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

第1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团队;风险管理;作用

团队管理主要是指于一个组织中从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性质等方面出发,构成专业小组,参与组织事务,旨在提升组织生产力。而医院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识别、评价与处理现有与潜在护理风,旨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表示,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考虑到其自身心理、生理方面具有特殊性,于护理工作中伴有诸多安全隐患[1]。为了深入探究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为4.6~8.8mmol/L,餐后2h血糖处在5.6~16.8mmol/L,其中男性占有38例,女性有30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在(43.56±3.26)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交由科内责任护士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由糖尿病护理团队实施专业护理:①构建糖尿病护理团队:主要成员包括1名队长(糖尿病专科护士主任)、2名副队长(分泌科资深护士)、3名核心成员(大科护士长)、1名秘书(内分泌科护士长)、20名网络成员(各护理单元骨干);②强化专业培训:邀请护士与内分泌科资深医生讲授,强化理论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理论与技能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与胰岛素泵、胰岛素笔、血糖仪使用等技能;③实施团队护理:入院后,科内责任护士予以系统评估,包括体重、运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运动等状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强化健康教育宣教。本团队网络成员负责宣教及指导,发现问题时即刻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流,并指导行专科操作,接受电话咨询与现场会诊;核心成员定期检查团队工作质量;每月团队组织1次交流会,系分析、讨论并整改各种问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及满意与不满意四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上,实验组依次为(1.82±0.43)mmol/L、(4.23±1.56)mmol/L,对照组依次为(1.62±0.54)mmol/L、(3.02±1.81)mmol/L,实验组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常而言,非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容易忽视低血糖宣教,而团队护理对糖尿病护理与健康宣教更为细致、全面,于护理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或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2]。有学者认为,在应用胰岛素泵过程中,积极发挥糖尿病护理团队的作用,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胰岛素泵报警、血糖异常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维持血糖稳定[3]。

有学者通过对47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发现糖尿病护理团队护理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科内责任护士护理组,表明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作用突出[4]。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血糖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团队对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霞,李俊玲.糖尿病护理亚专业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10.

[2]郑雪君,倪健蕾.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4,24(02):25-27.

[3]李丽娟,杨毅华,赖文娟,等.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输液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32(02):11-13.

[4]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3,16(03):118-119.

第2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54-02

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45%,显著高于农村的1.83%,且18岁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60%,有专家指出,10~15年之后,我国可能出现一个糖尿病的发病高发峰,情况不同乐观。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实施手段主要是健康教育,它主要通过为患者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来控制患者的病情,现已有报道指出其可行性[1]。该论文为验证其临床价值,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0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教育护理管理和再起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例,女76例;病程0.6~17.4年,平均(8.9±2.9)年;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58.4±10.4)岁;体重48.5~65.9 kg,平均(57.8±2.4)kg;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174例,营养不良相关型糖尿病14例,继发型糖尿病12例;文化水平:未受过教育8例,小学26例,初中42例,高中64例,大学及以上64例。随机将20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体重、糖尿病类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与患者沟通和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细致、耐心的回答。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组建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等。①组建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首先经过医院股东大会批准,组建一支能够满足现实需要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其中组内成员主要你包括科室主任1名,副主任医师2名,科室负责人员(护士长)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护理人员若干名,同时申请其他科室医师如心理医师、眼科医师、营养师和足病医师等协助参加[2]。该组的教育事务及与其他外来部门的人员关系主要由科室主任统筹管理,开展教育活动、治疗及解决治疗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主要由副主任医师负责,分配和指导教育事务主要有科室负责人员负责,具体保健与护路径理工作主要由专科护师负责,同时需要随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和血糖,并依照具?w情况引导患者学习用药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等。②制定健康教育方法:依照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患病类型,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同时参照国内、国际已有的健康教育方法,与主治医师讨论,并结合糖尿病患者自身的治疗方案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制定符合患者自身需要的健康教育路径。自患者如该院治疗起,无论是住院或者出院期间,均保证健康教育有条不紊的实施,同时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护理人员、主治医师的意见及患者自身需要,适当的调整健康教育路径,但调整后的路径必须经相关专家审核修订[3]。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在健康教育时间方面,分为院内教育和院外教育。院内教育包含病变专项教育、入院前系统教育及离院注意事项教育,院外教育包含电话回访和门诊随访;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脂、血糖、血肝、尿糖、肝肾功能等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运动量、饮食习惯、药物服用、日常生活及心理情况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健康教育方式方面,采用知识竞猜、个体化预约指导、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等方式。④提升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对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班,并派送有潜力的专科护士到专业院校进行专业技能的进修和学习,邀请糖尿病方面的专家莅临该院参观、指导等。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根据相关规定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进行评分,总分为23分,其中分数20分为良好;②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1年内空腹及用餐后自身血糖水平,其中空腹血糖量在4.4~4.6 mmol/L之间为良好,≤7.0 mmol/L为良好,>7.0 mmol/L为差;餐后血糖量在4.8~8.0 mmol/L之间为良好,≤10.0 mmol/L为良好,>10.0 mmol/L为差。血糖控制有效率=(良好人数+一般一般人数)/总人数×%;③患者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评价: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患者运动、血糖测试、饮食、足部护理及药物治疗5个因素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量表,并进行评分,其中28分为良好;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患者认同感、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及安全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总评分表[4]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3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及其他方面对比

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平均评分为21.08分,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7.1%,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评分为29.6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23分,69.23%,24.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中仅有1例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3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糖尿病;临床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09-02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分泌障碍、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等导致的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性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传统的糖尿病护理大多以内分泌科为核心,因此,导致护士只关心本科患者的行为方式。对糖尿病进行治疗,也需要患者主动配合,需要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本次研究中,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临床护理的作用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4.6±2.4)岁。除内分泌科外,神经内科15例,普外科17例,老年科9例,肿瘤科11例,产科5例。

1.2方法

糖尿病护理小组由各科室护理人员组成,1名组长为护理主任,各科室成员为:内科护士长、外科护士长、肿瘤科护士长、神经内科护士长、产科护士长、内分泌科护士长、产科护士长、营养科护士长,各为1名;急诊护士、内分泌科护士、门诊护士各为3名。以自愿报名方法选拔护士。

护士考核由科室护士长与组长进行,主要以评估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并发症、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相关知识,并由科室护士长与组长给出考核结果。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临床医生亲自授课,每周一节专题讲座,对护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定期考核相关的专业知识,当所有成员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后,才能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果,对所有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为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2]。

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应实现少食多餐制,饮食应当以少糖、无糖为主,饮食以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为主。帮助患者培养起健康的饮食理念,养成定时定餐的习惯。

知识普及:许多病人对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必须要对患者详细解释糖尿病的危害,以及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等,提高糖尿病的认知率。当病人了解糖尿病后,才能重视治疗,让患者服从指导,遵循医嘱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3]。

运动指导:针对患者目前的病情,制定出一套最适合于患者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制定运动时间、运动方法,从而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病情的变化,运动方案也需要随之作出更改。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必须按照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变更服药时间,以及服药剂量。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让患者了解服药的必要性、安全性、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且患病后身体会有许多不适感,也会有极大的经济压力,内心也充满对疾病的恐惧。多与患者交流,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患者讲述糖尿病的特性,缓解患者心中的焦虑,并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有效帮助预后。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尽量保持休息状态,避免过于劳累,导致病情加重。及时注意身体相关指标的变化。在护理过程中,可指导患者如何自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设计调查问卷,为患者建立护理档案,通过对问卷的填写,问卷分值为0~100分,可了解患者对服药依从性、血糖状态进行了解,并可获悉患者自我监测、饮食状态、糖尿病认识、日常运动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结果录入SPSS19.0中做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 ,以p

2 结果

经护理后,患者血糖、服药依从性皆有良好的改善,患者在运动、饮食、自我监测、糖尿病认识等各个方面的评分,皆有显著改善,护理前后分数差异显著,(P

3讨论

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后,各科室之间能加强交流,在原发病基本有效治疗的基础上,也可使得糖尿病患者得到专业护理。护理组成员积极参与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可有利于在糖尿病护理领域专业水平的提升[4]。可使糖尿病临床护理更加科学、系统、规范,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随着近年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对糖尿病的护理要求,以及管理能力也越来越高。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治疗将会伴随终生,在此过程中,对患者行血糖控制是关键所在[5]。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成立,在将原发性疾病都完全得到治疗的基础上,能显著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经过专业培训后,医院糖尿病专业的相关护理知识有了质的飞跃,使得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化。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患者血糖、服药依从性皆有良好的改善,患者在运动、饮食、自我监测、糖尿病认识等各个方面的评分,皆有显著改善,护理前后分数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 那薇,张丽芬,杨小平等.护理专科小组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77-578.

[3] 李雪荣,齐乐.糖尿病患者的优质护理对策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3):525-526.

[4] 戴莉敏,真启云,方英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75-777.

第4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方法:设置糖尿病的护理小组,有3名副组长,1名组长,82例组员为非糖尿病的护理人员,对组员给予全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对糖尿病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对非糖尿病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后的考核,并给予对比。

结果:在糖尿病各方面的指导上培训前后的得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非糖尿病小组的护理人员在全面培训后,护理技能和相关知识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促进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小组 糖尿病护理 培训探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8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90-01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该疾病会对患者造成身体的长期危害,且必须进行终身治疗,若不能对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则还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不仅需要采取良好的治疗措施,更要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 [1,2]。其中糖尿病的专科护理人员,有完整准确的糖尿病治疗,可在护理中给予精确规范的操作,使护理和治疗都得到依从性的提高,还可使自我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保证稳定的血糖水平,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3,4]。但很多非糖尿病专科的护士,因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使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护理,以及对护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我院建立糖尿病的护理效果,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82例非糖尿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68例女性,14例男性,年龄范围:21-38岁,平均年龄为:(29.31±2.18)岁,学历水平:57例为专科,25例为本科。46其中例护理人员取得护士资格,36例护理人员取得护师资格。所有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进取心强,且经验丰富,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知识的培训。由组长和副组长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在知识培训中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要求一个月进行3次培训,副组长和组长进行授课,使其得到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治疗了解,也可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并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在第二阶段中,一月进行糖尿病知识的2次培训,通过专题的知识讲座和临床医生的讲课等方法,使其得到知识的掌握,并进行护理查房,对具体病理进行专题讨论 [5,6]。

1.2.2 培训测试。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在培训前给予糖尿病的护理技能进行考核,并给予记录。在一系列培训后,再对护理人员给予考核,并对比成绩。在考核中有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个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情况进行考察,其主要内容:教育方法、饮食、药物、运动、急性并发症的应对措施和血糖检测 [7,8]。第二个为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的了解情况,主要内容有,血糖检测的方法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血糖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方法,以及怎样干预低血糖症状。在两次考核中都寻则闭卷测试,并对问卷进行当场发放,考试结束后统计试卷得分。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非糖尿病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培训前,教育内容得分:2.07±0.72,用药指导:2.15±0.68,饮食指导:2.67±0.77,运动指导:2.71±0.88,血糖检测:2.06±0.84,急性并发症的处理:2.74±0.91。在培训后,教育内容得分:3.72±0.68,用药指导:3.71±0.61,饮食指导:3.68±0.62,运动指导:3.97±0.62,血糖检测:3.76±0.55,急性并发症的处理3.94±0.64。在糖尿病各方面的指导上培训前后的得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为多因化的疾病,为综合病症,而且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在治疗中一般给予单一治疗,疗效并不明显,因此需给予治疗和护理的综合干预。糖尿病小组能够指导患者掌握良好的疾病知识,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糖尿病小组为专科护理,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9]。对非专业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可得到较大范围的影响,也有利于护理管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运动,按时服用药物,可保持血糖的平稳,在其遇到突发症状或者并发症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也能够减少身体的危害。

综上所述,成立糖尿病小组,可使护理人员掌握更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并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27(14):128-129

[2] 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07:1095-1097

[3] 余桂芳,张吉浩,王泽涵,张栋梁.护士长兼任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学报.2013,16(12):147-148

[4] 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楼青青,叶志弘.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01:67-68

[5] 韩国云.基于糖尿病小组的糖尿病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340-341

[6] 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01:27-29

[7] 王金萍.糖尿病管理护理小组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02:262-263

第5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糖尿病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002-03

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中,提到为病人实施最佳护理,不仅单纯指病人康复,而是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一个重要内容,临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工具[1]。20世纪年代中期,美国护士Karen Zander和她的助手们运用护理程序与路径的概念,大胆尝试以护理为主的临床路径服务计划,将路径应用于医院的急救护理,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节约护理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笔者通过对糖尿病(Diabetes meltitus,DM)护理知识循证,制定出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管理,取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1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0例,其中男48岁,女性42例,年龄38~78岁,平均(45.6±9.4)岁,体重指数(20.3±6.3)kg/m2,空腹血糖(14.3±3.3)mmol/L;对照组90例,其中男49岁,女性41例,年龄37~80岁,平均(43.7±9.8)岁,体重指数(21.2±5.9)kg/m2,空腹血糖(13.7±4.2)mmol/L。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按照《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分泌科护理,干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入院后1月随访患者,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测评患者对DM相关知识的了解及自我管理能力,并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2.2 查阅文献,循证护理,寻找最佳护理证据制定DM临床最佳护理路径。首先提出糖尿病护理常见的问题: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DM并发症防治、心理治疗、自我管理。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共查询DM相关文献68篇。通过对文献对比分析并邀请科室业务骨干讨论,制定以下临床护理路径。

1.2.3 糖尿病最佳护理路径。入院时干预内容:病情评估,介绍科室环境、制度,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介绍相关检查目的,讲解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干预途径:个别宣教;入院第2天干预内容:DM的基本知识、病因、症状、体征、慢性并发症、DM对身体各器官的危害及治疗进展,干预途径:个别宣教,发放资料;入院后第3天:DM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原则,个体评估总热量需求,制定饮食方案,指导DM患者能吃的食物,干预途径:个别宣教;入院第4天:DM常用药物介绍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详细介绍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干预途径:个别宣教,发放资料;入院后第5天:介绍胰岛素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胰岛素笔及胰岛素泵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干预途径:个别宣教;入院后第6天:DM运动治疗的重要性,运动前应监测的项目、运动前准备事项及运动要达到的指标,详细讲解哪些情况不适宜运动,干预途径:个别宣教,发放资料;入院后第7天:DM的自我保健方法:皮肤、足部、眼睛、口腔的护理,干预途径:个别宣教;出院前2天:第1~7天DM宣教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加强印象,DM的自我监测,嘱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四样;每2~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干预途径:个别及集体宣教,观看DM防治多媒体。

1.2.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DM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1月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干预组较对照组住院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明显降低(P<0.01)见表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源于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使护理标准化,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期间每天的成效护理为标准值,其功能是运用图表形式提供有效性和时间性的有效照顾[3]。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病人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往往需要终身治疗,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会并发各种慢性并发症,医疗花费巨大。由于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防治工作需要在家中执行,因此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确诊糖尿病的人群中有2/3的病人得不到理想的管理[4]。所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如何以最通俗、直观的方式教会病人自我管理,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将直接关系到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延缓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花费。

本研究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玉环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根据患者的需求,从入院到出院持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反复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并不断反复评估,直至达到最佳护理目标,保证了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从最后结果来看,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

综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糖尿病患者,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使临床护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临床护理路径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解决百姓“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化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1.

[2]周保利.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

第6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农村社区; 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78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144-03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是非常高,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是医疗资源短缺,并且分布不够均匀,这就导致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社区人民的健康行为以及慢性疾病的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前在我国农村社区,对于自我管理还没有完全普及,导致其处于比较薄弱的状况。而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在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大约有60%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而农村社区人民因为其习惯,更是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1-2]。因此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情况

为了能够对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情况更为直观的了解,文章将选取浙江绍兴两个乡镇200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1980年WHO所制定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检测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空腹血糖>7.0 mmol/L与餐后血糖>11.1 mmol/L为标准。之后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状况进行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其营养情况进行分析。

1.1 各种营养的摄入

此次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94分,回收率为97%,其中男100例,女94例,年龄45~80岁,平均(62.3±3.2)岁。其中小学文化程度77例,中学文化程度61例,大学文化程度56例。经过调查了解到,患者平常摄取的营养分别是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视黄醇、硫氨酸、核黄素、尼克酸、钙、锌以及铁。其中在这12项营养项目中,患者平均摄取量最大的是能量,其平均值在1905.60 kcal,其次是钙,其平均摄取量在794.10 mg,第三是碳水化合物,其平均摄取量在248.21 g。

在调查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对于维生素的摄取量都不是很高,而维生素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缺乏的要素,因此在进行营养指导的时候,最好是建议患者增加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以及相关粗粮的摄入,达到补充维生素的目的。

1.2 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从上文可知,患者在摄取各种营养时,摄取量比较大的分别是能量、钙以及碳水化合物。但是三大产热营养素则不包括能量与钙,其为蛋白质与脂肪。在调查中了解到,糖尿病患者在摄取这三大产热营养素情况时,碳水化合物摄取异常的人数主要有120例,占总人数的61.8%;脂肪摄取异常的人数主要有100例,占总人数的51.5%,而蛋白质摄入异常的人数主要有71例,占总人数的36.5%。并且不同人群,其所摄取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在调查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对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实际的摄入量。体重在40~45 kg的人群,其实际摄入量为2120.3 kcal,高出了理论摄入量466.55 kcal;体重在45~50 kg的人群,其实际摄入量为2000.45 kcal,高出理论摄入量的268.54 kcal;体重在55 kg以上的人群,其实际摄入量为1980.13 kcal,高出了理论摄入量的382.8 kcal。

因此在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时,应当要在原基础上控制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脂肪的摄入更需要注意,例如一些肥肉或是高胆固醇食物对患者的心脑血管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好是将患者的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行控制,控制在每日300 mg以下。在对不同体型的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营养摄取计划时,要了解制定饮食计划是与三大产热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的比例相同。以往不少患者在控制膳食平衡上,都是以控制主食与水果的摄入为主,但是这并不全面,因为合理的饮食因素,是能够对血糖的发生与发展进行控制的[3]。只有指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才能够降低糖尿病存在的危险性,改善观察指标,对营养素的推荐量得以满足。

2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对200例患者采用自我管理量表进行分析,在该表中主要包括了6个分量表,分别是饮食控制(30分)、规则运动(20分)、遵医嘱服药情况(15分)、血糖监测(20分)、足部护理(25分)以及高低血糖的处理(20分)。对这6项的评分方法是采用5点记分的方法:完全做到为5分、经常做到为4分、有时做到为3分、很少做到为2分、没有做到为1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对自我管理的控制能力越高。

2.1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经过调查,200例患者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平均分值为88.6分,而自我管理行为的总分值为130分,证明了患者在自我管理上还不是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并且在调查中,患者遵医嘱服药的分值是最高的,有84.3%,其次是对血糖的监测,有74.56%。而对于自身护理的分值却比较低,有50.21%,证明了农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在自我保健这一方面的意识并不是非常高。而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的范围,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条件,这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4-5]。在本次调查中,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高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的能力也比较好。例如遵医嘱服药与对血糖的监测,都是控制血糖比较重要的手段。

2.2 文化水平对于患者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分值的高低与患者的文化水平是有着一定影响的,其中大学人数虽然少,但是其对于自我管理意识比较强,因此其平均得分(91.80±20.13)分;小学人数虽然多,但是其对于自我管理意识比较弱,因此其平均得分(79.31±21.20)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上还是处于一种中等偏低的状况。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控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相关健康知识与患者卫生服务利用能力的缺乏,会对就诊情况,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以及对医嘱的依从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6]。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拥有的健康知识以及护理知识越多,对自我护理实施的越高,那么成功的体验也就越丰富,能够使得糖尿病患者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并且每一个人都会去做他们认为有能力处理的事情,而避免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一旦对某一项的自我护理有着比较高的自我效能,那么,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克服困难的韧性也就增加,促使自我管理的行为增强。

3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多种。

3.1 文化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对浙江绍兴两个乡镇200例农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文化程度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监测以及病情控制等。了解到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越强,在对血糖的监测与高低血糖的处理上,问题就比较少。且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对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7]。

3.2 自我效能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是自我管理行为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因素,一个人的自我效能的水平越高,那么其行为的采取、维系与努力过程的得分也就越高。之所以农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会与自我管理的行为呈现一个正相关的情况,就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好,那么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也就越高[8]。

3.3 心理健康水平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以及病情预后都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根据有关报道,糖尿病患者的负面心理影响是与自我管理行为的总分呈现一个负相关的状况的,反过来说,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促使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9]。

4 讨论

从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呈现不高的状态,大多数还是处于中等的自我管理水平状态。针对该种情况,文章分析了影响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关的对策,旨在加强农村社区的自我管理水平。但也是因为人力与物力的限制,在本次调查中只是针对农村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因此为了更加了解市内的2性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整体情况,还需要建立有关于2型糖尿并患者的档案,以便日后更为确切的掌握患者的情况[10-12]。

参考文献

[1]张爱珍.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80.

[2]甘俊丽,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42-844.

[3]张菱,李德霞,傅晓英,等.223例糖尿病患者膳食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4):218-222.

[4]戴霞.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1,6(1):55-56.

[5]李英兰.糖尿病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2001,9(16):44-45.

[6]ZHENG A,JI W,CHEN S.Effect on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dwellers with T2DM in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J].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06,13(4):8.

[7]邵溢,徐云.上海市华阳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162-164.

[8]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3.

[9]贾芸,王君俏,滕香宇,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护理,2004,4(4):1-3.

[10]杨水仙,叶子,汪丽春.等.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8(12):1054-1056.

[11]王玉莉,邹继华.大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能力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23-25.

第7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15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 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19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during April 2014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rans-theoretical model 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Before nursing and after nursing of 3, 6 months,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and diabetes self efficacy scale were used for assessment,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of 3, 6 months, diet, exercise, medication,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blood sugar processing, foot care score and diet efficiency, exercise efficiency, quit alcohol limit efficiency, drug use efficiency,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efficiency, low blood gluco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foot nursing efficiency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nurs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nurs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nursing of 3, 6 months, diet, exercise, medication,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blood sugar processing, foot care score and diet efficiency, exercise efficiency, quit alcohol limit efficiency, drug use efficiency,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efficiency, low blood gluco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foot nursing efficiency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rans-theoretical model 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improvement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ans-theoretical model; Self-management; Self-efficacy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血糖控制的达标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1-3]。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用药依从性较差、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是造成血糖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4-5]。因此,需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进而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跨理论模型是被用于多个慢性疾病护理和干预的健康行为促进理论,侧重于患者在健康行为改变方面的自我决策能力。已有研究报道,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6]。本研究主要分析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③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正在服用精神病类药物的患者;③合并严重的并发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99例。观察组男59例,女40例;年龄42~68岁,平均(55.4±7.2)岁;口服药物控制血糖61例,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48例。对照组男61例,女38例;年龄41~69岁,平均(55.9±7.6)岁;口服药物控制血糖62例,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包括口头宣教以及疾病宣教手册的发放,在病区及门诊粘贴宣传海报并嘱患者认真阅读。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前意向阶段:入院后24 h内,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性、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遵医嘱治疗的重视程度;②意向阶段:入院后24~72 h,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向患者介绍控制血糖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运动以及遵医嘱服药,帮助患者初步建立血糖控制计划,包括每日饮食的安排、运动时间及强度的制订;③准备阶段:出院时,患者已经开始认识到良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计划实施血糖控制计划,进一步向患者介绍控制血糖的益处及成功控制血糖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④行动阶段:出院后1~3个月,患者已经开始逐步执行血糖控制计划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行为,通过电话随访以及门诊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在实施血糖控制计划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患者共同解决困难并继续坚持执行相应的血糖控制计划;⑤维持阶段:出院后3~6个月,患者已经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继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鼓励。

1.3 评价指标

1.3.1 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价 护理前和护理后3、6个月,参照万巧琴等[7]的研究,分别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从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6个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价。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2,信度为0.83。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强。

1.3.2 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u价 护理前和护理后3、6个月,参照McVay等[8]和黄丽芬[9]研究,分别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从饮食效能、运动效能、戒烟限酒效能、药物使用效能、血糖监测效能、低血糖预防及处理效能、足部护理效能7个方面进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评价,得分越高、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3、6个月的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6个月的饮食控制、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饮食效能、运动效能、戒烟限酒效能、药物使用效能、血糖监测效能、低血糖预防及处理效能、足部护理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3、6个月的饮食效能、运动效能、戒烟限酒效能、药物使用效能、血糖监测效能、低血糖预防及处理效能、足部护理效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6个月的饮食效能、运动效能、戒烟限酒效能、药物使用效能、血糖监测效能、低血糖预防及处理效能、足部护理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论

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达标率仍旧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是造成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差、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的重要因素[10-12]。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口头宣教以及宣传海报、宣传手册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健康教育手段。由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具有程序化、统一化的流程,忽视了患者个性特征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并不理想。

跨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健康行为促进理论,能根据研究对象的个体化需求及行为改变来提供针对性的行为支持,侧重于改变患者在健康行为方面的自我决策能力,具体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13-16]。已有研究报道,应用跨理论模型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6,16-18]。本研究将跨模型理论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目标是增强患者行为改变的动机并使健康促进行为从低阶段向高阶段发展,进而逐步建立健康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为了明确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价值,我们首先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常规护理和基于跨模型理论护理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基于跨模型理论护理对血糖控制情况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第8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接着分析了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状况,最后针对糖尿病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工作的方案,通过积极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和研究科学的护理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治疗和护理的行为顺应性,达到良好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管理;个人档案管理

1 引言

糖尿病是世界上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剧增,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沉重,患者合并的并发症多而治疗的达标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糖尿病护理、教育与管理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更缺乏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工作效果的长期随访。但糖尿病又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全身性疾病,如何让患者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使其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和处理糖尿病常见的相关问题,提高治疗监测和护理的依从性,降低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是糖尿病护理管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及患者的终身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糖尿病护理现状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全身性疾病,需要患者本人的配合,但糖尿病的护理管理工作,目前仍缺乏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工作效果的长期随访,血糖控制状况不理想。对患者的并发症的规范、系统的筛查特别是糖尿病足的筛查目前更是薄弱环节。

然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又是可防可治的。护理工作在糖尿病患者的终身医疗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和社区医疗乃至医师的桥梁,是患者和他们的朋友,是融健康教育、医疗指导、护理保健甚至社会工作为一体的医务人员。发达国家均有专职的糖尿病护士,这些护士的基本作用是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交给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和处理常见的糖尿病相关问题,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降低住院率和医疗费用。这就要求糖尿病护士在糖尿病专科护理评估、发现患者在自我管理中的护理问题、糖尿病综合治疗以及患者终身的健康等问题上具有更深广的知识、更高的综合能力以及更复杂的护理技能。

3 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方案

3.1 个人档案管理方案的提出:个案管理的概念最早于年由某保险公司提出,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通常由灾难性的事故或疾病引发的高额保险要求。美国护理学会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一种灵活的、系统的、合作性的方法,提供给特定的人群并协调其医疗护理的服务是为特定人群提供和协调卫生资源的一种动态的、系统的、协作性的方法,是一个共同参与的过程,以明确个体的健康需求、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减少不必要的服务、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研究证明,个案管理在促进患者康复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患者信息的获取必须是在有效利用资源以达到合理成本的特定时间框架内完成的。个案管理中对患者连续性保健护理的服务管理和运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3.2 个人档案的内容:糖尿病患者个人档案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个人史包括:职业、文化程度、糖尿病诊断时间、个人爱好、饮食习惯、家庭成员中吸烟嗜酒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以及患者的出生史等。重要病史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眼睛疾病、障碍等病史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臂围、血压,足部检查等资料。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胆固醇等。此外还包括治疗用药情况及自我管理教育情况。

3.3 个案管理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 设计合适的个体化教育计划, 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对新诊断的患者, 分次预约患者就诊, 每次的教育内容不同, 包括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低血糖防治、自我监测等。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重点是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评估及胰岛素注射问题检查, 低血糖预防等。对于部分病史较长但没有做好自我监测的患者, 重点是转变患者对糖尿病的误解, 教会他们自我监测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手段, 掌握尿糖、血糖的测定方法及控制目标,与此同时让家属共同参与, 让家属了解糖尿病, 督促患者执行各项控制计划。使用图解、实物模型, 制作各种小册子, 详细讲解、指导。针对多数老年人有空腹运动习惯,给予讲解空腹运动易发生低血糖, 而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 应避免发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立短期和长期目标, 如曾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其短期目标是在1周内不发生低血糖,根据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具体时间,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设定饮食总量控制目标,根据患者的 BMI、腹围、每天的活动量计算患者全天总热量,并给予相应热量的配餐处方、推荐菜谱及食物换算表, 在饮食调节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适合个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并以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的形式发放给患者本人。配合电话随访, 督促患者按控制目标实施各项计划。在患者首次就诊后的1周内,专科护士打电话给患者进行随访, 督促其落实计划,并了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解答。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 建议患者初诊后2周、3个月及半年携带糖尿病记录本到护士门诊复诊, 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总之,糖尿病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初步评估,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糖尿病专科评估,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并做好档案记录。内科门诊有一名护士负责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档案,为患者建立教育大课的学习卡,并按时通知患者来参加教育课程。当患者出院时,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或联络护士与患者联系复诊时间,患者每6个月就诊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

4 讨论

糖尿病是慢性病,其防治和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国内外内分泌学界己经越来越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管理,强化管理利于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和慢性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使与糖尿病相关的致残、致死率及医疗花费明显下降。

第9篇:糖尿病管理护理论文范文

组成培训专家组,由科主任任组长,由长期从事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医务人员负责制订并实施授课计划。

1.1培训内容及教程

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和我科自编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计划指导书》为基本教材,向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指导、低血糖知识指导、自我管理、血糖监测、并发症、胰岛素泵的管理、心理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支持等内容,同时对其他慢性病的防治、心肺复苏、医学伦理学等知识进行培训。

1.2培训方式

①理论培训与互动、讨论、相互交流相结合。考虑到家庭保健员年龄偏大,记忆力和接受能力较差等原因,我们将培训内容制成幻灯片,并将控制血糖的各个方法做成看图说话,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大家学习简单易懂。一周学习两次,一次理论培训,一次互动讨论。可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增进保健员之间的互动,便于保健员带领患者进行运动。进行糖尿病低血糖知识指导时,制作并发放糖尿病自救卡,以便于发生低血糖时快速纠正低血糖。②分类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培训,例如糖尿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糖尿病足的患者等,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家庭保健员,进行补课或个别辅导,对于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入户进行分析指导,要求家庭保健员定期向医务人员汇报实施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③指导自学,向家庭保健员下发《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发放科室自编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计划指导书》。医护人员根据季节安排学习内容,提出知识点,并下发模拟病例卷宗,让家庭保健员进行判断处理,定时由医护人员回收,专家点评,避免单调乏味的理论讲解,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3评价内容

①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采用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提供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共25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②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由笔者参照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遵守饮食和运动计划、遵医用药、监测血糖和定期进行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参加糖尿病讲座次数及自学次数等内容,共20题,每题5分,评分为3级,好计5分,一般计3分,差计0分,满分100分;问卷经100例家庭保健员前后间隔10周的两次评定比较,重测信度0.89,效度0.84。

1.4评价方式

满10周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及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分标准: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知识掌握合格率两项内容按100分计算,得分在7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2结果

100名家庭保健员掌握的合格率明显优于培训前,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体会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为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健康问题的凸显,使人们更加愿意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家庭保健员的培训不仅把防治和保健知识技能传播出去,更强调培养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意识,使其能够承担自己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及管理,起到医患沟通的作用[4]。如何让家庭保健员更有效的掌握糖尿病护理的专业知识,形成有效的培训方法,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特别是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应有的责任。笔者从多年的糖尿病护理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学习的培训方法,以理论培训与互动、讨论、相互交流相结合,分类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再结合相应的教材进行理论强化,达到易学、易懂、易记的目的。经过本培训方法培训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抽样调查合格率得到明显提升,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