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

第1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1-02

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饮食中增添了不少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因此高血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有与高血压人群的逐渐增多,高血压的危害度也逐渐增大,患有高血压的人容易患上心血管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一旦发病症状就较为严重,这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多的负担,不单单是患者本身痛苦。而许多患者即便是患上了原发性高血压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的血压控制,很容易令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所以我院决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患者的不同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护理上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现将所取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也发生了更新,高血压的测量诊断的最新标准也出台了。最新的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在没有外界的干扰因素和患者自身的其他疾病的因素的前提下,所选择的测量者的收缩压的值为大于等于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而且这项测定标准还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这一项因素。所有所选择的实验患者都没有精神上的问题,也没有其他的严重的疾病,像恶性肿瘤这方面的疾病,智力上的没有问题,能正常与人进行沟通,对此次实验有所了解并且愿意与医院合作。

1.2 临床资料 本系进行试验的病例均来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门诊部或者是已住院的,经过精确的诊断后,其结果符合实验所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6例。其中,男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6人,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在35岁到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5.6岁;病程1个月到8年之间。

1.3 方法 将这3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有156例,对照组有156例。经统计学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上没有统计学的差异,说明两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2 结 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的治疗后,将收集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的比较,见表1。

将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进行比较,结果是P

3 讨 论

3.1 心理护理 患上高血压的病人通常情绪会比较容易惶恐,这样紧张的情绪及时经过了医院的医治也很难令病情得到很好地控制,很多高血压患者常常会担心自己的高血压会引起其他疾病,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一些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疾病。患者有了过重的心理负担是十分不利于治疗的。为了能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令患者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任务。高血压专科护士要将病人的情绪变换放在心上,时刻的关心病人,帮助病人甩掉精神压力,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让患者在治疗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3.2 行为干预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是十分值得管制的事情,一定要让高血压患者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只是高血压专科护士需要注意的事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首先在饮食模式上要建立其合理的膳食结构,在日常生后中主要是清淡素食,尤其是要限制食盐摄入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每日食盐量不得超过5g。但蛋白质的补充不能放松,要补充优质的蛋白质,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要减少。患者还要及时的补充钾和钙,要多吃蔬菜、还有水果和低脂肪类的奶制品。正常的饮食方式是强调少食多餐,吃饭时不可过饱。

参考文献

[1] 景炳文.心脏骤停的当代救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10):585-587.

[2] 黄全玻.心肺脑复苏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X):151.

[3] 黄子道.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的措施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3):153-154.

第2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糖耐量异常; 心血管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1],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身体健康。老年作为一大特殊群体,极易发生糖耐量异常,糖耐量异常作为糖尿病发病的前奏,会增加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2],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基于糖耐量指标给予患者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患者机体指标,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例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总结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0~85岁,平均(67.5±7.4)岁。(1)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大于60岁;糖耐量患者临床病症完全符合IGT临床诊断标准[3],即空腹血糖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药物服用指导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患者行体征检查后基于患者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并指导患者自觉落实护理方案,并针对护理干预计划落实情况做好自我记录。

1.2.2.1 饮食指导 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糖耐量异常主要与其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剩等原因有关。通常情况下,进餐后人体内血糖指标会出现升高,胰岛素指标也会增加,以将血糖指标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时将会直接引起血糖指标升高,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引起血糖代谢异常。饮食护理是血糖异常患者临床护理的基础措施,合理饮食控制可以减轻胰腺负担,改善胰腺功能。

1.2.2.2 运动护理 基于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个人运动处方,运动方式以耐力运动及有氧运动为主,具体可以包括慢跑、散步、太极拳、书法等,尽量保证每日锻炼30 min,每周锻炼5次,患者心率指标正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运动指导要明确告知患者运动最佳时间为早餐、晚餐后1 h,并引导患者坚持落实运动计划。

1.2.2.3 药物指导 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常规降糖药物,药物治疗期间着重观察患者纳差、恶心、口干、腹痛等不良反应,作好血糖指标检测;并针对并发低血糖症的患者给予及时救治,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2.2.4 健康宣教 向患者宣教糖耐量异常的危害、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等,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宣教过程中要着重强化患者的自我监测观念,定时参与血糖、血压及体重指标检测。健康宣教过程中还要针对患者情绪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树立科学的疾病与治疗观念,坚定治愈信心。

1.3 随访观察指标 随访12个月着重监测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血糖指标、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1.4 诊断标准 (1)心血管危险因素诊断:高血压患者临床病症完全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4];血脂异常患者总胆固醇(TC)高于5.2 mmol/L,甘油三酯(TG)高于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1.0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3.38 mmol/L[5];肥胖症患者符合体质量(BMI)指标超过25 kg/m2诊断标准[6];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指标高于4.0 mmol/L[7]。(2)心血管病诊断:冠心病诊断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并参照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8];脑卒中参照美国国家神经及神经系统关联病和卒中研究中心制定诊断标准进行诊断[9],具体包括脑出血、脑梗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血糖及部分血脂指标改善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耐糖量异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10]。老年人糖耐量异常极易发展为糖尿病,并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疾病,形成恶性循环[11],增加血糖控制难度,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耐糖量异常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血糖、血压、血脂指标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作用突出。本文200例老年耐糖量异常患者护理干预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耐糖量异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率,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12],提示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著,可推广应用。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切实减少老年耐糖量异常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患者机体内部环境。本次研究证实,针对耐糖量异常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通过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机体指标来防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还可以通过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观念,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可见科学的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极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凡,孙秀晶.老年糖耐量受损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6,22(3):169-171.

[2]刘永兵,代亚丽.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老年糖耐量低减病人中的聚集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6,28(24):2181-2182.

[3]尹秋生,周书明,姚依群,等.综合干预对老年糖调节异常患者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6):523-525.

[4]白玉玲,刘昭,李姬坤.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34(7):368-369.

[5]刘永兵,张爱伦.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34(5):437-439,442.

[6]周书明,尹秋生,姚依群,等.综合干预对老年糖耐量正常者进展为糖代谢异常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28(5):336-338.

[7]严晓伟.全新的高血压治疗策略:早期、综合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6(6):513-515.

[8]胡大一,蔡绳,谌贻璞,等.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23(12):1177-1183.

[9]萧丽军,缪珩.老年糖耐量正常者糖尿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后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8(15):12-15.

[10]马春华.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281-286.

[11]宋润珞,王朝娟,符玲萍,等.强化干预对脑卒中并存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6(13):29-30.

第3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1鉴别诊断

1.1无痛性AMI的表现 AMI的典型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大多数医护人员都十分熟悉,诊断并不困难。但无痛性AMI可有多种非特异性表现,如胸闷、心悸、气急、烦躁、恶心、呕吐、大汗、心跳过速,甚至如前所述的肩背部疼痛、牙痛、面颈部疼痛等,易被忽视。护士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高度警惕性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对无痛AMI的认识,详细询问患者.注意病史中可能忽视的细微问题,严密观察病情,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2护士在预诊中应考虑以下问题 (1)年龄:因AMI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随着饮食及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缺乏有效锻炼,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40~60岁年龄组发病的并不少见.故对40周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患者因特别重视。(2)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低血压休克并已排除消化道缺血致低血压休克者。(3)既往有高血压,未改变服药习惯而血压突然正常或偏低者。(4)老年人突然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原因不明者。(5)突发腹痛、恶心、呕吐及情绪激动、烦躁者。(6)对肩背痛、牙痛、咽痛不能用相应体征解释者等都应考虑A.MI的可能,宜早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18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是一种较为普及而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有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尤其是非穿壁性AMI后壁心机梗死,微梗死更不典型.高度怀疑病例应仔细观察,连续、反复记录心电图动态变化,同时进行血清酶的测定,以便确诊。’

2急诊处理

2.1监护及常规处理 一旦确诊应立即抢救.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建立2条静脉通道,连续心电监护,AMI早期因急性缺血.心肌处于电不稳定状态.口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急救药及除颤器处于备用状态,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处理。

2.2镇痛止痛 出现异位疼痛者,常用吗啡5mg静脉或皮下注射。有慢性肺部疾病者慎用,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因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循环高动力状态.增加心肌耗氧扩大梗塞面积,诱发心律失常、烦躁者给予安定5 mg,肌肉注射,保证患者安静休息,减少并发症。

2.3做好溶栓治疗的准备 起病3~6 h内.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对改善预后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而急诊溶栓最为常用。急诊科护士在预诊患者后可主动向医生提出患者是否适宜溶栓治疗,常规检查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凝血系统等,同时协助医生咨询病史,以利严格选择适应证,如宜溶栓应密切配合争取在急诊室进行。

2.3.1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

常用尿激酶100~150万u溶解于0.9%生理盐水100 ml.30 min滴完。尿激酶为粉剂,溶解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摇动,尽量减少泡沫的产生.保证用药的剂量.为确保药物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输入体内.选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并避免选择测量血压的肢体输液。

2.3.2溶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溶栓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出血、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应密切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观察粪便、尿等。注意是否有其他出血现象。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在溶栓进行的30 min内.10 min测量1次血压.溶栓结束后30 min测量1次血压至平稳.对患者采用连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在药物滴完后1/2、1、2 h各复查1次心电图,观察心电图变化,了解治疗效果。

2.3.3心理护理 患者一旦确诊.会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常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不良情绪会使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护士应安慰和鼓励患者并告诉一些疾病常识,用高度关心、熟练的技术消除患者的顾虑.让其正确认识自身当前状况,积极配合治疗。

2.3.4病情观察 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以及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待病情稳定后送住院部进一步治疗。

第4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而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病人本身或者病人的家属及对病人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获得。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所以护士在进行评估的同时就可以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护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法,交谈法和体检法三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法,护士可以了解到护理对象的呼吸情况,有助于病情的诊断,与此同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6~18次/分,如果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又如,通过交谈法,护士可以了解护理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有关吸烟、饮酒的不良影响;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炎的关系等。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护理对象进行体检时如测量血压,这时护士可以一边为护理对象测量血压,一边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如护士告诉病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以及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和诱因与遗传、饮食、精神应激和肥胖等都有关。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即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的观察、沟通和交流等就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护理对象对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可以得到更详细的资料,而且还可以满足护理对象对医学常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护理对象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护理诊断与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是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理评估资料,从而确定健康问题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原因和诊断依据三个部分组成。护士在下护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叙述与疾病相关的原因来进行健康宣教。如,护理问题“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有:①充盈;②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经验等。同时,还可以对解决相关原因进行指导,如对原因①可以教导护理对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热敷,对原因②可指导护理对象根据婴儿的需要喂乳和喂乳是婴儿的卧姿,以及如何肯定婴儿在吸吮和吞咽。另外,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资料后,初步确定问题后,护士应首先让病人确认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引导病人叙述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烟史,可以引导病人自己述说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护士可对其做相关的补充,这样通过病人自己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护理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计划与健康教育

护理计划是系统的制定护理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要确定病人的护理重点,以及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而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护士在制订护理计划的时候应该同时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措施和方法等。因为健康宣教及时合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在治疗时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如,对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计划是使病人的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应该对病人进行与高血压病因、饮食,以及正确吃药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人在病程中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既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x

护理评估与健康教育

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而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病人本身或者病人的家属及对病人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获得。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所以护士在进行评估的同时就可以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护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法,交谈法和体检法三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法,护士可以了解到护理对象的呼吸情况,有助于病情的诊断,与此同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6~18次/分,如果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又如,通过交谈法,护士可以了解护理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有关吸烟、饮酒的不良影响;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炎的关系等。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护理对象进行体检时如测量血压,这时护士可以一边为护理对象测量血压,一边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如护士告诉病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以及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和诱因与遗传、饮食、精神应激和肥胖等都有关。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即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的观察、沟通和交流等就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护理对象对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可以得到更详细的资料,而且还可以满足护理对象对医学常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护理对象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护理诊断与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是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理评估资料,从而确定健康问题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原因和诊断依据三个部分组成。护士在下护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叙述与疾病相关的原因来进行健康宣教。如,护理问题“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有:①充盈;②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经验等。同时,还可以对解决相关原因进行指导,如对原因①可以教导护理对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热敷,对原因②可指导护理对象根据婴儿的需要喂乳和喂乳是婴儿的卧姿,以及如何肯定婴儿在吸吮和吞咽。另外,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资料后,初步确定问题后,护士应首先让病人确认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引导病人叙述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烟史,可以引导病人自己述说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护士可对其做相关的补充,这样通过病人自己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护理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计划与健康教育

护理计划是系统的制定护理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要确定病人的护理重点,以及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而健康教育也是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护士在制订护理计划的时候应该同时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措施和方法等。因为健康宣教及时合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在治疗时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如,对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计划是使病人的血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应该对病人进行与高血压病因、饮食,以及正确吃药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人在病程中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既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又有利于护理目标的实现。

实施与健康教育

实施即护理措施,是对护理对象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的手段。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更应该注重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因为实施过程即是护理操作的过程,护士可以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进行健康教育。以高血压为例,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告诉患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还应教会病人怎样正确地测量血压,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等,当病人服药时,护士应告诉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告诉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维持性的必要性等。这些都可以在进行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完成。

评价与健康教育

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阶段,它是用来评判病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目标是否实现的。而护士对护理对象的健康教育也需要进行评价,以了解护理对象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饮食与营养,以及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评价方法可以让护理对象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复述给他人,护士可以对其进行补充,这样可以使护理对象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刻,从而使护理对象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其健康宣教的内容,也可使护理对象将相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叙述给他人,以利于健康知识的普及。

第5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诊 护理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明显改善,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显著。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我国目前以60岁为界限[1]。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护理健康服务,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对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60~90岁。内科病例140例,外科病例66例。

1.2 方法 采取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进行资料收集, 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恰当地实施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中心脏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copd。见表1。表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

2.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中急性阑尾炎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见表2。

2.3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及心理特点

2.3.1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①主诉少,与客观病情不一致:典型病例:男,70岁。WwW.133229.Com主诉恶心,无其他不适就诊。查体:神表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清合作,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呼吸21次/min,心前区听诊心音弱,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急查心电图,经查体诊断为心力衰竭(心衰)。立即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强心利尿,住院治疗。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方面老年人自我感觉迟钝,对冷热痛觉反应差,自觉症状轻;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2]。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典型病例:男,67岁。主诉胃痛2 d,口服胃药无效就诊,查体:血压110/6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在急查心电图患者平卧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心电图示心电机械分离,提示心肌损伤非常严重,故抢救无效死亡。③容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由于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老年人发病的原因有时不同于一般人,容易发生脏器衰竭。典型病例:女,73岁。自述咳嗽咳痰就诊,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神情,呼吸急促,半卧位,血压130/7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2次/min,听诊双肺干鸣音。立即氧气吸入,就诊3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血压80/40 mm hg,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提示发生急性心衰。立即给西地兰0.4 mg,速尿20 mg,入壶。30 min后病情好转。住院进一步治疗。④多种疾病共存: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急、防御、代谢功能减弱,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当某一种疾病发生变化时,其他疾病有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而发生急剧变化,造成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且并发症多,不易控制。⑤老年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表面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可发展为器官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发生猝死。⑥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⑦容易出现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电解质紊乱等有关。⑧老年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晚:老年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多较晚,12 h就诊的占全部病例的43.5%,而同期青、中年12 h就诊率为89.6%[3]。

2.3.2 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①悲观失望:多数有慢性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对疾病治愈丧失信心,心情极度悲观,甚至拒绝一切治疗护理。②多疑恐惧: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对疾病估计过于严重,对他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③孤独忧郁:老年人多数赋闲在家养老,子女忙于工作,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病态心理,心理上特别需要关爱安抚,但同时又自觉累赘,担心他人嫌弃。

2.4 护理对策

2.4.1 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及护理对策:①我院急诊科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就诊及抢救护理程序。②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③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④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⑤老年患者病情易急剧加重,提示我们对老年患者,即使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也应提高警惕,不应忽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⑥掌握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老年人血压一般比年轻人高,患有高血压病史时,平时收缩压170~180 mm hg,如测得血压110/70 mm hg,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和老人平时相比已经降低了30%以下,已经出现了低血压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情就会发生变化。提示我们一定要结合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来判断病情。

2.4.2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其护理对策: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要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②交谈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做其知心朋友,多与患者倾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树立治疗的信心,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③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临床观察老年人尽管失去健康,仍十分珍惜生命。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④应与老年患者的家属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以保证老人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2.5 护理效果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经问卷调查,老年患者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以上。

3 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做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 而且,还要有善于驾驭老年患者心理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能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兰,孙智晶.关注老年女性身心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17.

第6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糖尿病发生日益增多,有关高血压糖尿病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效果、方法等方面值得探讨[1]。我科自200706~200906对705例该病患者进行教育工作情况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06~200906入住我科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705例,入选患者均符合WHO 1999年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7例,男123例,女224例,年龄14~68岁,平均(53±5)岁;对照组358例,男123例,女235例,年龄12~72岁,平均(51±3)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情况

时间项 目入院时介绍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常识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计算每日总热量及三餐分配,低盐饮食,平衡膳食。戒烟戒酒,降低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第2天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病因症状,并发症、危害、诊疗方法,综合控制“五贺马车”及重要性等第3~4天介绍药物注射相关知识,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等第5~6天介绍运动疗法、目的,运动前应检查的项目,运动类型、步骤、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注意事项等第7~10天集体授课,讲解出院病人自我管理,出院指导,发放并收集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第11~14天对疾病控制达标的病人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示范、实践,每人过关并要求患者出院前两日护士注射胰岛素时亲自观摩病人自己注射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健康教育方式,即入院宣教,发放有关资料,每周进行集体宣教一次,护士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时进行健康教育或解答患者的问题,出院前学会注射胰岛素。实验组采用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病区护士长查阅相关资料,制定高血压糖尿病教育路径表,见表1。(2)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计划要求进行健康教育。(3)形成性测试,第2天患者能谈出前一天讲解内容,没有掌握或不全掌握再进行讲解,然后让患者复述至全部掌握为止。(4)出院后登记患者通讯地址、诊断、电话号码,出院后7~10 d电话联系、门诊复诊,以后1~3个月内电话随访患者病情、治疗、有无需解决的问题,提醒其按时随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 2组患者接受不同教育形式授课比较 见表2。表2 2组患者接受不同教育形式结果比较

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路径教育模式,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知识掌握、餐后2h血糖、满意度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压、血糖、饮食及复诊、并发症比较 2组患者出院后坚持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定期复诊、间断用药、并发症调查比较,见表3。表3 血压、血糖、饮食及复诊、并发症情况 表3显示,实验组出院后坚持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定期复诊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间断用药、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高血压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健康教育被视为综合防治“五驾马车”之一[3],但传统的健康教育随机性强,会出现一些疏漏,路径模式教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流程,能够使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化、达标化,确保了健康教育具体化、有序化、循序渐进,有利于患者理解和接受,切实保证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确保了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出院后管理每个环节,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到出院以后都能享受到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指导,改变了由过去被动服务为主动关心照顾,同时也构建了护患沟通的平台,形成了护患良性互动,增加了交流和理解。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身心健康,不出或晚出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解除病人痛苦和身心、家庭、个人经济负担,达到这一目标,力求人们达到知、信、行的统一。血糖控制是糖尿病高血压综合治疗的关键,需要患者主动参与,自我调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路径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提高患者自控能力,改善糖代谢水平,护理路径模式教育加强了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力度,一方面使患者明确和掌握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对糖尿病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尤其是长期坚持饮食、运动等行为对血糖的影响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使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血糖、血压控制中的重要性,有效促使患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中来,大大增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毅力,从而血糖、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本方法使患者掌握了糖尿病高血压基本知识,认识到生活行为、长期坚持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性,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从而达到了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忠玲,何依珊.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5859.

第7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当今,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是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血压水平之间有着密切连续关系,及时诊断和规范控制高血压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观念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己成共识。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压力超过正常值的异常现象,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我国曾先后5次修改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目前最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 1999年制定的,与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即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上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90mmHg 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平时所说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指血压升高有明确的病因,占5~10%这种高血压病可能是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原因所致,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指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变现的综合征,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分布特点: 北方>南方 华北、东北高发 沿海>内地 城市>农村 高原少数名族患病较高 更年期前女男 病因--病因不明确,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第8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脉压差

高血压在我国患病人数达1.1亿左右,尤其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已成为老年人死亡致残最严重的疾病[1]。脉压差增大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大于50mmHg,(1mmhg=0.133kPa),多见于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管壁弹性减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者。脉压差增加是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是脉压差增加的高危人群,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状况,使血压不稳,血压波动增加,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增加。本文通过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规律服药等为期一年的护理干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脉压差增大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老年脉压差增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平均(74.76±11.52)岁。病程:25~324个月,平均87.65个月。

1.2方法 在门诊向老年高血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调查目的,取得配合和认可。通过查阅门诊病历,收集临床资料,筛选出高血压合并脉压差增大患者60人。详细登记患者健康档案资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服药、饮食、运动等情况,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每月利用患者就诊时间进行面对面、有针对性的宣教,记录血压、临床症状、新发心肌梗塞、脑梗塞、死亡发生情况,共12个月。

1.2.1血压控制标准符合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定的原发性高血压标准[2]。脉压差诊断标准:脉压差>50mmHg。血压测量:静坐15min以上。采用诊室坐位,右上臂肱动脉,台式水银血压计,手测法,测2次取平均值。计算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①培训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测血压的方法,做到四定,即:定血压计、定部位、定、定时间,每次做详细记录,便于医生调整药物。②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拳、拄拐慢行,坐位时穴位按摩等放松心情,改善血压波动。③指导调整降压药物剂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一般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对低于110/60mmhg者嘱应将降压药物减量而非突然停药,否则会造成血压反弹,引起患者恐惧;对血压超过150/90mmhg者进行安慰,不要紧张,保证休息,及时复诊调量。④饮食指导:根据个人体质合胃口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要清淡少油易消化,多食含钾、钙食物,易少量多餐。⑤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嘱咐患者按时服药、规律生活,将联系电话留给患者,有问题及时联系,以克服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比较 见表1。

2.2脉压差 干预前68±4.3 mmhg ,干预后 67±5.0mmhg;P>0.05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有头晕症状患者:干预前81.67%,干预后45%;P

2.3观察期间所有患者无新发脑梗塞、心肌梗死,无死亡病例。

3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无论高血压人群还是正常血压人群,脉压差增大都是主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大的标志之一[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尤其重要,一方面依据医生给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督促患者定时服药和测血压并了解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指导患者了解更多的有关高血压病预防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根据个体差异指导患者做一些适合自身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穴位按摩等达到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的作用。本文通过对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脉压差增大患者的护理干预,观察到这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新发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脉压差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张顼,李楠.老年人高血压420例临床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1999,7(2):59-61.

第9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介入诊断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9例外生型肝癌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肝癌的介入性诊断治疗。结果:11例外生型肝癌介入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癌的介入性诊断治疗具有诊断明确、疗效显著、创伤小的优点;但毕竟是有创手术,由于种种原因常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49-01

肝癌是较为常见及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时间短、生存期短、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而肝癌的介入性诊断治疗具有诊断明确、疗效显著、创伤小的优点,但毕竟是有创手术,由于种种原因常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将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病例选择

我科2001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采取肝癌介入性诊断治疗的病人225例;其中男159例,女66例,年龄41~65岁,平均为53岁。

2结果

225例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

表1肝癌介入性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百分率

3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3.1术前护理

医护人员应关心、安慰、鼓励病人,介绍介入治疗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其处理措施,并列举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解除其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接受治疗,并根据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接受能力,讲解疾病知识、保健知识、心理卫生知识等。

3.2术中护理

(1)加强病人的心理疏导,当病人进入介入治疗室时,护理人员要像亲人一样安慰和鼓励病人,使其主动配合医生操作。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中应用监护仪,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率、呼吸、血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当病人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会有不同程度口渴、恶心、呼吸困难,病变部位有热胀感等表现。护士应解释,这是用药后的正常反应,必要时给予吸氧1~2L/min,用棉签擦拭口唇,指压合谷穴,以减轻上述不适感。对于高度紧张情绪,可给予镇静剂,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疼痛剧烈的病人,可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以上止痛,同时通过交谈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

3.3术后护理

3.3.1发热

135例手术病人出现发热:一般于术后4~8h体温开始升高,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发热是机体对坏死肿瘤组织重吸收的反应,中度以上发热可给冰袋或其他降温方式,以减少病人消耗及肝脏负担,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率,遵医嘱用药。

3.3.2腰酸、腹胀

23例病人在术后卧床期间出现腰酸腹胀,与术后要求病人平卧,术侧下肢伸直24小时的有关,起床活动后症状全部消除。护理人员帮助病人活动非术侧肢体,热敷或按摩腹部、腰部,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可减轻症状。

3.3.3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是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而引起的。

护理措施:①术前训练病人在床上排尿;②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病人在床上排尿的紧张心理;③用温水冲洗会,同时让病人听流水声或用热毛巾热敷,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经以上处理后有6例能自行排尿,另3例通过导尿后解除尿潴留。

3.3.4穿刺局部损伤

本组共发生4例损伤,包括局部血肿、穿刺出血,除对医师穿刺、止血及包扎各个环节要求较高外,护理上应注意:①嘱病人术侧下肢保持伸直位,需在拨管后24小时方可活动;②病人咳嗽及用力排尿时嘱其压紧穿刺点;③术后经常观察切口情况,如有出血应重新加压包扎;④对于局部血肿及瘀血者,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3.3.5造影剂反应

我科介入手术一直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未发生肾功能衰竭或严重过敏反应。2例病人造影后有寒战,经使用地塞米松后症状缓解,因此,在注射造影剂后要了解病人有无不适、皮疹等过敏反应,备好抗过敏药物以便应急。

3.3.6后腹膜血肿

本组发生1例,是穿刺位置较高且导丝损伤至血管外膜,压迫止血位置低,时间短致后腹膜出血。护理上要做到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等情况及病人有无腹痛等主诉,及时配合输血及其他各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梅.导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2000,17(4):46.

[2]崔忠邦,韩希年,卢萍,等.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5例报告)[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8,(2).

[3]张啸天,吕华,冯立艳.外生型肝癌4例报告[J].实用肿瘤学,1996,(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