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课件范文

小学课件精选(九篇)

小学课件

第1篇:小学课件范文

中小学美术教学课件一

《处处有鲜花》

一、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2.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中小学美术教学课件二

美术《春天来啦》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第2篇:小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可操控;动画;课件

一、小学科学课件中运用到Flash可操控性动画

小学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定义和理解知识。但是大部分的实验效果都不明显或过程太快不好控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在课件中插入Flash可操控性动画。控制变量能更直观地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Flash制作课件

要制作一个好的Flash可操控性课件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课程。选好课程后开始勾勒出课件总体结构框架,最好在纸上画出来。设计课件播放效果。

2.准备素材。Flash可操控性课件素材主要包括实验图片、仪器图片、实验过程图片、实验过程视频、声音、文字等素材。

3.用Flash制作可操控性课件。Flash软件是一款半语言化软件,制作简单动画可以不用学习Flash语言,但是制作稍有难度或有动作控件的动画就得学习Flash语言了。我们经常用到的Flash语言有:方法声明function i() { },变量声明Var i:int;,命令按钮MouseEvent.CLICK,循环语句for( ; ; ),语句gotoAndStop( ),语句Stop( ),语句gotoAndPlay( )。相信你能学会。

三、小学科学课件与Flash可操控性动画结合效果

第3篇:小学课件范文

活动目的:

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

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4、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5、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6、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篇:小学课件范文

(1)认识彩纸,引发撕纸兴趣。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偏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相对偏弱,加之刚入园尚未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爱哭闹,为了稳定幼儿情绪,并为剪纸活动做铺垫,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彩纸,吸引幼儿参与活动,转移分离焦虑,同时告诉幼儿可以和彩纸做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可以撕出漂亮、好吃的面条、米饭等。这个过程中,幼儿模仿教师撕纸与幼儿随意撕纸相结合,鼓励幼儿大胆撕出不同的造型。

(2)学习使用剪刀,一步一步剪线条。

在撕纸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小班幼儿来讲,要把“面条”撕掉得很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于是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塑料安全剪刀。这样的剪刀虽然相对比较安全,但是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每次使用剪刀前都要把使用剪刀的要求讲清楚,并分组进行,由老师一对一进行辅导。由于大部分幼儿第一次接触剪刀,如何用剪刀把纸剪开,如何沿着老师画的线条剪是面临的最大难题。剪刀的使用技巧,需要教师在集体中反复说明,还要单独辅导。同时很多幼儿缺乏做事的专注性和持久性,往往拿起剪刀剪几下就把剪刀扔掉,转身去做其他的事情,需要教师不停的鼓励和引导。为了提高幼儿剪纸的兴趣和做事的专注性,起初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厘米左右的纸条,上面画上竖线条,幼儿每沿一个线条剪一下,就会有一块纸掉落,再剪一个线条,又有一块纸掉落,这样逐渐提高了幼儿剪纸的信心和乐趣。逐渐地,纸条的宽度不断增加,一个线条需要幼儿剪两下、三下、四下甚至更多下才能剪断。这个过程中,幼儿使用剪刀的技能不断提高,做事的专注性也不断提高。

(3)练习剪简单的轮廓,提高幼儿剪纸兴趣。

剪直线容易降低幼儿的积极性,于是,我们为幼儿画了很多漂亮的物品,如西瓜、苹果、气球,足球,盒子等,让幼儿沿着我画的线条剪。

2、活动成果

(1)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幼儿学会了使用剪刀,并且能够沿着线条和轮廓剪。开始,剪刀在开合的时候,都没办法把纸剪断,经过不断的练习,幼儿逐渐由剪简单的直线到剪弧度较小的曲线到弧度较大的曲线。

(2)通过剪纸,提高了幼儿做事的专注性。幼儿经历了拿着剪刀茫然到剪一下不会剪就把剪刀扔掉,再到剪一两下就东张西望,再到把一张图画纸上的所有的线条都剪完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幼儿剪纸的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做事的专注性和持久性。

3、存在困难和问题

(1)剪刀的使用,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增加了活动的不安全性。

(2)幼儿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塑料安全剪刀不易于剪纸,这样对折剪纸时出现剪不动的现象,这样,限制了幼儿剪纸内容的纵深扩展。

4、下一步活动重点

第5篇:小学课件范文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61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大小

0.750 0.75 2.84 2.840 2.541 24.51

2、观察每组题,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前两小题一类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②观察第三组数,看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大小就不同后)给出254.1,你还会比较大小嘛?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看来小数点不同,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2教学例5

⑴出示例5图

师: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妖魔无数,每次都是火眼金精的孙悟空降妖除魔,这不今天又遇到妖怪了(大屏幕出示图)(给点时间看图)唉,通过看图,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0.009米=9毫米

① 你知道0.009米是多长吗?

② 你知道9毫米有多长吗?(用手势、用尺比划)

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对了,只见悟空大喊

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09米=90毫米

① 这个数有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② 那你知道0.09米是多长吗?

③ 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

原来的10倍 ,对吧?

④ 它有多长你们知道吗?(用手势、用尺比划)

可是,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9米=900毫米

① 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② 谁知道0.9米是多长?

③ 它有多长呢?老师这有尺谁来找找。

④ 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那这个时候金箍棒是原来的多少?

还是打不到妖怪,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大了。

9米=9000毫米

① 它发生什么变化?

② 9米多长?

③ 想一想,9000毫米有多长?

④ 现在这个金箍棒和原来比较呢?

⑵整体观察

金箍棒一直在发生变化(带单位读数)仔细观察,这些数发生了什么变化?①变大,②小数点移动。

⑶从上往下观察

引导学生①②式比较

①好,下面我们看0.009小数点移动一位得到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手势)谁能把你刚才的发现完整的说一遍?

②小数点继续向右移动,你又发现什么了?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

③ 这回,谁能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的说一遍?(大

屏幕出示规律)自由读一读。

④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原来的数

会怎样变化?五位、六位呢?

刚才我们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观察的,那这样观察,你又发现什么了?①变小,②小数点向左移动

⑷从下往上观察

①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

②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9缩小10倍得到0.9,0.9是原数的多

少?

③ 谁完整的把你发现的规律说一说?

④ 小数点继续向左移动,谁来说(大屏幕出示规律)读读

⑤ 说的不错,谁能把刚才咱们发现的两个规律完整的给大家说一说?

⑥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五位、六位呢?

三、练习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好吗?

1、书66页12题

2、书65页8题

3、书65页9题

第6篇:小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辅工具,语文课件主要指的是教师以学生的学语文学习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根据设计出来PPT格式的教学工具。语文课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如果学生能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下进行语文学习,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妙利用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积极地应用语文教学课件并不等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部应用语文课件,必须要找到一个良好的应用契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作用。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这样在运用语文课件的过程中就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虽然能够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然而很难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具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利用语文课件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比如,在对《长城》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语文课件将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等展示给学生,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利用课件,明确学生课堂地位

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比较看重,这样就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越来越枯燥,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件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在选择和设计课件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对《忆江南》教学课件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小学生才是自己的教学对象,因此在选择背景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选择一些与小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亮点,而且不要有过多的文字出现在幻灯片中,尽量保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设计课件内容。

三、巧妙利用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力

相对于知识而言,想象力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才可以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创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语文课件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不断的开拓,最终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利用课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参与进去。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创造性内容进行积极的挖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对《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狼牙山的图片插入课件中,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革命烈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积极地转变过来,对语文课件进行巧妙利用,从而有效地结合动画、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各种形式,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课件范文

一、应用PPT课件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中心,重视教师的讲解,而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这种教学模式未能兼顾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个体差异性,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图形交互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口、眼、耳、手等感官的参与,优化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而不再以教师作为中心,尤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之间也团结合作,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应用PPT课件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这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技能。教师需要熟练地操作PPT课件,学会有关的基础知识,在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的时候,防止随意地滑动鼠标打开不需要的界面,在应用PPT课件之后,注意切换屏幕以及清屏,不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在不需要的界面上,且注意画面的反馈与交互功能,切实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以使学生多练和多讲,有效地感知与建构知识。

二、应用PPT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应用PPT课件,教师不但能够为学生讲解抽象的知识,大大地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而且能够实现教学信息容量的扩大,以使教学摆脱教材的束缚,最终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并且,借助大量的课外教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学生仅仅通过教材学习和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学习面比较窄,不能从立体上感受知识。而应用PPT课件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呈现网络资源与图书馆资料等,以使学生尽量全面、系统地把握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特点、应用范围等,从而充实和丰富教学知识,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PPT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源泉。在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形成兴趣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潜力。由于PPT课件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因此能够使学生更加鲜明、生动地获取知识,且便于学习、记忆、理解。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知分数概念的时候,能够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PPT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圆,首先将这个圆划分成三等份,然后通过点击鼠标取走其中的一等份,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一些提问:这个圆被分成了几等份?每一等份的大小是怎样的?是怎样进行划分的?取走了一等份之后,还剩下多少等份?取走的一等份是整个圆的多少?在PPT课件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能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而教师借助这些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清楚了用分数可以表示圆的一部分以及如何进行表示等等。

四、应用PPT课件化解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知识

第8篇:小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环境中,幻灯投影“只见其像,不闻其声”,录音机“”但闻其声,不见其形,录像电视固然声像俱全,但在应用过程中却必须购置相对昂贵的专业设备并配以相应的技术人员。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三机一幕”(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幕布)的优势,图文声像并茂地呈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然而,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角度进行前期的课件准备与规划。

1.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教育信息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就意味着强烈认知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如:讲到位置、圆等章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往往只是浅层次的表面,也从未留心观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再现生活情境。比如,讲到《位置》时,为了让学生能用数来标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课件制作中首先呈现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图所示:

2.呈现过程,易于学生学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曾指出:小学生处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相较于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而言,虽然已有了逻辑的适当应用,但具体运算思维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表象,仍然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柱”,“不是一个完善的整体结构”,“是零散的”。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思维发展特点,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要着重关注具体形象的支持,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如何教学生用圆规画圆,利用Flas展示圆规画圆的整个过程。章节开始,首先呈现给学生一根火柴的顺时针旋转,红色的火柴头画出一个圆形轨迹,感知到圆是如何形成的。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想一想”――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事物,是不是能比老师课件中提到的更多更好。接着,“画一画”――动手尝试,怎样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形。课件展示硬币、瓶盖、碗等只能画出相同半径的圆,怎样能画出你想要的任意大小的圆呢?以图片展示的方式,呈现出利用圆规画圆中的关键步骤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揭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演过程是章节的重点、难点。单凭言语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圆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课堂的板书演示又费事费时。多媒体课件的展现简洁明了,圆的8等份拼接为近似于长方形的不规则图形;16等份已形成接行四边形的图形;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做一做”――做中学,边做边思考,按照课件的演示过程亲自动手拼一拼,验证是否果真如课件中所示,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揭示规律的同时,引领学生进行规律的证明或证伪,拓展更深入的思考,使知识点真正得以理解和掌握。

4.及时反馈,增强学习有效性

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与学习过程能够给予高质量的、可参与的学习体验,通过信息反馈可以把一节课中的重点内容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对该节知识掌握情况做一次自检,有助于学习问题的指导与矫正。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更应当注重习题环节的设计,对于学习者的答案进行及时反馈:正确时“言语鼓励”;错误时提供线索,启发进一步思考;“练一练”环节的最后,生成该模块的“错题集锦”,供学习者再一次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第9篇:小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件;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74-01

课件是由教师设计并制作的辅助教学的软件,课件是CAI 的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课件不仅便于教师的教,还便于学生的学,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一、突出科学性,要结合教学实际

数学课件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呈现内容上的科学,还体现在呈现方式上的科学。既要保证概念解释和认知结构的科学,还要保证问题描述和资料引用的正确。如:在设计小学数学课件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文字描述的准确,引用图像的恰当,课件流程的合理。课件中不能出现错字,所引用的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素材要与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能通过多媒体素材的展示,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件设计,却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反而如画蛇添足。更有甚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便是一堂好课,就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把一些计算题,一些无关紧要的图片等放到课件中去,多媒体的使用成了幻灯片、黑板的简单累加,失去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所以说设计课件要结合教学实际,传统教学手段能达到预期效果,就没有必要设计课件。

二、突出教育性,要符合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课件的教育性原则包括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完整性、创造性五个方面。直观性要求小学数学课件的制作要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也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难以或无法展示的动画效果。启发性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时,要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件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趣味性要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改造成有趣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课件素材,让学生在课件的帮助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快乐中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史告诉我们,数学的发展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研究数学;另一种情形则是为了解决数学知识的内部矛盾而发展数学,之后才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因此,学生学习数学也可以有两条线索,一是应用线索,二是理论线索,与之对应的可以有两种情境,即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两者合而为一,以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设计课件,将教学情境生活化。

三、突出技术性,要注重实效性

课件是用于教学的软件,软件的制作就需要技术的支持,小学数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性主要包括交互性、多样性、易操作性、易移植性四个方面。

交互性是小学数学课件制作中重要的设计原则,一个交互性强的课件能让知识的呈现更加准确,教学的流程更加合理,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多样性体现在课件素材的多样化和课件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课件设计时,要选用恰当的多媒体教学素材,针对不同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易操作性要求师生在使用课件进行教与学的过程中,操作要简便、快捷,不能因为操作的失误而影响教学。可移植性要求课件的移植能力强,能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课件所用色彩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追求的是界面友好,并不是华丽。课件制作的目的是能较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而这一较好指的是数学内容和结构的和谐性,解决方案的简单性、新颖性,结论的奇异性、统一性。必须能体现数学美的特征。好的课件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几乎无所不能。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屏幕设计,除了追求屏幕的美观、形象、生动之外,还要求屏幕所显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教学性。

四、突出艺术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件作为一个由学生通过感官感知知识的教学工具,应具有艺术性,让学生在“美”的课件感知中学习和收获。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的“美”、搭配的“美”、布置的“美”。整体的“美”要求课件的界面制作应具有较高艺术性,结构合理,整体统一。搭配的“美”要求课件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搭配要恰当、鲜明、合理。布置的“美”要求课件文字、图像、动画、按钮等对象布局要合理,大小要适中。小学数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课件设计的四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

同时,要通过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件将一些语言、图像、符号、声音加以组合,形成一部丰富多彩的动画片,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因此,数学课件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程序操作,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吃透教材,收集资料,从学生的方方面面思考,做到“以动映动,以动引动”,用图像之“动”反映事物之“动”、知识之“动”,用图像之“动”引导学生思维之“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