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立足院校本身的办学特色,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展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职院校深入社会,全面研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准确把握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做到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学校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明确的就业协议,只是让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和企业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关系。学校需要全面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到市场选聘合适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以及综合能力确定是否选择用人企业,构成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这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都带有很强的灵活性,用人单位能够根据需要确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学生也能够根据未来发展决定自己的选择方向。而高职院校需要做好全面的工作,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制定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设置课程,配置高素质教书团队,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确保高职院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长远看,这种办学模式有利于人才竞争,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市场办学的宗旨,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更好地就业和发展。不足之处,高校较强的市场眼光和社会判断能力,准确把握人才方向,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影响学生就业,影响学校发展。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紧密合作,依托高职院校完善的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借助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环境,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企业根据经营性质、发展规模、人才需求数量,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实习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最快的速度熟悉企业的经营特点、文化精神、岗位性质、专业技能,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融入企业文化圈,真正进入工作临界状态,大大缩短学习和就业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尤其是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更好进入发展和发展阶段,全面提升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避免学生学习的无序性和就业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为企业培养了合乎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人才定位和培养非常明确,学生就业岗位非常清晰,大大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效率,也能节约人才培养成本,降低办学风险和学生就业难度。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和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才质量,毕业后根据综合考核,能够从中选择最优秀的人才;学生也能够根据需要决定自己的选择,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双向选择。这种办学模式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扎实的实习岗位,也能为高职院校办学提供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以及各种经费保障,实现高职院校办学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虽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是,由于人才定位、培养标准过于固定,学生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学生毕业只能选择合作企业或者相关企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跨行业能力的培养。

三、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是高职院校围绕办学专业,结合对口行业的发展阶段和需求,确定符合岗位素质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高职院校一般和和具体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而是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的融合,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全面,学生有着非常灵活的选择空间。高职院校根据行业发展确定行业大类,开展专业教学,院校密切关注行业发展,与行业协会做好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设置课程计划。学生完成学业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自主选择就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有效的就业协议,但是,就业导向和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熟悉行业发展特。该培养模式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教学模式,需要对行业有充分的研究,能够准确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要求,并对人才做出准确的定位;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构建多样化的实训场所,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为全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发展余地,就业范围较广。该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导向,尤其是不能和具体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办学,办学成本较高,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对于不少缺乏自我人生职业规划的学生来说,感到有点茫然。

四、总结

总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立足自身实际,围绕行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构建适合本校的教育模式,还应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专业院系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服务学生就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服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服务我国经济发展。

作者:熊微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