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农业发展的因素精选(九篇)

农业发展的因素

第1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1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基础设施薄弱

落后的农业基础设备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很多设备已经老化不能运行,再加上单一的生产模式,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设施上的投入并不算少,甚至是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却仍受到阻碍,解决不了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2技术水平低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就现在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来看,现阶段的农业科学技术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水平的推广不受重视、科技培训网偏瘫、新的科技成果到不了农民的手中、知识老旧等等都是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表现。

1.3农民素质相对较低

农民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农民大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能力有限,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而且还不愿接受新的科技知识,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无疑成为科学技术推广发展的阻碍。

1.4现行土地制度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1978年推行以来,逐渐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主角。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们的积极性,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就无法满足,农产品的结构面临相对单一的局面,同时也使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难以流转,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些建议

2.1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过分分散,政府应该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务支出的主要项目。除了改善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政府还应该优化调整财务支出的结构,使得财务支出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科学技术的开发、使用和推广等方面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一个支持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的支持体系。

2.2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

将科学技术放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提高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大财政在科学技术推广这一方面的支出,同时要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在开展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田间了解具体的农产品品种以及它的生长条件。实现新的科学研究以后,应该让科研人员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帮助农民了解新的科研成果,并在联系和交流中实现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推广。其次,要重视科研体制的改革,转变传统的以简单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模式,将深加工产品作为农产品加工的重点,将科研的重点转向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科学发展。最后,农技所的科研投入也应该有所加大,培养一些技术水平过硬的科研人员,深入到田地中去指导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2.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我国发展农业经济需要积极的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把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有效结合的措施,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科学转型的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发展农业经济,就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来抓,要坚持集约开发,资源保护,污染防治以及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需要投入减量以及生产清洁并举,加快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大力的推动农村清洁工程的示范建设工作,进而推进农村环境的治理,最终改善农村人的居住环境。探讨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建设与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机制体系等问题,需要不断的开展与实现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交流与创新。

2.4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推广的一个很大的阻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对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该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展开科学技术的培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种方式的农民技能培训系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加大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和新技能推广,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力度。

2.5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土地使用权的利用对于升值土地资源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的流转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保持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的出租、转让和转包,实现土地的流转、优化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政策,让土地的流转有律可循,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手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格局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依旧受到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技术水平、农民的素质以及现有土地制度的限制,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余丽萍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三溪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姜岩.中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之研究[J].大众文艺,2011(13).

[2]郝鹏飞,刘冬蕾.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经济导刊,2011(07).

第2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影响

农业经济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繁荣发展更是我国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如果粮食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埋下重大的隐患,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问题有关,在农业发展上我国投入巨大的资源进行建设,虽然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从我国农业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的农业产量逐年增长,主要农作物产量每年都出现了产量增加。同时,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农用机械使用比例逐年提高,包括播种机、收割机在内的多种机械大量出现在农田地头,而且农药化肥使用量也在增加,使得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减少了病虫害的威胁,增强了土壤肥力。经过多年的投入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中科技应用水平也在提高,农业科技在种子培育、生物技术以及生物除草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并起到重要作用。国家不断推动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通过组织生产与合作销售的方式,使得我国的农民生产的产品能够销售顺畅。由于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优惠措施,帮助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并通过粮食收购的保护措施,避免农民收入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与国家倡导的现代农业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土地制度没有变革,影响了我国农业集约化生产,不利于大范围种植农作物,造成农业生产机械化难以进一步提高,当前,依然在很多地区农业生产还是以人力为主。同时,我国城市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导致了我国大量农村土地被划入建设用地或农民住房建设用地,造成了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影响了我国农业安全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也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业生产在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上存在滥用现象,造成农作物农业残留较为严重,化肥使用过量造成了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长期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农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依然存在着较大规模的农业人口,但这些农业人口受到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农业劳动力闲置。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参与城市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城市建设,在现阶段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这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工”。这些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农业人口大部分都是青年男性,而留守农村的人口多为老人、妇女或小孩,这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有限,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造成了我国农业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程度较低,人力资源的问题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在很多方面都难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科技普及推广时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虽然我国通过了多年的村内科技普及课堂教学活动,我国农村村民在农业科技接受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毕竟受教育程度有限,在农业科技接受程度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推动速度缓慢,而且许多现代化科技能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程度很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较低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是以家庭生产为主体,这样的生产组织方式很难使得农业现代化科技使用的普及,其中包括农用机械以及大棚技术等,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受到我国农业土地管理制度的制约,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场难以建立,农业经营单位生产规模小,农业生产效率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而且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不利于农业发展适应现代生产力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农业生产资源减少

受到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农村大量的田地被城市建设或交通建设占用,导致了我国农业耕种用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在我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耕种面积红线上波动,成为了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隐患。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也较为短缺。为了支持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及我国工业的发展,很大部分的水资源主要供给给城市使用,农村在灌溉中引用的水量逐渐减少。最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资源的污染影响了农业用水,土地的板结、盐碱化以及沙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用土地的安全,而且世界极端天气的出现,使得我国农业面临的洪涝灾害以及旱灾的机会在不断增多,这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安全,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程度,增强

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科技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中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当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研发、创新以及应用推广,通过各种政府扶持科研院所在农用科技研究中的人员以及设备的投入,并设立相应的基层机构负责农用科技的专门推广,提高农用科技在农村当中的普及程度。国家应该鼓励农业企业在农业科技中的投入,并加强与农户的合作,通过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形成相关利益链条,由企业提供优秀的粮种以及生产工具,而产成品农户卖给企业,从而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在农业从业人员上,一方面需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各种技术的使用能力以及转变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或待遇,吸引优秀的专业人员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者整体的能力。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业生产与气候因素联系紧密,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水坝、灌溉系统以及水库等。由于我国大部分耕种区域都是季风气候,遭受旱涝灾害的机会较多,所以水坝、水库等基础水利设施对于农业建设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能够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除了农业必须的水利设施之外,还包括农村交通设施的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条件,由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建设便利的交通系统,方便农产品运送到市场,保障产品的新鲜程度。

(三)推动环保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节能减排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各行各业需要加强推进的生产目标,当然包括农业。随着我国环境的恶化,我国农业发展困难重重,包括土壤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以及病虫害灾害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生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环境保护,降低工业农药化肥的使用,增加生态化肥的应用,从而降低土壤过度肥力。通过采用环境影响力较低的生态方式来解决病虫害的威胁,改变漫灌的灌溉方式而采用滴管或喷灌等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长期种植单一作物,以组合作物的方式降低对土壤的损害,也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参考文献:

[1]王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16(32).

[2]余丽萍.试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3).

[3]郑艳东.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研究[J].中兽医学杂志,2015(12).

第3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农机行业 影响因素 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则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

一、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为推动农业机械的发展,国家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2)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行,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得到了实施;(3)国家农机减免税长效政策的实行,使税收政策对农机制造业实行倾斜,由此增值税由17%调整为13%。

2、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我国农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0%。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大幅度提高已成为农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并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3、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将加大对农机产品的需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机械技术的使用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开始出现结构性的变化、由此出现季节性和区域性短缺。

农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农民利用机器替代人、畜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需求日趋强烈,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未来各类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十分看好,并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

4、一定规模的土地集约化经营客观上将加速农业机械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通过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成了必然趋势,这为发展农机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5、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将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避免由于农民外出务工而产生的土地撂荒现象。我国未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将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机化发展。

二、影响本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机经营主体集中度低、规模小、实力弱

目前我国大量的农机经销企业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目前整个农机流通行业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能力,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都普遍存在小、散、差的落后局面,与现代农机工业大生产无法匹配,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2、流通现代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低下

我国农机流通企业大部分仍维持着传统的经营模式,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理念和流通模式等方面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新的流通方式,如连锁经营、专卖、配送、4S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比较缓慢,已有的现货批发市场和区域也不够规范和成熟。农机流通市场仍存在追求低价格的恶性竞争,不注重品牌、质量、和信誉的现象时有发生。

3、资金实力不足

要想实现规模化经营、扩大连锁规模,就需要有物流配送设施建设、买店租店费用以及信息通讯技术建设等,这都需要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而目前我国农机零售连锁企业大多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融资渠道狭窄等特点,导致农机企业无法规模化经营销售。

4、市场秩序不规范

农机营销特别是整机经营没有门槛限制,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经销商各自为战,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现象还很难有效遏制,因此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5、专业人才匮乏

农机连锁业的从业人员不但要需要具备很高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行业经验,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农机产品的使用和维修技术、现代营销技能、物流管理及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知识,要求从业人员按照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操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经营行业的迅速发展,农机销售专业人才匮乏的状况显得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1、农机流通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我国农机流通格局与经营规模将向大而集中的方向转变。一些基础好、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形成较大的企业集团;有的将会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创新经营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竞争能力;有的可能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使其规模迅速扩大,形成科、工、贸一体的企业集团。

2、逐步向服务经营型的现代流通经营方式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广大农民对农机需求的提高,及时、快捷、方便的服务机制将应运而生且快速发展。因此,连锁经营、品牌、商品展示、信息服务、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将会在农机流通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3、将会出现功能更加完备、齐全的有形农机市场

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是有形市场,它在衔接产需、配置资源、安置就业、调剂余缺、繁荣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几年,必将出现更多的功能齐全、设置合理、服务完善、行为规范的有形农机市场。

第4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业经济;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思路

一、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度效应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温室气体向大气中进行排放,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加快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温室气候的排放。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的做到水、肥和电等资源的节约利用,从而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很多地区都对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对环境保护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问题都更为关注。而且在我国低碳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生产过程中更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而且也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以提升,通过对有机农业、立体种养、节水灌溉及废弃物利用等多种方式有效的加快了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的生产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眼前利益,往往利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追求农产品产量的提升,但这些化学药品和肥料在土地上在应用,不仅导致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而且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生,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上,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这是通过破坏环境来提高农业经济的做法十分不利于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目前广大农村分散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对低碳农业的推广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

2.农民素质低下

低碳农业属于新型农业,其对理论知识和技术都具有较强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再加之当前大量青壮年农民都走出农村,进城务工,这就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自身农业生产经验缺乏,而且观念保守,缺乏环保意识,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3.技术研发、服务体系不完善

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但由于我国对农业上的研发投入较少,而且农村科研人员由于环境及待遇等原因大量流失,这对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作用。同时我国当前所研发的低碳技术由于经济性较差,不利于大范围的进行推广。

三、加快推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1.制定低碳农业的发展规划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业生产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根据各地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而且确保各项规划的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确保农业生产能够达到节能和环保。在农业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地区的扶持政策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对不同阶段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具体的统筹规划,从而加快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大了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状态及全面普及,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应该在现有低碳农业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的特点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地区资源和市场配置,从而探索出一条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加以大范围的推广,从而加快实现低碳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3.在农村地区大量宣传低碳知识

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都与低碳农业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大对低碳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能够对低碳经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引导农民向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作为地方政府,也可以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经济和行政措施进行干预,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从资金、研发及法律等方向来加快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有效的调动起农民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参与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来。

4.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研发、推广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技术创新,政府的财税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农业研发方面的流入,在总结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发研究新的技术,降低低碳技术应用的成本,注重构建低碳服务体系促进低碳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

5.大力发展林业

碳交易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国应该尽量的抢占在市场上的主动权,竭力把全国的森地资源纳入碳交易体系,增加森林占有率,恢复湿地,充分的利用森林能创造的生态效益,积极地发展林业碳汇。把碳交易赚取的收入用于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5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 制约因素 对策

一、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技术因素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生态农业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对生态农业进行了大龄的科技投入,但是扣除价格因素、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科研水平不高,和发展要求相比,农民获得的补贴和利益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因此,保证不了农民的利益和生态农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农业科技推广的速度缓慢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化率偏低都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法律因素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农业的相关法律,但是专门的生态农业立法是空白的。生态农业建设法律法规的缺少,将直接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我国现有的环保法律执行的力度也不够,农村很多环境保护法可操作性不强。

(三)政策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脱离不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我国现在这个阶段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工业的重视,国家对工业投入的资金与农业相比要多的多,导致农业的基础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更谈不上生态农业的快读发展了。其次,我国对生态农业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政策也不健全。政府的官员因为国家的奖励机制,只是关心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农民对生态农业认识的不足,也只能关心目前眼前的利益,看不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监管也是一个问题,生态农业设计多个职能部门,但是众多职能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和沟通,阻碍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的意识因素

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于采用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的认识还比较浅。群众缺少绿色消费意识,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关涉及生态农业的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主动性。

(五)环境因素

我国农业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农药对土地的残害是严重的。它能引起地利下降、土地板结,这样给生态农业的建设照成很大的困难。现在城市的大气污染对农业也有很大的污染,像酸雨对农村土地的危害是很严重的。我国的农村废弃物的焚烧对农村的环境污染制约着农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村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民的素质对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对农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加以重视。首先,政府应该组织专业的农民培训机构,定期组织农业院校的专门人士给农民进行定期地、持久的的关于农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举办生态农业培训班的模式,将各类种植、养殖以及农业管理的方法传授给农民,保证农民能够掌握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二)完善生态农业政策、法律法规

发展生态农业,首先,我们需要在立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经济和生态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立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农产品生产交易行为。要制定和生态农业相关系法律。例如《生态农业补贴条例》《生态农业灾害救助条列》这样基本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可以明确生态农业的资金来源和补贴的范围,确保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农民的贴身利益。其次,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要严肃处理破坏生态农业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确保环境法律的地位和尊严。再次,我们要更多地借鉴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确保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确保生态农业的顺利发展。

(三)加强科技力量的投入

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农业模式。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的投入,科技的投入包含很多方面:第一,我们要培育以绿色农业产业化的线路为主的生态农业,要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农药和动植物营养物质来替代传统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第二,我们要加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化的主力军,农业龙头企业依托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支持更快实施生态农业地产业化生产,可以更好地带动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化生产。第三,我们要在农村构建新的科技服务体系,我们要积极组件农村专业技术示范协会,在示范协会中,选取专业的农技人员实行包干负责制的形式,定期持久地对生态农民户进行技术地传授,确保农民更好更持久地吸收生态农业科技知识。

(四)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监管和领导的产业,我们要建立一种农业、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相协调的机制,统一管理生态农业工作,防止多头管理的一种工作模式。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专门建立一种由不同部门、不同技术人员组成的生态农业建设机构,更好地服务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民建中央专题组,路明,郭群峰.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止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3).

第6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业 黑龙江 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21-01

一、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载体功能较差

农业基础条件十分脆弱,农业基础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改造缓慢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此同时,全省还存在着耕地分布不合理,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问题,不利于农业长远发展。另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对基础建设、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 受急功近利和片面追求产值思想的影响,很多地方均出现了乱垦滥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从当前情况看,黑龙江省的

水土流失面积仍是比较巨大的,出现了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例如:三江平原由于大量垦荒,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肥沃的黑土层正逐年递减,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

3、农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弱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改变了过去只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忽视林、牧、渔业以及经济作物生产的倾向。但是,农业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农业产值的商品率较低等,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4、受资金投入的制约

从纵向看,我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虽不断增长,但其增长幅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农业投入主要依赖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这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还不相适应。从横向看,我省直接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与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不尽合理。此外,用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少,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制约了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三是农业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由于农资价格连续多年上涨,但粮食增产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又相对有限,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往往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抵冲,惠农补贴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影响了农民扩大再生产的热情和能力。

5、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农民获利空间狭窄

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现阶段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影响着人才创业、就业的选择,更缺乏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强,导致那些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和运用。二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青壮劳动力正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农业就业劳动力逐步老龄化,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意识不够、能力不强,有知识、有技能、有体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非常缺乏。

二、加快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对策

1、加强基础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条件

一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特色都市生态型农业产业带。通过土地出租、转包、转让、互换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承包预留转机制等土地流转新模式,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聚起来,向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农业项目、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基本农田整理、万顷良田工程、节水灌溉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2、强化生态环境整治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控制农村工业污染。通过普及农业科技、财政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措施,来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加强长效管理,引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为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健全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稳步增加粮食产量,努力提高农作物品质。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构建供给稳定、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提高粮食单产,继续实施优质种子、植物保护和粮食丰产科技等工程,推进粮食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商品化率。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拓宽投入渠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扶持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奖励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财政对农业生产投入的比重。利用好上级的惠农政策,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二是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同时探索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化解农业经营风险。三是加大“三资” 投入力度。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如: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来吸引社会上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农业项目,兴办农业企业。

5、抓好农民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针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的客观事实,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就要正视现实,加大力度来做好农村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做好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使各远程教育网点成为农民继续教育的主战场。二是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农民技术培训基地,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接受面对面的培训,使其获得更多的最基本知识。三是大力倡导和鼓励兴办农民夜校,便于农民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参与学习的农民能在掌握生产技术和经营手段的同时,也能够解决农村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要加快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推动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就要认清当前的限制因素,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敢于大胆探索,认真分析当前政策,并及时加以推广,从而使黑龙江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和现代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清娟《浅谈农业信息化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探讨》[J],《产业经济》2013年05期第109页.

[2] 张鹏《中国农业信息化:思路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9年12期第83页.

[3] 丁海燕《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问题新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年07期第138页.

第7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低碳农业; 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0-0101-06一、引言

随着自然资源的耗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低碳”的理念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脱颖而出,日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低碳农业势必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低碳农业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发展模式。显而易见,公共财政支持是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动力。

二、文献回顾

有关公共财政支持与低碳农业的研究成果中,国外的Johansson Daniel JA和Azar Christian(2007)研究表明:欧盟将对农业补贴与环保标准的贯彻情况挂钩,对减少肥料和植物保护剂的使用及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生产技术给予一定的补贴;英国对农民在自己农场附近的树林、河沟的保护有一定的补偿费,如果农场在改变土地用途过程中不施用氮肥,政府则每公顷补贴450~550英镑,在氮污染敏感地区,如果农户每公顷氮肥施用量小于150kg,补贴65英镑;德国对生态农业活动有具体的补偿措施。

我国在此研究领域,刘星辰、杨振山(2012)总结和分析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通过具体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对肥料和废料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农业生产环节;加强技术研究,保护以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业补贴,通过经济手段达到促进政策的有效性。熊冬洋(2011)提出构建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持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低碳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灵活采取各种针对性的财政补贴方式,进一步完善现行与资源和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建立支持低碳农业的财税政策的绩效评价机制。张莉侠和曹黎明(2011)在探讨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低碳农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制定低碳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规范农户和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快农村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增强农民对低碳农业的认识与理解等角度提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魏博洋、张严冰、王朝(2013)分析了中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以及德、美、日等国家发展低碳农业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低碳农业发展理念、健全低碳农业法律体系、落实财政补贴和管理制度四点发展中国低碳农业的策略。

因此,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肥料与废料管理、低碳农业法律体系、低碳农业科研技术、财政支持低碳农业补贴及环境保护为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影响因素

基于已经成熟的研究成果,农业科研技术投入、财政支农补贴及环境保护建设将是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低碳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应推进农业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的发展,并指出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大力推广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农民大量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料以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对农药、化肥废弃包装物的处置,不断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择农林水事务中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APSt、科学技术支出STt和环境保护支出EPt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财政支出来横向分析其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有助于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支出可促进低碳农业科学化的发展,例如土壤的碳库效应与固碳减排技术,加速低碳农业发展的步伐;环境保护支出可加快低碳农业发展进程,形成低碳农业发展保护效应。同时,运用VAR模型从“节肥、节耗、高效”三个方面纵向分析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所引起的动态反应,对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是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选取1995―2011年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科学技术及环境保护三项公共财政支出作为横向研究指标。其次,选取1995―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总产值、化肥施用量与农用机械总动力三项指标纵向分析公共财政支持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

其中,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乘以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百成分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公式为:折纯量=实物量×某种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的百分比

而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农机总动力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以下四部分:柴油发动机动力,全部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汽油发动机动力,全部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电动机动力,全部电动机(含潜水电泵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其他机械动力,采用柴油、汽油、电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炭、太阳能等动力机械功率之和。

四、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

理论上讲,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不同的公共财政支持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人均碳排放和农药使用量等。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选择1995―2011年黑龙江省的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农业总产值三种具有“节肥、节耗、高效”代表性的方面来分析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VAR模型构造三个方程组成系统分析,第m个方程可表示为:

ymit=cm+Mym it-1+Fymit-2+umit

yit=(Iit,APSt,STt,EPt)是分别由低碳农业发展影响指标Iit、公共财政中的农林水事务中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APSt、科学技术支出STt与环境保护支出EPt所构成的内生向量;i代表第i种低碳农业发展影响指标,分别为黑龙江省的农业总产值I1t=GAP,化肥施用量I2t=CFA,农用机械总动力I3t=FMP;t代表年份;M和F是维数4×4的系数矩阵。

(二)结果分析

由于虚假回归等问题的存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

首先,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总产值、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和科学技术支出的指标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并对其差分后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选取的检验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Dickey和Fuller提出的ADF检验,利用EViews 7.2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到,原指标的对数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都不显著,因此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差分序列中,DLNEP和DDLNFMP在5%的水平上显著,DLNGAP、DLNCFA、DLNAPS、DLNST在1%的水平上显著,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差分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

其次,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GMM)进行参数的有效估计。根据滞后2期的VAR模型三个方程参数估计,进行脉冲函数分析(图1、图2、图3)。

VAR模型的动态分析一般采用“正交”脉冲响应函数来实现,而正交化通常采用Cholesky分解完成。Cholesky分解的排列顺序意味着后面变量同期和滞后期都受到前面变量的影响,而前面变量只会受到后面变量滞后期的影响。

图1第一行第二个图显示,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的一个正向冲击,黑龙江省农业总产值在第2期波动最大,其滞后10期的累积响应显著为正。这说明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的提高对黑龙江省农业总产值的波动具有正向的影响。第二行第一个图显示,面对科学技术支出的一个正向冲击,农业总产值前6期内小幅波动,在第7期波动达到最高点,之后表现出负效应。这同时说明科学技术支出波动短期内会提高农业总产值波动。黑龙江省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要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增加对产粮大县和粮食产业项目财政奖励补贴,加大对水利、农机、生态、科技、信息等工程补贴力度,不断提高支农资金比重。第二行第二个图显示,面对环境保护支出的一个正向冲击,农业总产值第2期波动达到最高点,之后呈现小幅波动上扬,其滞后10期的累积响应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支出对农业总产值的波动具有正向影响。为加强黑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应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使用农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图2中脉冲响应第一行第二个图显示,面对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的一个正交化冲击,化肥使用量前4期波动没有较大变化,在第5期波动达到最高点,随后表现为负影响,最后呈现出正效应。这说明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短期内不会引起化肥施用量的波动,长期内会引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第二行第一个图显示,面对科学技术支出的一个正交化冲击,化肥施用量前8期内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在第4期波动达到最高点,随后表现出负的影响,但影响逐渐减少,直到恢复平衡。这说明科学技术支出短期内会引起化肥施用量的大幅波动,长期内则处于平衡状态。第二行第二个图显示,面对环境保护支出的一个正交化冲击,化肥施用量长期内小幅波动,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环境保护支出对化肥施用量的波动影响不大。

图3第一行第二个图显示,面对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的一个正交化冲击,农业机械总动力前2期呈现较大波动,在第2期波动达到最高点,随后影响逐渐减弱,最后表现为正效应。这说明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对农业机械总动力产生正向影响。图3第二行第一个图显示,面对科学技术支出的一个正交化冲击,农业机械总动力长期内没有较大波动,最后表现为平衡状态。事实上,科学技术支出可以促进农业机械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农业机械生产总动力。图3第二行第二个图显示,面对环境保护支出的一个正交化冲击,农业机械总动力长期表现为正效应,在第3期的时候波动最大,达到最高点。这说明环境保护支出长期内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正向影响。黑龙江省为提高低碳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到2015年建设农机作业区1 400个,农机标准化作业服务面积达到1亿亩。

最后,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运用方差分解分析了公共财政支持对低碳农业发展的贡献程度。数据处理结果如图4―图6。各图中横轴代表滞后期间数(单位:年度),纵轴表示不同公共财政支持对低碳农业发展的贡献度(单位:百分数)。

从图4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三项公共财政支持指标对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都是逐渐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的贡献率相对较大,最高达到35.58%;其次是环境保护支出对低碳农业发展中农业总产值贡献率,最高达到19.69%;科学技术支出的贡献率较小,其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在第10期达到13.77%。这说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对低碳农业总产值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科学技术支出与环境保护支出对其影响较小。那么,为低碳农业“高效”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将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

从图5中可以看出,不考虑化肥施用量自身的贡献率,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对化肥施用量的贡献率前期大幅度增加,后期缓慢增长,最高达到39.95%。科学技术对化肥施用量的贡献率影响较大,在第4期达到65.98%左右,而环境保护对化肥施用量的贡献率影响波动较小,分别在2%和4%左右。这说明在黑龙江省低碳农业“节肥”方面的发展科学技术支出与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的影响程度不容忽视。

从图6中可以看出,不考虑农业机械总动力自身的贡献率,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对其贡献率最大达到41.81%,环境保护支出与科学技术支出对农业机械总动力的贡献率较小,分别在2.52%和2.88%左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持中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及环境保护与其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的化肥使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和农业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显著影响。结合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持中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支出、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对黑龙江省农业总产值、化肥使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的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可以从定量方面阐明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政策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学逻辑关系。由此,得出以下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持低碳农业补贴,引导现代农业向低碳农业发展

世界各国保护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公共财政支持补贴。通过加大黑龙江省低碳农业生产资料补贴、低碳农副产品价格补贴等财政支持,引导农民购买、使用新技术,促使低碳生产资料的推广,从而引导现代农业向低碳农业发展。

(二)加强黑龙江省公共财政对低碳农业科研技术的支持,提高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

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是低碳农业发展得以实现和延续的根本。低碳农业技术具有外部效应和风险性,使企业没有投入的积极性,决定了政府是低碳农业技术的供给主体。黑龙江省的低碳农业科研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先进加工、节水灌溉、光合作用机理、生物固氮、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及生物技术等。

(三)完善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持中的环境保护项目,增强低碳农业发展的稳定性

在环境保护项目中,应单独明确用于低碳农业发展项目。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持项目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例如农村沼气、农村水电、农村道路等农村中小型设施建设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Johansson Daniel JA, Azar Christian. A scenario based analysis of land competition between food and bioenergy production in the US[J]. Climatic Change,2007,82(3-4):267-291.

[2] 刘星辰,杨振山.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国外相关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6):674-680.

[3] 熊冬洋.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1(9):48-49.

第8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经营园区化成为苏州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和重要实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苏州就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数量更是急剧增加至近100家。但是,在数量和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效益和发展究竟如何,尚缺少全面的调查。2013年,研究组选取了苏州78家农业园区,发放并有效回收调查问卷78份,并集中走访了17家,对农业园区作了比较全面的调研。调研表明,目前苏州省级及以上园区占比约25%,整体看,园区间发展状况存在明显差异,一半以上的园区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大部分的园区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园区以政府投资为主,并在管理体制上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化倾向。基于促进苏州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目的,本文将总结在调研中反映出来的制约苏州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制约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组将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潜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归纳为产业链、园区机制体制、资源与设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特色和市场等5个层面、26个因素,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量表。通过对园区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78家园区)及部分访谈印证(17家园区),结果表明,园区经营者普遍认为,优秀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园区内缺少大型龙头企业、资金筹备困难、缺乏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与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以及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六大问题是制约苏州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优秀人才匮乏且人才引进困难

目前,苏州大部分农业园区(大多由政府投资主导)的日常管理、项目建设和农技推广等多由农服中心承担,人员不足且老龄化趋势普遍,如常熟某农服中心最年轻的职工为48岁。调查显示,超过75%的园区认为“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是园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具体来看,匮乏的人才主要为园区经营管理人才和农业专业科技人才。

(二)缺少大型龙头企业

大型龙头企业是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但是,在苏州现代农业园区中,56%的园区无省级龙头企业入驻,35%的园区只人驻1家省级龙头企业。调查问卷中,80%的园区选择了“缺少大型龙头企业”这一问项作为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农业企业本身都是传统的弱质企业,投入产出低,如果缺乏相应的政策优惠,确实很难吸引到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园区。

(三)资金筹备困难

在回答问项“资金筹备困难”方面,超过一半(56%)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者“完全同意”。理论上看,农业园区的资金渠道有很多,但是,调研表明,苏州农业园区对于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完全依靠国家财政资金的园区占比32.65%,而在资金来源渠道超过两种的园区(占比46.94%)中,有政府财政资金来源的又占比91.3%,可以想象,一旦离开政府投入,许多园区将陷入资金困境。

(四)缺乏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在回答问项“没有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方面,近一半(49%)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者“完全同意”。从管理体制上看,苏州绝大多数农业园区体现出了较强的行政化倾向,当然,这也与园区建设投资由政府主导的特征是相吻合的。

(五)缺乏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与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在回答问项“没有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机制”方面,超过一半(57%)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者“完全同意”;而在回答“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问项时,45%的园区也选择“基本同意”或者“完全同意”。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苏州园区的发展阶段有关,从园区等级和建园年限来看,近3/4的园区为市级以下,且均在近四年内成立,这意味着大部分园区尚处于开创时期,其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功能还未充分发挥。

(六)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以及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在回答问项“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方面,64%的园区选择“基本同意”或“完全同意”,调研表明,许多园区的农产品营销手段仍然比较传统。

二、推进苏州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角色:园区管理体制企业化

市场和政府是两种资源控制方法,且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实践表明,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农业产业化要素的快速集聚,其作用在苏州农业园区的早期发展中表现突出。现在,随着苏州农业园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政府的行政力量应该让位于市场的力量,其作用应该从直接参与园区的活动,转变为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服务、监督和管理的功能。

(二)推进股份制改革:园区运行机制市场化

一般而言,园区采取的经营制度与其创立初期的现实特点有关。苏州农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因此,在前期,“区镇合一”的行政管理特点明显。但是,企业管理理论表明,企业若想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从长期发展来看,政府应积极促进政府主导型的园区股份制改革,以产权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并逐步退出对园区的直接经营。对于其他类型的园区而言,应鼓励开展股份制经营、村级集体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的优化组合。

(三)园区投入不足:资金筹措多元化

苏州农业园区“资金筹备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园区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过大,市场化的资源筹措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必须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筹资机制。(1)政府资金与相关政策引导并行。在继续注重对公共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面向一些重要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性作用,将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结合起来,如可以在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策、创业引导基金等做法的基础上,开设“园区通”,鼓励银行开发专门面向园区的信贷产品。(2)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园区应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外来投资,积极改善投资和融资机制,建立投融资平台。(3)完善农业风险投资机制。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业风险投资机制。政府投入引导资金,吸引企业和其他投资主体资金共同创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的创办及发展。

(四)科技创新与推广: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是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园区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引导并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模式,并逐步形成以企业主导的多元合作技术创新机制。(2)明确不同层次园区的不同科技服务功能定位。园区可以依据其发展的实际阶段和层次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模式,省级以上园区应注重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成为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发源地,其他层次的园区应根据其优势产业,围绕农民的需求,主动承接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在苏州所有农业园区形成一个层次清晰、角色明确的网络化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3)普及并加强农业专家大院和“科技超市”等科技服务平台。提高“科技超市”在园区中的普及度(目前只有20%的园区具有),发挥这一直观的、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的最大效用;同时,探索新形势下更高效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五)人才匮乏问题:人才培育与柔性引进双管齐下

根据园区匮乏的人才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园区人才队伍建设。(1)培训园区经营管理人才。在当前的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下,很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园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提高园区经营管理技能。(2)完善农业园区科技人才开发机制。在拥有人才和使用人才、现有人才与人才储备之间寻找平衡点。对高端科技人才可侧重于人才“引智”,实行柔性化管理;对于园区的科技人员主要队伍,则应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引进”人才,激发人才潜力;同时,要做好后备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

第9篇:农业发展的因素范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当前,从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来看,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例如,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着农业技术含量偏低、产业化与规模化程度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向着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迈进。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都迫切需要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一、制约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农产品技术含量低

目前,在我国各地农村中,普遍缺乏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各种农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时,不仅会导致产品在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也容易使得农产品的外销缺乏市场,价格收益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产业化与规模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整体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程度仍较低,如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尚未形成相互结合的产业链条,缺乏大型的农头企业领导等等。以上因素不仅导致了当地农产品生产效率的低下,总体技术水平偏低,而且也限制了农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限制了农产品市场的开发。

(三)市场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农业经济结构不能适应这种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就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高。目前,我国对外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一是农产品附加价值不足,没有形成自身的农产品品牌,市场外销不力;二是表现为各地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不足,主要是没有做好对市场信息的收集、调查与分析,而导致产、销之间的脱节问题。

(四)农业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在2016年,我国农业从业者人口总数为5.76亿人,然而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农业从业人口只占总数的5%左右。此外,我国各地农村的农业从业者职业技能培训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据统计在2017年,我国各地农村具有相关农业职业技能资格等级的人才数只有2600万人,仅占全国农业从业者人口的4.6%,人才比例非常低。

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

1、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和引进

优良粮食品种、畜禽品种,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各地政府一方面应利用高新技术,加强各种优良农作物品种选育的应用研究,积极培养出更加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农作物品种;另一方面,还应做好对畜禽品种的改良,通过积极引进优良畜禽品种,发展优质安全的畜禽品种等,以优化品种结构。

2、加强农业先进技术的研究,健全农业科教体系

为促进我国各地农村农业科技的进步,还应积极建立起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体系。一方面,应深化当地农业科技的体制改革,全面优化科技力量与科技资源的配置力度,以逐步建立起一支在当地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另一方面,应建立高效率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完善农技推广中心、农科教中心、乡镇农技占、畜牧兽医站的配套建设,以有效带动当地的农业技术水平提升。

(二)推动企业发展,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

1、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国各地农村应重点培植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并做大做强。围绕各地农村的主导产业或拳头产品,积极培植大型企业集团或合作经济组织,以营造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大型“航空母舰”。龙头企业培育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做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使其能成为引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头企业。

2、促进农业规模化进程

一是应推动我国各地农村农副产品企业的改制改组,积极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及个体私营经济,优化各农副产品企业的经营机制。

二是应加大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农业规模化发展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的缺乏,为此各地政府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并广泛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三)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市场化发展进程

1、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

目前,我国各类农产品的市场数量并不少,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市场并不多。要推动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一方面应对现有农产品市场进行巩固与完善;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国内外销售市场的建设,积极开拓出国外的营销渠道。

2、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

一是应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体,市场、价格、政策、新产品和新技术等信息,努力实现“网络到乡,电视入户”;二是应尽快建立国内各农业部门与农户之间的信息网络,利用网络信息化来有效带动我国农业的市场化发展进程。

(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学历层次与技能水平

1、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建议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农民培训与受教育的需求,积极与各高校开展合作,一方面通过教育支农和送教育下乡,以提高当地中小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带动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专业的农民培训基地,重点是开展中短期的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

2、完善职业培训的环境与政策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必须要坚持以技能培训为重心,根据我国各地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多举办特色性的培训班,以提高职业培训的实践应用效果;二是职业培训必须与职称资格认定相结合,使各地农村多种专业职称的评定工作能全面开展起来,并保?C职称认定工作的规范化与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