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构成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更是学校众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者。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主要落实者,教师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场所,教师队伍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应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此推动人力资源强国。”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应从教师队伍建设着手,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的教师队伍,最终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应遵循科学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主线,不断为国家输送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思想先进、政治觉悟高、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首、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后盾的教师梯队。学校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决不能忽略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遵循“培养提高”的原则,集中有效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和专业素养,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带动一批优秀中年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与此同时,不断摸索科学的教师考核系列方法,尽快建立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铺平道路,鼓励教师参加远程学习、培训进修等活动,并且通过系列学术活动的举办激发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觉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与专业素养,并最终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科学发展观视角的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1.教师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统筹发展。

曾经指出:“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毫无疑问,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优秀的人才和劳动者,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担负着传承中国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任务,这两者决不能顾此失彼,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后者尤为重要:教师思想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价值观,对学生人生观的构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就必须首先考察自己是否做到了德才兼具。”作为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整个人类社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应该向教育者致敬,学习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唯有如此,才能进步。”教师不仅负责教书,更要负责育人,而要育好人就必须自己先做到身正为范,保持高尚的灵魂,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汲取优秀文化知识来保持自己品行的高尚,通过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实现“身正”的要求。教师应以才诲人,除了高尚的师德外,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这样说:“教师应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每天都进行自我教育,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前进。”随着全球科技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导致了知识老化矛盾的产生。学生在学校习得的知识只有一成能在具体的工作中派上用场,其他的九成知识都要到社会和工作岗位中去学习。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随着知识的更新换代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提供机会,教师自身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来适应时展的需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网络学校等获取最新的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教授学生最新的知识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和社会脱节。教师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比如微博、QQ等互相交流,沟通,避免自身的知识体系僵化和滞后。另外,学校应促进教师业务和政治思想素质关系的平衡,不仅要组织各种活动,提升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其职业道德,明确教师的具体责任,使其勇于奉献、甘于奉献,另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业务素质做到扎实稳打,关注学术动态,勇于开拓,在学科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2.普遍提高和重点支持的统筹发展。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的名师是一个学科建设的车头,学科的核心、灵魂和骨干力量,更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舵手。在某些情况下,一位名师甚至能够促进一个学科的发展,而其水平更是代表该学科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名师对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要想建设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就必须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必须要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对其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学术与科研环境,鼓励优秀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另外在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马太效应”的出现,不能造成有限的、对于学科带头人没有必要的培训、进修等机会都分配给学科带头人,而那些普通教师必须的培训机会也被剥夺。这样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剥夺普通教师必须的培训机会也会造成其教学业务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会造成其因为工作前景黯淡而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甚至会造成部分教师不得不另谋出路。所以,不仅要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投入,更要关注普通教师,做到“双管齐下”,协同并进,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确保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团结非常重要,学校需要普通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密切配合。新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之前必须密切配合,真诚合作。因此,协调普通教师的提高和名师的扶持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也影响教师团体意识和对学校的向心力。学校要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统筹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做到大力支持名师培养,又要做到普通教师得到发展的结果。

3.物质驱动和精神鼓励的统筹发展。

管理心理学认为,要想在较长的时间内调动教师的科研与学术热情,就必须使其个人需求和集体需求保持大概一致,学校则应该公正、公平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从需求的类型来看,教师的需求有两种,分别是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前者包括:自尊与荣誉的需求,业务素质提高的需求,创造成就的需求;后者包括:办公环境和薪酬待遇提高的需求等。学校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热情,就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协调二者的关系,做到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等,避免只在精神方面进行鼓励或者只强调物质激励,真正做到以教师的需要为本。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必须强调对教师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否则思想政治工作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因为市场环境之下的教师,也有自身的物质需求,也需要在付出之后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以前单纯的精神激励已经不适合的时展的需要。要想充分、全面、持久地调动教师的学术与教学热情,就应该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理性地拉开差距,实行绩效工资,用物质激励的有力杠杆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与此同时,学校必须认清物质奖励的优缺点,在对教师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应强调教师自身思想境界的提高,引导教师平衡好获得与付出的关系。由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待遇来解决,所以学校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从道德、精神和思想方面对教师进行激励,在管理的过程中突出“人性化”管理,强调教师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认真听取教师的真实想法与意见,努力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其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只有当教师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教师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好工作,才能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得到尊重和肯定,即使是一个微笑或者一句激励的话,都能使教师感到莫大的安慰。据此,学校应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筹发展。

哈佛大学在举办350年校庆的时候,其校长曾说:“哈佛最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获奖者,而是发现了学生的潜力,让每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教育一方面是让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更是教育学生成人。作为一项育人的工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并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尽量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真正做到既对立又统一。综合来看,二者不管是在理念还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都存在较大差别,而应试教育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试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被素质教育所取代,二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保持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试教育关注少数学生,而且片面强调智育,结果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和能力的加强。对此,必须在当前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好两种教育理念的关系,彻底扭转以分数为本的量化考评机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程度为考核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而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我,享受身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视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素质。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将师资队伍的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在创新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加大投入,重点培养,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贡献。

作者:张廷芳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