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语文习作;教学;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参与生活,搜集材料,注意平时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作文,积累素材,必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变无心为有心,变用眼为用脑,养成对周围事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闻、仔细摸、仔细品尝、仔细想、认真记的良好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观察习惯,才会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才能为写出较好的文章打下基础。

1.日常生活深入课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多参加一系列活动,如帮助家长做饭、整理房间、洗衣服等,以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思想。

2.新闻趣事走进课堂。每天教室里都会发生一些小事,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有兴趣或有意义的事记录在本子上,每天利用十分钟,让一位学生讲述自己收集来的新闻趣事及其感受,讲完之后,让大家对此事进行评议,让学生感受深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学困生也在作文中尝到甜头,增强自信心。

3.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走进课堂。学校的墙壁上有激励人奋进的成语故事,教室的图书角有学生喜欢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每周一的班会课我要求学生把这一周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行复述和谈感受,由于学生积极参加,亲身体验,因此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写日记等增加生活的素材。

二、注重学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本身素质,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课堂知识有局限姓,所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是很重要的。四年级上学期学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后,我班以“爱,使人间充满温暖”为主题,举行了一次班会活动,要求学生为自己最爱的人说几句最想说的话,这样的描写很感人,学生也能够说真话、说实话。

三、注重习作的评价

1.运用肯定式评价,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成长总是需要激励的。教师要毫不吝惜地使用表扬的武器,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比如我在批改习作时,这样写:“老师很欣赏你的文章,语言那么美,首尾照应让你的文章是那么完整。”肯定式评语,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融入了师生情。等级评价是富有人情味的“优秀”、“良好”,几乎杜绝了“及格”与“不及格”的等级。肯定式评价体现了人情味,使学生增强了自我肯定的信心。

2.运用接纳式评价,培养习作兴趣。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在习作批改中,我实施有差异教育,实现有差异发展。

3.运用期待式评价,促进习作发展。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在习作批改中运用期待式评价,提出具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目标,让学生树立再前进一步的信心。

此类评语使我班大部分同学心情开朗,充满自信,有效地改变他们自我认识的惯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识动机、风格、技能,使他们的实际发展比预见的更好。期待式评语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习作环境。

四、学生习作的批改方式多样化,保持学生习作热情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徐怀琴

2014年2月21日下午,我们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一小培训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张主任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主讲老师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教材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3、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4、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8月2号中午,县教研室朱建姝老师就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给我们做了一番精彩绝伦的报告。在报告中她娓娓道来,对我们的大集体备课、网络备课做了具体的指导。亲自示范了如何在网络平台上创建自己的工作室,并希望老师们尽快加入我县小语协作组。为我们今后的备课、教学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林鹏飞老师传经送宝,就集体备课做了宝贵经验介绍,林老师阐述了里庄中心小学大集体备课的发展史以及如何激发老师们参与集备的热情,让我们对大集体,网络备课困惑、迷茫的同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耳清目明,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疑难杂症。

8月3号,夏萍老师引领我们走进《国家课程标准》,与我们共同畅谈对课标的理解与认识。夏老师的讲解清晰、自然,让我们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对我们今后的小语教学明确导航,像心灵的泉水肆意流淌着,滋养了我们干涸的心田。

王慧老师做外出学习汇报。王老师带领我们走进大师,亲近大师---于永正。能够间接的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我感觉心灵流淌着幸福。于老师对当今课堂教学无效做了具体的剖析,于此同时,他对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出了真知灼见;就教师如何由高效课堂教学走向优质课堂提出了法宝:深刻、独到、启发、机智、绝招。这五个法宝就是教师成长的密码。王慧老师的报告融合了大师和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感悟多多。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201X年的暑期培训如期而至,虽然室外的温度超过34度,但沂南双语实验小学的会议室内依然座无虚席。深刻全面的报告,积极踊跃的发言,犀利独到的见解,精彩十足的名师课堂。。他们犹如清凉的夏风,吹进我的心田,使我豁然开朗,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期三天的培训重点聚焦网络集体大备课。因为从假期开始我们全县就展开了全县网络集体大备课,所以在此培训上我们首先聆听了县教研室朱老师《如何搞好网络集体大备课》的报告,报告中朱老师从网络集体备课的含义到集体备课应该注意的问题讲得具体明确,字字真言,我们从中对网络集体备课又有了更深的理解。里庄小学的林老师对集体备课的经验讲得详细具体,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想想我们以前的集体备课活动一个年级组的一次集体备课时间最多安排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而主备教师研读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已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在很短的时间里,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了解不深,那么教学建议方面提的不多。由此可见集体备课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推行的网络集体备课正好弥补了传统集体备课的不足。它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优化教案——网络共享”几个步骤,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构建基础教育工作者互动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推进区域交流共享,创新教研方式,实现网络资源平台。首先能够做到集思广益,通过年级组内交流回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解决难题。组内的教师都能积极撰写个案,与大家交流,真正实现了网上互动。其次博众家之所长,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就是走进名师课堂,感觉别样精彩。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促进。徐慧颖老师执教的《给予树》巧妙地课堂设计,给每位骨干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动情点的挖掘,很好的抓住了学生的情感线索。既让学生理解了语言,又很好的感悟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做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走进名师课堂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露,领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他们丰厚的教学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在这盛夏收获了累累硕果。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4月5日、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云南省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聆听了于永正、薛法根、贾志敏、吉春亚四位特级教师的公开课,他们的课无不闪现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辉,师生共同成长的光辉。

他们的课是那么的实在。返朴归真的原生态语文教学又回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的三实:真实、朴实、扎实。他们都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透彻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课还有一点也是尤为重要,那就是背诵,学语文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自己的语文课上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背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持之以恒这样去做,学生会受益的。这四位大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体现了如何朗读和背诵。

下面我就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综观薛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训练的“实在”和“精妙”。薛老师从词语的听写入手,步步深入,环环紧扣。不管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情景,或是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用好词来练写句子,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实在。教师教得实在,学生自然得益匪浅。

一、真正的大自然课堂

辅助手段简单。薛老师没有让事物投影、电脑、多媒体、各种精美的音乐动画占领讲台和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所能的,是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是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感悟。教学程序简单。薛老师突出文本,注重阅读,整堂课就是在阅读中体验、交流、感悟,最后加以提升,让学生学习作家独有的语言方式来模仿写作。真正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我以前也听过语文课,觉得很多老师是把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来理解课文,而薛老师却是把文字和图片融进了学生的脑海和记忆中。

二、轻松幽默的自由课堂

课前,薛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对话,他向同学们问好,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他的名字。刚开始,同学们不怎么敢说,在薛老师的微笑鼓励下,同学们开始大胆发言,有的甚至直呼其名,薛老师听了还对其进行表扬,说明他认真听老师的自我介绍。整节课,我们大家都被幽默诙谐的语言,灿烂的笑容,教学的艺术深深感染,似乎满屋子的学生、老师和作者一起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园子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丰富多彩、鸟语花香、鸟栖虫居;和祖父一起下种、栽花,一起拔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快乐、无拘无束,尽享祖父的宽容、疼爱、慈祥;和作者一起畅想、怀念、憧憬……薛老师,带给了大家轻松与自由,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听了薛老师的课,我深刻地领悟到真正能吸引住学生的是老师的魅力,这要靠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和探索。

三、令人向往的实效课堂课始 薛老师让学生听写三组词语,然后给词语分类。之后说出听写词语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上课时要用心听、用心记。接下来让学生朗读课文,先让学生找到“园子里有什么,”再说说“我在园子里怎么样,”最后提出疑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明确了本课的中心:因为祖父的爱和宽容,让儿时的我享受到快乐。教者独具匠心,让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词语概括园子的美、概括“我”在园子里的感受,体会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心境。玉米可以长,也可以不长,长与不长,就看它愿不愿意,有随心所欲的感觉,完全没有约束,看过蝴蝶飞么?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忽快忽慢……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让学生体会到一份无法体验到的自由和快乐。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以朗读为突破口,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地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学生的每次阅读,薛老师都注意点评和引导,有时也范读,让学生注意听,把自己读的和老师读的进行比较,并告诉学生,读时要有节奏,有变化,重音要读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主人公融为一体,和她一样调皮,一样自由,一样可爱。

这样入情入境,感情自然流露,对课文也就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同时,让学生尝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昆虫、庄稼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叫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幸福感。这一点,对学生今后的阅读、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系列有序、有目的的引导不露痕迹,看似平淡,却是功夫深啊。

灵活运用的诗意课堂,在学完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后,薛老师没有放弃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引导学生用笔来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愿意……就……”来写句子,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不同的句子。薛老师让学生进行交流,读自己写的句子。薛老师也范读学生写的句子,并强调:三分文章七分读,给学生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从孩子们交流的语句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心情也沉浸在作者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地放飞。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27―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近年来,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情景化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在对微课的不断认识和学习中,笔者发现,微课的全新教学理念必将为师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它将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实施微课有哪些好处”、“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微课”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施微课的好处

1. 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接收知识慢,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个知识点需要教师不断去强调。微课教学时间短,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也少,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2. 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微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节约学习和研究时间,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微课的制作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选取课题,到设计内容,再到知识讲解、总结及后期的制作,这一系列环节下来,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促进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微课

1. 学生课外利用。

(1)课前自主预习。由于微课时间短、内容少且针对性强,适合语文科目的自主预习。如,教学《口耳目》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象形字演变成汉字的过程,我们可以巧妙借用《口耳目》的微课程,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象形字演变的奇妙,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外自主巩固。微课注重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微课辅助解疑。正因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所以,省去了观看整体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要点。如,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就有标注自然段或小节,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但学生不知道怎么来分,这时候就要借助微课《标注自然段(小节)》,通过常见自然段、特殊自然段的展示,让学生掌握分辨自然段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 教师课中利用。微课的课前使用一般用于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等。如,在教授《早操》一课时,为创设情境,可制作《美丽的早晨》,内容涉及清晨美景、荷叶上的露珠、蜜蜂采蜜、小朋友跑操等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清晨美景的情境下学习课文,对后面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课中使用涉及到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是知识理解,也可以是巩固练习。如,在教学《远行靠什么》一课时,课文中涉及到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演变,罗列较多,许多交通工具学生没有见过。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可以制作微课《交通工具变形记》,让学生通过视频讲解,了解交通工具整个发展过程,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如何理解新课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更对如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让我一直迷惘的。听了三位老师低、中、高段的课堂教学,对自己教学工作成功之处得以肯定,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

高段老师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老师语言的精炼,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句,通过句子对比、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中段老师的教学,让我学到了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概括段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这位老师教给了孩子们方法,例如找中心句,或者想一想这个自然段每句话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学生自然明白这个自然段所讲的内容。是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教会教材。

低段老师的教学让我感觉年轻教师身上的优点,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待教育事业,只有充满活力,乐观向上,才能感觉到这份工作的快乐。这位老师亲切的教学态度,不仅吸引着孩子们,同样吸引着我,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是可爱的,看我们怎样教。

三位老师课堂展示让我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让我感受到三位老师驾驭课堂能力极高,看来他们对教材相当熟悉,对所教的知识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课堂上达到应有的目标,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灵活运用教材。

崔峦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切身感受到我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才能让自己在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1、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识字、写字、学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坚持指导学生随堂练字10分钟。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有端正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能写一手好字。

2、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可忽视的任务。语文中的“文”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学习母语,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欣赏、继承优秀文化。所以做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时,要积累,更重要的是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包括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朗读 想象 实践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忽略只会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又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更多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奠定健康成长的情感基础。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情感课堂

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情感才会得以放松,才会敢说敢想,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驱动下会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你富有“激情”,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向着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人”迈进。

二、开发语文资源,丰富情感体验

1.在朗读中理解,用情去感知。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悦,满足等,会增加信心,获得情感表达的满足感。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文本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的情感境界之中,从而加深对文本所表达情感的个性化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歌谣、童话、小说、故事、散文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素材。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如在情境中朗读:在教学《咏柳》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校园里印象最深的景物,在学生们的回忆中自然有校园一侧的几株茂盛的垂柳,我顺势引出古诗,在学生熟知的情境回想中,学生朗读起来精神愉悦,对古诗的内容也很快了解了。

其次,在音乐中朗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通过音响构成人类的情感世界,使人在美的声音中对自己的感情有更深的体验。音乐是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情感催化剂,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必要手段。例如,在教学《月光下的琴声》一课时,学生了解蜘蛛爸爸不再生气的原因是听到了儿子美妙的琴声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恬静的音乐,让他们体会到了在音乐中放松的感受,然后在音乐中一起朗读描写琴声的段落,使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

最后,分角色朗读。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童话故事,在拟人化的动物小故事中,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进入情境中,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让学生感知大公鸡情感的变化,感受真正的美丽是为别人做些什么。

2.在想象中感悟,用心体验。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大部分文章,都包含作者独特的思想方式、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开启大胆新奇的创新之门。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第一段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诵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恬静的心情体悟课文小镇的恬静,想象小镇早晨的其他景物;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把想象的景象描画出来。学习小镇热闹这一段。让学生想象你是小镇人们中的一员,一名小贩、一个买东西的、一只鹅、一条鱼……你会在早晨的小镇上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大家学一学。马上教室里就会热闹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教师又加以引导,如果是我来到小镇就会觉得这里很吵、让人心烦,作者会不会也是如此呢?用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体会作者眼中的热闹和恬静都是生活,从而获得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中尝试,在活动中升华。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的课外延伸是无限开放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情感得以升华,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像分角色表演、绘画、实际观察操作等都是语文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是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如教学《小马过河》后,指导学生分别扮演小马、牛伯伯、小松鼠和妈妈,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小马遇到问题后的思考过程,体验妈妈对小马的启迪性的关爱,让学生尝试困惑、矛盾和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之情。另外,如自己动手播种,观察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动手制作手抄报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情感过程。

总之,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性的群体活动,拓展空间广阔。语文学习也是一种用内化知识陶冶情操的实践活动,语文素材本身就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引导每一颗求知的幼小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一、认真学习义务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精神和内容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却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同时加大对校学生的书法教育。其目的我认为是一方面可以减轻小学生的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同时增加背诵文章篇目则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接触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汉语言习惯,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对小学生的书法教育的“软硬兼修”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小学生修身养性,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则主要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而最有效的莫过于让小学生多多接触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优秀的文章。因此,加大对小学生背诵篇目的要求则给他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接触、吸收并内化的实践机会,使小学生通过接受大量的背诵实践优秀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习得(即通过学习、练习等途径来掌握)中国语言学习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整体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认真思考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设符合本年级小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氛围,以充分调动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个人的独特内心感受和心理体验,使他们在大量的有目的的阅读和附属、背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体验汉语言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感彩和浓郁的文化底蕴,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感、并积累文学素养,进而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储备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激发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整个人(包括情感上和认知上)具有个人参与性质的学习活动,即使是推动力或者刺激来自外部,但学生的学习、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学生内心的,并且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该积极创设一种自然、真诚、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并通过精选富含时代气息的、符合当前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恰当的教学素材来提供给学生能够理解或者支配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活动,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同步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才真正从受支配的地位真正转变为学习主体参与,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被充分认可,学生的主动思维空间才会被顺畅打开,学生才能在一个轻松、自然、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并理解知识,进而通过实践来内化知识,从而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包括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并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素材的取舍、教学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同时教师应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能恰当地正确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使教学的各种环节都能紧紧围绕着学习的学习开展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以更好的驾驭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而语文教育就应该是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阅读材料,在大量的阅读实践过程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让学生养成留意一切语言活动的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学会运用,在运用中学会创造,继而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继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加大对学生经典文章的诵读无疑是一种好方法。通过大量的对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语文思想、情感体验与审美感受、使学生在典范的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语言的积累,继而不断丰富学习的精神世界,这必然会促使学生养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中华经典文章,并对学生的诵读给予必要的、得体的方法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寓教于乐;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和科学合理用眼卫生的指导,并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小学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彩,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诵读的快乐。学生若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必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个性自然会得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会在积淀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全面提高,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养成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