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研提升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探析

农业科研提升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探析

摘要: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是支撑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高效能后勤保障体系是现代院所建设的保障。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系统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行政后勤管理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后勤规划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理顺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打造精干高效人才队伍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进一步提升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管理服务效能;后勤社会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引言

新时期,我国已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各级各层组织中仍然突出。农业科研单位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效能与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不匹配,难以提供稳定支撑和坚强保障现象普遍存在,后勤保障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农业科研单位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十四五”新征程谋篇布局在即,面对新要求,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稳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构建符合现代院所建设要求的坚强后勤保障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事业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

2农业科研单位行政后勤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后勤管理服务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职责和使命不尽相同,随着绝大多数农科院公益一类身份的确定,实体经营职能和作用已经逐步减弱,科研、办公和生活服务的保障职责却越来越重要[1]。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已初步从封闭、单一的“小而全”运行模式向全方位、开放型的小社会模式转变,同时,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也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问题。

2.1运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自身特点,推进过程中并无相关可复制的经验,而高校经验不能完全适用,为了确保管理服务的高效、顺畅[2],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过去大小后勤并存,采用行保处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具体服务的“小机关、大后勤”模式,2019年机构改革,成立后勤服务处承接上述两个部门管理服务职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职责交叉推诿现象,但仍未形成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成熟运行体制机制。

2.2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制度体系的成熟定型

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结合自身实际及发展需要,寻求适应本单位、本行业的制度体系,对保障单位内部高效运行意义重大。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行政后勤涉及面广,事务多而杂,同一管理事项涉及多个归口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管理边界不清晰,制度体系存在空白点等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改革发展中,虽然重新划分调整职能,但制度修订滞后,出现责任界定不明晰、规范执行打折扣、执行监督难发力等一系列管理服务效能低下状况。

2.3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彻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管理服务推进改革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与时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管理服务观念意识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干部职工队伍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模式,缺少对工作的整体把控和宏观谋划,缺乏主动服务意识[3];长期固化的“铁饭碗”思想带来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造成干部职工不愿不想跳出舒适圈,管理服务效能较低。

2.4队伍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受农业科研单位体制限制,行政后勤管理服务职能部门往往承载着单位历史分流的工勤人员,管理队伍呈现如下情况:员工低学历人多,高学历人少;普通工人多,技术工人少;能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多,懂管理的人少[4];学习氛围不浓、专业化能力不足,依靠现阶段队伍推进后勤管理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困难重重。同系统内,从事行政后勤工作人员更新缓慢,长期岗位固化、思维固化,仅仅依靠过去经验做好科技保障工作难以为继。

2.5智慧后勤建设尚未起步

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智慧后勤建设是借助大数据东风加快推进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实践、新选择,可有力促进后勤高质量转型发展。但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依然是人力依赖型、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后勤,智慧化、信息化建设基本为零。

3农业科研单位提升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增强后勤保障能力、提升服务科研水平是农业科研单位后勤从业者的初心与使命。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农业科研单位行政后勤管理服务效能亦在不断优化,要针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改革不彻底、改革不够深入、改革不到位、改革不配套的问题[5],以推进管理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打造高效能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单位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发展。

3.1强化政策引导,做好后勤规划顶层设计面对时代需要与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分析我国农业科技体制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结合本单位特点,加强科学发展理论学习,抓好顶层设计,强化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注重系统推进,把方向、谋长远,为后勤事业走上科学高质量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3.2坚定发展方向,持续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

实践证明,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没有问题,现实中推进社会化改革效果不理想,甚至存在因改革冒进而又转回原运行模式的情况,这只是个别短暂痛点,社会化带来的精简机构人员,弥补队伍老化短板,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把自主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6],实现后勤管理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进步的事实,已被广泛接受认可,需要进一步坚定社会化改革发展信心,大胆创新尝试,形成农业科研单位可复制推广的典型范式发展模式。

3.3打破传统壁垒,理顺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是相对于运行方式而言的,是解决许多问题表象深层次原因的根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可形式主义,其根本目的在于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提升[7]。一是全面梳理职责定位,优化内设机构,明确职能定位,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二是探索内部激励机制,结合后勤岗位特性,制定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年终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三是要根据不同职能,有针对性地以某一事项改革发展为契机,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

3.4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精干高效人才队伍

由于政策集成尚未到位、“铁饭碗”思想,以及“能进不能出”和“能上不能下”等现象普遍存在,催生了一些“隐性失业者”。一是积极探索实施聘任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营造职工队伍干事创业、务实奋进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执行轮岗交流制度,强化后勤队伍多岗锻炼,引导职工队伍尤其是中层干部转变观念,逐步实现从服务的生产者向服务的组织者转变,向强效能、优服务转变;三是强化后勤干部年轻化,注重对青年人员的引导与培养,逐步优化队伍层次结构,为后勤事业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活力与激情,提供稳定的后备力量;四是全面提升后勤队伍专业化技术能力,为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

3.5系统规划投入,积极推动智慧后勤体系建设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新技术应用,适应新时展趋势要求;同时,要注重效能分析,加强经济效益分析,借鉴部分高校在智慧校园框架内统筹推进智慧后勤建设成功经验,不断推动农业科研单位智慧后勤体系建设。

3.6加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方式之一,其内涵主要是对考核实施量化,对目标予以细化,保证精益求精以及准确定位[8]。借鉴和运用现代化、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实现管理过程目标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最终形成一整套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4结语

对农业科研单位而言,后勤保障同样重要。相较于科研主业,虽因社会历史等原因,农业科研单位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视[9],行政后勤体系的提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但各单位正通过逐步强化后勤保障功能,探索扭转农业科研单位“重科研,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农业科研单位一线科研改革创新保障支撑的薄弱环节管控[10]。坚持改革创新不松劲,紧跟时展进程,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实践,农业科研单位新时代现代院所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将迎来良好局面。

作者:蒋志伟 吴长付 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后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