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第1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发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形成师生关系的新转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使语文教学真正能成为学生增长知识的场所,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对于知识的学习欲望,是他们内心探求知识的强烈心理愿望。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奥妙,甚至会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试想,连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都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在语文课上有用,而且贯穿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它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而且充满了不同的色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将语文课程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教师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小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水滴石穿景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水滴石穿的图片。当学生看着神奇的画面时,仿佛自己已经身临其境了,学习的情绪自然比较高昂,这样,图片将陌生的景观和小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动画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小学课文来说,教师可将其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动画再现课文当时的情景。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一课时,教师可以借用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火烧蚂蚁的情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了蚁团被火包围的千钧一发时,孩子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喃喃自语:“可怜的蚂蚁要葬身火海了”,还有的表情凝重,似乎自己就是那只被火烧的蚂蚁。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去体会蚂蚁的处境,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放弃的那份勇敢、机智、团结的精神时,就显得容易得多,这个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达不到的。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学中的难点得到突破,学生学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情境,使学生赏其“景”,悟其“情”

古诗以它的对仗、节奏感深受学生的喜爱,读着朗朗上口,理解意思也较容易。由于它字少,没有许多的描述景色,表达情感的语句,所以让学生想象其情景,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就常由教师的语言表达所代劳。所以,在学习古诗时,常常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主动地灌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我建议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利手段,营造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赏、自悟。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诗中有山、有水、有春风、有绿地、有明月、有诗人,这一系列的事物构成了一幅画面。教师可以在教学“悟情”这一环节时,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将学生带上停靠岸边的小船上。再配以舒缓、低调的音乐,让学生在思乡之音中,看一看远山,瞧一瞧春风吹绿的江南岸,望一望头顶的明月,再思一思心中的家乡。在这样的美景中,自己却远离家乡,月儿高挂天空,可月下我孤单一人。明月啊!你什么时候能带着我回到自已的家乡呢?这样,学生入境入情,自然会领悟到诗人想要表达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师或者学生朗诵诗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诗歌配上音乐及相应的图片,因为音乐与图片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音乐与赏析图片中朗诵,不需要教师再讲“要有感情!读出感情”等类似的教学语言了。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被感染出是诗歌所需要感情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 这种方法在学习《长相思》、《秋思》、《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文章时都能得到较好的运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第2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327国道路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

第3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一)需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中庸》中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渗透德育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能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并能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改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树立起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并对传统的师生关系与教学观念进行思考。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数学教学服务,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的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及各种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的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并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带进课堂;(2)积极的学习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为数学教学服务;(3)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所应该担任的角色,并思考如何才能够更好的胜任自身的角色,促进学生发展;(4)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积极的转变师生角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教师从传道、授业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行转变,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认同教师的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有一些内容蕴含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目的,对于这些内容容我们教师必须要仔细的进行挖掘。信息技术拥有的动态性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这些内容,将更加有助于达到德育的效果,让学生有更多的体会。例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这一节内容中有这样的一个例题“申奥投票中,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与多伦多相比北京多出多少票?”这个例题蕴含有较为明显的德育因素。我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这种德育效果。例如可以播放当时申奥成功宣布结果那一瞬间的画面,让孩子们可以从画面中感觉到当时人们的激动心情,进而让他们感觉到祖国的强大,促进他们的爱国情感的发展。又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中为学生们介绍了《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计算方法,而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做一个小flash来引出《九章算术》中古人所描述的计算方法,并为孩子们呈现出《九章算术》的一些相关资料,让孩子们能够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古人们通过生活的实践总结出了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又例如在学习圆周率π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出π值发现的历史过程。在多媒体课件上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周髀算经》,介绍《周髀算经》的历史,然后接着引出《周髀算经》中的“周三经一”这对圆周率作出估算的古老记载。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出一位古人在演算圆周率,这位古人就是祖冲之。并告诉学生们祖冲之所计算出的圆周率π值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利用课件上的绚丽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感觉又回到了过去,亲眼见证了古人演算π值的一刻,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出学科学、爱科学的决心,并进一步的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上面所讲的都是一些教材中所明确蕴含有德育因素的素材,在数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在德育方面是属于隐性的教材。我们必须去仔细的发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从多方面接受德育教育。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常令小学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就是小学生很多都好动,不能够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上,这是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密切相关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曼思也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听课习惯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训练他们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他们的听课习惯。但是如何才能够让他们长时间的将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上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呈现的方式来激发出小学生们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并逐渐的将好奇心转化为认知兴趣,最后成为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使得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且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能够让学生们自觉的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前面一节课的基础上,笔者准备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新朋友。”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出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体等,并告诉学生们这些立体图形的名字。接着打出一句话“图形王国里啊,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种平面图形。如果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就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通过投影来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出这样的教学情景,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还能够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来,让他们能够长期的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们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都十分的有趣,进而逐渐的养成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美,涤荡学生心灵

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数学的美无处不再,如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等等,这些美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的体验。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美的画面,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中的各种美。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创设出一个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让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外出活动的好时节,让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王国去走一走吧!”然后利用动画为学生们呈现出各种轴对称图形,例如漂亮的蝴蝶、可爱的小蜜蜂、逗人的青蛙等各种小动物,0、3、8、B、E、D、Y、H、K等数字与字母以及雄伟壮丽的天安门、美丽迷人的艾菲尔铁塔,庄严肃穆的天坛、历史悠久的故宫等中外名胜古迹等等。在这些漂亮的画面中,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蕴含着对称美的事物,进而能够激发出他们去主动认识美、发现美的心态,并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又例如在讲圆的时候,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圆,让学生们认识到圆的美丽。然后再打出一个圆,并告诉学生们这个圆就代表我们的班级,然后再依次将学生们的名字标识上去,并告诉他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班级“圆”上的一个点,然后学生们:“如果我们的名字没有在上面,那么我们的这个‘圆’还完整、美丽吗?”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圆是一个集体,断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完整,都不能够体现出圆的美丽,进而增强学生们的集体主义感。

第4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熟悉和解决实际新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究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轻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摘要:"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喜好,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熟悉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平安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喜好,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摘要:"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把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把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把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和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熟悉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熟悉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果断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喜好。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熟悉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轻易地把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新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重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喜好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熟悉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摘要: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索,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把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喜好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喜好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碰到这样哪样不同的新问题,非凡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第5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第6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62-02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与教学质量有直接联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特定教学价值的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为了让新一代的学生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教学意义。在小学信息教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中还要注意课程是否能顺利有效的开展,整个课程是否达到了最大效率,如何让课堂的实效性提高,有哪些途径可以提高小学信息教学的实效性都是需要信息教育工作者来共同探讨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对于新一代的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摸索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自我进步,这些都是可以在实践课堂中得到有效体现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是关键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又是整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在如今的教学环境下,首先要适应的就是新课改带来的新一代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已经普及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之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培养出学习关于信息技术的良好素质。当今的社会在蓬勃发展,社会进步的脚步在逐渐加快,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越来越明显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教育界中逐渐受到了更大的认可和重视,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就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生活更深入人心,信息教育也不是在过去陈旧的教学条件下进行,教学的环境和设备都有了巨大的改善,信息技术的教学范围越来越广,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逐渐的更加多元化。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方面就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关于实效性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信息技术的考试内容不伦不类,是以笔试模式完成,学生甚至不会使用信息技术但可以背书来完成考试,这样就失去了信息教学的真实价值和意义。还有许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不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采用“放羊式”教学,不管不问只要上够课时就行,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更没有实效性可言了。还有目前一大部分的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要求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以上这些都是完全没有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可言的。

二、研究措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1.加大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和投资力度。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农村依旧是资源贫乏状态,一个村里只有少数几台电脑甚至没有电脑的现象依旧很普遍,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必须让学校的学生增加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让学生从电脑操作中学习到真正的信息技术。关于信息技术设备贫乏的情况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来想办法解决,教育工作者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也要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课程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实践学习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

2.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采用陈旧的一言堂模式,这样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强制灌输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和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也不够重视,需要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实价值。课堂的有效性在这样的观念中是很难提高的,所以要想提高信息技术实效性必须先改善教师的传统理念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态度。

3.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景设置和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和灌输和只抓学生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对的,首先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学习到正确的理论知识不仅要会默念还需要理解和实践操作,所以信息技术课堂的重点在于教学实践,而不是理论灌输。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正确融入到信息技术的课程中去,以学生自身为主体去掌握熟悉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课堂的情景模拟,通过教学情景的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融进课程中,尽快熟悉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提高热情,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4.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质是对于实践内容的熟悉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热情的学习状态中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达到饱和状态,体验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学到正确、有价值的信息技术内容。

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性是自从新课改以来一直在教育工作者口中谈论的重要话题,对于信息技术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的探索一直处在高峰阶段,对于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性的途径在上文中只提到了一部分,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在探索中进步,逐渐让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具有真实的价值和实效性。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的研究,让构建小学信息技术实效性课堂的研究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刘学浩.谈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

[2]朱伟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3]程亚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2,(29).

第7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理论依据 

学习是人们对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单纯通过施教者的讲解完成的,而是学生对知识产生主观能动性,通过主观能动性作用,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有效认知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建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具有强大的理论依据。 

2.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育的意义分析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伟大成果,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人们生产生活各领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明确规定,小学英语教学应把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小学生构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地应用听觉或视觉进行认知,记忆效果都不够明显,信息化技术以其独有的魅力能够使教学过程声情并茂、情理交融,从而调动小学生的多样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时效性。 

第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施的过程,能够有效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第四,正如“乡音无改鬓毛衰”蕴含的道理,语境化教学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语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学任务中的文字信息、图形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多种教学信息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分析和处理形成维度范围广泛、层次性清晰的信息集合体,为学生创造更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感知的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构建标准发音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 

2.网络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网络信息教学是通过网络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传递的过程,能够实现先进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共享的教育模式,为学生传递更具真实性、实践性的教学信息,为学生创建真实模拟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网络环境下搜集到的教学信息更具前瞻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能够在对知识点有效学习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媒体素养的形成,从而利于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构建和完善,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加大对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有效更新,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要求——要逐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与改进,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小学英语教学甚至各教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 教学实效 科学教育 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高中阶段一门新兴学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教育管理者,甚至有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会使用计算机,会操作常用工具(应用)软件,会上网,等等。

其实,早在2000年10月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就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更是进一步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缺乏全面的认识,信息技术课教学长期以来教学实效不佳。我们曾在本校与兄弟学校作过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喜欢计算机(电脑),对当今的信息技术保持有较强的好奇心与较高的兴趣,有98%的学生对互联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同时调查也显示有60%的学生不喜欢老师讲授信息技术课。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去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连信息技术课都不喜欢上,那还如何谈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每次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他们对网络如痴如醉,对电脑(网络)游戏无师自通,可教师一讲授信息技术课,课堂就会马上变得僵硬起来,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总盼着老师快点讲完,授课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究其原因,我们的课堂中不是纯粹的任务布置,就是机械式的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仍以“权威”方式进行教学,生搬硬套地按照过时的知识讲解,也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它学科的模式。在教师还津津乐道于课本上的“WIN XP”时,学生已在谈论“Vista或WIN 7”了。难怪学生会说:我们喜欢计算机,喜欢信息技术,但不喜欢信息技术课。这说明了什么?是我们的学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吗?答案是否定的。信息技术课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此时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我们必须仔细思索与探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是也属于科学课程,而科学课程的教学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中已经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教学年度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就从科学课程理念出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实施全面的科学教育,从而找到了若干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的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用科学课程理念指导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从科学课程教育的角度来看,科学教育不仅是指科学理论教育,而且包括科学思想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科学实践技能培养、科学道德教育和科学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由此,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课教学看作是信息科学文化的教学,从而大大地拓宽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内涵,丰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内容,摆脱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单纯技能训练的窠臼,使信息技术教育走向文化素养的教育。

因此,谈信息技术,隐含的潜在意义包括了技术文化;谈信息文化,隐含的潜在意义也包含了技术层面的东西。一方面,社会的道德、伦理,乃至各种价值观无不影响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也影响着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不断生成新的观念,也带来了许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忽视这些问题也必然带来技术意识乃至整个社会意识的危机。如果在科学技术教育中只强调科学的概念结构和熟练的技术能力,忽视人文观念的形成,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畸形的片面发展的人。同时,这种枯燥的忽视人文情感的说教势必也大大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活力,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教师用科学课程理念指导信息技术教学之后,教学思路活了,多样化了,信息技术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也丰富了,不再局限于技术培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多了,教学中相互配合协调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教学实效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内涵。

为了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系统学习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和利用教材中的重要科技知识点和信息科学文化素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我们组织全组教师集中对教材进行分析研讨,将教材中涉及的重要科技知识点和信息科学文化素材一一列出,编成了小册子,教师首先弄懂学会贯通这本小册子的知识内容,再在自己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信息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知识的培养,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实现对学生信息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三、科学规划学科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科学文化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特别要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虚心好学,勇于实践,认真钻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研究的价值,享受学习、研究的乐趣。

我校全组教师经过认真研讨,决定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成立三个兴趣小组,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学生文字录入”竞赛,一次全校性的“学生电脑作品”竞赛。

其中“学生文字录入”比赛是团体性质的,按排在每学年上学期举行,学生可跨班级、跨年级进行自由组合,每10人一个小组,小组名称自定。各小组以小组团体为单位进行文字录入速度、正确率的竞赛。“学生电脑作品”则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竞赛分平面设计、电脑动画、程序设计三个类别,安排在每学年的下学期举行。三个兴趣小组则分别是“电脑制作”、“程序设计”、“机器人制作活动”,这三个兴趣小组的辅导活动贯穿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实践证明,这些竞赛活动的举行和兴趣小组辅导活动的开展,有力地补充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让学生在一个更为广泛的学科学习环境中得到了更真实、更全面的科学理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实践能力、科学道德、科学审美的培养。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热爱上了信息技术科学领域,对信息技术科学文化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2008年与2009年两学年度,学校“学生文字录入”竞赛结果、“学生电脑作品”竞赛评比作品,让教师与领导感到惊讶并对学生充满信心。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竞赛”和“全国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与一大批地市级奖项的较好成绩。

四、利用校园网在校内开设开放的网上论坛,教师引导,直面当今信息社会,展开全方位讨论,提高学生对是非善恶的认识与评价。

当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建立,给信息技术课教学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利用校园网在校内开设开放的网上论坛,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如何应用等提出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大量有用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的观点。同时教师参与其中,作好恰当的引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逐步培养他们有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芮廷先.信息科学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立新.信息文化的形态与内涵――解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辽宁基础教育教研网.

[3]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第9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经济化和网络化的社会。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现状和水平,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推进。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受到硬件设施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1.硬件设施薄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配置上还存在很大不足,学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将少量资金投入信息技术建设,使硬件设置薄弱成为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2.课时少

当前,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科目是语文和数学,而屈于“副科”地位的小学信息技术,存在不被重视和课时少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小学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一周一课时,甚至有些学校是两周一课时。这样的课时量,就算教师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因为,信息技术本就是一门技术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而一周一课或者两周一课的教学现状,难以让教师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更难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还会被其他科目教师挤占,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信息技术课时更加狼狈不堪,严重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稍显落后。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严谨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教师给学生讲解的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性使小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倍感乏力。尤其对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单一落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仅是给学生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问题情境中要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发问,并在发问过程中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效果。

2.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理论教学很重要。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巩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但是,相比较理论知识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都应当充分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4.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进行及时教学反思,及时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改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总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下,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当前,信息技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已经逐渐普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传播与运用,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众多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立足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