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研究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研究工作方案

第1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遵循中小学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发展、每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研究目标,规范德育管理,强化德育队伍,创新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合力,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乐做的有效德育,为立德树人,推动全区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全面规划中小学德育工作,推动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有效衔接、有效管理、有效实施、有效操作、有效激励的中小学德育体系,使中小学德育工作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

具体目标:

1.全员师德教育目标。周期内,每年组织一次暑期集中主题师德学习培训活动。开展相应的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征文评比展示活动。

2.德育干部培养目标。周期内组织开展两期(2011、2013)德育干部培训活动,培训德育干部70名。

3.班主任培养目标。周期内,所有班主任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至2015年,班主任持C证比例达60%;组建区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力争培养市名班主任5名,市骨干班主任20名,区名班主任20名,区骨干班主任50名。

4.德育研究阵地建设目标。周期内,以德育特色项目创建为抓手,开展学校德育特色研究基地建设,使区级德育研究特色基地达到6个,市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5所,省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1所;市二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10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2所。

5.德育课程建设目标。立足于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周期内,指导学校开展基于当地文化的德育课程建设,其中3-5所学校完成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1-2所学校完成特色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

三、工作原则

在推进和实施德育研究工作方案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整体构建区域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还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原则: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3.坚持实践体验原则: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

4.坚持潜移默化原则: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

5.坚持全员育人原则: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格局,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坚持德育研究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立足全体教师,适应新课程实施,服务德育品牌创建,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实效德育、品牌德育意识,使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为此,展开如下五大行动:

(一)师德建设系列行动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践规范、塑师德、展风采”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系列行动。

1.每年暑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集中专题师德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誉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每年开展以“我身边的师德故事”为切入点的师德演讲、师德征文、“师德座右铭”征集、师德案例分析、“我转化的一个后进生”故事征集、模范教师师德宣传等系列活动,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热爱教育事业,敬业乐业,甘于奉献,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3.周期内开展师德系列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师德楷模、模范班主任、终身班主任的评选以及师德年度考核等系列行动有力推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二)德育队伍建设行动

以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挖掘整合资源,开展德育培训实践探索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围,形成“德育干部团队——班主任团队——全体教师”三级德育工作者梯队培养模式。

1.德育(班主任)队伍培训

通过德育校本研修活动,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明显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队伍。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2.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

通过心理工作坊、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示范辐射作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3.德育干部培训

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为核心,举办两期(2011年,2013年)德育管理骨干培训班,突出基于本校、本职、本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通过分组蹲点分析德育工作现状,利用培训小组“头脑风暴”确定学校德育特色创建方向。面向校际展示德育品牌等多种形式解析德育现状,交流管理经验,全面提升德育干部综合素养。

(三)家校共育推进行动

指导中小学校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引导学校德育领导和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进一步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此推进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工作。

1.家长学校创建指导

开展家长学校创建的引导和研究工作,通过家长学校的制度建设、家长学校日常培训、家长教育知识需求调查、家长学校经验交流等指导,促进我区家长学校创建得到普及。

2.成立家庭教育导师团

组建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选聘各行各业德才兼备的志愿者,成立家庭教育导师团。每年初确立讲课菜单,供学校、社区选择邀讲,不定期进入学校和家庭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辅导。

3.建立亲子心理工作坊

开展亲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和指导工作,建立亲子心理工作坊。通过亲子心理工作坊建设,探索家校联系和家庭教育的新途径,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渗透、整体协调的育人格局。

(四)社区德育引导行动

为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切实形成三位一体德育合力,周期内积极开展社区德育研究工作。引导形成以一定学校为核心,以一定社区为主体开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让社区德育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区德育实践阵地建设

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统筹协调,结合区社区学院有关工作,打造一批适合青少年儿童活动的社区德育实践阵地,使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提高德育实效,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当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2.中小学生社区社团建设

引导开展社区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社区青少年儿童为主体,自主形成假日雏鹰小队、团员假日先锋队等社区社团组织,让学生活动在社区、服务于社区,让学生在社区中历练,在社区中成长。

(五)德育研究行动

加强德育研究工作,使德育研究水平迈上新台阶。引导学校开展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具有实效性的德育创新研究工作。努力推出一批有前瞻性的德育研究成果,建立若干个德育科研基地学校,成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阵地。

1.实行德育科研推进计划

周期内,实施德育科研推进计划,每年结合学科德育、队伍建设、特色创建、课程开发等几个主题德育研究课题指南,确立若干个德育研究重点课题并认真组织实施,有序推进区域德育研究工作。

2.开展德育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周期内以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创建为抓手,开展学校德育特色研究基地建设指导,使区级德育研究特色基地达到6个,市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8所,省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1所;使市二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10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2所。

3.实施德育研究品牌创建计划

继续开展每两年一次的“德育班主任论坛”,围绕德育关键性事件研究、德育特色创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等焦点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使之成为知名的德育交流平台。建成3-5个德育研究基地,整合德育研究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凝聚研究力量,并建好重点研究基地。

4.推进德育校本课程研究行动

在贯彻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引导学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开展基于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使德育课程建设有新的突破。周期内,一是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德育课程建设理论培训;二是选择几所有一定条件的学校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试点研究工作;三是开展德育校本课程、活动案例评比活动;四是定期开展德育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课程理论培训,德育课程建设指导,校本德育课例、课程、活动案例评比等活动,促进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五、工作措施

(一)试点先行,落实分层推进

分学段开展德育特色创建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问题处置机制。深入研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项目引领,深化科研推进

完善我区德育科研机构建设,制定区域德育研究计划,通过项目立项的形式,加大德育课题和德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德育科研队伍的专业潜能,探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策略和方法,为增强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研究与经验传播同行,不断提高德育研究质量与水平。

(三)完善评价,注重激励推进

在结合市、区教育局德育特色学校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推出我区德育项目创新评价办法,充分发挥德育研究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在评价原则、评价对象及形式、评价内容及标准、评价程序及方法、组织及管理、奖励与处分等方面,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经验共享,促进协作推进

建立校际德育工作协作机制,利用现场会、研讨会、座谈会、德育论坛等形式,搭建德育交流互动平台,推介德育经验,呈现德育成果,形成区、街道、校三级策略互补,经验共享、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引领、辐射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

第2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1.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设置

(1)高中三年内学生需要完成3-5个研究课题或项目,获得15学分。

(2)为获得研究性学习活动的15学分,学生在高中三年中需要完成270课时的学习活动,即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上学期,每周3学时,时间安排一般采用“1+2”的形式,即一节课单独排,用于集体指导、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任务的分工等活动,另2节课连排,用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实践、交流与展示等活动。此外,还可以采用半天连排,或者一学期中某些周次分散安排、其他周次利用几天时间集中安排等方式。

对于有些课题研究无法在学校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而必须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校外进行的活动,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相关的管理、保障工作。

建议高中一年级拿出—定的学时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让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习选题论证和资料综述。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1-2个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高中二年级每位学生开展1-2个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高中三年级学校可根据实际自主安排,建议从建构思维模型、改进学习策略等方面选题,并安排一定时间,用来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和学分认定,同时为部分学生补修学分提供机会。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方面。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研究等。

(2)社会方面。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

(3)自我方面。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与师生关系研究、学生(来源:文秘站 )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性研究等。

3.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1)可行性。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校和社区条件确定研究课题。好高骛远的选题,会导致研究难以开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确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3)生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身处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4)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健康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形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个性。

(5)综合性。一般情况下,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它可能是以某学科为主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考察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无论是自我问题、自然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中都应对自我、自然、社会作整体关注,通过综合性课题的选择,整合学习内容与方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的内在价值。

(6)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研究”仅仅是方式,落脚点还是“学习活动”。当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以后,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的切入口、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的结果如何呈现等,应该有较大的弹性。

4.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开发策略

(1)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开发各 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活”的资源。

(2)逐渐积累,形成研究序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同一学生(小组)三年当中研究的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种取向的内在平衡;不同年级以及全校所有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也要保持一种合理的关系,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避免简单的重复,避免层次安排上的混乱。

(3)适应学校和地区差异,形成自身特色。引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一方面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资源优势,构建有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内容体系,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要注意在相互借鉴、类比学习中得到启发,共同提高。鼓励邻近学校特别是同一社区中的学校开展较为紧密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5.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教研组长和全体教师。

6.实施步骤:

a)培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策略;

b)选题及组成小组;(学生自选或指导选题)

c)成立班级学术委员会;

d)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第3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xx]34号)要求,为加强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以新药研发为驱动,重视开展仿制和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推进创新药物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以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为依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药研发,搭建我省新药研发必须的成药性评价、药效学研究等关键技术平台,攻克一批药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大品牌药品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切实惠及三秦百姓,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二、建设目标

建设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旨在整合我省优势药物科研资源,搭建创新药物和转化应用研发平台,加快创新药物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我省创新药物的研制能力,完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三年内,在全省建设一批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推广、转化一批先进、成熟的创新药物和研究技术,为创建陕西医药大省、强省提供技术支撑。

三、重点任务

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省内制药企业及科研机构,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方式组建。建设一批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构建跨学科、跨地域的我省创新药物协同研究体系,优化省内创新药物研究的组织模式,建设创新药物研究与转化应用平台。

主要任务是引领创新药物研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药物研究的转化和应用、培养创新药物研究专业人才等,具体包括:

1.组建基础药学与创新药物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技术平台,积极开展创新药物的发明、发现与研制,尤其是创新药物优效性、安全性和药物质量可控性评价及药物生产集成化与自动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研究,推进我省创新药物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新药的产出与产业化进程。

2.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提出本领域重点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退行性疾病、传染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代谢障碍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药物研究,取得一批创新药物的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

3.选择陕西省年销售过亿元、安全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等)进行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孵化一批高品质、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上市药品大品种,推进我省上市药品产业链的发展。

4.通过搭建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环境;培育创新药物研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完善省内创新药物研究的组织管理机制,促使我省创新药物的长足发展。

四、要求和程序

(一)申请的研究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托单位须为我省从事新药研究的机构,鼓励多家单位产学研结合联合申报。中心与依托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变,依托单位从组织措施及人、财、物等方面须为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提供科研用房1000平方米以上,近5年新增科研仪器、设备及软件等资产原值总额1000万元以上。

2.中心须具有突出的创新药物和转化研发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近5年,牵头主持过不少于3项省部级以上新药创制项目;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累计获得新药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不少于5件。

3.中心须拥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药物研究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由长期从事创新药物研究的专业团队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不少于5人,专职科研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带动省内相关学科的发展。

4.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基础设施、仪器维护及人力资源保障等条件,每年投入该中心的专项科研经费合计不低于500万元。

5.中心要建立与创新药物研发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组织机构及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二)研究中心的确定程序

1.省科技厅将按照定期、集中受理、专家评审的方式开展确定工作。

2.申报单位在填写《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后,将加盖公章、手续齐备的纸质版《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一式8份报省科技厅,同时提交电子版。

3.省科技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的申报单位,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

4.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通过相关程序确定,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下达批复,授予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并挂牌。

(三)省科技厅对中心进行年度检查和绩效考核

1.年度检查于每年年末进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中心应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省科技厅。

第4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我室作为全区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之一,从20__年9月开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根据《××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室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对我市经济社会和我市××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理解还不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还不够强;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有效解决,我们就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为全市××研究工作的主力军,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室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难得机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赶超意识,增强善抓机遇、善谋发展的能力,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思路,谋划新的发展举措,为我市实施“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办法和措施,使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圆满完成试点各项任务,为全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把××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这一主题,以实施产业崛起工程、惠民便民工程、能力提升工程为载体,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广大群众得实惠,组织全室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努力使各项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的实力、活力、竞争力,努力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我市市情、发展目标的认识更加准确,对××研究的前景更加坚信,实施“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扩大开放合作,推动我市我室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

2、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市委提出的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合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经济建设与土地规划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力所能及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优化服务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问题。我室主要解决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工作,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切实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提高整理史料和服务当前的能力,提高讲效率出精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内部工作的协调性和外部社会的共享性,让党员干部群众直接感受到××部门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

3、创新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市委提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尤其是建立健全全面、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干部政绩的制度,以及群众评价干部的制度。具体到我室,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重点探索能促进全市××研究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主要原则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健康开展,在活动中要着重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正确认识面对的新机遇、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保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举措来谋划、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研究室的科学发展。

2、突出实践特色。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深入学习,贵在认真实践,关键在科学发展上取得实效。紧密围绕“把××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的主题,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结合起来,与推进产业崛起工程、惠民便民工程、能力提升工程结合起来,与加快××研究,发挥××存史、资政、教育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创特色、见成效,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科学发展。

3、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扬民主。每个阶段都要让群众广泛参与,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请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把尊重群众、引导群众、惠及群众、凝聚群众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

4、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觉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不纠缠个人责任,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

五、对象范围和方法步骤

我室是参加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之一。学习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非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但不作具体要求。对离退休老同志、年老同志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可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送学习资料上门、车辆接送参加会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参加活动。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从20__年9月开始,至20__年2月基本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20__年9月—11月)。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抓好学习培训

积极开会动员。召开动员大会,把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部署精神讲清楚,把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安排部署讲清楚,把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讲清楚,把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具体要求讲清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迅速掀起学习实践活动的高潮。

精心组织学习活动。通过参加市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和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的形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书记、总理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学习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班子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观、政绩观、机遇观教育,真正弄清“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为谁树政绩、树什么政绩、怎样树政绩”,“怎样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再认识,形成“越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越要科学发展”的广泛共识。

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参加聆听市委领导的报告、专家的辅导、单位集中学和个人自学,支部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单位党员领导在本单位进行专题讲课,以讲促学,以讲带学。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时间要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党员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

2、深入开展调研。根据市委紧扣“把××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跨越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这一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开展“科学发展,问计于民”调研活动的要求,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创新××研究思路,坚持开门办史,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人才优势,联合开展××调研活动,利用革命旧址,开展××教育活动;发挥《××大事速览》存史资政作用,积极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决策参考等,确定2-3个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写出调研报告。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通过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开通电子邮箱、设立意见箱、开辟媒体专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学习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汇总梳理后原汁原味地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反馈。进行深入解剖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交流调研成果,推动工作。

3、开展主题讨论。在深化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研究室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服务促进科学发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主题讨论,并通过支部讨论、参加上级

征文、网络热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讨论,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当前的各项工作,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确立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总体取向上来。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20__年11月—12月)。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组织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实际,进行自查。重点开展“三查三看”,进行自我检查分析:一查思想认识,看是否领会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查工作情况,看是否做到了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三查作风形象,看是否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在认真自查基础上,对查摆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深刻分析产生的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并召开检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

2、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下步整改措施,撰写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之后,通过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征求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意见,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

3、组织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在指导检查组评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进行。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凝聚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根据群众评议,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认真修改。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反馈、公布。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20__年12月—20__年2月)。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调研报告和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领导班子制定整改方案,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制定整改措施。要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的重点。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要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把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业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解难题、利民生、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侧重解决关系研究室发展的思路、重大措施等问题,并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建立挂牌销号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分中期、远期排出解决的时间表,积极加以解决。

3、完善体制机制。要紧密联系××实际和单位自身工作实际,着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重新审视过来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与重点举措,重点制定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研究发展协调机制、机关绩效考评机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等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丰富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具体措施,推动科学发展。单位内部着重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4、开展满意度测评。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发放书面通报材料等形式,在征求意见的范围内向党员群众进行通报。在此基础上,做好满意度测评工作。主要测评解决问题和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度。采取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分层面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六、组织领导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头等重要的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出色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

1、成立机构,建立制度,明确工作责任。为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研究室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落实了人员、经费、办公场地。此项学习实践活动,明确党组织要负全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加领导班子和所在支部的活动,带头学习调研,带头分析总结,带头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作出表率。

2、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活动载体。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创新活动的载体与开展活动的具体方式。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全员全程参加。紧密联系自身实际,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不断丰富活动方式,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3、加强舆论,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结合研究室实际,充分运用报刊、简报、学习栏等平台,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及时反映活动进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第5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当前,我市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担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各镇乡、各部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发动全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切工作决策、措施、结论都要源自调查研究。特别是政府组成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已经确定的重点课题,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工作,倾听意见和呼声,撰写出有份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全市各项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提高调研工作质量

调研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政府决策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在重点领域搞好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决策,就全市的重大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对策与建议;要贯彻民本思想,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呼声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查研究,及时报告,把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结合好;围绕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调研工作质量。

三、讲究方法,加强协调,完善调研工作机制

第6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根据《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等文件的规定, 结合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培养实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定本实施方案。

2021年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继续采用硕博连读生与申请考核制两种方式,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硕博连读生招生办法

拟录取的2021年硕博连读生需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招生信息网上填报个人信息。时间为2020年10月29日上午9:00至2020年12月21日下午4:00。操作方式: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au.edu.cn),登录右侧考生登录部分的“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也可直接点击链接:yz.cau.edu.cn/accessSignup.do            

硕博连读生免缴报名费,不用上传电子版材料。学校博士生网报系统关闭后,通过系统自行打印报名登记表,签字并加盖研究生学籍管理部门公章(本校生加盖学院公章),另附2封纸质版专家推荐信、1份思想政治情况表(模板见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下载专区”),提交到行政楼220室(地点如有变化将另行通知),以便存入个人档案。

二、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办法

(一) 报名时间及办法

2020年10月29日上午9:00至2020年12月21日下午4:00。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逾期不予受理。

操作方式: 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au.edu.cn),登录右侧考生登录部分的“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也可直接点击链接:yz.cau.edu.cn/accessSignup.do                      

(二) 报名条件

1.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报到前取得硕士学位)或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其中:

(1)国(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在读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只有硕士学位的)单证人员,不得以应届生身份报名,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名。

(3)报考非定向就业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定向就业生年龄不限。已获博士学位者只能报考定向就业生。

2.符合经管学院对申请人英语水平的基本要求

提供至少一项以下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且成绩达到以下标准:

考试类型

最低成绩

有效期

英语四级

460

2014年12月以后

注:本科至硕士连续在读的应届毕业生,在读期间的四、六级英语成绩不受时间限制

英语六级

425

GMAT

480,作文3分

TOEFL

72

雅思A

5.5

专业英语四级、八级

60

WSK(PETS5)

60,口语3分

注意:上表所列考试类型以外的成绩证明及其他可以证明英语能力的材料(如发表的英文学术论文等)仅作为参考材料,不能作为满足报名条件的成绩证明。

3.国家专项计划

(1)申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申请人除满足上述报名条件外,应于2021年2月底前将盖自治区教育厅公章的《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考生登记表》寄送至申请单位。该表由定向培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登记表作为进入专家评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博士生计划”候选人的依据之一。

(2)申请“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援疆博士师资计划”、“对口支援部省合建高校专项计划”的申请人,除满足上述报名条件外,还需经过受援单位推荐。

凡符合以上国家专项招生计划的申请人应在报名时填写相关信息。学校按照报名信息库内容作为录取类别依据,不接受后补报名。

4.中荷专项

“中荷专项”为中国农业大学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专项简称。申请“中荷专项”的申请人除符合上述报名条件外,还须满足中荷专项的特殊要求。详见中荷项目办公室的《2021年中荷专项招生章程》。

(三) 报名费缴纳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申请人应缴纳200元博士报名费。报名前申请人须仔细阅读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招生章程及“2021年经管学院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中的申请条件,自审合格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和缴费,否则造成不予复核、不予录取等后果由申请人自己承担且不退还报名费。

(四) 提交申请材料的要求

1.博士生网上提交电子版材料时间与博士生网上报名时间一致。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注意事项:

一项材料需要提交多个电子版材料时,如“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等可将同一项电子版材料打包压缩后上传。专家推荐信(含亲笔签名)、思想政治情况表(含签章)、身份证、学生证、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成绩单等可以以图片格式上传,硕士论文可以以PDF等格式上传。各项上传的内容须清晰可见。 

2.通过学院初审进入复核的申请人需给学院提交纸质版材料

成功提交博士报名电子版材料并通过学院初选、准予参加复核的申请人,需按学校招生章程和学院实施方案要求,将所有盖章、签字的纸质材料和证书原件交到经管学院220室(地点如有变化将另行通知)审核,学院审核后留纸质材料和证书复印件留存备查。提交的纸质申请材料主要包括:

(1) 报名系统关闭后,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中国农业大

学2021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 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往届

硕士毕业生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所有参加复核的学生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如专科毕业,提交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3)盖有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硕士成绩

单。

(4)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的“下载专区”下载并填写《研究生

思想政治情况表》,定向在职人员加盖所在单位党委系统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院分党委公章。

(5)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下载专区”下载专家推荐信格式模

板,由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填写推荐信。推荐信内容建议A4纸打印,但签名必须是手签。

(6)往届硕士生需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论

文摘要和目录等。

(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不少于5000字),应包

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案、预期学术成果等;

(8)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

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9)学院要求的英语成绩证明(见报名条件基本要求2)。其

他英语成绩不能作为申请的报名条件,只能作为英语能力的补充材料。

(10)其他可以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补充材料。 

申请人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交材料中所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如发现有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的,学校可随时取消其申请资格或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 相关说明 

1.现役军人申请人,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2.现为定向就业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正在履行用人单位服务合同的在职人员拟申请定向就业博士生培养,报名时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同意,并提交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的报名登记表。申请者与定向培养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造成不能录取的,责任由考生承担。

3.凡在报考过程中隐瞒重要信息或在以往学术活动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或通过弄虚作假取得复核及录取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录取资格无效。

4.2021年招生导师信息查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招生学科与导师→招生专业→招生导师。

(六) 程序与时间进度

1.初选:2021年1-3月

经济管理学院组成报名资格审核组(不少于5人),根据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科研潜质和基本素质进行初选,提出通过资格审核人员名单,并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其相关申请材料送至各学科研究生招生工作组进行再次审核,通过者名单在学院主页公布。

学院招生办公室将通知审核通过的申请人,在相关学科专业范围内选择填报导师,由导师和学科组根据2021年招生名额,按照不超过1:3的比例,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申请人名单以及所有相关申请材料。若申请人所填报的三个志愿均未满足,在导师仍有初选推荐名额的情况下,学院将与申请人联系进行调剂;不愿调剂的,若所填报志愿均未满足,其申请程序将终止。根据导师与招生学科组提交名单产生进入复核的申请人名单,并在学院网页上公布。

2.复核:2021年3-5月     

通过学院初选、准予参加复核的申请人,需在复核时按要求提交所有纸质申请材料,进行复核资格审查。

复核由经济管理学院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专家组担任考核工作,对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人进行专业能力及思想品德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考查与综合能力面试两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者的思想品德、学科背景、科研经历、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届时详见申请学院主页公告。学院对申请者的考核记录及考核成绩进行严格审查,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将在学院网上公示十天,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

(1)专业知识笔试:凡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人,须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知识笔试,笔试占总成绩的30%。专业知识笔试包括两部分:专业英语考核和专业知识考核,其中专业知识考核的考试科目如下表所示。所有考核科目均为百分制,各门笔试成绩不得低于60分。

专业目录

考试科目

农业经济管理

经济学、专业综合(含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食物经济与管理

经济学、专业综合(含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金融学

经济学、专业综合(含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

产业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综合(含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经济学、专业综合(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综合(含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产业组织理论)不提供参考书目。

专业综合(含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参考书目如下:

①《改造传统农业》,(美) 西奥多·W.舒尔茨 著,梁小民 译,商务印书馆。

②《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3版)》,[日] 速水佑次郎,[日] 神门善久 著,李周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③《国际贸易(第十版》,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 著,丁凯,黄剑 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3-01)。

(2)综合能力面试:学院成立复核专家组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能力面试,每位申请人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中申请人个人陈述10-15分钟(含个人简历、科研成果与研修计划等,采用PPT形式);综合面试15-20分钟,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科背景、科研经历、专业素质、英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潜力等。评委对申请人进行无记名打分,平均分为最终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3.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

(1)录取原则

l 采取“双向选择”原则,加大导师对申请人的选拔力度;

l 申请人的考核成绩由专业知识笔试与综合能力面试两项成绩汇总而成,笔试各科目成绩及复核总成绩均不低于60分,方可具备被录取资格;

l 依据申请人的考核成绩和导师招生指标,确定拟录取的申请人;

l 若某导师无生源或其申请人考核成绩不合格,可以从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其他导师的剩余生源中进行调剂;若无调剂生源,其招生指标由学院重新安排。

(2)确定拟录取名单与公示

在确认导师招生资格及名额的基础上,由学院对申请人的考核记录及成绩进行审查无误后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将在学院网站公示十天,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

4.研究生院审批:2021年6月

研究生院确认学院录取名单后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十天,有异议者可以通过公布的监督电话进行举报。

(七) 体检

博士生在复核阶段参加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体格检查,体检医院为中国农业大学校医院。体检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 其他

1.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生和定向就业生两类。

(1)非在职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博士生人才计划”中的非在职生除外)均录取为非定向就业生,毕业后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2)在职生录取为定向就业生。正式录取前申请人本人、定向培养单位须与我校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按协议回原工作单位工作。

(3)纳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博士生人才计划”、“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专项计划” 和“援疆师资项目”的博士生均录取为定向就业生。

2.各类别录取及学费、奖助政策按照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所有在职人员均录取为定向就业生,录取比例不超过10%。其中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博士生计划、援疆师资项目等不受此比例限制。高校专任教师及科研院所一线研究人员在提交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其承担教学或科研岗位证明,并同意为申请人“在读期间可全日制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提供保障”后可不受此比例限制。

3.若在任何阶段发现有不符合申请条件、隐瞒重要信息或通过弄虚作假取得复核及录取资格的申请人,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其录取资格。

4.经济管理学院不举办任何课程补习班,工作时间接待咨询。咨询电话:010-62738510。

5.本实施方案由经济管理学院负责解释。

 

招生过程中,如果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学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公布,学院将根据最新政策予以调整。请申请人密切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如下:yz.cau.edu.cn。

 

第7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个案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

[作者简介]王畅(1977- ),女,辽宁大石桥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公共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72-02

个案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方法中专门帮助和引导个体的人摆脱各类困境,健康发展的方法。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紧密结合,充分适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以群体教育为主向注重学生个体和个性教育延伸这一需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群体教育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吸收社会工作中“个人是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的工作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教育意识,延伸大学生个体教育的范围与渠道,提高大学生个别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切实解决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不同个性和不同问题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工作方法的意义

1.个案工作方法有利于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解决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时,个案方法尊重每个个体,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更注重增强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促进人格发展和能力提升,实现自我发展。个案方法的每一个环节,包括问题的界定、关系的协调、结果的评估等都包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使学生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全面发展。

2.个案工作方法有利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整体,不仅包括学校,还包括社会环境、学生的家庭、学生生活的社区等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对影响大学生品德和行为的环境要素进行整合。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系统地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3.个案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分强调统一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个案工作方法遵循个别化的原则,能够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个案工作方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会结合他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评估,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应坚持的原则

1.个别化原则。个别化原则是指在个案工作服务过程中,工作者将当事人看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重视当事人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和看法。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个人问题的性质、原因和个人处境与心理体验、行为反应各不相同。因此,个案工作需要从个别入手、因人而异。承认每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上的独特性是个案工作最基本的精神。这种精神要求个案工作者必须将每个个案看做是独特的个体,相信当事人对自己遭遇的问题,都有其独特感受和想法。即使面对相似的问题,也要遵循个别化的原则,采取有差别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者对每个个案做出恰当、精确以及独特有效的诊治。

2.接纳的原则。接纳的原则要求工作者用价值中立的态度对待当事人,承认当事人有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发掘当事人的优点,而不是对当事人横加指责,任意嘲讽。接纳是一种包容,包括接纳其优点与缺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接纳并不等于工作者对当事人的意愿和价值判断持赞同态度,而是不采用否定、责备和拒斥的态度。也就是说,接纳不是接纳当事人的偏差态度和行为,而是接纳其“真实的状态”。接纳的目的是帮助工作者了解当事人真实的想法和行为,促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当事人参与和自决原则。当事人参与原则是指工作者要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整个与个案服务有关的决策与行动。个案工作要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不是仅仅简单地提供物质帮助,帮助当事人建立适当的人格、感情和行为模式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当事人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当事人自决原则指承认当事人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工作者应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当事人挖掘一切资源,但不能影响和误导当事人的判断,要把最终的决定权留在当事人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工作者应处于分担、支持和提示的地位,他可以告诉当事人如何获得帮助,但该建议是否被采用则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当事人自决反映了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也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性,发掘其成长和改变的潜能。

4.保密原则。保密原则就是保守当事人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为了寻求帮助,当事人在与工作者探讨问题时,会倾诉一些个人困惑的问题或以前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家庭关系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压力等,其中必然涉及一些个人隐私。工作者有义务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对当事人的一切资料予以保密,这样能使当事人获得较大的安全感,从而敞开心扉,并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个案工作方法的路径指向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个案工作方法。这是在群体教育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个体教育方法薄弱、科学化运用水平低、在不少时候缺位的客观现实提出并强调的。群体教育方法始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主要形式,个案工作方法是群体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要在群体教育中注重和加强个体教育,通过个体教育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深度,提高对具体的学生个体的作用和影响。

2.要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吸收社会个案工作方法中包含的尊重个体,平等的对待个体,真诚服务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个体等“以人为本”的工作价值观和理念。将社会个案工作确立的需要帮助和服务的多种类型的工作对象(即个体学生)作为关心、教育和帮助的对象,主动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教育的覆盖面,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主导政治思想意识的传播工具,及帮助大学生个体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心理困境、促进个体和个性健康发展的孵化器,为不同问题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

3.继承和发扬原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别教育的优良传统,与社会个案方法的工作原则、工作模式和务实技术紧密结合。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和思想教育要求,主动遵循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积极采用危机干预、任务中心(问题解决)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等科学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技巧,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别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批评指责、简单而强制的要求学生服从等主观的、随意的、经验性的做法,丰富和创新大学生个别教育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别教育方法的科学化水平和实际效果。

总之,将个案工作方法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保证大学生不断地获得最优质的教育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03-01.

[2]刘芳,王宁.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第8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各地区、各部门所属规划、设计事业单位,可参照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实施意见执行。

1994年5月3日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这次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在册的正式职工: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各级地方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二、新工资制度的内容和工资构成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均由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和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分为技术等级工资(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全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占工资构成的70%,津贴占30%;差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占60%,津贴占40%;自收自支的科研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其津贴在工资构成中所占比例可比差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适当高一些(为加强宏观控制和保证新工资制度顺利入轨,此次套改中自收自支科研事业单位津贴部分暂按40%安排,以后随着效益的变化,再相应调整)。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的实施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的实施

1.科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套改办法,套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其中:

科学研究人员,执行科学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

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

卫生、图书、出版、编辑、翻译以及会计、统计、经济等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改革方案”附表四、七、八、九、十)。

2.只评定了专业技术资格而未正式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其资格不与工资挂钩。

3.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职务工资可高套一档,少数特别突出的可高套2档。需高套职务工资的,地方单位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批,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报主管部委和人事部审批。

(二)管理人员职务工资的实施

1.科研事业单位中无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三)。

2.管理人员在目前未开展职员职务评定工作的情况下,暂按“实施办法”规定的职员职务工资套改办法进行套改,待职员职务序列实行后,再按评定的职员职务确定工资。

3.管理人员中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并兑现工资的,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时,可按本人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套改。既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又有行政职务的,可选择职务工资较高的一种套改。

(三)工人技术等级工资(等级工资)的实施

科研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套改办法,分别套入技术等级工资标准和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四)。尚未确定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可按人薪发〔1994〕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套改。

四、津贴的实施

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要以考核为基础,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数量、质量、贡献和效益等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津贴的实施,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实行总额控制、政策指导、单位自主分配的办法。各科研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核定的津贴总额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的分配形式、标准和发放办法,报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后实施。国家对各类科研事业单位津贴的实施制定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

科研事业单位中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可建立科研课题津贴、科研辅助津贴和研究生导师津贴。但任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领取领导职务津贴。

—科研课题津贴。适用于承担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津贴标准,根据科技人员在课题研究中所负责任大小等因素确定。课题结束或无故延期的,停发科研课题津贴。

从事工程、开发课题工作的科技人员,其科研课题津贴的发放还要与贡献和效益指标挂钩。

—科研辅助津贴。适用于直接参与科研课题工作的科研辅助人员,根据科研辅助人员的岗位、职务的不同、所负责任的大小和实际工作量多少确定,其标准一般不高于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同类人员。

—研究生导师津贴。分为博士生导师津贴、硕士生导师津贴两种,根据实际指导研究生的层次和数量确定。研究生导师津贴可与其他津贴累加享受。

—领导职务津贴。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时,领取所任职务的领导职务津贴。其中,科研事业单位院、所长和党委书记等主要领导的津贴标准由单位提出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专业技术人员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改任其他领导职务时,该项津贴自行取消或改按新任领导职务领取津贴。

对科研事业单位中从事基础研究、类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可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比例之外,设立特殊岗位津贴。津贴标准一般掌握在这部分人员工资的20%-30%以内。具体发放办法,另行规定。

(二)管理人员的津贴

管理人员建立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根据管理人员职务高低、所负责任大小和工作实绩确定,津贴标准要与同类专业技术人员保持合理的关系。对完不成岗位目标任务的,要相应扣发或停发津贴。

(三)工人的津贴

科研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津贴,根据岗位的不同、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实际工作量的大小确定。普通工人实行作业津贴,根据实际工作量大小和工作表现好坏确定。

新的津贴制度建立后,现行经国家批准为特殊行业和苦、脏、累、险等特殊岗位设立的津贴继续执行。

科研事业单位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单位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单位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五、套改中的其他有关规定

(一)套入新工资标准增加工资不足三十五元的(含津贴部分),可按三十五元增加工资。

(二)从事野外科学考察、海洋科学考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野外或水上作业期间,可分别执行地质、测绘野外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和船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和工人,在野外或水上作业期间,可分别执行地质、测绘和交通、海洋部门野外或水上作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资标准。不在野外或水上作业时,不再执行。

(三)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单位有权低定其职务(技术等级)工资档次。

六、奖励制度的实施

(一)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具体办法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在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应用科学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员,给予一次性重奖。凡其成果用于生产活动、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奖励金额从所获利润中提取;对从事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人员,所需奖励金额由国家专项基金中列支。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从一九九四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年终发给一次性奖金,奖金数额相当本人当年十二月份的月工资(含津贴部分)。

七、正常增资办法

(一)正常升级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升级增资制度。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组织实施。凡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对考核优秀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可提前晋升或越级晋升,比例一般控制在本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考核晋升工资的增资总额,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核批准。

自收自支科研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可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比例内,自主安排职工升级。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时,按晋升的职务(技术等级)相应增加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增加的工资,从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下月起发给。

八、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确定职务前执行初期工资。其他各类毕业生均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工资和初期工资标准,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确定或受聘的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各类毕业生的定级工资标准,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2档。具体实施办法,按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新参加工作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待遇和期满后的定级工资待遇,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离退休人员的待遇

科研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及此次增加离退休费的办法,按照国办发〔1993〕8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实施分类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按财政预算管理形式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分类管理。

—全额拨款单位,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型研究工作,各项支出主要靠国家预算拨款和申请基金项目,创收较少。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其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以及国家规定的年终奖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

—差额拨款单位,除国家给予部分事业费补贴外,经费的来源主要靠承担课题和创收。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所需增资,按规定的比例,一部分由财政拨款,一部分自筹解决。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形式的管理办法。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单位,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编制内节余的工资总额,由单位自主安排使用,改善内部分配关系。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不得改变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自收自支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自主决定内部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内部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需报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批。

十一、地区津贴制度的实施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后,科研事业单位改行地区津贴制度,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工资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这次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地方科研事业单位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中国科学院所属在京外的科研事业单位,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在京科研事业单位,由人事部组织协调,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具体实施。

第9篇:研究工作方案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检察机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是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内容要素、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框架要素是需要加以客观分析的,并试图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勾画出体现检察工作特色、利于法律监督职能实现的检察机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实现途径。

构建检察机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必须立足于检察机关办案工作的实际,符合检察机关工作流程的要求,以提高检察办案的水平为目标。总结多年来检察机关开展案例调研的工作实践经验,我们考虑检察机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应涵盖如下两方面的基本要素: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内容要素,即案例研究制度的具体载体——各种类型的案例;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框架要素,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赖以实施的各项工作机制。

一、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内容要素

开展案例研究指导工作,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概括而言,有四种案例研究的类型:

一是案例评析型,即针对某一案例,直接揭示出该案的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明扼要地阐述和分析。这种类型的案例,一般案情相对简明扼要,蕴涵的法律问题多集中于单独的实体或程序问题,在研究时一般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在简要叙述案情的基础后,勾勒出该案中的争议问题,列明两种或者多种处理意见,然后结合相关法律或法理,对争议问题直接作出阐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意见。案例评析型是检察机关案例研究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模式,适合处理绝大部分的案例,其优点是能简捷醒目地指明某一案件中存在的法律适用问题,针对性较强,便于检察机关在办案时参考使用。

二是判例评析型,即针对某一案件,从到判决,在完整叙述案件诉讼处理经过的基础上,以该案为引子,延伸论述相关法律问题。判例评析型与案例评析型这两种案例研究方法各有所长,前一种短小精悍,直截了当地说明问题,后一种侧重理论,带有判例研究的性质。从目前检察机关的调研情况来看,前一种案例研究方法运用得较为熟练,而对判例研究则有待加强。我们认为,省一级检察机关应更提倡判例研究,突出判例研究的理论品味,以判例指导办案。判例评析型案例,一般要求较为细致地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及诉讼过程,突出审判机关在裁判文书中的认定及说理。然后归纳出判例中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着重从学理的角度进行研析,在撰写时不拘泥于本案例,可以适当延展,目的在于将案例中包含的法理问题论述清楚,以解决困扰司法实践的法律认识问题。

三是经验总结型,即对办理某一或某类案件的经验总结,通过办案发现规律性问题,旨在总结办案经验,归纳提炼出适合检察工作实践的科学工作方法和办案方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可适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以工作规则的形式指导办案,从而充分发挥此类案例的指导效用。

四是检委会案例型,即选取经检委会讨论过的疑难争议案例,对案件中存在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检委会对案件的处理法理化,便于实务部门掌握使用。加强检委会案例的编写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检委会案例对办案实践的指导性和权威性,规范检委会案例的撰写,提高撰写检委会案例的质量。从指导效力的层次来说,检委会案例在四类案例中当属最高层次,在本院范围内具有最权威的指导意义。

二、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框架要素

当前,各级检察机关十分重视对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具有较高质量和相当水准的案例研析文章不断涌现,不少检察机关还定期编篡出版案例书,这些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检察机关的案例指导工作。但是,要形成案例研究指导检察办案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化运作的方式使案例研究指导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离不开科学系统的案例研究指导制度。我们认为,相对完备的配套案例研究指导制度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权威性,即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案例研究指导工作,要由权威机构领导实施,确保案例研究指导工作得到检察机关内部各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不至于流于形式。必须以本单位内最权威的方式案例,例如经检委会或者院委会研究决定,以文件的形式案例,或者以案例指导书的形式定期。二是可操作性,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各项内容必须紧贴检察工作的实际,符合本单位的实践需要,设计的各项制度措施要紧贴办案实际,便于检察工作人员运用和掌握。三是时效性,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要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司法解释及上级领导机关相关有效文件的精神要求,当其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更新案例。原则上,案例指导库至少要每年更新一次,确保案例的新颖有效。

我们设想,检察机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可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子系统:

(一)案例研究指导的领导机制

虽然检察机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不同于学术界一度热议的司法判例或先例判决制度,但是二者在如何设置领导机构或负责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参考借鉴后者的一些具体主张,予以变通适用。有观点主张,在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内,设置专门的判例法委员会,由资深法官和相关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就本院审判的新型、疑难案例进行审查,认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就形成判例予以公布。判例的形式不等与判决书,除判决书的内容外,还应当有审判委员会对于该案的评析。对于这些判例应当定期编篡成集,并应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以作为以后修改法律的参考。[1]法学界研究成果一般认为,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有权确认指导性案例(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最高法院才有此权),而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不宜行使此项权力。法院内部行使此权力的机关可以是审判委员会,但更合理的意见是成立专门的“指导性案例确认委员会”专司其职。一旦被确认为指导性案例,则在全国范围内或者本高级法院所辖区域发生指导作用。[2]无论何种观点,均主张在案例指导工作实施范围内由最高权威机构或组织领导实施案例指导工作。我们认为,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内部的最高业务议事机构,其所作决定在本单位内具有最高权威性,由其审议通过指导性案例,无疑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因此,建议由检委会作为案例指导工作的领导组织,负责审议通过指导性案例。

检委会审查通过指导性案例可以采取检委会一案一议与审查通过案例指导专辑两种工作模式。对由检委会议决的案件,可采用一案一议的方式,待该案最终判决生效后由专人直接编写出检委会案例予以;对其他整理出的疑难复杂案件,由案件承办人或研究室工作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定期编篡成册(例如一季度一册或半年一册),然后集中提交检委会讨论,通过的案例后同样在本单位内发生指导效力。

(二)案例研究指导的资料收集机制

指导性案例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但是并非所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都可以成为指导性案例。具体而言,只有那些存在定性争议、程序适用争议、量刑争议的疑难案例才有可能成为指导性案例,没有任何争议的案例一般不具有指导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发现、收集、整理案例的工作机制,从大量的生效案例中选取出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案例加以研究,使之成为指导性案例。

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过程,我们设想可通过三条途径进行:1、反贪局、反渎局、公诉处、二审处等业务部门将办结的疑难争议案例整理行文后提交给研究室,研究室认为内容形式均符合要求的案例,将其编入案例专辑,待交检委会讨论后通过。2、研究室“三书复核”工作人员在复核已生效案件时,将认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案例挑选出来,撰写相应的案例研究文章,编入案例专辑,待交检委会讨论通过。3、检委会在讨论案件时,认为该案件有研究价值的,可径行指定案件承办人或相关工作人员在该案审结生效后编写检委会案例,由检委会讨论通过后直接。

(三)案例研究指导的实施机制

从制度化的目标出发构建案例研究指导制度,匹配合理的案例研究实施机制必不可少,如果缺乏稳定的实施方法和措施,案例研究指导工作可能陷入临时性的窠臼,难以长期发挥指导功能。结合检察机关开展案例研究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实施案例研究指导工作:

一是建立编辑案例研究专辑的工作机制,以案例专辑的形式经常性编发各类疑难复杂争议案例。以我院为例,每年要办理大量刑事案件,而且由于管辖特点和区位特点,办理的案件中不乏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在处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检察干警经常会对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开展讨论,在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检察干警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运用更加深入,他们利用业务时间,积极撰写案例,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融入到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案例中,以案释法,以理释疑。研究室作为检察机关的法律政策研究职能部门,承担有编辑院内刊物《调查与研究》的常规性工作任务,为鼓励案例调研,发挥案例研究指导检察实践的积极作用,研究室将检察干警平时撰写的案例予以汇编,在院内刊物《调查与研究》中专门开辟“案例专辑”予以发表。经过数年的积累,以编发有五十多期“案例专辑”,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通过编写大量案例,从中择优选取部分优秀案例,提交检委会讨论通过,成为本院内部指导性案例,无疑对保证案例研究指导工作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二是建立案例研究课题制度,以重点课题的形式集中解决一类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课题制,有利于集中研究资源,对突出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进行联合攻关,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一般质量较高,经专家评审论证后更具有权威性,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某一单位,而且还能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会引起上级领导机关的关注,促进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乃至推动立法。案例研究课题制是案例研究专辑工作制的有益补充,两者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案例研究课题制所研究的问题较为系统,通过课题报告或研讨会纪要的形式得出倾向性法律适用意见,其成果可直接转化为相关法律适用指导性意见文件;案例研究专辑工作制研究的问题相对分散,是对日常办案中所发现问题的及时回应,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案例调研的的工作中曾思索,如何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相对分散的案例串编起来,从一个相对系统的角度研究分析问题。实践中以一类或几类法律适用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课题制研究,并组织相关研讨会,力图形成能指导司法实践的法律适用参考意见或建议。案例研究课题,虽然不是通常意义的案例研析,但是其研究的载体是检察机关承办的各种案件,研究的法律适用问题并非凭空生造,而是从案件中提炼而来,因而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四)案例研究指导的机制

编写的案例要发挥指导性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以便司法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作为办案的参考。从我国目前的案例制度来看,主要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方式。官方的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公开出版物,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报》、《刑事审判参考》等公开法制出版物。非官方的主要有商业性的法制出版物、学术期刊、报纸及商业性法制网站等。无论何种形式,指导性案例的应有别于普通研究型案例的发表,主要区别在于:一是程序的严谨性。指导性案例的应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必须经过特定程序且由特定主体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二是权威性。指导性案例体现了机关对办理该案的工作思路,对案例中所蕴涵的法律适用问题明确提出了法律适用意见,针对性较强,指导意义明显。三是有效性。指导性案例一经,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发挥指导效用,除非该案例与新的法律、司法解释或上级领导机关指导性案例相冲突,非经一定工作程序被撤销,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不能被擅自终止。

我们认为,构建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的机制要紧密结合前述指导性案例的实施机制,充分体现程序严谨性、权威性、有效性的特点,将主体限为检委会。凡是预备成为指导性案例的候选案例材料,必须先由研究室进行形式审查,认为案例材料形式合格的提交本院检委会讨论。检委会经讨论,认为可以成为指导性案例的,由检委会以“院指导性案例”的形式予以,载体可借助本院内部刊物《调查与研究(案例专辑)》;同时,要为的每一个“院指导性案例”进行编号,以备检索使用。应当指出,指导性案例的机制是建立在案例研究工作制度的基础之上,因此,能够成为指导性案例的只能是一部分质量较高且具有典型性的研究案例。指导性案例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通过经年累月的努力,指导性案例库将逐渐丰富。

(五)案例研究指导的修缮机制

所谓案例研究指导的修缮机制,是指对指导性案例进行修改、废止、补充的工作制度。具体来说,根据指导性案例的不同情况,可采取废、改、补三种形式的修缮机制。

1.废除指导性案例。当指导性案例的法律适用意见为其它新的法律解释、法律法规所替代,或者因为其它原因而失去指导性时,指导性案例的主体可以根据业务部门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启动废止某一指导性案例效力的工作机制。被废止的案例自废止后对今后发生的类似案例就不再具有指导性。

2.修改指导性案例。虽然没有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与既有指导性案例产生冲突,但由于司法实践中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产生了变化,与指导性意见不尽相符,此时就需要及时修正指导性案例中的若干观点,以适合新的执法形势的需要。

3.补充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库应是开放的,而非封闭不变,我们应及时补充新的案例入库,增强案例指导的及时性与针对性。举例说明,为说明非身份犯与身份犯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我们可分别选取共同贪污、共同挪用公款、共同受贿、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等罪名的案例作为指导性案例,通过多个案例分别阐述,详细说明非身份犯与身份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及罪名适用问题,从而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