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精选(九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第1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省舒兰市 132619

【摘 要】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52 例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多个指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属于世界性疾病,这类患者又多伴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等,因而高血压患者应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通过国外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效果非常显著[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的主要参与者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实施至关重要。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3 例为男性,43 例为女性;年龄在33~70 岁之间,平均为(54.23±2.3)岁;病程为1~26 年,平均为(11.2±2.1)年;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1.2 高血压诊断标准通过台式血压计由专业的护士或者医生进行测量,每次测量中间间隔1 分钟,连续测量两次,每项高血压诊断数据和分级标准以指南为准,最终将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舒张压不低于90mmHg 作为诊断高血压的界限值。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

(1)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评估,进而制定相关的资料方法[2]。

(2)及时监测,定期随访。提升对患者血压监测的力度,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定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应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的知识,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宣传的知识,提升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度,促进疾病的康复速度。

(4)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但要治疗身体所患的疾病,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实施心理指导,加快疾病的愈合。

(5)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

1.4 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经过一年治疗后的心理、血压下降、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spss15.0 系统软件,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均数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社区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要对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进行高血压患者护理力度并不好,具体表现为患者没有得到定期的检查,也无法对近期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内容比较局限等等,这不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4]。根据上述的问题,需要制定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多项规章制度,例如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优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其能够更好的对病情进行了解,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增加医务人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对就诊患者合理安排,掌握好治疗、诊断、会诊的时间,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保健和预防工作,因而要实施教育课程,但是社区中大部分人群为老年人,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因而,其对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不多,有些事情不注意也会加重病情。

(3)提升检查护理工作的完善性。高血压患者因长时间被疾病所困扰,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对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行了解,消除其恐惧心理,根据疾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疾病做到可防可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爽, 刘俊英, 张计兰.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 护理研究,2011,20(15):542-543

[2] 徐崇凯, 季建隆, 曹静. 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0(01):364-365

第2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开放性腹部外伤;整体护理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外科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常因不能准确判断病情而延误救治,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是救治的重要方法。我们对比研究了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总结出了一些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女21例,男31例;年龄在17~48岁,平均(29.1±2.4)岁;交通事故伤41例,锐器扎伤15例,爆炸伤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受伤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配血,行抽血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并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措施,要求护士在护理诊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病情,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实施目的性的护理。比如血氧饱和度过低时要预防性保持呼吸道畅通,血压降低时要密切注意引流液的变化等。具体如下:

1.2.1急救原则 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救治原则。如果患者为单纯性腹部外伤,应积极处理外伤伤口;如果患者为不明确的内脏破损,则要进行观察并积极做出诊断,在诊断明确后进行相应治疗;如果患者是高度怀疑或诊断明确的腹部脏器破损,则要及时进行手术救治,探查受伤部位,实施有效措施进行修补治疗;如果患者腹部积液过多,则要采用引流的方法清除腹部积液。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注意预防发生休克,特别是失液性和失血性休克,保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1.2.2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患者有多种脏器损伤时要分清轻重缓急,首先对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特别是窒息、大出血和心搏骤停者。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应积极补液、输血,同时保持患者血液循环系统通畅,防止再次发生大出血。补液和输血的患者,应尽量进行上肢静脉补充,以免补充液体发生渗漏[2]。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进行补液,对于血压急剧降低或休克的患者,一般腹部外伤患者补液要迅速,1h内补液量要超过1000ml,如果患者比较严重且休克时间较长,则要加大补液量和速度。腹部积液的患者,一般情况下行腹部穿刺取一些腹部积液来进行化验,对病情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2]。

1.2.3心理护理 因腹部外伤患者多为突发性疾病,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患者一般情况下没有充分心理准备,容易造成焦虑和心理恐慌。表现为紧张急躁,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恐惧,促进医患关系,使患者诊断疾病和紧张急救井然有序地进行。

1.2.4术前护理 手术前应积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主要为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观察患者意识,防止发生休克。对其进行定期腹部体征检查,特别是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明确范围与程度。叮嘱患者禁饮食,以免病情加重,可给予胃肠减压,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补充水和营养,避免由于长时间禁食而发生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要顺利进行,确定患者血型,准备充足血液,防止术中大出血,术前应留置胃管和导尿管。

1.2.5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持续胃肠道减压和禁食,患者意识清楚时采用半坐卧位,以便腹部积液的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患者恢复胃肠道蠕动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在护理期间特别是急诊观察期间,应尽量减少移动或搬动患者,必要情况下给予适量镇静剂,防止因检查需要而过于频繁移动患者。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果。疗效判断:治愈:伤口完全愈合、症状消失;好转: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或伴有感染,一般情况改善;未愈:术后伤口未愈合,合并有血肿继发感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 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7 P

3讨论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最常见的急症,经常发生多器官联合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3]。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做出报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多端,急救治疗腹部外伤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充足的知识储备。腹部外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创伤严重,在急救现场时,诊断开放性腹部外伤并不困难,救治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血量,必要时抬高伤员的双下肢以增加静脉回心量。另外患者伤口处若有大网膜及肠管脱出,脱出的内脏要先用无菌纱布盖好,不要急于归纳,防止发生感染 [5]。并及时与院前急救120进行联系,做好院内抢救准备工作。急诊科接诊后,应及时做好治疗准备工作,并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如果血压降低,则要重点观察患者瞳孔、神志及引流液的变化等;若术后血氧饱和度低于95%,则应保持呼吸道畅通,面对腹部外伤复杂的患者应做到临阵不慌,严谨地进行各项操作,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确保救治的可靠性。术前和术后应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避免因患者配合度较差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治疗效果。采取积极、鼓励、同情和细心的护理态度进行有效沟通,使医患关系得以良好建立。

综上所述,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救治过程时,护理人员应冷静沉着,全程实施预见性综合护理,有利于配合医生救治,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锡候,赵景明.交通伤中腹内脏器损伤的危险因素[J].中华创伤杂志,2010,23(3):899.

[2]夏晴.多发性腹部外伤伴休克并发腹内高压的早期监测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1 7(9)3020.

[3]粱少颖.3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援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 43(3):78.

第3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妊娠并腹膜外广泛出血坏死是临床罕见的一种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极少,经确诊后立即纠正休克,止血、输血、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经过18天的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出院,随访健康。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停经9个月,头昏,全身浮肿月余,伴腹痛,气短1天。在当地医院按妊娠贫血治疗,输同型血1500ml抗炎对症。下午腹痛,心慌气短,头昏不适,急诊收住院。

查体:T 36℃,P 90次/分,R25次/分,BP 8/4KPA。面色苍白,重度失血貌,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正常,腹部隆起,浮肿 (+++),肝脾触诊不满意。

产科检查:富高38cm,腹围103cm,胎位LOA。无胎心。子宫硬如板状,压痛(+),B超提示“胎盘早剥,死胎。”

化验:WBC1.87×1012/L,HB5.5g,RBCl4.2×109/L。

2 病情特点

2.1 病历罕见,全身状况极差,因重度贫血,术后易合并症,护理难度大。

2.2 手术过程复杂,术中见腹直肌,腹膜前均呈紫黑色瘀血斑,部分坏死,并行下段剖富产术取一男死婴,由于腹膜外及腹肌之间广泛出血坏死伴血肿,术后放置引流管,手术顺利。

2.3 妊娠贫血严重,易引起继发感染。

3 护理计划的设计及应用

3.1 现存性护理

3.1.1 护理诊断:缺乏知识与文化水平有关

护理措施:(1)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的有关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2)多与患者交谈建立相互信任,介绍治疗计划,使之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3.1.2 护理诊断:恐惧与担心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讲明手后反应及要求配合事项;(2)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取得家属密切配合。

3.1.3 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有关

护理措施:(1)给予静脉输血、输液、氨基酸等高营养物质;(2)术后恢复期,加强营养饮食、食用高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鸡蛋、肉汤、绿叶蔬菜;(3)免糖、免奶、流食以防产气过多,少量多餐辛流食、促进肠蠕动。

3.1.4 护理诊断:引流不畅或脱落与伤口引流有关

护理措施:(1)确保引流管能畅,为预防有血块堵塞,每2h用双手挤压胶管,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在无菌操作下冲洗;(2)引流管放置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避免翻身时脱落,受压;(3)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准确记录病人的全身情况。(4)术后48tbD寸拔除尿管,腹壁引流管24小时不超过10ml可拔除,腹腔内引流管根据引流量适时拔除。

3.1.5 护理诊断:伤口感染与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有无渗血及渗液;(2)给予切口更换无菌敷料1次/d;(3)严格观察体温变化,测体温4次/d;(4)保持病室通风,并用紫外线消毒2次/d、40min/次;(5)静点高效抗生素,0.9%盐水500ml加先锋5.01次/d,西力欣1.5g加入50%葡萄糖静推2次/d,甲硝唑200ml静点;(6)严格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

3.1.6 护理诊断:疼痛与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取舒适卧位,硬外6h后取半卧位;(2)术后24n内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度冷丁50mg,安定10mg必要时肌注;(3)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勿过多打扰病人;(4)及时系腹带,包扎松紧适宜,减轻伤口张力;(5)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时轻按伤口。

3.2 可预见性的护理

3.2.1 护理诊断:有出血的可能与有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术后6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测量BP、P、R1次/15—30min,6h后1-2h测量一次;(2)做好生活护理各项指标、数据准确。认真床头交接患者的治疗,病情及护理内容;(3)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4)操作时动作稳、准、轻。

3.2.2 护理诊断: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皱裙,更换床单1次/d;(2)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2h翻身一次;(3)加强病房巡视,病情允许时,鼓励早日离床活动,促进康复。

参 考 文 献

第4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 院前急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98-02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重且不稳定,有可能危及生命,积极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要素。近4年来我院急诊科共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人,其中急、危、重症129人。通过现场急救、转送途中救护及院内急诊救护三个急救过程,使脑出血患者在住院前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护。为了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救护措施,重视院前急救,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1~2007-1间我院急诊科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进行分析。男:101例,女:71例。按年龄分为:<50岁11例,占6.4%;50~70岁92例,占53%;>70岁69例,占40.6%%。其中急、危、重症患者129例。

1.2 方法

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将172例分为院前救护组和未采取院前救护组。由本院急救车接回121人,在接回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均采取了现场救护和护送途中救护;由普通车辆家属护送或家属背入院51例,均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院内急诊救护。

1.2.1 对患者进行评估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65例;发生呕吐112例;发病后表现为嗜睡12例,浅昏迷75例,中度昏迷45例,深度昏迷40例;BP>180/100mmmHg150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双侧瞳孔不等大36例;心跳呼吸骤停3例。

1.2.2 院前急救

根据国际标准急救法中的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支持[1]的急救原则: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者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1.2.2.1 现场急救与护理

立即使病人平卧并将头偏向一侧,除去假牙,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4~6L/分氧气吸入,必要时吸痰;迅速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静滴20%甘露醇等药物以尽快降低颅内压;对伴有抽搐、燥动不安者予以制动,可遵医嘱静推适量安定以镇静;予以留置导尿;同时与家属沟通好,告之为避免加重颅内活动性出血现场急救的重要性;严密观察血压、瞳孔、呼吸、脉搏变化,对心跳呼吸骤停者予以就地心肺复苏。

1.2.2.2 转送至医院途中急救与护理

经现场救护后患者病情平稳时即可转送入院 。搬运时,用被褥置患者一侧,轻轻将其翻身至上,然后以至少四人在头、胸、臀、下肢固定,同时用力平行搬运至担架上,下楼保持头高脚低,运送途中使患者头部朝向前方,并注意防震。继续吸氧,保持呼吸道和静脉输液的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准备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1.2.2.3 院内急救与护理

在运送途中即用电话联系检查科室及神经内外专科 ,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在前两过程救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呼吸道和静脉输液的通畅,监察生命体征,并予以抽血以进行生化检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送入MRI检查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及早决定治疗方案得到有效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2 结果

患者住院前:由医院急救车接回的、医护人员采取了现场救护和转送中救护的121例患者中有2例因病情危重抢救

无效死亡;由普通车辆运送或家属背入51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其中1例因大量呕吐估计为窒息死亡。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伴发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血压骤升的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急救的多发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男多于女,情绪激动等活动状态下及寒冷季节易发病,我国每年死于脑出血的患者日益增多。为了保障更多的脑出血患者能够安全运送到医院救治,并降低死亡率,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是很有必要的[2]。积极开展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运送途中救护、院内急诊救护,始终保持呼吸道、静脉输液的通畅,降低颅内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确保患者快捷、安全入院是必不可少的急救措施。根据本组病例比较,由本院急救车接送入院患者的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由家属用普通车或背送入院者。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救治中,要高度重视院前急救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措施,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5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老年高血压;服药依从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服药依从性不良和老年患者的特点密切相关,全方位护理可以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从各个方面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服药依从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采用全方位的护理策略对68例患者实施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社区站从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按照2003年世界高血压联盟“临床医师高血压实用指南诊标准规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2±4.5)岁。所有患者均为复诊病例。上述患者均派出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患者、有精神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家族史及有对药物或酒依赖史者。

1.2 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记录好调查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措施,护理一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跟踪过3个月,三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再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评分,比较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的评分结果并比较。全方位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及时合理的健康宣教方案 高血压是一个非常通俗的疾病名词,但是很多人对高血压疾病的本质、发病原因、治疗注意事项、应建立怎样的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并无系统的掌握。而了解上述内容,对一个高血压患者清楚为什么要重视药物依从性至关重要。只有在了解了为什么的基础上,患者才可能做到怎么办。因此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使患者充分认识该病的特点、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性,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除了本身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提高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1.2.2 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高血压药物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导致很多患者不能按照医嘱严格服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使患者能接受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抵抗和恐惧。同时根据治疗方案所用药物,采取针对性的拮抗措施,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让患者明确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医生指导其采取措施,或尽快到医院复诊,保证不中断治疗。

1.2.3 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经济、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药物治疗方案,降低患者对药物的经济负担的担心,同时确实有效的药物对提升患者控制病情的信心也有较大帮助,简便的服药方法,使患者乐于服药,这些措施都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1.3 服药依从性判断标准 高血压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服药后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回答肯定为2分,否定为1分,4个问题合计为总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68例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前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为:(30.3±4.2)分,经全方位护理1个月后,服药依从性评分升至(41.5±3.9),护理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总人数越来越大。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将受到较大的影响。高血压的病情控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长期服药治疗,难以根治,大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但有效的药物治疗能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药物的有效性和其服药的依从性直接相关,服药依从性差,较难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很多高血压患者因不能长期按照医嘱服药,导致病情恶化,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老年高血压患者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其服药的依从性[3]。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宣教,预防并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采取这些护理措施后较之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了显著改善。因此。全方位护理工作是提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保华,李富君.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76-977.

第6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98-1

脑卒中是急诊常见的病种,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是人类致残的重要原因。这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大多在院外发病,现场急救值得重视。本文通过9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治措施分析,初步探讨院前救治脑卒中的各项急救措施,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分中心2007-08~2009-08间院前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后经院内CT 或MIR证实的97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76例(78.3%),女性21例(21.7%);平均年龄(64.2±7.3)岁;出血性卒中63例(64.9%)缺血性卒中34例(35.1%);从发病到院前急救的时间(110±30)min,到达现场到转送入院时间(35±8)min;现场GCS评分(8.4±4.3)分。

1.2诊断方法采用Cincinnatiy院前卒中评价表和Los Angeles卒中筛选表,并联合两项评估的判断标准,即符合任何一项判断标准即可诊断为脑卒中。

1.3救治措施对每一病例均现场立即给以心电血压监护和SPO2监护、和3通道心电图检查,记录GCS评分。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平稳者给予双通道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气道不畅者给予吸痰、口烟临时气道及面罩给氧;呼吸抑制或GCS评分低于8分者,给予口烟管通气或气管插管给氧或使用简易呼吸器给氧。所有患者均开发静脉通道。持续抽搐或有明显烦躁不安者静脉推注安定10-20mg,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的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及(或)速尿20-40mg静推。控制高血压。以气道通畅、癫痫发作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为开始转送标准,途中专人保护固定头部,并注意车辆平稳均匀行驶。入院前1-2分钟进行第二次GCS评分。

2结果

2.1本组9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除予以一般急救措施外,行气道控制56例,其中口烟管通气47例(48.4%);气管插管9例(9.2%);血压药物干涉26例(26.8%);降颅内压治疗39例(40.2%);镇静治疗23例(23.7%)。

2.2本组97例安全转送回院,入院前未发生呼吸或心跳骤停情况。入院前1-2min,GCS评分9(8.5±4.6)分,与现场GCS评分无明显差别。

3讨论

3.1院前快速诊断一个完善的EMS,其脑卒中的院前评分结果和院内的神经专科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几乎是相同的。我们联合采用Cincinnatiy院前卒中评价表和Los Angeles卒中筛选表,可快速而系统的进行院外神经功能的初步评估,达到院前快速诊断的目的。从120救护车出发、到现场抢救、安全护送患者到医院,三个环节平均时间为48.3min。从这一数据上看120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可以减少到医院后的挂号、急诊医生接诊、请专科医生会诊等中间环节,为脑卒中患者赢得了治疗的“黄金时间”。120医生还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有条件的医院,避免患者反复转院。通过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并通知专科医生开通脑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为脑出血的超早期手术和脑梗死的超早期(发病6h内)溶栓治疗赢得时间[1]抢救脑卒中患者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从发病、途中运送、急诊科抢救到专科组治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脱节,都有可能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120接诊的脑卒中患者,能够使以上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并开通脑卒中的通绿色通道,基本能在1h内送到专科以上手中,从而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3.2一般急救措施本组97例患者均采用仰卧头偏向一侧,主要防止窒息。每一位患者均给予适当方式吸氧,以0.9%生理盐水开发静脉通道,除非患者低血压,避免快速输液。除非强烈怀疑低血糖,不要在输液中加入葡萄糖,因为这种液体是低渗的,可以加重脑水肿。头部降温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理论上对脑出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现场和转送途中有专人保护头部,以防加重病情。

3.3保持气道通畅气道阻塞是脑卒中院前急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意识不清患者。建立良好的呼吸通道,清除口腔异物,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对呼吸节律、频率异常,如点头样、抽泣样呼吸及呼吸停止者给予气管插管和使用简易呼吸机[2]。本组予气道控制患者56例,其中给予口烟管通气47例占83.9%,给予气管插管9例,仅占16.1%.有效的气道控制是安全转送患者的必要条件。

3.4血压干涉高血压常发生于卒中后,可由原有的高血压病、神经系统损害所引起的紧张反应、脑灌注减少所导致的生理反应等引起。无需降压治疗,血压通常可降至正常[3]。有时抗高血压治疗是有害的可降低灌注压,导致脑缺血加重。

3.5降颅内压治疗本组约40.2%的患者出现明显的高颅压表现而给予脱水、利尿治疗。

3.6控制癫痫发作反复惊厥是一个可能威胁生命的卒中并发症,它能使脑卒中恶化,因此必须得到控制。要加强护理,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本组23例患者均采用镇静治疗,效果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

参考文献

[1] 曾智慧,许志建,陈晓慧,洪春美.314例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5):393-395.

第7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妊娠;重度子痫前期;HELLP;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2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87-01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Weinstein于1982年首次命名,其特点是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降低,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7%,占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6.96%[1]。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12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患者。现通过对12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重度子痫前期、HELLP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6.7±1.9)岁,孕周33-41周,平均(35.4±1.7)周; 9例为初产妇,3例为经产妇。孕前均无高血压及癫痫病史。

1.2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实验室诊断标准[4]进行诊断: (1)溶血:外周血涂片异常,总胆红素升高;(2)肝酶升高: 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3)血小板减少:血小板

1.3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症状,患者血压190/120mmHg~140/100mmHg,蛋白尿(++) ~ (++++),水肿(++)~ (+++);具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和)伴有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模糊,1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完全性HELLP综合征患者5例,不完全性HELLP综合征患者7例。

2 护理

2.1 产前护理

2.1.1护理评估 除评估病人的一般健康状态外,重点评估病人的血压、尿蛋白、 肝酶、血小板、溶血、水肿、自觉症状以及抽搐、昏迷等情况。

2.1.2一般护理 患者常有焦虑、恐惧、紧张心理, 由主管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需注意事项,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答其疑难问题,讲解成功治疗病例,消除或减轻紧张情绪,增强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病情好转。

2.1.3 病情观察和护理 首先单间居住,有条件这可安排在抢救室或者距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备好抢救包、吸痰器及抢救药品。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治疗操作要轻,尽量集中,避免过多打扰病人。加床栏以防止患者坠床,如出现昏迷,应禁食,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出入水量,水肿严重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每日 3 克)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 15-30min 巡视一次,对患者病情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异常,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1.4注意对胎儿的监测,子痫前期并发HELLP患者病情危重,胎儿有可能出现胎儿窘迫、严重的胎死宫内。需临床细心观察,加强对胎儿的监护(指导孕妇自数胎动;测胎心q4h,必要时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1.5 硫酸镁及镇静药用药护理 硫酸镁是重度子痫前期治疗的首选药物,硫酸镁过量会抑制呼吸,危及患者生命,需严密观察,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膝腱反射、观察呼吸、尿量情况(呼吸≥16 次/min,每小时尿量≥25ml,24 小时尿量≥600ml)。备好钙剂,发现镁中毒症状,立即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 10ml 静脉注射 ( 3-5min) 。

2.2 产时产后护理 阴道分娩者要有专人护理,持续心电及电子胎心监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宫缩、阴道出血及有无异常腹痛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产后患者的血压、溶血、肝酶、血小板情况会逐渐好转,但有些患者可能出现上述指标缓解延迟或甚至病情恶化,出现肺水肿、肾衰等并发症,因此,仍须动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转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3结果

12例患者中阴道分娩仅2例,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剖宫产10例,剖宫产率83.3%, 1例术后并发DIC、多器官衰竭(MOST)死亡,余9例均存活,未发现明显后遗症;其中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死亡1例。早产儿8例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经过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该病在期待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液体出入量及胎儿情况[2],有临床指征时每12~24小时监测一次,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可望控制病情、适当延长孕龄,通常在期待治疗4天内终止妊娠[3]。HELLP综合征患者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出生的新生儿均为高危儿,仅靠产科医师处理往往是不够的,应积极与儿科医师协作,提出抢救意见及措施,并做好新生儿的各种抢救准备,以期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除了积极治疗外,还需大量的细心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如何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Baster JK,Weinstein L.HELLP syndrome:the state of the art[J].Obstet Gyncol Sury,2004,59:838-845.

第8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综合护理;院前急救

脑血管意外是院前常见的危重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及时有效的进行院前抢救不但能够抢救生命,还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2]。院前急救是对危重患者的救护,是在救护现场至到达医院前的紧急救治与转运途中的监护过程。为了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其中14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44例,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将患者按照就诊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8例患者为120急救中心外出接诊患者,其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50~79岁,平均(64.7±4.2)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67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为自行就诊,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65.1±4.1)岁;脑梗死17例,脑出血29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偏瘫、头痛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迅速判断病情 院前急救指的是对危重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实施的医疗急救,主要有现场紧急处理与转运途中的监护与护理[4]。工作人员在接到紧急呼救电话后应迅速组织人员、出车,与此同时应通过电话指导家属进行自救:对意识障碍伴有呕吐的患者可将头偏向一侧,禁止搬动。到达现场之后应果断而迅速的对威胁患者生命的情况进行处理,同时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对患者的血压、瞳孔、呼吸、脉搏、肢体活动障碍程度及意识障碍程度进行密切观察,判断病情。

1.2.1.1意识 检查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是嗜睡、昏迷、深昏迷还是浅昏迷。脑血栓患者一般意识比较清晰,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可在数分钟甚至数秒钟之内达到高峰,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昏迷,但持续时间比脑血出的持续时间短;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较轻,但是病情相对比较凶险,一旦发病,患者会立即进入昏迷,很快死亡。

1.2.1.2瞳孔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是否存在反射、瞳孔是否等圆、等大等。脑出血的部位不同,瞳孔大小的变化也不同:脑桥出血:两侧瞳孔极度缩小,出现“针尖样”变化,病情严重;内囊出血:一般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多为出血侧的瞳孔扩大,部分患者的两眼向出血侧凝视;急性枕骨大孔疝:患者一侧瞳孔先缩小后扩大,缩小是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所致;小脑幕切迹疝:患者一侧瞳孔出现进行性扩大,对光的反射消失。

1.2.1.3呼吸 脑血管意外会对患者脑结构的不同平面造成损害,会产生类型不同的呼吸节律变化:内囊出血患者为鼾声呼吸,大脑广泛损害患者为潮氏呼吸。

1.2.2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建立静脉通道是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护理的主要措施,越早进行越好。选择直而粗的血管,采用静脉留置针保证药物的及时与准确输入。对颅内高压患者,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对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采用速尿,需要时可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身体情况给予控制血压及降颅内压的药物。院前急救用药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清一核对的原则,避免出现用药差错。用药后应暂时保留空安瓿以备查询。尽可能的将患者的院前用药及明显的病情变化记录下来,便于同接收医院的医生做好交接工作,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3采取合适,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志清醒对患者应静卧;对怀疑有脑出血的患者应将头抬高15~30°;对昏迷患者应解开衣扣,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对患者的呕吐物与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避免出现窒息与吸入性肺炎。对昏迷患者应充分给氧,对舌根后坠的患者应放置口咽通气管。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无效或停止呼吸应立刻进行气管插管,连接简易的呼吸器械辅助呼吸,将插管固定牢固,避免在转运途中出现插管移位或脱位。

1.2.4安全转送至医院 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应尽量减少搬动次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患者尽早送至医院,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应及早进行溶栓以获得救治。在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变化进行密切监视,保持氧气管、输液管通畅。对患者的头部做好保护,在救护车上时,患者的头部应朝向车辆的前进方向,在上下坡及上下车时,患者的头部应位于高处。与急诊科迅速进行联系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开通急诊的绿色通道,并通知CT室做好CT检查准备,确保救治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与病死率。

1.3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当P

2 结果

实验组的病情发展与病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增强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意识,普及相关急救知识对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救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从容镇静面对,以熟练的操作技术给患者极其家属带来安全感。通过合适的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康复的信心[5]。提高广大群众的脑血管意外急救知识,开展心肺复苏、气道开放等相关知识、技术的培训。一旦发现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马上呼叫120,并采取必要的现场急救措施,提高脑血管意外的救治成功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血管意外的相关知识,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等。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中实施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发展及病死率显著优于自主就诊的患者,表明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中的综合的病情观察与处理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积极配合抢救对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爱军,.探讨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0):783-784.

[2]左娜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2013.4(2):327-328.

[3]丁利娜.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临床处理分析[J].淮海医药,2009,27(2):121-122.

第9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并且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大多是由于暴力或者挤压所致。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指深筋膜、骨间膜、肌g膜形成了神经,及骨筋膜室肌肉发生缺血而产生病理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变性和肌肉坏死。因此,临床加强早期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观察,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促进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本文作者结合临床资料,具体分析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40.18±4.83)岁。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确诊后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在减压的同时对骨折进行复位和简单内固定。

1.2.2术前护理 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并对患肢进行冷敷,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同时告知患者要放松身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1.2.3观察与护理

1.2.3.1疼痛 患者骨折后患肢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且呈进行性加重,应该怀疑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征兆。肌肉缺血性疼痛较重时患者难以忍受,并且肌肉、神经缺血性疼痛部位通常出现在肢体远端,定位较弥散。一般外伤特别是骨折,只要不造成骨折断端移位,触压为波及的肌肉、被动屈伸脚趾不会发生疼痛。而在肌肉缺血后,肌肉内疼痛感染器更加敏感,触压患室肌肉、被动屈伸脚趾时,会因肌肉受压压迫而疼痛加剧。但是筋膜室内压力持续升高,组织受压增加,缺血会不断加剧,神经纤维功能丧失,其远侧肢体疼痛会减轻。因此,护理人员早期发现以上情况,应该考虑是否为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尽量做到早发现,并尽快确诊处理。

1.2.3.2肢端血液循环 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温度、感觉和末梢血运,早期肢体末端皮肤会出现潮红、皮肤温度升高。室内压持续升高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患肢皮肤温度会降低,出现冰凉现象,伤肢远端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晚期时肢体端皮肤苍白、温度降低、脉搏减弱或者消失,毛细血管充盈不良。

1.2.3.3患肢肿胀 肢体出现肿胀是胫腓骨骨折后早期的体征,皮肤张力较大,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轻度肿胀时,患肢皮纹未消失,触痛不明显,不影响肢体功能。中度肿胀时,患肢皮纹消失,皮肤发亮,肢体关节疼痛明显,影响肢体功能活动。重度肿胀时局部严重压痛,可见张力性水泡出现,并伴有患肢变硬、无弹性,肌肉坚硬成束条状,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活动。护理人员应该取出一切外固定,解除敷料,并用脱水药物,切忌抬高、按摩、热敷。

1.2.3.4患肢神经功能障碍 皮肤感觉异常是患肢疼痛剧烈后的有一个早期症状,通常是皮神经受累的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患者会出现麻木和异样的感觉,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进行性加重,提示患肢神经功能障碍。

1.2.3.5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尽量给予早期治疗。

1.2.4术后护理

1.2.4.1肢体减压护理 减压是治疗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减压切口使用凡士林纱布堵塞,并外加敷料、棉垫包扎,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液发生,敷料是否干燥。将患肢抬高,观察切口分泌物性质,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应该戒烟、戒酒,因为尼古丁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1.2.4.2康复锻炼的护理 患者术后疼痛、肿胀有所降低,应该及时进行锻炼,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进行功能锻炼,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肌肉萎缩。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增加锻炼量,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结果

15例患者在确诊后,及早给予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并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内固定处理,并给予有效地护理措施,15例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发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