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第1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根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坚持“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配合”原则,为进一步加强对文体系统计生工作的领导,推动系统计生管理工作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我系统成立了以局长范清靖为组长、副局长蔡温恩、黄志杰为副组长、姚缘缘与各基层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文体局,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要求。认真抓好本系统、本单位内干部职工的自身计生管理和户籍挂靠户的计生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保证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独自子女办证率、双查率、节育措施及时到位率达到100。并在建立单位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电脑微机管理,我局单位和基层单位还共同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档案。严格按《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及时给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干部职工兑现相关的优待和奖励。对违反计生政策的干部职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查处到位,处理到位率达到100。2004年,我系统的掌中木偶团干部XXX同志违反了计生条例,受到开除公职处分。

二、加强学习,深入宣传。

我文体系统各单位经常各种会议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积极推动各下属单位学习制度落实,努力形成良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舆论氛围。结合文化下乡,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基础知识。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文艺节目的创作力度精心组织,创作出思想内容丰富、艺术境界高尚、群众喜闻乐见的计生文艺节目,并深入农村基层巡回演出。2004年以来,我系统的高甲剧团创作了10多个计生题材的文艺节目,配合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到农村基层进行文艺汇演,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完善制度、落实保障。

2004年以来,文体系统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年度计划,确定工作目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制定、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时,都考虑是否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同时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所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在办理有关手续时,认真审验成年外来人员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登记造册,并及时把有关情况通报计生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计划生育工作,结合本部门底职能作用和工作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齐抓共管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并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计划生育宣传和“三结合”工作。

第2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第3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强化高层倡导、综合协调,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强大合力

(一)坚持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党政主导、部门协调。充分发挥区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汇报制度等,形成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各相关部门落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责任。召开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会,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落实重点工作。

(二)完善区党校人口理论课、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适时举办人口科学发展理论报告会,进一步强化领导认识,形成高层倡导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领导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责任,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改革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

二、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施惠计划生育家庭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民生工作,建立完善鼓励和制约并举、政府推动与基层自治互动、各部门政策与国策相对接、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用足用好社会公共政策。

(五)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相关制度,推动建立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六位一体”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施惠计生家庭。

(六)保证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救助政策的落实,确保各项奖励扶助救助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

(七)继续开展“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活动”。组织学生志愿团到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户进行入户慰问和帮扶,实施“人口计生帮扶工程”。开展对计生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培训工作,借助国家“阳光培训工程”,对年满15周岁以上的困难计生家庭子女进行免费培训、推介就业,落实“三免一补”(即免书本费、学费、实习费,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政策,增强计生困难家庭致富能力。

三、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八)将促进服务体系转型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努力构建“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六大机制,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九)积极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出台区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方案,组织开展综合改革示范街创建活动,建立促进工作创新的有效考评方法,推动全区计生工作上水平。

(十)新一轮创新工作项目,找准载体,推行一街一品牌,用项目推动综合改革,区街联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

四、提高依法行政管理能力,实现科学管理的新突破

(十一)积极推进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生育问题、名人、富人超生和假离婚、假报养等违法生育行为,有效提升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十二)实施“阳光计生”行动,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扎实推进以街道、社区居委会和计生服务机构为重点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办事公开,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及要求。发挥阳光计生热线便民服务作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全区阳光计生热线的便民服务水平,把“阳光监督”、“阳光维权”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诚信计生”、创建基层“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活动,年内90%以上街达到“诚信计生”标准。

(十三)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做好《政民零距离》等群众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加强对重点案例和新情况新问题的综合分析,加大事项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开展群众需求信息调研,推进便民维权。

(十四)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自治工作体系。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居创建活动,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督查和指导力度,按照计划生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要求,继续打造一批新的计划生育先进社区居委会。

(十五)加强属地管理,落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深化基层群众自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全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文件,探索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途径,结合区社工工作,以协会会员为骨干,扩大建立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建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探索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协会、志愿者队伍等自治组织新形式。

(十六)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完善人口计生系统的信息反馈和数据变更,加强数据质量的考核和监督。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基层工作状态,指导基层做好人口计生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基层管理工作水平。

(十七)改进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利用“六普”和相关部门数据,加强对基层基础数据的比对和抽检,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建立信息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争创“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街道”活动。加快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坚持推动部门信息共享,紧紧依托区“六网合一”工程、科技建设,协调科技信息部门,搭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完善全员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人口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人口统计质量保障机制,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人口信息支撑。开展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动态监测。开展利用人口个案信息引导服务试点工作。

五、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体系转型

(十八)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巩固计划生育优秀服务站创建成果,不断提高群众享有均等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调整区人口计生服务分中心布局,使其功能更加完备、布局更加合理、突出特色、科学规范。联手卫生系统,完善社区服务站、室,建立合理有效、分工合作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方面的需要。

(十九)完善优质服务全覆盖。启动“家佳推进计划”,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发挥基层网络、计生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的优势,深入社区,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开展人口早期教育、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服务、更年期心理指导和老年健康指导等公共服务,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转型发展,在体现政府职能、满足群众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重点做好对残疾人家庭、空巢或独居老人家庭、特困家庭的服务,把人口家庭公共服务落实到最需要的家庭和群众身上,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开展妇女病普查治疗和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等活动。依托国家人口福利基金会项目“生殖健康援助行动”,为贫困母亲发放《健康信息服务卡》,开展为困难育龄妇女的免费体检及健康指导、咨询、网络预约挂号、网络远程会诊、孕情监测等工作,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二十)完善免费孕前优生指导全覆盖。以“三促进工程”为抓手,开展面向准备怀孕妇女的优生指导、孕前筛查和知识普及。对部分困难家庭准孕夫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规范孕期及产后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强化建册时孕产妇的高危管理和筛查,落实一级干预的各项任务,从根本上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药具管理机制,拓宽发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六、深化宣传教育,推动人口文化建设

(二十二)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围绕群众多元化需求,拓宽宣传内容:从开展国情国策、人口形势、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拓展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从女性生殖保健宣传延伸到男性生殖保健宣传;从单纯的婚育观念宣传延伸到社会道德观念宣传;将计生知识、生殖保健知识拓宽到“生育”、“生命”的全过程,使群众对计生知识有更广泛的了解。

(二十三)以建党90周年、70亿世界人口日等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宣传活动;调整、丰富、充实、完善人口计生专栏节目,建立“孕育天地”、“政策法规一点通”、“流动人口管理”、“避孕药具知识”等新内容,为群众提供实用性、指导性强以及最新的人口计生信息;制作、出版一批面向育龄人群,集宣传、指导、基本常识普及为一体的高质量的人口计生宣传品。

(二十四)加大宣传服务阵地建设。完善“爱之家”、“客嫂驿站”、“人口文化屋”功能,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探索建立针对性强、个性化突出的宣传服务模式。

(二十五)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做好婚育新风进万家生育文明家庭的评选工作,在历年评选出的“生育文明家庭示范户”中开展“星级生育文明家庭示范户”的评选工作,选取优秀家庭做为计划生育和谐家庭的典范,促进生育文明家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十六)继续完成“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家庭联谊社”、“创建生育文明大家庭打造和谐文明新社区”、“多彩小太阳”培育工作“、“以家长课堂为依托,形成家园一体化早期教育模式”等项目工作。广泛开展“普及型”早教服务,建立宝宝成长跟踪档案,规范社区早期教育教材,制作发放“育儿指南”。依托社区教育资源、联手各相关部门,围绕健康生命孕育的全过程,搭建从青春期、婚前期、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期、分娩期、产后期到婴幼儿期(0-3岁)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为政府连接流动人口的纽带,探索树立弘扬流动人口计生示范家庭典型,引导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街”创建活动和流动人口服务维权专项行动,发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十七)加快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机制,落实“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各项措施,落实“一站式”、“一证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以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应用为抓手,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查询、交换、储存个案信息的建立。发挥流动人口“客嫂驿站”优势,使“客嫂驿站”成进一步做好军民共建工作,探索建立军地“双管双助”工作机制。

八、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系统良好形象

第4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不符合现阶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存在着粗暴标语“宁要家破,不要国亡”,冷漠标语“见证怀孕,持证生育”,爆笑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养孩子多养猪”,随意标语“多子多难”等,这些标语透露出街道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缺少法制观念和人文关怀,损害政策法规和影响地方形象,过分注重实效而轻视了法律法规,依靠党和政府的强制力而忽视了政府的亲和力和民众的亲和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另外,街道计划生育宣教人员进行的是一般性的宣传,仅仅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张贴一些口号,没有渗透到基层民众的心中,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公众参与意识淡薄,进而导致计生工作的可持续性。标语宣传是整个宣传教育中最通用的有效工作手段。[2]标语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宣教效果,所以要创新街道计划生育宣传标语的形势和内容,真正的做到方法与技巧的统一,通俗性与严谨性的统一,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政策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标语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2实现宣教工作的多元化

街道计划生育宣教人员往往在内心里把宣教对象一刀切,不进行群体类别的划分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宣教部门不联合其他部门,单独表演,单枪匹马,力度不够,影响范围小,社会氛围不浓厚;宣教形式单一,仅仅张贴标语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宣传内容和形式趋同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宣传工作的理想效果。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街情和文化,街道计划生育宣教人员应该根据自己街道、社区的人员状况分门别类的进行宣传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其他街道的经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街道文化的实用的宣传形式和宣传方法。街道计生宣传部门要宏观着眼,把宣教工作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积极协调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实现齐抓共管。改变原来标语宣传的单一化,充分利用广播和网络传媒开展宣教工作,开设普法、保健、育婴、生育等专项论坛,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

3实现宣教工作制度化

第5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按照提升符合政策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整体要求,更加注重宣传引导,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全面完成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县“四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

1、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行“单位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目标。

2、各单位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担负起做好计生工作的责任,对本单位的计生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主动认真地抓好计生工作。

3、各单位各司其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创造条件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图书馆有针对性订阅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方面书籍;文化馆、剧团重点创作并排练一些节目进行宣传;此项工作抓得好坏,作为年终考核该单位的工作评先评优的主要内容之一。

4、各单位要向主管局递交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状。

5、各单位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网络机制

1、成立文广系统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

2、各单位配备的计生专干要积极有效地配合局计划生育办公室开展工作。

3、负责共同抓好本系统计生工作,对已婚育龄妇女的建档统计资料及时上报。

4、按计划生育节育政策,对系统内未落实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组织动员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5、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环检、孕检,使参检率达100%。

6、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计划生育的社会责任,及时督促其集资房、出租房、店面的流动人口回到户籍所在地或到县计生服务站参加环孕检。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1、坚持计划生育一把手负责制,亲自抓、负总责,列入各单位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领导和评先评优的主要内容。

2、对各单位年度内未按时参加环孕检的情况,每少一次分别对单位、个人处于100元罚款,各单位尤其要做好下岗分流人员和家属的管理工作,及时通知和组织本单位对象参检。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年终我们将对有关人员进行表彰。

第6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起好步,今年是全面实施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局。对于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今年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科技、实现科学发展”目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科技化水平,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转型,不时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高层倡议、综合协调。

一坚持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汇报制度等,形成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各相关部门落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责任。召开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会,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落实重点工作。

二完善区党校人口理论课、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认识,形成高层倡议的长效机制。

二、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施惠计划生育家庭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民生工作,建立完善鼓励和制约并举、政府推动与基层自治互动、各部门政策与国策相对接、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用足用好社会公共政策。

(五)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相关制度,推动建立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六位一体”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施惠计生家庭。

(六)保证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救助政策的落实,确保各项奖励扶助救助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

(七)继续开展“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活动”。组织学生志愿团到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户进行入户慰问和帮扶,实施“人口计生帮扶工程”。开展对计生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培训工作,借助国家“阳光培训工程”,对年满15周岁以上的困难计生家庭子女进行免费培训、推介就业,落实“三免一补”(即免书本费、学费、实习费,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政策,增强计生困难家庭致富能力。

三、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八)将促进服务体系转型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努力构建“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六大机制,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九)积极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出台区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方案,组织开展综合改革示范街创建活动,建立促进工作创新的有效考评方法,推动全区计生工作上水平。

(十)新一轮创新工作项目,找准载体,推行一街一品牌,用项目推动综合改革,区街联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

四、提高依法行政管理能力,实现科学管理的新突破

(十一)积极推进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生育问题、名人、富人超生和假离婚、假报养等违法生育行为,有效提升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十二)实施“阳光计生”行动,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扎实推进以街道、社区居委会和计生服务机构为重点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办事公开,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及要求。发挥阳光计生热线便民服务作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全区阳光计生热线的便民服务水平,把“阳光监督”、“阳光维权”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诚信计生”、创建基层“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活动,年内90%以上街达到“诚信计生”标准。

(十三)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做好《政民零距离》等群众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加强对重点案例和新情况新问题的综合分析,加大事项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开展群众需求信息调研,推进便民维权。

(十四)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自治工作体系。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居创建活动,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督查和指导力度,按照计划生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要求,继续打造一批新的计划生育先进社区居委会。

(十五)加强属地管理,落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深化基层群众自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全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文件,探索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途径,结合区社工工作,以协会会员为骨干,扩大建立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建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探索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协会、志愿者队伍等自治组织新形式。

(十六)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完善人口计生系统的信息反馈和数据变更,加强数据质量的考核和监督。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基层工作状态,指导基层做好人口计生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基层管理工作水平。

(十七)改进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利用“六普”和相关部门数据,加强对基层基础数据的比对和抽检,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建立信息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争创“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街道”活动。加快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坚持推动部门信息共享,紧紧依托区“六网合一”工程、科技建设,协调科技信息部门,搭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完善全员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人口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人口统计质量保障机制,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人口信息支撑。开展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动态监测。开展利用人口个案信息引导服务试点工作。

五、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体系转型

(十八)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巩固计划生育优秀服务站创建成果,不断提高群众享有均等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调整区人口计生服务分中心布局,使其功能更加完备、布局更加合理、突出特色、科学规范。联手卫生系统,完善社区服务站、室,建立合理有效、分工合作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方面的需要。

(十九)完善优质服务全覆盖。启动“家佳推进计划”,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发挥基层网络、计生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的优势,深入社区,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开展人口早期教育、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服务、更年期心理指导和老年健康指导等公共服务,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转型发展,在体现政府职能、满足群众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重点做好对残疾人家庭、空巢或独居老人家庭、特困家庭的服务,把人口家庭公共服务落实到最需要的家庭和群众身上,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开展妇女病普查治疗和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等活动。依托国家人口福利基金会项目“生殖健康援助行动”,为贫困母亲发放《健康信息服务卡》,开展为困难育龄妇女的免费体检及健康指导、咨询、网络预约挂号、网络远程会诊、孕情监测等工作,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二十)完善免费孕前优生指导全覆盖。以“三促进工程”为抓手,开展面向准备怀孕妇女的优生指导、孕前筛查和知识普及。对部分困难家庭准孕夫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规范孕期及产后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强化建册时孕产妇的高危管理和筛查,落实一级干预的各项任务,从根本上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药具管理机制,拓宽发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六、深化宣传教育,推动人口文化建设

(二十二)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围绕群众多元化需求,拓宽宣传内容:从开展国情国策、人口形势、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拓展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从女性生殖保健宣传延伸到男性生殖保健宣传;从单纯的婚育观念宣传延伸到社会道德观念宣传;将计生知识、生殖保健知识拓宽到“生育”、“生命”的全过程,使群众对计生知识有更广泛的了解。

(二十三)以建党90周年、70亿世界人口日等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宣传活动;调整、丰富、充实、完善人口计生专栏节目,建立“孕育天地”、“政策法规一点通”、“流动人口管理”、“避孕药具知识”等新内容,为群众提供实用性、指导性强以及最新的人口计生信息;制作、出版一批面向育龄人群,集宣传、指导、基本常识普及为一体的高质量的人口计生宣传品。

(二十四)加大宣传服务阵地建设。完善“爱之家”、“客嫂驿站”、“人口文化屋”功能,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探索建立针对性强、个性化突出的宣传服务模式。

(二十五)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做好婚育新风进万家生育文明家庭的评选工作,在历年评选出的“生育文明家庭示范户”中开展“星级生育文明家庭示范户”的评选工作,选取优秀家庭做为计划生育和谐家庭的典范,促进生育文明家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十六)继续完成“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家庭联谊社”、“创建生育文明大家庭打造和谐文明新社区”、“多彩小太阳”培育工作“、“以家长课堂为依托,形成家园一体化早期教育模式”等项目工作。广泛开展“普及型”早教服务,建立宝宝成长跟踪档案,规范社区早期教育教材,制作发放“育儿指南”。依托社区教育资源、联手各相关部门,围绕健康生命孕育的全过程,搭建从青春期、婚前期、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期、分娩期、产后期到婴幼儿期(0-3岁)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为政府连接流动人口的纽带,探索树立弘扬流动人口计生示范家庭典型,引导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街”创建活动和流动人口服务维权专项行动,发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十七)加快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机制,落实“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各项措施,落实“一站式”、“一证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以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应用为抓手,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查询、交换、储存个案信息的建立。发挥流动人口“客嫂驿站”优势,使“客嫂驿站”成进一步做好军民共建工作,探索建立军地“双管双助”工作机制。

八、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系统良好形象

第7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政计发[2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任务和重点前提,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避免或化解可能出现的人口安全隐患,保障新农村建设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人口发展,坚持把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倡导婚育新风,培育新型农民,建设“少生优育、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农村新家庭,稳定低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标准

(一)计划生育新农村标准

1、村领导重视,计生机构健全,服务设施完备,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

2、连续三年无早婚早育、违法生育、无非医学需要的大月份引产、无溺弃女婴、无明显缺陷新生儿、无统计数据水分、无计生案件、无乱收费、乱罚款现象;

3、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100%,政策知晓率、生死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

4、重点对象“三查”率达到100%,避孕措施落实及时率达到100%,农村节育技术免费服务率和避孕药具发放率达95%;

5、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到位率100%,“三结合”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户人均收高于全村平均水平;

6、党群干群关系好,无重大安全事故和案件,群众对创建活动满意率达到95%以上;

7、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人口基本掌握一门以上实用致富技术,农民收水平和生活质量基本小康;

8、村民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艰苦创业,文化生活比较丰富;

9、村容村貌整洁,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良好,饮水安全卫生。

(二)计划生育新家庭标准

1、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发行家庭义务,不参与迷信活动,不;

2、勤学科技,勤劳致富。青壮年成员无文盲,劳动年龄人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当年收水平和生活质量基本小康;

3、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法规,少生优育;

4、家庭和睦,家风文明,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礼貌待人,诚实守信,邻里友好;

5、住房建设遵守规划,达到小康标准,美化、绿化、净化、饮水安全卫生,使用卫生厕所;

6、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无安全责任事故。

三、成立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领导小组

组长:*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落到实处

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县总体规划进行,切实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乡村建设新农村领导小组要有计生干部参加,村民小组高中心户长;要完善村计生干部管理机制,提高报酬,并定期培训;健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村服务室、人口学校、计生协会会员之家等阵地具备基本活动场所、必有的设备条件以及工作经费。

二是实行村民自治。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人口计生工作第一要务,严格落实现行生育政策。实施出生缺陷干预、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

三是开展优质服务。开展优生优育、节育、母婴保健、青少年健康、性健康和更年期健康等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提高育龄群众自发保健意识和能力。

四是落实优惠奖励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惠奖励有关规定,在教育、就业、养老保险、医疗改革、致富信息、社会服务、救助扶贫等方面向计生户倾斜,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认真兑现农村节育技术免费服务、独生子女保健费和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等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的标准,建立独生子女、双女绝育户家庭困难救助金。

第8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习领域;网络课程;传统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157-02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表现形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独特的优势,但是在以传统课程为主导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运作过程中,网络课程必须与传统课程恰当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所指的传统课程并非是指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而是指区别于网络课程的,其开发及实施过程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领域的课程。传统课程的优势在于其实施过程中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但囿于其教学实施过程的时效性(即不可重复性)及课时量的限制、教学资源获取方式的限制等,往往不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对知识构建过程的不同需求,以致达不到其理想的教学目标。受教学改革思潮的影响,目前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已经综合考虑了网络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像传统教学一样吸纳了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等)。网络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也逐渐具备了“课程”所应具备的各种特征,使用者通过这种形式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课程规定的目标(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课程的优点包括:充足的、获取途径灵活的信息资源;灵活的不受时间限制的参与方式;方便的交流平台;体现以学生个人为主体的学习策略设计;多种多样的检查、评价。但由于其团队效果不足、教学过程有一定的松散性等原因,决定了它在高职教育中必然取代不了传统课程。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融合可以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但只有在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两种课程所具备的特点之后才能到在课程设计阶段综合考虑这两种课程形式的融合模式。

一、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实施环节的对比

对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其教学过程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确定。对普适性的工作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下面从分析这六个步骤的实施特点来说明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互补性,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1.资讯阶段

资讯即信息的获取,目的是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和决策搜集必要的信息。设计良好的网络课程有充足的资源,并可进行动态的补充和完善,而且充分考虑了信息的筛选、整理以及信息使用的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网络课程,还考虑了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来获得知识的意义)这个特点,从而建立了系统化的资源库,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减小了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而造成的知识构建的困难。传统课程往往受制于教学场所、课时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等,或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而无法在资讯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将资讯阶段放在课外,又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并不易获得教师的指导帮助,没有有效的交流平台。由此可知,传统课程在资讯方面有明显的弱点,而如果在教学计划中将资讯阶段设置成网络课程形式,无疑将提高资讯的效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决策及计划阶段

决策及计划需要小组协作、教师指导来完成。传统课程的小组协作、教师指导可以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环境中进行,具有极高的效率及有效的时间约束和关系约束,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及特长,更好地培养团队意识。但是这种协作与指导只能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有效进行,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取得最终成果,则课程的进行会变得比较困难。而网络课程由于其网络平台具备良好的交互性,小组成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间上实时性(同时交流)的限制,使交流可以更加深入、广泛,使得决策及计划有了更宽泛的平台。但由于网络课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非直接接触而导致的团队成员个体的责任意识及相互配合、协调意识被削弱(这是因为没有了众目睽睽的监督),可能会延长决策及计划的完成时间。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有效结合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利用课堂上有约束的高效交流制定初步的决策、计划,即使暂时未达成最终意见,再利用网络课程充足的信息资源获及灵活的交流方式完善决策、计划,最终再次利用传统课程形式完成决策及计划。注意,这样的安排可能需要灵活的课时调整。

3.工作任务的实施和检查阶段

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必须关注六个要素,即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和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的实施及检查不可能脱离这六个要素。传统课程的优势在于可对实际工作进行真实的模拟(或者就是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将工作任务的六个要素真实地表现出来。并且在整个工作过程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便捷的交流、紧密的接触,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团队协作的直观表现,更能反映与企业生产过程一致的场景。当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真实环境的传统课程的要求时,采用计算机虚拟的形式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发电厂运行、变电站运行、调度运行以及电路设计等都可采用合适的仿真平台,利用网络课程形式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课程仍是传统课程形式,并不能因为使用了计算机而将之归结为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优点在于非常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及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快速构建,避免了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它缺乏团队协作所必备的许多因素。因此,工作任务的实施和检查阶段应该选择以传统课程为主,有些对团队协作要求较弱的,利用虚拟场景可完成的任务则可利用网络课程完成。

4.评价阶段

“评价”是对整个工作任务从计划到实施的整个流程的评价,包括计划自身是否完善、计划的执行情况、产品的质量、工作过程的组织情况、工作中个人的表现情况等等。传统课程的“评价”环节与其工作任务的实施一样都面向真实的场景,小组成员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已经经过充分的交流,各成员的表现及意见的表达都一览无余,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最终意见;网络课程由于缺乏成员之间直接接触的交流,因而其“评价”环节难以实现(仅凭在网络交流平台上留下的只言片语以及网络测评结果来评价具有生产性质的工作过程是不现实的)。

二、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的融合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两种课程形式的融合设计应该在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过程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前面分析的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特点,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融合设计问题。

1.依据学习领域的特点确定采用的课程形式

德国的李索普和胡辛佳(Lisop/Husinga)将学习领域分为三种类型:基础性学习领域、迁移性学习领域和主体性学习领域(高职教育通常完全包括这三种学习领域)。对于基础性学习领域,按照其定义――目的在于获取基础的理论定向知识,使学科专门化的重点内容与学习者的社会化过程、个性问题及其经验实现一体化,奠定必要的知识关联及对其反思,实现与科学性原则的链接――可知,该学习领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构建。其实,在高职教育中,学生所学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包括系统知识,因此不可能完全拒绝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内容,而允许学科体系的学习领域存在,即为学习“理论基础知识”而设置的学习领域的存在。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这种学习领域更适合网络课程的形式,当然有时也需要采用传统课程形式作为补充。

迁移性学习领域,目的在于通过选择典型的传统和现代劳动组织的情境进行教学,获取工作实践知识,要求必须在对现实工作进行模拟的基础上组织学习,使情境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可能。它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故更适合传统课程形式。

主体性学习领域,目的在于除掌握客观具体的技能与专门知识以外, 经验与反思、利益与冲突以及文化与社会的因素在这里都成为重要的内容。它对工作环境要求实际上更为严格,也是适合传统课程形式的。

当然,学习领域本身并不能直接与课程形式对接,这里所说的适合某种课程形式只是初步的选择趋向,不是指具体的实现。

2.依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确定课程形式

在确定了学习领域之后,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可以直接与课程形式选择进行关联。

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者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实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支柱。可以这样理解:“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而“情境”、“协作”、“会话”是“意义构建”借以实现的的基础。从选择课程实施的角度(而不是从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只需关注其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即可。

“情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注重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 “学”。由前面分析可知,网络课程更擅长信息资源的获取,所以当需要大量获取信息资源时可适当采用这种课程形式;若需要获取的信息资源不是很多,采用传统手段可以方便实现,则采用传统课程形式。但是这种信息资源仅限于图、文及视频资源,对于实景的信息则只有传统课程才具备。

“协作”学习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与培养社会能力和民主价值观的过程。我们已经知道,网络课程的“协作”是建立在虚拟平台上进行的,是在在学习者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不方便集中学习时进行的。当课程对紧密接触的“协作”没有特定要求时,可采用网络课程形式。反之,当课程对紧密接触的“协作”有强制要求时,则需要采用传统课程形式。

“会话”可帮助学习者从其他同伴的多种解释中认识认知的灵活性、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与“协作”相似,采用传统课程或网络课程形式的影响在于“会话”实现的途径。我们并不能说网络课程不擅长“会话”,但从交流的效果来说,它确实不如传统课程。

三、总结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两种课程形式的融合,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佳的知识构建。它们的合理融合,能充分发挥两种课程形式的优势,做到两种课程形式的优势互补。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的融合应该从课程设计阶段开始考虑,并贯彻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是融合的策略,而实施阶段则考虑的是融合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7-53.

[2]陈小君.网络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研究,2006,(9):101-102.

[3]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彭聃龄.认知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53.

第9篇:小学传统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1

1.充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工作,把协会内的各项工作及时地传递给广大会员,

对协会会的各项工作进行宣传。

2.负责宣传橱窗(报栏)的内容的规划和管理

3. 负责横幅管理及业务设计工作

4. 负责群内消息编审工作

5. 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

6.做好各种宣传稿件的统计工作

7. 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8. 加强与各部工作的联系和交流,力求做到工作的协调性、统一性。

9.协助其他部门进行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协会做事。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2

1、负责指导全市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工作;负责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2、负责引导社会舆论的指导、协调工作;负责全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宏观协调和指导,负责全市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

3、负责宏观指导全市精神产品的生产、监督,负责指导全市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协调推动全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负责市属国有文化资产及运营的监管。

4、负责规划、部署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改进群众性思想教育工作。

5、与市委组织部共同负责市直宣传文化单位市管干部的考察了解并提出意见;负责直属宣传文化单位部管干部的考察及任免;制定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市新闻和政工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

6、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全市的对外宣传工作;承担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7、负责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管全市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承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8、完成市委和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3

1、负责全区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工作,参与市委宣传部编制社会科学规划、实施计划。

2、负责联系新闻媒体做好利通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3、指导全区文化体育工作,协调区文化体育局和文联,对辖区文化市场进行指导,使全区文化体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4、规划、部署全区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改进群众性思想教育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区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教育宣传工作,编写党员教育材料。

6、指导并组织全区对外宣传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7、负责规划、部署、检查和指导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8、负责全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9、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4

1、贯彻执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安排部署,制订全区宣传思想工作规划并提出宣传系统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全区文化体育、卫生、广电、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指导街(镇)、区直部门党委(党工委、党组、党总支部)的宣传工作;协调全区宣传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负责指导全区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掌握全区理论工作动态,总结和推广理论学习工作经验。

3、负责引导新闻舆论,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基调;指导、协调广播电视部门的工作;对区广播电视事业局的工作实施方针、政策的指导。

4、负责社会文化工作和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研究和规划全区文化艺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对区文体局、文联的工作实施方针、政策的指导。

5、负责规划、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以及全区社会宣传、企业宣传、社区宣传、法制宣传、科技宣传和全民国防教育等工作。

6、负责制定基层党员思想理论教育计划,编写党员教育教材;配合区委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7、宏观指导全区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管理区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8、组织实施对外宣传工作,贯彻对外宣传工作的政策;组织、协调对外新闻报道和对外、对台文化交流。

9、组织实施省、市委宣传部和区委有关宣传工作的重点课题的调研,做好舆情信息、宣传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10、宏观指导协调宣传系统党的建设。

11、受区委委托,管理区直宣传系统的领导干部;对街镇党(工)委宣传委员的任免提出意见;制定全区宣传干部和宣传文化系统领导骨干的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宣传系统股级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和考核任免工作;联系宣传系统的知识分子,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受委托主管全区企业政工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

12、承办区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宣传部的工作职责5

1.负责制定全校德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切实抓好教职工的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2.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做好宣传舆论导向工作;提出学院宣传计划意见,做好各类专项宣传的组织工作。

3.负责对外新闻报道和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工作,负责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电视及校内出版物和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的管理,具体负责《震旦学院》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4.做好校园文化的宏观管理,负责校内宣传品的审查、管理工作;负责校内哲学、社会科学类讲座、论坛等的宏观管理与备案;负责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

5.负责职责范围内学院对外宣传册、专题片、展版等形象宣传材料的设计、制作,负责学院重大活动的氛围营造工作。

6.负责全院的网络宣传、管理、审查、监控工作。

7.负责学院电子屏幕的管理、内容制作和维护。

8.做好上级组织和党委下达的其他宣传教育任务。

相关文章:

1.2020年高校宣传部职责范文

2.2020年学生会宣传部职责范文

3.2020年宣传部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4.宣传部工作人员2020年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5.2020宣传部门工作总结最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