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精选(九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

第1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谢谢你对我这么信任,但是看了你的信,我很难过。

你在信中说你要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过生日,但是你的爸爸妈妈反对,所以你没去成。从你遇到事情能和爸爸妈妈商量,说明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你的好朋友很多,根据这点来判断,你应该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甚至能帮助同学的人。

你的同学过生日,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但是,她却悄悄地约几个同学在晚上去她家,这样做有欠妥当,你父母有理由反对。当然,同学只见的友情也是很重要的,同学因为你没去她家而疏远了你,你可以找个机会和她好好谈谈,解释一下你缺席的原因。我相信同学之间的友情不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使彼此变成陌生人。

只要你和同学和睦相处,坦诚相见,相信你会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第2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关键词:造型; 设计; 欣赏; 综合

新课程改革有关规定,美术教材内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以上四类课的教学各有特点,其教学行为应分别进行设计。下面,我就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四、五、六年级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1造型·表现领域

造型与表现可以看成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

1·1四年级造型·表现

四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40课,每册共20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34课。在四年级的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内容居多,在造型·表现领域中,课程设置通过绘画方面、制作方面、电脑美术方面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物象造型,使学生明白构成一件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线条,点及色彩的对比,点的组合等等。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美术的节奏》为例,节奏本为音乐术语,但节奏同样是构成美术作品形成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大自然到生活中感受,无论大于小,粗与细,疏与密,曲与直,通过对比来感受景物或者一件美术作品中物象造型的节奏,而这些对比,恰恰是构成一件美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点,线,面,色彩,线条的对比。美术运用形、色、线、轮廓等反复呼应和对比,构图安排和形象的特征及动态来显示作品内容的节奏。本课内容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除了在纸上想象绘画,也可制作四方连续图案来表现有节奏感的图案作品。

1·2五年级造型·表现

五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32课,每册16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共有22课。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总结起来内容有对色彩、纹样、图案、形体对比的简单领会,进一步学习国画、泥塑、静物写生还有生肖图,还有对微观世界肌理效果的表现。

1·3六年级造型·表现

六年级的课程总数上下册共有24课,每册共12课,其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2课,其课程的内容出现了透视、速写、国画、明暗关系、浮雕、插画和泥塑。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在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远近的奥秘》中,明确的向学生揭示了透视的规律,使学生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在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简单的线描方法表现景物的透视变化。

特点:四年级美术课程造型·表现领域里,课程内容都是通过对图片的分析结合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运用描绘,泥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能够表现物象造型特点的活动。五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相对于四年级来说程度更进一步,课程内容更加专业化,充分反映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六年级造型·领域的课程在内容方面更加深入,对物象造型的表现较四、五年级更为专业化,涵盖了透视、明暗关系、国画、油画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2设计·应用

此领域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2·1四年级设计·应用

四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7课。四年级美术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比例略低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以物象造型为基础,通过设计进行表现。本领域内容主要为手工制作,结合生活运用废弃或废旧的材料进行拼贴结合等制作。

2·2五年级设计·应用

五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10课。其课程内容具体为:纹样与图案的设计,陶泥(十二生肖、陶瓶、陶罐等)雕塑及风筝的制作,利用废弃材料制作台灯等会发光的玩具,还有制作会跳的玩具。

五年级上册中第九课《陶泥的世界》一课中,通过欣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陶泥塑造立体的生活用品,指导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塑造物体,培养设计意识并表现物象造型。

2·3六年级设计·应用

六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9课。大致内容为:服装、剪影的图案设计,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乐器的工艺制作,形体切挖一课中涵盖的透视元素,电脑美术中电脑画图程序画图板工具的运用。

特点:在设计·应用领域中,主要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主要目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旧材料和裁剪、拼贴等多种形式,个人或小组完成作品。使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

3欣赏·评述

此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高。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欣赏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一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

3·1四年级欣赏·评述

四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上下册共有9课,主要内容为,线条和色彩的对比;画面主体与背景的互换;图案效果的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圆雕的欣赏。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漫画与动漫欣赏》为例,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绘画提点是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人某事。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漫画及动漫特点,读懂漫画含义,并根据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创作漫画。

3·2五年级欣赏·评述

五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共有2课。主要内容是对古代陶瓷艺术及古代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认识中国古代陶瓷、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陶瓷和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欣赏青铜艺术的三种方法:造型-不同造型的青铜器有不同的用途;纹样-不同的纹样反映当时人们不同的人事活动;文字-作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资料。学生学习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从器皿外形,纹饰,釉色进行专业鉴别。

3·3 六年级欣赏·评述

六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共有2课,其主要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了解油画和国画表现方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上册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通过欣赏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发展历程,各自所形成的特点,包括工具材料,表现方式,绘画内容及装裱形式等,使学生了解并能够独自欣赏作品。

下册第十二课《我国古代建筑》中,我国古代建筑有其地域性特征,在建筑外观造型,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也各有不同。

特点: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四、五、六年级欣赏·评述领域课程特点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对美术作品及所收集材料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而促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欣赏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的行为,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应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

4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4·1四年级综合·探索

四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很少,上下册共有两课内容。主要内容为纪念册的制作和制作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的照射作品。

4·2五年级综合·探索

五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共有3课。主要内容是对美术学习记录袋(档案袋、学习资料收集袋等)、元宵节彩灯、旅游线路图、旅游宣传海报或宣传画及舞台布景的欣赏学习和制作学习。

五年级下册中第十五课《舞台布景》是综合·探索领域里比较典型的一课。舞台是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根据演出内容舞台的设计也各有风格。以我国戏剧舞台布景为例,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因此戏剧舞台也体现着中国民族风格的特点。

4·3六年级综合·探索

六年级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共有4课,主要内容是对文物和古建筑的研究,学习校园规划知识制作建筑模型,制作毕业纪念币和纪念册。

六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文物》、第十课《爱护古建筑》都是综合·探索领域里的典型课程。通过对图片,文字的欣赏分析,了解文物的用途和作用,讨论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了解古代建筑、文物的意义以及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方法,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特点:综合·探索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发现的能力。

第3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生物词汇;高词频;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55-03

Abstract: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plays the role of subgrade in biology study in the future. Teaching material,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ased on course. The author obtain four copies of electronic Uyghur'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ical teaching materials' content by scanning and neatening. Then use 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istics the words and its frequency in four copie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fter that, get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from them by manual statistics, choose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with high frequency, refer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published in 2011, analysi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in line with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points through the word frequency of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yghur language,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our copies in Uyghur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High frequency; Curriculum standard

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及应用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有教材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

笔者通过对纸质版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进行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和词频,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词典,经过手工处理从中提取出生物词汇,对提取出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高词频的生物词汇,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分析现有教材中的专业词汇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重要知识点,然后结合维吾尔语言的特点,对现有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

1 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生物词汇是指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出现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词汇,是笔者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小词典(该生物词典中包含中学教学的生物专业词汇),从获得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所有词汇中筛选得到的。

本研究中的词频是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词汇、生物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生物词汇词频的高低反映着其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并且,其重要程度与它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成正比。因而,本研究通过选取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与之对应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比较,从而推断出现有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符合程度。

2 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方面,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科学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能;生物与环境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圈等概念和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知识;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器官,组织,结构,系统,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形式,动物的行为,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等知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的生殖发育,动物的生殖发育,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知识;生物的多样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知识;生物技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分类,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健康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学常识等知识。

3 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的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笔者首先对纸质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由于OCR文字识别软件不完备等原因,使得获取的电子版教材文本中存在错误和缺失现象(扫描后的语句不完整,字母有遗漏、错写等),因而,需要对语料中的错误和缺失的信息进行手工处理。处理完成后,再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四册电子版教材中所有的词汇及其词频,由于维吾尔文中存在词缀和时态等问题,还需要对同一词的不同时态、不同词干的表达方式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词汇及其词频的统计和汇总,最终得到了教材中所有词汇以及生物词汇和词频的统计结果。对于复合生物词汇,其词频是对已有的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语料进行手工统计得到的。统计时是将生物词汇的词干作为标准来进行的。

3.1 生物词汇统计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总量和生物词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生物词汇在所有词汇中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数量约占词汇总量的15.1%,其中七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5%左右,七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6%左右,八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8%左右,八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3.3%左右。从比例分布上来看,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

3.2 高词频生物词汇对应的知识点分析

笔者对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进行了各种校对、筛选处理,得到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4000多个生物词汇,对所有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比较耗时且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而笔者从四册教材的生物词汇中分别选取了词频最高的20个生物词汇,共80个高词频的生物词汇作为样本,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

以下是选取的样本生物词汇和频次:

由以上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如下:

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由以上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

1)七年级上册教材所有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细胞,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圈、生物、环境、生物的种类、生物体、细胞、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组成部分以及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水、空气、光)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部分内容。

2)七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血,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体器官、人类生存需要的环境(水、空气)、疾病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内容。

3)八年级上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动物,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的几大分类(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对应课程标准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这三部分内容。

4)八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疾病,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与动植物的繁殖、繁育以及人体健康(疾病,传染病),此外还包含基因、染色体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健康地生活这两部分内容。

从总体来看,四册教材中的高词频生物词汇中都包含水、环境和人,充分说明了水这个概念在整个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性,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水是万物之源,任何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这一概念的要求;生物的生存需要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万物。

由知识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存在不完善之处:(1)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内容属于微观层面的知识。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和接受。(2)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器官,八年级上册跳转到生物的几大分类等,到八年级下册又跳转回来,学习人体疾病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两部分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衔接。

4 结论及改进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生物词汇进行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生物词汇总量基本相同,有利于知识的分步掌握。

2)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根据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选取的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的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中包含的课程内容。

3)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教材内容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4.2 改进建议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维吾尔文语言学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笔者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给出如下改进建议:

1) 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考虑,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微观层面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建议向后续学期调整。

2)从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方面考虑,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应该增加一些维吾尔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等作为示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每一册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考虑,应该将七年级下册中人体器官这部分内容调整至八年级上册,使其与八年级下册中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将八年级上册中生物的几大分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调整至七年级下册,使其能够与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的内容衔接起来。这样调整以后,方便学生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学习。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并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通过统计结果证明了现有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围绕着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进行,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点的学习要求;综合考虑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然环境以及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维吾尔语初中生物教材,2011.6.

[2] 吐尔根・依布拉音,袁保社.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1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link?url=-zWJlwUESJW0Fr34Ln7qnje62gyfFY4RPTQNlfIzUhqHWXal2BVAo3ry-b9ts6krHOzvOHDC-SKhdBR_TB_uAAYnEsklHghcoZmRmg5POca.

[4] 生物小词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5] 现代维吾尔语统计软件系统.新疆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舆情分析重点实验室.

[6] 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

[7] 吴丽莹.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下的新课标教学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8] 陈坚,范新新.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看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9] 王金刚,崔鸿,李娟.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5月.

[10] 艾孜尔古丽,李晓,玉素甫・艾白都拉.中小学维吾尔语文教材用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3).

[11] 谢元花.语料库与词汇研究[J].外语教学,2002(5).

[12] 李镗.中小学语文文本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00(3).

[13] 常红.现代维吾尔语基本词汇研究概述[J].语言与翻译,2013(3).

[14] 宋矗马德元.现代维吾尔语词汇构成途径新探[D].新疆大学,2006.2.

[15] 郭锐.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J].语文研究,2001(3).

第4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一、引导理解歌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品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具有极大的号召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热爱祖国要从热爱家乡做起。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而在凤凰国标教材中就安排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如《祖国,祖国我爱你》(三年级上册)、《小春笋》(三年级下册)、《我们的田野》(四年级上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四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年级上册)、《草原赞歌》(五年级下册)等。

例如《我们的田野》(四年级上册),不仅旋律优美、抒情,而且歌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美丽壮观的山野田园风光。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歌曲动人的旋律中认识理解:这首歌的歌词描写了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和浅蓝色的群山,描写了金色的鲤鱼、飞翔的雄鹰和轰响的森林,还描写了在森林里、群山中辛勤劳作的人们。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作者对祖国山河和劳动人民的深情和热爱。通过这一引导,同学们从歌词生动形象的描述中深深体会到祖国山河的美丽可爱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笔者进而引导他们把由此产生的爱国之情变成学习的动力和歌唱的激情。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真可谓是相得益彰。

二、演绎动人旋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珍惜友谊、友爱互助的品质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中小学生守则》也要求学生“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凤凰国标教材中《我们一起来唱歌》(一年级上册)、《一对好朋友》(二年级上册)、《快乐阳光》(四年级下册)、《军民团结一家亲》(五年级上册)、《手拉手,地球村》(六年级上册)、《歌声与微笑》(六年级下册)这些内容。

例如《歌声与微笑》(六年级下册)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大众喜爱的青少年歌曲。它的两个部分都运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高音区节奏重复,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颇具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珍惜友谊的情感。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导入谈话,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重要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两层含义:一是歌声和微笑是友谊的桥梁,二是友谊的鲜花遍地开放。考虑到这首歌传唱广泛,大多数学生都已学会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便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直接跟着录音机唱,使其感受歌曲动人的旋律——重点感受这首歌所特有的富有动力感和号召力的高音区的节奏重复。歌词与乐曲的相互交融,相互衬托,使他们在演唱中充满激情,从而通过自己的歌声增进感情、传播友谊。

三、营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品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凤凰国标教材的编排可谓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热爱生活的如《生日快乐》(二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五年级下册)、《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六年级下册)等,热爱劳动的如《劳动最光荣》(一年级下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年级下册)等,热爱学习的如《上学歌》(一年级上册)、《雨中》(四年级下册)、《第一天去上学》(六年级下册)等。我们要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生活是多么美好,劳动是多么光荣、学习是多么重要,从而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

例如《生日快乐》(二年级上册)就是一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歌曲。它由四个短小的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对“寿星”的真诚、美好的祝福。为了营造氛围,引领学生感受生日的气氛,使他们尽情地投入学习,笔者刻意把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在一位同学生日这天。课前,笔者引导学生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布置,努力营造出一种生日聚会的气氛——这其实也是在营造教学氛围。这样,在生日聚会的热烈气氛中,在对过生日的小朋友的真诚祝福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深刻地领会歌曲的含义,更懂得了童年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上述几种。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确定方法,因地因班制宜,灵活施教,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第5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一、 模仿句子

低年级孩子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不多,写话比较困难。因此,我从词语造句入手,如:一年级课文《小池塘》一课,文中反复出现 “ 像 ”的句式,因此,我也对学生反复进行句式训练 ,再如结合《探母》一课的学习,可以反复进行“ 一边 ,一边 ”的句式训练。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孩子的发言,比如在评价别人的回答或回答问题时,我会先示范评价几次,然后让孩子模仿我的样子说完整的话,从而达到训练孩子说规范的语言。

二、 模仿片段

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既适合儿童朗读又适合儿童仿写,如第一册教材《东方明珠》《看》《秋姑娘的信》,第二册教材《春笋》《小池塘》《春到梅花山》,第三册教材《秋游》《云房子》《美丽的丹顶鹤》,第四册教材《问银河》……在学了《秋姑娘的信》后,我问孩子们,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信上又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接着,我让孩子们用笔把它们写下来。有学生这样写道:“一封写给忙碌的摄影师,让他们用相机把秋天的美景留下。一封写给爸爸妈妈们,让他们赶快帮孩子们准备过冬的棉衣。一封写给勤劳的蚂蚁,让它们快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一封写给寒号鸟,提醒它们冬天快到了,快快垒窝。” 多么优美的句子,多么丰富的想象!

三、 模仿诗歌

低年级课文有许多节奏明快、意思浅显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我就利用这些儿歌指导孩子们进行仿写。如第一册的《家》《大海睡了》,第二册的《雨点》《鲜花和星星》,第三册的《乡下孩子》《一株紫丁香》,第四册的《雨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孩子在充分的朗读和背诵后说出了:“沙漠是骆驼的家;沙滩是贝壳的家;垃圾箱是垃圾的家;大树是小鸟的家。”甚至有一个同学说:“妈妈的怀抱就是我的家。”

四、 模仿“说话”

我在教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时,总是先示范,后让学生模仿。在教学中,我一般先讲一个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认真听,然后四人为一小组,让每个同学都当一次小老师,将刚才老师讲的小故事讲给本组同学听,最后进行“讲”故事比赛。有的孩子在原来我讲的及小组同学讲的基础上又加进自己的想象,使故事更生动有趣,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五、 模仿篇章

在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适合仿写的课文。我在教学《小河与青草》这课后说:“小河离不开青草,因为青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的水才清澈无比;青草也离不开小河,因为小河的滋润才使得青草鲜嫩可爱。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觉得还有谁离不开谁?”有的说:“我离不开妈妈,因为妈妈的怀抱让我感到温暖。”有的说:“我离不开爸爸,因为爸爸天天送我去上学。”我说:“其实爸爸妈妈也离不开你,你给了他们太多的快乐!那在自然界中,还有谁离不开谁?”有的说:“种子离不开泥土。”有的说:“鸟儿离不开树林。”有的说:“白云离不开蓝天。”孩子们的热情被激活了,这时我就顺势而上,让孩子模仿这篇文章的结构把自己刚才要说的话写下来。写话时,孩子们很安静。我甚至可以听见笔尖在纸上发出的沙沙的声响。孩子们写得很流畅,也写得很快。

第6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一、巧用提示语,找准学习着眼点

有些“小泡泡”中的提示语,大有统领全文之势,教师可以以它为教学着眼点、切入点展开教学,使教学主线清晰,学习更有针对性,以提高课堂效率。如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文中的第2个“小泡泡”提出:“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 四年级上册《猫》中的第1个“小泡泡”提出:“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这些“小泡泡”中的提示语,都是针对课文的重难点提出的,有提纲挈领的功能。我们在教学时如果能以它为着眼点切入教学,不仅能紧扣文本的教学重难点,还能实现人文熏陶与语言学习的很好结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执教《猫》时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师:同学们,认真读读“小泡泡”中的提示语,看看咱们的学习伙伴在跟大家说什么?

(生齐读“小泡泡”中的提示语)

师:你知道“古怪”是什么意思吗?

生■:“古怪”是跟一般情况很不同。

生■:“古怪”是非正常,让人觉得诧异的意思。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师: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让人难以捉摸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如此利用“小泡泡”来设计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感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到猫的性格古怪,认识到这是一只集极端矛盾于一身的猫,从而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巧用提示语,落实语言训练

学习和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在新课标高度重视“语用”的视野下,如何落实文本之中的语言训练呢?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发现语言的训练点。“小泡泡”就应是其中的一个注意点。如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的第三自然段,有个“小泡泡”:“联系上下文,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有效地落实语言训练:

师:谁来说说课前你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生:比喻事情已经到了眼前,十分紧迫。

师: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紧迫?请读出来。

(生读有关句子)

师:情况多么紧迫啊!咱们像他一样读一读。

师:这么多危急的情况文中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你会给“迫在眉睫”换个词吗?

(生的答案有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燃眉之急、火烧眉毛、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等 )

这样教学,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还让学生感悟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感悟到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不仅体验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还扎实地进行了语言实践。

三、巧用提示语,点拨学习方法

许多 “小泡泡”提示语,以商量的口吻在温馨地提示学生,学习文本的关键词句或段落时,应采用哪个方法来更有效地学习,以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三年级上册《掌声》中“从这两次掌声中,我体会到……”等,都是在提示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进行研读,品词析句。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声音》中的“联系现实,我读懂了这句话”,是在提示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鱼游到了纸上》中“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提示了联系上下文及自主感悟的学习方法。三年级上册《开天地》第二个“小泡泡”:“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是在提示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感悟文本,加深体验,再交流自己眼前浮现的画面,谈谈对开天辟地的感受。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中的“小泡泡”:“这是我搜集到的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的图片”,是提示学生用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学习。此外,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的许多“小泡泡”,都旨在提示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

四、巧用提示语,开展课外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间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一些“小泡泡”的提示语体现了这些理念。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促进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例如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后的“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课后的“我想和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课后的“我要再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此类“小泡泡”意在拓宽语文学习实践的领域,引导学生的学习向课外纵向延伸,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和发展整体素养。

第7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红盾风采—文明规范注册窗口”创建成果,根据《*省星级文明规范注册窗口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省星级文明规范注册窗口考评标准(试行)》以及市工商局的部署,经研究,县局决定在注册窗口开展星级文明规范注册窗口创建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拓展“企业服务年”和“两提高、两降低”作风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抓好注册窗口建设;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健全规章制度为措施,有效规范管理体制;以深化政务公开为载体,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以落实操作规程为重点,努力提高依法登记能力。通过争创星级文明规范注册窗口单位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工商窗口形象,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作贡献。

二、创建目标

通过注册窗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奋发进取、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努力达到“四星级”文明规范注册窗口的标准。

三、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5-6月份)。建立创建星级注册窗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发动,突出主题,开展优质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使创建星级注册窗动落到实处,力争达到四星级文明规范注册窗口评选标准。

(二)组织实施阶段(7-10月份)。围绕创建目标和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在创建中,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份)。对创建工作进行认真自评总结,同时做好申报四星级文明规范注册窗口材料。

四、创建措施

(一)以深化政务公开为载体,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要对法律法规规章、收费许可项目、登记提交材料目录及格式文本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公开受理范围、操作规程、工作程序、办理期限,公开各类收费的依据和标准,公开工作时间、工作守则和纪律;公开投诉电话等;要利用显示屏等形式,及时公示企业的注册情况;开展网上登记业务。

(二)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为措施,有效规范管理体制。围绕窗口及工作人员“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完善窗口管理制度,继续推行“一字工作法”制度、完善注册窗口工作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审查员制度、核准员制度、廉洁制度、文明规范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奖惩制度和疑难问题集体讨论制度等。

(三)以落实操作规程为重点,努力提高依法登记能力。严格执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内资企业登记表格和内资企业登记申请提交材料规范》、《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及格式规范》、《合伙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及格式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申请材料及格式规范》,确保登记行为合法、正确、有效。

(四)以学习培训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对内:一是继续抓好例会学习;二是利用网上疑难问题讨论平台,对企业注册登记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充分探讨,集思广益解决问题。通过与其他市、县联动的方式分析、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三是继续加大《公司法》宣传力度,开展《合伙企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集中培训,与时俱进做好登记服务工作。对外:利用工商窗口这一市场主体准入第一关,担当起政策法规宣传员职责。

(五)以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提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推出“热点、难点问题报告制”,反映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难题,以引起政府关注,维护法律严肃性,确立执法权威。

(六)以自查自纠为抓手,促进窗口工作自我提高。窗口各登记工作要结合争创星级文明注册窗口的标准,进行认真自查,发现与标准还有差距的,要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创建星级文明注册窗口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对窗口创建星级文明注册窗动的明察暗访,对发现问题的,要限时整改。

(七)以“企业服务年”和“两提高、两降低”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活动为契机,强化窗口工作的社会监督。通过回访服务对象,以群众评议为导向,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设立意见投诉箱、特邀监督员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等措施,推动和促进星级文明注册窗口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星级文明规范窗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注册分局及相关单位都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星级文明规范窗动的重要意义,全局干部要积极支持、参与创建星级文明规范窗动,从我做起,立足岗位,为创建活动献计出力。

(二)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县局决定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创建星级文明规范窗口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注册分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注册分局要高度重视本次星级文明规范窗口创建活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抓好工作落实。

(三)突出重点,规范服务。要紧密结合注册登记业务实际,把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作为核心内容,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做起,积极争创文明服务窗口,人人争当文明标兵。同时,要及时总结和扩大先进经验成果,把星级文明规范窗口创建工作作为促进行政服务工作的有效载体,努力提高文明行政、文明服务水平。

(四)搞好宣传,加强教育。利用大、小会议宣传星级文明规范窗口创建的重要性,组织创建人员学习兄弟单位创建经验,以他人之长,补已不足,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整个创建活动的始终。

第8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要] 在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中,发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存在着淡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能力而忽视知识,注重过程而轻视结论,内容零乱、结构松散、系统性欠佳等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编排;问题;建议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秉持新课程理念,在内容编排上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新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新教材在编写的指导理念及内容组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 新教材淡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注重过程而轻视结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被称为“双基”. “双基”教育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它对于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工作能力是必要的.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课程改革,传统的“双基”都是学生发展中的核心要素,是必须加以保留的. 基础教育只有以“双基”为中心组成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 长期以来,注重“双基”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一大优点.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规则等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 学生只有在熟练地掌握概念、规则的基础之上才能开展计算和推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形成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 美国教育心理学者加涅(Robert M.Gagne)将概念、规则看成是智慧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提出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由概念学习上升到规则学习的层次关系,这是有道理的. 尽管近年来有学者把“双基”发展成“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但“四基”毕竟是在“双基”之上发展起来的,任何新的理论都不能颠覆“双基”的地位.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界对数学新教材忽视“双基”的质疑声不断. 笔者结合使用新教材的切身体验及与一线教师访谈后,认为对新教材的质疑绝不是无稽之谈.

(一)教材中数学概念表述不严谨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在一定阶段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总结,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和出发点.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细胞”,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 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 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 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根本一环. ”

概念的清晰表述要借助于严谨规范的定义.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概念的掌握要建立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之上. 但新教材多处对数学概念没有下定义,只是给出了概念的一些正反例证,让学生“感觉”概念的内涵. 教材呈现数学概念时多采用举例子的方式进行描述,如“像这样的……,叫做……”. 现举相关例子如下:

1. 三年级下册中对“小数”的解释是:“像5.98、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 四年级上册中对“射线”的解释是:“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3. 五年级下册出现的“因数”“倍数”“带分数”“最简分数”“众数”等概念都没有作出具体定义,仅列举了一些相关例子.

数学概念缺乏严谨规范的定义表述,而只是形象化地描述,这样的描述未涉及概念内在的逻辑属性,仅停留于肤浅的表面认识,难以深入透彻,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感. 定义的缺失难以让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半生不熟的模糊状态,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对概念缺乏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会严重影响后续对概念的运用.

(二)教材中重要规则不醒目,重点内容不突出

规则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发现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的计算公式、处理事物的法则或提出的科学原理和定律等,这些公式、法则、原理、定律都叫“规则”. 规则学习也称命题学习. “小学数学命题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中较高层次的学习,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形成都要以熟练掌握规则为前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说到底都是对规则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因此,规则学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为教材,篇幅中的公式、法则、原理、定律等重要内容的呈现一定要明了、清晰、醒目. 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但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呈现不醒目,重要结论、规则没有以黑体字或其他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次要信息和关键信息区分不明显,结构松散、内容凌乱. 这样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也对教师和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和整理知识造成不便. 现就相关问题举例如下.

1.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一节,页尾方框中的内容就是四则运算的重要规则,但由于其出现位置和字体在整个篇幅中不够醒目,所以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节,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步骤和规则不够系统详细,只是几句简单的问答.

此外,教材中还有多处存在类似问题. 五年级下册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分母通分”介绍不够详实,例题演示过于简单. 六年级上册中分数除法的过程和规则不清楚,等等. 受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 教材中重点内容不突出,篇幅花哨凌乱,例题的演示、讲解不够透彻,使得学生学完书本后犹如过眼烟云,难以留下实质性的东西.

(三)教材内容注重“过程”而轻视“结论”

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就是通过验证而形成的科学结论. 就数学课而言,主要包括定义、公式、法则、原理、定律等.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要关注数学结论. 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内容编排上遵循“从例子到规则”的原则,注重让学生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由过程导出结论. 但教材中多处为开放式结尾,过程翔实而结论不明确或根本没有形成结论. 现列举教材中的例子如下.

1.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自己得出读大数的方法,却并没有总结出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一线教师普遍认为这一节的内容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真正能够掌握大数读法的学生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没能掌握读数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步骤和方法.

2. 四年级上册中“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学习怎样进行计算,并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此外,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及“角的度量”等内容也都是只有过程而没有具体的方法、步骤等结论.

教材中结论缺失势必影响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访谈中一线教师普遍反映新教材使用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原因在于新教材注重理解与应用,却淡化了对基本结论的掌握,特别是忽视了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 为弥补这一缺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要总结出结论并要求学生抄写下来. 但这样做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受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总结出的结论良莠不齐,特别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难以完成这一任务,也就出现了一些教师“拿着过去的教材把定理和定义补齐”的现象;二是教材篇幅小,无足够空间誊写教师的“圣谕”,抄在笔记本上则容易丢失;三是低年级学生受书写能力限制,无法完成抄写任务.

新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后得出结论,从中可以窥探出发现法教学的影子. 发现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发现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过程而去“发现”,最终目的还是要求学生掌握通过发现而获得的结论. “要使学生打好“双基”,必须既重视教学的过程也重视教学的结果,不能让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为,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果,不追求结果的过程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因此,为了便于教学,教材非常有必要把重要结论整理在书中.

此外,发现法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考虑到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时间、教师教学能力等诸多因素. 新教材在教育欠发达地区不适应性更为明显.

■ 教材内容系统性、严密性欠佳

新教材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将同一个问题分散在不同年级学习,致使知识呈现不够系统全面、深入透彻. 总体上看,教材内容零散、跳跃性大,系统性、严密性欠佳.

(一)内容衔接有断层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中始终没有交待小数的读法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但在随后的练习题中却出现了“读出小数”和“比较小数大小”的练习题,例题与练习题难度不匹配,例题肤浅、难度小,课后练习题却难度大. 又如,六年级上册“认识圆”一节中,始终没有介绍什么是“圆”,却直接引出了“圆心”“半径”等圆的相关概念;四年级上册练习十二第8题突然冒出“对称”概念,但前面并没有与“对称”相关的知识做铺垫,而较为系统的“对称”知识在五年级下册才出现. 教材知识衔接之间存在断层,内容跌宕不平,加大了学习难度.

(二)知识系统性欠佳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过于肤浅,直到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中才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小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最好是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年级下册出现了统计和数据分析,但没有继续引出统计图的画法;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一节引出了“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但却始终没有交代什么是“直角”. 同样,对于“周角”也只画出了图例,却没有进一步解释周角,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这样就使得教材内容零散,系统性不强.

(三)练习题目设计不严谨

三年级下册第35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前提为“一间教室大的草坪,1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问“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用?”这个题目设计明显不严谨,问题应改为“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1天用?”否则无法计算.

■ 对改进教材内容编排的几点

建议

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的编写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自主加工,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数学教学专家. 这种理想化的设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我国大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教师由于水平所限,难以胜任“用教材”这一使命. 因此教材内容编排应尽量做到具体化、细致化和可操作化. 这样既可以为教师教学带来方便,也可方便学生自学. 成功的教材编写应该在没有教师的讲解下,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内容,但新教材中的定义、规则、结论不详,内容零散,不利于自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1989年颁布的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数学课程标准》由于不重视基础训练而遭到众多批评. 2005年,一些数学家达成了几点共识,其中包括:(1)数学需要使用有关精确定义的对象及概念进行小心推理. (2)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整数运算的法则,这些基本算法是数学的主要智慧结晶之一. 这些共识促使NCTM《数学课程标准》做了修改和补充. 2006年,NCTM的《数学课程焦点》力求在保持创造、发展的同时,强调数学基础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部2011年通过审查正式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新《标准》中重申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相信随着新《标准》的颁布,对小学数学教材的修订不久也将提上日程. 在此,建议教材作如下改进:

(一)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应凸显基础知识的地位

1. 教材对数学概念表述要严谨规范

建议教材对数学概念做形象化描述后再做出严谨规范的定义,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 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概念,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2. 教材内容要重点突出

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公式、法则、原理、定律、结论等应以强调的方式呈现,如统一用醒目的黑体字或单独在特殊位置呈现等,使教材内容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 这样容易使学生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3. 教材内容应使“过程”与“结论”并重

教材应在注重“探索”“发现”的同时注重“结论”的归纳与整理,既要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又要注重掌握通过发现后获得的结论.

以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一节中“大数的读法”为例,大数的读法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要掌握大数的读法,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可以将大数的读法和程序归纳如下:① 标出数位;② 分出数级;③ 读出数字.

再以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节为例:可以把角的度量的方法和步骤归纳为:①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②选定量角器的一边,使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③从量角器选定的一边出发,从0刻度数起,角的另一边所指示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总结整理出发现后获得的具体结论,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就会有章可循,结合练习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智慧技能的形成.

4. 教材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的完整性

建议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标题醒目、主题明确;篇幅整齐,内容清晰;逻辑严密、系统性强.

第9篇: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关键词:词汇 语料库 词表

1.引言

“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胡壮麟,李战子,2004:47),因此可见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材对于专业学习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教材兼顾单元、话题、主题、任务、结构等因素,系统合理地选择和呈现词汇确非易事,“常常缺乏系统性”(Sheldon,1988:239)。因此,分析和评估教材中课文涵盖的词汇选择、词汇特点及词汇分布等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

但是,以前的教材词汇评估大多通过人工阅读、统计和分析,不仅耗尽人力和物力,而且收效甚微。更有学者凭借经验和印象,进行主观分析和片面臆断,其信度和效度很难得到保证。近年来,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发展,通过大量的真实语料,一次性批量统计和分类,能更加全面、客观、高效地呈现教材中的词汇特点,成为教材词汇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国内外学者也逐渐开始进行此类研究,Koprowski (2005)对英国三套英语中级教材(New Headway,Innovations,Inside Out)的词块做了研究;谢家成(2010)评估了中学英语教材词汇。为了更好地培养英语人才,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进行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材词汇评估研究迫在眉睫,意义重大,但到目前为止,鲜有相关实证性量化研究。

本研究以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四册128篇课文(包括Text 1和2)为研究语料,借助语料库技术对它们进行批量导入、提取和分析,客观和直观地呈现出教材中的词汇分册分布特点,并将这套教材课文词汇和《大纲》规定的英语专业四级词汇(参见姚乃强等学者的《 英语专业四级词汇表》)进行覆盖率测试,以检测本系列教材词汇与大纲词汇的相关性。

2.数据收集

本研究基于《综合教程》(1-4册),每一单元涉及Text A和Text B两篇课文,共收集到了128篇课文,总字数为128975。随后,对所有语料进行了*txt纯文本处理和标记,以便于计算机软件检索、识别和统计,如B1U1T1表示第一册第一单元Text A。我们将每册课文放入单独的文件夹,这样便于进行册与册和整体的对比分析。

传统的课文阅读势必会占据研究者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往往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而采用语料库技术提取语料的方法恰恰能弥补传统阅读的缺陷。本研究采用AntConc语料库检索软件一次性地检索和提取所有文本。提取好语料后,可以通过软件的基本程序,检索和分析每册教材的词汇特点,并探究教材词汇与大纲词汇之间的覆盖率。

3.结果与讨论

3.1类符、词次和类符/词次比

利用检索软件AntConc对《综合教程》教材四册进行单词列表(WordList)统计,从而得出每一册书出现的类符、词次和它们之间的比值。从理论层面来讲,随着年级的上升和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能力和大纲对其要求的高度逐步递增,因此每一册的课文难度应该逐步递增,也就是说,第二册要比第一册难,第三册要比第二册难,第四册要比第三册难。这种难度可以体现为类符数的增加,词次的增加,以及类符/词次比的增加。我们将词表统计的数据列入表1,并针对这些数据稍作探讨和分析。

表1 类符/词次(TTR)的统计结果

(注:B1、B2、B3、B4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册,下同)

3.1.1类符数的统计

从表1来看,《综合教程》1-4册的单词类型(类符)总数分为:第一册共5171类;第二册为5885类;第三册为6095类;第四册为6623类。从中可以发现,第二册比第一册增加714个;第四册比第三册增加528个;第三册比第二册略微增加120个。这种学期之间的高梯度增加及学年之间的低梯度增加恰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寒假较暑假时间短1个月,学生的寒假词汇遗忘率比暑假要低,所以难度可以适度增加;相反,过了一个暑假,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遗忘的词汇。因此,这种类符数在每一册的体现是比较科学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3.1.2词次的统计

从表1来看,1-4册的单词词次总数分为为:27377、32018、34414及35166;每册每篇课文的平均长度为:27377/32=856个;32018/32=1001个;34414/32=1075个;35166/32=1099个。可见,随着学期的推移、年级的上升、学习时间的增加,综合教程教材的课文总字数逐学期增加,每篇课文的平均长度也相应递增。当然,这种递增反映在每一册的总数和平均数上,册内的32篇课文各篇的长度并非一定逐渐递增,同一单元中有时Text B要比Text A要长,有时要短;后一单元有时比前一单元要短。这些需要根据课文的题材、类符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而定。

3.1.3类符/词次比统计

类符/词次比这个指标反映出了所选课文中词汇出现的难度和密度。《综合教程》教材的类符/词次比按照第一到第四册分别为:18.9、18.4、17.7和18.8,可见,它们都基本维持在18.5左右,就第三册的比值低于18.0。当然,这个指标无法很好地反映出词汇的复杂度。

3.2课文词汇与专四大纲词汇对比

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出现的类型、出现的次数,以及其在每篇文章及每册书中的分布都直接关系到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词汇的习得。本研究主要探讨一套广泛使用的《综合教程》四册的词汇特点,并与姚乃强、邹申等主编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词汇表》中的四级词汇表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综合教程》册与册之间的词汇类型特点;第二,《综合教程》词汇与专四大纲词汇对比。

要进一步探讨以上两个问题,首先要提取《综合教程》各册词汇表。具体是用AntConc工具从自建语料库中提取出词汇表并进行削尾处理(如had/ has/have/ having/’ve就会自动归到同一个词簇have里面),在进行词频统计后生成频率词表,作为目标词表。其次将英语专业四级大纲词表作为参考词表,与目标词表进行对比分析。

3.2.1《综合教程》册与册之间的词汇类型特点

通过上述步骤,共计生成目标词汇表5个,分别为每册目标词表1个,以及四册总词表1个。具体如表2。

表2 目标词表中的词簇统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到,《综合教程》第一册有词簇共计3827个,第二至第四册则分别为4286、4546和4846个,每册分别增加词簇为:459个,260个和300个,呈现逐册递增趋势。这一趋势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因为随着学期的推进,年级的上升,专业学生习得词汇的能力和实力理应逐年、逐学期递增。

但是,纯粹从每册词簇的数量来判断教材词汇编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显得比较牵强,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我们应该看册与册之间词簇类型的重复性和差异性。通过关键词统计(Keyword List),分别以前一册的词簇为参照词表,得出如下数据:第二册要比第一册新增词簇2254个,如abound(B2U14T1),abundant(B2U13T1),abut(B2U13T2),accommodate(B2U2T2),adamant(B2U15T1)等;第三册比第二册新增2395个,如abatement(B3U4T2),abhor(B3U14T2),abolish(B3U5T2),abridge(B3U10T1),accomplice(B3U16T2)等;第四册比第三册多2528个,如ablaze(B4U12T1、B4U16T2),accessory(B4U5T1),accrue(B4U10T2),adhere(B4U4T2),aggression(B4U11T2),alienate(B4U3T1)等。这个显著的增加很客观和直观地反映了《综合教程》册与册之间词汇难度编排的梯度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此外,英语教材中词汇的重复率和重复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词汇习得(陈潇潇,2011:9)。词汇重复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关键(Ellis 2002:145-148)。因此,我们有必要检测每一册新增的词汇在后面几册中的出现频率。从上文可以看出,第二册新增的2254个新词,有1663个没有出现在第三册、1308个未出现在第四册中,复现率分别为26.2%和42.0%,如afflict,aftermath,altruistic,ammunition,anonymous等都未出现在后面两册中;第三册新增的2395个词汇中有1786个未再次出现,复现率也仅为25.4%,如adrift,advent,aesthetic,affluent等。从这个低复现率或重复率来看,《综合教程》还不能完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足量的语言输入,也较难帮助学习者将短时记忆的词汇转化为长期记忆,容易导致词汇量不足。

3.2.2《综合教程》词汇与专四大纲词汇对比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为全国诸多高校英语专业采用的精读教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英语专业四级词汇是教育部对英语专业低段学习的词汇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那么比较教材词汇与专四词汇表具有很强的教学实践意义。

对目标词表与专四词表的相关性统计后可以看到,教材第一册有词簇3827个,其中461个超出专四大纲词汇,如abstinence,anguish,animate,assortment等;第二册有523个超出专四大纲词汇,如abut,afflict,appendix,atonement等;第三册和第四册分别超出587和622个,如abatement,accomplice,admixture,anthology等,共计有2193个词簇超出专四词表。反过来,我们有必要探究专四大纲词汇在本研究语料中的出现频率,经过关键词表对比,共计有2397个词簇未出现在四册教材中,如sprout,abdomen,abolition,acupuncture等。

但是细细分析,我们发现两个词表之间的差异可以进一步缩小,如allotment出现在目标词表,而allot出现在专四词表,但是统计时分别为两个不同的词;还有目标词表中的differently和专四词表中的different分别被视为两个词。因此,有必要更进一步地分析它们的词缀,进一步“去噪”,使得对比更加具有信服力。但是就本研究而言,我们可以发现目标词表超出专四词表2193个单词,而专四词表超出目标词表2397个词,两者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四册教材词汇基本覆盖了大纲所要求的专四词汇,覆盖率高达87.0%。

4.结语

本研究基于《综合教程》四册教材对其进行词汇量化分析,并通过与英语专四大纲词汇表对比,检验其词汇的覆盖率。结果显示,四册词汇的密度和数量、词簇的类型等都是逐册递增,符合学习者词汇习得规律。但是,通过册际词类对比分析后发现词汇的复现率和重复率偏低,不利于学生重复学习,加深印象,真正习得词汇。此外,通过与专四大纲词表对比后发现,教材词汇基本覆盖了大纲所要求的词汇,并有少数词汇超出专四词表。因此,学习者能通过学习本套教材来认识专四词汇,但是要真正习得词汇还需要教材编写者在词汇的重复率上再下工夫。

参考文献:

[1]Ellis,N. 2002.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4:143-188.

[2]Kennedy,G.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 [M]. 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3]Koprowski,M. 2005. Investigating the usefulness of lexical phrases in contemporary coursebooks [J]. ELT Journal 59:322-332.

[4]Sheldon,L. 1988. 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 [J]. ELT Journal 42/4.

[5]陈潇潇. 大学英语教材课文词汇分布特征实证研究[J]. 外语电化教育,2011(3):9-14.

[6]何兆熊. 综合教程(第一册至第四册)[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胡壮麟,李战子.语言学简明教程(中文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谢家成.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材虚化动词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