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银行机关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银行机关工作总结

第1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银行业结构;经济增长;新疆

一、引言

银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观点得到了研究者从经验与实证两方面的证明。但是,有关银行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垄断性的银行业结构会导致经营效率的降低,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相反地,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有助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相互冲突的,这种不一致性往往是由理论假设、计量方法的不同以及样本取值的差异性所导致。

林毅夫等(2006)从另一个角度考察了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问题,强调了银行业的规模结构,即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业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中小银行主导的银行业结构有助于经济发展;而在发达国家,大银行和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更能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从上述林毅夫等提出的理论假设出发,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了该理论假设在新疆地区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新疆银行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和数据说明

本文将一地区的银行业结构界定为各类型银行的规模结构。在具体指标选取上,使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占比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占比来度量该地的银行业结构。图1反映了新疆地区银行业贷款额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1994-2008年,伴随新疆地区经济增长的是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不断增加。从银行贷款总额增长的分类趋势看,2005年末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开始超过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这一变化反映了新疆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在行业中相对地位的下降和新疆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加。

图2从银行贷款占比角度说明了新疆地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及其变化。自2005年开始,具有庞大组织规模的四大国有银行在新疆整个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逐步上升。作为林毅夫等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直接推论,本文提出以下理论假设:新疆地区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相对规模的扩张有助于当地经济增长。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基于上述讨论,将计量模型设定为:

RGDPi=α1*SMALLi+α2*FDi+α3* DGYBi+*Xi+ε①

其中,RGDPi是模型的应变量,样本数据的取值为新疆地区当年GDP的年增长率;在自变量的方面,SMALLi表示新疆地区四大国有银行之外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规模比例,样本数据的取值为新疆地区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当年贷款总额与所有金融机构当年贷款总额之间的比率,该变量被定义为衡量新疆地区银行业结构的指标;FDi表示新疆地区金融深度的程度,样本数据的取值为新疆地区当年金融机构当年贷款总额与地区GDP总值的比率;变量DGYBi反映的是新疆地区企业的规模结构,该变量的引入是为了考察新疆地区企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以及与当地银行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样本数据取值为新疆地区大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率;Xi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了已有文献已经识别出的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相关的变量:CKBi为地区当年出口总额与当年地区GDP总额的比率;FDIBi为地区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地区GDP总额的比率;GDBi为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GDP总额之间的比率;LAODONGLIi为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该变量度量了新疆地区劳动力的增长;ZFBi为地区政府支出总额与当地GDP总额的比率;RENLIZIBEN_1为滞后一期的当地中、大学学生数与当地总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该变量衡量了一个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水平,滞后一期的处理考虑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作用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系数α1是本文重点考察的对象。基于上文提出的理论假设,如果α1大于零,可以说明新疆地区中小银行在规模上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是有助于当地GDP增长的,从而也就证明新疆地区银行业结构与当地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符合林毅夫等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反之,则说明该假说在新疆地区的不适用性。

(二)数据样本说明

本文所用的数据样本是新疆地区在1994-2008年期间关于前述各个变量的数据。具体而言,相关的金融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1995-2009)》,其他数据来自于《新疆统计年鉴(1995-2009)》、《新疆五十年》。

三、模型的识别和估计结果

本文对上述选取的各变量进行筛选构造,建立了五个不同的模型。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的主要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第一列显示的是只包括银行业结构变量SMALL的估计结果。第二列加入了应变量RGDP的一期滞后项,目的是消除模型残差的自相关问题。模型二的估计结果说明,在消除了自相关性后,银行业结构变量部分解释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变量系数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该模型说明,新疆地区银行业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是显著相关的。具体而言,当地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增长,中小金融机构所占份额的提高与地方经济增长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加入了已有文献已经识别出的主要控制变量。估计的结果显示,银行业结构变量SMALL的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并且R平方统计值为0.80921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总额之比GDB、人口自然增长率LAODONGLI和人力资本投资RENLIZIBEN_1的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都为显著。如果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因果关系,那么该模型的估计结果说明,银行业结构变量和其他变量一起较好地解释了新疆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因。

模型四和模型五加入了度量地区金融深度的变量FD和大型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比率DGYB。从模型的估计结果看,银行业结构变量SMALL的系数依然保持正值,并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而变量FD和变量DGYB即使在10%的置信水平下也不是显著的。

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看,部分学者认为我国银行业结构中,中小银行市场规模的扩大之所以和经济增长间具有正的相关关系,可以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偏好角度解释。从历史上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接了支持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满足国有企业融资需求的使命。在政府行为的干预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流向主要是以大企业为主的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而从国有商业银行角度看,国有商行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加强了其自身的趋利性。国有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在经营风险、信息特征等方面都要好于后者。从放贷所承担的风险角度出发,国有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相对低效率的大型国有或集体企业。相对应的是,具有更高经营灵活性、效率性和创新力的中小企业往往无法得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上述问题被认为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一股独大下的商业银行结构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在模型中引入地区金融深度变量FD和大型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比率DGYB。其意图在于,如果地区银行业结构中国有商业银行比重过大是通过其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贷款偏好和后者的低效经营来阻碍当地经济增长的,那么在加入DGYB变量后,银行业结构指标SMALL将是不显著的。从模型的估计结果看,将DGYB变量加入模型后,SMALL变量系数依然显著,而DGYB变量系数则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新疆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不能完全从银行信贷偏好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低效经营角度进行解释;而从FD变量负的系数看,不合理的商业银行业结构是导致当地商业银行扩张没有引致经济增长的可能原因。

四、结论

本文使用新疆地区在1994-2008年间的样本数据,说明了该地区银行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本文先验性的将中、小金融机构当年贷款总额与所有金融机构当年贷款总额之间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地区银行业结构的指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考察银行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文章的实证分析部分支持了笔者的理论假设:新疆地区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中小商业银行相对规模的扩张有助于当地经济增长。

金融深度变量和大型工业企业比重变量引入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以下两个结论:新疆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低效推动作用,不能完全从国有商行的贷款偏好和大型国企经营的低效方面进行解释,上述问题可能有其他因素共同导致;新疆地区商业银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张要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依赖于当地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扩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8).

2、贺小海,刘修岩.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10).

第2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问题;对策

一、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截至2007年3月底,已有27个省(区、市)的省级联社,全国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89家,农村商业银行14家,另有7家农村合作银行机构批准筹建。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资产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从一开始的起点就相对较高。经过几年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农村商业银行已有较好的发展,其运行状况良好。

《农村商业银行法》第60条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本行对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各项情况的稽核、监督制度。”农村商业银行稽核,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方针与政策、内部控制规章与制度,依据现代控制理论,结合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特点,对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进行稽核、核对、检查、监督,以判断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效益性。

农村商业银行稽核和检查的范围包括存款业务稽核和检查、贷款业务稽核、结算业务稽核。存款业务稽核和检查主要有企业存款的稽核、储蓄存款稽核和外汇存款稽核。贷款业务稽核主要有:工商贷款的稽核、农业贷款的稽核、基本建设贷款稽核和外汇贷款稽核。结算业务稽核主要有结算原则执行情况和稽核、计算方式的稽核、联行往来的稽核和国际结算稽核。呆账业务稽核。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是具体从事存款、贷款、结算及其他金融服务的机构,分支机构业务工作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系统的运营情况及其社会信誉,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法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稽核检查。稽核人和检查工作的具体措施有权调阅有关文件,查阅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有关档案、资料,有权要求被稽核行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就稽核实行,如说明情况或提供有关书面资料,有权纠正违反政策和会计原则事项,并督促被稽核采取措施,限期解决,问题严重的应及时向商机行报告,会同监察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稽核的主要职能是检查银行的业务和账务是否正常,参与银行制订现行的业务政策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银行内部法规的制订;参与评估机构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的工作要达到以下5个目的:判断上述职能是否在有效的情况下实施;估价内部稽核是否具有独立地位,如果内部稽核卷入了日常业务就有可能丧失这种独立性;判断稽核的有效性是否充分发挥;确定稽核的可依赖程度;判断稽核的组织结构在贯彻董事会决策上的效能。

二、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的现状分析

1、现行稽核监督方法欠科学。(1)重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稽核方式主要通过查账来核查是否有违章、违规、违纪及所造成的和损失,重在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风险防范未成为稽核的核心,稽核工作未能从单纯的发现、查出问题转移到防范风险上来。(2)重事后复核而非风险稽核。农村商业银行事后复核的稽核水平和层次较低,成本高而难于达到最高决策和管理层的期望和要求,稽核工作重点不在查找各项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点,稽核工作未能集中在最高决策和管理层关注的区域和业务。(3)重部门稽核而非过程稽核。农村商业银行的稽核未形成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注重整个业务过程的稽核。按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一项业务的完成不允许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因此稽核最终目的是通过检查整个业务过程,对其内部控制做出评价以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

2、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存在不少缺陷。(1)分行直设式。即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分行直接设立内部稽核职能部门,并对其实施全面管理和考核,总行稽核部仅对其业务开展进行指导性管理。这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极差、职能作用不到位。其主要表现为:内部稽核部门的负责人由分行任命,工作开展极易受分行的左右和制约;个别稽核部门职责混淆,长期兼任其他部门的职能;个别分行将稽核部门视同一般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严重影响其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2)总行-分行派驻式。即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对辖内分行派驻稽核分部或总行审计特派办,由总行稽核总部对其实施相对垂直管理。此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不足、垂直管理不够彻底。其主要表现为:总行仍将内部稽核总部设置于经营层内,未能真正实现决策、经营、监督的完全分离;各稽核派驻机构在人事等方面虽归属总行统一管理,但稽核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薪酬分配方面却实施属地管理,影响了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3)总行-片区派驻式。即农村商业银行总行设立内部稽核总部,按区域设置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且实施完全的垂直管理。其主要优点是独立性较强,但存在派驻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检查频率降低、外部监管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如某银行实施了“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派驻分行稽核专员办”三级稽核组织模式,但稽核专员办仅有3人。由于片区派驻机构均设立于其他城市,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当地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对其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管。

3、运行机制的不足之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机制是当前制约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其制约因素主要出现在实施程序、稽核频率及指标等方面。(1)实施程序有漏洞。稽核监督计划制定不够精细,缺乏对稽核对象的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不能准确把握稽核对象的问题和重点。稽核检查方案和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控制内部稽核人员的操作风险。稽核检查报告途径不够通畅。后续检查相对空虚。(2)稽核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稽核检查主要局限于专项检查或突击检查,全面检查相对较少。(3)稽核检查的后评价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一是现场检查的后评价制度执行不力。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稽核检查后,并未深入分析和评价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内部控制隐患,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违规操作和经营风险。二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调查发现,个别农村商业银行在2005年也已开始转变观念,逐步加大处罚力度。

(二)稽核监督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1、从总行层面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指导思想的偏差,弱化了银行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的内在动力。银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革以来,各农村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重发展、轻控制”、“重业绩、轻风险”和“重激励、轻约束”的不良倾向,以致内部控制相对乏力,强化内部监督的主观动力不足,对内部稽核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够、进程较为缓慢。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分行作为总行的一级人,极易与总行形成“共谋”,忽视稽核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弱化了稽核职能作用的发挥。

2、从分行层面来看,传统的稽核监督理念导致了银行内部稽核方法和程序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根据现代审计理论,稽核检查应更加注重对业务程序和内控系统的分析。传统的稽核理念缺乏对银行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使内部稽核程序的标准化程度难以提高,内部稽核的工作效率相应降低。

3、从监管层面来看,外部监管的软约束削弱了银行增强内部稽核有效性的外在压力。一是稽核的监管法规不够完善。二是基层监管机构力不从心。各农村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内部稽核系统均由总行设计和构建,各分行难以采纳地方银行监管机构对其改进和完善内部稽核体系的监管建议。同时,因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的外部监管关系尚未理顺,地方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

三、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与其他农村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手段,已成为客观必然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稽核监督体制,应包括垂直的稽核监督组织结构体系、权威的稽核法规体系以及严格的稽核工作内容体系。

完善治理结构,增加农村商业银行改进稽核监督体系的内在动力。农村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强化内部再监督。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并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以保证董事会对内部稽核体系有效性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完善监事会结构,增加外部监事,提高监事会成员素质,以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再监督,促使内部稽核体系的改进和有效运行。

再造内部稽核体系,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运行效率。一是按照独立性原则进行内部稽核的组织设计。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宜推行“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分行稽核专员办”的三级派驻模式,总行的内部稽核部门应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内部稽核机构均由总行派驻,人事、薪酬均由总行统一考核和决定。二是提升稽核人员素质。农村商业银行应实施稽核人员准入管理,提高职业资质和专业水平,实施稽核人员与一线业务人员的轮岗交流制度,提高稽核人员待遇,增加稽核人员数量,使各级派驻机构的人员配备与管辖分行的业务发展相适应,确保对基层银行合理的稽核频率和范围。

强化稽核体系的外部监管,推动内部稽核的改革进程。一是完善银行业内部稽核运行的监管规章和制度。银行监管当局应出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管理办法,从组织设计、方法和程序、外部监管的关系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内部稽核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运行的问责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处罚办法。二是建立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状况的分级监管模式。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组织模式向“垂直管理、片区派驻、分级设置”发展的趋势。三是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制定和落实内部稽核体系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建议银行监管当局进一步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将内部控制稽核体系建设纳入经营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内部稽核体系建设的短、中、长期目标,落实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使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体系符合现代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提升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电脑作为高科技技术手段,应该实际运用到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内容中。电脑稽核能够独立形成以检查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安全性为目的,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为其他类型的稽核提供事前、事后、事中的证据、分析判断等的支持。电脑稽核系统属于典型的事务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它既包括了银行业务的前台业务处理和后台维护,同时,也包括业务数据的统计信息。这个系统采用数据集中,分布监督和集中监督相结合的模式。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中心统一监督或各营业点自己监督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宝华.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改革与发展[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3).

2、肖菱,张益标.对加强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监督制度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3(1).

3、王飞,侯贝贝.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研究[J].新金融,2006(10).

4、刘茹,苏进波.基层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如何适应经营机制的转变[J].华北金融,2000(Z1).

5、季化敏,刘冬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函待进一步加强管理[J].济南金融,2006(8).

第3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0-0085-05

2008年底以来,以瑞士银行、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高盛集团等为代表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减持甚至抛售所持有的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其股权减持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金融界与学术界就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2003年以来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

中国建设银行是第一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商业银行。2005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开始与美国银行进行引资谈判,双方于2005年6月17日签署了关于引资与合作的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国银行分两个阶段认购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最终持股上限为19.9%)。与此同时,美国银行还将在公司治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向中国建设银行提供战略性协助。此后,中国建设银行又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引资协议。中国银行于2005年8月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李嘉诚私人投资基金以及美林国际达成引资协议,三家战略投资者共斥资31亿美元联合购入中国银行10%的股权。与此同时,苏格兰皇家银行派出一名代表担任中国银行的董事,并承诺在银行公司治理等领域与中国银行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后,中国银行又分别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瑞士银行集团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达成引资协议。中国工商银行则于2006年1月与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以及美国运通公司签署引资与合作协议,三家战略投资者共斥资约37.8亿美元购入中国工商银行8.45%的股权。根据协议,高盛集团将协助中国工商银行重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其金融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安联集团与运通公司则分别在银行保险和信用卡发行领域与中国工商银行开展合作。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进程参见表1所示。

二、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作用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一些金融业务领域与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并在其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高盛集团向其提供了自身的公司治理守则、风险管理架构、合规操作流程以及大量的公司治理范例。双方合作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整体框架设计;制定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目标和实施进度表,完成了投资者关系专栏建设项目;建立了分析师、投资者和同业竞争者数据库;制定了岗位评估、实施科学绩效考核的改进方案;制定了改进内部审计体系、完善合规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享了审计计划与执行阶段的流程设计、审计方法应用模板以及相应的审计范例等。在风险管理方面,双方合作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和方案。中国工商银行还在高盛集团的协助下,根据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现状,完善了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新产品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风险报告制度等文件…。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经确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也通过与各自的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合作,基本上建立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主体的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在董事会下单独设立了战略发展委员会、审计(稽核)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以及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机构,以辅助董事会更好地履行相关职能。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董事会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上市融资的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各自的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初步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具体而言,执行董事占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董事会总人数的25%,而外部董事(包括非执行董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所占比例则为75%;其中非执行董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所占比例分别为45.83%和29.17%,均高于执行董事25%的占比。这种以外部董事占主体的董事会结构能够较好地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发挥董事会的决策功能和监督功能,从而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不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如表2所示,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间的战略合作仍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个人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理财服务等金融业务领域,双方在公司治理领域内的合作仍以经验介绍和推广、人力资源培训以及战略咨询协助为主,缺乏深入合作。

因此,目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仅仅处于借鉴和学习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初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受相关金融监管条例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境外战略投资者持有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比例均在10%以下。如此低的持股比例一方面使其缺乏积极参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激励,另一方面也使其难以通过实施董事会治理讨论与决策有关重大事项。此外,虽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已经在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初步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但如何在该架构下实施有效的公司治理(即不仅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来看,要么金融监管当局在合适的时机放松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持有中资银行股权的比例限制,从而加大其参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股权激励;要么继续维持当前的持股比例限制,寻求进一步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其它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后一种情况下,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会出于种种原因(如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终撤资,从而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形成冲击。总之,目前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作用还较为有限,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

三、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及其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

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减持甚至一次性抛售其持有的股份。2008年12月31日,瑞士银行率先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34亿股中国银行H股(占中国银行总股本的1.33%),套现8.08亿美元;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减持了其持有的56.2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份(约占中国建设银行总股本的2.4%),美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也由19.1%下降至16.7%;2009年1月8日,李嘉诚基金会抛售了其持有的20亿股中国银行股份,总交易金额为5.24亿美元;2009年1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在15分钟内尽数抛售其持有的108.1亿股中国银行股份(占中国银行总股本的8.25%),总成交金额近200亿港元;2009年5月12日,美国银行再次减持135.09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占中国建设银行总股本的5.78%),总交易金额高达73亿美元,其持股比例也由此下降至10.6%;2009年4月28日,美国运通公司和德国安联公司在所持股权解禁当日,便分别减持6.38亿股和32.16亿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2009年6月1日,与上述两家公司同为中国工商银行战略投资者的高盛集团也减持了约30亿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占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的0.9%)。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在金融界和学术界引发关于战略引资的争论

首先,国内关于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原因存在争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由经营状况恶化所导致的流动性不足是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减持的主要原因。如郭田勇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资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不同程度上面临流动性紧缩,从而迫使其出售部分中资银行股权以回收资金。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权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财务状况的恶化,而并非由于其看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前景。而一些业界人士却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权的主要原因是其并不看好中资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可能出现下滑,并由此导致中资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此外,由中国政府启动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而信贷保障则主要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提供,因此,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坏账风险。

其次,2009年初,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大规模减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并获得数量相当可观的资本利得后,国内再次出现了质疑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声音。如叶檀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转让的定价机制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效果提出质疑;章玉贵则以“战略投资者”投机为由,再次论证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无用论”和“国有银行被贱卖论”,并强调中国银行业的主导权不容放弃。一些业界人士甚至将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权的原因概括为“阴谋论”。此外,一些学者还计算了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收益,并由此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如张明采用历史成本法估算了2008年底至2009年5月初这一期间战略投资者股权减持的收益情况,并指出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瑞士银行减持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股权的总收益约为250亿港元(不包括战略投资者在持有股权期间获得的红利收入)。总之,由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所引发的对战略引资问题的争论,以及业界人士和国内学者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投机动机与股权减持收益的持续关注,无疑会对中国金融当局产生压力,并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借助战略引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改革战略的继续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2.财富基金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入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接手减持股权的国内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财富基金(如中司)、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如中银国际、中国人寿)以及私募基金等其它机构投资者(如厚朴基金)。本文认为,财富基金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增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缓和股价波动以及维护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作用,同时也使接手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的国有金融机构可能在未来获得股权增值的溢价收益;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财富基金与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分别为国家所有和国家控股,因此这种增持行为将导致国家控股的比重上升,这对改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利的。某些中东欧转轨国家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如捷克在1990年代初期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时,采取了“凭证式”私有化(Voucher privatization)的方式,其结果导致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股,且国家始终对私有化后的国有商业银行保持绝对控制,最终使其改革陷入困境。换言之,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与相互持股是难以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应当吸取这一教训。

3.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对中国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影响

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尚未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权,将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加大了中国农业银行战略引资的难度。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大型跨国金融机构都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和流动性紧缩,为此不得不出售部分优质资产以回笼资金。为此,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环境是不利的。在此背景下,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可能会引发外资金融机构普遍看空中资银行的发展前景,这无疑会加大中国农业银行吸引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其公司治理改革的难度。

其次,中国农业银行在战略引资过程中将面临如何确定合理的股权转让价格这一问题。上述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改革表明:股权转让价格偏低,将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未来赚取大量投资收益后撤资的风险,从而使自身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而股权转让价格偏高,则又难以吸引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战略引资可能会面临“定价两难”。

最后,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可能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从目前来看,尚难以评估已经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效果。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可能使中国金融当局对战略引资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这将加大中国农业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难度,并延缓其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进程。

四、结论及继续推进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2003年以来,已经完成战略引资的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各自的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基本建立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为主体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作用还较为有限;各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2008年底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不仅在国内金融界和学术界引发了关于战略引资的争论,而且还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战略引资效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完成战略引资后便迅速转变为国际一流银行是不现实的。目前,有关当局应当在总结战略引资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

第一,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信贷风险控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等领域的改革。近年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通过与各自的战略投资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战略合作,在公司治理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来看,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仍然较为僵化,特别是中高层人才的选拔机制尚不完善;在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建设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商业银行存在差距。为此,应当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上述领域的改革。

第二,系统评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绩效,总结战略引资的经验与教训。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当系统评估2003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战略引资的绩效,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与总结三家银行在战略引资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尚未进行战略引资和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提供借鉴。

第三,变“股权合作”为“业务合作”,加快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当继续保持与各自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业务合作并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变双方的“股权合作”为“业务合作”,继续学习和借鉴境外战略投资者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此同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还应当逐渐加快国际化进程,实现多元化发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下,可以引入一定数量的境内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境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下,可以引入一定数量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如本土投资基金)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此举不仅能够使本土投资者分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果;而且也能够缓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价由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而导致的剧烈波动,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利明,背水一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2]高国华,境外股东减持中资银行股对市场影响有限[N],金融时报,2009-05-04。

[3]一峰,“减持门”:近忧,还是远虑?[J],中国报道,2009,(3)。

[4]叶檀,抛售潮再问中资金融股定价之殇[N],中国经营报,2009-01-12。

[5]章玉贵,银行业主导权不容有失警惕战略投资者投机[N],证券时报,2009-01-12。

[6]艾经纬,外资减持百亿银行H股的图谋[N],投资者报,2009―02―06。

第4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本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对于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才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如金融机构缺乏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在关键岗位,缺乏具有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在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体系。因此,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劣势

1.人员安排缺乏充分的自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因产权不清,政企不明,经营机制不合理,股权结构单一,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制和员工级别的行政化,形成了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由于一般管理者大部分是来自官员或从内部选拔,与市场竞争选拔机制相差甚远,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明显缺乏竞争力。

2.人力资源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员工的工资标准及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益脱钩,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别和职称。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工资按公务员相应的等级和标准进行发放,而丝毫不考虑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差别,同级的员工之间工资水平一样,没有把人力资源定价标准统一到市场化的绩效定价上。在员工的工资收人中,各种津贴、补贴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基本上是平均分配,使员工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处于无激励机制状态下,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自我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不足,约束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

3.人才流失趋势堪忧据银监会200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营业机构,其中88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此外,外资银行还在我国设立了213家代表处。据不完全统计,在华设立的外资商业银行中6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将以高薪、出国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国内大量寻找管理和专业人才。而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才、任用、工资分配、传统的用工形式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方面存在种种弊端,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骨干、外派学习归国人员等优秀人才流向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造成大量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流失。

4.机构庞大,冗员现象严重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被分配到银行中,并非按综合素质由银行选择过硬的现代营销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和国际化人才。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新型业务的开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总的经营利润较为乐观,但是,员工和机构网点仍然存在冗员过多、机构过多等问题。相对于花旗集团24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员工约27万人、人均年利润约89629.63美元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和机构网点的成本高、人均利润低、平均网点营业利润低,缺乏科学化、合理化、效能化的组织结构。

5.监管力度不够,不良资产隐患较多由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组织结构垂直型,造成总行对下级的员工监管稽查力度缺乏,造成一些员工容易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金融犯罪。如2005年3月31日《南方周末》披露的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在某项目上,由于银行内部人员与房地产商黑箱操作,导致房贷被骗6.4亿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路径选择

1.实施竞争的人才市场机制

(1)建立公正透明的招聘制。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用工形式的社会化和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一些高级金融人才(首席信贷风险官、个人金融产品总监、技术总监)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并进行业务能力考试。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劳动的人员(保洁、门卫、后勤保障)可以通过合法正当的中介机构进行选聘。员工的工资水平应由同类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决定,直正做到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同时实行聘期管理.根据不同的级别.聘期为二至五年。

(2)实行关系明晰的合同制。通过金融市场的公开竞争挑选的合格员工,应签订劳动合同,使权利、义务和雇佣关系得以明确,为调整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奠定制度基础,真正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在员工合理流动的基础上保证骨干队伍的稳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等各项工作。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对于经培训仍未能竞争上岗的员工,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2.培育新型的经理人市场

建立以客户经理为核心的经理人市场,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对现代金融和国际竞争的高端管理人才的短缺问题。以汇丰银行为例,汇丰银行给客户经理的任务是:联系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好客户的财务参谋;研究分析客户的需要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协调和争取银行的各项资源(即产品);及时解决客户的需要;了解竞争银行的客户策略,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管理、服务客户为银行赚取合理的回报;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努力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客户经理制中,对客户经理要求的条件之一就是能得到银行各协作部门的支持与尊重,对银行各种产品和运作过程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领导才能。据了解,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经总行批准已率先推进公司客户经理制,从制度上明确了客户经理需要承担的职责范围和应享有的待遇和权力,吸引了一批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知识水平的营销专才。

3.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员工激励与约束。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员工不仅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进行活动的“经济人”,而且还是具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需要的“社会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这一理论的满意因子能够带来满意的因素,如成就、责任感、提升等;不满意因子是能消除满意的因子,如工作条件、薪水等。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选择激励手段时,衡量是不是最好的手段的标准就是看哪一因素占的比例大。一般情况下,员工最关心的是满意因子,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部应该注重员工的业绩考核、反馈,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和进行职位的调换或提升与降职情况,从而使员工的不满意因子向满意因子转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客户、员工、股东是商业银行生存的三要素。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职称晋升(或晋级)形式对员工给予认可,如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利率分析师、汇率分析师、债券分析师、股票分析师、财务总监、高级审计师、技术总监、主任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序列。这些级别尽管没有相应的职务权利,只是对员工在银行的工作经验、资历、业绩的承认,但却是对员工价值的肯定。

欧洲银行业十分重视对员工激励约束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东方汇理银行就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科学、有效的员工考评机制。一般来说,员工考核分为4个等级,很好、好、满意、不满意,人员分布分别为10%--15% 、 50% 、25%-30% 、 10%。从薪酬制度看,也分为4个等级,即最高层、高管人员、经理层、一般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灵活奖励三大块组成,越往上,工资越高。最高层年薪能达到20万欧元,一般高管人员10万欧元。当然,也有很多约束条款,如必须忠诚于银行,为银行创造至少8倍于自己收人的利润,自身个人业务集中在本行办理等等。

(2)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激励机制最常见的是给予经理人“绩效分红”或“按业绩赠送股份”,保证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目标趋于一致。同时公司内部设置监督系统,以免自身的绩效受到他人影响。当然,在企业的经理人既没有市场化,也没有职业化的情况下,全面地推行股权激励,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也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现象。股权激励要注意对象与环境、方式与手段、稳定与灵活、目标与绩效,做到比例适当。

(3)董事会的激励与约束。董事会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董事会对公司负领导责任,无须介人日常作业程序。从外资银行董事会的经验中总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的董事会应该做到:选择并更换总经理;代表股东权益;提供高层管理当局建议及咨询;提供监督管理当局和公司绩效的控制技能。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违规处罚手段要多样化,其检查评定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审核机构、公众舆论媒体等作用,以实现市场化约束。

4.改革现行的薪酬制度员工所获得的薪酬是对员工过去工作努力的认同和补偿,也是他们对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之时,薪酬早已超出了本身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国外很多知名银行都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公司的股票、收人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福利”待遇。这种措施对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密切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同一性和交互任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吸纳和稳定优秀人才至关重要。花旗集团正在逐渐推行eva模式,员工薪酬的基本结构包括工资、奖金、长期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计划和限制性股票计划两类)、福利(包括各种保险、养老计划、401k账户、公益利、其他福利措施)。另外,花旗提倡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银行整体利益密切挂钩,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如果国有商业银行采用eva模式也可以使员工个人的收人同全行的经营效果挂钩。同时,有利于减少各年度的报酬不稳定和员工的短期行为,这样可以培养员工的长期观念,防止人员流失现象的继续发展下去,真正地留住人才。

5重视员工培训与培养各级银行领导者是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价值取向最直接、最权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面对激烈的银行业竞争格局,需要不断地更新金融知识,保证全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员工岗位培训、岗位提升培训、职业发展培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自主、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可将高中级管理人员(如支行行长、总行部门经理、营销经理、客户经理)、业务骨干(如产品经理、风险经理、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操作层的管理人员(如管理人员、专业骨干和技术能手)和关键人员分类培训或送到国外进行专业强化培训。要侧重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法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及外语培训,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如2003年以来,建设银行在香港培训中心举办了“国际业务培训”、“百佳客户经理培训”、“风险管理高级培训”等境外培训,推荐优秀员工参加了英国大使馆组织的奖学金项目和人民银行“金融英语证书考试赴港进修”项目,赴建设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参加在岗培训,以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提高业务实践技能和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客户经理、执行会计师等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的培训等,这些尝试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必要的积累和经验。低层次职员,主要学习银行基本知识和本身从事岗位的业务、操作知识;中层次职员,重点学习银行业务知识和会计知识等;高层次的职员,主要学习如何发展银行业务、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对银行有效的管理等,一律考试合格后上岗。

6.完善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考核评价体系的再造,逐步建立起严格监督、依法规范、充满活力考核体系,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企业文化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考核工作程序中,要坚持把握好考核预告、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注重考核工作业绩。花旗集团“九格方图”经验值得借鉴,它将绩效与潜能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根据绩效和潜能两种考核结果,将员工分别放在九格方图不同的格子里,通过九格图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进人管理者后备行列。首先接受为期3天的课堂式的银行基本知识培训,然后进人轮岗培训阶段,学习如何提升专业水平并使自己成为一个银行家。

7.加快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银行以柜台式为主的服务方式逐步向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业务转变,网络业务将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网络技术人才的招聘与培训,可通过与高等院校定点建设的方式进行。西方银行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投人与人才机制创新,一般占银行费用的10%-20%。教育费用上的重金投人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巨大收益,对此几乎所有的美国商业银行都有共识,而大通曼哈顿银行做得更加突出,平均每年支付的教育经费达5000万美元。银行高层的理念是:企业的实力是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

第5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薪酬激励 商业银行 中小股份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40-02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出现了明显变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员工绩效薪酬在整体薪酬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断得以强化,而对高管人员薪酬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采取年薪制,主要由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以及特别贡献奖三大部分构成。尽管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有较大改观,但仍存在部分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例如绩效奖金的激励作用有限,薪酬激励设计难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等{1}。由此可见,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展开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一、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现状

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员工薪酬一般从普通员工薪酬和高管人员薪酬两个方面体现,且两者间存在较大差距。鉴于此实际,本文分别就此展开论述,对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薪酬激励现状进行分析。

1.普通员工薪酬激励现状。从目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报来看,银行员工薪酬结构主要包括基本薪酬、绩效奖金、各类津贴补贴、“五险一金”以及其他相关福利五个部分。然而,这样的薪酬设计容易导致员工对个人薪酬和绩效较为关注,而忽视银行长远利益,其原因则是这种薪酬设计中的长期薪酬激励部分较为不足。随着对国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成功实践经验的不断吸取,加之国内相关政策有所放宽,给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措施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纵观国内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实际,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依旧具有四个方面的不足,分别是绩效考核易促使员工关注短期利益、员工收入分配不公平、员工和高管薪酬差距较大以及长期薪酬激励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对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2}。

2.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现状。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的薪酬主要参考职位、胜任能力和净利润等标准。薪酬和其他奖金占比60%以上,而股权激励所占比重较小。我国绝大多数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未开始进行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制度,走在前端实行股票增值权计划的股份制银行是招商银行。但招商银行进行股权激励的比重相对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小的。股票增值权计划也非严格意义上的股权激励,只是在当时政策下的一种变通之举。因此,纵观当前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现状,同样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分别是高管薪酬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管薪酬同业绩水平的关联度不够、缺乏对高管的长期激励举措、高管薪酬透明度较低{3}。

二、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现状实证分析――以湖南某地方银行为例

湖南某地方银行XX分行(以下简称“NS银行”)成立于2007年,是由湖南省某股份管理有限公司注资并控股,依法合并新设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业务范围主要含有吸收社会存款,发放短期、中期以及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发行金融债券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金融业务。其主要客户群体包括个体户、中小企业等。

对于NS银行员工薪酬激励,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薪酬结构上,NS银行采用层级薪酬模式,将员工按照岗位分类,不同岗位又划分为14个不同等级,员工所处等级不同,其薪酬水平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在NS银行员工薪酬构成上,主要包括基本薪酬、浮动薪酬以及福利津贴三个方面。其次,在薪酬水平上,NS银行近几年来员工薪酬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从2008年7万元升至2015年10万元,增幅较为明显,高管薪酬也有一定幅度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这可能是受近些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变化所致。最后,在薪酬方式上,NS银行主要以现金方式为主,除了每月向员工发放一定数量的工资,每逢过年过节员工也会获得部分现金奖励,此外有时可能会发放一些当地大型超市或店铺的购物卡或优惠券,供员工节假日消费使用。

1.研究假设。本文主要探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因而将NS银行普通员工和高管人员薪酬作为被解释变量,从银行经营绩效、经营规模以及经营风险三个方面选取八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并提出如下三个假设:

要使员工薪酬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将员工薪酬和高管薪酬同银行经营绩效相挂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银行的经营绩效较多从其在当下所取得成就进行评价,例如净利润有大幅上升等。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员工和高管间也具有与委托相类似的问题,因而就需要通过合理设计薪酬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将主要精力放在好好工作上,进而提高员工与高管的协调合作能力,一起为提高银行经营绩效而奋起工作。徐永春(2014)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4}。由此可见,将银行员工和高管人员的薪酬同银行经营绩效相结合,设计出较为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银行经营绩效从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股收益以及净利润三个方面予以评价。由此,提出假设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薪酬和高管薪酬同银行经营绩效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般认为,银行规模与银行绩效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它是提升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此外,银行规模越大,其在获取较高经营绩效的同时,也会对员工的各项福利待遇越好,特别是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其对绩效尤为重视,因而可以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薪酬和高管薪酬与银行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本文银行经营规模从银行总资产、存款总额以及贷款总额进行评价。由此,提出假设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薪酬和高管薪酬同银行经营规模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此外,从委托理论的角度来看,银行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银行通过合理的薪酬激励设计,促使银行员工以及高管人员为此目标而努力工作。因此,银行员工不仅要不断提高经营绩效,同时还需致力于减少银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风险,因为只要银行能在较低风险水平平稳运行,其经营绩效自然会提升,员工和高管的薪酬待遇也会有所提升。本文银行经营风险从不良贷款率以及资本充足率进行评价。由此,提出假设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薪酬和高管薪酬同银行经营风险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数据来源。为证实上述三个假设,本文将NS银行2008―2015年的年报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对这些年报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总结出本文研究对象的各项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

3.银行普通员工薪酬与不同解释变量间的统计分析。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普通员工薪酬同银行经营绩效以及经营规模的六个变量间具有较高相关性。

根据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构建起普通员工薪酬回归模型,并可计算出员工平均薪酬和不同解释变量间的关系。由于初步构建的普通员工薪酬模型属于多元线性模型,通过对各个解释变量前的系数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不同解释变量相互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而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共线性问题。为能够对NS银行普通员工薪酬有更好的刻画,降低模型中的共线性问题,本文选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再次分析。最终计算得出最优回归方程是:

AMC=5.913+1.717*10-6ASSET

R2=0.759

从上式能够看出,在该模型中总资产前的系数为正数,意味着NS银行普通员工薪酬与总资产具有正向影响,且R方等于0.759,代表总资产以75.9%的程度说明普通员工薪酬变化情况,由此可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4.银行高管人员薪酬与不同解释变量间的统计分析。与对银行普通员工薪酬分析相类似,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高管人员薪酬同银行经营绩效以及经营规模的六个变量间具有较高相关性。

同构建普通员工薪酬回归模型相类似,本文在利用逐步回归法排除模型中存在的共线性问题后,最终计算得出最优回归方程是:

AMC=23.452+0.001*NI

R2=0.908

从上式能够看出,在该模型中净利润前的系数为正数,意味着NS银行高管人员薪酬与净利润具有正向影响,且R方等于0.908,代表净利润以90.8%的程度说明高管人员薪酬变化情况,由此可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三个研究假设中,假设一和假设二均得到较好验证,而假设三却没有得到验证。由此表明,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员工薪酬与银行经营绩效和经营规模结合较为紧密,而与经营风险的相关指标间缺乏联系。

三、总结

根据前述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员工薪酬与银行经营绩效和经营规模结合较为紧密,因而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然而存在的不足即是员工薪酬与经营风险的相关指标间联系不够紧密,有待进一步改进。鉴于此,本文认为需要从改善银行薪酬激励内部环境(例如,优化薪酬激励机制和提高高管人员薪酬信息透明度),以及充分利用薪酬激励外部环境制度(例如,综合考虑市场竞因素等)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薪酬激励的有效性。

注释:

{1}鄢凤霞.我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制度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4(24):125-126.

{2}王萍.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机制的分析和探讨[J].金融与经济,2011(03):89-91

{3}李江涛,秦玉霞,纪建悦.我国商业银行员工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3年的经验数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05):83-86.

第6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一、昆明中心支行机关干部队伍状况分析

截至目前,昆明中心支行机关共有467人,其中男254人,占比54.4%,女213人,占比45.6%。从年龄结构上看,机关人员平均年龄43.4岁,其中,35周岁及以下99人,36-45周岁164人,46-55周岁169人,56周岁及以上35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99人,大学本科275人,大专及以下89人;从职务结构上看,行领导6人,处级干部106人,科级及以下干部317人,工人38人。

2007至2011年昆明中心支行干部职工队伍基本稳定,五年来,共有9名干部流出,其中,男7人,女2人。从年龄上看,35周岁及以下干部3人,36-45周岁干部6人;从学历上看,硕士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生4人,大学专科生1人;从职务上看,处长1人,其余8人均为处级以下;从流出方式上看,有3人调出,6人辞职;9名流出干部在流出前,有7人从事业务管理工作,2人从事综合管理工作,流出后,有3人到国外工作、学习,1人在国内读博,3人流向市场机构,2人从事企业工作。

二、目前昆明中支干部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对流出再创业信心不足

从前面对昆明中支机关干部队伍情况分析来看,由于撤并分行和银监分设,导致目前人民银行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普遍老化,尽管近年来每年都在补充年轻行员,但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另外,自银监分设以来,人民银行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改变,工作重心由原来的监管转移到了金融服务上,导致人民银行员工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务渐渐生疏,从知识结构上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员工。基于此,大多数人民银行员工对调离人民银行到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的信心不足,不敢轻意“跳槽”。如去年,一家地方金融机构筹建,希望我行能推荐一名业务骨干前去任职,但征求了多人意见,均表示难以胜任,不愿意离开人民银行。

(二)职工的行业优越感很强,对流出的意愿不强

从问卷调查和与职工谈话了解的情况来看,人民银行的员工对自身从事人民银行工作有着较强的优越感,认为人民银行是管理行,其社会地位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有较大的优势,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某方面有求于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中有较强的话语权。尽管也有个别员工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收入心存羡慕,但权衡利弊,仍觉得人民银行的社会资源远多于其他金融机构,自觉流出的意愿不强。

(三)人民银行行员身份特殊,干部流动的渠道不畅通

目前,人民银行实行的是行员管理制,而行员的身份较为特殊,既不属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事业单位编制,更不属企业合同制员工,这一相对独立的编制体系,让人民银行员工在流入流出时常常会遇到尴尬。如昆明中支有一名员工,因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想调至某地政府公务员编制部门,但接收单位对人民银行的行员制难以做出判断,尤其在公务员系列中找不到人民银行这一单位,最终这名员工只能调入当地的一家企业单位工作。

(四)干部流入的门槛较高,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人民银行在人员的调入问题上遵循的是“凡进必考”的政策,干部的主要流入渠道是通过行员招录进入人民银行系统,另外还少量的军队转业干部流入,这样的门槛对于一些想调入人民银行工作的其他行业和部门的人员来说很难跨越,因此,近年来我行没有一例从其它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调入的人员。这一政策,虽然较好地把住了行员招录的关口,防止了一些低素质人员的进入,但同时由于缺少其它人员流入的配套政策,也将一些具有丰富的金融部门工作经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拒之了门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民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老化、对外履职能力弱化的问题。

三、促进干部流动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干部流出的信心

人民银行分支行干部之所以流出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外界接触交往较少,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自身素质不够过硬,无论是在业务知识还是在综合能力上,都难以适应其它金融机构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铁工作步调。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内因着手,提升人民银行干部的素质。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尤其要针对目前人民银行对外履职弱化的现状,重点加强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并坚持查训结合,让人民银行的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二是要开展多渠道的干部交流。除人民银行系统内交流处,更应重视输送干部到其它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交流,借助其它金融机构的现有培训资源,达到岗位培训的目的。三是要积极开展金融业务调研。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深入到其它金融机构中了解其业务开展情况、金融产品创新情况,以及前沿知识和技术的运用情况等。让我们的干部在提升素质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二)加大组织推荐力度,为干部流动搭建更多平台

单位的态度和决心是决定干部交流力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坚决摒弃那种把人才当作“自留地”的思想,多从有利于干部个人成长的思路出发,舍得把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推荐出去。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在保持干部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发挥各级组织对干部流动的助推作用,加大向外推荐干部的力度,主动为干部流动搭建平台。如在新的金融机构成立时,要积极把本单位的优秀人才向金融机构举荐;在政府机关面向外界选拔干部时,要大力动员本单位年轻干部积极参与;在干部自身有了更好的单位选择意向时,要敢于割舍,配合个人做好推荐工作。相信有了单位和组织作后盾,必将会对干部的流动起到助推作用,也一定会促进干部队伍活力的提高。

(三)促进行员与公务员身份的接轨,疏通干部流动渠道

人民银行行员身份的特殊性,对于人民银行的干部职工来说,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尴尬,尤其是与公务员系列难以接轨。为了有利于干部的流动,建议总行能够积极与中编办协调,在现有行员制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条与公务员编制单位、事业编制单位,以及其它金融机构之间,在岗位、职务、薪筹等方面的衔接渠道,实现人民银行行员与其它各编制系列人员之间的顺畅流动。

第7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农村支付服务体系;非现金支付工具;新型支付结算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00 ― 02

齐齐哈尔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村支付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2014年以来,市人民银行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的要求,按照“发挥央行职能,服务三农经济,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构建多元化农村支付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总体情况

齐齐哈尔市所辖9个县,112个乡镇,1146个行政村,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5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8万人,非农业人口196.4万人。面积420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02万亩。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杂粮、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所有乡镇、行政村全部接入支付系统,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村利率100%,截止2015年6月末农村地区ATM242台,电话POS4824台,普通POS2656台,遍布各行政村支付服务点2783个,目前已形成了ATM机、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相互补充的助农取款格局,辖内县(市)助农取款覆盖面达87.43%,粮食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比率达到了88.98%。市人民银行采取“先试点、后普及,先宣传、后应用”的方式,试点建设并推广普及了以支付结算“村村通”、“惠农服务站”和“农村支付绿色通道”为特色的多元化农村支付服务架构。

(一)开展支付结算“村村通”建设。2014年,齐市人行在克山县协调农业银行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小分队推动惠农卡发卡、转账电话和网上银行应用,试点开展以“一村一银行、一卡一网点”为目标的支付结算“村村通”建设。

(二)建立“惠农服务站”支付服务模式。2015年,齐齐哈尔市在辖内推广支付结算“村村通”建设的同时,又在克山县以农业银行惠农卡和转账电话为依托,试点建设“惠农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小额现金存取、汇款、查询“一站式”支付结算服务。

(三)开辟“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2015年,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把支付结算“村村通”和“惠农服务站”建设在辖内全面铺开,组织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开辟了“惠农卡+转账电话”、“农村金融服务点+鹤卡”和“绿卡+商易通”三条“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多渠道为农民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提供便利。

同时,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还以银行卡、POS及网上银行为载体实现银行、粮食收购企业和经济人(农户)三方的粮款网银非现金结算;扩大支付系统覆盖范围,利用大、小额支付系统和银行卡发放涉农补贴资金;开展“乡村支付惠农行”大型宣传活动,深入村屯普及支付结算知识,现场接受农民咨询。

二、支付结算工作主要做法

(一)构建协调机制,加强组织保障,谋求长远发展。市人民银行领导班子对两大平原农村支付服务工作高度重视,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作为优化辖区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深入农村实地调研等方式,摸清农村支付服务状况,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同时,在市人民银行倡导下,辖内各县(市)分别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财政、税务、工商、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广试点经验。市人民银行在克山县、依安县、龙江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试点,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场会,介绍试点做法,进行实地观摩。2014年市人民银行主管行长分别在试点单位主持召开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场会,动员和部署“福农通”和“惠农服务站”建设推广工作,使“克山模式”经验做法在辖内得到普及,以点带面,整体联动,不断开创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整体新局面。

(三)搭建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强化舆论引导。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在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支付结算知识,以多种渠道和方式引导农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和使用。二是开展阵地宣传。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协同涉农金融机构开展支付结算业务、转账电话和网上银行业务的培训、辅导和宣传营销,推进现代支付工具普及。三是送知识下乡。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组织涉农金融机构邀请农户代表参观和演示转账电话、网上银行业务办理流程;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传授支付结算知识,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提升现代支付结算技能。

(四)夯实基础,多种渠道,全面推进农村支付结算工作。一是积极引导农业银行采用“农行+超市”的方式,通过转账电话办理农民小额支现或消费业务。此项工作克山县较为突出,截止2015年6月末,克山县辖区,已实现支付系统乡镇接入率100%,共布放ATM 41台,普通POS 655台,电话POS 946部,发放银行卡75.3万张,建立助农取款点593个,实现了行政村跨行转账结算、小额取现、查询全部可以足不出村,大大方便了农民的金融报务需求。二是全面建设乡、镇、村(屯)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截止2015年6月末,农业银行布放“惠农通”机具960台、联社布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机具435台,全市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共2,161个,助农取款业务覆盖行政村1,002个。同时,积极开发助农取款服务点的金融服务项目,实现了“惠农通”机具开通“新农保”代缴费功能、受理信用社鹤卡的功能以及部分代缴费业务的开通。三是大力拓展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服务项目。引导联社等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开通“新农保”、“新农合”及“涉农财政补贴”等特色金融服务项目,通过银行柜台、自助机具、助农取款机具等进行补助资金非现金发放。截止2015年6月末,齐齐哈尔市共业务231.10万笔,金额48,550.69万元。四是加大农产品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推进步伐。自2014年9月起,我市将推广“福农通”机具作为粮款非现金结算的重点工作,我市通过实地调研、召开推广(介)会、试点示范等措施,大力推广粮款非现金结算意识和“福农通”机具,取得了显著效果。截止2015年6月末,全市共布放“福农通”机具600余台,非现金结算金额82亿元。其中依安“象屿”公司较为突出,该公司布安装了23台“福农通”机具,并示范带动50名经纪人布放使用了“福农通”机具,仅使用“福农通”头3个月,累计结算粮款30余亿元。五是引导和支持辖区各金融机构推广新兴支付工具。充分利用电话网络、手机网络、互联网络环境,组织各县(市)向各涉农金融机构布置推广新兴支付工具任务,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活动,在行政村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支付工具。截至2015年6月末,各县(市)网银用户508,494户 ,网银业务1,038.20万笔,交易金额444,152.79万元;手机银行用户355,992户,办理业务8,583.45万笔,金额411,024.96万元。

(五)量化考核,强化监督,确保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取得实效。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建立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量化考核机制,科学合理设定指标,根据各县(市)指标完成情况,对各县(市)支行进行年度考核。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考查各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的实际工作落实情况。通过量化考核,有力地推进了辖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各县(市)支行、各涉农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支付工作取得成效

(一)农民非现金结算意识增强。几年来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强化了农民的非现金结算意识,农村非现金结算量大幅增长。以克山县为例,2015年农村非现金结算48.38亿元,较2009年增长514.68%;现金净投放较上年减少3.84亿元。

(二)新型支付结算工具拓展见效果。随着支付结算环境的不断改善,我辖区的非现金支付途径也在逐渐拓宽,非现金支付种类增多。如手机银行、网银和电话银行等新兴支付种类,被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接受和使用,以依安县为例,截止2015年7月末,辖内共有6家金融机构开通了此项业务,累计手机支付用户达3.11万余户,惠及农村人员2.58万余人;辖内共发展网银用户28,200户,办理业务6.67万笔,金额合计12.83亿元。

(三)实现支付系统乡镇全覆盖。目前,辖区支付系统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银行网点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确保了汇划资金及时到账,进一步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四)有效节约了“三农”成本。以农业银行惠农卡小额循环贷款为例,通过转账电话、网上银行等现代支付工具,农民借款、还款免受时间、地域限制,实现信贷资金的自助可循环使用,使实际利率显著低于合同利率。其贷款合同利率为7.08‰,按自助循环使用率为70%计算,实际付息率不足5‰,降低了农民借贷成本。

四、推进齐齐哈尔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前期,市人民银行虽然协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组织体系,但还存在前关部门参与程度不深、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市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解决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站营业场所建设、财政和税务对涉农金融业务的风险补偿和激励、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等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建设,根本解决农民跨行取款难问题。前期建设的三条“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只能受理各涉农金融机构本系统发行的银行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人民银行总行推广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为此,市人民银行将以此为契机,对前期建设的 “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POS在农村地区小额取现中的积极作用,实现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联网通用。

第8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 企业 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 网络 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 现代 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 历史 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 金融 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 经济 总量很小, 发展 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 计算 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 计算 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

   (三)实证分析

    现以某商业银行10家分行在上述投入、产出指标上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将上述各家分行的投入、产出的数据输入matlab6.5软件(mat1ab软件是由mathw0rks公司用c语言编写的著名的工程数学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方便、直观的编程功能),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

第9篇:银行机关工作总结范文

一、积极重视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

我行领导自始至终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并请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我们讲解我市开展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的工作情况,及我市近阶段诈骗案件的情况,介绍分析了诈骗案件的类型、特点,总结出防范意见,并加强与我市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巩固和健全公安、金融部门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工作机制,不断拓展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广度和深度。

二、加强协调与部署

我支行积极主动与公安部门进行协调,就联合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相关事项进行沟通。一是召开了专项行动协调会议,就行动目标、行动重点、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等事项进行了商榷。二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以余杭区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区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的统筹与协调工作。三是联合拟定了行动方案。根据省公安厅和杭州中支《关于印发〈浙江省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辖区实际,拟定了《余杭区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报双方领导汇签后下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

三、建立协调机制

为加强对全区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的打击力度,我支行与公安、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部门建立了多层次的长效协作机制,以促进辖区打击银行卡犯罪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