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学教育工作中两级管理问题分析

科学教育工作中两级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新时代下,科研院所的科学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如何将其纳入大众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充分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院所两级机构开展科学教育为例,分析其中所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科学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科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缺乏专业培训;部分院所开展科学教育的积极性并未调动起来;各院所科学教育工作缺乏统筹,未形成中科院合力等,认为在科学教育的道路上,无论是完善理论研究还是部署实践工作,中国科学院应大力借助院所两级联动机制,充分调动资源广泛开展优质的科学教育,并藉此提出了完善中科院院所两级管理科学教育活动工作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所两级管理;科学教育;问题;对策

一、院所两级体制下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联动,原指在一个系统内,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其中一个或部分事物运动或变化时,其他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即联合行动[2]。联动机制在科技创新、应急管理、政用产学研、税收、人才培养、综合执法和公共服务等社会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类型多样,包括引导型联动、转移型联动、聚集型联动等。在展开联动机制分析时,要注重联动系统中主体间的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信息协同、决策协同和制度协同,通过合理布局,实现不同要素的有机联系、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和效能提升。同时要对联动机制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剖析,可以从组织领导、资源共享、激励约束、考核评价和组织文化等角度展开[3]。目前学术界关于联动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在教育领域,数量不多的研究主要从中小学[4,5]、高等教育[6]、高职教育(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7,8]等视角展开,而针对科研院所的科学教育体系和协同机制的研究极少。众所周知,科学教育非常依赖资源,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科研机构,拥有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和基础,集聚了国内外顶级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产生了大量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能够为我国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工作提供无可比拟的资源和条件。然而,无论在学术界还是科学教育实践中,针对如何在院所两级的体制机制下充分调动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体系和中国科学院管理模式协同的相关理论和机制研究极度匮乏,因此,进一步拓展科学教育领域联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自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院所两级的组织管理体制就一直是中国科学院的根本组织制度,如今,在该体制的指导之下,中国科学院具备“中科院学部出思想、研究型大学出人才、科研机构出成果”三位一体的优势和特色。尽管目前中科院已经在科学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根据问卷调查情况,有九成以上院所开展青少年科普或科学教育的形式都是科普讲座,六成以上已开展了参观实验室活动,五成以上已开展了科学教育课程和科学研究小课题,开展研学旅行的情况与该院所是否有全职科普岗位有关,有全职科普岗位的院所有五成以上已开展求真科学营,近四成已开展除求真科学营之外的研学旅行,而没有全职岗位的院所,只有不到四成已开展求真科学营,不到二成已开展除求真科学营之外的研学旅行。2.科学教师缺乏教育学专业性。科学教师是科学课程的主要实施者,科学教师本身的科学技术素养、科学实践能力、传授知识的专业技能等,都是影响科学教育课程效果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科院“院所两级”科学教育,由很多包括院士在内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担任,他们的科研水平和科学素养处于领先水平,但是授课规范和模式与学校一线教师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样的,学校的科学教师教学模式多样,具有很高的教授技巧,但是在相关专业的视野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宽。3.各院所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深度和水平层次不齐。根据科学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可以把中科院各院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本身有场馆的研究所,如植物园科普联盟、天文馆科普联盟和标本馆科普联盟内的各单位,基于科普场馆的优势,开展优秀的科学教育活动本身可以提高场馆的知名度,增加门票收入,因此科学教育工作普遍做得较好;第二类是没有场馆,但本身做得很有特色的研究所,比如中科院物理所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其科学教育工作在自媒体时代具有较高的活跃度和品牌知名度,中科院自动化所以VR等智能化高科技设备为优势,也将科学教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大多数研究所属于第三类,科学教育工作开展得较为被动,完成中科院传播局每年的规定活动。4.部分院所开展科学教育工作的动力不足。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多数科研院所没有专门的科学教育经费用于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科普管理者尤其是非全职科普管理者认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不仅消耗精力,而且对考核无益,因此除例行开展传播局既定的必须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之外,并不愿意主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即便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也仅有78%的院所中科学教师的劳务费得到了提升,只有约34%的院所可以得到一些科学教育经费,约27%的院所可以得到一些场地使用费。总体来讲,经费、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到位,是院所开展科学教育工作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5.院所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过分依赖于个人。通过分析比较各院所的科学教育工作发现,科学教育工作开展得好不好跟人的关系非常大,通常科学教育工作开展得优秀的科研院所中存在两类对科学教育工作有极大推动作用的人。6.各院所科学教育工作缺乏统筹,未形成中科院合力。各院所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有各自的特色、方式和合作渠道,比如以上所述的各院所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形式较多,但“各自为营”,院所间并没有充分合作和联动,在共同打造中科院“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品牌中缺乏规划。2018年5月20日至6月30日,北京分院率先做出改革,联合京区各院所推出“科学传播月”,2018年10月26日-11月4日中科院传播局整合京区26个科研院所,推出首届“中科院科学节”活动,这些给中科院科学教育统筹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总体上来讲,中科院的科学教育工作统筹能力还需加强。7.各院所科学教育工作开展得不灵活不开放。虽然超过九成的院所在开展科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与企业或学校有合作,但在合作中科学教育工作仍然开展得不灵活不开放。在与企业、学校合作过程中,八成以上的院所为合作方提供活动或课程设计方案、科学教师和科普场地;逾五成的院所提供活动器材及耗材,逾四成的院所帮助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宣传工作,而院所从企业得到的也仅仅只是劳务费,少数合作以项目的方式合作,有经费输入。

二、形成中科院“院所两级”联动管理瓶颈的原因分析

1.院所缺乏统一管理,科学教育资源调动困难。目前中科院科学教育工作的最上层管理单位是中科院传播局,但由于受到单位性质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的限制,无法直接统筹管理各院所的科学教育工作,于是将科学教育工作的统筹和规划职责定位到分院,而分院是完全的管理部门,没有科研资源,在统筹工作中不知如何发力。同时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还成立了六个联盟,网络科普联盟、植物园科普联盟、天文科普联盟、标本馆科普网络联盟、智能科学与科普技术联盟和科学教育联盟,但联盟各成员分散在全国各地,组织形式较分散,受地点和权责不明确的限制统筹工作也较难开展。2.科学教育工作配套机制不完善。中科院各院所内科学教育工作缺乏配套机制,如评估、奖惩、监督、约束等。一是对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在没有设置专门科普管理者的多数院所没有涉及科学教育方面的绩效,也没有任何对于科普管理者的激励政策,而设置了专职科普管理者的院所也没有非常明确具体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二是对于科学家做科学教育没有任何跟考核相联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多能得到少量稿费,长此以往,对于中科院的科学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广泛性和针对性以及常态性进行具有不利影响。3.与企业合作缺乏强有力的合作纽带和合作载体。目前各院所与企业合作通常是企业找上门要求合作,或者是院所熟人介绍合作,合作的范围非常窄,通常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即仅仅是基于某次具体科学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合作,多个不同的科学教育活动合作的企业不一样。这种情况下,院所和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通常“重表面”、“走形式”。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合作纽带和合作载体形式,让合作保持长期稳定,减少每次合作的沟通成本,使合作更有效。4.与企业合作缺乏保障机制,双方利益都得不到保障。由于多数都是口头协商的合作,双方尤其是院所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企业在合作中难以保障契约的合理履行,比如科研院所经常会由于无法确定活动时间,而导致企业反反复复改日程,耗费大量协商成本。同样的,院所或个人也没有利益保障机制,无法在合作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完善中科院院所两级科学教育的联动机制和实施路径建议

1.建立中科院的科学教育系列标准,开展教师培训,建立产品认证和行业权威。目前市场上的科学教育产品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科学内容很陈旧,课程质量水平一般,而中科院本身是与科学家和前沿科学成果最接近的地方,开展科学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很多企业愿意与中科院合作的原因。中科院科研院所在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时的科技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家,另一类是科学教育专业人员。科学家的科学技术素养与科学实践能力很高,但教学经验可能存在不足,针对从事科学教育的科学家,应以教学专业培训和交流为主,帮助其提高“知识传授技能”,使其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炼优化的实验来传授科学。科学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则主要关注于科学方法的培训,科学思想的熏陶,科学进展的科普等。2.统筹中科院科学教育资源,实现标准化平台化统一管理。中科院各个院所均有各自非常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但这些教育资源总体来讲非常零碎不成体系,且没有被推广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中科院应将这些科学教育资源进行标准化统筹,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对外分享和提供这些资源。应建立两大科学教育人力资源库,一是专家资源库,将优秀的热衷科学教育的科学家、具有专业水平的科学教师和科学教育专家纳入专家库;二是中科院大量的研究生资源也是科学教育的中坚力量,针对研究生可进行志愿者统一管理,将志愿者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形成一个志愿者库,这将是开展科学教育非常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库。3.优化统筹管理机制,院所之间职责明确,合力统筹。优化科学传播局-分院-联盟-研究所之间的统筹管理机制,确保各单位职责明确,在科学教育工作中能够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对各单位的职责具体建议如下:科学传播局出政策、定规划、做考核、支持财政经费;分院连接科学传播局与研究所,进行协调管理、效果评估;联盟直接受科学传播局管理,主要对接院外资源和研究所,在科学传播局限定的范围内组织研究所或和分院合作开展特色活动、进行资金筹措等。各分院发挥地区统筹的作用,联盟发挥专业性的作用,例如中科院欲举办中科院植物科技竞赛,可以由植物科普联盟来承办,以分院为单位在全国各地进行初赛筛选,再由科学传播局和植物联盟协商挑选在某分院或研究所开展决赛。4.落实政策保障,完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激励奖惩等管理机制。科学传播局应研究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保障科学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讲,健全针对科普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机制和针对研究所或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估体系。如,为解决科普管理者和科学家开展科学教育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要首先用政策法规明确研究所做科学教育的义务,其次对各院所达到绩效考核的所有科普管理者给予年终绩效津贴,给排名靠前的科普管理者以额外的年终奖金和“优秀科学教育工作者”称号,每年表彰科学教育工作突出且为中科院树立了良好形象的若干网红科学家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科学家”称号,对科学教育工作突出的研究所挂牌“中科院科学教育基地”,每年一评比。5.深化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力量开展科学教育是顺应市场化和科普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中科院的科学教育被定义为公益事业,但作为资源方,仍然需要与需求方充分链接和沟通。企业链接了需求方和资源方,通过企业可以更快与需求方获得联系,得到市场的第一手反馈,有利于中科院改善科学教育产品。科学教育作为公益事业也并不是面向社会所有人提供资源,比如在向盈利性企业提供资源的同时,则需要考虑利益回报问题,以获得用于支持纯公益科学教育的资金或资源。6.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科院在开展科学教育的工作中也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需求方对于该地区的科学教育规划通常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在充分沟通的过程中才能够详细了解需求,方面进一步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教育局对于科学教育是有专项资金支持的,中科院有优秀的科学教育资源,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资金支持,将科学教育工作在该地区进行得更深入。7.探索国际合作。中科院科学教育联盟也应积极搭建科学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如将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学教育课程引入到国内。举行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为社会各界在科学教育研究及实践领域的交流搭建国际性的科学教育论坛,扩大参与人员范围,吸收更多不同领域的国内外科学教育专家参与,交流国内外科学教育先进理念、教育方法和工具,并逐渐拓展跨国科技教师培养与合作。总之,要积极发挥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联盟的作用,加强科学教育活动的总体统筹,深入实施“‘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中科院科学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刘彭芝.创新科学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8,2:26-32.

[2]闫小斌,朱琦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动机制研究———以西安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例[J].情报探索,2018,3:12-16.

作者:胡吉 鞠思婷 龙艺璇 陈凤 单位: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