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教师期中反思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期中反思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期中反思总结

第1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你如果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反思有: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教学反思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第2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期中考试结束后,一年级全体老师开展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教学工作,老师们在交流探讨中,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为进一步提升一年级教师的教学素养打下来扎实的基础。

首先,语数学科的教研组长闫老师、刘老师针对期中考试进行了分析、总结。

闫老师针对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一年级的语文成绩整体较好,这份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了考查,从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她还对比了各个小题的得分率,清晰地指出:“一年级老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课后也要扎实地进行培优补差工作。”

刘老师对一年级的数学试卷进行分析,一份份满意的试卷也肯定了六位老师的付出,也提出数学教学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

第3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一、 从实际问题入手,分阶段、按步骤实施教学行动研究

1.开学初发现问题,确定研究重点。每学期初,领导和教研组长深入问题班级、薄弱学科、问题教师的课堂听课调研,寻找根源;根据调研的情况,制订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确立教研教改目标,为分步实施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

2.学期中解决问题,调整改进教学。学期中,以解决制约个别班级、薄弱学科的突出问题为教研教改工作中心,反思整体管理上存在的疏漏,适当调整工作重心,进行改进和补救,力争使各班各学科均衡发展。

3.学期末总结反思,检验教学效果。主要做好质量测试、教研教改效果的评定、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和学生成长变化的分析、经验教训的反思分析、总结积累。

二、抓好“三课”活动,立足课堂教学研究,以教研促质量提升

1.“青年教师指导课”以学科骨干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为主 。课前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备好课,然后青年教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全组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从教学理念、环节设计、具体操作、练习设计、教学基本功、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诸方面进行评论、提出建议,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课堂操作、业务素质三方面均有所成长。

2.“专题研讨课”以专题研究为主,围绕省、县级实验课题,各组确立了相应的子课题。以组内子课题入手,求实、求小,力求每次研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研讨一次取得一定实效。中小各个教研组每月组织一次组内子课题研讨课,开学初就定人定计划,按照“上研讨课——说课、反思——评课、议课(或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交流”的模式,开展组内学科研讨会。子课题以年级组为研究主体,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各教研组整体发展。

每月一次大规模的辖区研讨会,把“专题研讨和村小常规工作检查、专题培训”融为一体。每次研讨会由县级教学能手、县级名师、学科骨干教师做示范课,对不同课型的设计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研讨,并由课题组领导做相关专题培训。借此机会,还可以对辖区村小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使教学研讨会真正发挥辐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工作在辖区的深入推进,均衡发展。这种以研代训,研训结合的方式,将研究、常规工作、学习培训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全员公开课”要求人人参与,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主。近几年,每学期我校坚持开展全员公开课展示活动,但是每学期的展示形式有所不同,避免了要求无变化、模式一成不变、研究重点模糊不清、老师不重视,课堂教学无改革的弊端,主要采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A.合作发展式:合作研讨备课——相互观课——反思性说课——研讨式评课——总结经验,这种形式重点在于经验的交流。

B.案例分析式:集体备课——一人上课(其他同课头教师边听课边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式评课,这种形式关注的是课堂细节分析,着眼于微观研究。

C.对比研讨式:同课异构(同年级教师上同一节课),这种形式研究的是课堂结构的优化组合。

D.课型研究式:语文每学期展示作文课或阅读课课型;数学每学期着重研究新授课、练习课或复习课各种课型;英语分单词或句型教学,科学着重研究实验操作课。这种形式便于集中研究各学科的某种课型,探索这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三、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研究专题分为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三类。以省县级课题为主课题,做一至两年的长期研究;每学期以组内子课题研究为主,做一学期的中期研究;收集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做短期的小专题研究,进行“实、小、快”的专题交流,收效也很好。

第4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对教师职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以其他教师为镜、鼓励学生反馈三种方法,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具体而言,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即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性的反思,从而促成自身的职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这不仅包括教师个人对教育理论经典的研读和思索,还包括教师带着反思中遇到的困惑与同事、专家进行交流。其次,教学反思能开拓教师思维。有教学反思习惯的教师比一般教师更爱“琢磨”。最后,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对教师成长总结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意思就是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加上有意识、经常性的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当今的高校教师易陷于这样一种困境:忙科研,轻教学;忙单干,轻交流。对他们而言,科研似乎比教学更关乎个人前途和利益,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自觉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终身受益于这种利校、利己的好习惯。

一、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记录教师的教育实践和独特感受。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写作。教学反思日记注重“有感而发”,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教师可以忠实、客观地描述刚发生过的教学事件,或反思课堂,提出问题,抑或更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只要教师能够抓住教学反思日记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探究性”,写自己感受到的困惑,写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等,教师就能轻松掌握这一改进教学的有用工具。

二、以其他教师为镜

听课是“以其他教师为镜”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经常进行学习性的听课,特别是听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可以使自己有意识地与他人对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要邀请同事来听自己的课,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效改进教学。另外,评课是必要的补充。面对面的评课有助于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此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往往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对被听课人以后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在的院校非常重视听课与评课,每学期都举办相关的活动。通过系层面每个教师说课,专家与教师评课,再到学院层面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笔者学习到了同行与专家们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也感受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三、鼓励学生反馈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学生的发展情况也因此成为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标尺。我们鼓励学生反馈,实际上也是促使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为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学院每次期中考试后会组织师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再传达给各个任课教师。学期末学院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网上评教。通过细化的课堂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门课程及教师,而教师也能从评价结果中汲取意见和建议。

除了学院统一组织的评教活动,笔者自己也十分注重学生反馈。在教英语专业国际外贸函电课时,我要求学生在期中考试后无记名写出自己的课程反思。根据反馈,笔者积极调整后半学期的教学内容,最终在学期末的评教中发现学生的满意率有所提高。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并在反思中做到勤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改变目前高校教师中某些差强人意的现状,才有可能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实现自身的职业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作为一个学科的教研组长,肩负着三大任务:第一、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组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第三、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形成本学科教学特色。

这三大任务是相互联系的。组织全组教师不断地学习、总结、探索、反思、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才能持续地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本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高了,专业发展了,才能可持续的实现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研组长的要求

教学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反思的工作,因此,作为一个学科领军人物的教研组长,首先必须做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教研组长要向书本学习,广泛地阅读。除了本学科的专业书籍,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都是应该阅读的对象。除了阅读,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他人学习,向身边的教师学习,向专家学习。即使是水平和能力比自己低的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总结他人的失败,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反思,是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他人,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领悟,在反思中提高。只有教研组长首先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才能更好的带动全组教师的学习和反思,引领大家向“研究型”转变。

三、教研组长的工作

1、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制定本组教师的学习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学习。要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集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每学期推荐一本好书让老师自学;组织观看教学录相或优秀教师教学实录。通过有计划地学习,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材观。

2、组织课堂教学交流。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评课说课;每周二的家常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教师最拿手的教研课;探讨某一种课堂结构模式的研究课;区、片级的评比课;教学督导的评分课。

3、组织课题研究。一是积极参与学校的校级课题的推广和研究。二是积极辅导组内教师课题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教研组还要争取自主开发教研组的教改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模式:“问题求解模式的研究”和“理论应用模式的研究”。问题求解模式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理论应用模式就是要研究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

4、培养新教师和帮扶“薄弱”教师。教研组长首先要主动带教组内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帮助新上岗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尽早走向成熟。同时还要帮助少数“薄弱”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全组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5、指导集体备课。教研组长要帮助和指导好组内教师的集体备课,指导好教师分析和把握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指导检查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执行情况。

6、搞好考试管理。教研组长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做好每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人员安排,命题范围和要求的制定,试题的审定。还要组织好试卷的评阅,试卷和学生成绩的分析,问题的归纳总结,改进和弥补措施的思考等。

7、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教研组长要思考、策划、组织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本学科知识面的学科竞赛活动。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事先写好活动方案,事后做好活动总结。

8、形成教研成果。教研组长要在日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收集、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教研教改成果,形成资料。在收集和积累中不断完善,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四、教研组长的思考

1、任何一项系统的工作,都必须要有计划。要搞好教研工作,也必须有长计划短安排。作为一个教研组长,头脑里要有提高本组教师整体水平和专业发展的打算。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设计好每一个学期教研计划以及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安排。

2、教研组长要做有心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收集、总结、思考教师教和学生学习中的普遍性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大家研究和努力的方向。设计的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6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9-0110-03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长久以来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且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过程和未来发展。本文以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为着手,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并对学生的反响和体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为今后更有效的实施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 会计课程 形成性评价

一、引言

1967年,斯恩瑞文(Scriven)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首先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的思想,形成性评价也被称为过程性评价或真实性评价。在我国,郭茜、杨志强(2003)给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即“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进展当中进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并且在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真正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非对学习成果做出结论性评价。所以,形成性评价不仅具有考核评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信息采集、测量、评价和反馈作用,使评价融入发展、激励、情感、调整等多种积极因素并形成动态的调节”,倡导的是一种成功文化。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笔者所执教学校的13级会计专业四个班级共计19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保持客观和公正性,在问卷发放和回收,以及个别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均请研究助手出面完成。具体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期中闭卷考试和交插班级进行的考卷互评工作。在期中教学检查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闭卷形式的终结性评价,考试结束的第二个星期在各班进行了考卷讲评和学生随机的互评试卷。为了加强学生互评考卷的客观性,要求每位学生在批卷时签上评卷人姓名。

(二)考试结束的第三个星期,把考卷发至本人。并要求其完成自我反思和对学习伙伴(同桌)、教师的期中阶段的形成性评价,以书面填写表1和表2的形式完成。表1是按终结性评价的考卷中的各题型及知识点罗列扣分及原因、同桌的评价及本人反思。表2是以开放式选项的形式对自己和教师进行评价。表1和表2均要求实名填写,且告知学生填写此表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够以此次评价为契机在后续的学习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自评、互评、评师三个部分。其中,自评就是总结自己在本门课程学习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对自己将来的学习提出可以继续保持或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互评就是评价学习伙伴(同桌)在近阶段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最后,评师就是请学生对于在学习本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的作用予以建议,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予以评价。

(三)最后,通过匿名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向学生了解对此次期中评价的看法,具体包括对终结性评价的看法和对形成性评价的看法。详见表3和见表4(实际调查中未出现评价目的一项)。另外,还对4个班级每班随机抽取了两位学生,共8位学生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在访谈中侧重开放型的问题,主要侧重学生对两种评价分别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三、数据分析

(一)对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分析。在对194名学生发放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期中形成性评价表的统计中,实际回收有效表格150份,占全部学生人数的77.32%。在有效收回的150份评价表中,对扣分原因的陈述中出现频次较多的有“单词不认识”“时间来不及”“书本不熟悉”“不了解会计知识”“不会写英文的账户名称”“未理解题意”,同桌评价的陈述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有“注意审题”“背单词”“要与别人一起讨论”,对我的反思的陈述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有“多记单词/增加词汇量”“多向别人请教”“多练习”“要认真听讲”“要多看书”“以后要认真做作业,订正错题”“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会计基础不扎实”“下次考试注意”。从这些评价表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此次评价予以了一定的重视,深入思考并总结了自己的考卷中的错误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一些方案。

在对过去学习经历的反思中,有42.58%的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最大的障碍是会计和英语的基础没有打好;另有37.42%的学生认为是英语基础不好,只有17.42%的学生认为会计基础薄弱是学习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最大障碍。这个统计结果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80%)都自认为英语基础差是阻碍更好的学习本门课程的最大瓶颈。在对自己将来学习的展望中,觉得需要保持的方面按选择频次的多少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认真笔记(52.26%)、学习态度(43.23%)、认真听讲(40%)、认真作业(40%)、协作与讨论(20%)。在对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做出选择时,按选择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认真听讲(44.52%)、学习态度(38.06%)、任务协作与讨论(32.9%)、认真作业(31.61%)、认真笔记(21.94%),另外有一人提到了以后要多向教师提问,有一人提到了课后要多背单词,还有一人提及以后要多学习会计知识。说明通过本次评价,不少的学生意识到了任务协作与讨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认真听讲是最多的学生选为自己应当改进的地方,说明学生已经认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已经影响到了学习效果。

最后,在评价教师需要保持和改进的方面时,结果和之前的反馈基本一致。在之前的形成性评价中“扣分原因”中反映最多的是“单词不认识”,成为了既是希望任课教师保持的又是需要任课教师改进的选择人数都最多的方面――59.35%的学生希望多讲英语单词、语法和翻译,另有27.74%的学生认为教师还可改进,即更多的讲解单词、语法和翻译。这也印证了一道自评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英语基础差是阻碍自己学好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最大瓶颈。这非常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注意。说明,根据目前的教学安排,即将英语程度高低不一且大班化(每班人数在50人左右)教学时,只有继续面向更为基础的学习需要,减慢讲课速度,在不放松会计知识讲解练习的同时继续加大对英语基础的教学力度,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

(二)对本次评价看法的分析。对实际回收的155份有效匿名问卷中的统计结果进行总结。

1.对终结性评价的看法。首先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可终结性评价的最终分数结果的,即使这个分数是由其他同学给出的。其次,对互评的两个方面――自己评同学和同学评自己。在第一方面,只有4.52%的学生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期中考试加深对前期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而当被问及期中互相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否会提高课程学习效果时这一指标上升到5.81%。平均来看,如果用数值替换这两道问卷题目的Likert量表选项(1=非常同意,5=非常不同意),问卷第三题选项的均值为2.22,第四题的均值为2.24,可以说是非常的接近。说明学生还是相当地接受终结性评价和对他人做出终结性评价在加深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上的作用的,但是对其他同学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过程,并未有明显的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主观感受。而在互评的另一方面同学评自己时,119人(76.77%)认为同学对自己的打分是公允合理的,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将期中互评卷面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时,只有18人(11.61%)选择了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对同学进行终结性评分时还是相当的认真与仔细的。综上所述,或许是评卷人实名制带来的正面影响,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可学习伙伴给出的成绩,并且认为对他人做出终结性评价可以加深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互评起到了正面的促进课程知识理解的效果,但这个效果的强弱因人而异。

2.对形成性评价的看法。在考查形成性评价对学习策略的作用时,只有9.68%的学生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形成性评价促使自己反思并改进了学习策略和行为。另有12.9%的学生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形成性评价促使自己反思并改进了学习态度,有15.48%的学生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形成性评价提高了自己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只有3.23%的学生表态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使用互评自评等形式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这组数据表明,通过此次的形成性评价,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相当认可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作用的。从后期参与访谈的8位学生的反馈中,也可以印证这一观点。在和研究助手一对一的交谈中他们都对此次形成性评价予以肯定。在访谈中,学生表示,对于一些之前掌握的不太熟练的单词通过评价加深了记忆。同时,学习伙伴或同桌的参与评价,使学习中又多了一份督促和鼓励。另外,有三位学生认为在填写形成性评价表格的过程中,迫使自己用更多的时间和更认真的态度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虽然不能肯定在将来的学习中一定能够坚持做到这些改进方法,但也愿意去尝试,以和同学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但是,我们也发现,形成性评价的看法的反对意见均比终结性评价的反对意见的占比要高。如果用数值替换这两道问卷题目的Likert量表选项(1=非常同意,5=非常不同意),具体到均值上,表4中的前三道问题的均值分别为2.34,2.41,2.52,均高于表3中的第三和第四题的均值。通过个别访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形成性评价偏向主观、无法量化的特点还是心存疑虑的,特别是如果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给出最终评价时,如何在两种评价方式之间更好地对接成为进一步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难题。

四、结论

笔者从事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已经接近十年,但是这次探索实施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不仅会给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更为在其他课程进一步实施形成性评价做出了铺垫。

笔者认为,终结性评价不可否认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了检验,目前的会计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均采用的是这种评价方式,而本次研究成果也证明多数学生也对终结性评价对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也都予以认可。但是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的重视,项目化教学、实训化教学逐渐引入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注重过程评价,及多元评价主体(本人、学习伙伴、教师)及时互动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将评价的指标予以分解,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多次进行,就可以实现对评价对象评价的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所以,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运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且十分必要的创新。此次研究的实践也证明,将形成性评价方法探索实施于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期中评价的实践是成功的,得到了多数学生的配合和认可。

但是本次探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说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本次形成性评价只在期中阶段进行了实施,后期并没有再次实施,没有对每位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反思反馈予以串联,提供纵向比较的可能性。二是本次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没有直接量化和公布,只是与学生提及会在终结性评价时予以考虑,这可能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以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形成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及如何与终结性评价予以对接,并向学生公开,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总之,要将形成性评价引入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疑会增加师生的工作量。同时自评和互评当中夹杂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感彩,如何使学生的评价结果既激发和维持职业信心,又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又一难题。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生源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将形成性评价引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中已是大势所趋。构建出一套适合各门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包括如何将其与终结性评价予以对接的方案,真正地使评价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过程和未来发展,使评价起到反思学习、促进学习、优化学习的作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J

参考文献:

[1]Scriven,M.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In R.TYLER,R.GAGNE and M.Scriven(1967)Perspectives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AERA Monograph Series-Curriculum Evaluation)(Chicago,Rand McNally andCo),1967.

[2]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第7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调整学生心理灵活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溶于学生学习、生活中。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调整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学习、生活态度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有些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那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起来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中学生时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

第二,客观因素。错误的舆论氛围、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认知障碍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再者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也有一些不尽人如意的方面使中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我们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使学生从对立面走过来其次注重事实,耐心劝导学生改正错误最后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社会实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本科的重要性。这样有了学习积极性就有了学好思想政治的强大保障。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一)活用教材,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可以把选“例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把课本中学生感兴趣的小资料拿来让学生们讨论,教师再结合课本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所学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发挥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教学也将事半功倍。

(二)巧设活动,把学习教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创造性地学习。教材中甚至有意无意地压制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不但吃力不讨好,学生也会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拿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教师最后进行学术总结。这样思想政治使他们有了一种能够分析时事的能力。有了这种成就感学生会在心理上感到学习思想政治使他们更有思想更加成熟,符合了处于青春期心理。以后他们会自己找时事来分析,查课本、找资料进而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既可以深一层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帮助。

总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讲台上走下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通过学习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教育当中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

(一)个体反思。“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学习日记,想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学习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教师的试卷讲评,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第8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指导思想

反思是自己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反思不仅要重视基础伦理的学习,更要特别掌握“论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教师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成长,应该是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线路图。

一、在反思中激发隐藏的“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刻意地注意某种教学行为。只有在反思过程中,才能激发其隐藏在心中的教学思想。比如很简单的新授课,一开始我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带他们读,但是最多4遍之后,学生就疲倦了,就没什么兴趣了,通过反思之后,我想了各种方法来带读单词,以“吹气球”“小猴子爬树”“spell in teams”的方法来读,我发现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快地记住单词,课堂气氛也变得非常的活泼。可见,学生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既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也拥有了自己的一套反思方法。

二、在过程中探索新的航行“路线”

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在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最后的验证阶段,教师应把以上所形成的假设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验证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经验,从而回到了开始发现问题的阶段,从而又形成了一种循环。

比如,我在教授4B unit 4时,遇到单词“西瓜(watermelon)”,我认为这个词比较难,就放到最后教,为了使教授过程更生动,我做了很多水果的头饰,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授课,我问学生:“什么东西吃前是绿色、吃进去是红色、吐出来是黑色?”聪明的学生一下就猜到了“西瓜”。我先引出“水(water)”这个单词,反复操练了几遍,就开始了我事先想好的“水果蹲”游戏。我以前看过许多教师玩这个游戏,总结了那样的经验,我自信满满地开始了这个游戏,但游戏还没进行的时候,我不得不叫停,因为没有人愿意当“watermelon”,我很困惑,最后只能指定某个学生来当“watermelon”,一节课就这样在混乱中度过,事后反思了一下,由于“watermelon”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个很难很长的单词,所以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我就开始了游戏,导致没有人愿意当“watermelon”,在第二天的课上,我仔细把“watermelon”教了好几遍,再玩游戏时,终于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

第9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应试技巧;考试结果

一、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总结回顾”,其中所说的“回顾”,即总结解题思路及方法,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它较之前几个程序显得更为重要,它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将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好的开端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题的开端即审题,审题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解题的成功与否。在物理考试结束以后,学生常会抱怨题目看错了。众所周知,将题“看错”通常都是在审题时出现判断失误。所以,物理教师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审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否进行了准确把握,能否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对于物理现象中的临界状态是否进行了考虑,是否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因素等。在学生做完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析结果是否正确、合理,是否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能否简化解题过程,如何将题目拓展延伸,这种解题思路能否举一反三,假如借助示意图是否可以使物理过程更清晰地呈现等。

二、在错题和课堂之外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提问往往蕴含着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自我提问时,可以拟定具体的提问单。物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在具备了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以后,则可以简化反思过程,摆脱提问单。

错题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每个学生不可多得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记录错题和难题,并找出出错的原因、解题的要点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在错题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回顾,尤其是在考试前进行重温回顾,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学习之余,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反思档案,要求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自我评价体系,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学习起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能将旧有的知识与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学生在反思学习态度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自己是否主动学习,是否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保持坚持不懈的态度,是否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在考试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考试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依据,同时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期中或者期末复习阶段进行考试,能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能引导师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情况。

1.要反思复习过程

学生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要认真反思自己是否准备充分,有没有做好各项工作,是否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对于已学知识是否认真复习,有没有重点复习易错题,有没有发现在学习阶段被忽略的知识点,使用的复习方法是否有效等。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为考试提供依据,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2.要对应试的技巧进行反思

学生对应试技巧进行反思,能直接帮助学生提高卷面成绩。对应试技巧的反思包括:学生接到考卷的第一反应,对于班级、姓名等个人信息是否填写无误,在答题之前是否对卷面有一个整体感知,有没有了解考卷的题量及题型,对于难题应该如何处理以及是否认真检查已完成的考卷等。这些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3.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反思

学生对考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帮助学生认识其真实水平,同时帮助学生找出缺陷和不足,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不论是考试时心理状态不稳定、复习方法不正确、审题失误、应试技巧错误、身体状况不佳还是知识点掌握不全面,这些都会影响考试结果。同时,对考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加强对重点题型的掌握,以便下次考试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及学生不断进行反思,能进一步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对于学生来说,积极进行反思是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态度,集中表现为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进行反思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