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

高职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

摘要: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特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理论与临床的差距,有利于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情景模拟;护理专业

1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院校合作和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5],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3个关键环节。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资源,在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做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统一[6]。

1.1模拟医院工作环境,实现教学与临床无缝对接

根据我校实训中心的占地面积,模拟医院楼层布局,建立内科(含传染病区、评估检查室等)、外科(含ICU、手术室)、妇产科(含产房)、儿科(含PICU)、急诊科、五官科等实训场所。按功能划分为教学做一体的训练区和情景模拟区,承担基础护理以及内、外、妇、儿、急救护理教学等。情景模拟区以情景模拟中心为主体,周边分布有模拟病房、模拟治疗室、模拟产房、模拟手术室、模拟重症监护室、模拟社区和模拟传染病区等,均按照医院及社区实际进行设计,具有通道,分为多区域。情景模拟区拥有高级无线护理专属综合智能人,全部场地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化互动教学系统,可进行临床各科疾病的模拟评估、急救、治疗及护理教学,再现临床真实情景,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实现无缝对接。

1.2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配备硬件和软件设施

实训中心建设不仅要有实用性,还要体现先进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中心设施不完善,学生动手机会少,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借助实训中心开展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扩大实训场地面积,建立可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的实训室;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信息技术,购置进口高级智能模拟人、虚拟静脉输液系统、虚拟急救系统、虚拟胎儿分娩系统等,并与信息技术公司联合开发仿真教学及管理软件,积极推广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目前,情景模拟中心的模拟病房中有高级智能模拟人及配套的吊塔、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微量泵等,可设置不同病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模拟产房中可利用虚拟胎儿分娩系统模拟顺产或不同难产情景进行教学;模拟ICU中可利用模拟人及周边设备进行不同疾病重症监护教学。所有这些场地的教学过程均可通过网络在远端教室同步呈现,初步使虚拟仿真教学与临床实际接轨。同时,实训区建立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的多功能教室,内部安装多媒体教学设施及实训设备,可拍摄教师讲授和示教操作的全过程并投放到大屏幕上。教师边讲课边示教,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实训中心实行开放制度,学生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可以随时入基地练技能。

1.3营造人文环境与职业氛围

以护理专业文化为基础,在校内实训中心营造浓郁的护理文化氛围,让“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根据护理职业特点布置实训中心,从专业、美学、心理学角度来精心设计。如在模拟产房和待产室分别悬挂“生命使者”“产妇的守护神和合作伙伴”牌匾,在走廊和各实训室内张贴南丁格尔誓词、历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照片、医学生誓词、名人名言以及漂亮孕妇和可爱宝宝的图片,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使学生一进入实训中心就能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与人文关怀,激励学生“笃志博学、医技精良”,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另外,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师生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要求,统一着装,营造真实职业氛围。应用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及人文关怀能力。

2虚拟仿真护理实训中心的应用

2.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科护理、体格检查等各项操作,教师在示教室讲解示教后学生分组进入实训室训练,每组由带教教师指导,并实施“导生制”带教模式。根据在校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的现状,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小导师”,每人带教10个学生,利用中午、晚上等课外时间,有计划、按顺序进入实训室训练。严格“小导师”的选拔和培训,采用末位淘汰制和量化评优制,激励其不断进取,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我校“导生制”的实施作为护理实训的一大亮点在全校推广,相关研究课题获河南省教育厅立项,多篇相关论文已发表并获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二等奖。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依托情景模拟中心开展内、外、妇、儿科护理等临床专业课程教学。以案例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病例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远程传输让更多学生观看,并通过回放进行针对性讨论,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项情景模拟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河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及市厅级奖项。实行竞赛选拔制,以赛促学、促教、促练。一年级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小导师”队伍,二年级通过逐级竞赛选拔技能操作水平高的学生,作为参加国家和省市级比赛的培养对象,因材施教。课题“护理专科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的改革与创新”获河南省医学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支持教师加入教育部新成立的“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出资培训了SP培训师,不久将实行SP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2优化护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实训教材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建设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实训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7]。课程体系应涵盖基础护理技能和专业相关技能,学校教师可与临床专家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实训教材。同时,构建多元化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以下3方面:(1)考核内容多元化,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考查其学习态度、人文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8];(2)考核方式多元化,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提交见习或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3)成绩评价多元化,不以一次考试确定学生成绩,采取平时测试、阶段性测试、期末测试相结合方式。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模拟临床工作过程,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训为主的多站式技能训练与考核评价体系,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项技能训练中。如对助产专业学生采用多站式技能训练,分为产前检查站、产程观察站、接生技能站、新生儿复苏及护理技能站、产科护理技能站、母乳喂养技能站、计划生育指导站。对临床实习学生要做到自始至终全程监控、全方位评价,使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切实提高操作水平。

2.3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发挥学院护理专业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的优势,完善教学团队建设。聘请具备丰富临床经验、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精湛操作技能的护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保证学生实训质量。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针对专职教师对临床新技术、新进展等不了解现状,通过派出学习、举办各种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培训班等,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同时,组织理论教学培训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实现专兼职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2.4开放护理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开放护理实训基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一是承担卫生机构护理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为本校周边地区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助产技能培训,为周边社区人群提供基本急救知识、生活护理、居家护理、终极关怀专题讲座。二是发挥护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的作用,为下岗人员、务工人员提供专业护理知识培训场所及考证基地,提供充分的师资技术和服务保障,组织专家对基础操作项目和专科操作项目进行考核认证。三是为本市卫生系统护理竞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提供设备和场所。

3展望

信息时代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护理实训中心相比,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9]。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虽然可以辅助教师教学,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实验教学,两者并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0]。建设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教学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赵霞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