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审计范文

社会审计精选(九篇)

社会审计

第1篇:社会审计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和履行需要社会责任会计的工作作为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想达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要注重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的执行,可以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一般会计审计相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也需要达到一定目标。审计目标就是在人们通过审计活动期望实现的目的。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目的是通过报告了解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以及表达的意见,通过意见使社会、公正、政府清楚的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从而对企业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产生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完整性,而且体现了企业在社会中与整个社会的互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诞生的基础。企业是以经营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组织,其不可能与消费者、社会等利益目标完全相同。同时且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消费者、社会无法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以及企业真实的报告自身在社会责任上的履行状况应当是企业以及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信息上的差异是需要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审计的主要原因。信息上的差异造成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与熟知的情况有所差异,将会使企业的在社会公共的信任上产生下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上发生问题后,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明显受到了冲击,因此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减少社会上各方在社会责任信息上的差异,提高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度。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及加强措施

 

1.审计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存在依托关系,后者对前者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法国,国家要求企业必须要披露企业中的以下信息:职工总数、职工培训、工资成本、行业关系等。在美国,国家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绩效包括以下内容:公共贡献、净收益、环境贡献等。欧共体则要求披露职工平均人数、经济状况、财务状况等。从以上内容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公家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上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也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对社会责任有着具体要求。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社会责任。企业的主要价值就是创造财富和价值,而要想达到该目的,企业就必须能在经营过程中能够盈利。不论何种企业要想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要盈利,也只有长期存货的企业才能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财务目标,同时也是社会目标,因此必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对其进行反映。

 

(2)人力资源。企业在招募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改善员工福利上的投资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积极表现。

 

(3)社会贡献。企业享受自身所在区的基础设施,它也应当对自身所在区域有所贡献,其中主要包括:纳税,为当地居民提高就业机会,以及进行相应的公益事业。

 

(4)改善生态环境。企业在创作财富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企业有责任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企业在保护环境上在财务上反映出来的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支出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效。

 

除以上提到的四点内容外,企业还要在财务报表上反映自身产品的质量。例如,产品的耐用期限、效能、安全等,同时在报表中也应当反映广告的可靠性和客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范围依据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可以分为:(1)劳动用工审计,包过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物资投入,工资翻番,保险缴纳等。(2)环境影响,其中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循环使用,产品的绿色指标,以及生产过程中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状况等。(3)公共影响,对就就业的安置,对教育社也和公益事业的支持,以及在社会公共设施建立上的投入。(4)对政府工作的支持,是否长期处于盈利状态,以及缴纳税金的情况。(5)企业在产品广告的宣传真实度,售后服务情况使客户满意。

 

2.加强审计措施

 

社会责任会计设计同企业的多方利益都有所联系。在经济市场体系中,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多方面利益的影响。这在之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但也正是因为企业有社会、政府、环境等之间均衡关系的存在,才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如果均衡被打破,那么企业也将会受到损伤。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是借助于会计的信息披露形式的一种强制的执行措施。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存在社会之中,从社会中获取一些资源,因此,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揭露上受其自愿性影响严重。企业中不仅需要提高领导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也要让员工清楚自己也是企业中的一员,也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在意识上发生改变,才能改变行动,使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能自行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企业自行的履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企业中可以将社会责任理念合理的融入到企业自身的文化中,投入适当的资金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能够得到提升。

 

(2)提高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只有对社会范围进行明确,才能是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在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企业收益信息。②服务质量或产品质量信息。③环境保护信息。④社会活动的参与信息。⑤员工权益信息。只有提高以上物方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是审计工作作用得到体现。

 

(3)规范上的支持。因此,在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开展上必须要规范审计行为。规范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审计业务、设计组织上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应当包含审计组织在执行审计任务时需要遵守的相关规章和准则,同时必须要对明确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强制性。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同时更要注重在社会公共利益上的追求,并且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消费者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上的关注日益提高,企业要想追求发展,就必须要适当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应当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在满足相关利益者需求的同时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发展。

第2篇:社会审计范文

关键词:社会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论

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 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社会审计的产生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本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受到诉讼的威胁,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民间审计已发展到了通过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审计战略计划的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二、社会审计风险的涵义

关于社会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社会审计风险定义为:“社会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柯勒会计辞典》将社会审计风险概括为二点:一是已鉴证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内存在重要错误,而未被审计觉察的可能性。

三、社会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的影响

审计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法律环境、规章制度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审计职业界自身。

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我国先后颁布的《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明确规定,对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和违章行为分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市场制度与法律制度是互补的,市场不能没有法律。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法律在赋于审计职业专门鉴证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审计工作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存在着问题。会计准则是社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依据之一,若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着问题,势必会导致社会审计风险的增大。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安然公司采用的财务手段中,有一个是“特别目的实体”(按照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如果非关联方在一个“特别目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的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利用“特别目的实体”可以高估利润、低估负债。而“特别目的实体”是美国现行的会计惯例。故如果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审计准则来说,安然信可以认为安然公司的关于“特别目的实体”的账务处理是正确的。所以,在安然事件中,美国会计法规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安然事件表明,以具体规则为基础的准则,不仅总是滞后于金融创新,而且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安排”和“组织设计”轻而易举地逃避准则的约束。

3.经济环境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的扩大。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从西方审计发展来看,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亦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没有它金融市场将会萎缩。

4.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和不正当竞争对我国审计职业界的负面作用。目前,CPA职业界普遍存在低价竞争、高额回扣的现象,加之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越权介入,使CPA与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不平等竞争的不良环境之中,在此种恶劣的审计环境中,审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难以实现,或者是要付出高昂代价方能实现。

(二)审计人员方面

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这种状况常常使人们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之间总存在一个“期望差”。

2.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民间审计是一种专门技术服务,审计人员有责任计划自己的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行为,同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运用应有的技术和职业关注。可见,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对审计的结论相当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也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质量。

(三)审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

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而国外已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二是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遗漏重要的项目;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等。

四、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对策

我们探讨社会审计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及其可控性,从而有意识地去寻求降低社会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以便把审计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免当社会审计风险出现时,社会审计人员处于措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因此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减少社会审计风险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三是建立保障制度,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承受能力。四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五是全面推行计算机审计。

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增强了审计效果,更加促进审计工作及人员的进步。社会审计力求降低风险,以提高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社会审计范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体制中政府职能具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行为,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公允性进行检查,从而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审计能够协助政府进行职能转变,由依靠政府手段进行经济管理转变为依托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审计)来进行间接管理。政府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审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及经营结果,从而间接对国家财经法规、法律和政策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企业财会信息越发重要,不管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债权者还是领导者都需要加强社会审计,才能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内部制度管理、财会基础工作管理、税务管理以及咨询各项专业管理。

二、形成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外公布的审计报告频频出现问题,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面临审计风险。由于社会审计是以第三方身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监督,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比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更高。可见,对造成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够提高社会审计的审计效益,还能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能够更快的改善高社会审计风险的状况。

(一)审计环境不严谨,易造成审计风险

我国审计环境是包括法律环境、规章制度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审计行业自身等四个方面。法律中关于社会审计及审计风险方面的内容过于粗泛,不够具体化、实际化,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审计人员失去法律判断标准,从而也就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性。我国目前《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都有明确规定何种行为追究审计人员、审计双方、被审计单位等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是该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和其他法律的衔接性。对于规章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我国的会计准则本身存在漏洞,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先决条件(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已经丧失,那么也就加剧了社会审计的风险。被审计单位依据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可行的财务操作手段,这样条件下势必会导致社会审计风险的增大。市场经济环境多元化、多变动、灵活性高等特点,使得被审计单位行为不稳定性、可靠性不高,那么极易造成审计人员无法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性反映和评价,从而提高了审计风险。CPA行业环境中对事务所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和事务所间不正当竞争的现象都严重影响到其审计质量,也就直接加大审计风险,在这种恶劣审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都难以得到实现。

(二)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人员审计道德水平与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注册会计师审计道德水平与专业能力是作为审计行业自身环境中的一个关键、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审计的不断高速发展,使得事务所也呈现过于快的速度在发展,过快的速度使得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国内事务所间相互竞争追求业务而相互压价,使得事务所及其会计师丧失审计独立性,甚至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危害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也就从而加剧了审计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活动是具有高度专业性、技术性的活动,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事务所些许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不够,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不够深度和广度必然会产生审计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审计方法本身存在问题

被审计单位为了得到投资者或者金融企业的资金支持,而千方百计对本单位的财会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变动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审计过程中无法发现其故意、虚假行为,而出具不真实、不准确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可能采取的舞弊手段为以假乱真的伪造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不利交易、记录虚假有利交易和有目的性的使用不适合的会计政策等,甚至有的单位采取与注册会计师或者事务所进行私下交易为其出具想要得到的审计报告,而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面临不同程度的审计风险和承担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过程中,会计师采取的审计方法可能存在本身缺陷,不适宜用于该被审计单位,这种会计师根据主观臆断性进行判断审计方法本身存在风险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程序和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

三、防范社会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谨慎选择客户,降低事务所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特征、概况、审计目的、经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一些不合法、高审计风险的审计要求应该予以拒绝,从而有效的降低或抑制审计风险。事务所应该建立客户风险评估机制,从而谨慎选择审计单位,对于管理较好较规范、内控制度完善、历史情况良好的这些单位的审计风险较低,那么事务所就可以予以考虑来降低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事务所谨慎选择客户能够促进其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于具有高审计风险的客户集中较多审计资源和选择有效审计程序,从而有效的降低事务所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相关审计环境

我国有关独立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实时调整、变动和配套,及时抑制不良的法律环境。法律法规应该加强对审计独立性的强制规定,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法律惩戒,杜绝类似压低审计价格和各个事务所间不良竞争的行为,从而明确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企业单位审计公允性和真实性方面的法律责任。根据各方审计实践经验将会计规章制度环境中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从而能够加强企业或者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为审计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行业应该配合法律、政府部门进行制定具体相关规范来完善行业协会审计环境,从根本上和源头来尽量降低审计风险。

(三)强化注册会计师风险预测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4篇:社会审计范文

关键词:社会审计 委托 模型

社会审计中,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对象构成了社会审计委托三角关系。如果委托人是企业所有者,则第一关系是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第二关系是委托人和审计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关系是基于第一关系而存在的。然而现代企业制度中,审计人有偿接受委托人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鉴证,但所承担的信息披露责任是针对相关投资者、债权人和潜在社会公众,这要求审计人必须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外部组织之间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关系。

一、社会审计契约中的信息不对称

社会审计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有:委托人和审计人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一方总是比另一方占有更多的相关信息;委托人与审计人对于各自的信息占有情况进行验证是不经济的。从审计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分析,可以分为外生性信息不对称和内生性信息不对称。

(一)外生性信息不对称社会审计中的外生性信息不对称是基于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可以从以下方面解释这种不确定性。首先,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引发审计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对象自身的不确定性传递,审计人除了需要对会计报表的信息进行审查外,还要对不确定的事项、会计估计、被审计对象特有的会计处理程序等进行审查。在审计人的审查过程中,审计人对会计信息的了解将随审计的深入而持续的增加审计信息不对称。其次,审计假定的不确定性。审计的假定包括经济责任关系、客观诚实、公允证实和职业谨慎等,这些假定是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当审计人的职业理念与立场发生改变时,审计人的信息判断处理系统所生成的产品(审计报告)也必然是不同的,由此形成动态的审计信息不对称。再次,审计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审计准则和制度所作的规定不具体并具有可选择性,需要审计人的职业判断。当审计人对某些专业事项无法判断时,或者请外部专业人士协助或者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技术,这些行为都增加了审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社会审计的外生性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即委托人或者审计人隐藏真实信息以期自身效用最大化。“逆向选择”出现时将导致审计合谋的发生,即审计人与被审计单位串通,采用不正当手段欺骗审计委托人,从中牟利。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合谋产生的经济学基础,审计人的“经济人”特征使其有合谋的倾向。合谋产生的“催化剂”是审计人在委托人给付报酬额、被审计单位给付贿赂额、名誉价值可能损失额之间的权衡。

(二)内生性信息不对称社会审计的内生性信息不对称来自审计专业估计及判断带来的不确定性。审计质量决定因素一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人)收集审计证据的能力和所付出的努力;二是注册会计师报告事情真相的意愿,即审计独立程度(DeAngdo,1981)。由于审计对象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多变化、模糊化,审计专业判断很重要。审计的专业判断受审计人的专业胜任能力、对被审计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程度、判断技巧与职业道德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由此带来审计信息不确定性。审计信息内生性不对称使得审计契约参与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契约行为无法实施有效监督,进而对其行为结果无法进行控制,从而不能获得对方真实信息。一旦契约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拥有信息资源优势的一方很可能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而使另一方受损,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审计寻租是拥有审计信息资源优势的当事人,利用审计信息不对称向其他有关当事人要挟或索取好处的行为。审计寻租有两种典型形式,一是被审计对象管理层的寻租,管理层拥有公司生产经营最全面信息,可能对委托人隐瞒;委托人要获得这类信息,就必须向管理层支付额外的报酬,于是管理层就获取了信息租金;当管理层通过贿赂审计人对委托人封锁审计信息时,审计寻租就有可能发生,而一旦贿赂成功,审计寻租就变成审计合谋。二是审计人的寻租。审计人寻租一是向委托人和社会公众寻租,二是向被审计单位寻租。社会审计中审计人通过审计,一定程度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真实信息,就有可能以提供契约之外的信息为由,向委托人索取正常服务报酬之外的利益,或者通过向社会公众“出租”内幕消息(如公司配股、分红、改组计划等商业秘密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而获取好处。审计人也可能将不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审计信息提供给最高管理当局为砝码,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好处。

二、社会审计的委托关系分析

Holmstrom和Milgrom(1987)的委托问题的参数化模型讨论了在委托人可以观察到人的努力水平和不可观察到人的努力水平两种条件下的最优合同问题,结果发现:在人努力水平不可观察的条件下,会出现风险成本和激励成本两种成本,最优的激励合同要求人应该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在人为风险中性时,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和最优激励。但该模型只针对一般企业,产出仅是人努力程度a和外生的不确定性因素H的函数。而社会审计的特点就是审计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选择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即审计人面临风险的大小至少一部分是可以由审计人自身来加以选择和控制的。本文模型考虑了审计这种可选择的风险因素。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为便于分析,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审计人的工作成果取决于审计信息的外在不确定性及内在不确定性。审计的外在不确定性是审计环境的外生随机变量,是不受委托人和审计人控制的,称为自然状态,用白噪声θ来表示,θ的概率分布是正态的,E(θ)=0,V(θ)=δ2,θ越大则自然状态越好。审计的内在不确定性主要用审计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来表示,假设审计人的努力水平集合为A,a∈A表示审计人的一个特定努力水平,为简单起见,假定a是一维的连续变量,a越大则审计人越努力。审计人的独立性将影响审计质量,用d表示,d越大则审计人越独立,审计质量越高。用e表示审计人的业务能力。引入r表示审计人对审计风险的选择和控制。构造社会审计的收益函数:πr=ef(a,d,e)+0。式中,r是审计人可选择风险,为可预测的随机变量。

假设2:假定审计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假定审计业务采用的报酬支付方式是线性契约形式,s(π)=α+βπ,审计契约双方约定就审计成果设定β的激励系数,一般0<β<1,α为审计人的固定收入。β=0时,审计契约双方只约定审计业务固定收入,审计人不对审计成果享有额外的收入。0<β<1时,审计人享受与审计成果相关的额外收入。

假设3:假定审计人是风险规避的,采用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量p来表示审计人风险的规避程度,即p=μ″(w)/μ′>0,

效用函数u=-ewp,其中w表示实际货币收入。假设审计人的努力负效用等价于货币成本,同时进一步假定c(a)=1/2ba2,b>0为努力成本系数,b越大,同样的努力水平a带来的负效用越大,它与能力水平负相关,即审计人能力水平越高,其采取行动的成本c(a)就越低;努力成本系数假设与审计独立性正相关,即审计人主观上努力将促使审计人主观上追求更大的独立性。V(π-s(π)),u(s(π)-c(a))分别是委托人和审计人的V-N-M期望效用函数。

(二)模型的建立和推导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给定s(π)=α+βπ,委托人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

Ev=Ev(π-s(π))=E[π-α-βπ]=E[(1-β)π]-α=-α+(1-β)rf(a,d,e)

审计人的实际收入为:w=s(π)-c(a)=α+βπ-1/2ba2=α+rβf(a,d,e)+βθ-ba2

审计人是风险规避的,根据Arrow-Pratt结论,审计人的风险成本为:1/2pVar(s(πr))=1/2pVar(α+r(1-β)f(a,d,e)+βθ)=1/2pβ2σ2

审计人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CE=Ew-1/2pβ2σ2=α+rβf(a,d,e)+βθo-1/2ba2-1/2pβ2σ2

令w为审计人的保留收入水平。如果确定性等价收入小于i,审计人将不接受审计合同。此时,审计人的参与约束表示为:

IR:α+rβf(a,d,e)+βθ1/2ba2-1/2pβ2σ2≥w

分两种情况来探讨审计人的激励约束Ic。

第一种情况,首先考虑依法审计人努力水平a可以被观测,则不需要额外的激励。此时,任何水平的a都可以通过满足参与约束IR的强制合同实现。委托人只要确定合同中(线性)的α、p和观察到的审计人行为a来实现期望的效用最大化。

此时,最优化数学模型为:maxEv=-α+(1-β)rf(a,d,e);s.t.(IR)α+rβf(a,d,e)-1/2ba2-1/2pβ2σ2≥w

将参与约束进行等式变形:-α=-w+rβf(a,d,e)-1/2ba2-1/2pβ2σ2

将-α代入目标函数,则上述最优化问题重新表示为:maxEv=-w+rβf(a,d,e)-1/2ba2-1/2pβ2σ2

由于w是给定的,上述表示意味委托人实际上是在最大化总的确定性等价收入减去努力的成本。则:a*=1/b;β*=0

将上述结果代入审计人的参与约束得:a*=-w+1/2b

这是帕累托最优合同。委托人被假定为风险中性,审计人被假定为风险规避的,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要求审计人不承担任何风险(β*=0),委托人支付给审计人的固定审计费用恰好等于审计人的保留工资加上努力的成本。委托人可以观测到审计人的选择a,只要委托人在观察审计人选择了a<1/b就支付a<w<a*,审计人就一定会选择a=1/b,可见,最优风险分担与激励没有矛盾。

第二种情况,委托方和审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委托方仅可以观察到审计成果形成的收益π,而无法观察到审计人的努力水平。而审计人将从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来选择努力程度。即max:α+rβf(a,d,e)-1/2ba2-1/2pβ2σ2

对上式进行一阶求导可得:

这是审计人的激励约束,审计人不参与审计成果的报酬分享时,即B=0,此时,审计人得到的是固定收入,与其劳动成果无关,审计人将选择a=0,而不是a=1/b。

委托人将通过确定a和p来诱使审计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为,实现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建立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Max Ev=-a+(1-β)rf(a,d,e);s.t. IR:α+rβf(a,d,e)-1/2ba2-1/2pβ2σ2≥w;IC:a=rβ/b*δf/δa

求一阶条件得:

以上条件表明审计人应承担的风险,p是p、δ2、b的递减函数。审计人怕担风险的思想越重产出π的方差越大,审计环境越不确定δ2越大,审计人获得的审计成果的可能性越小,审计人获得审计收益将越小。R体现了审计人的风险选择,审计人选择越小的审计风险,其审计证据的收集工作将更简单,则审计人能获得的成果可能性越小,参与审计利益分享也越小。

三、结论与启示

审计委托人和审计人的委托分析表明,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审计人的行为是不可观察的,审计人会利用审计过程中掌握的审计信息来产生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在审计人与委托人都是完全理性的假设下,委托人可以通过激励机制设计来诱导审计人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

第一,由(1)式可知,审计人在选择一定的风险水平r后,其努力水平是由审计人分享审计成果的比例β决定的,β越大审计人越愿意提高其努力程度,这说明审计人的成果分享份额可对其形成有效的激励。同样,β确定后,审计人选择更大的审计风险需要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基于审计人独立性的考虑,委托人不采用让审计人分享审计成果的契约形式,事实上审计成果(审计质量)的高低也是很难测量的。对这个结论的合理运用应该是委托人、审计人在设计收费契约时,应该更多考虑审计人付出的努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模式,价格标准采取“固定价±浮动%”、固定价格、固定下限或上限等方式确定,各地具体的收费办法由当地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确定。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会计市场的恶性竞争等原因,实际收费普遍较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形式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产品费用,即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费用;二是预期损失费用,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等;三是会计公司的正常利润。由此看来,基于我国目前这种收费模式,是无法对审计人形成有效激励的。

第二,由(2)式可推出dβ/dr>0,说明审计人可选择性风险越大,审计人承担风险更大,审计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付出更多的

第三,审计激励机制的设计应考虑审计的特质。我们在本文构造了审计生产函数,高质量的审计取决于审计人的能力、努力程度、独立性、审计风险基础等。审计人能力与努力程度负相关,即审计人能力水平越高,其采取行动的成本c(a)就越低;努力成本系数和审计独立性正相关,即审计人主观上努力将促使审计人主观上追求更大的独立性;审计人对审计对象风险的估计与努力程度正相关,风险估计越大,则需要努力收集更多的证据。审计委托人应选择有能力的审计人(以审计人的学历、经验、声誉等作考察),然后选择合理的审计激励手段来降低审计人的非效率行为。

第5篇:社会审计范文

(一)考试认定资格制度

《注册会计师法》实施以前,我国曾实行注册会计师考试认定资格和考核认定资格“双轨制”。自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了“双轨制”,实行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制度。只有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并符合规定的从业年限等条件,经注册会计师协会报财政部门批准注册,才能取得执业资格。这项制度的确定标志着我国社会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执业水平,促进社会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注册会计师培训

社会审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执业环境,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协会应该制定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计划,重视职业后续教育制度的建设,促使注册会计师及时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开发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

为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的领导,1994年4月成立了由财政部、审计署、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国家教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实施全国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培训制度和培训发展规划。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事务所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负责本地区、本事务所的具体培训工作,形成一个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龙头,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支柱,事务所为基础的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组织体系。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违约、工作过失和欺诈行为不仅给委托人、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而且还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为了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风险意识,加强对社会审计行业管理,国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讲求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规范。《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对违法执业的注册会计师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若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事务所必须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接受后者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合伙事务所和由注册会计师或单位发起设立的有限责任事务所。合伙事务所是由符合规定条件的注册会计师,为共同执业签订书面合伙协议,共同出资设立。注册会计师或单位发起设立的有限责任事务所是由具备条件的注册会计师或单位发起、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成立的事务所。发起注册会计师或单位以其出资额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职业团体,其宗旨是服务、监督、管理和协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组织,接受财政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并接受审计署的监督。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办理注册会计师注册、事务所设立有关事宜,监督、管理其执业情况,审批和管理协会会员,拟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则以及监督、检查实施情况,组织和推动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组织实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依法办理审批及监督、管理境外事务所和人员在境内开展业务的有关事项,组织业务交流,开展理论研究,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指导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办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机关委托或授权的其他有关工作。协会会员有两类:一类是团体会员,即经依法批准设立的事务所。另一类是个人会员,包括:执业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非执业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和名誉会员。名誉会员为境内、外有关知名人士,经有关方面推荐和协会理事会批准产生。协会的组织机构由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与常务理事会和常设办事机构组成。

三、社会审计管理体制

社会审计管理体制包括政府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管理和会计师事务所自我管理,三个层次融为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审计管理体制对社会审计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审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规范各自行为。1998年通过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在指导、监督和管理社会审计行业方面的分工,这有利于社会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行政管理

鉴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世界各国政府都通过政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管。在我国,政府行政监管体系包括财政、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部门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1.财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依法对社会审计行业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主要职责是:认定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制定收费标准,颁布执业准则,处罚违法违规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2.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对社会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质量检查,对违法违规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建议财政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处理处罚。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申请营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查,受理工商登记,颁发营业执照,还通过日常监督和工商年检,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合法经营。

4.税务部门。税务部门依法对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税务登记和进行税收征管。

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财政部门对从事证券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和管理,并对核准从事证券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质量检查。

(二)行业自律管理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行业协会,依法对社会审计行业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责是:拟定执业准则,制定规范指南和质量检查办法,监督和检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制定后续教育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同业公平竞争的管理办法,协调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业务关系。

另外,注册会计师协会还根据财政部门的授权和委托,承担一部分行政管理职能。

(三)会计师事务所自我管理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自我管理,是整个行业管理的基础。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主任会计师负责制,只有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质量、人事、财务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从业人员行为,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提高服务质量,防范职业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四、社会审计职业规范

我国社会审计职业规范体系是注册会计师在依法承办委托业务过程中,应遵循的专业标准、技术规程和行为准则的总称。主要由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和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四个部分组成。

(一)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独立审计的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审计准则,是社会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依法独立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和发表审计意见的专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取决于制定机构、机关的法律地位,体现了独立审计准则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的拟定机构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和机关为政府主管行政机关,而解释权又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以,这些准则和公告属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规范和行业自律规范的双重性质。执业规范指南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并公布施行,只具有行业自律规范性质。

由于上述三个层次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不同,因而约束力也有所区别。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执业规范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指导,注册会计师参照执行,可以根据承办委托业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具体应用。

(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围绕这些内容从社会道德角度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提出了行业规范。制定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有利于规范注册会计师道德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维护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了一般原则,如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过程中,应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的原则、回避制度等等。同时,准则还从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以及其他责任等方面,对注册会计师以及所在的事务所提出了要求。

(三)质量控制基本准则

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的生命线。以质量为本,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是社会审计行业的立足点。质量控制是指事务所为确保执业质量,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为指导事务所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立了基本原则,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对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了阐述。

(四)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

第6篇:社会审计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基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而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政策发展沿革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按用途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又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障基金是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建立的基金,所以,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再生产中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加强了管理,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政策,具体如下:

1999年7月1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开始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2001年5月18日,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基金监管的原则,确定了监管机构的监督范围。

2001年12月,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2年5月23日,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社会保障审计检查证>,的通知》。

2002年,有关建立基金监管部门协作机制并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基金监管责任主体的相关政策,以及有关《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的延伸性程序规定,正在加紧拟订当中。

2002年12号文,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尽管各级部门加强了对基金的管理,但在基金筹集及运用等环节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瞒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骗取或违规支付社会保险金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其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纳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国外社会保障情况简介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型”社会保障社保制度,基本特点:一是项目多但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及“国家福利型”高,如在美国投保者每日领取的养老金只相当于原工资的50%.;二是共同基金在养老保险资产比重逐步上升。

美国共同基金业已将重点转向了养老类型的投资项目。今后,养老市场仍将在共同基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基金的长期回报率一般达到10%左右。2001年回报率有所下降,但一般仍高于储蓄的利息。当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但比直接投资股票风险要小得多。

欧陆国家多数实行“稳健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是:一是公民必须参加法定的社会保险,定期交纳社会保险费,从而享有申请保险待遇的权利;二是除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均由独立的保险机构经营,实行自治管理,政府只起指导作用,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北欧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行“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社会保障内容庞大,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如瑞典的社会保障覆盖了在瑞典居住的所有人(不论其是否有瑞典国籍,不论其是否就业,只要居住到一定年限,均可享受);二是基金的来源是各行业的雇主,雇员则基本不交纳。这种类型的理论基础是福利学派思想,主张建立合理分配、收入均等的国家。政府通过课征高累进税,向全体居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社会保障。但这种类型因企业负担较重,如1995年瑞典企业主负担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各种法定保险费用占利润的32.9%,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日本实行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捆在一起的办法,在战后恢复和发展时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较高的奖金和职工集体福利。近年来,因受东南亚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原有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日本采用职工持股制度补充退休准备金制度。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实例,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体制不统一法制不健全,包括领导管理体制不统一,基金管理难以协调、法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不健全,基金的筹集,运用和保值增值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基金未纳入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统一预算,缺乏统筹安排,基金分散,难以产生效益、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难以渡过“老龄时期”,“代际转嫁”方式将出现支付危机、缺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基金保值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

四、加强会计与审计监管功效

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体系与社会保障整体改革步伐不协调之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秩序混乱,管理透明度低,资金管理过程暗箱操作手法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管理体系不顺畅,会计制度欠缺等。为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在实践中就必须加强会计监管及审计监督的管理效应。这里的会计监管,是指对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运动过程实施内部监管,具体执行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财政专户管理机构、税务征收机构以及银行、邮政、医疗等社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为防范基金运作风险,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运用的内部会计监管及内部审计监督;而外部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独立于各执行部门之外&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实施外部全程监控,审查各级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有效地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作用。

(一)加强法律规制

市场经济及WTO对法制环境的要求和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建设的需要,均决定了法制性取代政策性的必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使其与《会计法》、《审计法》联手,如果在某些关键环节实施会计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受到阻碍时&可以采取必要的司法介入,在社会保障及其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发挥内外共同监管的效应。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监管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联网管理,这就在根本上消除了虚报、瞒报、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所以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各层次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安然公司的倒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做假事件公诸于众&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执业人员整体素质&包括内部会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外部审计人员及社会各界执业人员,是确保执业诚信的根本。应定期开展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树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从业作风是加强诚信的第一步。

(四)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

社会保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审计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农村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其目的在于:保障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接受社会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7篇:社会审计范文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国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向社会成员及所在单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或通过财政拨款所集中起来,用于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所需的资金。它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个人缴费、企业收费和财政拨款。社保基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作为社会成员的“保命钱”和“救命钱”,是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生存底线与社会稳定。因此,强化市区社保基金统筹和监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__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内容,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促进我市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工作,确保社保基金和资产上划移交工作顺利进行,我与学习联系点的同志,共同对新浦区、海州区和连云区(以下简称三区)劳动人事局,截止20__年12月31日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此次调查为社保基金市区统筹上划提供了依据。现将审计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__年三区社保基金情况

20__年度三区的劳动人事局负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根据市区统筹方案,社保基金上划后,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管。截止去年12月末,三区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分别为31957人、38799人、33015人、20324人、17940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8%、9%、3%、0.5%—2%、0.8%;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的人数分别为8738人、1493人、34人和292人;五项基金社会发放率均为100%。

三区上年社保基金结余22694.48万元,当年收入27224.01万元,当年支出16771.87万元,基金滚存结余33146.62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结余18295.58万元、失业保险结余1636.6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结余10638.08万元、工伤保险结余257.35万元、生育保险结余325.40万元、其他社会保险结余1993.54万元。

审计及调查结果表明:三区政府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监管,劳动人事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金管理安全,基本上实现了“基本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也符合市区统筹的要求。

二、20__年三区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x区自收自支事业养老保险基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未分账核算。该区自1993年以来自收自支养老保险的收支便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放在一起核算,征缴与发放分别按有关规定执行。截止20__年末参保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99人,退休153人,每月征收养老保险费约17万元、支付约22万元,每月赤字5万元,不符合社保基金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二)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三区社保处及医保处截止20__年12月末经费账面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计137.57万元,通过实地盘点,实际在用资产47.36万元、已报废待核销资产价值90.21万元。不符合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

(三) 往来款清理不及时

某区医保处20__年垫付应由市医保处报销的费用,至20__年底仍挂账未清理,不符合相关规定。

(四) 基金收入入账不及时

某区医保处20__年预收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基金469.86万元挂暂收款未及时记入收入,直至20__年2月才将此款转记收入,不符合社保基金管理相关规定。

三、强化市区社保基金监管的建议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施市区统筹,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社会保险抵御风险能力、扩大筹资渠道、保障和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一)扩大基金筹措渠道,努力增加收入。社保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加大基金征缴力度。要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联系,及时勾通信息,做到应收尽收,收缴及时,不断扩大资金征缴来源。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二)加强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要定期监盘,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三)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各相关部门对基金中发生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基金损失,切

第8篇:社会审计范文

一、国家审计资源与社会审计资源的特点分析

国家审计的特点是对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把握能力较强,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审计成果层次较高,但是,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深度、审计质量、审计范围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家审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国家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提高一时难以适应审计事业的发展要求,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做到宏观把握与微观任务的统一。

社会审计资源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工作细致,业务素质较高,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和注册造价师等专业化人才较多,具备较丰富的审计经验,工作细致,对被审计对象较熟悉,但是,从国家审计角度来看,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由于社会审计地位的特殊性,对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把握存在不足,审计工作质量要求、政治素质、审计纪律等与国家审计还存在一定差距。

资源整合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对现有的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各项资源得到发展和完善,各要素之间相互调整并加以重新组合,达到协调统一,形成合力,获得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资源整合是现代审计的必要形式,为了能够促进两种资源有效整合,就需要准确把握这两种资源的特点,找到结合点,最终达到审计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为了能够使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发挥审计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合力”,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署于2004年《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审计实施各环节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国家审计的工作指南。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都严格执行该规定,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线索后,对事实描述、证据收据、问题定性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办法来实施。社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证据和问题定性的把握与国家审计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在审计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快发现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落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问题表述不清、要素不全、定性不准,对问题的分析停留在表面,有时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能政策法规层面对问题进行反映,使发现的问题难以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更难形成高层次的信息,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对社会审计力量的审计质量进行动态控制。这就要求国家审计人员首先要熟悉国家审计的质量要求,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掌握社会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其取证、底稿等要定期进行复核,发现不足之处尽早完善。

(二)审计效率

社会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都具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会按照以往的审计方法和思路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审计资料的审核十分细致,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线索,但对于把握总体的能力不强,对于被审计对象有时会缺乏必要的分析,会造成审计方向不够准确。国家审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把握总体是前提,突出重点是手段,只有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才能准确的突出重点,提高审计效率。这就需要国家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的能力,能够在审计过程中对社会审计人员指引正确的审计方向,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的各自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使审计效率和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审计纪律

审计纪律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高压线,在本文中主要指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对于国家审计人员,由于普遍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学习,思想政治觉悟普遍较高,遵守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的自觉性较强,但是社会审计人员由于社会背景和工作性质不同,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国家审计人员来讲就少得多,遵守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的自觉性往往没有国家审计人员强。为了能够将国家审计资源和社会审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合力,避免审计风险,就需要对两种审计资源提出相同的审计纪律要求,这是做好两种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要将社会审计人员纳入国家审计项目中来,就需要树立审计组为整体的观念,要使社会审计人员意识到遵守审计纪律的重要性,必要时要建立约束机制,使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与社会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对于违反审计纪律的社会审计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必要时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想法

要使国家审计资源与社会审计资源有效整合,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上三个关键环节,但要在审计项目中具体实施,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审前培训

审前培训是做好国家审计资源和社会审计资源整合的前提条件,由于工作经历、专业背景等与国家审计不同,社会审计人员在国家审计项目中对国家审计的各项要求并不了解,这就需要在开展审前培训时对审计方案、审计目标、步骤方法、法律法规、纪律要求等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完善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每个人都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明确审计目标和各项要求;二是要将社会审计人员的各项观念与国家审计人员相统一,要使审计组每位成员都树立整体观念,充分认识到审计组是一个整体,全体人员是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建立审计过程中的动态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

审计实施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的优势在审计初期通过扎实细致地审查有关审计资料,会发现一些审计问题线索,在社会审计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往往发现某些违规行为后就不再深入调查,而这些审计线索对于国家审计来讲往往只是深层次问题的表象,要满足国家审计要求,还需要对这些审计线索进行深入分析,审查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是不是存在体制上和制度上的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只有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进行了密切合作、紧密衔接,才能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动态的沟通和协调,充分掌握审计实施过程中每个人发现的问题线索和掌握的有关情况,并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提出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若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要集中审计力量进行重点突破。

(三)建立审计资源整合后评估机制

审计项目结束后,对审计资源整合效果的后评估也非常重要。由于缺乏现成的经验,目前审计过程中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资源整合模式,只有在审计过程中加以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这就是后评估的主要目标。审计项目资源整合后评估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审计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审计人员能力发挥是否充分;三是审计组内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的协作效果如何。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对资源整合过程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研究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审计项目资源整合工作积累经验。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后评估机制,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审计资源整合水平不断提高。

(四)建立社会审计资源库

审计项目现场结束以后,外聘的社会审计人员将会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再参与国家审计项目的机会往往不多,为了能够在国家审计工作中将资源整合的优势延续到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去,需要建立社会审计资源库。社会审计资源库要以审计资源整合后评估为基础,将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专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审计成果、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优缺点分析等进行总结,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审计资源库,以利于在以后的审计项目中继续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作为国家审计机关,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审计资源库,在保护社会审计人员隐私的基础上,要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资源库进行更新和完善。

第9篇:社会审计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方式方法

伴随着我国的财政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管理模式发生着转变,由于社保基金种类繁多、政策性较强、涉及范围广,这无疑对审计机关的社保基金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树立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观念

(一)确保社保基金的收入安全、完整和有效。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审计机关要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环节的审计力度,在审计中应重点审查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及缴存。使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畅通,增强社保基金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效益运营。在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审计公共财政资金支持的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拨付效益和管理效益。一是要看各级财政安排的社保专项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拨付资金的具体方式和措施是否可行有效;是否存在损害被保障对象的利益的问题;三是劳动保障管理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是否有效地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带来损失和浪费,促进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有效监督。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合理使用。重点围绕社保基金运行成本开展审计、管理使用中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保基金的平衡性,做到收支适度,避免过多节余和过度赤字;二是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做到适度增值保值;三是社保基金的公平性,尽量纠正社会保障待遇不公,确保每个参保者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二、开展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创新审计方式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具有双重性:既要接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纵向管理,又要接受地方政府的横向管理。为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改进传统的专项基金的审计方式。

1、“同级审”着重对本级政府管理和由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促使被审计单位管好、用好社会保障基金。

2、“上审下”则对下级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能及时的认定和处理,有利于维护政令统一,理顺分配关系。

3、“交叉审”,即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系统的揭示审计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为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另一方面,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社保基金审计工作质量。

(二)改进审计方法

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应当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拓展审计目标,丰富审计内容,特别是要适应信息化数据化的新形势加强绩效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1、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方法有机结合,并着重致力于探索联网审计,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既能做到全面检查、核实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的真实性,又能及时发现审计线索,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既可以利用审计软件进行专项审计,也可以利用数据库、EXCEL等技术对会计凭证、相关业务资料(包括台账)进行分析性复核、计算、分析。通过转换、下载等方式,使审计工作记录、工作底稿电脑化、规范化。

社会保障基金的联网审计的优势是:(1)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数据采集达到了随需随取,数据可以大幅度缩短涵盖的周期;(2)从静态审计向静态和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使审计预警成为可能;(3)从现场审计向现场和远程审计相结合转变;(4)从财务审计向财务和业务审计相结合转变,将更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

2、常规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强化社保基金审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通过审计调查扩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基金的审计调查,使揭露截留、隐瞒、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得以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纠正。

3、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方法与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相结合。社保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问题。目前绩效审计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实践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不断完善绩效审计体系。

4、社保基金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正确处理社保基金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的关系,可以保证社保基金审计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审计监督工作的大局。如社保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情况,掌握本级预算执行中对社保基金的投入力度、增减变化情况,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以及资金的支撑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为深入开展各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奠定基础。

三、规范审计内容提升审计水平社会保障审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感到应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的步骤、内容,确立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一)搞好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1、收集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

2、摸清资金的来源、流向,正确确定审计方式、方法,了解部门内控制度、部门协调制度、资金征缴和发放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3、审阅会计报表、业务统计表,对一些关联指标分析复核,并结合其他资料,判断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

(二)注重关键环节,切实抓住重点。1、资金筹集环节审计。根据资金筹集方式和来源渠道,重点是检查资金的筹集方式是否合法,检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缴费义务单位是否依法及时、足额征缴社会保险资金,财政补贴是否及时、足额到位。

2、资金管理环节审计。重点检查管理部门、具体经办机构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资金结余是否按规定运营,有无挤占挪用、贪污等行为。

3、资金支出环节审计。重点检查资金支付是否依法及时、按标准足额发放,有无拖欠、截留、虚列、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提高或降低发放标准、虚报冒领等行为。

4、资金绩效审计。重点检查社会保障覆盖面,通过对参保及扩面征缴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着应保未保以及“断保”等问题,综合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一些阻碍制度落实、执行的原因,以及对宏观决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士征.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4-15

[2]彭华彰.社会保障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