业要安排检查人员审核材料质量,对不合要求的材料一律退回处理。这既保证了材料质量合格,又防止因材料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三)控制造价,创造效益

成本造价控制是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也是实现施工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条件。财务部门应根据材料使用要求,对材料价格、数量、种类详细的预算控制,让材料采购工作更加准确、廉价。如果施工企业的造价得到控制后,则会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四)引导财务,科学管理

作为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企业时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引导财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决策。如:对于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经营者审核之后要及时指出,且要求修改方案。这既是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新理念、新决策。

四、结论

总之,建筑施工单位在编制作业计划时常将重点集中在施工质量管理上,对于材料采购环节没有采取足够的关注。这就需要经营者发挥财务部门职能,对材料采购环节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满足施工企业经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子文.材料采购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J].安徽建筑工程,2009,15(7):44-46

第6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一)供应商管理方面

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企业对供应商的了解和调查不够深入,当供应商提供了相关信息的时候,企业没有对供应商内部的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其二,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个承包商,应该通过更多更广的渠道来获得其信息,这样的话选择会更多;最后一点,当企业与供应商进行了合作之后,没有考虑到日后更长久的合作,没有与对方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一个企业不应该只是看到短期利益,如果想持续的发展和生存下去,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必定是不可缺少的。

(二)应急物资采购管理方面

通常企业进行采购的流程包括采购管理计划、供应商的选择、订单的跟踪与矫正、采购商品的验收、采购管理绩效评价。这样的采购流程只是对于一般的采购而言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可能会有所不同。按照这种流程,当基层单位有物资需求时,基本上是可以满足的。但是我们不可预料的是有时候会有突发事故的发生,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流程一步步的向上级进行报告审批的话,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对突发状况进行响应。所以,在应急物资采购管理方面,需要有更符合实际的采购管理方案。

(三)采购质量管理方面

对于采购的物资的质量管理方面是采购管理的核心,质量问题是采购中必须要严加控制的问题之一。如果质量不能保证,各项生产和建设就会受到阻碍,不能顺利进行。然而,目前国有发电企业在物资采购上,也不能完全保证其质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这就要求企业要慎重选择供应商,深入调查,并加强事后考核。务必要在采购质量上达到相应的标准。

(四)网络化采购管理方面

如今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新的时代对于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网络进行采购的各项操作和监管是必然趋势,这种网络化的采购管理方式也会让采购的过程实施起来变得更加快捷精准。而现在在一些国有发电企业中,这种采购管理的方式还没有被推广实行,在仓库储备信息、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结算等环节都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与实现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网络相比,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

二、国有发电企业采购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供应商管理

在前面的问题中提到了一点就是供应商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也在逐步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当然会影响今后的生产发展,所以选择好的供应商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也是生产的基本前提,同时,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要对其内部的详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确保最终产品的合格,其次就是要扩大供应商选择的渠道,最后选择一个好的可以建立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这对以后的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一次采购预算中,有两个比较符合要求的设备供应商A和B,A设备供应商是一个新建成的具有很多不稳定性的供应商,但是其能够提供较B来说低的价格,而B设备供应商是一个建立已久、具有稳定客户链的供应商。在供应商的比选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两个供应商的内部详细情况以及其客户的满意度然后作出最后的选择。

(二)完善应急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在采购程序方面,一般基层都是必须一步步向上级报告审批,这种由下级向上级层层报批的方式有其相应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这样的采购方式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在发生突发状况时,物资就不能及时得到供应,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采购预案机制。这就要求国有发电企业在这方面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完善应急物资采购管理机制,比如说对每一级的职责详细界定,在人员管理方面重新考虑。

(三)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控

物资采购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质量不过关,也就不存在后续的生产和发展。因此,各级采购部门应尽职尽责,对物资采购进行严格把关。主要是要在供应商那边做好质量把关,首先要深入供应商的生产线、车间等等内部,对其生产的过程进行一些控制和监测,其次就是对成品按照各种程序进行仔细验收,以此来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控。纵然在供应商的选择中就已经充分考虑了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但是在采购活动已经发生后还要对采购物资质量进行必要的、实时的监控。

(四)全面实行网络化采购管理

所谓网络化采购管理是指利用最新的网络联通技术来对采购的物品进行实时管理监控,这样的采购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大量节约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准确的实施管理。现在的国有发电企业应该向电子商务的采购管理方面靠拢,在仓库储备信息、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结算等环节全面实行网络化采购管理。只有这样国有企业的采购费用才会更低,采购管理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第7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一)对部分预算单位疏于监管,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国有资产租赁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仍存在隐瞒、截留、坐支应当上缴财政收入的问题。

(二)对政府采购监管力度不够,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政府采购评标费用、专家接送费用、业主单位项目招标所支付的差旅费用等政府采购的隐形成本在不断增加。

二、承诺整改目标

通过突出问题的整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升。把加快依法行政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着力解决依法行政突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最不满意的方面着手,从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领域改起,求真务实,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使法治思维有新变化,法治能力有新提高,法治氛围有新提升,法治期待有新回应。

三、主要整改措施

(一)继续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深化正风肃纪工作,落实中央、省、州八项规定,与纪委、审计等部门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重点督查“是否存在违规报销有关费用、违规发放奖金补贴、财务管理不规范、三公经费控制不严”等问题,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严肃查处隐瞒、截留、坐支应当上缴财政收入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切实规范经济秩序,维护财经纪律。

(二)继续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州级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力度,今年7月将举办州级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班,提高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依法处理经济业务能力,提升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进一步规范财会人员职业道德。

(三)建章立制,促进规范管理。针对财政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认真查找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一是为完善全州非税收入管理,适应我州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我局制定《州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非税收入管理。二是为规范“三公”经费使用及管理,制定《州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州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州直机关公务用车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州州级单位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三是为提高政府采购评审工作质量,规范我州政府采购评审劳务报酬支付行为,维护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评审专家的合法权益,根据省财政厅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标准,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出台《我州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支付标准》,规范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支付行为。使我州财政监督管理工作迈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力度。一是对采购计划和方式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提高监管质量,及时审核和登记,并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和方式委托集中采购机构或机构组织实施采购。二是依法处理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政府采购的行为。三是通过政府采购网和州人民政府网站等宣传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政府采购工作情况,增加公众对政府采购工作的了解度,为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加强对政府采购的履约验收工作。

四、责任科室

承诺整改责任科室为:监督检查室、采购监督管理科、会计科、非税科、行政政法科、经建科等各支出科室。各科室按照工作职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整体推进。

第8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关键词:政府采购 预算编制 法律环境 监督体系

一、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政府采购的状况分析来看,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相对落后,采购活动缺乏计划性

主要表现在:①、政府采购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尤其是对采购预算的管理,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政府编制采购预算中还缺乏较为详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使得目前很多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资金的运用存在较大的误区,导致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实施其管理和监督的职责;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没有从全局出发,随意性、盲目性较大,整个预算编制看起来不仅粗糙,而且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了政府采购预算活动的顺利进行;③、在对政府采购资金的分配上,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并非财政的集中调配方式,而是随意的进行资金的处置,从整个采购预算资金的使用分析来看,问题较多,缺乏严密性。总之,政府采购中对于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问题,既增加了政府采购部门的工作量,又影响了其工作效率,浪费了资金资源,因此,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2、政府采购缺乏一个完善先进的法制环境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政府采购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从目前我国在采购方面的法律环境分析来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比如说,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都还处在低层次阶段,没有引起有关立法部门的重视,很多法律法规都只是部门规章,其作用也只局限于指导意义;另外,从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状况分析来看,我国政府采购的相关立法还存在着立法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各地区个部门均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点而颁发了一些法律法规,相对统一的法律法规则较为缺乏,导致各地区的法规文件缺乏一个完整的政策和法律依据。总的来说,从政府采购的法律环境来看,建立和完善其法律法规环境,对于完善政府采购,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此问题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政府采购缺乏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

政府采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和程序,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应该具备切实有效的监督效力,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分析来看,我国政府采购还存在着监督主客体不明确,监督措施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还存在着弊端等问题。尽管《政府采购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但是在政府采购的市场中,其监督主体却与其不相统一,尽管目前的法律中规定了财政部门的监督权力和职责,但是对于具体的如何进行监督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明,导致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切实的发挥和运用。

二、完善政府采购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讲到了关于目前政府采购中出现的问题,对如何完善政府采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完善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要求财务部门不仅要参与制定相关的采购政策和措施,同时还要切实参与到政府采购的管理当中,让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得到实际的实行;同时,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完善还需要解决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改进其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展各项活动,财务部门应该实行采购资金的直接支付,即根据各事业单位所提交的采购证明或者合同,直接由财务部门想供货方提交货款,取消繁复的层级上报程序,这样不仅提高了财务监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对各事业单位的采购的预算管理,完善了预算编制体系。

2、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环境,加强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在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根本大法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办法相关的实施条例或规章条例等法规,为政府采购提供完善的、详细的、明确的指导和规定,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环境,规范各级部门的采购行为;同时,作为政府采购的各级部门,无论是事业单位、相关的财政部门还是供货商等,均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各单位的内部约束机制,做到内外结合,实现真正的规范化、次序化、法制化。

第9篇:采购管理问题点范文

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内部控制管理,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依法采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还存在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促进政府采购提质增效,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现代财政制度需要,落实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要求,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相关规定,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创新政府采购管理手段,切实加强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权力运行监督,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升政府采购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政府采购公信力。

(二)基本原则。

1.全面管控与突出重点并举。将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贯穿于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的全流程、各环节,全面控制,重在预防。抓住关键环节、岗位和重大风险事项,从严管理,重点防控。

2.分工制衡与提升效能并重。发挥内部机构之间,相关业务、环节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作用,合理安排分工,优化流程衔接,提高采购绩效和行政效能。

3.权责对等与依法惩处并行。在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过程中贯彻权责一致原则,因权定责、权责对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问责条款,有错必究、失责必惩。

(三)主要目标。

以“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为主线,通过制定制度、健全机制、完善措施、规范流程,逐步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问责严格的政府采购内部运转和管控制度,做到约束机制健全、权力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监督问责到位,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

(一)落实主体责任。

采购人应当做好政府采购业务的内部归口管理和所属单位管理,明确内部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采购需求、政策落实、信息公开、履约验收、结果评价等的管理。

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做好流程控制,围绕委托、编制采购文件和拟订合同文本、执行采购程序、采购绩效等政府采购活动的重点内容和环节加强管理。

监管部门应当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重点完善采购方式审批、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投诉处理、监督检查等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

(二)明确重点任务。

1.严防廉政风险。牢固树立廉洁是政府采购生命线的根本理念,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针对政府采购岗位设置、流程设计、主体责任、与市场主体交往等重点问题,细化廉政规范、明确纪律规矩,形成严密、有效的约束机制。

2.控制法律风险。切实提升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法治观念,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提高监管水平,切实防控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中的法律风险。

3.落实政策功能。准确把握政府采购领域政策功能落实要求,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切实发挥政府采购在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中的作用。

4.提升履职效能。落实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科学确定事权归属、岗位责任、流程控制和授权关系,推进政府采购流程优化、执行顺畅,提升政府采购整体效率、效果和效益。

(一)明晰事权,依法履职尽责。采购人、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定职责开展工作,既不能失职不作为,也不得越权乱作为。

1.实施归口管理。采购人应当明确内部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的政府采购执行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应当牵头建立本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本单位相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建立政府采购与预算、财务(资金)、资产、使用等业务机构或岗位之间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实施计划、确定采购需求、组织采购活动、履约验收、答复询问质疑、配合投诉处理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2.明确委托权利义务。委托采购机构采购的,采购人应当和采购机构依法签订政府采购委托协议,明确采购的范围、权限和期限等具体事项。采购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委托协议开展采购活动,不得超越权限。

3.强化内部监督。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采购执行和监管工作的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畅通问题反馈和受理渠道,通过检查、考核、设置监督电话或信箱等多种途径查找和发现问题,有效分析、预判、管理、处置风险事项。

(二)合理设岗,强化权责对应。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责任主体,细化各流程、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执行标准。

1.界定岗位职责。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对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规定,认真梳理不同业务、环节、岗位需要重点控制的风险事项,划分风险等级,建立制度规则、风险事项等台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

2.不相容岗位分离。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岗位间的制衡机制,

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核、采购文件编制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等岗位原则上应当分开设置。3.相关业务多人参与。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对于评审现场组织、单一来源采购项目议价、合同签订、履约验收等相关业务,原则上应当由2人以上共同办理,并明确主要负责人员。

4.实施定期轮岗。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按规定建立轮岗交流制度,按照政府采购岗位风险等级设定轮岗周期,风险等级高的岗位原则上应当缩短轮岗年限。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应当定期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在岗监督、离岗审查和项目责任追溯制度。

(三)分级授权,推动科学决策。明确不同级别的决策权限和责任归属,按照分级授权的决策模式,建立与组织机构、采购业务相适应的内部授权管理体系。

1.加强所属单位管理。主管预算单位应当明确与所属预算单位在政府采购管理、执行等方面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划分,细化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加强对所属预算单位的采购执行管理,强化对政府采购政策落实的指导。

2.完善决策机制。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政府采购事项集体研究、合法性审查和内部会签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对于涉及民生、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采购人在制定采购需求时,还应当进行法律、技术咨询或者公开征求意见。监管部门处理政府采购投诉应当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机制。决策过程要形成完整记录,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完善内部审核制度。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确定采购方式、组织采购活动,监管部门办理审批审核事项、开展监督检查、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等,应当依据法律制度和有关政策要求细化内部审核的各项要素、审核标准、审核权限和工作要求,实行办理、复核、审定的内部审核机制,对照要求逐层把关。

(四)优化流程,实现重点管控。加强对采购活动的流程控制,突出重点环节,确保政府采购项目规范运行。

1.增强采购计划性。采购人应当提高编报与执行政府采购预算、实施计划的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严肃性,制定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执行时间表和项目进度表,有序安排采购活动。

2.加强关键环节控制。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业务流程规定,明确政府采购重点环节的控制措施。未编制采购预算和实施计划的不得组织采购,无委托协议不得开展采购活动,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未执行政府采购规定、采购方式或程序不符合规定的及时予以纠正。

3.明确时限要求。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对信息公告、合同签订、变更采购方式、采购进口产品、答复询问质疑、投诉处理以及其他有时间要求的事项,要细化各个节点的工作时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强化利益冲突管理。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厘清利益冲突的主要对象、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明确与供应商等政府采购市场主体、评审专家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界限,细化处理原则、处理方式和解决方案。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5. 健全档案管理。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政府采购记录控制,按照规定妥善保管与政府采购管理、执行相关的各类文件。

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要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活动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防止权力滥用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政府采购工作的内在规律,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硬的制度约束,切实提高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岗位分离、轮岗交流等制度,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创造条件逐步落实,确不具备条件的基层单位可适当放宽要求。集中采购机构以外的采购机构可以参照本意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防控执行风险。

(二)加快建章立制。抓紧梳理和评估本部门、本单位政府采购执行和监管中存在的风险,明确标准化工作要求和防控措施,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